CN111533698A -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33698A CN111533698A CN202010510018.1A CN202010510018A CN111533698A CN 111533698 A CN111533698 A CN 111533698A CN 202010510018 A CN202010510018 A CN 202010510018A CN 111533698 A CN111533698 A CN 1115336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yl
- trifluoromethyl
- petroleum ether
- organic phase
- ethyl ace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2-diazine rings
- C07D23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2-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7/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2-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less than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指一类化合物分子在良性溶剂中时,几乎不发光或者发光微弱。然而,当加入不良溶剂时,化合物分子形成聚集体后能够发出较强的荧光。同时,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出现缓解了传统发光材料发光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了多取代吡咯、多取代噻咯、三苯胺、四苯基乙烯等多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分子。然而,大多数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是对上述分子的改性。当有机材料分子中引入氟原子,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分子的性能。因此,合成一种不同于上述的聚集诱导发光的化合物非常有必要,并能够进一步地扩展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该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如上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芳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80℃搅拌0.5~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浓度为1.5~3 mol/L的芳基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0~80℃反应10~12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芳基-1-丙烯;所述氢化钠与所述甲基三苯基溴化膦的摩尔比为1:1.2~1:3;所述芳基酮与所述甲基三苯基溴化膦的摩尔比为1:1.2~1:1.5;
⑵2-芳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所述2-芳基-1-丙烯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于70~90℃搅拌12~16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石油醚-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芳基-3-溴-1-丙烯;所述2-芳基-1-丙烯与所述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1:2;所述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的加入量为所述2-芳基-1-丙烯的摩尔量的0.1~0.5倍;
⑶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所述2-芳基-3-溴-1-丙烯、苯甲酰肼、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与锡粉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80℃搅拌12~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柱层析,即得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所述2-芳基-3-溴-1-丙烯、所述苯甲酰肼、所述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与所述锡粉的摩尔比为1:0.5:0.3:1~1:1:1.5:1.8;
⑷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所述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与醋酸铜加入到乙腈中,于50~7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柱层析,即得目标产物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所述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与所述醋酸铜的摩尔比为1:1~1:2.5。
所述步骤⑴中的芳基酮是指苯乙酮、对甲基苯乙酮或对氯苯乙酮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⑵中石油醚-水混合溶液是指石油醚与水按1:0.8~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所述步骤⑶~⑷中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是指乙酸乙酯与水按1:0.8~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所述步骤⑴~⑷中减压浓缩的条件是指温度为40~45℃,真空压力为0.06~0.08MPa。
所述步骤⑶~⑷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是指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按3:1~5: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对YZ-1、YZ-2与YZ-3进行聚集诱导发光测试,YZ-1、YZ-2与YZ-3在不同水含量(f w =H2O体积/(H2O体积+THF体积))的THF/H2O介质中进行,结果如图4~6所示。如图4所示,当f w =0~70%时,荧光强度急速下降,然而,随着f w 由70%增加至90%,YZ-1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如图5所示,YZ-2显示出与YZ-1类似的实验结果。但是,其在纯四氢呋喃中的荧光较强,这是由于苯环上连有将强的吸电子基团。对YZ-3而言,如图6所示,其在f w = 0~70%时,荧光强度下降较为平滑,与横坐标平行,随着f w 由70%增加至90%,YZ-3的荧光急剧增加,且其强度要高于纯四氢呋喃中的强度。
因此,本发明化合物YZ-1、YZ-2与YZ-3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在良性溶剂四氢呋喃中,该类化合物发光较弱,但在不良性溶剂水中该类化合物发光较强。
2、本发明利用醋酸铜促进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氧化/环化反应,得到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化合物,因此是一种具有广泛研究前景的新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YZ-1的氢谱图。
图2为本发明中YZ-2的氢谱图。
图3为本发明中YZ-3的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中YZ-1的荧光表征图。其中:a为不同水含量(0~90%)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390 nm;b为不同水含量的荧光曲线;c为可见光和紫外下的固体粉末照片;d为含水量为10%和90%的AIE效果照片。
图5为本发明中YZ-2的荧光表征图。其中:a为不同水含量(0~90%)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390 nm;b为不同水含量的荧光曲线;c为可见光和紫外下的固体粉末照片;d为含水量为10%和90%的AIE效果照片。
图6为本发明中YZ-3的荧光表征图。其中:a为不同水含量(0~90%)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390 nm;b为不同水含量的荧光曲线;c为可见光和紫外下的固体粉末照片;d为含水量为10%和90%的AIE效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8.6 g,0.036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5℃搅拌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1.5 mol/L的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80℃反应10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苯基-1-丙烯,收率为85%。
⑵2-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苯基-1-丙烯(1.18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1.96 g,0.011 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19 g,0.001 mol),于9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等体积石油醚-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70%。
⑶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苯基-3-溴-1-丙烯(1.182 g,0.006 mol)、苯甲酰肼(0.408 g,0.003 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0.26 g,0.002 mol)与锡粉(0.833 g,0.007 mol)加入到1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柱层析,即得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73%。
⑷3-三氟甲基-5-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668 g,0.002 mol)与醋酸铜(0.91 g,0.005 mol)加入到5 mL乙腈中,于70℃搅拌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5:1柱层析,即得YZ-1,收率为80%。
其氢谱图如图1所示。1H NMR (400MHz, CDCl3): δ 7.77 (d, J = 7.2 Hz, 2H),7.61-7.59 (m, 2H), 7.51-7.39 (m, 6H), 6.54(d, J = 1.6 Hz, 1H), 5.00 (s, 2H),melting point(Tm): 83℃-85℃。其合成式如下: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32.13 g,0.09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0.5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3 mol/L的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5℃反应11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苯基-1-丙烯,收率为82%。
⑵2-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苯基-1-丙烯(1.18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3.56 g,0.02 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95 g,0.005 mol),于8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石油醚-水(1:0.8)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75%。
⑶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苯基-3-溴-1-丙烯(1.17 g,0.006 mol)、苯甲酰肼(0.816 g,0.006 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1.17 g,0.009 mol)与锡粉(1.285 g,0.0108 mol)加入到1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5℃搅拌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乙酸乙酯-水(1:0.9)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3:1柱层析,即得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78%。
⑷3-三氟甲基-5-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684 g,0.002 mol)与醋酸铜(0.38 g,0.002 mol)加入到5 mL乙腈中,于65℃搅拌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乙酸乙酯-水(1:0.8)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4:1柱层析,即得YZ-1,收率为65%。
其氢谱图如图1所示。1H NMR (400MHz, CDCl3): δ 7.77 (d, J = 7.2 Hz, 2H),7.61-7.59 (m, 2H), 7.51-7.39 (m, 6H), 6.54(d, J = 1.6 Hz, 1H), 5.00 (s, 2H),melting point(Tm): 83℃-85℃。其合成式如下: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4-甲基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8.6 g,0.036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搅拌0.8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1.5 mol/L的对甲基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5℃反应10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甲基苯基)-1-丙烯,收率为80%。
⑵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4-甲基苯基)-1-丙烯(1.32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1.96 g,0.011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19 g,0.001 mol),于90℃搅拌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等体积石油醚-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70%。
⑶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1.266 g,0.006 mol)、苯甲酰肼(0.408 g,0.003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0.26 g,0.002 mol)与锡粉(0.833 g,0.007 mol)加入到1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柱层析,即得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71%。
⑷3-三氟甲基-5-(甲基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696 g,0.002 mol)与醋酸铜(0.91 g,0.005 mol)加入到5mL乙腈中,于70℃搅拌1.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柱层析,即得YZ-2,收率为76%。
其氢谱图如图2所示。1H NMR (400 MHz,CDCl3): δ 7.78 (d, J = 8.4 Hz, 2H),7.53-7.48 (m, 3H), 7.42 (t, J = 7.2 Hz, 2H), 7.27(d, J = 8.0 Hz, 2H), 6.51(d, J = 1.6 Hz, 1H), 4.99 (s, 2H), 2.41 (s, 3H),melting point(Tm): 88℃-90℃。其合成式如下: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4-甲基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26.78 g,0.075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5℃搅拌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2.5 mol/L的对甲基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0℃反应12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甲基苯基)-1-丙烯,收率为84%。
⑵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4-甲基苯基)-1-丙烯(1.32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2.67 g,0.015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57 g,0.003 mol),于90℃搅拌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石油醚-水(1:0.9)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75%。
⑶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4-甲基苯基)-3-溴-1-丙烯(1.266 g,0.006 mol)、苯甲酰肼(0.4896 g,0.0036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0.78 g,0.006 mol)与锡粉(1.071 g,0.009 mol)加入到1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搅拌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乙酸乙酯-水(1:0.8)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4:1柱层析,即得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73%。
⑷3-三氟甲基-5-(甲基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4-甲基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712 g,0.002 mol)与醋酸铜(0.76 g,0.004 mol)加入到5mL乙腈中,于60℃搅拌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乙酸乙酯-水(1:0.9)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4:1柱层析,即得YZ-2,收率为65%。
其氢谱图如图2所示。1H NMR (400 MHz,CDCl3): δ 7.78 (d, J = 8.4 Hz, 2H),7.53-7.48 (m, 3H), 7.42 (t, J = 7.2 Hz, 2H), 7.27(d, J = 8.0 Hz, 2H), 6.51(d, J = 1.6 Hz, 1H), 4.99 (s, 2H), 2.41 (s, 3H),melting point(Tm): 88℃-90℃。其合成式如下: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4-氯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8.6 g,0.036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5℃搅拌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1.5 mol/L的对氯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5℃反应10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氯苯基)-1-丙烯,收率为83%。
⑵2-(4-氯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4-氯苯基)-1-丙烯(1.52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1.96 g,0.011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19 g,0.001 mol),于90℃搅拌12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等体积石油醚-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氯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57%。
⑶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4-氯苯基)-3-溴-1-丙烯(1.386 g,0.006 mol)、苯甲酰肼(0.408 g,0.003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0.26 g,0.002 mol)与锡粉(0.833 g,0.007 mol)加入到1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柱层析,即得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65%。
⑷3-三氟甲基-5-(氯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738 g,0.002 mol)与醋酸铜(0.91g,0.005 mol)加入到5mL乙腈中,于70℃搅拌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等体积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5:1柱层析,即得YZ-3,收率为65%。
其氢谱图如图3所示。1H NMR(400 MHz, CDCl3): δ 7.77 (d, J = 6.8 Hz, 2H),7.54 (d, J = 8.8 Hz, 2H), 7.48 (d, J =7.2 Hz, 1H), 7.45-7.40 (m, 4H), 6.52(s, 1H), 4.97 (s, 2H),melting point(Tm): 92℃-94℃。其合成式如下: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4-氯苯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1.2 g,0.03 mol)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21.42g,0.06 mol)加入到7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0 mL浓度为2.1 mol/L的对氯苯乙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5℃反应10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氯苯基)-1-丙烯,收率为83%。
⑵2-(4-氯苯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2-(4-氯苯基)-1-丙烯(1.526 g,0.01 mol)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3.56 g,0.02mol)加入到30 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76 g,0.004 mol),于70℃搅拌1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石油醚-水(1:0.8)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4-氯苯基)-3-溴-1-丙烯,收率为63%。
⑶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2-(4-氯苯基)-3-溴-1-丙烯(1.389 g,0.006 mol)、苯甲酰肼(0.6528 g,0.0048mol)、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0.936 g,0.0072 mol)与锡粉(0.714 g,0.006 mol)加入到10mL无水四氢呋喃中,于80℃搅拌1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乙酸乙酯-水(1:0.9)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柱层析,即得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收率为72%。
⑷3-三氟甲基-5-(氯苯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4-(4-氯苯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0.7538 g,0.002 mol)与醋酸铜(0.76g,0.004 mol)加入到5mL乙腈中,于50℃搅拌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乙酸乙酯-水(1:0.8)混合溶液萃取三次,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 = 3:1柱层析,即得YZ-3,收率为57%。
其氢谱图如图3所示。1H NMR(400 MHz, CDCl3): δ 7.77 (d, J = 6.8 Hz, 2H),7.54 (d, J = 8.8 Hz, 2H), 7.48 (d, J =7.2 Hz, 1H), 7.45-7.40 (m, 4H), 6.52(s, 1H), 4.97 (s, 2H),melting point(Tm): 92℃-94℃。其合成式如下:
上述实施例1~6中的减压浓缩条件是指温度为40~45℃,真空压力为0.06~0.08MPa。
体积单位为mL。
Claims (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2-芳基-1-丙烯的合成:
将氢化钠与甲基三苯基溴化膦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80℃搅拌0.5~1小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浓度为1.5~3 mol/L的芳基酮的四氢呋喃溶液,加热到70~80℃反应10~12小时,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进行淬灭反应,并用稀盐酸调pH值至中性,最后经石油醚萃取,得到有机相A,该有机相A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芳基-1-丙烯;所述氢化钠与所述甲基三苯基溴化膦的摩尔比为1:1.2~1:3;所述芳基酮与所述甲基三苯基溴化膦的摩尔比为1:1.2~1:1.5;
⑵2-芳基-3-溴-1-丙烯的合成:
将所述2-芳基-1-丙烯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于70~90℃搅拌12~16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经石油醚-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B,该有机相B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柱层析,即得2-芳基-3-溴-1-丙烯;所述2-芳基-1-丙烯与所述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1:2;所述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的加入量为所述2-芳基-1-丙烯的摩尔量的0.1~0.5倍;
⑶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的合成:
将所述2-芳基-3-溴-1-丙烯、苯甲酰肼、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与锡粉加入到无水四氢呋喃中,于70~80℃搅拌12~1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反应,最后经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C,该有机相C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柱层析,即得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所述2-芳基-3-溴-1-丙烯、所述苯甲酰肼、所述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与所述锡粉的摩尔比为1:0.5:0.3:1~1:1:1.5:1.8;
⑷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将所述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与醋酸铜加入到乙腈中,于50~70℃搅拌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萃取,得到有机相D,该有机相D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柱层析,即得目标产物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所述4-芳基取代的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与所述醋酸铜的摩尔比为1:1~1: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⑴中的芳基酮是指苯乙酮、对甲基苯乙酮或对氯苯乙酮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石油醚-水混合溶液是指石油醚与水按1:0.8~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⑷中乙酸乙酯-水混合溶液是指乙酸乙酯与水按1:0.8~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⑴~⑷中减压浓缩的条件是指温度为40~45℃,真空压力为0.06~0.08MP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⑷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是指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按3:1~5: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的溶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0018.1A CN111533698B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0018.1A CN111533698B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3698A true CN111533698A (zh) | 2020-08-14 |
CN111533698B CN111533698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197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10018.1A Active CN111533698B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3369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26A (zh) * | 1991-04-11 | 1992-12-30 | 道伊兰科公司 | 3,4,n-三取代-4,5-二氢-1h-吡唑-1-甲酰胺和它们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
CN104961686A (zh) * | 2015-05-18 | 2015-10-07 | 华中师范大学 | 1,6-二氢哒嗪和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五种常见致病真菌生长活性抑制中的应用 |
CN105073744A (zh) * | 2012-12-21 | 2015-11-18 | 齐尼思表观遗传学公司 | 作为溴结构域抑制剂的新型杂环化合物 |
CN107001926A (zh) * | 2014-09-30 | 2017-08-01 | 唐本忠 | 双(二芳基亚甲基)‑二氢并苯类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和聚集促进光致变色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10510018.1A patent/CN1115336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26A (zh) * | 1991-04-11 | 1992-12-30 | 道伊兰科公司 | 3,4,n-三取代-4,5-二氢-1h-吡唑-1-甲酰胺和它们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
DE69228492D1 (de) * | 1991-04-11 | 1999-04-08 | Dowelanco | 3,4,N-Trisubstituierte-4,5-dihydro-1H-Pyrazol-1-carboxamide und deren Anwendung als Insektizide |
CN105073744A (zh) * | 2012-12-21 | 2015-11-18 | 齐尼思表观遗传学公司 | 作为溴结构域抑制剂的新型杂环化合物 |
CN107001926A (zh) * | 2014-09-30 | 2017-08-01 | 唐本忠 | 双(二芳基亚甲基)‑二氢并苯类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和聚集促进光致变色 |
CN104961686A (zh) * | 2015-05-18 | 2015-10-07 | 华中师范大学 | 1,6-二氢哒嗪和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五种常见致病真菌生长活性抑制中的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3698B (zh) | 2023-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3783B (zh) | 苯并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6789566A (zh) | 用于vte的取代的1,2,3-三亚基三(氰基甲基亚基)环丙烷、使用其的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材料 | |
Linder et al. | Total synthesis of siphonazole and its O-methyl derivative, structurally unusual bis-oxazole natural products | |
CN108251128B (zh) | 一种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788212A (zh) | 具有可调发射能的含螺的铂(ii)发射体及其合成 | |
CN112239414B (zh) | 一类基于2,6-二叔丁基蒽的蓝色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3896678A (zh) | 一种制备2-氯-4-新戊基吡啶的方法 | |
US20090014686A1 (en) | Novel branched alpha-cyanostilbene fluorophores | |
CN111533698B (zh) | 一种3-三氟甲基-5-芳基-1,6-二氢哒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707067B (zh) | 一种1-芳基-4,4,4-三氟-1-丁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2299967B (zh) | 一种3-甲氧基-4-氟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 |
CN111499573B (zh) | 一种压力致变色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 |
US6380436B1 (en) |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alkoxyalkyl (trifluormethylphenyl) methanones | |
KR100574450B1 (ko) | 불소계 가지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용 발광화합물 | |
Roy et al. | A concis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 fully oxygen substituted ring A taxol precursor | |
CN115260122B (zh) | 一种萘并噻唑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9867619B (zh) | 一种OLED中间体11-氯-7H-苯并[c]咔唑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4057647B (zh) | 一种吡唑啉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307781B (zh) | 一种1,2,3-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
JP2019135216A (ja) | ベンズアルデヒド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9035506A (ja) | ピリリウム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WO2022262057A1 (zh)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16003476A (zh) | 一种环金属钯二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04155659A (ja) | 9−スピロフルオレ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JP6047884B2 (ja) | 化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5 Address after: 201612 building 25, Lane 1500, Xinfei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INOFLUORO SCIENTIFIC Co.,Ltd. Address before: 730070 No. 967 Anning East Road, Anning District, Gansu, Lanzhou Patentee befo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