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769A -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9769A
CN111509769A CN202010256814.7A CN202010256814A CN111509769A CN 111509769 A CN111509769 A CN 111509769A CN 202010256814 A CN202010256814 A CN 202010256814A CN 111509769 A CN111509769 A CN 111509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direct current
tracking
curr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6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朋
曹其华
邹腊年
徐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Distric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Distric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Distric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Distric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2568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97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9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三相瞬时值,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中的交流值的无静差跟踪并获取对应的交流跟踪值,然后通过积分算法利用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实现直流分量的无静差跟踪并获取相应的直流跟踪值,最后根据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结合直流跟踪量得到对应的矢量值,利用该矢量值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精确抑制,同时也避免了隔直电容的损耗以及采用LCL滤波电路时电容隔直法和虚拟电容隔直法可能失效的危险。

Description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网逆变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作为并网接口,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发电。理论上,并网逆变器只向电网注入交流电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网电流中往往含有直流分量,但是电力系统不允许将有较大输出直流分量的逆变器连接到电网上,因为注入电网直流分量会使变电所变压器工作点偏移,导致变压器饱和,增加电网电缆的腐蚀,导致较高的初级电流峰值,可能烧毁输入保险,引起断电,甚至可能增加谐波分量。
针对直流注入问题,目前已提出的主要解决方法可以归为三类:一是采用可一直直流分量的逆变器结构,即半桥拓扑逆变器,但是与全桥逆变器相比,半桥结构需要更高的直流输入电压;二是采用基于直流分量检测及校正方法,理论上可实现较为理想的直流抑制效果,但是其直流抑制效果非常依赖于检测元件的精度。事实上并网电流中直流成分相对较小,低精度检测元件不仅无法实现准确的直流检测,其检测误差又将引入其他谐波成分,而高精度检测元件或检测电路又将导致成本的增加;三是采用电容隔直法,在电路中串联电容,将直流电流阻断,使之不进入电网,以串入电容是否真实存在为依据,可将该方法分为直接串联隔直电容法和虚拟电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直接串联隔直电容虽然能有效抑制直流分量,但为了避免过大的基波压降,交流电容取值一般较大,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理想的电容是不存在的,电容的杂散参数将影响系统整机效率,而且电容一旦损坏引起断路,将造成电感能量无法泄放而导致过电压现象。而虚拟电容法采用控制方法代替隔直电容,使并网逆变器既可实现零直流注入,又可实现隔直电容零损耗,但是虚拟电容法对直流分量的抑制效果并不精确,所以,亟需一种抑制直流注入的方法,能够精确抑制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使用电容隔直法的过程中精确抑制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S2、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S3、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S4、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坐标变换公式为3/2变换公式,3/2变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21
其中,ia、ib、ic为采集到的三相并网电流值,iα、iβ为变换后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值,即αβ坐标下的交流电流值。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2中,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还包括以下步骤,设定交流期望值,将交流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该第一跟踪值获取对应的交流矢量电流值,将交流矢量电流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3中,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直流分量计算公式为(以iα为例):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31
其中,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iα代表交流电流值,f代表电网频率,I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幅值,nf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频率,φ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相位,t代表时间。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积分计算公式,根据积分计算公式对该直流分量进行2重积分运算,获取计算结果作为待跟踪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建立积分计算公式,根据积分计算公式对该直流分量进行2重积分运算,获取计算结果作为待跟踪直流分量,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积分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32
其中,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T代表周期,t0代表运行时间,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4中,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还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电压矢量阈值,通过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对应的电压矢量,将电压矢量与电压矢量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压矢量大于电压矢量阈值时,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交流跟踪值获取模块,用于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直流跟踪值获取模块,用于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抑制模块,用于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第二方面,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还包括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以及比例积分控制器,将比例谐振控制器对交流量的无静差跟踪和比例积分控制器对直流量的无静差跟踪的特性相结合,能够更加精确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并消除;
(2)通过通过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以及比例积分控制器,将比例谐振控制器对交流量的无静差跟踪和比例积分控制器对直流量的无静差跟踪的特性相结合,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在抑制直流分量的过程中因不精确导致的隔直电容的损耗问题。
(3)通过通过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以及比例积分控制器,将比例谐振控制器对交流量的无静差跟踪和比例积分控制器对直流量的无静差跟踪的特性相结合,同时避免了采用LCL滤波电路时电容隔直法和虚拟电容隔直法可能失效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硬件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建立终端设备与存储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系统中所需的所有数据的服务器的通信连接;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设备中,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
结合图2,图2为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应当理解的是,首先系统会采集并网电流的信息,即三相瞬时值,三相瞬时值是指三相交流电的瞬时值,然后利用3/2变换公式将该三相瞬时值进行变换,从而得到电流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值iα、iβ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3/2变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71
其中,ia、ib、ic为采集到的三相并网电流值,iα、iβ为变换后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值,即αβ坐标下的交流电流值。
S20: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应当理解的是,在获得两相静止坐标下的值iα、iβ之后,系统会将iα、iβ分别与交流期望值做比较,并分别计算出iα、iβ与给交流定值之间的差值,然后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算出来的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跟踪后的第一跟踪值,最后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通过第一跟踪值调制出对应的矢量电流值,并将该矢量电流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期望值是指逆变器的期望并网电流值,一般而言为0,也可以是人为给的数值,也可以是最大功率跟踪等其他模块的输出值,期望值是什么取决于具体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期望值为逆变器的期望并网电流值。无静差的原理是指被控对象稳态、无差地运行在平衡状态或者跟踪在某一目标信号上。
S30: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交流跟踪值,可以计算出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具体方法是(以iα为例):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81
其中,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iα代表交流电流值,f代表电网频率,I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幅值,nf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频率,φ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相位,t代表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对iαac进行定积分,可知交流分量的积分值为零,则有: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082
其中,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T代表周期,t0代表运行时间,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由于实际中电网可能出现频率波动,导致T≠1/f,使得定积分算法出现误差,因此我们采用2重积分,即对iαdc(t)再做一次定积分运算,这样既提高了直流注入的测量精度也满足了动态响应的速度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得到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之后,系统会将直流分量的值与直流期望值做比较,然后获取直流分量的值与直流期望值之间的差值,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这个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应当理解的是,比例积分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将偏差的比例和积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S40: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应当理解的是,最后系统会通过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来选择对应的电压矢量,系统会预先设定一个电压矢量阈值,然后将电压矢量与电压矢量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压矢量大于电压矢量阈值时,系统会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硬件结构图,包括一个直流电压源、三相逆变器、LCL滤波电路、电网、电压电流的采集器、核心控制器以及驱动芯片,直流电压源接三相逆变器,输出经LCL滤波之后接到电网,形成整个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通过本实施讲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同时也避免了隔直电容的损耗和采用LCL滤波电路时电容隔直法和虚拟电容隔直法可能失效的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构成任何限定。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三相瞬时值,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中的交流值的无静差跟踪并获取对应的交流跟踪值,然后通过积分算法利用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实现直流分量的无静差跟踪并获取相应的直流跟踪值,最后根据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结合直流跟踪量得到对应的矢量值,利用该矢量值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精确抑制,同时也避免了隔直电容的损耗以及采用LCL滤波电路时电容隔直法和虚拟电容隔直法可能失效的危险。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装置。如图4所示,该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装置包括:采集模块10、交流跟踪值获取模块20、直流跟踪值获取模块30、抑制模块40。
采集模块10,用于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交流跟踪值获取模块20,用于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直流跟踪值获取模块30,用于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抑制模块40,用于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
S1、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S2、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S3、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S4、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所述坐标变换公式为3/2变换公式,3/2变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111
其中,ia、ib、ic为采集到的三相并网电流值,iα、iβ为变换后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值,即αβ坐标下的交流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设定交流期望值,将交流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该第一跟踪值获取对应的交流矢量电流值,将交流矢量电流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所述直流分量计算公式为(以iα为例):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112
其中,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iα代表交流电流值,f代表电网频率,I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幅值,nf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频率,φ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相位,t代表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建立积分计算公式,根据积分计算公式对该直流分量进行2重积分运算,获取计算结果作为待跟踪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所述积分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7662780000121
其中,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T代表周期,t0代表运行时间,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设定电压矢量阈值,通过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对应的电压矢量,将电压矢量与电压矢量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压矢量大于电压矢量阈值时,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S2、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S3、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S4、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坐标变换公式为32变换公式,32变换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37662770000011
其中,ia、ib、ic为采集到的三相并网电流值,iα、iβ为变换后的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值,即αβ坐标下的交流电流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还包括以下步骤,设定交流期望值,将交流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该第一跟踪值获取对应的交流矢量电流值,将交流矢量电流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直流分量计算公式为(以iα为例):
Figure FDA0002437662770000021
其中,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iα代表交流电流值,f代表电网频率,I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幅值,nf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频率,φn代表iα中的各次交流分量的相位,t代表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积分计算公式,设定直流期望值,根据积分计算公式对该直流分量进行2重积分运算,获取计算结果,计算出该计算结果与直流期望值之间的直流差值,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积分计算公式,根据积分计算公式对该直流分量进行2重积分运算,获取计算结果作为待跟踪直流分量,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积分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37662770000022
其中,Iαdc代表iα中的直流分量,T代表周期,t0代表运行时间,iαac代表iα中的交流分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还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电压矢量阈值,通过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对应的电压矢量,将电压矢量与电压矢量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压矢量大于电压矢量阈值时,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8.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三相瞬时值,设定坐标变换公式,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将三相瞬时值转换为αβ坐标下的电流值;
交流跟踪值获取模块,用于设定交流期望值,将该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进行比较,获取电流值与交流期望值之间的交流差值,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对该交流差值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一跟踪值作为交流跟踪值;
直流跟踪值获取模块,用于建立直流分量计算公式,根据该直流分量计算公式,通过交流跟踪值计算出直流分量,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该直流分量进行无静差跟踪,获取第二跟踪值作为直流跟踪值;
抑制模块,用于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根据直流跟踪值获取电压矢量,根据该电压矢量对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抑制。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所述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56814.7A 2020-04-02 2020-04-02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5097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6814.7A CN11150976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6814.7A CN11150976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769A true CN111509769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6814.7A Pending CN11150976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97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583A (zh) * 2021-05-26 2021-08-20 山东大学 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033A (zh) * 2011-08-25 2011-12-21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直流分量抑制方法及装置
EP2535996A2 (fr) * 2011-06-15 2012-12-19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Mécanisme de commande sécurisé pour système photovoltaïque distribué
CN103078322A (zh) * 2013-01-28 2013-05-01 河海大学 风电场储能系统谐波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3280837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并网直流注入抑制方法
CN105762801A (zh) * 2016-03-25 2016-07-13 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基于重复pr控制的电流双环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5996A2 (fr) * 2011-06-15 2012-12-19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Mécanisme de commande sécurisé pour système photovoltaïque distribué
CN102291033A (zh) * 2011-08-25 2011-12-21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直流分量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3078322A (zh) * 2013-01-28 2013-05-01 河海大学 风电场储能系统谐波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3280837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并网直流注入抑制方法
CN105762801A (zh) * 2016-03-25 2016-07-13 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基于重复pr控制的电流双环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G BAOCHENG等: "Real-time DC Inject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 for Transformerless PV Systems",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ONICS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
栗晓政等: "基于PR与PI联合控制策略的光伏并网系统直流注入抑制技术", 《电力自动化设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583A (zh) * 2021-05-26 2021-08-20 山东大学 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0485B2 (en) Resonance suppression device
CN111404221B (zh) 充电模块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40597A (zh) 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628517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小信号阻抗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Saxena et al. An enhanced multilayer GI based control for grid integrated solar PV system
CN109600064B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流不对称故障主回路计算方法、系统
CN111509769A (zh)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33670B (zh) 控制dc系统中的电压源变流器
JP4017113B2 (ja) 配電系統用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
JP615812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Majji et al. Fuzzy based hybrid PV-wind systems using active power filter for grid-interconnection
CN110061646B (zh)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中点平衡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15991A1 (zh)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振荡抑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Zeng et al. Reduce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 based selective harmonic compensation current controller fo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
CN108134391B (zh) 一种用于电网电压波形畸变的三相pwm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15589031A (zh) 永磁直驱风机构网型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118161A (zh) 三电平双向变换器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41626B (zh) 多电力电子装置脉冲负载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79238A (zh) 一种直流电流互感器宽频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Antoniewicz et al. Comparison of 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four-leg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in Matlab-simulink
CN113904356B (zh) 储能变流器波动协调控制方法、装置
CN112600445B (zh) 三电平整流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2515599B1 (ko) 모듈형 플러그인 능동 전력 디커플링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컨버터
Baek et al. Virtual dq Control Strategy for Capacitor-Split Type Active Power Decoupling
CN117997094A (zh) 一种bus电压超调抑制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