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3817A -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817A
CN111503817A CN202010357556.1A CN202010357556A CN111503817A CN 111503817 A CN111503817 A CN 111503817A CN 202010357556 A CN202010357556 A CN 202010357556A CN 111503817 A CN111503817 A CN 11150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detection signal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7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3817B (zh
Inventor
张宇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75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中,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第一压缩机经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第二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散热器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相对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由此,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一种空调系统和一种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空调系统是通过搭配水力模块产生高温热水,来提高生活用水箱中的水温到达预设的温度(例如,70℃),从而实现杀灭细菌的目的,因此,会导致电控盒的温度提高。当电控盒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控盒烧毁,因此,需要对电控盒进行散热。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风冷散热的方式对电控盒进行散热,以防止电控盒烧毁。然而,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散热,需要在空调系统中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从而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所述第一压缩机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相对所述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给所述电控部件散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第一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第一压缩机经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相对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由此,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从而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中,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回路使用R410a冷媒,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使用R134a冷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以及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小于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所述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所述室外机根据所述散热保护信号提高所述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并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小于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所述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所述室外机根据所述散热保护信号提高所述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水力模块,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分别与所述室外机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从而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压缩机、第二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所述第一压缩机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相对所述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给所述电控部件散热,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或者,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获取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或者,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散热器的冷媒温度;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向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室外机对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由此,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并且在散热过程中对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和电控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不仅能够减小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并且在散热过程中对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和电控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不仅能够减小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水力模块工作的过程中R410a冷媒和R134a所对应的压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10可包括第一换热器100、第二换热器200、第一压缩机300、第二节流装置400和散热器500。
其中,第一换热器100的室外机侧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其中,“→”表示第一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流动方向);第二换热器200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其中,“→”表示水路回路中的水的流动方向);第一压缩机300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00的水力侧与第二换热器200的水力侧之间,第一压缩机300经第二换热器200的水力侧和第一换热器100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其中,
Figure BDA0002473996180000041
表示第二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流动方向);第二节流装置400(例如,可为第二电磁膨胀阀)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500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500相对水力模块100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100的水力侧的第一端a通过第二节流装置400连接第二换热器200的水力侧的第一端c,第一换热器100的水力侧的第二端b连接第一压缩机300的回气口,第二换热器200的水力侧的第二端d连接第一压缩机300的排气口,其中,散热器500连接在第二节流装置400与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a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冷媒回路可使用R410a冷媒,第二冷媒回路中可使用R134a冷媒。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冷媒回路中还串联第一节流装置(例如,可为第一电磁膨胀阀),其中,第一换热器100的室外机侧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到空调系统的液管,第一换热器100的室外机侧的第二端连接空调系统的高压气管,另外,第一换热器100的室外机侧还可连接到冷媒切换装置,其中,冷媒切换装置以普通风冷室内机连接。在水力模块开始工作时,R410a冷媒和R134a冷媒在对应的冷媒回路中进行循环流动,其中,R410a冷媒和R134a冷媒所对应的压焓图可如图3所示。
其中,在第二冷媒回路中,第一压缩机300将R134a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以及从第一压缩机300的排气口排出,并输送至第二换热器200(可为冷凝器板换)的水力侧的第二端d。高温高压的气体在第二换热器200中放热,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并通过第二换热器200的水力侧的第一端c输送至第二节流装置400。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过第二节流装置400的节流后转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态冷媒,并输送至散热器500。低温低压的两相态冷媒在经过散热器500时,可与电控部件(例如,水力模块中的电控盒)进行热交换以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之后再输送至第一换热器100(可为冷凝器板换)的水力侧的第一端a。低温低压的两相态冷媒在第一换热器100内可吸收外机的热量,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并通过第一换热器200的水力侧的第二端b输送至第一压缩机300的回气口,由此,完成R134a冷媒在第二冷媒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从而通过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
在第一冷媒回路中,外机压缩机将R410a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输送至第一换热器100的室外机侧,高温高压的气体在第一换热器100中放出热量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并输送至第一节流装置。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过第一节流装置的节流后转变成中压液体(中压液态冷媒)。其中,中压液态冷媒根据普通风冷室内机和外机状态,可选择流入外机节流后蒸发,或者选择流入冷媒切换装置,并经冷媒切换装置分配后进入普通风冷室内机节流后蒸发。中压液态冷媒在蒸发后转变为低温低压气体,并输送至外机压缩机,由此,完成R410a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第一冷媒回路中的R410a冷媒与第二冷媒回路中的R134a冷媒的热交换。
进一步而言,在通过上述方式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时,电控部件可能存在凝露的风险,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如何有效地避免电控部件产生凝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10还包括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600和控制器700。
其中,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600用于生成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控制器700与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600相连,控制器700用于获取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并根据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以及向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室外机对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700用于,根据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确定低压饱和温度小于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室外机根据散热保护信号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具体而言,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通过上述方式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时,可通过控制器700获取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的第一压缩机300的回气口的回气压力,并根据第一压缩机300的回气口的回气压力生成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Te,同时,通过控制器700获取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600实时检测到的电控部件的温度Ta(例如,电控盒内腔体温度),将低压饱和温度Te与电控部件的温度Ta进行比较。如果低压饱和温度Te大于或者等于电控部件的温度Ta,则表明散热器500没有凝露风险,因此无需对散热器500进行防凝露保护;如果低压饱和温度Te小于电控部件的温度Ta,则表明散热器500存在凝露风险,此时,可向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室外机在接收到散热保护信号后,可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外机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例如,可通过提高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者提高室外风机的风挡,或者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第一冷媒回路中的高压冷媒与第二冷媒回路中的低压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进而有效地防止了散热器产生凝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10还包括控制器700、第一温度检测器800和第二温度检测器900。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800用于生成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散热器的冷媒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900用于生成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控制器700与第一温度检测器800和第二温度检测器900相连,控制器700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并向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室外机对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检测器800可设置于第二节流装置400与第二换热器200之间,以根据经第二节流装置400节流前的冷媒温度确定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或者,第一温度检测器800还可设置于第二节流装置400与散热器500的入口之间,以根据经第二节流装置400节流后的冷媒温度确定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或者,第一温度检测器800还可设置于散热器500的出口,以根据流出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确定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小于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室外机根据散热保护信号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具体而言,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通过上述方式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时,可通过控制器700获取第一温度检测器800实时生成的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并获取第二温度检测器900实时生成的第二温度检测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获取对应的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T1和电控部件的温度Ta,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如果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T1大于或者等于电控部件的温度Ta,则表明散热器500没有凝露风险,因此无需对散热器500进行防凝露保护;如果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T1小于电控部件的温度Ta,则表明散热器500存在凝露风险,此时,可向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室外机在接收到散热保护信号后,可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外机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例如,可通过提高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者提高室外风机的风挡,或者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第一冷媒回路中的高压冷媒与第二冷媒回路中的低压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散热器500的冷媒温度T1,进而有效地防止了散热器产生凝露。
由此,在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对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和电控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大小关系,控制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第一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第一压缩机经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相对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由此,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从而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和上述的水力模块,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水力模块分别与室外机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和风道,从而不仅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力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压缩机、第二节流装置和散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第一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第一压缩机经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串联在第二冷媒回路中,散热器相对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第二冷媒回路给电控部件散热。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601,获取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或者,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散热器的冷媒温度。
S602,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
S603,根据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或者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
S604,向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室外机对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获取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或者,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散热器的冷媒温度;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电控部件的温度;向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室外机对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由此,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并且在散热过程中对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和电控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不仅能够减小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利用冷媒回路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并且在散热过程中对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和电控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不仅能够减小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
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所述第一压缩机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相对所述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给所述电控部件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中,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的第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回路使用R410a冷媒,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使用R134a冷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部件温度检测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并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以及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小于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所述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所述室外机根据所述散热保护信号提高所述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
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用于生成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并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水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小于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则向所述室外机发送散热保护信号,以便所述室外机根据所述散热保护信号提高所述室外机中的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力模块,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分别与所述室外机相连。
9.一种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压缩机、第二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侧连接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并形成第一冷媒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路侧连接水路模块,并形成水路回路,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之间,所述第一压缩机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水力侧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力侧形成第二冷媒回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所述散热器相对所述水力模块的电控部件设置,以利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给所述电控部件散热,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低压饱和温度,或者,获取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散热器的冷媒温度;
获取第二温度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控部件的温度;
根据所述低压饱和温度和电控部件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和第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散热保护信号;
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发送所述散热保护信号,以通过所述室外机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防凝露保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中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202010357556.1A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03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556.1A CN111503817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556.1A CN111503817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17A true CN111503817A (zh) 2020-08-07
CN111503817B CN111503817B (zh) 2021-12-28

Family

ID=7186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7556.1A Active CN111503817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8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852A (zh) * 2021-01-14 2021-04-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房间湿度报警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6463A (zh) * 2021-08-31 2021-10-29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713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开利公司 空调系统以及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US20150040841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ter heating cycle in a multi-purpose hvac system
CN109028452A (zh) * 2018-06-20 2018-1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装置和方法
CN110762748A (zh) * 2019-11-20 2020-02-07 重庆大学 空调器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79130A (zh) * 2019-11-04 2020-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力装置和热水空调器
US20200318849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713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开利公司 空调系统以及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US20150040841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ter heating cycle in a multi-purpose hvac system
CN109028452A (zh) * 2018-06-20 2018-1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装置和方法
US20200318849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CN110779130A (zh) * 2019-11-04 2020-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水力装置和热水空调器
CN110762748A (zh) * 2019-11-20 2020-02-07 重庆大学 空调器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852A (zh) * 2021-01-14 2021-04-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房间湿度报警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6463A (zh) * 2021-08-31 2021-10-29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17B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6575B (zh)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9028452B (zh)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装置和方法
CN110822564A (zh) 散热组件、空调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111486574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US8549874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1503817B (zh)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0044032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499756B2 (en) Modular waterside economizer for air-cooled chillers
US11852388B2 (en) Heat pump arrangement having a controllabl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t pump arrangement
JP4503630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503854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1486576B (zh) 空调系统、水力模块以及水力模块的控制方法
JPWO201919401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制御装置
CN114383263A (zh) 冷媒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式空调
JPWO2016002023A1 (ja) 熱源装置及びその熱源装置を備えた熱源システム
CN211261072U (zh) 空调系统
JP2014020678A (ja) 熱交換器
JP6002444B2 (ja) 水冷式空調システム
CN112178835A (zh) 空气处理单元和用于控制此类空气处理单元的方法
CN109114839A (zh) 空调系统
CN218583316U (zh) 空调系统
CN210016811U (zh) 空调器及其变频器散热装置
CN22079330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US20220074632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11378286B2 (en) Outdoo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