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4865B -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4865B
CN111484865B CN202010312040.5A CN202010312040A CN111484865B CN 111484865 B CN111484865 B CN 111484865B CN 202010312040 A CN202010312040 A CN 202010312040A CN 111484865 B CN111484865 B CN 111484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
needle coke
content
coke according
produc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2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4865A (zh
Inventor
庞伟伟
党伟荣
陈西波
刘哲
赵士夺
冯旭阳
龚亚兵
杜彭立
李卫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dingshan Xuy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dingshan Xuyang Xingy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ingshan Xuyang Xingy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dingshan Xuyang Xingy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20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4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4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4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4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4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5/00Coking mineral oils, bitumen, tar, and the like or mixtures thereof with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焦化工厂中的荒煤气喷氨后,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焦油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将其蒸馏后得到精制沥青;以所述精制沥青作为原料制备针状焦。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可以在低成本下、在无需对现有工艺进行大量改进的情况下提高所制备的针状焦的强度并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针状焦的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控制与调整。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高温干馏副产的煤焦油是从荒煤气中回收的,来自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在化学品回收车间进行冷却、输送、回收煤焦油、氨、硫、苯等化学品。从荒煤气中收集煤焦油的流程是荒煤气氨水喷洒冷却—初冷器—电捕集器,来自焦炉82℃的荒煤气与焦油和氨水沿煤气管道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荒煤气由上部出来,进入横管式初冷器分两段冷却。初冷器上段用循环水,下段用低温水将煤气冷却到21-22℃。由横管式初冷器下部排出的煤气,进入电捕集器。电捕集器中除掉煤气中夹带的焦油,再由鼓风机和压送至脱硫工段。由气液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焦油和氨水首先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此进行氨水、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上部的氨水流入循环氨水中间槽,再由循环氨水泵送到焦炉集气喷洒冷却煤气。澄清槽下部的焦油靠静压流入焦油分离器,进一步进行焦油和焦油渣的沉降分离。
目前焦油加工企业的原料焦油混合了上述由荒煤气喷氨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焦油、经初冷器得到的焦油和由电捕集器得到的焦油。
这种煤焦油主要由稠环芳族化合物组成。它已被用作各种碳材料产品的原料。煤焦油中40%馏分为轻油、酚油、洗油、蒽油;剩余的60%的非馏出物为煤焦油沥青。
由煤焦油沥青生产的针状焦可以用作电工炼钢用石墨电极的骨料,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煤沥青的附加值。在石墨电极制造过程中,首先,将针状焦颗粒和粘结剂沥青以预定比例混合,热混捏,然后挤出以制造生电极。将该生电极焙烧,然后进行石墨化处理以获得石墨电极产品。
由于石墨电极在严酷的高温条件下使用,因此需要极高的耐热冲击性。在所有焦炭中,由煤焦油沥青制成的针状焦(煤系针状焦)具有最小的热膨胀系数,并且是最优选的石墨电极材料。但是近年来,随着电极使用条件的苛刻及超高功率大尺寸人造石墨电极制造需要强度更高、热膨胀系数更低的针状焦,从而提高电极的机械强度和耐热冲击性。
在现有针状焦生产工艺中经常出现针状焦微观结构中各向异性率低,热膨胀系数高的问题。针状焦的压碎强度低,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成品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人们通过调节焦化的操作温度、压力,从而相应调整生焦的强度及微观结构,但这些反应参数的调节尚不能获得稳定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考虑到沥青原料可能针状焦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进而通过对制备针状焦的原料进行限定和筛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占煤焦油绝大部分量的沥青的性质,以及进而由其制备的针状焦的性质基本是由煤焦油的性质影响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公开。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从而提高制备的针状焦的强度并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在焦化工厂中的荒煤气喷氨后,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焦油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将其蒸馏后得到沥青;
以所述沥青作为原料制备针状焦。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可以在低成本下、在无需对现有工艺进行大量改进的情况下提高所制备的针状焦的强度并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可了解本发明的特点及效果,以下谨就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术语及用语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及定义。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上的字词,皆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发明所了解的通常意义,当有冲突情形时,应以本说明书的定义为准。
在本文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均属于开放性连接词(open-ended transitional phrase),其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复数要素的一组合物或制品并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这些要素而已,而是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合物或制品通常固有的其他要素。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否则用语“或”是指涵盖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例如,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均满足条件“A或B”:A为真(或存在)且B为伪(或不存在)、A为伪(或不存在)且B为真(或存在)、A和B均为真(或存在)。此外,在本文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的解读应视为已具体公开并同时涵盖“由…所组成”及“实质上由…所组成”等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连接词。
在本文中,所有以数值范围或百分比范围形式界定的特征或条件仅是为了简洁及方便。据此,数值范围或百分比范围的描述应视为已涵盖且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次级范围及范围内的个别数值,特别是整数数值。举例而言,“1至8”的范围描述应视为已经具体公开如1至7、2至8、2至6、3至6、4至8、3至8等等所有次级范围,特别是由所有整数数值所界定的次级范围,且应视为已经具体公开范围内如1、2、3、4、5、6、7、8等个别数值。除非另有指明,否则前述解释方法适用于本发明全文的所有内容,不论范围广泛与否。
若数量或其他数值或参数是以范围、较佳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与下限表示,则其应理解成是本文已特定公开了由任一对该范围的上限或较佳值与该范围的下限或较佳值构成的所有范围,不论这些范围是否有分别公开。此外,本文中若提到数值的范围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该范围应包括其端点以及范围内的所有整数与分数。
在本文中,在可实现发明目的的前提下,数值应理解成具有该数值有效位数的精确度。举例来说,数字40.0则应理解成涵盖从39.50至40.49的范围。
在本文中,对于使用马库什群组(Markush group)或选项式用语以描述本发明特征或实例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马库什群组或选项列表内所有要素的次级群组或任何个别要素亦可用于描述本发明。举例而言,若X描述成“选自于由X1、X2及X3所组成的群组”,亦表示已经完全描述出X为X1的主张与X为X1及/或X2的主张。再者,对于使用马库什群组或选项式用语以描述本发明的特征或实例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马库什群组或选项列表内所有要素的次级群组或个别要素的任何组合亦可用于描述本发明。据此,举例而言,若X描述成“选自于由X1、X2及X3所组成的群组”,且Y描述成“选自于由Y1、Y2及Y3所组成的群组”,则表示已经完全描述出X为X1或X2或X3而Y为Y1或Y2或Y3的主张。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质上仅是例示性,且并不欲限制本发明及其用途。此外,本文并不受前述现有技术或发明内容或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理论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在焦化工厂中的荒煤气喷氨后,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焦油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将其蒸馏后得到精制沥青;
以所述精制沥青作为原料制备针状焦。
目前焦油加工企业的原料焦油是由荒煤气喷氨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第一部分焦油,经初冷器得到的第二部分焦油,电捕集器得到的第三部分焦油混合组成的。单独使用上述第一部分焦油可以有效地提高所制备的针状焦的强度并降低其热膨胀系数,而无需对现有工艺进行大量改进。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煤焦油在20℃下的密度在1.180-1.400g/cm3,优选1.200-1.300g/cm3,更优选1.220-1.280g/cm3的范围内。
煤焦油的密度低于1.180g/cm3时,所得的精制沥青的收率低,密度高于1.400g/cm3时,不利于物料输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煤焦油的甲苯不溶物(TI)含量在2wt%-10wt%,优选5wt%-10wt%,更优选7.82wt%-9.53wt%的范围内;所述煤焦油的喹啉不溶物(QI)的含量在1wt%-4wt%,,优选1.2wt%-3.8wt%,更优选1.49wt%-3.65wt%的范围内。
煤焦油的TI含量低于2%时,所得精制沥青的结焦值低,炭化收率低,成本增加,TI含量大于10%时,重质组分含量高,炭化反应剧烈,不易形成较大的中间相结构。煤焦油的QI含量小于1%时,煤焦油的密度低,精制沥青收率低,QI%大于4%时,脱除QI的成本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煤焦油中酚类物质含量在1.0wt%-4.0wt%,优选1.5wt%-3wt%,更优选1.8wt%-2.5wt%的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00℃馏分的含量为0.01%至1%。
当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00℃馏分的含量超过1wt%时,焦炭收率趋于降低,对中间相形成过程气化率增加,不利于中间相长大;当低于300℃馏分的含量低于0.01%时,中间相生长时的液相粘度增加,有中间相生长趋于被抑制的趋势。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00℃馏分中代表组分为萘、苊,且精制沥青中萘和苊含量为0.02wt%至0.6wt%。
当所述精制沥青中的萘和苊含量超过0.6wt%时,焦炭产率趋于降低。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萘和苊的含量低于0.02wt%时,中间相生长时的液相粘度增加,有中间相生长趋于被抑制的趋势。
萘和苊可以通过气相色谱对低于300℃馏分进行分析检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60℃的馏分含量为1%至20%,优选1.5%至15%。
当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60℃馏分的含量超过20wt%时,焦炭收率趋于降低,当低于360℃的馏分小于1%时,则中间相生长时的液相粘度增加,有中间相生长趋于被抑制的趋势。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作为低于360℃馏分中三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菲和蒽,其含量为5%-12%,更优选为7%-9%。
针状焦中的针型晶体结构会带来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而这种结构的产生是由于在中间相的产生期间,三环芳烃在热反应过程形成的轻油及气体,从而有效降低了反应体系的粘度,进而有效地促进中间相的生长。因此,当菲和蒽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在炭化反应阶段可获得较好的热分解和热聚合反应效果。具体而言,当菲和蒽含量总和小于5wt%时,沥青中的芳香性低使得热聚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无法或得较大的中间相结构,如果菲和蒽含量超过12wt%,当这种未取代的芳香族成分带来热聚合反应中心过多,也无法获得较大的中间相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四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萤蒽、芘,其含量为2wt%至10wt%,优选3wt%至6wt%,更优选4wt%至5wt%。
当所述精制沥青中萤蒽和芘含量低于2wt%时,芳香性低而使得热聚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无法或得较大的中间相结构,而当其超过10wt%时,这种未取代的芳香族成分带来热聚合反应中心过多,也无法获得较大的中间相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硫的含量为0.03wt%-0.7wt%,优选0.05wt%-0.2wt%,氮的含量为0.02wt%-0.8wt%,优选0.05wt%-0.1wt%,氧的含量为0.01wt%-0.5wt%,优选0.03wt%-0.1wt%。
由于含硫,氮,氧等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热反应性,炭化反应中,经过热处理更容易发生分解/缩聚反应。当使用杂元素太高的煤焦油作为精制沥青原料生产针状焦时,由于缩聚反应迅速进行,中间相的生成变得活跃,并且碳化体系的粘度迅速增加。因此中间相平面不能充分生长,并且在最终的固化阶段,针状焦的结构表现出细小的镶嵌形状,其性质劣化。
本发明以调整煤焦油及煤沥青的性质为手段在获得低CTE的高强度针状焦。在焦化过程中,煤焦油沥青需要经过生成良好的中间相液晶阶段才能得到较低热膨胀系数的针状焦。中间相是通过对原料油进行热处理而进行热分解和缩聚生成的中间产物,并且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了一系列芳香环。并且沿单轴方向取向的平面越大,则越有利于降低针状焦的热膨胀系数。和尤其是喹啉不溶物,甲苯不溶物、密度、沥青中化合物组成、粘度、炭氢元素以外的杂元素尤其是硫、氮,会在石墨化处理过程中以气体方式释放出来,产生气胀现象,为此在成型步骤中对石墨电极的堆积密度进行调节来减少这种现象发生,但却降低了石墨电极的机械强度。
要获得优质低热膨胀系数的针状焦,就要优先生成具有高度发达的晶体的中间相,如果直接使用煤焦油或者煤焦油沥青作为起始原料很难得到优质低热膨胀系数的针状焦。
根据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除了选用特定阶段回收的焦油,还可以对精制沥青中的TI,QI,300℃、360℃馏分含量,及其中萘、苊的含量进行控制,以及,可以对菲、蒽,萤蒽、芘的三环、四环各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控制,此外,还可以对沥青中的硫含量,氮含量,氧含量进行筛选与检测。通过以上参数的综合控制与调整得到的针状焦可以更有效地获得高强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性能。
对于使用上述特定的煤焦油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的针状焦的原理,本公开的发明人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煤种及配比在焦化-高温干馏后得到焦油及焦油沥青中的硫、氮及氧元素含量不同,不同焦炉操作条件,如焦化温度、时间,产生的焦油中的芳烃的组分含量和分布也不同,不同环节收集到焦油质量不同,而所述焦炉煤气回收的焦油1,其低于300℃、360℃馏分含量,TI,QI,及其中萘、苊、菲、蒽,萤蒽、芘各化合物的含量,氧、硫、氮含量对于制备针状焦而言,优于其他焦油及混合焦油。因此由焦油1得到精制沥青是生产优质针状焦的优选原料。
实施例
焦油的分离、精制沥青和针状焦的制备
在焦化工厂中将荒煤气喷氨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第一部分焦油,经初冷器得到的第二部分焦油,经电捕集器得到的第三部分焦油分别进行收集,对各部分焦油、按既定比例混合的焦油、及其经过蒸馏得到的沥青样品分别进行馏分、密度、组分、组成的分析测定。在已知的溶剂沉降工艺下进行沥青的精制处理,得到精制沥青在相同的炭化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得到生焦样品,进行煅烧后进行颗粒强度测试,以及石墨电极试体制作及CTE测试。
具体而言,在焦化工厂中将荒煤气喷氨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第一部分焦油,经初冷器得到的第二部分焦油,经电捕集器得到的第三部分焦油,分别通过三相超级离心机进行固体物和水的脱除,得到焦油标记为焦油1,焦油2,焦油3,以上三种焦油按照实际生产产率调配的混合焦油标记为焦油0。
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20-60℃焦油沥青,再进行喹啉不溶物的脱除。作为除去喹啉不溶物的方法,可以使用已知工业化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以芳香族溶剂和脂肪族溶剂处理焦油沥青进行溶剂沉降的方法。脂肪族溶剂的实例包括脂环族化合物,例如环己烷和环戊烷;具有羰基的化合物,例如丙酮;具有脂肪链的烃类,如煤油、十二烷。作为芳香族溶剂,可以是洗油、甲基萘油、蒽油等。在适当的条件下将沥青和溶剂混合并加热后静置一定时间,脱除底部重质部分后,将上部混合物蒸馏以蒸馏出溶剂组分,从而得到几乎不含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经过脱QI处理后的精制沥青测试其密度、TI、QI、氧、硫、氮含量,低于300℃、360℃馏分含量,及其中萘、苊、菲、蒽,萤蒽、芘各化合物的含量。
将焦油0,1,2,3在减压或常压下蒸馏得到的沥青分别标记为沥青0,1,2,3,在已知的溶剂沉降工艺下进行沥青的精制处理,得到精制沥青分别标记为精制沥青0,1,2,3。
将精制沥青在压力为0.2-0.7MPa,温度为450-550℃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10-30小时得到生焦,在1000-1600℃煅烧处理后得到针状焦,进行强度测试及石墨电极试体制作。强度测试参照TZGTS002—2019,石墨电极制备及CT测试方法参照GB/T3074.4-2016。
实施例1
在某一时间获取煤焦油1进行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1.250g/cm3,TI含量为8.91wt%,QI量为2.12wt%。煤焦油1中酚类物质含量为2.2wt%。
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75%,在已知的溶剂沉降工艺下进行QI的脱除,所选溶剂为煤油、甲基萘,煤油:甲基萘为1.2:1,混合溶剂:沥青为0.8:1,沉降温度为120度,沉降时间为8小时,经过脱QI处理后的精制沥青,收率为80%,测试其低于300、360℃馏分含量分别为0.1%,10%,,TI 12.35%%,QI 0.02%,萘和苊含量为0.02%、菲和蒽含量7%,萤蒽和芘含量4.5%。
对比实施例1
与实施例1同一时间获取煤焦油2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1.112g/cm3,TI含量为1.05wt%,QI量0.41wt%,其中酚类物质含量为4.3wt%。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65%,之后进行与与实例1相同的脱QI的操作,得到精制沥青收率为75%。
对比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一时间获取煤焦油3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0.98g/cm3,TI含量为0.59wt%,QI量0.07wt%,其中酚类物质含量为7.1wt%。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45%,之后进行与与实例1相同的脱QI的操作,得到精制沥青收率为50%。
对比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和2的煤焦油1,2,3按照70:20:10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焦油0,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1.195g/cm3,TI含量为6.51wt%,QI量1.56wt%,其中酚类物质含量为3.1wt%。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72%,之后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脱QI的操作,得到精制沥青收率为75%。
实施例2
在另一时间获取煤焦油1-1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1.197g/cm3,TI含量为7.2wt%,QI量为1.87wt%。煤焦油1中酚类物质含量为2.4wt%。
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73%,之后进行与与实例1相同的脱QI的操作,,收率为80%,测试其低于300、360℃馏分含量分别为0.3%,9%,TI9.46%%,QI 0.01%,萘和苊含量为0.05%、菲和蒽含量6%,萤蒽和芘含量4.1%。
对比实施例4
在焦炉降低生产负荷期间收集的煤焦油1-2测试其在20℃下的密度为1.132g/cm3,TI含量为2.12wt%,QI量为0.5wt%。煤焦油1中酚类物质含量为5.6wt%。
将煤焦油在常压蒸馏得到软化点在40℃焦油沥青,收率为63%,之后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脱QI的操作,经过脱QI处理后的精制沥青1-2,收率为85%,测试其低于300、360℃馏分含量分别为1.5%,22%,TI 3.28%%,QI0.01%,萘和苊含量为0.87%、菲和蒽含量13%,萤蒽和芘含量8%。
将以上实施例1-2和对比实施例1-4得到精制沥青在压力为0.3MPa,温度为500℃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20小时得到生焦,在1300℃煅烧处理后得到针状焦,进行颗粒强度测试,及石墨电极试样制作和CTE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458012780000091
Figure BDA0002458012780000101
根据以上表1可以看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2制备的针状焦的颗粒强度大,热膨胀系数(CTE)低,而根据对比实施例1-4制备的针状焦的颗粒强度低,CTE高。

Claims (21)

1.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独使用在焦化工厂中的荒煤气喷氨后,经气液分离得到的第一部分焦油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将其蒸馏后得到精制沥青;
以所述精制沥青作为原料制备针状焦,
其中,所述原料不包含经初冷器得到的第二部分焦油和电捕集器得到的第三部分焦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在20℃下的密度在1.180-1.400g/cm3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在20℃下的密度在1.200-1.300g/cm3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在20℃下的密度在1.220-1.280g/cm3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甲苯不溶物含量在2wt%-10wt%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喹啉不溶物的含量在1wt%-4wt%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甲苯不溶物含量在5wt%-10wt%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喹啉不溶物的含量在1.2wt%-3.8wt%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甲苯不溶物含量在7.82wt%-9.53wt%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部分焦油的喹啉不溶物的含量在1.49wt%-3.65wt%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中酚类物质含量在1.0wt%-4.0wt%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中酚类物质含量在1.5wt%-3wt%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焦油中酚类物质含量在1.8wt%-2.5wt%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00℃馏分的含量为0.01%至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00℃馏分中代表组分为萘、苊,且精制沥青中萘和苊含量为0.02wt%至0.6wt%。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60℃馏分的含量为1%至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低于360℃馏分的含量为1.5%至1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作为低于360℃馏分中三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菲和蒽,其含量为5%-12%。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作为低于360℃馏分中三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菲和蒽,其含量为7%-9%。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四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萤蒽、芘,其含量为2wt%至10wt%。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四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萤蒽、芘,其含量为3wt%至6wt%。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四环芳烃的代表化合物是萤蒽、芘,其含量为4wt%至5wt%。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硫的含量为0.03wt%-0.7wt%,氮的含量为0.02wt%-0.8wt%,氧的含量为0.01wt%-0.5wt%。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其中,所述精制沥青中的硫的含量为0.05wt%-0.2wt%,氮的含量为0.05wt%-0.1wt%,氧的含量为0.03wt%-0.1wt%。
CN202010312040.5A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Active CN111484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040.5A CN11148486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040.5A CN11148486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4865A CN111484865A (zh) 2020-08-04
CN111484865B true CN111484865B (zh) 2021-06-22

Family

ID=7179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2040.5A Active CN11148486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486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4A (zh) * 1991-06-04 1992-02-26 华东冶金学院 分离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组份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4A (zh) * 1991-06-04 1992-02-26 华东冶金学院 分离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组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4865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4758B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787299B (zh) 一种用混合溶剂萃取生产净化沥青的方法
TW201329223A (zh) 高溫煤焦油加氫生產中間相瀝青的方法
US11643607B2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graphite coke from an admixture of coal and petroleum based hydrocarbons
CN103087745B (zh) 一种利用煤焦油结合重相循环制备针状焦原料的工艺
US3799865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needle-shaped coal pitch coke
CN105339466A (zh) 高效率的碳材料用高纯度沥青的制备方法
US4116815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needle coal pitch coke
CN113088327B (zh) 一种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KR20150058009A (ko) 탄소섬유 제조용 등방성 피치의 제조방법
CN111484865B (zh) 一种使用特定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10697677B (zh) 一种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1248A (zh) 一种fcc油浆组分切割‑沉降分离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JPH0149316B2 (zh)
CN110697676B (zh) 一种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20956B (zh) 一种复合工艺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JPS58156023A (ja) 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S5910717B2 (ja) 高級炭素材原料用重質油の製造法
JP2018123322A (ja) 水素化コールタールピッチの製造方法
CN113684057B (zh) 利用环烷基沥青和富芳烃燃料油生产接头用针状焦调和原料的工艺
CN109370630B (zh) 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原料的方法
KR102498310B1 (ko) 함침 피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5404090B (zh) 利用煤基与石油基重组分复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09370631B (zh) 一种最大化利用煤焦油生产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方法
CN103087747B (zh) 一种利用煤焦油沥青结合重相循环制备针状焦原料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67494 north of baiyitang natural village, Fangzhuang village, Shangjiuwu Town, Baofeng County,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ingdingshan Xuyang New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67494 north of baiyitang natural village, Fangzhuang village, Shangjiuwu Town, Baofeng County,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ingdingshan Xuyang Xingyu New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