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5078B -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5078B
CN111495078B CN202010375175.6A CN202010375175A CN111495078B CN 111495078 B CN111495078 B CN 111495078B CN 202010375175 A CN202010375175 A CN 202010375175A CN 111495078 B CN111495078 B CN 111495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uppression
cover
cabin
inlet pip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51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5078A (zh
Inventor
张戈
曾晖
袁宇皓
陈万福
李雪涛
董洪壮
王念欣
栾吉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51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5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5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5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5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5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47/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eparation of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2247/08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eparation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属于粉尘抑制技术领域,包括抑尘舱体和三通结构的进风管,抑尘舱体包括抑尘进管和抑尘出管,进风管的出风端设有控制阀Ⅱ,进风管的抑尘端通过控制阀Ⅲ与抑尘进管连接,抑尘舱体的抑尘出管连接有排风管。通过进风管进风端的粉尘检测装置检测粉尘含量,当粉尘含量合格时,打开控制阀Ⅱ,气体通过进风管出风端直接排出;当检测不合格时,打开控制阀Ⅲ,且控制阀Ⅱ关闭,含尘气体经抑尘舱体进行粉尘抑制去除,然后通过排风管排出,整体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可通过不同工况选择不同抑尘舱体的数量,以满足对气体内粉尘有效去除,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尘抑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生产过程中,许多工艺流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这些粉尘和烟气一般会经管道进入除尘设备进行吸收,现有的除尘方式一般采用布袋除尘方式,这种方式投资造价高、设备占据空间大,维护难度大、维护周期长,大大降低作业效率,且对布袋中的粉尘进行清理时,易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的现象,对作业人员人身健康造成威胁,安全性和实用性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今冶金生产中,布袋除尘方式投资造价高、设备占据空间大,维护难度大、维护周期长,大大降低作业效率,且对布袋中的粉尘进行清理时,易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的现象,对作业人员人身健康造成威胁,安全性和实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包括抑尘舱体和三通结构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端、出风端和抑尘端,所述抑尘舱体包括抑尘进管和抑尘出管,所述进风管的出风端设有控制阀Ⅱ,所述进风管的抑尘端通过控制阀Ⅲ与所述抑尘舱体的抑尘进管连接,所述抑尘舱体的抑尘出管连接有排风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抑尘舱体至少设置有两个,前侧的抑尘舱体的抑尘出管通过控制阀Ⅳ与后侧的抑尘舱体的抑尘进管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抑尘舱体包括反应舱,所述反应舱上侧设有抑尘剂管,所述反应舱下侧设有排污管,所述反应舱的水平相对两侧的中部分别与抑尘进管和抑尘出管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抑尘进管和抑尘出管均呈“Z”形折弯状,所述抑尘进管的进口端高于出口端,所述抑尘出管的出口端高于进口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反应舱下部分割有水平的抑尘板,所述抑尘板上阵列有抑尘孔,所述抑尘孔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进风管的进风端设有控制阀Ⅰ,所述抑尘剂管上设有控制阀Ⅴ,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Ⅵ,所述排风管上设有控制阀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控制阀Ⅰ、控制阀Ⅱ、控制阀Ⅲ、控制阀Ⅳ、控制阀Ⅴ、控制阀Ⅵ和控制阀Ⅶ均包括与管道匹配连接的阀体和所述阀体内部的阀芯,所述阀体上设有气缸和导向所述阀芯的导向壳,所述气缸通过连杆与阀芯连接,所述阀芯上设有与所述连杆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导向壳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匹配的导向块。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阀体一侧通过内螺纹与管道的外螺纹旋接,所述阀体另一侧通过外螺纹与管道的内螺纹旋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进风管、抑尘舱体和排风管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包括扣合进风管的进风管罩、扣合抑尘舱体的抑尘舱体罩和扣合排风管的出风管罩;所述进风管罩前端封闭,后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密封扣合;所述出风管罩后端密封,前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密封扣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进风管、抑尘舱体、控制阀Ⅳ和排风管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包括扣合进风管的进风管罩、扣合抑尘舱体的抑尘舱体罩、扣合控制阀Ⅳ的舱体连接罩和扣合排风管的出风管罩;所述进风管罩前端封闭,后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密封扣合;所述出风管罩后端密封,前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密封扣合;相邻所述抑尘舱体罩间通过所述舱体连接罩连接密封扣合。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进风管进风端的粉尘检测装置检测粉尘含量,当粉尘含量合格时,直接打开控制阀Ⅱ,气体通过进风管的出风端直接排出;当检测粉尘含量不合格时,打开控制阀Ⅲ,且控制阀Ⅱ处于关闭状态,含尘气体经抑尘舱体进行粉尘的抑制去除,然后通过排风管排出,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可通过不同工况选择不同抑尘舱体的数量,以满足对气体内粉尘有效去除,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2、抑尘剂管向反应舱内喷洒雾化的水和抑尘剂的混合液体,抑尘剂能大大增加雾化水颗粒的表面吸附能力,在反应舱内能对抑尘进管进入的气体粉尘进行有效吸附去除,并下落到反应舱的底部,定期对排污管进行污水排出,能对含尘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净化,且不会堆积粉尘,不会产生粉尘二次污染,粉尘处理效率高。3、抑尘进管和抑尘出管呈“Z”形折弯状,能有效避免对反应舱内的抑尘液体颗粒的吹散和排出,防止抑尘剂排出后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反应舱内抑尘液体颗粒的饱和含有量,保证反应舱内抑尘液体颗粒的充分吸附粉尘效果,并能避免抑尘剂的浪费,节省资源。4、在抑尘液体颗粒吸附粉尘后,下落到抑尘板上,通过抑尘板上的抑尘孔下落到反应舱的底部,并通过抑尘板分隔,上大下小锥筒状的抑尘孔的设置,可保证上部液滴能顺利向下流,且能避免抑尘板下部液体内的粉尘向上扩散、反窜,以影响吸附效果。5、进风管罩、抑尘舱体罩、舱体连接罩和出风管罩均为前后对称分隔,其分隔线在上下两侧的进出管道位置,保证两侧罩体对管道的卡合,并对罩体的限位和固定,密封罩亦呈模块化设计,封闭效果好,连接固定牢靠,不仅对内部粉尘进行隔绝,防止粉尘泄露,而且能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只需对相对应的罩体拆卸即可,拆装便捷,便于维护,实用性好。6、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阀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不同气体路径的切换和污水的排出、抑尘剂雾化液体的即时添加,实现无人智能化操作,降低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7、控制阀结构简单,通过气缸提供动力,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杆带动阀芯沿导向壳滑动,实现阀体的两侧的连通或闭合,并阀芯通过其上的导向杆沿导向块导向滑动,使阀芯开合更顺畅、精确。8、阀体通过相互匹配的内、外螺纹与两侧的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对于阀体的更换和维修,且能实现直接去掉阀门,实现两侧管道的直接连接,应用灵活。9、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设计合理,造价低廉,使用、维护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密封罩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抑尘舱体连接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抑尘舱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抑尘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向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密封罩剖切示意图。
附图中:1、进风管,2、密封罩,21、进风管罩,22、抑尘舱体罩,23、舱体连接罩,24、出风管罩,25、连接板扣,3、抑尘舱体,31、反应舱,32、抑尘剂管,33、排污管,34、抑尘进管,35、抑尘出管,36、抑尘板,37、抑尘孔,4、排风管,5、控制阀Ⅰ,6、控制阀Ⅱ,7、控制阀Ⅲ,71、阀体,72、导向壳,73、气缸,74、连杆,75、阀芯,76、导向杆,77、导向块,8、控制阀Ⅳ,9、控制阀Ⅴ,10、控制阀Ⅵ,11、控制阀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包括抑尘舱体3和三通结构的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包括进风端、出风端和抑尘端,所述抑尘舱体3包括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所述进风管1的进风端设有粉尘检测装置,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端设有控制阀Ⅱ6,所述进风管1的抑尘端通过控制阀Ⅲ7与所述抑尘舱体3的抑尘进管34连接,所述抑尘舱体3的抑尘出管35连接有排风管4。
进风管1的进风端连接有粉尘管道,首先可通过进风管1进风端的粉尘检测装置检测粉尘含量或浓度,当粉尘含量合格时,直接打开控制阀Ⅱ6,且控制阀Ⅲ7处于关闭状态,气体通过进风管1的出风端排出。当粉尘检测装置检测粉尘含量不合格时,根据工况和实际检测粉尘浓度大小,选择抑尘舱体3的数量,以保证气体内的粉尘能充分彻底去除,达到排放标准;打开控制阀Ⅲ7,且控制阀Ⅱ6处于关闭状态,含尘气体经抑尘舱体3进行粉尘的抑制去除,然后通过排风管4排出。整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便捷,体积小巧,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可通过不同工况选择不同抑尘舱体3的数量,以满足对气体内粉尘有效去除,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抑尘舱体3包括圆柱壳体状的反应舱31,所述反应舱31上侧设有抑尘剂管32,所述反应舱31下侧设有排污管33,所述反应舱31的水平相对两侧(即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与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连通。
上侧的抑尘剂管32向反应舱31内喷洒雾化的水和抑尘剂的混合液体,抑尘剂能大大增加雾化水颗粒的表面吸附能力,在反应舱31内能对抑尘进管34进入的气体粉尘进行有效吸附去除,并下落到反应舱31的底部,定期对排污管33进行污水排出,能对含尘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净化,且不会堆积粉尘,不会产生粉尘二次污染,粉尘处理效率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廉,使用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均呈“Z”形折弯状,所述抑尘进管34的进口端高于出口端,所述抑尘出管35的出口端高于进口端。有效避免对反应舱31内的抑尘液体颗粒的吹散和排出,防止抑尘剂排出后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反应舱31内抑尘液体颗粒的饱和含有量,保证反应舱31内抑尘液体颗粒的充分吸附粉尘效果,并能避免抑尘剂的浪费,节省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舱31下部分割有水平的抑尘板36,所述抑尘板36上阵列有抑尘孔37,所述抑尘孔37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在抑尘液体颗粒吸附粉尘后,下落到抑尘板36上,通过抑尘板36上的抑尘孔37下落到反应舱31的底部,并通过抑尘板36分隔,上大下小锥筒状的抑尘孔37的设置,可保证上部液滴能顺利向下流,且能避免抑尘板36下部液体内的粉尘向上扩散、反窜,以影响吸附效果。
根据上述抑尘舱体3设置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至少串联的两个,可有以下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当抑尘舱体3设置为一个。
通过单个的抑尘舱体3抑尘,其处理能力有限,但其体积小巧,使用便捷,灵活性好,可通过添加大剂量的抑尘剂来有效增加抑尘舱体3的抑尘上限,来适应粉尘含量较少气体的净化处理。
所述抑尘舱体3设置为一个时,所述进风管1、抑尘舱体3和排风管4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25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2包括扣合进风管1的进风管罩21、扣合抑尘舱体3的抑尘舱体罩22和扣合排风管4的出风管罩24;所述进风管罩21前端封闭,后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进风管罩21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所述出风管罩24后端密封,前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出风管罩24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
进风管罩21、抑尘舱体罩22和出风管罩24均为前后对称分隔,其分隔线在上下两侧的进出管道位置,保证两侧罩体对管道的卡合,并对罩体的限位和固定。密封罩2亦呈模块化设计,封闭效果好,连接固定牢靠,不仅对内部粉尘进行隔绝,防止粉尘泄露,而且能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只需对相对应的罩体拆卸即可,拆装便捷,便于维护,实用性好。
实施例2
当抑尘舱体3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呈串联连接。
所述抑尘舱体3至少设置有两个,前侧的抑尘舱体3的抑尘出管35通过控制阀Ⅳ8与后侧的抑尘舱体3的抑尘进管34连接。所述进风管1、抑尘舱体3、控制阀Ⅳ8和排风管4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25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2包括扣合进风管1的进风管罩21、扣合抑尘舱体3的抑尘舱体罩22、扣合控制阀Ⅳ8的舱体连接罩23和扣合排风管4的出风管罩24;所述进风管罩21前端封闭,后端与最前侧的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进风管罩21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所述出风管罩24后端密封,前端与最后侧的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出风管罩24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相邻的抑尘舱体罩22间通过舱体连接罩23连接密封扣合,舱体连接罩23两侧与抑尘舱体罩22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舱体连接罩23的两侧压在两侧的抑尘舱体罩22的外侧。
进风管罩21、抑尘舱体罩22、舱体连接罩23和出风管罩24均为前后对称分隔,其分隔线在上下两侧的进出管道位置,保证两侧罩体对管道的卡合,并对罩体的限位和固定。密封罩2亦呈模块化设计,封闭效果好,连接固定牢靠,不仅对内部粉尘进行隔绝,防止粉尘泄露,而且能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只需对相对应的罩体拆卸即可,拆装便捷,便于维护,实用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1的进风端设有控制阀Ⅰ5,所述抑尘剂管32上设有控制阀Ⅴ9,所述排污管33上设有控制阀Ⅵ10,所述排风管4上设有控制阀Ⅶ1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阀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不同气体路径的切换和污水的排出、抑尘剂雾化液体的即时添加,实现无人智能化操作,降低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Ⅰ5、控制阀Ⅱ6、控制阀Ⅲ7、控制阀Ⅳ8、控制阀Ⅴ9、控制阀Ⅵ10和控制阀Ⅶ11均包括与管道匹配连接的阀体71和所述阀体71内部的阀芯75,所述阀体71上设有气缸73和导向所述阀芯75的导向壳72,所述气缸73通过连杆74与阀芯75连接,所述阀芯75上设有与所述连杆74平行的导向杆76,所述导向壳7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76匹配的导向块77。控制阀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稳定可靠,通过气缸73提供动力,气缸73的伸缩杆通过连杆74带动阀芯75沿导向壳72滑动,实现阀体71的两侧的连通或闭合,并阀芯75通过其上的导向杆76沿导向块77导向滑动,使阀芯85开合更顺畅、精确,可靠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71一侧通过内螺纹与管道的外螺纹旋接,所述阀体71另一侧通过外螺纹与管道的内螺纹旋接。阀体71通过相互匹配的内、外螺纹与两侧的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对于阀体71的更换和维修,且能实现直接去掉阀门,实现两侧管道的直接连接,应用灵活。
本集成式抑尘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应用工况和气体含粉尘量,选择抑尘舱体3的数量,并提前安装连接。控制阀Ⅰ5的一侧接入含尘气体,打开控制阀Ⅰ5,通过烟尘检测装置检测,当粉尘含量合格时,直接打开控制阀Ⅱ6,且控制阀Ⅲ7处于关闭状态,气体通过进风管1的出风端排出。当粉尘检测装置检测粉尘含量不合格时,打开控制阀Ⅲ7、控制阀Ⅳ8、控制阀Ⅶ11,且控制阀Ⅱ6处于关闭状态,含尘气体经抑尘舱体3进行粉尘的抑制去除,然后通过排风管4排出。含尘气体经过反应舱31前,控制打开控制阀Ⅴ9,上侧的抑尘剂管32向反应舱31内喷洒雾化的水和抑尘剂的混合液体,在反应舱31内能对抑尘进管34进入的气体粉尘进行有效吸附去除,并下落到到抑尘板36上,通过抑尘板36上的抑尘孔37下落到反应舱31的底部,并通过抑尘板36分隔,保证上部液滴能顺利向下流,且能避免抑尘板36下部液体内的粉尘向上扩散、反窜。可通过液位传感器感应,定期打开控制阀Ⅵ10,对排污管33进行污水排出,能对含尘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净化。
本集成式抑尘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可通过不同工况选择不同抑尘舱体的数量,以满足对气体内粉尘有效去除。通过雾化抑尘剂液体,大大增加雾化水颗粒的表面吸附能力,在反应舱内能对气体粉尘有效吸附去除,且不会堆积粉尘,不会产生粉尘二次污染,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粉尘处理效率高。抑尘舱体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避免对反应舱内的抑尘液体颗粒的吹散和排出,保证反应舱内抑尘液体颗粒的充分吸附粉尘效果,并能避免抑尘剂的浪费和对外界的污染。密封罩亦呈模块化设计,封闭效果好,连接固定牢靠,不仅对内部粉尘进行隔绝,防止粉尘泄露,而且能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护,维护时,只需对相对应的罩体拆卸即可,拆装便捷,实用性好。智能化控制操作,降低劳动力,控制阀结构简单,安装灵活。整体造价低廉,使用、维护便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抑尘舱体(3)和三通结构的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包括进风端、出风端和抑尘端,所述抑尘舱体(3)包括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所述进风管(1)的出风端设有控制阀Ⅱ(6),所述进风管(1)的抑尘端通过控制阀Ⅲ(7)与所述抑尘舱体(3)的抑尘进管(34)连接,所述抑尘舱体(3)的抑尘出管(35)连接有排风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尘舱体(3)至少设置有两个,前侧的抑尘舱体(3)的抑尘出管(35)通过控制阀Ⅳ(8)与后侧的抑尘舱体(3)的抑尘进管(3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尘舱体(3)包括反应舱(31),所述反应舱(31)上侧设有抑尘剂管(32),所述反应舱(31)下侧设有排污管(33),所述反应舱(31)的水平相对两侧的中部分别与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尘进管(34)和抑尘出管(35)均呈“Z”形折弯状,所述抑尘进管(34)的进口端高于出口端,所述抑尘出管(35)的出口端高于进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舱(31)下部分割有水平的抑尘板(36),所述抑尘板(36)上阵列有抑尘孔(37),所述抑尘孔(37)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的进风端设有控制阀Ⅰ(5),所述抑尘剂管(32)上设有控制阀Ⅴ(9),所述排污管(33)上设有控制阀Ⅵ(10),所述排风管(4)上设有控制阀Ⅶ(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Ⅰ(5)、控制阀Ⅱ(6)、控制阀Ⅲ(7)、控制阀Ⅳ(8)、控制阀Ⅴ(9)、控制阀Ⅵ(10)和控制阀Ⅶ(11)均包括与管道匹配连接的阀体(71)和所述阀体(71)内部的阀芯(75),所述阀体(71)上设有气缸(73)和导向所述阀芯(75)的导向壳(72),所述气缸(73)通过连杆(74)与阀芯(75)连接,所述阀芯(75)上设有与所述连杆(74)平行的导向杆(76),所述导向壳(7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76)匹配的导向块(7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71)一侧通过内螺纹与管道的外螺纹旋接,所述阀体(71)另一侧通过外螺纹与管道的内螺纹旋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抑尘舱体(3)和排风管(4)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25)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2)包括扣合进风管(1)的进风管罩(21)、扣合抑尘舱体(3)的抑尘舱体罩(22)和扣合排风管(4)的出风管罩(24);所述进风管罩(21)前端封闭,后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进风管罩(21)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所述出风管罩(24)后端密封,前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两者扣合位置呈匹配的阶梯状,且出风管罩(24)压在抑尘舱体罩(22)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抑尘舱体(3)、控制阀Ⅳ(8)和排风管(4)的外侧共同设有圆柱壳体状的密封罩(2),所述密封罩(2)呈前后对称分隔,并通过连接板扣(25)连接扣合;所述密封罩(2)包括扣合进风管(1)的进风管罩(21)、扣合抑尘舱体(3)的抑尘舱体罩(22)、扣合控制阀Ⅳ(8)的舱体连接罩(23)和扣合排风管(4)的出风管罩(24);所述进风管罩(21)前端封闭,后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所述出风管罩(24)后端密封,前端与所述抑尘舱体罩(22)密封扣合;相邻所述抑尘舱体罩(22)间通过所述舱体连接罩(23)连接密封扣合。
CN202010375175.6A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Active CN111495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175.6A CN1114950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175.6A CN1114950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5078A CN111495078A (zh) 2020-08-07
CN111495078B true CN111495078B (zh) 2022-03-04

Family

ID=71876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5175.6A Active CN1114950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507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2559U (zh) * 2015-08-11 2016-01-13 李和良 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
CN205109380U (zh) * 2015-11-27 2016-03-30 江西申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脱硫脱硝除尘除臭环保装置
CN208852625U (zh) * 2018-09-22 2019-05-14 恒冠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洗涤塔
CN212091465U (zh) * 2020-05-07 2020-12-08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2559U (zh) * 2015-08-11 2016-01-13 李和良 一种室内空气滤清装置
CN205109380U (zh) * 2015-11-27 2016-03-30 江西申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脱硫脱硝除尘除臭环保装置
CN208852625U (zh) * 2018-09-22 2019-05-14 恒冠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洗涤塔
CN212091465U (zh) * 2020-05-07 2020-12-08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5078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0348U (zh) 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2091465U (zh)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CN112495120A (zh) 一种金属冶炼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气净化装置
CN201380024Y (zh) 漆雾净化装置
CN111495078B (zh) 一种集成式抑尘装置
CN206700993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废气处理装置
CN209985124U (zh) 一种用于冶炼车间废气处理的净化设备
CN109519999B (zh) 水箱喷雾式除油烟机
CN218834061U (zh) 一种新型水洗式废气处理设备
CN215388431U (zh) 一种可防爆的湿式金属粉尘净化器
CN211486979U (zh) 水幕式除尘装置
CN210171034U (zh) 一种余热再利用的布袋除尘器
CN212017276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有害气体处理装置
CN110617487B (zh) 叠加式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塔
CN210543877U (zh) 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
CN108339355B (zh) 多循环微尘处理装置
CN207591448U (zh) 一种废液炉焚烧尾气净化装置
CN216297496U (zh) 土壤气相抽提的修复装置
CN105797494B (zh)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216703830U (zh) 一种用于hdpe塑料生产的集中真空系统
CN220572816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CN217068170U (zh) 一种基于多级化学洗涤除臭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2701150U (zh) 一种对含尘气体进行除尘处理的装置
CN117427466B (zh) 碳计量自动捕集仪
CN220142879U (zh) 一种废气用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