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824B -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824B
CN111487824B CN202010463541.3A CN202010463541A CN111487824B CN 111487824 B CN111487824 B CN 111487824B CN 202010463541 A CN202010463541 A CN 202010463541A CN 111487824 B CN111487824 B CN 111487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metal wire
wire grid
grid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35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7824A (zh
Inventor
韩佳慧
张舜航
梁蓬霞
黄华
王国强
方正
石戈
刘玉杰
杨松
张世玉
孙艳六
于美娜
王宇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35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7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824A/zh
Priority to US17/788,395 priority patent/US11747689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6308 priority patent/WO202123905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7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解决辅液晶盒内液晶效率降低的问题。该显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远离第二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衬底基板以及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三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靠近第一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像素电路层;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靠近第二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像素电路层;偏振器件,偏振器件设置于第二像素电路层远离第二液晶层的一侧;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Dual Cell(双层液晶盒)显示屏包括Main Cell(主液晶盒,也叫显示液晶盒)和Sub Cell(辅液晶盒,也叫控光液晶盒),通过Sub Cell以实现屏幕的分区(例如,可以百万级的分区数),每个分区可单独控制明暗,这样使得画面暗处可以更暗,从而提高画面的对比度;此外,两个液晶盒的设置能够实现更精细的亮度调节,因此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有更丰富的细节,使得画面更细腻。
其中,为了进行亮度调节,Sub Cell的内部设置有一WGP(Wire Grid Polarizer,金属线栅偏振片),而WGP是金属材料的,对Sub Cell的电场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SubCell的液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因Sub Cell中的WGP导致液晶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该第一衬底基板和该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位于该第一衬底基板远离该第二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该第一衬底基板和该第三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衬底基板靠近该第一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像素电路层;设置在该第二衬底基板靠近该第二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像素电路层;设置于该第二像素电路层远离该第二液晶层的偏振器件;以及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的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振器件可以为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该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可以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和第二像素电路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和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的第一缓冲层;该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于7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1.27μm~5μm;或者,第一像素电路层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一金属线栅片可以包括沿该第一信号线延伸的第一间断部,该第一信号线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一间断部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信号线的线宽方向,第一信号线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在第一间断部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第一信号线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间断部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的第一公共电极层;或者,在第一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的情况下,第一公共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像素电路层与第一缓冲层之间;或者,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连接公共电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和第二像素电路层之间的第二缓冲层;该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于7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1.27μm~5μm;或者,第二像素电路层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线,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可以包括沿该第二信号线延伸的第二间断部,该第二信号线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间断部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信号线的线宽方向,第二信号线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间断部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第二信号线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间断部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的第二公共电极层;或者,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的情况下,第二公共电极层设置于第二显示电路层与第二缓冲层之间;或者,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连接公共电压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改变了金属线栅偏振片的设置位置,即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由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二液晶层之间改变为将该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设置于该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此时,由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一衬底基板,故而减弱了对第二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影响;同时,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一像素电路层,这样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不会对第一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此外,偏振器件和第二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二像素电路层,这样,偏振器件也不会对第二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从而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大液晶盒内的液晶偏转角度,进而提高液晶盒中的液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Dual Cell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FT阵列基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7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8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8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9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9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10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10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11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11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12a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图12b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实现更精细的亮度调节,相关技术提出了将显示屏从具有单层液晶盒的显示屏发展为具有双层液晶盒(例如主液晶盒和辅液晶盒)的显示屏,通过辅液晶盒以实现对屏幕进行分区亮度调节,从而可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以显示屏为双层液晶盒显示屏100为例,该双层液晶显示屏1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10和第一阵列基板120,以及夹设在彩膜基板110和第一阵列基板120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0,三者形成主液晶盒(Main Cell);双层液晶显示屏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阵列基板140,以及夹设在第二阵列基板140和第一阵列基板120之间的第二液晶层150,从而形成辅液晶盒(Sub Cell)。此外,为了配合液晶的旋光作用而实现对显示屏的亮度控制,双层液晶盒显示屏100还包括3个偏振器件,分别为贴附在彩膜基板110外侧的第一偏光片160、贴附在第二阵列基板140外侧的第二偏光片170、以及设置在第一阵列基板120与第二阵列基板140相对一侧的金属线栅偏振片180。
然而,如图1所示,双层液晶盒显示屏中的金属线栅偏振片180设置在辅液晶盒内,并且由于该金属线栅偏振片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会对辅液晶盒内的电场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辅液晶盒内的液晶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如图2所示,该显示组件2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210和第二衬底基板22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0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20一侧的第三衬底基板2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0和第二衬底基板220之间的第二液晶层LC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0和第三衬底基板230之间的第一液晶层LC1、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210靠近第一液晶层LC1一侧的第一像素电路层240、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220靠近第二液晶层LC2一侧的第二像素电路层250、偏振器件260以及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210和第一像素电路层240之间。其中,显示组件200中的液晶层(第一液晶层LC1或第二液晶层LC2)需要依靠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分子扭转来调整旋光的程度。
其中,可以给公共电极提供一固定的电压,例如COM电压(公共电压),而给像素电极提供可变的电压,从而调整施加到液晶层的电场。本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层(例如,第一像素电路层240或第二像素电路层250)是指:为像素电极提供电压的电路层,示例的参考图3,可以包括:多条栅线241和多条数据线242,其中栅线241和数据线242交叉设置;还包括连接栅线241和数据线242的开关管243(例如薄膜晶体管),以及连接薄膜晶体管243的像素电极24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制作工艺中,相邻两层导电材料之间一般是制作绝缘层,因此,像素电路层还可以包括栅绝缘层以及其他绝缘层,例如钝化层(Passivation,PVX)等。此外,像素电路层一般不包括公共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像素电极的形状可以参考图3,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对像素电极的形状做限定,例如还可以为图4中所示的多畴像素电极,图4中以两畴像素电极为例。
本实施例中的偏振器件是指具有透振方向的器件,以出射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线偏振光。例如,可以是金属线栅偏振片,其包含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金属线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单质、也可以是金属合金等。又例如,还可以是偏光片,偏光片可以包括位于中间的PVA(聚乙烯醇)层以及PVA层两侧的TAC(三醋酸纤维素)层。具体的,偏光片可以是碘系偏光片或染料系偏光片。本实施例中不对偏振器件的类型做限制,例如,还可以是偏振棱镜,如尼科尔棱镜等。
上文的偏振器件可以设置于第二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该偏振器件260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220远离第二像素电路层250的一侧(即图2中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下方),这里不对偏振器件的类型做限制,示例的,该偏振器件可以是偏光片,可以在偏光片远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包括水氧阻隔层和机械手传送确保层(可以称为防划伤层)等中的至少一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偏振器件可以为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此时,该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220和第二像素电路层250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上设置保护层,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200可以包含至少一个金属线栅偏振片,为了对不同位置处的金属线栅偏振片做区分,在其前添加“第一”、“第二”等,即得到上文的“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下文的“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其结构和材料均可以参照上述金属线栅偏振片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衬底基板(例如,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或第三衬底基板)可以是刚性衬底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等,也可以是柔性衬底基板,例如PI(聚酰亚胺)基板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仅介绍了显示组件200中与本实施例的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对于未示出的已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故不再赘述。例如,显示组件200还包括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三衬底基板230靠近第一液晶层LC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210靠近第一液晶层LC1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200将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此时,由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一衬底基板,故而减弱了对第二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影响;同时,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一像素电路层,这样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不会对第一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此外,偏振器件和第二液晶层之间间隔有第二像素电路层,这样,偏振器件也不会对第二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从而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增大液晶盒内的液晶偏转角度,进而提高液晶盒中的液晶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显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和第一像素电路层240之间的第一缓冲层280a。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缓冲层280a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其中,无机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硅等中的任一种,从而使得第一缓冲层280a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此外,第一缓冲层280a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小于7μm,而第一缓冲层280a的厚度与其透光率呈反比,即第一缓冲层越厚,其透光率越低,此外,第一缓冲层的厚度通常比保护层的厚度小,从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冲层能够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背光利用率,同时显示组件的盒厚不会太大,有助于显示组件的轻薄化。
由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的设置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层和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之间产生一定电容,而该电容会影响第一像素电路层中信号的传输,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25μm,例如,可以是1.27μm、1.3μm、3μm、5μm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1.27μm~5μm。基于此种设置方式,由于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上设置了第一缓冲层,可以增大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像素电路层(包括数据线、栅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对数据线和栅线等产生的电容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第一像素电路层240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线245,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可以包括沿第一信号线245延伸的第一间断部A,该第一信号线245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一间断部A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其中,上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栅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如图7a所示,第一像素电路层240还可以包括第一钝化层246和第一栅绝缘层247。显示组件中还可以包括黑矩阵2120和设置在第三衬底基板23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210一侧的偏光片。如图7a所示,黑矩阵2120可以设置在第三衬底基板23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即黑矩阵2120设置在第三衬底基板230的下方)。
第一信号线245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是指沿第一衬底基板210的厚度方向,第一信号线245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投影;相应的,第一间断部A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是指沿第一衬底基板210的厚度方向,第一间断部A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投影。二者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可以是,二者的正投影完全重叠,第一间断部A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第一信号线245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当然,第一间断部A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的正投影还可以完全重合;还可以是,二者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第一间断部A的正投影中一部分位于第一信号线245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信号线245的正投影的范围外,。如此,由于设置了第一间断部A,因此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对第一信号线产生的电容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一些,例如,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于1.3μm,示例性的,可以小于1.3μm且大于等于400nm,例如可以是1.27μm、1μm、400nm等。示例的,如图11a和11b所示,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包括第一间断部A,且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280a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对第一信号线产生的电容影响。
图7a示出了显示组件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图7b示出了显示组件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其中,在图7a中,第一信号线是以数据线为例的,在图7b中,第一信号线是以栅线为例的。
参考图7a和图7b,上述重叠区域指的是沿第一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或栅线)的线宽方向,该第一信号线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在第一间断部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该第一信号线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该第一间断部A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存在间隙L1,其中,该间隙L1的宽度范围可以为3~4μm。这样,可以保证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小于第一间断部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信号线之间的正对面积,进而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信号线之间的电容。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对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为65英寸、分辨率为8K且频率为60Hz的像素结构进行仿真时,将间隙L1的宽度范围设置为3~4μm,可以使得该像素结构的仿真效果最好。
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上设置第一间断部,由于减小了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一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栅线)之间的正对面积,因此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与该第一信号线之间的电容,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对该第一信号线产生的电容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第一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用于驱动液晶层的电场。由于第一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衬底基板上,此时,由第三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第一液晶层组成的液晶盒可以是IPS模式或ADS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
上述层叠设置是指二者在沿第一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且二者的相邻表面直接接触(即二者为相邻的两层)。
以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可以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7a和图8a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9a和图10a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下方)。
以第一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可以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7b和图8b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9b和图10b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下方)。这样相当于将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并联,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如图11a所示,在第一衬底基板上210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280a的情况下,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于第一像素电路层240与第一缓冲层280a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间隔有第一缓冲层;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之间可以电连接,也可以相互绝缘。这样,无需在显示组件中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层,减少了制作步骤。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如图11b所示,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280a的情况下,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于第一像素电路层240与第一缓冲层280a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间隔有第一缓冲层;第一公共电极层与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之间可以电连接,也可以相互绝缘。这样,无需在显示组件中设置第一公共电极层,减少了制作步骤。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如图12a所示,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280a的情况下,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12a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下方,其中,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在第一间断部断开)。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如图12b所示,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280a的情况下,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如图12b所示,第一公共电极层2100设置在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270的下方)。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还可以连接公共电压端。在此情况下,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可用作公共电极(层),即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复用为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显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和第二像素电路层250之间的第二缓冲层280b。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二缓冲层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其中,无机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等中的任一种,从而使得第二缓冲层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此外,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小于7μm,而第二缓冲层的厚度与其透光率呈反比,即第二缓冲层越厚,其透光率越低,此外,由于第二缓冲层的厚度通常比保护层的厚度小,从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缓冲层能够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背光利用率,同时显示组件的盒厚不会太大,有助于显示组件的轻薄化。
由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的设置使得第二像素电路层和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之间产生一定电容,而该电容会影响第二像素电路层中信号的传输,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25μm,例如,可以是1.27μm、1.3μm、3μm、5μm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1.27μm~5μm。基于此种设置方式,由于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上设置了第二缓冲层,可以增大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像素电路层(包括数据线、栅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对数据线和栅线等产生的电容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第二像素电路层250包括第二信号线251,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可以包括沿第二信号线251延伸的第二间断部B,该第二信号线251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间断部B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其中,上述第二信号线可以为栅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如图7a所示,第二像素电路层250还可以包括第二钝化层252和第二栅绝缘层253。
第二信号线251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是指沿第二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第二信号线251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投影;相应的,第二间断部B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是指沿第二衬底基板220的厚度方向,第二间断部B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投影。二者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可以是,二者的正投影完全重叠,第二间断部B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第二信号线251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当然,第二间断部B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251的正投影还可以完全重合;还可以是,二者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第二间断部B的正投影中一部分位于第二信号线251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信号线251的正投影的范围外。如此,由于设置了第二间断部B,因此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对第二信号线产生的电容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一些,例如,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可以小于1.3μm,示例性的,可以小于1.3μm且大于等于400nm,例如可以是1.27μm、1μm、400nm等。示例的,如图11a和11b所示,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包括第二间断部B,且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280b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对第二信号线251产生的电容影响。
在图7a中,第二信号线251是以数据线为例的,在图7b中,第二信号线251是以栅线为例的。
参考图7a和图7b,上述重叠区域指的是沿第二信号线251(例如数据线或栅线)的线宽方向,该第二信号线251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在第二间断部B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该第二信号线251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该第二间断部B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存在间隙L2,其中,该间隙的宽度范围可以为3-4μm。这样,可以保证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小于第二间断部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从而可以避免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正对面积,进而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容。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对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为65英寸、分辨率为8K且频率为60Hz的像素结构进行仿真时,将间隙L2的宽度范围设置为3~4μm,可以使得该像素结构的仿真效果最好。
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上设置第二间断部,由于减小了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与第二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栅线)之间的正对面积,因此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容,从而可以减小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对该第二信号线产生的电容影响。
在一些实施中,上述显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第二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用于驱动液晶层的电场。由于第二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衬底基板上,此时,由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第二液晶层组成的液晶盒可以是IPS模式或ADS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公共电极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
上述层叠设置是指二者沿第二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且二者的相邻表面直接接触(即二者为相邻的两层)。
以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可以是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如图7a和图8a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靠近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如图9a和图10a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下方)。
以第二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可以是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如图7b和图8b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靠近第二衬底几把220的一侧(如图9b和图10b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下方)。这样相当于将第二公共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并联,从而可以降低第二公共电极层的阻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如图11a所示,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280b的情况下,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于第二像素电路层250与该第二缓冲层280b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公共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间隔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公共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直接可以电连接,也可以相互绝缘。这样,无需在显示组件中另外设置第二公共电极层,减少了制作步骤。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如图11b所示,在第二衬底基板220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280b的情况下,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于第二像素电路层250与第二缓冲层280b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公共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间隔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公共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之间可以电连接,也可以相互绝缘。这样,无需在显示组件中设置第二公共电极层,减少了制作步骤。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为例,如图12a所示,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280b的情况下,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靠近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如图12a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下方,其中,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在第二间断部断开)。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信号线为栅线为例,如图12b所示,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280b的情况下,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靠近第二衬底基板220的一侧(如图12b所示,第二公共电极层2110设置在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的下方)。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290还可以连接公共电极(层)。在此情况下,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可用作公共电极(层),即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复用为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这样,无需在显示组件中另外设置第二公共电极层,减少了制作步骤。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显示组件20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位于靠近第二衬底基板220一侧的背光模组300,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组件200提供背光。显示装置1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
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三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像素电路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像素电路层;
偏振器件,所述偏振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
以及,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小于7μm;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层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包括沿所述第一信号线延伸的第一间断部,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间断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线宽方向,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在所述第一间断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间断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器件为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之间;
或者,所述第一金属线栅偏振片连接公共电压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层之间;
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小于7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为1.27μm~5μm;
或者,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层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包括沿所述第二信号线延伸的第二间断部,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间断部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线宽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在所述第二间断部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以内,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间断部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层叠设置且相邻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之间;
或者,所述第二金属线栅偏振片连接公共电压端。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2010463541.3A 2020-05-27 2020-05-27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87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541.3A CN111487824B (zh) 2020-05-27 2020-05-27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US17/788,395 US11747689B2 (en) 2020-05-27 2021-05-27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PCT/CN2021/096308 WO2021239050A1 (zh) 2020-05-27 2021-05-27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541.3A CN111487824B (zh) 2020-05-27 2020-05-27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824A CN111487824A (zh) 2020-08-04
CN111487824B true CN111487824B (zh) 2023-10-20

Family

ID=7179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3541.3A Active CN111487824B (zh) 2020-05-27 2020-05-27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7689B2 (zh)
CN (1) CN111487824B (zh)
WO (1) WO2021239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24B (zh) 2020-05-27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3126351B (zh) * 2021-04-16 2023-04-11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91485B (zh) * 2021-06-29 2022-09-23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US11853516B2 (en) * 2021-12-14 2023-12-26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Protective assembly and touch module
CN114859610B (zh) * 2022-05-24 2023-06-16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5774351A (zh) * 2022-11-25 2023-03-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7648A (ko) * 2012-07-10 2014-01-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700236A (zh) * 2016-04-13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6932952A (zh) * 2017-05-04 2017-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983515A (zh) * 2018-10-12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03176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
CN110297367A (zh) * 2019-06-27 2019-10-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579903A (zh) * 2019-10-17 2019-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99449U (zh) * 2019-08-05 2020-03-2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210222412U (zh) * 2019-09-23 2020-03-3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8873B2 (ja) * 2006-10-20 2011-09-2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28427A (ko) * 2010-09-14 2012-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30015470A (ko) * 2011-08-03 2013-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1942363B1 (ko) * 2012-07-26 2019-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 소자,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146121B1 (ko) * 2014-01-28 2020-08-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모기판 어셈블리 제조방법
CN104330915B (zh) * 2014-11-07 2017-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882616U (zh) 2018-03-05 2018-09-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46941A (zh) * 2019-07-12 2019-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1487824B (zh) 2020-05-27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7648A (ko) * 2012-07-10 2014-01-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700236A (zh) * 2016-04-13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6932952A (zh) * 2017-05-04 2017-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03176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
CN108983515A (zh) * 2018-10-12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297367A (zh) * 2019-06-27 2019-10-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199449U (zh) * 2019-08-05 2020-03-2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210222412U (zh) * 2019-09-23 2020-03-3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03A (zh) * 2019-10-17 2019-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824A (zh) 2020-08-04
US20230060220A1 (en) 2023-03-02
WO2021239050A1 (zh) 2021-12-02
US11747689B2 (en)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7824B (zh)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US74400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storage electrode extension
US8243243B2 (en) Display device
JP3772842B2 (ja) 液晶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20120105784A1 (en)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US2007014625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3792485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395332B (zh) 薄膜電晶體陣列面板
JP200119467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3100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120679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330920B2 (en)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pixel electrode having finger portions that form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 angles
US2007000752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wide viewing angle
WO201813153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77316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50045471A (ko) 수평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30286314A1 (en) Display element
US8081274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having a first polarizing element deviated up to a range of plus or minus 1 degree relative to a Y axis of a second polarizing element
CN1142006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51026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3次元表示装置
JP4661506B2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KR101096689B1 (ko) 멀티 도메인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223284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1154101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7767139U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