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3187B -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3187B
CN111523187B CN202010160448.5A CN202010160448A CN111523187B CN 111523187 B CN111523187 B CN 111523187B CN 202010160448 A CN202010160448 A CN 202010160448A CN 111523187 B CN111523187 B CN 111523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arameters
plant
stag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04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3187A (zh
Inventor
丁维龙
辛卫涛
徐利锋
赵樱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0101604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3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3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3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3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5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particl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通过设定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参数,构建基于植物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生成植物的三维结构,比较三维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评价参数的质量,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不断改进,得到最优结果,并利用最优参数生成三维模型,实现植物模型的三维重建。本发明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描述框架可以统一对植物的拓扑结构进行描述,利用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可以应用于对指定植物模型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不同形态的同类植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根据给定植物生成不同形态的同类植物。
技术背景
植物模型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它可用于三维动画的制作、电子游戏中虚拟场景的生成、影视特效与广告创意的制作、辅助城市管理与规划等。因此,如何对植物模型进行三维重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植物是多数自然场景建模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大规模场景中需要形态各异的树木。如何根据已有的植物生成多个形态不同的同类植物,已经成为植物建模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已知植物逆向推断其生长模型的工作迎来巨大挑战。因此,研究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参数提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对植物模型进行三维重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设定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参数,构建基于植物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生成植物的三维结构,通过比较三维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评价参数的质量,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不断改进,得到最优结果,并利用最优参数生成三维模型,实现植物模型的三维重建。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植物的拓扑结构,设定了8个通用参数;
2)设置候选解个数,在参数空间均匀初始化每组解;
3)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单轴和合轴植物的描述框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生成每组参数对应的植物的三维结构,计算该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
4)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候选参数进行不断改进,选取改进之后最优的一组参数作为提取结果;
5)对其进行图形化,完成给定输入模型的三维重建。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设定参数的过程为:设定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zr、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xr、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yr、扩散角d、一级分枝角alpha、二级分枝角beta、伸长率lr和加宽率vr,参数空间中的解x表示为:
x=(zr,xr,yr,d,alpha,beta,lr,vr)T
再进一步,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2.1)候选解个数设为n,解的维度为D,单个维度上的最大值为Xmax,最小值为Xmin,粒子间距为Xstep,满足:
由此得到粒子间距Xstep:
(2.2)单个维度上的值x取得的值为:
单个维度上x依次取到以上值可以实现均匀初始化。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针对单轴和合轴植物,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使用以上8个参数,控制目标植物的拓扑结构形态;
(3.2)将描述框架结合参数转换为L系统;
(3.3)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将L系统渲染为三维植物模型;
(3.4)根据植物形态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生成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作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
fit=S(T,T0)
其中,S(T,T0)为植物形态相似度。
所述步骤4)的过程为:根据步骤(3.4)计算得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候选解进行更新,经过多次更新之后,选取候选解中适应度值最优的一个解作为参数提取结果。
所述步骤5)的过程为:将提取得到的参数结合步骤(3.2)转换成L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渲染出三维植物模型。
所述步骤(2.1)中,候选解个数设为n包括如下步骤:
(2.1.1)n的计算由单个维度上划分的数量t决定,由于t为整数,则n计算为:
n=(t+1)D
所述步骤(3.1)中,针对单轴和合轴植物,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包括如下步骤:
(3.1.1)单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
(3.1.2)合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类似地,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
所述步骤(3.2)中,将描述框架结合参数转换为L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3.2.1)单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在其余参数中,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3.2.2)合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在其余参数中,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构建了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描述框架,利用设定的参数,可以统一对植物的拓扑结构进行描述;
2)利用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可以用来提取植物模型的参数,从而实现三维重建,生成不同形态的同类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植物的拓扑结构,设定了8个通用参数;
2)设置候选解个数,在参数空间均匀初始化每组解;
3)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单轴和合轴植物的描述框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生成每组参数对应的植物的三维结构,计算该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
4)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候选参数进行不断改进,选取改进之后最优的一组参数作为提取结果;
5)对其进行图形化,完成给定输入模型的三维重建。
进一步,所述步骤1)的过程为:设定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zr、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xr、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yr、扩散角d、一级分枝角alpha、二级分枝角beta、伸长率lr和加宽率vr。参数空间中的解x表示为:
x=(zr,xr,yr,d,alpha,beta,lr,vr)T
所述步骤2)中,设置候选解个数,在参数空间均匀初始化每组解包括以下步骤:
(2.1)候选解个数设为n,解的维度为D,单个维度上的最大值为Xmax,最小值为Xmin,粒子间距为Xstep,满足:
由此得到粒子间距Xstep:
进一步,所述步骤(2.1)中,候选解个数设为n,包括如下步骤:
(2.1.1)n的计算由单个维度上划分的数量t决定,由于t为整数,则n计算为:
n=(t+1)D
(2.2)单个维度上的值x取得的值为:
单个维度上x依次取到以上值可以实现均匀初始化。
所述步骤3)中,构建植物描述框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生成每组参数对应的植物的三维结构,计算该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包括以下步骤:
(3.1)针对单轴和合轴植物,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使用以上8个参数,控制目标植物的拓扑结构形态,过程如下:
(3.1.1)单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
(3.1.2)合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类似地,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
(3.2)将描述框架结合参数转换为L系统,过程如下:
(3.2.1)单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在其余参数中,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3.2.2)合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在其余参数中,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3.3)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将L系统渲染为三维植物模型;
(3.4)根据植物形态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生成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作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
fit=S(T,T0)
其中,S(T,T0)为植物形态相似度。
所述步骤4)中,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候选参数进行不断改进,选取改进之后最优的一组参数作为提取结果,过程为:根据步骤(3.4)计算得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候选解进行更新,经过多次更新之后,选取候选解中适应度值最优的一个解作为参数提取结果。
所述步骤5)中,对其进行图形化,完成给定输入模型的三维重建,过程为:将提取得到的参数结合步骤(3.2)转换成L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渲染出三维植物模型。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仅作说明用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本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6)

1.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植物的拓扑结构,设定了8个通用参数;
2)设置候选解个数,在参数空间均匀初始化每组解;
3)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单轴和合轴植物的描述框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生成每组参数对应的三维植物模型,计算该三维植物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
4)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候选参数进行不断改进,选取改进之后最优的一组参数作为提取结果;
5)对提取结果进行图形化,完成给定输入模型的三维重建;
所述步骤1)中,设定参数的过程为:设定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zr、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xr、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yr、扩散角d、一级分枝角alpha、二级分枝角beta、伸长率lr和加宽率vr,参数空间中的解x表示为:
x=(zr,xr,yr,d,alpha,beta,lr,vr)T
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针对单轴和合轴植物,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使用以上8个参数,控制目标植物的拓扑结构形态;
(3.2)将描述框架结合参数转换为L系统;
(3.3)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将L系统渲染为三维植物模型;
(3.4)根据植物形态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三维植物模型与输入模型之间的相似度作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
fit=S(T,T0)
其中,S(T,T0)为植物形态相似度;
所述步骤4)的过程为:根据步骤(3.4)计算得出每组解的适应度值,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候选解进行更新,经过多次更新之后,选取候选解中适应度值最优的一个解作为参数提取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2.1)候选解个数设为n,解的维度为D,单个维度上的最大值为Xmax,最小值为Xmin,粒子间距为Xstep,满足:
由此得到粒子间距Xstep:
(2.2)单个维度上的值x取得的值为:
单个维度上x依次取到以上值实现均匀初始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过程为:将提取得到的参数结合步骤(3.2)转换成L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渲染出三维植物模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1)中,候选解个数设为n,包括如下步骤:
(2.1.1)n的计算由单个维度上划分的数量t决定,由于t为整数,则n计算为:
n=(t+1)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针对单轴和合轴植物,构建基于拓扑结构的描述框架包括如下步骤:
(3.1.1)单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Template: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
(3.1.2)合轴植物描述框架定义为:
Template:类似地,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将描述框架结合参数转换为L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3.2.1)单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表示整株植物,Z表示第一个一级分枝高度以下的主轴部分,A、B、C分别主轴、第一级分枝、第二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主轴和第一级分枝的节间,E表示分枝的顶芽,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在其余参数中,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3.2.2)合轴植物表示为:
其中,T和Z与单轴植物相同,B、C、D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第三及更小级分枝,X和Y分别表示第一级分枝和第二级分枝的节间ω为初始状态串,[、]分别代表枝条绘制的开始与结束,!表示以加宽率vr缩小枝条直径,/表示向右转,&表示向下转,F为绘制线段,zr为一级侧枝的高度系数、xr为主轴的节间长度系数、yr为一级侧枝的节间长度系数、d为扩散角、alpha为一级分枝角、beta为二级分枝角、lr为伸长率、vr为加宽率。
CN202010160448.5A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Active CN111523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0448.5A CN111523187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0448.5A CN111523187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3187A CN111523187A (zh) 2020-08-11
CN111523187B true CN111523187B (zh) 2024-05-07

Family

ID=71901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0448.5A Active CN111523187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31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945A (zh) * 2009-08-26 2010-02-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园艺植物几何造型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021012A (zh) * 2012-12-31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结合静态结构利用计算机绘制动态3d植物的方法
KR20130073523A (ko) * 2011-12-23 2013-07-03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사실적인 실시간 모델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036549A (zh) * 2014-07-02 2014-09-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合轴分枝树木形态结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CN106296804A (zh) * 2016-08-01 2017-01-04 南京大学 一种参数化三维树木符号模型的构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8693A1 (en) * 2011-11-30 2013-08-01 Seyet Llc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echnology for describing and manipulating plant growt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945A (zh) * 2009-08-26 2010-02-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园艺植物几何造型建模方法及系统
KR20130073523A (ko) * 2011-12-23 2013-07-03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사실적인 실시간 모델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021012A (zh) * 2012-12-31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结合静态结构利用计算机绘制动态3d植物的方法
CN104036549A (zh) * 2014-07-02 2014-09-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合轴分枝树木形态结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CN106296804A (zh) * 2016-08-01 2017-01-04 南京大学 一种参数化三维树木符号模型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timization of source–sink dynamics in plant growth for ideotype breeding: A case study on maize;Rui Qi 等;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第71卷(第1期);第96-105页 *
Plant growth and architectural modelling and its applications;Yan Guo 等;Annals of Botany;第107卷(第5期);第723–727页 *
具有生长特征的虚拟植物模型研究;马学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第I138-182页 *
基于GPU的虚拟植物生长的双尺度自动机模型实现方法;董莹莹 等;农业工程学报;第27卷(第5期);第207-212页 *
虚拟植物形态生成关键算法研究;张维统 等;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第35卷(第5期);第530-534, 53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3187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6748B (zh) 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林分生长建模方法
Zamuda et 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parameterized procedural woody plant models reconstruction
Xie et al. Tree modeling with real tree-parts examples
CN110458957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784968A (zh) 一种加速分布式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混合流水线并行方法
CN103942838A (zh) 基于点云数据的单树三维建模与形态参数提取的方法
CN109559366A (zh) 盆栽植物生长过程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3745497B (zh) 植物生长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03021012A (zh) 结合静态结构利用计算机绘制动态3d植物的方法
CN103824325A (zh) 一种果树枝干交互式三维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11523187B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CN104978765A (zh) 基于草图的树木枝干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Sun et al. Intelligent tree modeling based on L-system
CN106296804B (zh) 一种参数化三维树木符号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5329409A (zh) 一种虚拟场景中的悬链线快速建模方法
CN109313819A (zh) 线路模型实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33379B (zh) 特高压塔架柱建模系统及方法
Le et al. Visual modeling of rice root growth based on B-spline curve
CN111652885A (zh) 一种玉米苗期点云茎叶器官分割方法
CN114332376B (zh) 一种基于拓扑结构流形空间的树状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CN112667758B (zh) 一种兴趣点聚合方法、地图聚合显示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5423931B (zh) 一种基于点体素的实景树木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CN111191169A (zh) 面向网页端的大规模植物群落轻量级建模及可视化方法
CN112417626B (zh) 配电自动化系统环网图中分支排序方法及装置
Zhang et al. Tree growth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IFS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