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6699A -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6699A
CN111526699A CN202010338655.5A CN202010338655A CN111526699A CN 111526699 A CN111526699 A CN 111526699A CN 202010338655 A CN202010338655 A CN 202010338655A CN 111526699 A CN111526699 A CN 111526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temperature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86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壮广
林肖纯
金国华
奚明耀
吴超
徐金辉
徐华庚
齐京墀
关北业
余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3386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6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电器盒包括导热件、电子器件、换热件及控制件,电子器件设置于导热件上,每一换热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子器件。换热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且每一换热区域对应设置有至少一换热件,每一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控制件。使用时,分别对不同换热区域进行温度检测,并对比换热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根据该温差确定换热区域的换热件的换热量。通过控制件控制的换热件的换热量,保证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稳定。上述电器盒能够对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量进行分别控制,有效提高电子器件的换热效率及换热均匀性,便于保证电器盒的恒温效果,提高电子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的应用与发展,电子器件的功率等级越来越高,在运行的过程中,导致设置有不同电子器件的电器盒内热量不断聚集。而由于电子器件温度承受的范围有限,进而导致电器盒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电子器件的运行,将造成电子器件寿命低、故障率高或引发安全事故等。而传统的散热方式,通过换热管路实现,然而换热管路中的换热剂流量大,换热剂的进管与出管的温差较小,导致换热效率低;同时电器盒内存在大量的局部热点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导致电器盒散热不均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均匀性并提高散热效率的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一种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的换热区域;
至少两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用于设置至少一所述电子器件;
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换热件;及
控制件,每一所述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控制件,根据对应所述换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大小,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换热件的换热量。
上述电器盒在使用时,将电子器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不同电子器件能够设置于导热件的不同换热区域中,进而便于将电子器件进行分区换热管理。进一步将换热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且使得每一换热区域对应设置有至少一换热件,每一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控制件。在使用时,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能够传递至对应换热区域的导热件上。根据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不同,控制件控制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件的换热量,进而利用导热件能够分别对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实现热交换,保证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稳定。上述电器盒实现电子器件的分区管理,根据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不同,通过控制件对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量分别控制,可有效提高电子器件的换热效率,提高电子器件换热的均匀性,进而便于保证电器盒的恒温,提高电子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同的换热区域的换热件通过控制件单独控制实现,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发热量分配不同的换热量,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换热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件相背对的两侧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换热件相背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设置于所述导热件设置有所述电子器件的一侧上,以使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盒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子器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盒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还包括传热件,所述电子器件通过所述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根据发热量的大小,由发热量大至发热量小分配在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区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分别用于电性连接于至少两个外部元件,所述换热区域与所述外部元件的数量相一致,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外部元件的所述电子器件设置于同一所述换热区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为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用于冷媒的流通,单个所述控制件包括输入阀及输出阀,所述输入阀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阀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连接与输入主路上,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输出主路上,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所述换热管路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用于冷媒的流通,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用于液体冷媒的输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用于汽态冷媒的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每一所述换热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输入阀和/或所述输出阀的开度。
一种电器盒的控温方法,所述电器盒的控温方法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电器盒的温度,所述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
比较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与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控制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控制件,以调节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换热件的换热量;所述温差越大,对应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控制件调节该换热区域中的换热件的换热量越大。
上述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将电子器件设置于导热件上,并使得至少两个电子器件位于导热件的至少两个换热区域中,进而便于将电子器件进行分区管理。进一步将换热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且使得每一换热区域对应设置有至少一换热件,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对应换热区域的导热件上。每一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控制件,进而在使用时,分别对不同的换热区域进行温度检测,并对比换热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的大小,根据该温差确定该换热区域的换热件的换热量。由于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不同,导致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不同。通过控制件控制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件的换热量,利用导热件能够分别对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实现热交换,保证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稳定。上述电器盒能够对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量进行分别控制,可有效提高电子器件的换热效率,提高电子器件换热的均匀性,进而便于保证电器盒的恒温效果,提高电子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同的换热区域的换热件通过控制件单独控制实现,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发热量分配不同的换热量,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环境温度,并生成控制命令;
当检测的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控制使所述换热件进入制冷模式;
当检测的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使所述换热件进入制热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0℃至-15℃。
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如上所述的电器盒;及
外部元件,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外部元件电性连接。
上述电器设备在使用时,将电子器件与所述外部元件电性连接,方便实现对外部元件的控制。将电子器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不同电子器件能够设置于导热件的不同换热区域中,进而便于将电子器件进行分区换热管理。进一步将换热件设置于导热件上,且使得每一换热区域对应设置有至少一换热件,每一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控制件。在使用时,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能够传递至对应换热区域的导热件上。根据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不同,控制件控制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件的换热量,进而利用导热件能够分别对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实现热交换,保证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稳定。上述电器盒实现电子器件的分区管理,根据不同换热区域的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不同,通过控制件对不同换热区域的换热量分别控制,可有效提高电子器件的换热效率,提高电子器件换热的均匀性,进而便于保证电器盒的恒温,提高电子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同的换热区域的换热件通过控制件单独控制实现,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发热量分配不同的换热量,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输入主路及输出主路,所述换热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路上,所述换热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路上,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所述换热件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主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器盒的所有换热件的总换热量;和/或
所述输出主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器盒的所有换热件的总换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主路上连接有输入支路,所述输出主路上连接有输出支路,所述电器盒的换热件并联连接于所述输入支路与所述输出支路之间;若所述输入主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输入支路上;若所述输出主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输出支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为空调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电器盒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述电器盒省略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电器盒的换热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器盒,100、电子器件,120、电路板,122、第一连接孔,200、导热件,210、换热区域,220、第一导热部,230、第二导热部,240、传热件,242、第三连接孔,300、换热件,310、换热管路,320、输入阀,330、输出阀,400、盒体,500、换热系统,510、输入主路,520、输出主路,530、第一控制阀,540、输入支路,550、第二控制阀,560、输出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中的电器设备,至少散热均匀,散热效率高。参阅图1及图2,所述电器设备包括电器盒10及外部元件,电器盒10包括至少两个电子器件100,所述电子器件100与所述外部元件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中,所述电器设备为空调器。而外部元件可以为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气设备还可以为冰箱等其他需要进行电气控制或电机变频控制的设备。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10还包括导热件200、换热件300及控制件,导热件20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换热区域210,所述电子器件100设置于所述导热件200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210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器件100;所述换热件300设置于所述导热件200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210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换热件300;每一所述换热件300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控制件,根据对应所述换热区域210内的所述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大小,所述控制件控制换热件300的换热量。
上述电器盒10在使用时,将电子器件100设置于导热件200上,每一换热区域210中设置有至少一电子器件100,进而便于将电子器件100进行分区换热管理。进一步将换热件300设置于导热件200上,且使得每一换热区域210对应设置有至少一换热件300,每一换热件300上设置有至少一控制件。在使用时,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对应换热区域210的导热件200上。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不同,控制件控制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换热件300的换热量,进而利用导热件200能够分别对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实现热交换,保证电子器件100的工作温度稳定。上述电器盒10将电子器件100分区管理,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不同,通过控制件对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换热量分别控制,可有效提高电子器件100的换热效率,提高电子器件100换热的均匀性,进而便于保证电器盒10的恒温,提高电子器件100的使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同的换热区域210的换热件300通过控制件单独控制实现,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发热量分配不同的换热量,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上的不同的换热区域210不重叠设置。在其他在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热件200上预留未设置有电子器件100的换热区域210,以便与方便后续功能的扩展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200上形成有三个换热区域210,所述电子器件100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电子器件100分配至三个不同的换热区域210中。通过设置三个换热区域210能够方便不同的电子器件100的分配。具体地,三个换热区域210不重叠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上还可以形成有其他数目个换热区域210,例如,形成有两个、四个等数目个换热区域210。或者,换热区域21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电子器件100的数量、电子器件100的分布等情况设置换热区域210的数量。其中,每一换热区域210可以设置于一个、两个等不同数目个电子器件100。
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100根据发热量的大小,由发热量大至发热量小分配在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区域210中。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不同,通过控制件调节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换热件300的换热量,能够有效提高换热件300的换热效率,保证换热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电器盒10的恒温状态。
例如,导热件200上形成有三个换热区域210,其中发热量相对较大的电子器件100位于一换热区域210中,发热量相对中等的电子器件100位于另一换热区域210中,发热量相对较小的电子器件100位于剩下的一个换热区域210中。另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上还可以形成有两个换热区域210,其中发热量相对较大的电子器件100位于一换热区域210中,发热量相对较小的电子器件100位于另一换热区域21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上还可以形成有三个以上的换热区域210,或者根据电子器件100的数量及发热量形成其他数目个换热区域210。
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100分别用于电性连接于至少两个外部元件,所述换热区域210与所述外部元件的数量相一致,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外部元件的所述电子器件100设置于同一所述换热区域210中。由于电性连接于同一外部元件的电子器件100设置于同一换热区域210中,进而当一外部元件启动工作时,则对应电性连接的电子器件100启动。进而可以通过控制件对启动的电子器件100对应的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件300进行控制,实现对对应的电子器件100进行换热。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运行的电子器件100只对对应的换热区域210进行换热,而不需要启动全部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件300,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换热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电子器件100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排版、布线等情况分配至不同的换热区域210中,只要方便电子器件100在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布置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100与所述换热件300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件200相背对的两侧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210内的所述电子器件100与所述换热件300相背对设置。利用导热件200的导热性能够有效实现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的热交换,同时由于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设置于导热件200的相背对的两侧,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导热件200的尺寸,使得电器盒1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相背对设置,进而能够有效缩短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还可以根据电器设备的具体结构设置,例如,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还可以设置在导热件200的同一侧,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通过导热件200进行热交换。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件300还可以直接设置于电子器件100上。
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为板状结构,进而便于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在导热件200上的设置,且方便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通过导热件200进行换热。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便于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的安装即可。
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为铝制件,利用铝制件良好的导热性能实现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的热交换,且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还可以由钢、铜、铁等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包括第一导热部220与第二导热部230,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热部220相背对的两表面上,第二导热部230设置于换热件300背向于第一导热部220的一侧,进而使得换热件300夹设于第一导热部220与第二导热部230之间。利用第一导热部220与第二导热部230不仅能够有效安装固定换热件300,同时使得换热件300完全包覆在导热件200内,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的换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还可以仅包括第一导热部220,换热件300通过骑马夹等固定件固定在第一导热部220上。只要方便换热件300在导热件200上的安装即可。
具体地,导热件200的厚度大于换热件300的厚度5mm至15mm。进而便于通过导热件200能够有效包覆换热件300,以便于提高换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00仅包括第一导热部220时,导热件200的厚度还可以小于换热件300的厚度,以便于降低电子器件100与换热件300之间的热阻。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10还包括盒体400,所述盒体400设置于所述导热件200设置有所述电子器件100的一侧上,以使所述电子器件100位于所述盒体400内。通过设置盒体400能够有效保护电子器件100,避免电子器件100被破坏。
一实施例中,盒体400密封安装在导热件200上。盒体400上不开通风孔,进而能够使得电子器件100有效密封在盒体400内,避免外部的灰尘、水蒸汽等杂质进入到盒体400内而影响电子器件100使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盒体400或导热件200上开设有引线孔,通过引线孔便于盒体400内的电子器件100电性连接到外部元件上。在使用时,当电子器件100与外部元件完成电性连接后,通过密封胶封堵引线孔,进而进一步提高对盒体400内的电子器件100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400为钣金件,钣金件通过螺钉、焊接等方式安装在导热件200上。由于盒体400内的空气导热性能较差,且钣金件的盒体400的导热性能较差,使得电子器件100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导热件200散热出去,并与换热件300进行热交换。通过钣金件的盒体400结构在保证热交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电器盒10的成本,降低制造工艺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盒体400还可以为注塑件,便于形成盒体400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且避免使得盒体400与导热件200采用相同的材质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在另一实施例中,盒体400还可以由其他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避免盒体400内聚集热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10还包括电路板120,所述电子器件10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20上,所述电路板120位于所述盒体400内。通过电路板120方便各个电子器件100的连接。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2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2,导热件20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122相对应连通。连接螺钉能够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二连接孔内,进而将电路板120安装于导热件2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120位于盒体400内。电路板120还可以安装在盒体400上,只要能够实现电路板120的固定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10还包括传热件240,所述电子器件100通过所述传热件240设置于所述导热件200上。通过设置传热件240一方面方便电子器件100在导热件200上的设置,另一方面进一步便于将电子器件100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00上。
具体地,传热件240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42,第三连接孔242与第二连接孔及第一连接孔122相对应连通。连接螺钉能够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2、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242内,进而将电路板120、传热件240安装在导热件200上,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热件240在导热件200上安装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242还可以省略,传热件240可以夹设于电子器件100与导热件200之间。
一实施例中,传热件240可以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胶的绝缘性能良好同时导热系数较高。例如,电子器件100为电解电容时,电解电容的热量主要通过其底部引脚传出,因此利用导热硅胶可将电解电容及其附近铜箔的热量传导到导热件2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传热件240还可以由其他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发热的电子器件100可以通过传热件240设置于导热件200上。
请参阅图1及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300为换热管路310,所述换热管路310用于冷媒的流通,单个所述控制件包括输入阀320及输出阀330,所述输入阀32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310的输入端上,所述输出阀33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310的输出端上。在使用时,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不同,调节输入阀320的开度的大小,进而能够调节该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中的冷媒的流量,调节该换热区域210的换热管路310的换热量。在本实施例中,换热件300的换热量即为冷媒的流量。
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冷媒的利用率,当冷媒进入到换热管路310后,关闭输入阀320与输出阀330,使得冷媒停留在换热管路310中,进而能够延长冷媒与电子器件100的换热时间,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具体地,当换热管路310对电子器件100制热时,可以通过关闭输入阀320与输出阀330,以延长冷媒的换热时间。当换热管路310对电子器件100制冷时,可以不需要关闭输入阀320与输出阀330。
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件300还可以为热电制冷片,热电制冷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热端与冷端,将其中一端设置于导热件200上。控制件为电压调节件,通过调节热电制冷片的电压实现对热电制冷片换热量的调节。
一实施例中,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所述换热管路310并联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控制件实现对单个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的单独控制,使得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之间的相互不干扰。
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310用于冷媒的流通,所述换热管路310的输入端用于液体冷媒的输入,所述换热管路310的输出端用于汽态冷媒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路310用于电子器件100的散热,冷媒为容易吸热变成气体,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的物质,进而当液态冷媒输入换热管路310内后,经过吸热后,变成汽态冷媒输出。
一实施例中,电器设备还包括换热系统500,换热系统500包括输入主路510及输出主路520,所述换热件300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路510上,所述换热件30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路520上,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所述换热件300并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形成换热循环回路,并用于冷媒的流通。换热管路310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连接于输入主路510及输出主路520上,进而能够实现电器盒10内的换热管路310与外部元件或外部的其他换热件为并联连接,避免影响外部元件或外部其他换热件的换热过程。
具体地,换热系统500还包括冷凝器与蒸发器,冷凝器的一端与蒸发器的一端通过输入主路510连通,冷凝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输出主路520连通。换热管路310并联连接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
可选地,换热系统500还包括换向阀,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通过换向阀与电器盒10的换热管路310连接,换向阀用于切换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形成的循环回路内冷媒的流通方向。当需要对电子器件100进行散热时,通过换向阀使得换热管路310内的冷媒吸热,进而实现对电子器件100的散热;当需要对电子器件100进行保温时,通过换向阀切换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形成的循环回路内冷媒的流通方向,使得换热管路310内的冷媒散热,进而实现对电子器件100的保温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器盒10的恒温效果,提高电器盒10的适应性。
一实施例中,输入主路51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30,所述第一控制阀530用于控制电器盒10的所有换热件300的总换热量。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阀530用于控制所有换热管路310内的冷媒的总流量。通过第一控制阀530能够实现冷媒进入所有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的流量的一级控制,进一步提高换热管路310内冷媒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对换热系统500内其他换热件的影响,降低对冷媒在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形成的循环回路流通的压力损失。通过控制件的输入阀320能够控制冷媒进入到单个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内的流量,实现冷媒流量的二级控制,进一步实现冷媒的精准分配,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主路510上连接有输入支路540,所述电器盒10的换热件300并联连接于所述输入支路540与所述输出主路520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530设置于所述输入支路540上。由于第一控制阀530设置于输入支路540上,进而避免了第一控制阀530影响输入主路510上其他设备或元件的冷媒的流通,进一步降低换热管路310对输入主路510中冷媒流通的影响。
可选地,输出主路52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50,所述第二控制阀550用于控制电器盒10的所有换热件300的总换热量。具体地,所述第二控制阀550用于控制所有换热管路310内的冷媒的总流量。当通过换向阀切换了冷媒的流动方向,可以通过第二控制阀550实现对进入到所有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的冷媒流量的一级控制。
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主路520上连接有输出支路560,所述电器盒10的换热件300并联连接于所述输入支路540与所述输出支路560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550设置于所述输出支路560上。由于第二控制阀550设置于输出支路560上,进而避免了第二控制阀550影响输出主路520上其他设备或元件的冷媒的流通,进一步降低换热管路310对输出主路520中冷媒流通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输入支路540与输出支路530通过换向阀连接,进一步避免对换热管路310内冷媒的换向过程影响输入主路510或输出主路520上其他设备及元件的冷媒流通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输入主路510与输出主路520通过换向阀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10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区域210的温度,每一所述换热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输入阀320和/或所述输出阀330的开度。通过设置温度检测器能够有效判断换热区域210的温度,进而便于通过调节输入阀320和/或输出阀330以控制换热管路310中的冷媒的流量。其中,发热量越大的换热区域210,换热管路310中冷媒的流量越大,进一步提高冷媒的精准控制,提高冷媒的利用率,提高电器盒10的恒温效果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还可以省略,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电子器件100的发热量的不同,提前设置输入阀320与输出阀330的开度,使得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管路310中的冷媒的流量与对应的电子器件100发热量相匹配,进而使得控制过程更加简单。
请参阅图1及图3,一种电器盒10的控温方法,所述电器盒10的控温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器盒10的温度,所述电器盒10的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温度;
比较所述换热区域210的温度与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换热区域210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控制不同所述换热区域210中的控制件,以调节不同换热区域210中的换热件300的换热量;其中,所述换热区域210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越大,对应的换热区域210中的控制件调节该换热区域210中的所述换热件300的换热量越大。
上述电器盒10的控温方法,通过将电子器件100分配至不同的换热区域210中,分别对不同的换热区域210进行温度检测,并比较换热区域210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的大小,根据该温差确定该换热区域210的换热件300的换热量。上述控温方法实现对不同换热区域210进行分别控制,控制过程灵活,换热效率高,有效提高电器盒10的恒温效果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通过输入主路510的第一控制阀530控制所有换热件300的总换热量,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分配总换热量,温差越大,分配的换热量越大。具体地,通过输入主路510的第一控制阀530控制所有换热管路310的冷媒的总流量,根据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分配冷媒,温差越大,分配的冷媒的流量越大。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温度可以为电子器件100的工作温度。例如,目标温度可以为-5℃至45℃之间。具体地,目标温度可以为0℃、10℃、20℃等。
一实施例中,检测不同换热区域210的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环境温度,并生成控制命令;
当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使所述换热件300进入制冷模式;此时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进而需要通过换热件300对电子器件100进行散热。具体地,当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换向阀切换冷媒的流通方向,使得换热管路310中流入低温冷媒,进而使得换热件300进入制冷模式,实现对电子器件100的散热。
另一实施例中,当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使所述换热件300进入制热模式。此时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进而需要通过换热件300对电子器件100进行保温,以保证电子器件100的工作温度。具体地,当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换向阀切换冷媒的流通方向,使得换热管路310中流入高温冷媒,进而使得换热件300进入制热模式,实现对电子器件100的制热保温。
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0℃至-1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电子器件100的工作温度进行设置,若电子器件100的最低工作温度较低,则可以适当降低预设温度;若电子器件100的最低工作温较高,则可以适当提高预设温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的换热区域;
至少两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用于设置至少一所述电子器件;
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换热件;及
控制件,每一所述换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控制件,根据对应所述换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器件的发热量的大小,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换热件的换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换热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件相背对的两侧上,每一所述换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换热件相背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设置于所述导热件设置有所述电子器件的一侧上,以使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盒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子器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盒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还包括传热件,所述电子器件通过所述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根据发热量的大小,由发热量大至发热量小分配在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电子器件分别用于电性连接于至少两个外部元件,所述换热区域与所述外部元件的数量相一致,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外部元件的所述电子器件设置于同一所述换热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为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用于冷媒的流通,单个所述控制件包括输入阀及输出阀,所述输入阀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阀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用于冷媒的流通,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用于液体冷媒的输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用于汽态冷媒的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连接与输入主路上,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输出主路上,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所述换热管路并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每一所述换热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输入阀和/或所述输出阀的开度。
12.一种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的控温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的温度,所述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
比较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与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换热区域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控制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控制件,以调节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换热件的换热量;所述温差越大,对应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控制件调节该换热区域中的换热件的换热量越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环境温度,并生成控制命令;
当检测的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控制使所述换热件进入制冷模式;
当检测的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使所述换热件进入制热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器盒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10℃至-15℃。
15.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及
外部元件,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外部元件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输入主路及输出主路,所述换热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路上,所述换热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路上,不同所述换热区域中的所述换热件并联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主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器盒的所有换热件的总换热量;和/或
所述输出主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器盒的所有换热件的总换热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主路上连接有输入支路,所述输出主路上连接有输出支路,所述电器盒的换热件并联连接于所述输入支路与所述输出支路之间;若所述输入主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输入支路上;若所述输出主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输出支路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为空调器。
CN202010338655.5A 2020-04-26 2020-04-26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Pending CN111526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8655.5A CN111526699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8655.5A CN111526699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699A true CN111526699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0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8655.5A Pending CN111526699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66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378A (zh) * 2020-08-13 2020-11-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背夹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45970U (zh) * 2014-08-28 2015-02-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
CN104427825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电子设备多散热源定点冷却的多联变频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735959A (zh) * 2015-02-02 2015-06-24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的散热系统
CN105423505A (zh) * 2015-12-15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6461891U (zh) * 2016-12-28 2017-09-0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液气双通道精准高效致冷系统
CN206610883U (zh) * 2017-03-17 2017-11-03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池包
US20180017271A1 (en) * 2015-03-31 2018-01-18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Multi-online system
CN207697945U (zh) * 2017-12-30 2018-08-07 中船天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智能控温系统
CN108575078A (zh) * 2018-07-20 2018-09-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技术的数据中心机柜内服务器冷却系统
CN108644983A (zh) * 2018-05-15 2018-10-12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8736109A (zh) * 2018-04-17 2018-1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
CN108955081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9152195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具散热功能的车载多媒体电子系统
CN208859959U (zh) * 2018-10-10 2019-05-14 上海华电源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多路板换供冷控制装置
CN110351986A (zh) * 2019-07-10 2019-10-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具有复合冷源的分区内冷型机柜散热系统
CN110719721A (zh) * 2019-10-23 2020-01-21 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控制柜
WO2020062606A1 (zh) * 2018-09-27 2020-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
CN212179162U (zh) * 2020-04-26 2020-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及电器盒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825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电子设备多散热源定点冷却的多联变频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4145970U (zh) * 2014-08-28 2015-02-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
CN104735959A (zh) * 2015-02-02 2015-06-24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的散热系统
US20180017271A1 (en) * 2015-03-31 2018-01-18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Multi-online system
CN105423505A (zh) * 2015-12-15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6461891U (zh) * 2016-12-28 2017-09-0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液气双通道精准高效致冷系统
CN206610883U (zh) * 2017-03-17 2017-11-03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109152195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具散热功能的车载多媒体电子系统
CN207697945U (zh) * 2017-12-30 2018-08-07 中船天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智能控温系统
CN108736109A (zh) * 2018-04-17 2018-1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
CN108644983A (zh) * 2018-05-15 2018-10-12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8955081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8575078A (zh) * 2018-07-20 2018-09-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技术的数据中心机柜内服务器冷却系统
WO2020062606A1 (zh) * 2018-09-27 2020-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
CN208859959U (zh) * 2018-10-10 2019-05-14 上海华电源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多路板换供冷控制装置
CN110351986A (zh) * 2019-07-10 2019-10-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具有复合冷源的分区内冷型机柜散热系统
CN110719721A (zh) * 2019-10-23 2020-01-21 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控制柜
CN212179162U (zh) * 2020-04-26 2020-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及电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378A (zh) * 2020-08-13 2020-11-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背夹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513B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汇流条
US9363930B2 (en) Passive two phase cooling solution for low, medium and high voltage drive systems
WO2018235473A1 (ja) 端子冷却装置
CN212179162U (zh) 电器设备及电器盒
JP2012127591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19039188A1 (ja) 電池温調装置および外部熱源供給装置
AU2017207663A1 (en)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heat-producing device
CN111526699A (zh) 电器设备、电器盒及其控温方法
CN106403073A (zh) 一种冷却装置
WO2012081056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20080223048A1 (en) Heating System
KR101653344B1 (ko) 펠티어 소자를 이용한 에어컨
CN110044031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控盒组件、空气调节装置
KR20130005602A (ko) 열교환 유니트
CN209857252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WO2012081055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14093245A (ja)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RU2511922C1 (ru)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блок охлаждения
JP2004028403A (ja) 発熱体冷却器
CN213811888U (zh)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CN114614146A (zh) 一种均温系统及均温控制方法
US20220320629A1 (en) Receiving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Cooling Insertion Modules
KR101013931B1 (ko) 열전 소자를 사용한 차량용 냉방 장치
CN109959181B (zh) 制冷系统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