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2391B -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2391B
CN111532391B CN202010374218.9A CN202010374218A CN111532391B CN 111532391 B CN111532391 B CN 111532391B CN 202010374218 A CN202010374218 A CN 202010374218A CN 111532391 B CN111532391 B CN 111532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cylinders
cylinder
ship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42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2391A (zh
Inventor
吴晨晖
吴华鑫
黄东
李元泰
丁剑锋
肖慎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filed Critical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3742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2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2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2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7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vehicles, e.g. in road vehicles
    • A62C3/1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vehicles, e.g. in road vehicles in sh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2Pipe-line systems dry, i.e. empty of extinguishing material when not in u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包括:一组第一筒体、一个防撞组件,和一个连接管,其中,第一筒体组设于船体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船体的外部连通;防撞组件设于船体的外板处,防撞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滑动;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防撞组件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的外部,所述连接管延伸至船体外部的一端设有喷淋组件。本装置通过防撞组件为船体承担一定的冲击力,能够减少撞击对船体造成的损伤;通过第一筒体储存水,通过防撞组件将撞击点的冲击力转化为对水的压力,通过喷淋组件出水及时将撞击点的火浇灭,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海损事故中,除了因稳定性不良而翻沉,强度不足而断裂,航行不慎而触礁外,船舶因碰撞导致火灾引起的重大事故也屡见不鲜。各类运载易燃液体、气体船舶相撞时,在撞击点可能造成船体结构被破坏,同时容易发生局部高温现象,甚至燃烧。由于船舶所处的特殊位置,加上船上地方狭小、设备集中及载有易燃、易爆物品等,所以船舶在营运中失火燃烧将会非常剧烈,火势蔓延将会十分迅速,从而给船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对船舶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关技术中,为防止因船舶碰撞导致引发失火,通常会在船舶的外侧设置防撞装置,并在船舶上配备灭火装置,以便及时进行降温和灭火,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是,由于船舶航行的特殊性,可能存在无法及时进行灭火甚至因碰撞引发的火势过于严重而无法进行人为主动灭火的情况,特别是在船上运载有易燃液体、气体的情况下,火势蔓延迅速,存在船员来不及应对或无法实施灭火操作的情况。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人为主动灭火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船舶碰撞引发火灾,灭火时存在难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包括:
一组第一筒体,其组设于船体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船体的外部连通;
防撞组件,其设于所述船体的外板处,所述防撞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滑动;
连接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防撞组件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的外部,所述连接管延伸至船体外部的一端设有喷淋组件。
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进水系统,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水泵,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相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船体的底部,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进水管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系统还包括一个进水回路阀门,所述进水回路阀门设于所述进水管上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喷淋组件的一侧设有一个出水回路阀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为一喷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和一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为封闭式筒体,所述第二筒体插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滑动,每个所述第二筒体均与所述防撞板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防撞板的一端设有沟槽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置于所述沟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组第一筒体指多个第一筒体,所述一组第二筒体指多个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数量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板为平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防撞组件为船体承担一定的冲击力,能够减少撞击对船体造成的损伤;通过第一筒体储存水,通过防撞组件将撞击点的冲击力转化为对水的压力,将水从第一筒体挤压进连接管,进而挤压到设置于船体外部的喷淋组件处,通过喷淋组件出水将撞击点的火浇灭,因此本装置能够在船体因撞击导致失火时及时将火扑灭,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的撞击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中:A-船体;1-第一筒体;2-防撞组件;21-防撞板;22-第二筒体;23-密封圈;3-连接管;4-喷淋组件;5-进水系统;51-进水管;52-水泵;53-进水回路阀门;6-出水回路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能解决船舶碰撞引发火灾,灭火时存在难度的技术问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一组第一筒体1、一个防撞组件2,和一个连接管3,其中,第一筒体1组设于船体A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船体A的外部连通;防撞组件2设于船体A的外板处,防撞组件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1内滑动;连接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防撞组件2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A的外部,所述连接管3延伸至船体A外部的一端设有喷淋组件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筒体1储存水,通过防撞组件2将撞击点的冲击力转化为对水的压力,将水从第一筒体1挤压进连接管3,进而挤压到喷淋组件4处,通过喷淋组件4出水将撞击点的火浇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能够通过防撞组件2缓解撞击点的冲击力,减少撞击对船舶造成的影响,当撞击点起火时,还能通过冲击力将第一筒体1内储存的水挤压至喷淋组件4处,进而扑灭撞击点的火,既能起到防撞作用,又能及时灭火,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还包括进水系统5,所述进水系统5包括进水管51和水泵52,所述进水管5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3相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船体A的底部,所述水泵52设于所述进水管51上。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船舶入水后,进水管51穿过所述船体A的底部,通过水泵52将船下的水抽取至进水管51,进而抽取至第一筒体1内进行储存。由此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且无需在如水前预先储存水,节省了人工储水的步骤和用水的开支。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系统5还包括一个进水回路阀门53,所述进水回路阀门53设于所述进水管51上靠近所述连接管3的一侧。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进水回路阀门53控制进水管51的通断,当第一筒体1内储存水后,可以将进水回路阀门53关闭,防止撞击时水从进水管51中排出,影响灭火效果、延长灭火时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3靠近所述喷淋组件4的一侧设有一个出水回路阀门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进水系统5抽取船底的水时,可以将出水回路阀门6关闭,防止水进入连接管3上方,并从喷淋组件4处排出,从而影响进水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淋组件4为一喷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可以扩大出水面积,提高灭火的效率。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组件2包括防撞板21和一组第二筒体22,所述第二筒体22为封闭式筒体,所述第二筒体22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1内滑动,每个所述第二筒体22均与所述防撞板21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筒体1储水后,船舶撞击前,防撞板21处于拉开状态,进水回路阀门53关闭,出水回路阀门6打开,当船舶遭受撞击时,防撞板21被撞后向靠近船体A的方向运动,第二筒体22将第一筒体1内的水挤压至连接管3中,进而从喷淋组件4处喷出,将撞击点的火扑灭。
更进一步地,述第二筒体22远离所述防撞板21的一端设有沟槽和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置于所述沟槽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的内径与第二筒体22的外径相同,当第一筒体1内储存有水时,第二筒体22被水挤压滑向远离船体A的一端,通过设置密封圈23来防止第一筒体1内的水从第二筒体22中流出,防止船舶运行过程中船体A摇晃等因素导致水流失,使第一筒体1能够保持满水状态。
参见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2的长度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船舶静置不用时,可以将第一筒体1内的水排出,将防撞板21向内推至第二筒体22完全插入第一筒体1中,此时防撞组件2呈收纳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一组第一筒体1指多个第一筒体1,所述一组第二筒体22指多个第二筒体22,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2的数量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有九个第一筒体1和九个第二筒体22,每个第一筒体1对应一个第二筒体22。当然,在实际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船舶的大小设置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2的数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撞板21为平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撞板21为竖直平板,当防撞板21上的某一点率先受到撞击时,将带动整个防撞板21移动,提高反应速度,以便及时将火扑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组第一筒体(1),其组设于船体(A)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船体(A)的外部连通;
防撞组件(2),其设于所述船体(A)的外板处,所述防撞组件(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1)内滑动;
连接管(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防撞组件(2)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船体(A)的外部,所述连接管(3)延伸至船体(A)外部的一端设有喷淋组件(4);
所述防撞组件(2)包括防撞板(21)和一组第二筒体(22),所述第二筒体(22)为封闭式筒体,所述第二筒体(22)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内并可在所述第一筒体(1)内滑动,每个所述第二筒体(22)均与所述防撞板(21)相连;
所述防撞板(21)为平板;
其还包括进水系统(5),所述进水系统(5)包括进水管(51)和水泵(52),所述进水管(5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3)相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船体(A)的底部,所述水泵(52)设于所述进水管(51)上;
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2)的长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系统(5)还包括一个进水回路阀门(53),所述进水回路阀门(53)设于所述进水管(51)上靠近所述连接管(3)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靠近所述喷淋组件(4)的一侧设有一个出水回路阀门(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4)为一喷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2)远离所述防撞板(21)的一端设有沟槽和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置于所述沟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第一筒体(1)指多个第一筒体(1),所述一组第二筒体(22)指多个第二筒体(22),所述第一筒体(1)和所述第二筒体(22)的数量相同。
CN202010374218.9A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Active CN111532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4218.9A CN111532391B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4218.9A CN111532391B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391A CN111532391A (zh) 2020-08-14
CN111532391B true CN111532391B (zh) 2021-11-16

Family

ID=7197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4218.9A Active CN111532391B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23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534A (zh) * 2000-04-25 2001-11-07 黄晓然 汽车调头、转向、防火装置
CN101058014A (zh) * 2007-06-11 2007-10-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潜艇及舰船生活舱高压细水雾灭火喷头
KR20130053355A (ko) * 2011-11-16 2013-05-23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잠수함 기관실의 소화설비
CN105667713A (zh) * 2016-02-29 2016-06-1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滚塑游艇的灭火装置
CN206784259U (zh) * 2017-03-29 2017-12-22 高献镝 一种交通运输设施防撞装置
CN207875922U (zh) * 2018-01-19 2018-09-18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防撞船舶
CN208260037U (zh) * 2018-04-18 2018-12-21 泰州市申泰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防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534A (zh) * 2000-04-25 2001-11-07 黄晓然 汽车调头、转向、防火装置
CN101058014A (zh) * 2007-06-11 2007-10-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潜艇及舰船生活舱高压细水雾灭火喷头
KR20130053355A (ko) * 2011-11-16 2013-05-23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잠수함 기관실의 소화설비
CN105667713A (zh) * 2016-02-29 2016-06-1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滚塑游艇的灭火装置
CN206784259U (zh) * 2017-03-29 2017-12-22 高献镝 一种交通运输设施防撞装置
CN207875922U (zh) * 2018-01-19 2018-09-18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防撞船舶
CN208260037U (zh) * 2018-04-18 2018-12-21 泰州市申泰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防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391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63882B2 (en) Discharge of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CN201537342U (zh) 一种长隧道自动灭火系统
CN111532391B (zh) 一种船舶非能动防撞及灭火装置
CN104906722A (zh) 双驱混合细水雾灭火系统
CN112337005A (zh) 一种用于扑灭装甲防暴车外部油类火的灭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06732A (zh) 联动式细水雾灭火装置
US8376247B2 (en) Extinguishing fires and suppressing explosions
CN211273283U (zh) 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JP3553947B2 (ja) 消防方法
CN2766893Y (zh) 油罐灭火自救装置
CN103550890A (zh) 中倍数泡沫发生枪
CN212756917U (zh) 一种非储压活塞式灭火器
CN202343081U (zh) 硫化氢捕消装置
CN214209227U (zh) 活塞式全氟己酮自动灭火装置
CN210521612U (zh) 一种氮气灭火装置
CN210583432U (zh) 一种固体推进剂式的洁净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RU108981U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ов на морских судах, морских платформах и объектах морского берегового базирования
CN110453649B (zh) 一种液压防撞胶囊
CN205084257U (zh) 新型坦克型消防车
CN210658243U (zh) 一种液压防撞胶囊
CN2822690Y (zh) 汽车快速灭火装置
CN217988227U (zh) 一种背式细水雾灭火设备
CN210583430U (zh) 一种新型无源贮气式细水雾发生装置
CN107670206B (zh) 一种带挡片的泄爆装置
CN205867364U (zh) 一种储存式气体灭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