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5328A -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5328A
CN111505328A CN202010314554.4A CN202010314554A CN111505328A CN 111505328 A CN111505328 A CN 111505328A CN 202010314554 A CN202010314554 A CN 202010314554A CN 111505328 A CN111505328 A CN 11150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liquid
elastic
sheet
wal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45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145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5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5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1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alignment of the transfer devi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34Transferring microquantities of liqui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样液支撑框架,其包括多个容槽且被配置为借助于设置在各容槽内的夹紧件来立放样液容器,以使得多个样液容器可以按照样液支撑框架的预设操作路线来逐一地移置于移液操作设备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夹紧件的外壁上开设有间隙和具有弹性部的至少一个窗口,弹性部相对于夹紧件的外壁呈朝向纵向轴线突出的凸形板状,弹性部以其保留一自由端的方式外接于窗口上,其中:间隙沿夹紧件外壁的纵向连续延伸,用以配合弹性部在纵向轴线上分层地对样液容器的外壁施加稳定作用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而进行环向扩张,从而将样液容器稳定保持在特定方向上。

Description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临床化学委员会(IFCC,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Chemistry)主席Maurizio Ferrari在一篇《How to imagine the future of laboratorymedicine》的报告中指出,未来检验医学发展会依赖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电子高速路的创建和创新,到人工智能检验结果的判读等新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检验医学发展和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呼吸系统传染性疫情的大爆发环境下,大量疑似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需求以及大量已确诊病例的复查需求都要求医学检验的高效与准确,以自动化代替人工的临床医学检验自动化的需求愈加急迫。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以来,各地医学检验室每天有上千份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武汉华大单日样本接收峰值超过1.4万例。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每次可处理8~96个样本,全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可替代人工完成核酸提取、磁纯化、PCR等一系列实验操作。
在标本处理期间,在获得灭活后的样本后,由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的机械手操作微量移液器,从样本罐中吸取足量样本溶液,并将其转移至另一提取管内。其中,由机械手代替人工完成样本溶液转移的前提是:所有样本均装在相同规格的预定容器内,从而机械手才能准确地定位到预定容器的位置。然而,各地所送检来的样本容器规格不一,不能符合预定容器的要求,即,在收取到送检来的样本容器后,还需要把样本容器中的样本溶液转移至预定容器中,由于机械手无法准确定位规格不一的样本容器,该溶液转移过程只能由检验人员手动完成。不比于日常非疫情期间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戴着双重手套并且必须隔离着护目镜、面屏、生物安全柜玻璃窗的三重阻隔,手动加样操作的潜在风险成倍增加。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8146859A的专利文献针对样品从采样到检验转移过程中易晃动、易污染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医学检验用样本保存装置,其包括保温箱体、保温箱盖,保温箱体内部设有样本保存块,样本保存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样本保存块固定柱,样本保存块固定柱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保温箱体的内底壁,样本保存块内部设有样本固定腔,且样本固定腔的尺寸不同;样本保存块上方匹配设有灭菌盖,灭菌盖内部安装若干紫外杀菌灯,灭菌盖下端铰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L形杆的一端,L形杆的另一段活动插接在限位孔内;保温箱体上方匹配设有保温箱盖。
上述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保存装置,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样本固定腔,适用于多种规格下的样本保存管,然而在实际应用于标本处理时,同一批次送检来的样本容器大多是同一容器规格,相当于该装置中只有符合该容器规格的部分样本固定腔能用于存放,将导致单次可完成检验的样本数量少;并且,将样本容器放入样本固定腔后,通常两者之间保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取放,但该空间的存在使得样本容器无法定向,样液的自由液面不一致,导致在由机械手代替进行溶液转移时,无法保证准确定位和取液量。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移液过程中样液容器易晃动易污染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设置有不同尺寸样本固定腔的医学检验用样本保存装置,然而在实际应用于标本处理时,同一批次送检来的样本容器大多是同一容器规格,相当于该装置中只有符合该容器规格的部分样本固定腔能用于存放,将导致单次可完成检验的样本数量少;并且,将样本容器放入样本固定腔后,通常两者之间保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取放,但该空间的存在使得样本容器无法定向,样液的自由液面不一致,导致在由机械手代替进行溶液转移时,无法保证准确定位和取液量,仍要求由人工完成移液操作,无法缓解疫情爆发下对高效医学检验的巨大需求。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该装置包括能够适应于现有的常规容槽的夹紧件,其通过设置开设在该夹紧件外壁上的间隙和具有弹性部的至少一个窗口,弹性部在窗口内的弹性形变与间隙的环向扩张相配合,达到了将不同规格下的样液容器稳定保持在样液支撑框架上的目的;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分层地提供的稳定作用力增强了居中稳定效果;同时,本申请单次可完成检验的样本数量高;在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配合机械手进行溶液转移时,能够保证容器的准确定位和取液量;有利于缓解疫情爆发下对高效医学检验的巨大需求;同时,该夹紧件结构简单且与容槽是组装式结构,相对一体式复杂结构而言,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具有更低的成本和制造工艺难度。具体地:
本申请提出了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样液支撑框架,其包括多个容槽且被配置为借助于设置在各容槽内的夹紧件来立放样液容器,以使得多个样液容器可以按照所述样液支撑框架的预设操作路线来逐一地移置于预定位置,其中,所述夹紧件被配置为绕所述容槽的纵向轴线周向延伸所形成的空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的外壁上开设有间隙和具有弹性部的至少一个窗口,所述弹性部相对于所述夹紧件的外壁呈朝向所述纵向轴线突出的凸形板状,所述弹性部以其保留一自由端的方式外接于所述窗口上,其中:所述间隙沿所述夹紧件外壁的纵向连续延伸,用以配合所述弹性部在纵向轴线上分层地对样液容器的外壁施加稳定作用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而进行环向扩张,从而将所述样液容器稳定保持在特定方向上。
“所述样液支撑框架的预设操作路线”指的是通常医学自动化检验系统预先设定有的符合样液支撑框架规格的操作路线,也就是按照样液支撑框架多个容槽逐一地分别对准移液操作设备的方式,这里的移液操作设备可以是指机械手设备,其置于样液支撑框架上方。“特定方向”可以是竖向或是其他所需要的倾斜方向。在将样液容器置入到容槽内的过程中夹紧件的间隙与设于窗口上的弹性部相互配合,其作用在于:一是,在置入样液容器时样液容器外壁直接与弹性部相抵接,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而使得该夹紧件能够容置不同规格尺寸下的样液容器;二是,弹性部在容器高度方向上分层地施加稳定作用力,有利于达到更好地稳定效果;三是,在将夹紧件置入容槽的过程中,可以先将间隙环向收缩一部分,减小整个夹紧件的体积,有利于夹紧件的顺利置入;四是,在夹紧件完全置入容槽后,释放间隙的收缩以使其贴近容槽内壁,稳定该夹紧件在容槽内的相对位置;最后,在继而又置入样液容器后,由于样液容器的置入使得间隙扩张,进一步有利于增强夹紧件在容槽内的稳定性,间接地增强了样液容器在容槽内的稳定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部是通过对预成型片材进行二次加工成型所制得的,所述弹性部包括一端固接在所述窗口内壁上的第一作用部、以及设于第一作用部的另一端上的第二作用部和第三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与第三作用部沿所述夹紧件的纵向贯通方向依次彼此接合,其中: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与第三作用部在所述弹性部的横截面上具有依次递减的壁厚。至少一个弹性部在夹紧件上的位置由所述间隙上的假定平面所确定,所述假定平面由所述纵向轴线所在的且贯穿所述间隙的面所限定得到。
通过设置依次递减的壁厚,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横向上,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与第三作用部具有依次递增的形变能力,从而,在置入样液容器时,由于第二作用部与样液容器外壁相接触,其受到其容器外壁的挤压而变形为更贴合容器外壁的形状。形变能力相对较好的第三作用部受到第二作用部变形的影响,使得第三作用部往窗口外部移动,但不会抵推至其他部件而影响其他部件的稳定,所述弹性部在纵向轴线上对样液容器的外壁施加稳定作用力。形变能力相对较小的第一作用部继第二作用部后发生形变,其形变所存储的弹性势能通过第二作用部,转化为向样液容器所提供的稳定作用力。
当所需置入的样液容器的容器直径(或称容器横截面面积)较大时,即样液容器的尺寸与容槽的尺寸差不多,该规格下的样液容器本身能够很好的定位在容槽中,同时第二作用部与样液容器外壁相抵接且变形程度较大,由于第二作用部与容器外壁之间接合面积相对地较大,此时,弹性部对容器外壁所施加的作用力主要用于抑制样液容器在容槽内上下移动的运动趋势。
当所需置入的样液容器的容器直径(或称容器横截面面积)较小时,即样液容器尺寸相对容槽的尺寸较小,该规格下的样液容器本身不能稳定地定位在容槽内,此时,第二作用部与样液容器外壁相抵接,且其变形程度相对地较小,从而弹性部对容器外壁所施加的作用力主要是用于样液容器的居中定位,相对当所置入的尺寸较大的样液容器而言,夹紧件对尺寸较小的样液容器具有更好的居中定位作用。
“所述间隙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经过所述纵向轴线的假定平面”指的是:夹紧件上与间隙所在位置相对应的假定弧面的且与该假定弧面相平行的中心轴线,与夹紧件的纵向轴线所共同确定的假定平面,该假定平面的位置即为在从所述间隙所在侧观察该夹紧件时,夹紧件的与间隙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内壁上。而该假定平面与夹紧件内壁之间的交汇处限定有至少一个弹性部,即虽然间隙能够朝向环向扩张,但其环向扩张的程度主要受限于位于间隙两侧的夹紧件的两端部之间的形变。间隙的环向扩张增强了夹紧件在容槽内的相对稳定作用。以此,夹紧件能够在以弹性部为主间隙为辅的定位方式设置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容器定位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件包括中部环体、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所述中部环体是由在所述纵向贯通方向上分层布置的多个窗口之间所限定得到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以各自条状部的延伸指向之间呈钝角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所述中部环体上,其中:所述弹性部在因样液容器的置入而产生形变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间隙的环向扩张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各自条状部的延伸指向之间呈钝角,指的是两弹性部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窗口中,且关于位于两窗口间的中部环体呈镜面对称,两弹性部各自对应的第三作用部分别位于靠近容槽底部或靠近容槽开放端的位置上。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分别从样液容器的底端和中部来对样液容器施加稳定作用力,进一步达到更好的容器定位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弹性部的与所述纵向轴线相平行的横截面上观察,所述第二作用部包括其在沿所述第一作用部所在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曲臂和其在沿所述第三作用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曲臂,其中:所述第一曲臂与所述第二曲臂在彼此的连接处连续延伸且第二曲臂的臂长相对第一曲臂的臂长而言更长。
第一作用部与窗口内壁相固接且是弹性部中主要提供稳定作用力的部件,由于第二曲臂的臂长相对第一曲臂的臂长而言更长,即第二作用部上出现拐点的位置相对地更靠近第一作用部,在该设置下,第一作用部与容器外壁之间所间隔的第一曲臂较短,即在置入容器后,容器对弹性部所施加的抵推作用迅速地传递至第一作用部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曲臂的弹性相对所述第二曲臂的弹性而言更大,即使是相对容槽而言规格较小的样液容器,虽然其在置入夹紧件时第一作用部变形程度不大,但弹性更大的第一曲臂优先于第二曲臂进行变形,第一曲臂的优先变形使得第一作用部能够迅速地响应于容器的置入,而对容器外壁施加稳定作用力,相对当所置入的尺寸较大的样液容器而言,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夹紧件对尺寸较小的样液容器的居中定位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件包括下部环体和设于所述下部环体上的限位件,所述下部环体由在所述纵向贯通方向上相对更靠近容槽底部的且位于同一层的多个窗口所限定得到,所述限位件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夹紧件的外壁呈与所述弹性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凸形状,并且其用于限定所述夹紧件在所述纵向贯通方向上相对所述容槽内壁上下移动的运动趋势。
如图3所示,限位件的突出方向与所述弹性部的突出方向相反,并且其露出在该夹紧件的外部,其用于将夹紧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容槽内。由于夹紧件是通过其竖向底端上的限位件来固定其在容槽中的相对位置,一方面夹紧件可以是与容槽彼此为分体式结构,容槽与夹紧件是分别制造的,减小了制造难度,使用后容槽与夹紧件又可拆分,分别地进行清洗消毒,有利于在传染性疫情期间所能够要求保证的更有效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限位件同样是以保留一自由端的方式弹性地设置在夹紧件外壁上的,有利于使用者顺利的插入或取出该夹紧件结构。具体地:在该设置下,在将夹紧件置入容槽的过程中,限位件先是在容槽内壁的限制下弹性地向内移置(即朝向夹紧件内部),而当限位件移动至容槽内预先开设的限位槽内时,限位件才弹性地向外移置而卡合在限位槽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块,所述止动块设置在所述下部环体所在区域上,其中:所述止动块被配置为从所述夹紧件的内表面延伸至所述下部环体所在区域的凸形状结构,且其用以在置入样液容器时与容器底部相抵接,进而阻止样液容器继续沿纵向贯通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优选地,所述止动块具有呈向内弯曲状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一侧边缘以曲面延伸的方式,自所述夹紧件的内表面起朝向靠近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上表面的另一侧边缘。所述上表面具有逐渐趋近于椭圆形底的曲面延伸趋势。
止动块与限位件相邻设置,但相对于露出在夹紧件外部的限位件,止动块设置在所述夹紧件内部,其通过设置从所述夹紧件的内表面延伸至所述下部环体所在区域的凸形状结构,从而使用者可以明确样液容器的置入位置,直至样液容器底部抵接在该限位件上,才完成该容器的置入。此外,针对常用的椭圆底直壁的样液容器,本申请中所设置的止动块的上表面向内弯曲,且具有逐渐趋近于椭圆形底的曲面延伸趋势,在该设置下,止动块的上表面能够较大面积地贴合于容器底部,一方面,当所需置入的样液容器的容器直径(或称容器横截面面积)较大时,即样液容器的尺寸与容槽的尺寸差不多,容器底部与止动块的上表面吻合程度高;另一方面,当所需置入的样液容器的容器直径(或称容器横截面面积)较小时,由于本申请中若干个止动块,是以绕纵向轴线的周向依次布置的(这里可以是连续延伸或可以是间隔布置),且止动块在横向上并未完全延伸至纵向轴线所在位置,若干个止动块之间限定出一较小的空心环形结构,从而通过该空心环形结构对尺寸较小的容器底部限位作用,结合弹性部所提供的稳定作用力,进一步地达到更好的容器居中稳定的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件在所述容槽内未置入样液容器前为非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上自由端的初始位置由所述窗口上各内端面共同限定的窗口空间来界定。
“由所述窗口上各内端面共同限定的窗口空间”指的是夹紧件外壁上在开设窗口前与该窗口所在位置相对应的具有壁厚的部分壁体,而窗口上可用以表征该壁厚的内端面界定了弹性部自由端的初始位置,“界定”指的是被限定在某一指定空间或某一活动范围内,该初始位置指的是在未置入样液容器前的所在位置。由于弹性部自由端的初始位置保持在窗口内,从而在将其夹紧件置入到容槽内时,夹紧件可以顺利地插入至容槽内,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弹性部自由端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可以顺利地将其从容槽中取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三作用部各自对应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20°~170°。在该尺寸设置下增大了稳定作用力的作用面,强化夹紧件向样液容器所提供的稳定作用力。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医学检验液体处理装置用夹紧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该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制得预成型片材,在制造所述预成型片材的同时以不增加开孔步骤的方式即形成有开设在由第一注射材料注塑成型的主体部分片材上的多个窗口,以使得所述主体部分片材通过所述窗口预留出用于装配由第二注射材料所形成的弹性部片材的装配空间;在温度梯度和约束下将所述预成型片材以使其主体部分片材与弹性部片材同时形成彼此曲率相异的曲面状结构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成型,在二次加工成型的过程通过所述装配空间来增强预成型片材各部位的热传递速率和冷却速率的一致程度以避免预成型片材在温度梯度和约束下所可能产生的热应力,从而可以在有效减小片材应力值和抑制片材淬裂的基础上进行冷却脱模,制得夹紧件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夹紧件的简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夹紧件内腔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预成型片材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样液支撑框架 2:容槽 3:样液容器
4:移液操作设备 5:夹紧件 6:间隙
7:弹性部 8:窗口 9:第一作用部
10:第二作用部 11:第三作用部 12:窗口空间
13:中部环体 14:第一弹性部 15:第二弹性部
16:第一曲臂 17:第二曲臂 18:下部环体
19:限位件 20:凸起部 21:止动块
22:上表面 23:主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样液支撑框架1,其用于与移液操作设备4相配合使用。按照既定的预设操作路线移动该样液支撑框架框架1,将放置在样液支撑框架框架1上的各样液容器3逐一地移动到移液操作设备4下方,从而移液操作设备4能够对容器中样液进行吸取转移。
在容槽2内,是借助于由本申请所提出的夹紧件5来稳定样液容器3的。
由于稳定能力的增强,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同样适用于使用交通工具对采集到的样液进行运输的要求。
目前例如在采用航空运输时,在飞机起飞、着陆及飞行过程中,因气动紊流、飞机发动机转子的不平衡等原因,飞行姿态易受到影响,存在导致样液容器3发生晃动或甚至移位的问题,或例如船舶运输领域,海浪对船舶运动的影响,同样存在导致样液容器3发生晃动或甚至移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若直接采用如现有技术所提出的设置有不同尺寸样本固定腔的医学检验用样本保存装置,由于其对样液容器3所能提供的稳定性较差,在航空运输或船舶运输过程中,将导致样液容器3发生晃动或甚至移位的问题更严重化。
而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能够与样液支撑框架1相配合使用,一方面盖合后的样液支撑框架1能够限制竖向方向上的运动限制,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弹性部7在高度方向上分层地提供的稳定作用力,有利于增强居中稳定效果,规避了运输过程中样液容器3的晃动甚至移位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夹紧件5”,其具体结构如下:夹紧件5的主体部分23可通过将一长方形片材沿其长边所在方向进行卷曲形成类似于空筒状的结构,在卷曲过程中互相靠拢的两相对边互不接合,以此在该互相靠拢但不接合的两相对边之间,保留为开设在夹紧件5的轴向上的贯通间隙6。
夹紧件5包括上部环体、中部环体13和下部环体18,其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各环体之间为开设有窗口8的层,若干个窗口8沿夹紧件5周向布置。在将夹紧件5置入容槽2后,下部环体18位于容槽2底部,上部环体位于容槽2的开放端所在侧。在如图1所举出的示例中,夹紧件5上包括上下两个均开设有窗口8的层。此外夹紧件5也可以在其高度方向上设置三个或更多个均开设有窗口8的层。
夹紧件5还包括通过开设窗口8而获得的弹性部7。弹性部7可以是如图3所示出的长条形片材,弹性部7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弹性部7的固定端固接在窗口8的内壁上,使得该长条形片材以竖立式固定在该窗口8内。
如图3所示,在夹紧件5的纵向上观察该弹性部7与窗口8,弹性部7的自由端是沿夹紧件5的纵向连续延伸,直至靠近窗口8的另一侧侧壁。相对夹紧件5的外壁而言,该弹性部7的形状大致为朝向纵向轴线突出的凸形板状。本申请中所提及的纵向轴线主要指的是容槽2其圆筒形结构的中心轴线(夹紧件5已置入容槽2后),也可以是夹紧件5其圆筒形机构的中心轴线(夹紧件5未组装至容槽2内)。
优选地,该弹性部7由第一作用部9、第二作用部10与第三作用部11构成,第一作用部9、第二作用部10与第三作用部11依次沿夹紧件5的纵向彼此并列布置,且第二作用部10的两端分别接合至第一作用部9与第三作用部11。第一作用部9一端固接在窗口8内壁上。第三作用部11的自由端即为该弹性部7的自由端。在该弹性部7的横截面上观察,中部环体13、该第一作用部9、第二作用部10与第三作用部11具有依次递减的壁厚。通过设置中部环体13上较大的壁厚,有利于提高在弹性部7发生弹性变形时中部环体13的稳定性。
弹性部7的凸形板状主要是由第二作用部10的形状所限定得到的。如图2所示,在该弹性部7的与该纵向轴线相平行的横截面上观察,该第二作用部10以其沿第一作用部9所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曲臂16连接至第一作用部9,以其沿该第三作用部1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曲臂17连接至第三作用部11。从总体上观察,第二曲臂17的臂长相对第一曲臂16的臂长而言更长,使得在置入容器后,容器对弹性部7所施加的抵推作用迅速地传递至第一作用部9上。其中,如图2所示,在该弹性部7的与该纵向轴线相平行的横截面上,弹性部7的第一作用部9的长度Ig1可以设置为4mm~28mm或进一步优选地为10mm~18mm,弹性部7的第三作用部11的长度Ie1可以设置为1mm~10mm或进一步优选地为2mm~5mm,弹性部7上呈弧形的第二作用部10的弧度R4可以设置为67°~170°或进一步优选地为111°~150°。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作用部9与夹紧件5的纵向贯通方向之间的夹角α5可以设置为5°~30°或进一步优选地为10~20°,而第一作用部9与第三作用部11各自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可以设置为120°~170°或进一步优选地为140°~150°。此外,在该弹性部7的与该纵向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上,不同的相邻弹性部7之间的夹角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其夹角可以设置为80°~150°或进一步优选地为120°。在上述尺寸设置下,在置入样液容器3时,由于第二作用部10与样液容器3外壁相接触,其受到其容器外壁的挤压而变形为更贴合容器外壁的形状,稳定作用力的作用面增大,强化其向样液容器3所提供的稳定作用力。
在图2中所示出的夹紧件5结构中,夹紧件5的主体部分23在其纵向贯通方向上的高度h可以设置为25~92cm或进一步优选地为40~75mm,其中,夹紧件5的上部环体(或下部环体18)的在夹紧件5的纵向贯通方向上的高度du可以设置为1mm~10mm或进一步优选地为2mm~5mm,而上下相邻的第一弹性部14上的第二作用部10与第二弹性部15上的第二作用部10之间的高度du可以设置为夹紧件5整体高度的40%~90%,在该设置下,两个第二作用部10之间的轴向间距较大,能够保证样液容器3在置入夹紧件5时对准的精度。夹紧件5在其纵向贯通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D可以设置为80~120mm,该宽度D的设置可以根据该检验项目下常用的多种样液容器3的规格来确定,以此夹紧件5能够适用于该检验项目下不同规格样液容器3的稳定。本申请中样液容器3可以指的是5ml、7ml、10ml、15ml或50ml的圆底管、平底管及锥形管,这里提及的管可以指离心管、储存管或细胞培养管,又或是5ml、10ml或15ml(13*75mm、13*100mm或12*100mm)的圆底管、平底管及锥形管,这里提及的管可以指血常规管、血沉管、PET真空采血管或微量采血管。
本申请中开设在夹紧件5上的间隙6,其在沿该夹紧件5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其延伸长度不超过该夹紧件5的周向长度的1/20~1/10。当将样液容器3置入到夹紧件5中去时,间隙6进行环向扩张,环向扩张下的间隙6在沿该夹紧件5的周向方向上所对应夹角可以为20°~60°。该间隙6的形成的可以是在采用注塑成型时,本申请所提出的夹紧件5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经由注塑成型工艺制造而成,间隙6的设置有利于注塑成型工艺的简化,提高制品尺寸的可靠性。此外,间隙6的设置使得位于夹紧件5内部的样液容器3不完全被遮挡,可以透过该间隙6从外部观察到样液容器3的部分外壁。尤其是针对移液操作过程中需要先扫描容器外壁上标签的步骤而言,在将样液容器3置入夹紧件5后,当将其所在容槽2移动至移液操作设备4下方时,无需取出样液容器3,即可从侧向上的间隙6处对容器外壁上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同样地,样液容器3中转移出的样液被移放至新的实验容器中,多个新的实验容器放置于另一样液支撑框架1,同样地可以通过侧向上的间隙6对新容器外壁上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快速地对转移前后不同样液容器3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录进入系统。
如图1所示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样液支撑框架1,其用于与移液操作设备4相配合使用。按照既定的预设操作路线移动该样液支撑框架框架1,将放置在样液支撑框架框架1上的各样液容器3逐一地移动到移液操作设备4下方,从而移液操作设备4能够对容器中样液进行吸取转移。
如本申请所提出的夹紧件5的此类立体式薄壁构件,夹紧件5的主体的内外侧壁均为曲面,并且其内外曲面间包含有多个弹性部7,多个弹性部7具有不同于主体内外侧壁曲面的异形曲面状。针对此类立体式薄壁构件的制造,本领域中常采用传统的模塑成型工艺,分别制备立体式薄壁构件的主体部分23和待组装部件,在获得主体部分23后,将待组装部件加工至主体部分23上。
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包括:先采用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来制得预成型片材,该预成型片材包括通过开设窗口8而获得的弹性部片材,继而通过对预成型片材进行二次加工成型,在二次加工成型的加热环境下,同时形成立体式主体部分23以及多个弹性部7,以此即可得到夹紧件5制品。制造预成型片材的同时形成有开设在该预成型片材上的多个窗口8,以此在未增加制造步骤的同时不仅预留出弹性部7的装配空间,并且有利于在二次加工成型过程中增强预成型片材各部位的热传递速率和冷却速率的一致程度,极大地避免了预成型片材在温度梯度和约束下所可能产生的热应力,从而达到了减小应力值和抑制淬裂的目的。
若采用本领域中常规传统模塑成型同时工艺来制造本申请所提出的夹紧件5,需要分步骤地预先制造用于制造主体部分23和弹性部7的若干模具,并且制造得到的模具均还需经边角处理以及模切步骤,工艺步骤多且繁琐,成本高且制造效率低。对此,本申请提出了用于制造夹紧件5的不同于模塑成型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对预成型片材进行二次加工成型,在二次加工成型的加热环境下,同时形成圆筒状的主体部分23以及多个弹性部7,以此即可得到夹紧件5制品,通过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不仅将制造工艺大大地简化,极大地提高了制造效率,并且无需模塑成型中适于各部件成型所需的若干模具,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步骤,工艺步骤和工艺设备的减少,降低了本申请制造夹紧件5所需的成本。
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制造夹紧件5的制造方法,所采用的原料是已经预成型的片材。就常规传统模塑成型工艺中要求预先制造的用于制造主体部分23和弹性部7的若干模具而言,由于主体部分23和弹性部7均为立体式的曲面状结构,对模具的制造过程和脱模过程的精度要求高,增大了成型工艺难度,不利于加工效率。对此,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制造夹紧件5的制造方法,所采用的原料是已经预成型的片材,扁平状片材的制造工艺步骤少且简单易行,片材的形状规则,因而可以在达到更高的模具精度的同时不会增大成型工艺的难度。
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中片材的预成型指的是采用多组分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即在二次加工成型步骤之前的主体部分23与弹性部7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并且一体式结构下的主体部分23与弹性部7均为扁平状片材。就常规传统模塑成型工艺中要求制造得到的模具均还需经边角处理以及模切步骤而言,其边角处理和模切的处理对象都是已经被制造成立体状的主体部分23和弹性部7,立体式构件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常规冲型设备无法满足不同立体式构件的加工要求。对此,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中片材的预成型指的是采用多组分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具体而言,也就是主体部分23与弹性部7之间是在二次加工成型步骤之前就为一体式结构,并且一体式结构下的主体部分23与弹性部7均为扁平状片材,加工难度大大降低,采用常规成型设备即可得到本申请所需的预成型片材,无需花费大成本专门设计制造成型设备。此外,本申请夹紧件5上窗口的开设,既可以是在采用挤出成型得到片材后,利用常规冲型设备来加工得到,即采用常规常用加工设备即可开设得到窗口;也可以是在采用涂覆成型制造片材的过程中,就预留出窗口的位置,在该设置下,可以避免浪费因采用冲型工艺来开设窗口而需被切除的部分片材。
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中多组分注塑成型过程中软料腔所采用的原料是热塑性材料,利用热塑性材料的通过加热冷却能达到收缩并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特征,不仅使得弹性部与主体部分23能够一起在二次加工成型的加热环境下成型,并且由于热塑性材料受热不均匀收缩,使得所得到的弹性部7上用于抵接在容器外壁上的端面为非完全平整面,弹性部7利用该非完全平整面向与之相接触的容器提供较大静摩擦作用且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滑动摩擦作用。
就常规传统模塑成型工艺中所得到的夹紧件5制品而言,夹紧件5的弹性部7上用于抵接在容器外壁上的端面为平滑曲面,如遇夹紧件5内壁上因消毒而残留有部分液体时,弹性部7与容器外壁之间抓壁能力大打折扣,无法保证容器在夹紧件5内部的定位以及固定作用,并且该端面与容器外壁相接合面积较大,在提供较大静摩擦作用的同时还带来了额外的较大滑动摩擦作用,导致向下插入或向上抽出容器的过程受阻,难以直接插入或抽出。对此,本申请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中多组分注塑成型过程中软料腔所采用的原料是热塑性材料,利用热塑性材料的通过加热冷却能达到收缩并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特征,不仅使得弹性部与主体部分23能够一起在二次加工成型的加热环境下成型,并且由于热塑性材料受热不均匀收缩,导致所得到的弹性部7上用于抵接在容器外壁上的端面为非完全平整面,使得弹性部7在一水平面上至少是以多点接触的方式与容器外壁间相抵接,在该设置下,非完全平整面能够有效避免夹紧件5与容器之间的接触面上液体残留,同时多点接触的方式使得弹性部7在提供较大静摩擦作用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滑动摩擦作用。即在将容器插入或抽离夹紧件5时所受阻力较小,取放便捷,同时在已经将容器置入夹紧件5内后夹紧件5对容器在竖向上的运动趋势具有较好的限制作用。此外,更具体地,本申请在对弹性部进行加热的同时,在筒状主体部分23的内外两侧设置有预制模具,通过预制模具对加热后收缩的弹性部进行限位,在预制模具的限位作用下,一方面使得弹性部整体形成与预制模具相适配的曲面,另一方面使得弹性部上非完全平整面的最大凸起高度均一致,且均被限制在预定高度内,从而保证在将容器插入夹紧件5中时,周向上各弹性部7对容器所提供的支撑作用力相同。
本申请中在多组分注塑成型过程中软料腔所采用的原料是热塑性弹性体,利用热塑性弹性体所兼具的高温塑化以及常温弹性的双重材料特征,本申请中弹性部7在塑化冷却后形成了具有橡胶弹性的固体结构,其可以弹性形变。并且在二次成型加工的加热环境下,有利于同步实现对夹紧件5制品的初步杀菌效果。
就常规传统模塑成型工艺中采用与夹紧件5相对应的模具进行一体成型的过程而言,由于夹紧件5内外表面带有非规则曲线的同时其还设置有多个弹性部7,凸模和凹模脱模相当困难,脱模过程中必须破坏模具才能保持制品的完整,导致一个夹紧件5的制造需要消耗一个模具,使得夹紧件5的制造对模具数量的依赖性增大,同时增加了制造成本。对此,本申请中在多组分注塑成型过程中软料腔所采用的原料是热塑性弹性体,利用热塑性弹性体所兼具的高温塑化以及常温弹性的双重材料特征,本申请中弹性部7在塑化冷却后形成了具有橡胶弹性的固体结构,其可以弹性形变,从而在将夹紧件5置入容槽内时弹性部7被迫弹性变形,向内移置,缩小了夹紧件5的整体尺寸,有利于夹紧件5沿竖向置入容槽,相同地,在将容器插入或抽离该夹紧件5的过程中,弹性部7被迫弹性变形,向外移置,增大了夹紧件5内部的可容纳空间,有利于容器顺利置入或抽离。
以下对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制造夹紧件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利用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制得预成型片材,所述预成型片材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形成有通过开设窗口而获得的多个弹性部片材。在一定温度下将所述预成型片材收卷至模具上,在受热形变与合模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预成型片材的主体部分23与弹性部片材分别形成彼此曲率相异的曲面状结构,冷却脱模,制得夹紧件制品。
优选地,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可以是借助于结构简单(平板状)的若干模具来将不同组分注塑成型的。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包括:利用注塑装置的第一注射喷嘴以及合模压力,使得第一注射材料在第一片材模具内形成保留有若干A区域(窗口)的S区域片材;将获得的S区域片材置于第二片材模具内,利用注塑装置的第二注射喷嘴以及合模压力,使得第二注射材料在第二片材模具内形成A1区域片材,该A1区域片材的一端接合在A区域上。
如图4所示,利用注塑装置的第一注射喷嘴以及合模压力,使得第一注射材料在第一片材模具内形成保留有若干A区域(窗口)的S区域片材。将获得的S区域片材置于第二片材模具内,利用注塑装置的第二注射喷嘴以及合模压力,使得第二注射材料在第二片材模具内形成A1区域片材,该A1区域片材的一端接合在A区域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注射喷嘴内包括有第一注射管道、第二注射管道和第三注射管道。如图4所示,当第一注射管道允许第一热塑性材料被注出时,按照第一热塑性材料从第一注射管道中不均量地注出的方式,在第二片材模具内形成具有间断区域B的A1区域的B1层片材。这里提及的不均量指的是不同时刻下所注出的第一热塑性材料的量不相同,使得所形成的片材中部构成向内凹陷的间断区域B。当第二注射管道允许第二热塑性材料被注出时,按照第二热塑性材料从第二注射管道中连续地挤出的方式,在B1层片材的上方形成至少包覆所述间断区域B的B2层片材。第二热塑性材料的热收缩率比第一热塑性材料的热收缩率大,且由第二热塑性材料所形成的热塑性制品的弹性比由第一热塑性材料所形成的热塑性制品的弹性大。第一注射材料可以是TPU-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三元乙丙EPDM橡胶、橡塑、聚氨酯橡胶,热塑性硫化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一热塑性材料和第二热塑性材料可以选用TPU-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S-苯乙烯嵌段类热塑性弹性体、TPVC-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TPO-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V-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以PP/EPDM为基材的、动态硫化的热塑性硫化橡胶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第一热塑性材料为TPV-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第二热塑性材料为TPVC-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优选地,用于二次加工成型的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凹模为圆柱形结构,用以将预成型片材进行收卷来使其形成圆筒状结构。凹模在其周向上开设有用于与A区域相对应的多个曲面凹槽。凸模为若干个用于与A区域相对应的多个曲面凸起。通过转动凹模和/或前后伸缩凸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曲面凹槽与曲面凸起相配合。在凸模处于加热状态下时,通过曲面凹槽与曲面凸起相配合的方式,可以对位于A区域内的A片材进行加热使其进行热收缩并形变为由曲面凹槽与曲面凸起所共同限定的曲面结构。A片材所形成的曲面结构的弯曲方向和与之相邻的S区域片材的弯曲方向相反。由于A片材的弹性,待片材冷却后,直接向上抽取凹模,A片材弹性地移置出曲面凹槽,从而可以顺利抽离凹槽和凸模,完成脱模,制得夹紧件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
样液支撑框架(1),其包括多个容槽(2)且被配置为借助于设置在各容槽(2)内的夹紧件(5)来立放样液容器(3),以使得多个样液容器(3)可以按照所述样液支撑框架(1)的预设操作路线来逐一地移置于预定位置,
其中,所述夹紧件(5)被配置为绕所述容槽(2)的纵向轴线周向延伸所形成的空筒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件(5)的外壁上开设有间隙(6)和具有弹性部(7)的至少一个窗口(8),所述弹性部(7)相对于所述夹紧件(5)的外壁呈朝向所述纵向轴线突出的凸形板状,所述弹性部(7)以其保留一自由端的方式外接于所述窗口(8)上,其中:
所述间隙(6)沿所述夹紧件(5)外壁的纵向连续延伸,用以配合所述弹性部(7)在纵向轴线上分层地对样液容器(3)的外壁施加稳定作用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而进行环向扩张,从而将所述样液容器(3)稳定保持在特定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部(7)是通过对预成型片材进行二次加工成型所制得的,所述弹性部(7)包括一端固接在所述窗口(8)内壁上的第一作用部(9)、以及设于第一作用部(9)的另一端上的第二作用部(10)和第三作用部(11),所述第一作用部(9)、第二作用部(10)与第三作用部(11)沿所述夹紧件(5)的纵向贯通方向依次彼此接合,其中:所述第一作用部(9)、第二作用部(10)与第三作用部(11)在所述弹性部(7)的横截面上具有依次递减的壁厚。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紧件(5)包括中部环体(13)、第一弹性部(14)以及第二弹性部(15),所述中部环体(13)是由在所述纵向贯通方向上分层布置的多个窗口(8)之间所限定得到的,所述第一弹性部(14)与第二弹性部(15)以各自条状部的延伸指向之间呈钝角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所述中部环体(13)上,其中:所述弹性部(7)在因样液容器(3)的置入而产生形变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间隙(6)的环向扩张方向相垂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弹性部(7)的与所述纵向轴线相平行的横截面上观察,所述第二作用部(10)包括其在沿所述第一作用部(9)所在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曲臂(16)和其在沿所述第三作用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曲臂(17),其中:所述第一曲臂(16)与所述第二曲臂(17)在彼此的连接处连续延伸且第二曲臂(17)的臂长相对第一曲臂(16)的臂长而言更长。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紧件(5)包括下部环体(18)和设于所述下部环体(18)上的限位件(19),所述下部环体(18)由在所述纵向贯通方向上相对更靠近容槽(2)底部的且位于同一层的多个窗口(8)所限定得到,所述限位件(19)具有凸起部(2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紧件(5)还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块(21),所述止动块(21)设置在所述下部环体(18)所在区域上,其中:所述止动块(21)被配置为从所述夹紧件(5)的内表面延伸至所述下部环体(18)所在区域的凸形状结构,且其用以在置入样液容器(3)时与容器底部相抵接,进而阻止样液容器(3)继续沿纵向贯通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止动块(21)具有呈向内弯曲状的上表面(22),所述上表面(22)的一侧边缘以曲面延伸的方式,自所述夹紧件(5)的内表面起朝向靠近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上表面(22)的另一侧边缘。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紧件(5)在所述容槽(2)内未置入样液容器(3)前为非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弹性部(7)上自由端的初始位置由所述窗口(8)上各内端面共同限定的窗口空间(12)来界定。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作用部(9)与所述第三作用部(11)各自对应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20°~170°。
10.一种医学检验液体处理装置用夹紧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该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制得预成型片材,在制造所述预成型片材的同时以不增加开孔步骤的方式即形成有开设在由第一注射材料注塑成型的主体部分片材上的多个窗口,以使得所述主体部分片材通过所述窗口预留出用于装配由第二注射材料所形成的弹性部片材的装配空间;
在温度梯度和约束下将所述预成型片材以使其主体部分片材与弹性部片材同时形成彼此曲率相异的曲面状结构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成型,在二次加工成型的过程通过所述装配空间来增强预成型片材各部位的热传递速率和冷却速率的一致程度以避免预成型片材在温度梯度和约束下所可能产生的热应力,从而可以在有效减小片材应力值和抑制片材淬裂的基础上进行冷却脱模,制得夹紧件制品。
CN202010314554.4A 2020-04-21 2020-04-21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1505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4554.4A CN111505328A (zh) 2020-04-21 2020-04-21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4554.4A CN111505328A (zh) 2020-04-21 2020-04-21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5328A true CN111505328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4554.4A Pending CN111505328A (zh) 2020-04-21 2020-04-21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532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1679A (en) * 1964-06-26 1966-09-07 Illinois Tool Works Article carriers
GB0712957D0 (en) * 2007-07-05 2007-08-15 Ford Global Tech Llc Cupholders
CN102427884A (zh) * 2009-05-15 2012-04-25 简·探针公司 用于液体处理的污染控制
CN204077464U (zh) * 2013-08-22 2015-01-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饮料容器的保持架
CN205844348U (zh) * 2016-06-30 2016-12-28 深圳蓝韵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自动进样装置的试管架
CN205930418U (zh) * 2016-07-26 2017-02-0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杯托、带有杯托的副仪表架及汽车
EP3136109A1 (en) * 2015-08-28 2017-03-01 F. Hoffmann-La Roche AG Insert for vessel holder for an automated analysis system
CN107571455A (zh) * 2016-07-04 2018-0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杯子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8916A (zh) * 2016-12-13 2018-10-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杯托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1679A (en) * 1964-06-26 1966-09-07 Illinois Tool Works Article carriers
GB0712957D0 (en) * 2007-07-05 2007-08-15 Ford Global Tech Llc Cupholders
CN102427884A (zh) * 2009-05-15 2012-04-25 简·探针公司 用于液体处理的污染控制
CN204077464U (zh) * 2013-08-22 2015-01-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饮料容器的保持架
EP3136109A1 (en) * 2015-08-28 2017-03-01 F. Hoffmann-La Roche AG Insert for vessel holder for an automated analysis system
CN205844348U (zh) * 2016-06-30 2016-12-28 深圳蓝韵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自动进样装置的试管架
CN107571455A (zh) * 2016-07-04 2018-0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杯子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930418U (zh) * 2016-07-26 2017-02-0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杯托、带有杯托的副仪表架及汽车
CN108608916A (zh) * 2016-12-13 2018-10-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杯托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1766B2 (en) Assemblies for storing sample processing
CN110180606B (zh) 用于执行自动试剂分析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US20090074624A1 (en) Liquid transfer device
US7425311B2 (en) Holding device
EP1972945B1 (en)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741488A1 (en)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liquid
US20090317303A1 (en) Flexible disposable tip interface
US20060266719A1 (en) Sample tube holder
CN110944751B (zh) 人体工学移液管吸头
US20010000635A1 (en) Vial pack cover, vial pack k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vial pack cover
US11738335B2 (en) Adapter for receiving a capillary
EP3376860B1 (en) Cryopreservation devices
JP2013519594A (ja) 弾性材料から射出成形された一体型フラップデバイス
WO2016115025A1 (en) Adapter for sliding magnetic particle separation
US20240034968A1 (en) Cell Culture Plat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JP6646040B2 (ja) 属性が高められたピペットチップ及び製造方法
US20160370267A1 (en) Filtration device for liquid samples
EP1757367A1 (en)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liquid
CN111505328A (zh) 用于医学检验的液体处理传递装置及其方法
US11305286B2 (en) Collection assembly or test tube for a small amount of a body fluid, comprising an extender element
EP1815910A2 (en) Disposable vessels or tips having ultra-thin areas therein,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of same
US20190255524A1 (en) Transfer arrays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ferring multiple aliquots of fluid
AU2021334384B2 (en) Thermal adapter for automated thermal cycling
KR102007498B1 (ko) 검체 수송배지 용기
JP2003057233A (ja) 真空の管および尿沈殿物の顕微鏡検査、化学及び微生物の分析のため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