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2331B -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2331B
CN111502331B CN202010392622.9A CN202010392622A CN111502331B CN 111502331 B CN111502331 B CN 111502331B CN 202010392622 A CN202010392622 A CN 202010392622A CN 111502331 B CN111502331 B CN 111502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wall
filling
block
disloca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26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2331A (zh
Inventor
任翡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26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2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2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2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2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2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8Wrecking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属于建筑领域,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通过在楼板墙和非承重墙之间错位补空块的设置,当需要进行非承重墙的拆除时,首先通过加热,使气炸连杆受热炸裂,从而使得错位补空块被损坏,此时进行充气加压,可以使得被破坏的错位补空块发生偏移,使其上的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并产生碰撞碎裂,粘钢结构胶流出,使得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后,形成胶合碎层,使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固定并填补预填补槽,从而使得解除非承重墙与楼板墙的连接关系,便于对非承重墙的整体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电钻拆除,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力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非承重墙指在建筑物中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墙体。其实非承重墙并非不承重,其含义仅仅是相对于承重墙而言。非承重墙是次要的承重构件,但同时也是承重墙非常重要的支撑部位。非承重内隔墙选用原则:自重轻,取材容易,货源充足;不砌筑、不抹灰、减少或消灭湿作业;少占结构面积,便于拆改;隔声、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好、不开裂;施工简便,造价合理。
公用建筑应根据层高决定非承重隔断墙的厚度,一般为100~150mm。陶粒圆孔板是较好的一种内隔墙板,这种板以小规格陶粒为粗骨料,以陶砂或珍珠岩为细骨料,双面设置细钢丝网片或耐碱网格布。生产工艺宜采用成组立模,也可用台座卧法生产,但必须保证板面平整光滑,不需再抹灰。这种隔墙板应用的关键是拼缝处理,可采用“弹性纸条”粘贴拼缝的做法。石膏砌块隔墙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其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普通实心石膏砌块规格为500mm×660mm,厚80mm;心石膏砌块规格为500mm× 600mm,厚100、150mm。砌块四周边缘均带有榫槽,有利于砌块间的咬合。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墙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轻质隔断墙。面板若采用碳酸钙板,则面板质量、防水性能、强度等方面都可提高,但造价高,是今后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住户对毛坯房进行装修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拆除一定的非承重墙,在拆除非承重墙时,通常会用到电钻等工具,在使用电钻等较大工具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该震动力会作用在建筑墙体上,虽然非承重墙的拆除对于整栋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当整栋楼较多住户都进行拆除非承重墙的房租改造时,多重拆除时的震动力,会对建筑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其整体的使用年限降低,导致在逐渐靠近使用期限时安全隐患会高于预期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它通过在楼板墙和非承重墙之间错位补空块的设置,当需要进行非承重墙的拆除时,首先通过加热,使气炸连杆受热炸裂,从而使得错位补空块被损坏,此时进行充气加压,可以使得被破坏的错位补空块发生偏移,使其上的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并产生碰撞碎裂,粘钢结构胶流出,使得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后,形成胶合碎层,使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固定并填补预填补槽,从而使得解除非承重墙与楼板墙的连接关系,便于对非承重墙的整体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电钻拆除,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力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确定需要拆除的非承重墙,然后通过非承重墙的中部的预拆孔,对非承重墙进行加热;
S2、热量沿着预拆孔传递至非承重墙的两端,使非承重墙上下两端的错位补空块受热;
S3、持续加热直至听到明显的炸裂声,说明错位补空块受热损坏,此时再次通过预拆孔向非承重墙内通气加压;
S4、在加压作用下,上下两侧的错位补空块均受到压力并进入到楼板墙内,同时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并形成胶合碎层,使得错位补空块填补楼板墙的空位,此时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分离;
S5、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分离后,非承重墙与上下两个楼板墙之间的锁定效果解除,此时对非承重墙进行正常整块拆除即可。
通过在楼板墙和非承重墙之间错位补空块的设置,当需要进行非承重墙的拆除时,首先通过加热,使气炸连杆受热炸裂,从而使得错位补空块被损坏,此时进行充气加压,可以使得被破坏的错位补空块发生偏移,使其上的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并产生碰撞碎裂,粘钢结构胶流出,使得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后,形成胶合碎层,使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固定并填补预填补槽,从而使得解除非承重墙与楼板墙的连接关系,便于对非承重墙的整体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电钻拆除,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力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预拆孔内部放置有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为导热材质,所述电加热棒两端分别与两个错位补空块相互接触,便于电加热棒传导热,从而加速对错位补空块的损坏,从而有效提高非承重墙的拆除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预拆孔为T形,且预拆孔中部的孔口处为向外的开扩形,便于通过预拆孔对预拆孔内的电加热棒进行电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非承重墙上下两端均开凿有预拆槽,所述楼板墙与非承重墙相对应的部分开凿有预填补槽,所述错位补空块位于预拆槽与预填补槽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错位补空块包括与预填补槽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填补块以及放置在预拆槽内的偏移动块,所述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预碎错位支杆,所述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一对错位重组槽,在受热后预碎错位支杆受热爆裂,使得预拆槽和预填补槽分离,后在对预拆孔内进行加压时,爆裂的预碎错位支杆相互错位,从而嵌入到错位重组槽内,实现错位补空块的重组。
进一步的,所述定填补块宽度完全与预填补槽宽度相同,所述偏移动块宽度比预拆槽窄,且偏移动块与预拆槽之间的宽度差不小于预碎错位支杆的宽度,使得在加压时,预拆槽能够有足够偏移的空间,便于错位补空块在被破坏后,受到压力时,预拆槽可以发生偏移,从而卡入到错位重组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碎错位支杆包括两个分别与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固定连接的错位斜面柱,两个所述错位斜面柱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炸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错位斜面柱包括硬插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硬插杆下端的斜面尖底块,所述硬插杆和斜面尖底块之间填充有粘钢结构胶,所述斜面尖底块表面为玻璃材质,所述斜面尖底块内部为机械力压合而成的木屑碎粒块,在机械力压合下,木屑碎粒分子距离无限接近,使得在分子间作用力的吸引下,碎屑呈现块状结构,通过玻璃可以有效防止斜面尖底块意外散开,当预拆槽偏移失去上方的错位斜面柱的阻挡作用后,其靠近预填补槽的速度加快,使得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内后与错位重组槽内壁产生碰撞碎裂,同时木屑碎粒块受力后,分子间作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散开,此时粘钢结构胶会流出,与散开的木屑碎粒块以及玻璃碎片之间凝结形成胶合碎层,同时流出的粘钢结构胶会使得错位重组槽与错位斜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得重组后的错位补空块强度更高,从而使其对于楼板墙上预拆槽的填补作用更好,从而有效降低拆除非承重墙后对于楼板墙强度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气炸连杆包括均面气杆以及连接在气炸连杆外端的多个沟面球,所述均面气杆与沟面球内部均填充有压缩空气,且二者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沟面球表面为多沟壑的球面结构,且沟壑深度为沟面球最厚壁厚的1/1-2/3,通过沟壑的设置,可以使得沟面球整体的强度不均匀,从而使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在加压膨胀后,可以为沟面球的破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加速错位补空块的破损,使得非承重墙整体的拆除作用更明显。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楼板墙和非承重墙之间错位补空块的设置,当需要进行非承重墙的拆除时,首先通过加热,使气炸连杆受热炸裂,从而使得错位补空块被损坏,此时进行充气加压,可以使得被破坏的错位补空块发生偏移,使其上的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并产生碰撞碎裂,粘钢结构胶流出,使得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后,形成胶合碎层,使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固定并填补预填补槽,从而使得解除非承重墙与楼板墙的连接关系,便于对非承重墙的整体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电钻拆除,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力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2)预拆孔内部放置有电加热棒,电加热棒为导热材质,电加热棒两端分别与两个错位补空块相互接触,便于电加热棒传导热,从而加速对错位补空块的损坏,从而有效提高非承重墙的拆除效率。
(3)预拆孔为T形,且预拆孔中部的孔口处为向外的开扩形,便于通过预拆孔对预拆孔内的电加热棒进行电加热。
(4)非承重墙上下两端均开凿有预拆槽,楼板墙与非承重墙相对应的部分开凿有预填补槽,错位补空块位于预拆槽与预填补槽围成的空间内。
(5)错位补空块包括与预填补槽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填补块以及放置在预拆槽内的偏移动块,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预碎错位支杆,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一对错位重组槽,在受热后预碎错位支杆受热爆裂,使得预拆槽和预填补槽分离,后在对预拆孔内进行加压时,爆裂的预碎错位支杆相互错位,从而嵌入到错位重组槽内,实现错位补空块的重组。
(6)定填补块宽度完全与预填补槽宽度相同,偏移动块宽度比预拆槽窄,且偏移动块与预拆槽之间的宽度差不小于预碎错位支杆的宽度,使得在加压时,预拆槽能够有足够偏移的空间,便于错位补空块在被破坏后,受到压力时,预拆槽可以发生偏移,从而卡入到错位重组槽内。
(7)预碎错位支杆包括两个分别与偏移动块和定填补块固定连接的错位斜面柱,两个错位斜面柱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炸连杆。
(8)错位斜面柱包括硬插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硬插杆下端的斜面尖底块,硬插杆和斜面尖底块之间填充有粘钢结构胶,斜面尖底块表面为玻璃材质,斜面尖底块内部为机械力压合而成的木屑碎粒块,在机械力压合下,木屑碎粒分子距离无限接近,使得在分子间作用力的吸引下,碎屑呈现块状结构,通过玻璃可以有效防止斜面尖底块意外散开,当预拆槽偏移失去上方的错位斜面柱的阻挡作用后,其靠近预填补槽的速度加快,使得错位斜面柱在嵌入错位重组槽内后与错位重组槽内壁产生碰撞碎裂,同时木屑碎粒块受力后,分子间作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散开,此时粘钢结构胶会流出,与散开的木屑碎粒块以及玻璃碎片之间凝结形成胶合碎层,同时流出的粘钢结构胶会使得错位重组槽与错位斜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得重组后的错位补空块强度更高,从而使其对于楼板墙上预拆槽的填补作用更好,从而有效降低拆除非承重墙后对于楼板墙强度的影响。
(9)气炸连杆包括均面气杆以及连接在气炸连杆外端的多个沟面球,均面气杆与沟面球内部均填充有压缩空气,且二者相通。
(10)沟面球表面为多沟壑的球面结构,且沟壑深度为沟面球最厚壁厚的1/1-2/3,通过沟壑的设置,可以使得沟面球整体的强度不均匀,从而使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在加压膨胀后,可以为沟面球的破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加速错位补空块的破损,使得非承重墙整体的拆除作用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非承重墙安装在两个楼板墙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错位补空块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错位补空块重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错位斜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气炸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楼板墙、2非承重墙、3电加热棒、4预拆孔、51预拆槽、52预填补槽、 61偏移动块、62定填补块、7错位重组槽、8错位斜面柱、81硬插杆、82斜面尖底块、9气炸连杆、91均面气杆、92沟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确定需要拆除的非承重墙2,然后通过非承重墙2的中部的预拆孔4,对非承重墙2进行加热;
S2、热量沿着预拆孔4传递至非承重墙2的两端,使非承重墙2上下两端的错位补空块受热;
S3、持续加热直至听到明显的炸裂声,说明错位补空块受热损坏,此时再次通过预拆孔4向非承重墙2内通气加压;
S4、请参阅图5,在充气加压作用下,上下两侧的错位补空块均受到压力并进入到楼板墙1内,同时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并形成胶合碎层,使得错位补空块填补楼板墙1的空位,此时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2分离;
S5、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2分离后,非承重墙2与上下两个楼板墙1 之间的锁定效果解除,此时对非承重墙2上下边缘进行一定的敲碎,使得预拆槽51漏出,降低非承重墙2与楼板墙1之间接触受到的挤压力,即可对非承重墙2进行正常整块拆除。
请参阅图2,预拆孔4内部放置有电加热棒3,电加热棒3为导热材质,电加热棒3两端分别与两个错位补空块相互接触,便于电加热棒3传导热,从而加速对错位补空块的损坏,从而有效提高非承重墙2的拆除效率,预拆孔4为T形,且预拆孔4中部的孔口处为向外的开扩形,便于通过预拆孔4 对预拆孔4内的电加热棒3进行电加热。
请参阅图3,非承重墙2上下两端均开凿有预拆槽51,楼板墙1与非承重墙2相对应的部分开凿有预填补槽52,预填补槽52和预拆槽51进行一定的隔热处理,例如铺设隔热层,一方面降低气炸连杆9和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进行加热时,可以起到蓄热作用,加速气炸连杆9的炸裂,错位补空块位于预拆槽51与预填补槽52围成的空间内,请参阅图4,错位补空块包括与预填补槽52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填补块62以及放置在预拆槽51内的偏移动块61,偏移动块61为泡沫混凝土制成,且其内部的孔为不通透孔,质轻,便于受到气体冲击时向上运动,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预碎错位支杆,预碎错位支杆包括两个分别与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固定连接的错位斜面柱8,两个错位斜面柱8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炸连杆9,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一对错位重组槽7,请参阅图5,在受热后预碎错位支杆受热爆裂,使得预拆槽51和预填补槽52分离,后在对预拆孔4内进行加压时,爆裂的预碎错位支杆相互错位,从而嵌入到错位重组槽7内,实现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定填补块62宽度完全与预填补槽52宽度相同,偏移动块61宽度比预拆槽51窄,且偏移动块61与预拆槽51之间的宽度差不小于预碎错位支杆的宽度,使得在加压时,预拆槽51能够有足够偏移的空间,便于错位补空块在被破坏后,受到压力时,预拆槽51可以发生偏移,从而卡入到错位重组槽7内。
请参阅图6,错位斜面柱8包括硬插杆81以及固定连接在硬插杆81下端的斜面尖底块82,硬插杆81和斜面尖底块82之间填充有粘钢结构胶,斜面尖底块82表面为玻璃材质,斜面尖底块82内部为机械力压合而成的木屑碎粒块,在机械力压合下,木屑碎粒分子距离无限接近,使得在分子间作用力的吸引下,碎屑呈现块状结构,通过玻璃可以有效防止斜面尖底块82意外散开,当预拆槽51偏移失去上方的错位斜面柱8的阻挡作用后,其靠近预填补槽52的速度加快,使得错位斜面柱8在嵌入错位重组槽7内后与错位重组槽 7内壁产生碰撞碎裂,同时木屑碎粒块受力后,分子间作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散开,此时粘钢结构胶会流出,与散开的木屑碎粒块以及玻璃碎片之间凝结形成胶合碎层,同时流出的粘钢结构胶会使得错位重组槽7与错位斜面柱8 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得重组后的错位补空块强度更高,从而使其对于楼板墙1上预拆槽51的填补作用更好,从而有效降低拆除非承重墙2后对于楼板墙1强度的影响。
请参阅图7,气炸连杆9包括均面气杆91以及连接在气炸连杆9外端的多个沟面球92,均面气杆91与沟面球92内部均填充有压缩空气,且二者相通,沟面球92表面为多沟壑的球面结构,且沟壑深度为沟面球92最厚壁厚的1/1-2/3,通过沟壑的设置,可以使得沟面球92整体的强度不均匀,从而使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在加压膨胀后,可以为沟面球92的破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加速错位补空块的破损,使得非承重墙2整体的拆除作用更明显。
通过在楼板墙1和非承重墙2之间错位补空块的设置,当需要进行非承重墙2的拆除时,首先通过加热,使气炸连杆9受热炸裂,从而使得错位补空块被损坏,此时进行充气加压,可以使得被破坏的错位补空块发生偏移,使其上的错位斜面柱8在嵌入错位重组槽7并产生碰撞碎裂,粘钢结构胶流出,使得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后,形成胶合碎层,使错位补空块的重组固定并填补预填补槽52,从而使得解除非承重墙2与楼板墙1的连接关系,便于对非承重墙2的整体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电钻拆除,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力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确定需要拆除的非承重墙(2),然后通过非承重墙(2)的中部的预拆孔(4),对非承重墙(2)进行加热;
S2、热量沿着预拆孔(4)传递至非承重墙(2)的两端,使非承重墙(2)上下两端的错位补空块受热;所述非承重墙(2)上下两端均开凿有预拆槽(51),楼板墙(1)与非承重墙(2)相对应的部分开凿有预填补槽(52),所述错位补空块位于预拆槽(51)与预填补槽(52)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错位补空块包括与预填补槽(52)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填补块(62)以及放置在预拆槽(51)内的偏移动块(61),所述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预碎错位支杆,所述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一对错位重组槽(7);所述定填补块(62)宽度完全与预填补槽(52)宽度相同,所述偏移动块(61)宽度比预拆槽(51)窄,且偏移动块(61)与预拆槽(51)之间的宽度差不小于预碎错位支杆的宽度;所述预碎错位支杆包括两个分别与偏移动块(61)和定填补块(62)固定连接的错位斜面柱(8),两个所述错位斜面柱(8)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炸连杆(9);所述错位斜面柱(8)包括硬插杆(81)以及固定连接在硬插杆(81)下端的斜面尖底块(82),所述硬插杆(81)和斜面尖底块(82)之间填充有粘钢结构胶,所述斜面尖底块(82)表面为玻璃材质,所述斜面尖底块(82)内部为机械力压合而成的木屑碎粒块;
S3、持续加热直至听到明显的炸裂声,说明错位补空块受热损坏,此时再次通过预拆孔(4)向非承重墙(2)内通气加压;
S4、在加压作用下,上下两侧的错位补空块均受到压力并进入到楼板墙(1)内,同时错位补空块自身相互嵌入并形成胶合碎层,使得错位补空块填补楼板墙(1)的空位,此时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2)分离;
S5、错位补空块与非承重墙(2)分离后,非承重墙(2)与上下两个楼板墙(1)之间的锁定效果解除,此时对非承重墙(2)进行正常拆除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拆孔(4)内部放置有电加热棒(3),所述电加热棒(3)为导热材质,所述电加热棒(3)两端分别与两个错位补空块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拆孔(4)为T形,且预拆孔(4)中部的孔口处为向外的开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炸连杆(9)包括均面气杆(91)以及连接在均面气杆(91)外端的多个沟面球(92),所述均面气杆(91)与沟面球(92)内部均填充有压缩空气,且二者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面球(92)表面为多沟壑的球面结构,且沟壑深度为沟面球(92)最厚壁厚的2/3。
CN202010392622.9A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Active CN111502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2622.9A CN111502331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2622.9A CN111502331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2331A CN111502331A (zh) 2020-08-07
CN111502331B true CN111502331B (zh) 2021-12-24

Family

ID=7187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2622.9A Active CN111502331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23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8411A (en) * 1977-08-04 1979-03-03 Kouji Unayama Device for fixing room partition wall
CN1224479A (zh) * 1996-12-27 1999-07-28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放电冲击破坏装置
CN107435393A (zh) * 2016-05-25 2017-12-0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板隔墙系统
CN108166777A (zh) * 2017-12-17 2018-06-15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电热法破碎技术的绿色拆除方法
CN109853986A (zh) * 2019-01-08 2019-06-07 吉林建筑大学 基于电热拆除装置的内升式烟囱拆除操作平台及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8411A (en) * 1977-08-04 1979-03-03 Kouji Unayama Device for fixing room partition wall
CN1224479A (zh) * 1996-12-27 1999-07-28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放电冲击破坏装置
CN107435393A (zh) * 2016-05-25 2017-12-0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板隔墙系统
CN108166777A (zh) * 2017-12-17 2018-06-15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电热法破碎技术的绿色拆除方法
CN109853986A (zh) * 2019-01-08 2019-06-07 吉林建筑大学 基于电热拆除装置的内升式烟囱拆除操作平台及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2331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580B (zh) 用于建造建筑物的结构模块
CN111502331B (zh) 一种建筑房屋非承重墙免钻高稳定性拆卸方法
WO1995010671A1 (en) Ceramic building block
EP2718514B1 (en) A modular building
CA2488947A1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fibrous panels
DK1408168T3 (da) Varmeisoleringskompositsystem såvel som hermed udrustet bygning
CN113802760A (zh) 一种保温装饰维护一体化墙板及墙体结构
CN1491307A (zh) 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平均压缩强度的板区域的建筑板
CN107060254B (zh) 一种一体板连接件、干挂式装饰保温一体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39607B (zh) 一种穿层钻孔分离式全程瓦斯抽采封孔装置及封孔方法
CN205954894U (zh) 不燃石墨改性保温板
CN210343941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墙板水平接缝连接的螺栓锲塞装置
KR102279242B1 (ko) 말뚝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말뚝 연결방법
WO2007105681A1 (ja) 拡開アンカー
CN210128886U (zh) 一种交叉节理类岩石试件的制备装置
CN211278929U (zh) 一种新型预制夹芯保温墙体试块的成型模具
KR20210071344A (ko) 재활용 플라스틱을 이용한 흡음재, 이를 구비하는 방음판 및 재활용 플라스틱을 이용한 흡음재의 제조방법
CN108222470A (zh) 一种瓷砖安装装置
CN216380382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复合硬质饰面板的人造石板材
CN218438360U (zh) 一种免水泥砂浆砌筑砖墙结构
CN217029517U (zh) 一种具有组装结构的阻燃纳米板材
JPH1193451A (ja) 蓄熱槽
JPH05280178A (ja) 硬質壁材の取付構造
CN217811756U (zh) 一种组合式节能快装内隔墙板
CN217711362U (zh) 一种大跨度超高空间alc板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9

Address after: 050000 Room 201, unit 1, building 5, shilianyi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rcular chemical industry park,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22200 No. 107, Yaodian 1st District, Yixin village, Huangzhai Town, Pujiang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Ren Feif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915-3, Hebei Publishing Media Creative Center, No. 19 YuanBoyuan Street, Zhengding District, China (Hebei) Free Trade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050000

Patentee after: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50000 Room 201, unit 1, building 5, shilianyi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rcular chemical industry park,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fur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