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9161A -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9161A
CN111459161A CN202010257562.XA CN202010257562A CN111459161A CN 111459161 A CN111459161 A CN 111459161A CN 202010257562 A CN202010257562 A CN 202010257562A CN 111459161 A CN111459161 A CN 111459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neighbor
state
control
inter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75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9161B (zh
Inventor
方浩
商成思
刘得明
杨庆凯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20102575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9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9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9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9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9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87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land vehicles, e.g. fleet or convoy travelling
    • G05D1/0291Fleet control
    • G05D1/0295Fleet control by at least one leading vehicle of the fl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运动干预意图场网络可以快速传播操作员的干预意图,加快多机器人系统对操作员输入的响应速度;通过选取不同的意图场参数,控制操作员对多机器人系统的输入影响范围;利用分组控制意图场网络,操作员可以自由改变多机器人系统的编队分组,而且这一过程是完全分布式的,这是本方法相比现有方法的优势;利用意图场网络,每个机器人都可以获知与其对应的人为干预意控制量,并通过非线性权重函数,机器人可以动态计算编队控制与人为干预的加权系数,实现编队控制和人为干预之间的动态权衡。

Description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机器人系统是指由多个机器人组成的、具有一定协作能力的系统。多机器人系统可以用于仓储物理、物品搬运、区域警戒、搜索搜救、灯光表演等各类场合。对于多机器人系统而言,实现机器人编队是一个基本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在编队算法的研究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进展,如刚性编队、相对航向编队等。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多机器人自主控制方面,然而,实际环境中(如野外、灾区、战场等),由于环境、任务的复杂性,多机器人系统在任务进行、运动控制中,都需要操作员对其进行监管、控制,进而保证机器人的安全。在对多机器人系统进行人为干预方面,遥控是最基本的手段。这方面现有的技术手段包括:Antonio Franchi等人研究的多机器人双边遥控系统(Franchi A,Secchi C,Ryll M,等.Shared Control:Balancing Autonomy and Human Assistance with a Group ofQuadrotor UAVs[J].IEEE Robotics&Automation Magazine,2012,19(3):57–68)、Liu Y-C等人研究的基于矩控制的多机器人遥控系统(Liu Y-C.Task-space coordinationcontrol of bilateral human–swarm systems[J].Journal of the FranklinInstitute,2015,352(1):311–331)、Magnus Egerstedt等人研究的基于动态覆盖算法的多机器人遥控系统(Lee S G,Diaz-Mercado Y,Egerstedt M.Multirobot Control UsingTime-Varying Density Func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15,31(2):489–493)。然而,这些方法虽然各自有其特色之处,它们都不能同时兼顾快速响应、分布式控制、灵活队形干预这三个目标,这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局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操作员可以在机器人编队行进中对机器人进行实时干预,可以通过干预改变机器人的编队队形,也可以通过干预改变使机器人分成(或合并为)若干小组,可以保证多机器人系统在人为干预下也能保持稳定。
1、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假设有n个机器人要完成一项编队任务,机器人分别编号为1,2,……,n;设机器人i的位置为qi∈R2;假设机器人之间可进行通讯,用无向图G(V,E)表示这个通讯拓扑,其中V={1,…,n}表示各机器人节点,(i,j)∈E表示机器人i和机器人j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讯;对于机器人i,若(i,j)∈E则称机器人j是机器人i的邻居,记机器人i的所有邻居的集合为Ni;设有一个或多个操作员对机器人进行管控,操作员可以向至少一个机器人发送运动干预信号和分组控制信号;在分组控制信号作用下,机器人之间将分成若干个小分组,用无向图GF(V,EF)描述这种分组,其中,若(i,j)∈EF,则说明机器人i和机器人j处于同一分组;设机器人的期望队形由偏移向量{di}i∈V决定,记机器人的编队误差为xi=qi-di,则当对任意的机器人i,j,满足xi-xj=0时,认为此时机器人完成了编队;
步骤二、更新运动干预意图场状态,具体为:
操作员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运动干预信号记作ul,i,运动干预信号将传入运动干预意图网络FL,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记为hl,i;设每隔dT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的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k次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l,i(k),hl,i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hl,i(0)=0;
2)在k>0时: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hl,i(k);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接收状态hl,j(k);
2.3)按如下方式计算自身状态的增量dhl,i(k):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21
其中,a0>0,ac>0,at>0是设计参数;当且仅当机器人i收到了操作员发送了运动干预信号时,δi(k)=1;在机器人i没有收到运动干预信号时,δi(k)=0;φ是死区函数: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22
其中,∈>0是设计参数,用于调整操作员运动干预信号的影响范围,当∈越大,则干预信号ul,i(k)的影响越局限在机器人i的附近;
2.4)利用dhl,i(k)计算下一时刻的状态:
hl,i(k+1)=hl,i(k)+dhl,i(k)dT
其中dT是干预意图网络FL周期性进行通讯的时间间隔;
步骤三、更新分组控制意图场状态及分组拓扑:
操作员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分组控制信号,记作ug,i(k),收到分组控制信号的机器人称为领航者;分组控制信号将传入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由三元组(hg,i,rg,i,ng,i)表示,其分别表示机器人i所在分组的运动速度、机器人i对周围机器人的影响力、离机器人i最近的领航者机器人的编号;设每隔固定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在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中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k次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g,i(k),rg,i(k),ng,i(k)),其状态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初始化为:
hg,i(0)=0,rg,i(0)=0,ng,i(0)=0;
2)在k>0时: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发送(hg,i(k),rg,i(k),ng,i(k)),其中,j∈Ni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处接收其状态(hg,j(k),rg,j(k),ng,j(k));
2.3)若机器人i此时收到了操作员的分组控制信号ug,i(k),则令:
hg,i(k+1)=ug,i(k),rg,i(k+1)=RM,ng,i(k+1)=i
其中,RM>0为设计参数,RM大于通讯拓扑图G的直径;
2.4)若机器人i此时未收到ug,i(k),则:
2.4.1)计算邻居范围内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力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31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33
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dij指的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的衰减程度:对j≠i,令dij=1;对于dii,令dii=δr;δr>0;
2.4.2)计算自己邻居范围内的最大影响力节点pi(k);
2.4.3)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34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hg,i(k+1)=hg,p(k),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41
ng,i(k+1)=ng,p(k)
2.4.4)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42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hg,i(k+1)=0,rg,i(k+1)=0,ng,i(k+1)=0
3)、针对任意机器人i,更新其所在分组拓扑:
在第k次,对于机器人i所在分组的每个邻居j,若ng,i(k)≠ng,j(k),且‖hg,i(k)-hg,j(k)‖≥δM,且‖rg,i(k)-rg,j(k)‖≤1,则将邻居j从该分组中去除;δM>0;
在第k次,若机器人j不在机器人i所在分组,且ng,i(k)=ng,j(k),则将机器人j加入机器人i所在分组;
其他情况下,k+1次维持k次的分组状态;
步骤四、设zi(t)是机器人i的积分器系统在t时刻的状态,在每一时刻t,机器人系统的期望速度ui(t)按如下方式计算:
1)、计算组内编队控制量us,i(t):
设Si为当前时刻与机器人i在同一小组内的机器人邻居集合;令kP>0,kI>0为设计参数,则us,i(t)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43
xi(t)表示t时刻的编队误差;
其中,积分器zi的更新方法为: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44
2)、计算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uij(t)}:
针对是机器人i的邻居,但不与机器人i在同一组的机器人j,j∈Ni\Si,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的计算方法为:
uij(t)=kP(xj(t)-xi(t))
3)、计算最终控制量:
1.1)利用加权函数λG(·,.)融合编队控制信号us,i(t)、{uij(t)}与分组控制信号hg,i(k),得到uG,i(t),其过程为:
1.11)利用零阶保持器,将离散时间信号hg,i(k)转为连续时间信号hg,i(t);
1.12)利用非线性加权函数λG(.,.),针对是机器人i的邻居,但不与机器人i在同一组的机器人j,计算加权系数λG,i,j(t):
λG,i,j(t)=λG(max{‖hg,i(t)‖,‖hg,j(t)‖},‖uij(t)‖)
1.13)计算uG,i(t):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51
1.2)利用加权函数λL(.,.)融合运动干预信号ul,i(t)与uG,i(t),得到uL,i(t),其过程为:
1.21)利用λL(.,.),计算加权系数λL,i(t):
λL,i(t)=λL(‖hl,i(t)‖,‖uG,i(t)‖)
1.22)利用λL,i(t)进行融合,计算uL,i(t):
uL,i(t)=(1-λL,i(t)/uG,i(t)+λL,i(t)vL,i(t)
其中,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52
∈>0,v0>0是设计参数;
最终机器人i的控制量即为ui(t)=uL,i(t)。
较佳的,λL和λG都可取为下列函数形式之一:
形式1、λ(u,x)=Ku/(Ku+x+∈),参数K>0,∈>0;
形式2、λ(u,x)=1-exp(-(Kup)/(xp+∈)),参数K>0,∈>0,p>0。
较佳的,所述步骤2.4.2)中,计算自己邻居范围内的最大影响力节点pi(k)的方法为:若机器人j∈Ni∪{i}满足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53
那么令pi(k)=j,即令j是最大影响力节点;当有多个机器人同时满足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54
时,选取其中编号最小的机器人为最大影响力节点。
相比于现有多机器人系统人机协同控制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运动干预意图场网络可以快速传播操作员的干预意图,加快多机器人系统对操作员输入的响应速度;通过选取不同的意图场参数,控制操作员对多机器人系统的输入影响范围。前者使本系统比经典的领航-跟随者系统响应更快,后者对操作员影响范围的控制则是现有方法中所缺少的。
2、利用分组控制意图场网络,操作员可以自由改变多机器人系统的编队分组。而且这一过程是完全分布式的,这是本方法相比现有方法的优势。
3、利用意图场网络,每个机器人都可以获知与其对应的人为干预意控制量,并通过非线性权重函数,机器人可以动态计算编队控制与人为干预的加权系数,实现编队控制和人为干预之间的动态权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说明各部分的构成前,先对要控制的多机器人系统做一定的说明。假设有n个机器人要完成一项编队任务,机器人分别编号为1,2,……,n。设机器人i的位置为qi∈R2,其满足简化的动力学方程: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61
其中ui是待计算的控制量。假设机器人之间可利用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通讯。用无向图G(V,E)表示这个通讯拓扑,其中V={1,…,n}表示各机器人节点,(i,j)∈E表示机器人i和机器人j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讯。对于机器人i,若(i,j)∈E则称机器人j是机器人i的邻居,记机器人i的所有邻居的集合为Ni。设有一个或多个操作员对机器人进行管控,操作员可以通过手柄、触屏等交互设备向一个或少数几个机器人发送两种遥控信号:运动干预信号、分组控制信号。在分组控制信号作用下,机器人之间将分成若干个小分组。用图GF(V,EF)描述这种分组,其中,若(i,j)∈EF,则说明机器人i和机器人j处于同一分组。设机器人的期望队形由偏移向量{di}i∈V决定,按通行做法,记机器人的编队误差为xi=qi-di,则当对任意的i,j,满足xi-xj=0时,认为此时机器人完成了编队。
以下说明本发明控制器的各个部分:
一、用于传播、建模操作员控制意图的两个意图场网络
1.1运动干预意图网络FL
操作员可以通过交互设备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运动干预信号,记作ul,i∈R2。通过这一方式,操作员可以牵拉机器人i及其周围的机器人,使之暂时偏离期望的编队队形。运动干预信号将传入运动干预意图网络FL,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记为hl,i∈R2。干预意图网络FL是周期性运行的网络,设每隔dT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的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第k次进行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l,i(k),以机器人i为例,hl,i∈R2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hl,i(0)=0。
2)在k>0时刻,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hl,i(k)。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Ni处接收hl,j(k)。
2.3)按如下方式计算自身状态的增量dhl,i(k):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71
其中,a0>0,ac>0,at>0是设计参数;δi(k)=1当且仅当机器人i收到了操作员发送了运动干预信号ul,i(k),在机器人i没有收到改信号时δi(k)=0;φ是如下定义的死区函数: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72
其中,‖·‖表示取模;∈>0是设计参数,用于调整操作员运动干预信号的影响范围,当∈越大,则干预信号ul,i(k)的影响越局限在机器人i的附近。
2.4)利用dhl,i(k)计算下一时刻的hl,i:hl,i(k+1)=hl,i(k)+dhl,i(k)dT,其中dT是干预意图网络FL周期性进行通讯的时间间隔。
1.2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
操作员可以通过交互设备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分组控制信号,记作ug,i∈R2;收到分组控制信号的机器人称为领航者;通过这一方式,操作员可以将机器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控制每一组的运动。分组控制信号将传入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由三元组(hg,i,rg,i,ng,i)∈R2×R×Z表示,hg,i表示机器人i所在分组的期望运动速度;rg,i表示机器人i的影响力;它影响邻居机器人j时的影响力是rg,i-dij,即影响力要随距离衰减(同样的,别人影响它时,影响力也随距离衰减);它影响自己时的影响力是rg,i-dii,即影响力要随时间衰减,一般而言,可令影响力随距离衰减的量dij=1,同时令dii=δr,δr>0是某个固定的参数。
ng,i表示离机器人i最近的领航者机器人的编号,ng,i=0表示机器人i当前无领航者。与运动干预意图网络FL类似,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也是周期性运行的网络,设每隔固定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的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第k次进行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g,i(k),rg,i(k),ng,i(k)),以机器人i为例,其状态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初始化为:
hg,i(0)=0,rg,i(0)=0,ng,i(0)=0
2)在k>0时: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hg,i(k),rg,i(k),ng,i(k))。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Ni处接收(hg,j(k),rg,j(k),ng,j(k))。
2.3)若机器人i此时收到了操作员的分组控制信号ug,i(k),则令
hg,i(k+1)=ug,i(k),rg,i(k+1)=RM,ng,i(k+1)=i
其中,RM>0为设计参数,一般设计为大于图G直径的正数。
2.4)若机器人i此时未收到ug,i(k),则
2.4.1)计算邻居范围内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力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1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3
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dij指的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的衰减程度:对j≠i,令dij=1;对于dii,令dii=δr;δr>0是一设计参数。
2.4.2)计算自己邻居范围内的最大影响力节点pi(k):若机器人j∈Ni∪{i}满足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4
那么机器人令pi(k)=j,即令j是最大影响力节点;当有多个机器人同时满足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5
时,选取其中编号最小的机器人为最大影响力节点,用公式描述,即如下: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6
上式中,min()是一个机器人编号集合,在这个集合里的机器人,它们对机器人i的影响力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7
都是最大的。
2.4.3)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8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hg,i(k+1)=hg,p(k),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9
ng,i(k+1)=ng,p(k)
2.4.4)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810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hg,i(k+1)=0,rg,i(k+1)=0,ng,i(k+1)=0
二、基于意图场网络的编队分组模块
利用意图场FL、FG传播、生成的操作员控制意图,分组编队模块计算并更新多机器人系统的编队拓扑GF(V,EF)。这一模块与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同步运行,在更新完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中的状态后,将更新当前时刻的GF(V,EF)。这一更新过程是分布式的,不需要某个中心节点进行协调。对于机器人i而言,其更新方式如下:
1)在k=0时,令EF(0)=E
2)在k>0时,针对每个邻居j∈Ni,按如下方法进行决策。
2.1)若(i,j)∈EF(k),且ng,i(k)≠ng,j(k),且‖hg,i(k)-hg,j(k)‖≥δM,且‖rg,i(k)-rg,j(k)‖≤1,则将边(i,j)从EF(k+1)中去除。δM>0是设计参数。
2.2)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95
且ng,i(k)=ng,j(k),则将边(i,j)加入EF(k+1)中。
2.3)其他情况下,若(i,j)∈EF(k),则(i,j)∈EF(k+1);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91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92
三、基于比例积分控制的编队控制模块
如前所述,机器人i的位置记作为qi,其在期望队形中所处的位置由di指定,xi=qi-di是机器人i的编队误差向量。设zi∈R2是机器人i的积分器系统,在每一时刻,编队控制模块计算如下的控制量:
1)组内编队控制量us,i(t)。设Si={j∈Ni:(i,j)∈EF}为当前时刻与机器人i在同一小组内的i的邻居集合。令kP>0,kI>0为设计参数,则us,i(t)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93
其中,积分器zi的更新方法为: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094
2)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uij(t)}。对于j∈Ni\Si,即所有是机器人i的邻居,但不与机器人i在同一组的机器人j,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的计算方法为:
uij(t)=kP(xj(t)-xi(t)),j∈Ni\S
四、基于非线性加权函数的共享控制模块
共享控制模块是本控制器最终的控制量计算模块。以机器人i为例,这一控制模块将融合组内编队控制量us,i(t)、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uij(t)}、分组控制意图hg,i(k)、运动干预意图hl,i(k),并计算得到最终的控制量ui(t)。这一模块利用了非线性加权函数λL(·,·)、λG(·,·)对这些控制量进行融合。以下给出一些可选的加权函数形式,λL和λG都可取为下列函数形式之一:
形式1、λ(u,x)=Ku/(Ku+x+∈),参数K>0,∈>0。
形式2、λ(u,x)=1-exp(-(Kup)/(xp+∈)),参数K>0,∈>0,p>0。
以机器人i为例,共享控制模块的计算最终控制量的过程如下。
1)利用加权函数λG(·,·)融合编队控制信号us,i(t)、{uij(t)}与分组控制信号hg,i(k),得到uG,i(t),其过程为:
1.1)利用零阶保持器,将离散时间信号hg,i(k)转为连续时间信号hg,i(t)
1.2)利用λG(·,·),对每个j∈Ni\Si,计算加权系数λG,i,j(t):
λG,i,j(t)=λG(max{‖hg,i(t)‖,‖hg,j(t)‖},‖uij(t)‖)
1.3)利用{λG,i,j(t)}进行融合,计算uG,i(t):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01
2)利用加权函数λL(·,·)融合运动干预信号ul,i(t)与uG,i(t),得到uL,i(t),其过程为:
2.1)利用λL(·,·),计算加权系数λL,i(t):
λL,i(t)=λL(‖hl,i(t)‖,‖uG,i(t)‖)
2.2)利用λL,i(t)进行融合,计算uL,i(t):
uL,i(t)=(1-λL,i(t)/uG,i(t)+λL,i(t)vL,i(t)
其中,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02
∈>0时未避免“除以0”所用的小常数,v0>0是设计参数,表示机器人在人运动干预下的期望运动速度。
3)最终机器人i的控制量即为ui(t)=uL,i(t)。
实施例:
步骤一、确定编队队形的偏移向量{di}。以一个由4个机器人组成的系统为例,如果4个机器人要形成的队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可令{di}如下:
d1=[1,1]T,d2=[1,0]T,d3=[0,1]T,dr=[0,0]T
步骤二、确定通讯拓扑图G(V,E)。对于控制器实现而言,这一步是要确定每个机器人在网络中的邻居集合Ni。仍以4个机器人组成的系统为例,如果通讯拓扑是一个正方形,则可令机器人1到4的邻居集合为:
N1={2,3},N2={1,4},N3={1,4},N4={2,3}
注意,我们要求通讯拓扑图G(V,E)是对称的,即若i是j的邻居(i∈Nj),则也必然有j是i的邻居(j∈Ni)。
步骤三、按照通讯拓扑图G(V,E),建立机器人之间的通讯关系。同时,按需要,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机器人与操作员终端建立通讯关系,以便于接收操作员的遥控指令。
步骤四、确定运动干预意图场的参数:令a0=0.02,ac=1,at=2,∈=0.4。不同的死区大小∈会影响操作员通过运动干预意图影响的机器人的范围。
步骤五、确定分组控制意图场的参数:以通讯拓扑图G(V,E)是由4个机器人组成的正方形为例,该图的网络直径为2,故可令RM=3;同时令δr=0.2。
步骤六、确定编队分组模块的参数:令δM=0.2。δM越小,则越容易将机器人分成两组。
步骤七、确定编队控制模块的参数:令kP=1,kI=1。原则上只要kP、kI均为正数即可。
步骤八、确定共享控制模块参数:非线性权重函数可设计为: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11
同时,令v0=1,表明机器人在运动干预信号下应以1m/s速度前进。
步骤九、确定运动干预意图场的运行周期TL、分组控制意图场的运行周期TG、机器人控制环路的运行周期TC。可令
TL=0.1s,TG=0.1s,TC=0.1s
步骤十、根据上述确定的参数,按如下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以下以机器人i为例:
1)初始化:
zi←0,hl,i←0,hg,i←0,rg,i←0,ng,i←0,Si=Ni
2)每隔TL时间,更新运动干预意图场状态:
2.1)若当前收到了来自操作员的运动干预指令ul,i,则令δi=1。
2.2)按当前收到的来自邻居机器人的状态{hl,j},更新自己的状态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12
hl,i←hl,i+uh,l,iTL
2.3)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现在自己的状态hl,i
3)每隔TG时间,更新分组控制意图场状态及分组拓扑:
3.1)如果收到了来自操作员的分组控制指令ug,i,则令
hg,i←ug,i,rg,i←RM,ng,i←i
3.2)如果未收到操作员的分组控制指令ug,i,则按当前收到的来自邻居机器人的状态{hg,j,rg,j,ng,j},更新自己的状态
3.2.1)计算: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1
3.2.2)遍历每个邻居机器人j∈Ni,计算: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2
3.2.3)求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3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4
3.2.4)如果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5
则令
hg,i←hg,p,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6
ng,i←ng,p
3.2.5)如果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7
则令
hg,i←0,rg,i←0,ng,i←0
3.3)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现在自己的状态hg,i,rg,i,ng,i
3.4)更新当前自己的编队分组拓扑。遍历每个邻居机器人j∈Ni
3.4.1)若j∈Si,且ng,i≠ng,j,且‖hg,i-hg,j‖≥δM,且‖rg,i-rg,j‖≤1,则将j从同组邻居的集合Si中去除,即Si←Si\{j}。
3.4.2)若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9
且ng,i(k)=ng,j(k),则将j添加到同组邻居的集合Si中,即Si←Si∪{j}。
4)每隔TC时间,计算机器人的控制量,更新积分器状态:
4.1)根据当前邻居机器人的位置、状态qj,zj计算编队控制量uS,i、uij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28
uij←kP(qj-qi+di-dj),j∈Ni\Si
4.2)根据收到的邻居意图场状态hg,i,计算加权系数λG,i,j
λG,i,j←λG(max{‖hg,i‖,‖hg,j‖},‖uij‖)
4.3)计算融合了分组控制意图的控制量uG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31
4.4)计算加权系数λL,i
λL,i←λL(‖hl,i‖,‖uG,i‖)
4.5)计算最终的机器人的控制量uL,i,计算积分器的更新值uz,i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32
Figure BDA0002437983180000133
4.6)更新自己的积分器状态:
zi←zi+uZ,iTC
4.7)将速度控制量uL,i转换为机器人的期望线速度v、期望角速度w,并用将v,w发送给机器人的下层控制器。记uL,i=[ux,uy]T,则v,w可计算如下:
v←cos(θ)ux+sin(θ)uy
w←cos(θ)uy-sin(θ)ux
4.8)将自己的积分器状态zi、位置qi、编队偏移量di发给每一个邻居机器人j∈Ni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假设有n个机器人要完成一项编队任务,机器人分别编号为1,2,……,n;设机器人i的位置为qi∈R2;假设机器人之间可进行通讯,用无向图G(V,E)表示这个通讯拓扑,其中V={1,…,n}表示各机器人节点,(i,j)∈E表示机器人i和机器人j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讯;对于机器人i,若(i,j)∈E则称机器人j是机器人i的邻居,记机器人i的所有邻居的集合为Ni;设有一个或多个操作员对机器人进行管控,操作员可以向至少一个机器人发送运动干预信号和分组控制信号;在分组控制信号作用下,机器人之间将分成若干个小分组,用无向图GF(V,EF)描述这种分组,其中,若(i,j)∈EF,则说明机器人i和机器人j处于同一分组;设机器人的期望队形由偏移向量{di}i∈V决定,记机器人的编队误差为xi=qi-di,则当对任意的机器人i,j,满足xi-xj=0时,认为此时机器人完成了编队;
步骤二、更新运动干预意图场状态,具体为:
操作员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运动干预信号记作ul,i,运动干预信号将传入运动干预意图网络FL,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记为hl,i;设每隔dT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的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k次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l,i(k),hl,i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hl,i(0)=0;
2)在k>0时: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Ni,发送hl,i(k);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接收状态hl,j(k);
2.3)按如下方式计算自身状态的增量dhl,i(k):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11
其中,a0>0,ac>0,at>0是设计参数;当且仅当机器人i收到了操作员发送了运动干预信号时,δi(k)=1;在机器人i没有收到运动干预信号时,δi(k)=0;φ是死区函数: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12
其中,ε>0是设计参数,用于调整操作员运动干预信号的影响范围,当∈越大,则干预信号ul,i(k)的影响越局限在机器人i的附近;
2.4)利用dhl,i(k)计算下一时刻的状态:
hl,i(k+1)=hl,i(k)+dhl,i(k)dT
其中dT是干预意图网络FL周期性进行通讯的时间间隔;
步骤三、更新分组控制意图场状态及分组拓扑:
操作员向任意机器人i发送分组控制信号,记作ug,i(k),收到分组控制信号的机器人称为领航者;分组控制信号将传入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机器人i在此网络中的状态由三元组(hg,i,rg,i,ng,i)表示,其分别表示机器人i所在分组的运动速度、机器人i对周围机器人的影响力、离机器人i最近的领航者机器人的编号;设每隔固定时间,各机器人即与其邻居机器人进行一次通讯,将自身在分组控制意图网络FG中状态发送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同时接收其邻居的状态;记k次通讯前,机器人i的状态为(hg,i(k),rg,i(k),ng,i(k)),其状态的更新过程如下:
1)在k=0时,初始化为:
hg,i(0)=0,rg,i(0)=0,ng,i(0)=0;
2)在k>0时:
2.1)向所有的邻居机器人j发送(hg,i(k),rg,i(k),ng,i(k)),其中,j∈Ni
2.2)从各邻居机器人j处接收其状态(hg,j(k),rg,j(k),ng,j(k));
2.3)若机器人i此时收到了操作员的分组控制信号ug,i(k),则令:
hg,i(k+1)=ug,i(k),rg,i(k+1)=RM,ng,i(k+1)=i
其中,RM>0为设计参数,RM大于通讯拓扑图G的直径;
2.4)若机器人i此时未收到ug,i(k),则:
2.4.1)计算邻居范围内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力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21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23
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dij指的是机器人j对i的影响力的衰减程度:对j≠i,令dij=1;对于dii,令dii=δr;δr>0;
2.4.2)计算自己邻居范围内的最大影响力节点pi(k);
2.4.3)若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31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32
2.4.4)若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33
则按如下方式更新状态:
hg,i(k+1)=0,rg,i(k+1)=0,ng,i(k+1)=0
3)、针对任意机器人i,更新其所在分组拓扑:
在第k次,对于机器人i所在分组的每个邻居j,若ng,i(k)≠ng,j(k),且‖hg,i(k)-hg,j(k)‖≥δM,且‖rg,i(k)-rg,j(k)‖≤1,则将邻居j从该分组中去除;δM>0;
在第k次,若机器人j不在机器人i所在分组,且ng,i(k)=ng,j(k),则将机器人j加入机器人i所在分组;
其他情况下,k+1次维持k次的分组状态;
步骤四、设zi(t)是机器人i的积分器系统在t时刻的状态,在每一时刻t,机器人系统的期望速度ui(t)按如下方式计算:
1)、计算组内编队控制量us,i(t):
设Si为当前时刻与机器人i在同一小组内的机器人邻居集合;令kP>0,kI>0为设计参数,则us,i(t)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34
xi(t)表示t时刻的编队误差;
其中,积分器zi的更新方法为: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35
2)、计算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uij(t)}:
针对是机器人i的邻居,但不与机器人i在同一组的机器人j,j∈Ni\Si,组间距离保持控制量的计算方法为:
uij(t)=kP(xj(t)-xi(t))
3)、计算最终控制量:
1.1)利用加权函数λG(·,·)融合编队控制信号us,i(t)、{uij(t)}与分组控制信号hg,i(k),得到uG,i(t),其过程为:
1.11)利用零阶保持器,将离散时间信号hg,i(k)转为连续时间信号hg,i(t);
1.12)利用非线性加权函数λG(·,·),针对是机器人i的邻居,但不与机器人i在同一组的机器人j,计算加权系数λG,i,j(t):
λG,i,j(t)=λG(max{‖hg,i(t)‖,‖hg,j(t)‖},‖uij(t)‖)
1.13)计算uG,i(t):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41
1.2)利用加权函数λL(·,·)融合运动干预信号ul,i(t)与uG,i(t),得到uL,i(t),其过程为:
1.21)利用λL(·,·),计算加权系数λL,i(t):
λL,i(t)=λL(‖hl,i(t)‖,‖uG,i(t)‖)
1.22)利用λL,i(t)进行融合,计算uL,i(t):
uL,i(t)=(1-λL,i(t))uG,i(t)+λL,i(t)vL,i(t)
其中,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42
∈>0,v0>0是设计参数;
最终机器人i的控制量即为ui(t)=uL,i(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λL和λG都可取为下列函数形式之一:
形式1、λ(u,x)=Ku/(Ku+x+∈),参数K>0,∈>0;
形式2、λ(u,x)=1-exp(-(Kup)/(xp+∈)),参数K>0,∈>0,p>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2)中,计算自己邻居范围内的最大影响力节点pi(k)的方法为:若机器人j∈Ni∪{i}满足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43
那么令pi(k)=j,即令j是最大影响力节点;当有多个机器人同时满足
Figure FDA0002437983170000044
时,选取其中编号最小的机器人为最大影响力节点。
CN202010257562.XA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459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7562.XA CN111459161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7562.XA CN111459161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9161A true CN111459161A (zh) 2020-07-28
CN111459161B CN111459161B (zh) 2021-07-06

Family

ID=7168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7562.XA Active CN111459161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9161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429A (zh) * 2008-10-17 2009-03-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地空异构多机器人搜救系统
CN102096415A (zh) * 2010-12-31 2011-06-1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Ad-Hoc网络和leader-follower算法的多机器人编队方法
CN102215260A (zh) * 2011-06-02 2011-10-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连通性保持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
US20120106375A1 (en) * 2010-11-02 2012-05-03 Woo Jooi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group own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521505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控制意图识别的脑电和眼电信号决策融合方法
EP2631733A1 (en) * 2012-02-27 2013-08-28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Methods for formation flying aided by a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
US20150153738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botic leader-follower navigation and fleet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CN104865960A (zh) * 2015-04-29 2015-08-26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平面的一种多智能体队形控制方法
CN105589333A (zh) * 2016-02-03 2016-05-18 电子科技大学 多智能体系统分组包围控制方法
CN106200679A (zh) * 2016-09-21 2016-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多模态自然交互的单操作员多无人机混合主动控制方法
US20170227968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Proxy Technologies, Inc. Unmanned or optionally manned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unmanned or optionally manned vehicles
CN107092271A (zh) * 2017-04-11 2017-08-25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共享控制的多旋翼飞行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18076895A1 (zh) * 2016-10-26 2018-05-03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主无人机的从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15460A (zh) * 2018-03-29 2018-08-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组合分离式旋翼与足式移动操作机器人集中-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8563240A (zh) * 2018-07-26 2018-09-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微型无人机的编队及控制方法
CN108663963A (zh) * 2017-03-31 2018-10-16 戚峰 任务指挥机器人
CN108919835A (zh) * 2018-09-25 2018-1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人飞行器编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0096073A (zh) * 2019-04-18 2019-08-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仿信鸽智能行为的超大规模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90302784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Robust Source Seeking and Formation Learning-based Controller
CN110442134A (zh) * 2019-08-01 2019-11-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网络的多智能体群集控制方法
CN110658821A (zh) * 2019-10-10 2020-01-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机器人抗干扰分组时变编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73646A (zh) * 2019-11-06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无人机群的控制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25076A (zh) * 2019-09-26 2020-02-21 东南大学 基于视线和力反馈的移动机器人编队导航半自主控制方法
US10579926B2 (en) * 2015-12-21 2020-03-03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agent path planning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429A (zh) * 2008-10-17 2009-03-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地空异构多机器人搜救系统
US20120106375A1 (en) * 2010-11-02 2012-05-03 Woo Jooi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group own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096415A (zh) * 2010-12-31 2011-06-1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Ad-Hoc网络和leader-follower算法的多机器人编队方法
CN102215260A (zh) * 2011-06-02 2011-10-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连通性保持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
CN102521505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控制意图识别的脑电和眼电信号决策融合方法
EP2631733A1 (en) * 2012-02-27 2013-08-28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Methods for formation flying aided by a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
US20150153738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botic leader-follower navigation and fleet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US9146561B2 (en) * 2013-12-03 2015-09-2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Robotic leader-follower navigation and fleet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CN104865960A (zh) * 2015-04-29 2015-08-26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平面的一种多智能体队形控制方法
US10579926B2 (en) * 2015-12-21 2020-03-03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agent path planning
CN105589333A (zh) * 2016-02-03 2016-05-18 电子科技大学 多智能体系统分组包围控制方法
US20170227968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Proxy Technologies, Inc. Unmanned or optionally manned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unmanned or optionally manned vehicles
CN106200679A (zh) * 2016-09-21 2016-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多模态自然交互的单操作员多无人机混合主动控制方法
WO2018076895A1 (zh) * 2016-10-26 2018-05-03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主无人机的从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63963A (zh) * 2017-03-31 2018-10-16 戚峰 任务指挥机器人
CN107092271A (zh) * 2017-04-11 2017-08-25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共享控制的多旋翼飞行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US20190302784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Robust Source Seeking and Formation Learning-based Controller
CN108415460A (zh) * 2018-03-29 2018-08-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组合分离式旋翼与足式移动操作机器人集中-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8563240A (zh) * 2018-07-26 2018-09-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微型无人机的编队及控制方法
CN108919835A (zh) * 2018-09-25 2018-1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人飞行器编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0096073A (zh) * 2019-04-18 2019-08-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仿信鸽智能行为的超大规模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442134A (zh) * 2019-08-01 2019-11-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网络的多智能体群集控制方法
CN110825076A (zh) * 2019-09-26 2020-02-21 东南大学 基于视线和力反馈的移动机器人编队导航半自主控制方法
CN110658821A (zh) * 2019-10-10 2020-01-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多机器人抗干扰分组时变编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73646A (zh) * 2019-11-06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无人机群的控制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SI SHANG,等: "Interacting with Multi-agent Systems through Intention Field based Shared Control Methods", 《2017 11TH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
HAITAO ZHAO,等: "Regular Topology Formation Based on Artificial Forces for Distributed Mobile Robotic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
YUNHE MENG,等: "Maneuver Guidance and Formation Maintenance for Control of Leaderless Space-Robot Tea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
任鹏,等: "有限干预下的UAV低空突防航迹规划",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闵泉,等: "基于三维程控的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研究", 《测控技术》 *
陈军,等: "有人/无人机混合编队有限干预式协同决策", 《航空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9161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n et al. Formation control with obstacle avoidance of second-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directed communication topology
Tong et al. Adaptive fuzzy decentralized control fora class of large-scale nonlinear systems
CN104407619B (zh) 不确定环境下的多无人机同时到达多个目标方法
Zhang et al. Collective behavior coordination with predictive mechanisms
CN109379125A (zh) 一种多智能体编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51705B (zh) 集群编队跟踪控制方法
CN109557939A (zh) 一种基于伪分布式无人机集群的快速队形控制方法
CN112051734B (zh) 一种基于确定学习的轮式移动机器人事件触发跟踪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Event-triggered adaptive fault-tolerant synchronization tracking control for multiple 6-DOF fixed-wing UAVs
CN110780668A (zh) 一种多无人艇的分布式编队合围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462602B (zh) 一种在DoS攻击下保持移动舞台车队安全间距的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12859915B (zh) 基于饱和阈值事件触发的高层消防无人机编队控制方法及系统
Conde et al. Time-varying formation controller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11814333A (zh) 奇异Lur’e网络聚类同步的牵制节点选择方法
CN110806758B (zh) 一种基于情景模糊认知图的无人机群自主等级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4237247A (zh) 基于预测的可变队形非完整移动机器人一致性控制方法
Hu et al. Formation tracking for non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input and output quantization via adaptive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Wang Dynamic feedback for consensus of networked Lagrangian systems with switching topology
CN111459161B (zh)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人为干预控制方法
CN115981375B (zh)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多无人机时变编队控制器设计方法
Alhassan et al. Towards Congestion Control Approach Based on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and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
CN112799367B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637301B (zh) 基于最优仿射队形变换的多机器人动态避障装置及方法
CN114265315A (zh) 异构线性集群系统时变输出编队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442212B (zh) 预置时间和精度下人在环多机械臂系统分群安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