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982B -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9982B
CN111509982B CN202010186052.8A CN202010186052A CN111509982B CN 111509982 B CN111509982 B CN 111509982B CN 202010186052 A CN202010186052 A CN 202010186052A CN 111509982 B CN111509982 B CN 111509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ignal
triangular carrier
phase
carrier wave
switch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6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9982A (zh
Inventor
刘芳
周建建
王佳宁
邓金鑫
杨淑英
吴梓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860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t least two simultaneously operating switches on the input side, e.g. "double forward" or "double (switched) flyback"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采用输入电流环控制策略并提出了移相控制器的调制方法实现功率的双向无缝传输。该方法包括:通过闭环电流控制给出移相值,决定了功率传输方向;设置载波相位值,使原、副边三相之间的角度差为120°;结合电流环给出的移相值,分别在载波向上、向下计数模式时,基于比较值计算公式,使得原边开关管与对应的副边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产生所需的角度差、每个开关管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为50%,从而实现功率的双向无缝传输。该方法在双向功率控制中保证移相角度输出稳定,正向和反向功率控制模式相同,无需切换,系统无需附加移相电路,控制逻辑简单稳定易于工程实践与推广。

Description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向DC-DC能量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电子转换器在向更加电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过程中至关重要。例如,应用在电气化运输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些应用需要功率电子器件来在不同电压电平之间转换电能。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的具有吸引力的隔离式DC-DC变换器是三相双有源电桥(DAB)变换器。它具有升压、降压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寄生变压器杂散电感,基于其拓扑的交错结构,仅需要小型无源滤波器元件。此外,通过调节移相角度就可以调节DAB功率流动的大小和方向,相比控制LLC拓扑实现双向能量流动简单许多。适用于电池储能并网系统、电力电子变压器以及能量路由器、直流变压器等多种应用场合。对于三相两电平DAB拓扑需要12个开关管,即需要12路驱动信号,相比单相DAB拓扑略显复杂,如何稳定、可靠的产生12路驱动信号同时实现双向功率流动,对于三相DAB的广泛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题为“双有源功率桥DC/DC变换器PWM可调双移相的控制方法”的中国发明(CN104485820A)提出了的PWM可调加双移相的方法,适用于单相DAB,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功率反向流动以及扩大软开关范围;然而并没有提出移相以及占空比可调的驱动信号的实现方法。题为“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的中国发明(CN 106787752)提出采用高频隔离方案,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的三相DAB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文中采用移相控制策略,提出PI输出的值与三角波进行比较从而输出PWM控制IGBT;并没有说明三角波与比较值如何实现相间移相以及原副边对应的开关管之间移相,同时多组比较器的设定增加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题为“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PWM移相控制装置”的中国发明(CN 102594138A)提出采用译码器实现移相控制,控制方法简单,但是多组译码器的使用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以及复杂度。
上述文献虽然都有提及双向功率流动以及移相控制策略,但是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的说存在以下问题:
1、双向功率传输控制上是否需要切换,移相控制器如何搭建并未详细说明;
2、多数需要增加额外电路来实现双向功率传输的移相控制,增加了系统成本与复杂度;
3、并未提及在功率切换过程中移相角度输出的稳定性如何保证;
因此有必要对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传输的控制方法做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在双向功率流动控制上,尤其是在功率换向工况下出现的移相角度突变现象,提出一种无需附加移相电路,同时控制模式不需要切换的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所述的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Uh、一个三相双有源桥和第二直流电源Ul;所述三相双有源桥包括一个输入电容C1、一个原边三相半桥、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一个副边三相半桥和一个输出电容C2;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分别记为La,a=1,2,3,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分别记为Tb,b=1,2,3;所述输入电容C1并联在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输出电容C2并联在第二直流电源Ul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
所述原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将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Si,i表示开关管的序号,i=1,2,…,6,其中,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串联构成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1,开关管S3与开关管S4串联构成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2,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串联构成原边第三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3;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S1、开关管S3、开关管S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S2、开关管S4、开关管S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副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Qj,j表示开关管的序号,j=1,2,…,6,其中,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串联构成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1,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串联构成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2,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串联构成副边第三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3;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Q1、开关管Q3、开关管Q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Q2、开关管Q4、开关管Q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点A1、点A2、点A3分别与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La串联后与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同名端分别与点B1、点B2、点B3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非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非同名端相连接;
本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样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的输入直流电流Iin,设定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通过电流环控制方程得到移相值Ph,所述的电流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41
其中,Kp为电流环的比例控制系数,Ki为电流环的积分控制系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步骤2,根据步骤1得到的移相值Ph,基于移相控制器得到移相角θ,控制原边三相半桥与副边三相半桥的开关管动作,使得输入直流电流稳定在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从而控制功率流动,所述功率流动的方向由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决定:
当Iin_ref>0时,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一直流电源Uh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二直流电源Ul
当Iin_ref<0,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二直流电源Ul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一直流电源Uh
当Iin_ref=0,功率不发生流动;
所述移相控制器是基于TMS320F28335微处理器中的EPWM模块实现的,所述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2.1,将开关管Si的驱动信号记为Di、开关管Qj的驱动信号为Hj,i=1,2...6,j=1,2...6,即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
步骤2.2,设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的三角载波为V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的三角载波为V2,驱动信号D5、驱动信号D6的三角载波为V3,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的三角载波为V4,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的三角载波为V5,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H6的三角载波为V6
对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和三角载波V6进行如下设置:均为上下计数模式,三角载波频率均为f、三角载波周期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51
三角载波的波峰值均为PRD;
步骤2.3,设置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的初始相位值为Pha1,此时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的初始相位值为Pha2,此时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6的初始相位值为Pha3,此时三角载波V3、V6处于向下计数模式输出,并令初始相位值Pha1、Pha2、Pha3满足以下公式,
Pha1=0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52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61
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D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D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6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1与驱动信号H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3与驱动信号H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6的相位差为120°;
步骤2.4,设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A1、下降沿比较值为CA2,则上升沿比较值CA1和下降沿比较值CA2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62
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1互补,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3互补,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D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步骤2.5,设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B1、下降沿比较值为CB2,则上升沿比较值CB1和下降沿比较值CB2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71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072
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1互补,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3互补,驱动信号H6与驱动信号H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并同时使得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
所述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指的是: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D5与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H6之间的相位差均为移相角θ。
优选地,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绕组匝比为n∶1,其中n为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变比,n为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的TMS320F28335是一款由TI公司生产的高性能TMS320C28x系列32位浮点DSP处理器。
优选地,步骤2所述移相角θ∈(-9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包括:
1、本控制方法提出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双向功率控制中,尤其是方向切换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移相角度输出稳定,同时正向和反向功率流动的控制模式相同,无需切换,控制过程简单稳定易于实现;
2、本控制方法在保证输出移相角度稳定的同时,控制环路和移相控制器的实现在同一块控制器上,无需附加电路降低系统复杂度与成本,易于工程实践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的拓扑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图。
图3是本发明控制方法步骤2.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方法步骤2.4和2.5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参数在实际实验平台实验得到的直流输入电压Uh、直流输出电压Ul、直流输入电流Iin和移相电感L1电流Il1的实验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的拓扑图。由附图1可见,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Uh、一个三相双有源桥和第二直流电源Ul;所述三相双有源桥包括一个输入电容C1、一个原边三相半桥、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一个副边三相半桥和一个输出电容C2;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分别记为La,a=1,2,3,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分别记为Tb,b=1,2,3;所述输入电容C1并联在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输出电容C2并联在第二直流电源Ul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
所述原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将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Si,i表示开关管的序号,i=1,2,…,6,其中,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串联构成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1,开关管S3与开关管S4串联构成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2,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串联构成原边第三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3;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S1、开关管S3、开关管S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S2、开关管S4、开关管S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副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Qj,j表示开关管的序号,j=1,2,…,6,其中,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串联构成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1,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串联构成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2,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串联构成副边第三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3;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Q1、开关管Q3、开关管Q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Q2、开关管Q4、开关管Q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点A1、点A2、点A3分别与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La串联后与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同名端分别与点B1、点B2、点B3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非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非同名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绕组匝比为n∶1,其中n为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变比,n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电气参数如下:直流电源Uh为600V,输入电容C1为220uf,输出电容C2为220uf,三个移相电感La均为44uh,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变比n=1,即三个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绕组匝比均为1∶1。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图。由图2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采样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的输入直流电流Iin,设定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通过电流环控制方程得到移相值Ph,所述的电流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01
其中,Kp为电流环的比例控制系数,Ki为电流环的积分控制系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在本实施例中,取Ph∈(-1,1)、Kp=0.72、Ki=45。
步骤2,根据步骤1得到的移相值Ph,基于移相控制器得到移相角θ,控制原边三相半桥与副边三相半桥的开关管动作,使得输入直流电流稳定在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从而控制功率流动,所述功率流动的方向由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决定:
当Iin_ref>0时,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一直流电源Uh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二直流电源Ul
当Iin_ref<0,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二直流电源Ul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一直流电源Uh
当Iin_ref=0,功率不发生流动。
所述移相控制器是基于TMS320F28335微处理器中的EPWM模块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TMS320F28335是一款由TI公司生产的高性能TMS320C28x系列32位浮点DSP处理器。
在本实施例中,移相角θ∈(-90°,90°)。
所述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2.1,将开关管Si的驱动信号记为Di、开关管Qj的驱动信号为Hj,i=1,2...6,j=1,2...6,即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
步骤2.2,设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的三角载波为V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的三角载波为V2,驱动信号D5、驱动信号D6的三角载波为V3,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的三角载波为V4,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的三角载波为V5,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H6的三角载波为V6
对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和三角载波V6进行如下设置:均为上下计数模式,三角载波频率均为f、三角载波周期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21
三角载波的波峰值均为PRD。
在本实施例中,取f=20Khz、T=0.00005s、PRD值为3750。
步骤2.3,设置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的初始相位值为Pha1,此时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的初始相位值为Pha2,此时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6的初始相位值为Pha3,此时三角载波V3、V6处于向下计数模式输出,并令初始相位值Pha1、Pha2、Pha3满足以下公式,
Pha1=0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22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23
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D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D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6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1与驱动信号H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3与驱动信号H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6的相位差为120°。
在本实施例中,Pha1=0,Pha2=2500,Pha3=1250。
步骤2.4,设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A1、下降沿比较值为CA2,则上升沿比较值CA1和下降沿比较值CA2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31
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1互补,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3互补,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D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在本实施例中,CA1=CA2=1875。
步骤2.5,设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B1、下降沿比较值为CB2,则上升沿比较值CB1和下降沿比较值CB2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32
Figure BDA0002414221240000133
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1互补,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3互补,驱动信号H6与驱动信号H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并同时使得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
在本实施例中,CB1=1875+Ph×1875,CB2=1875-Ph×1875。
所述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指的是: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D5与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H6之间的相位差均为移相角θ。
图3是本发明控制方法步骤2.3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1、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由该图可见驱动信号D1、D3、D5依次相差120°。图4是本发明控制方法步骤2.4和2.5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1、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由该图可见,驱动信号D1、H1的占空比为50%,同时驱动信号D1、H1之间移相角θ∈(-90°,90°),满足系统功率传输曲线的要求。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参数在实际实验平台实验得到的直流输入电压Uh、直流输出电压Ul、直流输入电流Iin和移相电感L1电流Il1的实验波形。由图5可见,在正反向功率流动过程中直流输入输出电压分别保持在Uh、Ul。需要说明的是在切换功率流动方向时两个电压会有波动,但很快恢复稳定,当电流给定在Iin_ref时,输入电流保持在Iin_ref,功率正向流动,当电流给定值变换-Iin_ref时,输入电流迅速变换为-Iin_ref,功率反向流动,电感电流Il1也随之发生变换,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Claims (4)

1.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所述的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Uh、一个三相双有源桥和第二直流电源Ul;所述三相双有源桥包括一个输入电容C1、一个原边三相半桥、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一个副边三相半桥和一个输出电容C2;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分别记为La,a=1,2,3,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分别记为Tb,b=1,2,3;所述输入电容C1并联在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输出电容C2并联在第二直流电源Ul的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
所述原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将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Si,i表示开关管的序号,i=1,2,…,6,其中,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串联构成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1,开关管S3与开关管S4串联构成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2,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串联构成原边第三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A3;原边第一相桥臂、原边第二相桥臂、原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S1、开关管S3、开关管S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S2、开关管S4、开关管S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副边三相半桥包括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6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分别记为开关管Qj,j表示开关管的序号,j=1,2,…,6,其中,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串联构成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一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1,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串联构成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2,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串联构成副边第三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的中点记为点B3;副边第一相桥臂、副边第二相桥臂、副边第三相桥臂相互并联在正直流母线P*与负直流母线N*之间,即开关管Q1、开关管Q3、开关管Q5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至正直流母线P*,开关管Q2、开关管Q4、开关管Q6的发射极并联后连接至负直流母线N*
所述点A1、点A2、点A3分别与三个相同的移相电感La串联后与三个相同的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同名端分别与点B1、点B2、点B3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入非同名端相连接,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输出非同名端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本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样第一直流电源Uh的正直流母线P的输入直流电流Iin,设定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通过电流环控制方程得到移相值Ph,所述的电流环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21
其中,Kp为电流环的比例控制系数,Ki为电流环的积分控制系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步骤2,根据步骤1得到的移相值Ph,基于移相控制器得到移相角θ,控制原边三相半桥与副边三相半桥的开关管动作,使得输入直流电流稳定在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从而控制功率流动,所述功率流动的方向由输入直流电流的给定值Iin_ref决定:
当Iin_ref>0时,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一直流电源Uh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二直流电源Ul
当Iin_ref<0,功率流动的方向由第二直流电源Ul经过三相双有源桥流入第一直流电源Uh
当Iin_ref=0,功率不发生流动;
所述移相控制器是基于TMS320F28335微处理器中的EPWM模块实现的,所述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2.1,将开关管Si的驱动信号记为Di、开关管Qj的驱动信号为Hj,i=1,2...6,j=1,2...6,即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与开关管S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的驱动信号分别记为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
步骤2.2,设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的三角载波为V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的三角载波为V2,驱动信号D5、驱动信号D6的三角载波为V3,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的三角载波为V4,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的三角载波为V5,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H6的三角载波为V6
对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和三角载波V6进行如下设置:均为上下计数模式,三角载波频率均为f、三角载波周期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31
三角载波的波峰值均为PRD;
步骤2.3,设置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的初始相位值为Pha1,此时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4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的初始相位值为Pha2,此时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5处于向上计数模式输出;设置三角载波V3、三角载波V6的初始相位值为Pha3,此时三角载波V3、V6处于向下计数模式输出,并令初始相位值Pha1、Pha2、Pha3满足以下公式,
Pha1=0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41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42
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D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D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6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1与驱动信号H3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3与驱动信号H5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4的相位差为120°,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6的相位差为120°;
步骤2.4,设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A1、下降沿比较值为CA2,则上升沿比较值CA1和下降沿比较值CA2满足下式: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43
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A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1、三角载波V2、三角载波V3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A2时,相应的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5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D1互补,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D3互补,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D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D1、驱动信号D2、驱动信号D3、驱动信号D4、驱动信号D5和驱动信号D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步骤2.5,设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的上升沿比较值为CB1、下降沿比较值为CB2,则上升沿比较值CB1和下降沿比较值CB2满足下式: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51
Figure FDA0002897857560000052
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上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上升沿比较值CB1时,相应的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小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低电平,当三角载波V4、三角载波V5、三角载波V6在向下计数时得到的计数值大于等于下降沿比较值CB2时,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5分别输出为高电平;驱动信号H2与驱动信号H1互补,驱动信号H4与驱动信号H3互补,驱动信号H6与驱动信号H5互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H5和驱动信号H6均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并同时使得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
所述驱动信号Hj与驱动信号Di之间的相位差为移相角θ指的是:驱动信号D1与驱动信号H1、驱动信号D2与驱动信号H2、驱动信号D3与驱动信号H3、驱动信号D4与驱动信号H4、驱动信号D5与驱动信号H5、驱动信号D6与驱动信号H6之间的相位差均为移相角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Tb的绕组匝比为n∶1,其中n为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变比,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MS320F28335微处理器是一款由TI公司生产的高性能TMS320C28x系列32位浮点DSP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移相角θ∈(-90°,90°)。
CN202010186052.8A 2020-03-17 2020-03-17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0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6052.8A CN111509982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6052.8A CN111509982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982A CN111509982A (zh) 2020-08-07
CN111509982B true CN111509982B (zh) 2021-04-06

Family

ID=7186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6052.8A Active CN111509982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9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587B (zh) * 2020-11-16 2022-05-27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基于隔离式宽范围高压柔性直流组合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CN113346756B (zh) * 2021-05-26 2022-11-11 合肥工业大学 三相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及移相控制方法
CN114744888A (zh) * 2022-06-10 2022-07-12 深圳市国电赛思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向直流电源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7201A (ja) * 2011-07-22 2013-02-04 Ihi Corp 直流電力変換装置
CN103916019A (zh) * 2014-04-22 2014-07-09 扬州大学 基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直流母线建压装置及其启动方法
CN104836455A (zh) * 2015-04-27 2015-08-12 湖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41021A (zh) * 2017-08-03 2017-10-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三重移相控制下dab变换器全局优化闭环控制方法
US10263456B1 (en) * 2015-03-13 2019-04-16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ntegrated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8234B (zh) * 2013-04-26 2015-04-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应用于电池储能的双向隔离全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4158405A (zh) * 2014-08-25 2014-11-19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微网的双向dc/dc变换器及偏磁数字抑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7201A (ja) * 2011-07-22 2013-02-04 Ihi Corp 直流電力変換装置
CN103916019A (zh) * 2014-04-22 2014-07-09 扬州大学 基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直流母线建压装置及其启动方法
US10263456B1 (en) * 2015-03-13 2019-04-16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ntegrated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N104836455A (zh) * 2015-04-27 2015-08-12 湖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41021A (zh) * 2017-08-03 2017-10-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三重移相控制下dab变换器全局优化闭环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multaneous PWM control to operate the three-phase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under soft switching in the whole load range;Jun Huang, et al;《2015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20150511;第2885-289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982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9982B (zh) 三相双有源桥变换器双向功率无缝传输控制方法
CN111490683B (zh) 双变压器串联谐振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拓扑的轨迹控制方法
Zong et al. Double voltage rectification modulation for bidirectional DC/DC resonant converters for wide voltage range operation
CN109687717B (zh) 一种功率可调lc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直流变压器及控制方法
CN108683347B (zh) 基于倍压电路的七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七电平逆变器
CN110289765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dab型直流变压器子模块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37095B (zh) 具有超宽输出范围的混合dps双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CN110829848B (zh) 一种隔离式双全桥有源中点钳位型三电平dc/dc变换器
CN113630029A (zh) 一种多电平光伏逆变器
CN111092553A (zh) 一种基于隔离式全桥anpc和h桥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10768534A (zh) 一种隔离式双半桥anpc有源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
CN115622413A (zh) 一种clclc型谐振变换器及调制方法
Zhu et al. High transformer utilization ratio and high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flyback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Narasimha et al. An improved closed loop hybrid phase shift controller for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CN112953245A (zh) 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全负载范围软开关控制方法
CN113437879A (zh) 一种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TWI685187B (zh) 雙向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N112202351A (zh) 一种宽范围软开关的单级式隔离型三相ac/dc整流器
CN116094329B (zh) 一种混合桥谐振变换器、调制方法及系统
Tsai et al. Design a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with symmetrical dual phase-shift strategy
CN114244130A (zh) 一种可实现dab变换器统一移相的最优移相控制法
CN111669057A (zh) 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66946A (zh) 一种谐振型dc-dc变换器
CN112769339A (zh) 一种串并联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及调制方法
CN116365892B (zh) 一种双有源桥型高频链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