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9717B -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9717B
CN111469717B CN202010385007.5A CN202010385007A CN111469717B CN 111469717 B CN111469717 B CN 111469717B CN 202010385007 A CN202010385007 A CN 202010385007A CN 111469717 B CN111469717 B CN 111469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anchor
column
wir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5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9717A (zh
Inventor
李和刚
辛东红
李蔚龙
张�杰
刘金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50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9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9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9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9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9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8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trolle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属于接触网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架线前准备,步骤二、架设承力索,步骤三、架设接触线,步骤四、精细化调整接触网,步骤五、吊弦布置及参数复测。上述施工方法,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减少调整及维护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网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对钢轨及道岔的安装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列车过站速度,高铁站场进站口两端的正线道岔布置多采用新型42#道岔,实现正线列车350km/h、侧线不低于160km/h的速度通过。为兼顾改善弓网平稳性和优化接触网的电气绝缘关系,国内42#道岔处接触网采用关节式无交叉布置方式,这种新型的布线方式为6根线材,相对以往道岔处接触网的4根线材,多出2根,导向线和渡线在一个锚段内来回穿越两组42#道岔,空间交叉多,线材空间布置密度大,调整空间量小,施工工艺精细、复杂,接触网安装及调整稍有偏差就会造成大量的调整返工,甚至损伤线材,施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减少调整及维护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架线前准备
现场实测42#道岔处F柱的轨道线间距,要求列车本线通过时受电弓中心距离邻线接触网间距大于1225mm,需通过CAD软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D、E、F三根支柱的设计导高和拉出值的布置参数;
步骤二、架设承力索
2.1、架设导向线的承力索
导向线的承力索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线,施工人员将恒张力架线车上的张力机构由“排线位”置于“工作位”,通过调整溢流阀使架线盘的张力控制在8~12kN,恒张力架线车向落锚方向的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在每处悬挂处需停车,两人用尼龙绳套将悬吊滑轮悬挂在腕臂头,人工将承力索放进闭口滑轮内;当车行驶到下锚处,以下锚角钢导线环中心为起点顺线路方向测出断线位置,并在导线上做上标记,摇动倒链,同时将恒张力架线车张力机构旋转至下锚方向且置于排线位,并使张力机构的张力缓慢转移至下锚柱上,继续拉动倒链,使下锚坠砣的B值提升到当前温度的计算高度后即停止紧线,其间当恒张力车行驶至下锚柱处,需和作业车结合,采用2倍导线设计张力的情况下,机械超拉线材30分钟后再断线落锚;
2.2、架设侧线的承力索
在架设侧线承力索时先将绞磨机用钢丝绳固定在侧线起锚侧的拉线基础U型挂环上,待固定牢固后,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跨越导向线承力索,穿过恒张力架线车摆线臂与恒张力架线车作业平台上的侧线承力索锚段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绞磨机处于制动状态,待连接牢固后,并调整张力机构上的溢流阀,调整线盘的张力达到8~12kN,同时调整绞磨机的马达处于回卷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绞磨机油门,加大绞磨机牵引力,使绞磨机转速满足700m/h拉动承力索至起锚处,使用起锚的紧线器固定承力索,去掉网套连接器,并将承力索穿入起锚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然后缓慢送倒链,将倒链上的力慢慢转移至承力索上,待承力索受上力后,去掉紧线器,缓慢向下锚方向移动恒张力架线车牵引承力索,朝落锚方向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匀速架设承力索至落锚处,经过30分钟的机械超拉后,断线连接落锚处终端锚固线夹,落锚的方法同正线和导向线的施工方法一样;
2.3、架设正线的承力索
正线承力索与导向线承力索的架设方法完全一样;
2.4、当承力索全部架设完成,倒承力索座,进行承力索的精准安装,确保后续参数满足精调要求;
步骤三、架设接触线
3.1、架设导向线接触线
对于导向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完全同导向线承力索架设方法一样,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进行,但对于接触线每跨跨中的悬挂,采用不少于4个“S”钩加闭口悬吊滑轮,均匀布置悬挂在每跨承力索上,人工及时将接触线导入悬吊滑轮内;
3.2、架设侧线接触线
采用同侧线承力索的架设方法,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翻越导向线接触线至恒张力架线车上侧线的接触线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分别紧固张力放线架和绞磨机,同样以不超过700m/h的速度,缓慢牵引侧线接触线至起锚点,连接起锚处的锥套式固线夹内,然后通过恒张力架线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向落锚方向架线至落锚处,接触线的悬挂和落锚方法同导向线接触线一样;
3.3、架设正线接触线正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同导向线的接触线架设一样;
3.4、当接触线全部架设完成后,精确安装、固定接触线,并及时安装中锚辅助绳,至此完成42#道岔柱3个锚段的承导线的架设及固定。
上述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四、精细化调整接触网
4.1、42#道岔处接触网调整,以E、F柱间的接触网过渡点为基准,用两组梯车分别向A柱和I柱方向同时进行调整,最后调整落锚处的线面、平衡轮及a、b值;正线和导向线及侧线和导向线之间的过渡点线导高相对设计导高控制在0~20mm以内,避免受电弓经过时出现屋脊现象;正线和侧线线路中心距离导向线间距控制在450mm以内,避免弓摆动出现弓头侧面刮碰吊弦线夹;
4.2、腕臂的调整需根据当日的温度曲线做好腕臂的预偏,预偏量±30mm,腕臂不能出现低头,上下行的腕臂、定位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必须≥1600mm,非支抬头腕臂距离硬横梁的最小距离≥500mm,反定位管距离同相电的吊柱最小距离≥500mm,使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栓力矩值;
4.3、定位器采用铝合金定位器,矩形定位度控制在8°~13°范围内,弓形定位和矩形定位器距离定位管的最小距离为1.5倍抬高,即最小距离≥225mm;定位器的拉出值控制在设计值±30mm范围内,导高控制在设计值的±30mm内,且每个定位点两侧的第一根吊弦和定位点高度一致,允许偏差±10mm;
4.4、使用激光检测仪配合进行42#道岔处接触网A、B、C、D、E、F、G、H、I、J共计10根柱的具体参数的精调;
4.5、交叉互磨的标准要求: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定位管的距离必须≥50mm,否则需调整非支定位管的高度;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反定位斜拉线的距离≥100mm,否则将斜拉线改成定位管支撑;相互交叉的承力索之间的间距≥100mm,且使用承力索本体线加装等电位连接线,当承力索交叉距离小于60mm时,两根承力索需加装互磨的预绞式保护条,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0mm;
4.6、中心锚结的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中心锚结安装位置距离吊弦安装位置为500mm,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的导高相比相邻吊弦高0~10mm;
4.7、下锚处的调整,使用作业车、3t的倒链、紧线器、扭面器及钢丝套,先调整接触线的线面,再调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要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控制在0°~15°范围内;棘轮补偿装置上的缠绕圈数符合温度曲线要求,棘轮底座应水平,制动悬挂轴架应竖直,承导线的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坠砣距地面高度允许偏差1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B值大于200mm,承力索和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的露头控制在20±5mm内。
上述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五、吊弦布置及参数复测
通过步骤四将接触网精调到位后,使用力矩扳手按设计标准值,全部紧固到位,张贴防松贴后,逐步使用提前预制的吊弦逐步更换尼龙绳,调整吊弦的载流环方向,接触线的载流环顺列车前进方向,承力索刚好和接触线相反;螺栓直线上接触线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曲线段由低轨穿向高轨;在安装完道岔电连接,使用DJJ-8的接触网激光检测仪复核各项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成本低:本发明严格卡控42#道岔处承导线的架线先后顺序,先承力索,后接触线,先导向线后侧线,最后正线,有效的减少了来回穿线所带来的人工和机械使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2、施工质量及安全有保障:本发明采用绞磨机辅助张力,实现交叉跨越线的恒张力架设,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翻线造成的线材硬点问题,确保了接触网的架设质量,调整工作量减少,运营维护难度降低,保证了列车安全运行;
3、工艺美观,调整及维护工作量减少:本发明根据42#道岔F柱的实际线间距,通过CAD软件提前模拟、优化道岔处接触网的立体空间布置,精确卡控道岔处腕臂零部件的准确安装位置,实现了承导线架设、安装一步到位,减少后期的调整量,提高了施工工艺,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4、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降低:本发明的实施,基本采用机械作业,减少了人工高空穿线、翻线、紧线、反复调整接触网带来的安全压力,安全风险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怀安站42号道岔锚段腕臂偏移表;
图3为隧外棘轮补偿B值调整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架线前准备
1.1、现场实测42#道岔处F柱的轨道线间距,要求列车本线通过时受电弓中心距离邻线接触网间距大于1225mm,需通过CAD软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D、E、F三根支柱的设计导高和拉出值的布置参数;
1.2、施工前检查线盘的锚段编号、线材的规格型号,尺寸是否符合实际的锚段要求;
1.3、作业车和恒张力架线车连挂已到位,距起锚位置3~5米停车;架设侧线时需将3T的绞磨机通过钢丝绳提前固定在拉线基础位置;
1.4、通过尼龙绳和网套导线器将承导线从线盘分别引出一定长度至作业车平台上,安装导线起锚终端线夹;
1.5、张力机构置于停止位;当架线开始后将张力机构由“排线位”置于“工作位”;
1.6、起锚和落锚位置用倒链将坠砣串提升至设计要求的高度即B值,用钢绞线将坠砣串与防窜装置可靠连接。
步骤二、架设承力索
因42#道岔处的承导线包含3个锚段的线材,依次为导向线、侧线及正线,承导线数量共计6根线,架线的先后顺序为第一步先架设导向线的承力索;第二步架设侧线的承力索;第三步架设正线的承力索;然后分别倒已架设3个锚段的承力索鞍子、精确固定承力索为接触线架设做准备;
2.1、架设导向线的承力索
导向线的承力索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线,施工人员将恒张力架线车上的张力机构由“排线位”置于“工作位”,通过调整溢流阀使架线盘的张力控制在8~12kN,恒张力架线车向落锚方向的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在每处悬挂处需停车,两人用尼龙绳套将悬吊滑轮悬挂在腕臂头,人工将承力索放进闭口滑轮内;当车行驶到下锚处,以下锚角钢导线环中心为起点顺线路方向测出断线位置,并在导线上做上标记,摇动倒链,同时将恒张力架线车张力机构旋转至下锚方向且置于排线位,并使张力机构的张力缓慢转移至下锚柱上,继续拉动倒链,使下锚坠砣的B值提升到当前温度的计算高度后即停止紧线,其间当恒张力车行驶至下锚柱处,需和作业车结合,采用2倍导线设计张力的情况下,机械超拉线材30分钟后再断线落锚;
2.2、架设侧线的承力索
因42#道岔是成对出现,侧线和导向线会经过两个道岔,故侧线在落锚或者起锚时的架设不可避免的需跨导向线,会有交叉,为确保架线不出现硬弯,需采用恒张力架线。为有效解决以上两者矛盾,本发明采用3T绞磨机辅助进行架线。在架设侧线承力索时先将绞磨机用1.5米长Q6钢丝绳固定在侧线起锚侧的拉线基础U型挂环上,待固定牢固后,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跨越导向线承力索,穿过恒张力架线车摆线臂与恒张力架线车作业平台上的侧线承力索锚段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绞磨机处于制动状态,待连接牢固后,并调整张力机构上的溢流阀,调整线盘的张力达到8~12kN,同时调整绞磨机的马达处于回卷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绞磨机油门,加大绞磨机牵引力,使绞磨机转速满足700m/h拉动承力索至起锚处,使用起锚的紧线器固定承力索,去掉网套连接器,并将承力索穿入起锚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然后缓慢送倒链,将倒链上的力慢慢转移至承力索上,待承力索受上力后,去掉紧线器,缓慢向下锚方向移动恒张力架线车牵引承力索,朝落锚方向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匀速架设承力索至落锚处,经过30分钟的机械超拉后,断线连接落锚处终端锚固线夹,落锚的方法同正线和导向线的施工方法一样;
2.3、架设正线的承力索
正线承力索与导向线承力索的架设方法完全一样;
2.4、当承力索全部架设完成,倒承力索座,进行承力索的精准安装,确保后续参数满足精调要求。
步骤三、架设接触线
当42#道岔处3个锚段的承力索全部安装到位后,下一步需按顺序架设道岔处的接触线。第一步先架设导向线接触线;第二步架设侧线接触线;第三步架设正线接触线;通过以上3个步骤完成42#道岔处3根接触线的架线,最后安装中锚辅助绳和定位器;
3.1、架设导向线接触线
对于导向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完全同导向线承力索架设方法一样,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进行,但对于接触线每跨跨中的悬挂,采用不少于4个“S”钩加闭口悬吊滑轮,均匀布置悬挂在每跨承力索上,人工及时将接触线导入悬吊滑轮内;
3.2、架设侧线接触线
采用同侧线承力索的架设方法,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翻越导向线接触线至恒张力架线车上侧线的接触线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分别紧固张力放线架和绞磨机,同样以不超过700m/h的速度,缓慢牵引侧线接触线至起锚点,连接起锚处的锥套式固线夹内,然后通过恒张力架线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向落锚方向架线至落锚处,接触线的悬挂和落锚方法同导向线接触线一样;
3.3、架设正线接触线正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同导向线的接触线架设一样;
3.4、当接触线全部架设完成后,精确安装、固定接触线,并及时安装中锚辅助绳,至此完成42#道岔柱3个锚段的承导线的架设及固定。
步骤四、精细化调整接触网
4.1、42#道岔处接触网调整,以E、F柱间的接触网过渡点为基准,用两组梯车分别向A柱和I柱方向同时进行调整,最后调整落锚处的线面、平衡轮及a、b值;正线和导向线及侧线和导向线之间的过渡点线导高相对设计导高控制在0~20mm以内,避免受电弓经过时出现屋脊现象;正线和侧线线路中心距离导向线间距控制在450mm以内,避免弓摆动出现弓头侧面刮碰吊弦线夹;
4.2、腕臂的调整需根据当日的温度曲线做好腕臂的预偏,预偏量±30mm,如下表所示,腕臂不能出现低头,上下行的腕臂、定位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必须≥1600mm,非支抬头腕臂距离硬横梁的最小距离≥500mm,反定位管距离同相电的吊柱最小距离≥500mm,使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栓力矩值;怀安站42号道岔锚段腕臂偏移表见附图2,表中正值为偏向下锚方向,负值为偏向中锚方向,50、100、150、200……为支柱至中心锚结中间柱的距离;
4.3、定位器采用铝合金定位器,矩形定位度控制在8°~13°范围内,弓形定位和矩形定位器距离定位管的最小距离为1.5倍抬高,即最小距离≥225mm;定位器的拉出值控制在设计值±30mm范围内,导高控制在设计值的±30mm内,且每个定位点两侧的第一根吊弦和定位点高度一致,允许偏差±10mm;
4.4、使用激光检测仪配合进行42#道岔处接触网A、B、C、D、E、F、G、H、I、J共计10根柱的具体参数的精调,本实施例以F柱处线间距1160mm为例,设计标准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支柱侧拉出值为“+”,支柱方向侧拉出值为“—”进行参数安装说明:
⑴A柱(导向线锚柱)正线拉出值为+200mm,导高5500mm;
⑵B柱(双腕臂转换柱)处导向线拉出值0、导高350mm,正线拉出值—200mm;
⑶C柱(侧线锚柱)处导向线拉出值+300mm,正线拉出值+100mm,导向线和正线的导高都为5500mm;
⑷D柱(岔前三腕臂转换柱)处正线拉出值—500mm、导高5850mm,导向线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侧线拉出值+600mm,导高6000mm;
⑸E柱(三腕臂道岔柱)正线拉出值—380mm、导高5725mm,导向线拉出值+150mm、导高5500mm,侧线拉出值+800mm,导高5800mm;
⑹F柱(岔后第一根三腕臂支柱)正线—250mm(上下行线间距大于4.6m时,此处拉出值按400mm)、导高5500mm,导向线拉出值距正线和侧线都是580mm、导高5725mm,侧线+200mm、导高5500mm;
⑺G柱(侧线双腕臂转换柱)正线—200mm、导高5500mm,导向线拉出值—400mm、导高6000mm,侧线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
⑻H支柱(中间柱)正线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
⑼I柱(导向线锚柱)处侧线线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
⑽J支柱(中间柱)正线拉出值200mm、导高5500mm;
4.5、交叉互磨的标准要求: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定位管的距离必须≥50mm,否则需调整非支定位管的高度;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反定位斜拉线的距离≥100mm,否则将斜拉线改成定位管支撑;相互交叉的承力索之间的间距最好≥100mm,且使用承力索本体线加装等电位连接线,当承力索交叉距离小于60mm时,两根承力索需加装互磨的预绞式保护条,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0mm;
4.6、中心锚结的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中心锚结安装位置距离吊弦安装位置为500mm,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的导高相比相邻吊弦高0~10mm;
4.7、下锚处的调整,使用作业车、3t的倒链、紧线器、扭面器及钢丝套,先调整接触线的线面,再调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要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控制在0°~15°范围内;棘轮补偿装置上的缠绕圈数符合温度曲线要求,棘轮底座应水平,制动悬挂轴架应竖直,承导线的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坠砣距地面高度允许偏差1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B值大于200mm,B值调整表如下表所示,承力索和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的露头控制在20±5mm内;隧外棘轮补偿B值调整表见附图3,表中L为半锚段长度,桥上支柱接触线B值相对于坠坨投影的桥面计算,路基上接触线B值相对于基础面计算,T为调整时温度。
步骤五、吊弦布置及参数复测
通过步骤四将接触网精调到位后,使用力矩扳手按设计标准值,全部紧固到位,张贴防松贴后,逐步使用提前预制的吊弦逐步更换尼龙绳,调整吊弦的载流环方向,接触线的载流环顺列车前进方向,承力索刚好和接触线相反;螺栓直线上接触线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曲线段由低轨穿向高轨;在安装完道岔电连接,使用DJJ-8的接触网激光检测仪复核各项参数,留存具体的数据,完成本次42#道岔的精调。
上述施工方法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Q/CR 9523-201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8)。
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1、承力索和接触线由专业小组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设;
2、承导线架设采用闭口的尼龙滑轮;承力索架设完成后从中锚位置向下锚方向进行承力索归位,腕臂偏移值符合温度曲线要求;
3、承力索的中心锚结在承力索架设完成后24小时内安装,下锚张力采用张力计控制;
4、接触线架设根据恒张力放线车、接触线类型校正调直器;接触线架线时,张力控制在8~12kN,放线张力值控制误差±8%;架线车架线时运行速度为3~5km/h匀速行驶;
5、工具吊弦“S”钩一端套塑料管,另一端加挂放线滑轮;
6、接触网调整过程中严禁作业人员踩踏接触线;
7、接触线应每300m检查一次平直度,最大空气间隙应不大于0.1mm/m;
8、承导线的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坠砣距地面高度允许偏差1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大于200mm。
上述施工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42#道岔处接触网施工调整的工作量,解决了架设交叉处人工翻线易产生硬弯、扭面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接触网的架设,悬挂施工一次到位,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节约了人力、物力。
以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四电工程为例:
工程概况
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站共计4站3区间,全程正线130公里,含4处42#道岔,2016年1月20日开工,2017年8月3日竣工;
应用情况
张呼客专乌兰察布站4处42#道岔接触网的无交叉布置施工,前后历时8天,在弓网动态检测中数据正常,很少出现二次调整量,目前乌兰察布站已开通运营2年,设备运行良好,在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段,每处42#道岔处接触网的调整量相比以往至少减少了2次人工调整量,直接节省人工费:4处×240元/天×15人×2天×2次/处=57600元,机械费4处×2次台班×15000元/台班=120000元,材料费节省吊弦:4处×10套/处×100元/套=4000元,腕臂料:4处×4套×120元/套=1920元,以上4处共计节省费用:183520元,经济效益显著。
以张呼客专ZHSD-1标张家口(不含)至乌兰察布(不含)区段为例:
工程概况
从张家口站(不含)至乌兰察布(不含)接触网工程,正线157公里,接触网404条公里,含两站3区间。其中怀安站含4处42#道岔,2016年8月20日开始施工,2019年5月30日完工;
应用情况
张呼客专怀安站4处42#道岔接触网的无交叉布置施工,前后历时6天。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费降低,在供电段的平推验收及2019年9月初的冷、热滑实验中,所有的参数指标都满足验标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架线前准备
现场实测42#道岔处F柱的轨道线间距,要求列车本线通过时受电弓中心距离邻线接触网间距大于1225mm,需通过CAD软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D、E、F三根支柱的设计导高和拉出值的布置参数,D柱为岔前三腕臂转换柱,E柱为三腕臂道岔柱,F柱为岔后第一根三腕臂支柱;
步骤二、架设承力索
2.1、架设导向线承力索
导向线承力索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线,施工人员将恒张力架线车上的张力机构由“排线位”置于“工作位”,通过调整溢流阀使架线盘的张力控制在8~12kN,恒张力架线车向落锚方向的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在每处悬挂处需停车,两人用尼龙绳套将闭口悬吊滑轮悬挂在腕臂头,人工将导向线承力索放进闭口悬吊滑轮内;当恒张力架线车行驶到下锚处,以下锚角钢导线环中心为起点顺线路方向测出断线位置,并在导向线承力索上做上标记,摇动倒链,同时将恒张力架线车的张力机构旋转至下锚方向且置于“排线位”,并使张力机构的张力缓慢转移至下锚柱上,继续拉动倒链,使下锚坠砣的b值提升到当前温度的计算高度后即停止紧线,其间当恒张力架线车行驶至下锚柱处,需和作业车结合,采用2倍导向线承力索设计张力的情况下,机械超拉线材30分钟后再断线落锚;
2.2、架设侧线承力索
在架设侧线承力索时,先将绞磨机用钢丝绳固定在侧线起锚侧的拉线基础U型挂环上,待固定牢固后,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跨越导向线承力索,穿过恒张力架线车摆线臂与恒张力架线车作业平台上的侧线承力索锚段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绞磨机处于制动状态,待连接牢固后,调整张力机构上的溢流阀,使架线盘的张力达到8~12kN,同时调整绞磨机的马达处于回卷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绞磨机油门,加大绞磨机牵引力,使绞磨机转速满足700m/h拉动侧线承力索至起锚处,使用起锚的紧线器固定侧线承力索,去掉网套导线器,并将侧线承力索穿入起锚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然后缓慢送倒链,将倒链上的力慢慢转移至侧线承力索上,待侧线承力索受上力后,去掉紧线器,缓慢向下锚方向移动恒张力架线车牵引侧线承力索,朝落锚方向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匀速架设侧线承力索至落锚处,经过30分钟的机械超拉后,断线连接落锚处终端锚固线夹,落锚的方法同导向线的落锚方法一样;
2.3、架设正线承力索
正线承力索与导向线承力索的架设方法完全一样;
2.4、当导向线、侧线和正线的承力索全部架设完成,倒承力索座,进行承力索的精准安装,确保后续参数满足精调要求;
步骤三、架设接触线
3.1、架设导向线接触线
对于导向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完全同导向线承力索架设方法一样,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进行,但对于导向线接触线每跨跨中的悬挂,采用不少于4个“S”钩加闭口悬吊滑轮,均匀布置悬挂在每跨导向线承力索上,人工及时将导向线接触线导入闭口悬吊滑轮内;
3.2、架设侧线接触线
采用与侧线承力索相同的架设方法,人工牵引绞磨机的钢丝绳,翻越导向线接触线至恒张力架线车上侧线的接触线线头,通过网套导线器连接,分别紧固张力放线架和绞磨机,同样以不超过700m/h的速度,缓慢牵引侧线接触线至起锚点,连接到起锚处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然后通过恒张力架线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向落锚方向架线至落锚处,侧线接触线的悬挂和落锚方法同导向线接触线一样;
3.3、架设正线接触线
正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同导向线接触线的架设、起锚、超拉和落锚的步骤一样;
3.4、当接触线全部架设完成后,精确安装、固定接触线,并及时安装中锚辅助绳,至此完成42#道岔柱3个锚段导向线、侧线和正线的承导线的架设及固定;
步骤四、精细化调整接触网
4.1、42#道岔处接触网调整,以E、F柱间的接触网过渡点为基准,用两组梯车分别向A柱和I柱方向同时进行调整,最后调整落锚处的线面、平衡轮及a、b值;正线接触线和导向线接触线之间及侧线接触线和导向线接触线之间的过渡点线导高相对设计导高控制在0~20mm以内,避免受电弓经过时出现屋脊现象;正线和侧线线路中心距离导向线间距控制在450mm以内,避免弓摆动出现弓头侧面刮碰吊弦线夹;A柱为导向线锚柱,E柱为三腕臂道岔柱,F柱为岔后第一根三腕臂支柱,I柱为导向线锚柱;
4.2、腕臂的调整需根据当日的温度曲线做好腕臂的预偏,预偏量±30mm,腕臂不能出现低头,上下行的腕臂、定位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必须≥1600mm,非支抬头腕臂距离硬横梁的最小距离≥500mm,反定位管距离同相电的吊柱最小距离≥500mm,使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栓力矩值;
4.3、定位器采用铝合金定位器,矩形定位度控制在8°~13°范围内,弓形定位器和矩形定位器距离定位管的最小距离为1.5倍抬高,即最小距离≥225mm;定位器的拉出值控制在设计值±30mm范围内,导高控制在设计值的±30mm内,且每个定位点两侧的第一根吊弦和定位点高度一致,允许偏差±10mm;
4.4、使用激光检测仪配合进行42#道岔处接触网A、B、C、D、E、F、G、H、I、J共计10根柱的具体参数的精调,A柱为导向线锚柱,B柱为双腕臂转换柱,C柱为侧线锚柱,D柱为岔前三腕臂转换柱,E柱为三腕臂道岔柱,F柱为岔后第一根三腕臂支柱,G柱为侧线双腕臂转换柱,H支柱为中间柱,I柱为导向线锚柱,J支柱为中间柱;
4.5、交叉互磨的标准要求: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定位管的距离必须≥50mm,否则需调整非支定位管的高度;非支接触线距离工支反定位斜拉线的距离≥100mm,否则将斜拉线改成定位管支撑;相互交叉的承力索之间的间距≥100mm,且使用承力索本体线加装等电位连接线,当承力索交叉距离小于60mm时,两根承力索需加装互磨的预绞式保护条,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0mm;
4.6、中心锚结的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中心锚结安装位置距离吊弦安装位置为500mm,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的导高相比相邻吊弦高0~10mm;
4.7、下锚处的调整,使用作业车、3t的倒链、紧线器、扭面器及钢丝套,先调整导向线、侧线和正线的接触线的线面,再调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要求平衡轮的偏斜角度控制在0°~15°范围内;棘轮补偿装置上的缠绕圈数符合温度曲线要求,棘轮底座应水平,制动悬挂轴架应竖直,承导线的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下锚坠砣距地面高度允许偏差1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b值大于200mm,导向线、侧线和正线的承力索和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内的露头控制在20±5mm内;
步骤五、吊弦布置及参数复测
通过步骤四将接触网精调到位后,使用力矩扳手按设计标准值,全部紧固到位,张贴防松贴后,使用提前预制的吊弦逐步更换尼龙绳,调整吊弦的载流环方向,导向线、侧线和正线的接触线的载流环顺列车前进方向,承力索刚好和接触线相反;螺栓直线上接触线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曲线段由低轨穿向高轨;在安装完道岔电连接,使用DJJ-8的接触网激光检测仪复核各项参数。
CN202010385007.5A 2020-05-09 2020-05-09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469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5007.5A CN111469717B (zh) 2020-05-09 2020-05-09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5007.5A CN111469717B (zh) 2020-05-09 2020-05-09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9717A CN111469717A (zh) 2020-07-31
CN111469717B true CN111469717B (zh) 2023-09-12

Family

ID=71762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5007.5A Active CN111469717B (zh) 2020-05-09 2020-05-09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9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5491B (zh) * 2020-12-15 2024-08-09 中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不利地形处接触网临时定位的施工方法
CN113602156B (zh) * 2021-08-13 2023-02-21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改关节式电分段布置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72045A (fr) * 1941-05-09 1942-05-26 Brown Dispositif pour le réglage de la tension mécanique du fil de contact des lignes de traction électrique
CN201736836U (zh) * 2010-06-28 2011-02-09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具吊弦
CN102358211A (zh) * 2011-09-02 2012-02-22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吊弦安装施工方法
CN110641319A (zh) * 2019-10-23 2020-01-03 中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化铁路上下行渡线接触网架设的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72045A (fr) * 1941-05-09 1942-05-26 Brown Dispositif pour le réglage de la tension mécanique du fil de contact des lignes de traction électrique
CN201736836U (zh) * 2010-06-28 2011-02-09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具吊弦
CN102358211A (zh) * 2011-09-02 2012-02-22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吊弦安装施工方法
CN110641319A (zh) * 2019-10-23 2020-01-03 中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化铁路上下行渡线接触网架设的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红.《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第978-7-5682-2672-1版),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9717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2465B (zh) 一种下承式钢箱拱桥的主桥的施工方法
CN101476293B (zh) 大型桥梁拱肋无支架施工方法
CN111469717B (zh)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施工方法
CN111907378B (zh) 一种客货共线承力索、接触线同步更换施工工艺
CN102296495B (zh) 大温差、强风沙条件下长钢轨铺设及焊接施工工艺
CN106592441A (zh) 斜拉桥斜拉索的安装方法
CN110641319B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上下行渡线接触网架设的施工方法
CN102290742B (zh) 张力架线施工工艺
CN102354926A (zh) 大截面导线张力架线施工方法
CN109217184A (zh) 大截面、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高点无接头连续敷设工法
CN102991376B (zh) 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
CN106592962A (zh) 一种大高差、大跨度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模板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
CN104253396A (zh) 一种多分裂大截面导线牵张共场张力架线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20283391U (zh) 一种缆索吊系统
CN110061470A (zh) 基于隧道电缆免抬施工新方法
CN108909533B (zh) 一种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的施工方法
CN102593759B (zh) 大截面导线一牵二展放施工工艺
CN102616154A (zh) 一种铁路既有线软横跨改造的施工方法
CN111874745A (zh) 一种高铁无轨恒张力接触线架设技术及架设装置
CN114934449A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节段拼装连续梁架桥机
CN210636823U (zh) 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
CN113699889A (zh) 一种三塔自锚式悬索桥空间主缆索股架设施工工法
CN209779465U (zh) 一种主塔竖转斜拉桥的挂索施工系统
CN112297958A (zh) 一种350km/h高铁接触网整锚段更换整体吊弦的方法
CN113602156B (zh) 42#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改关节式电分段布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