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1961B - 扭转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转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1961B
CN111451961B CN202010324115.1A CN202010324115A CN111451961B CN 111451961 B CN111451961 B CN 111451961B CN 202010324115 A CN202010324115 A CN 202010324115A CN 111451961 B CN111451961 B CN 111451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connecting structure
workpiece
positioning device
tw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41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1961A (zh
Inventor
贺腾飞
李成龙
李亮
王健
李佳辉
杨作硕
章誉骞
张艳吉
蓝秋红
邓鑫
曾泽航
曾锦桢
胡为纬
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3241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1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扭转定位装置。扭转定位装置用于扭转定位待定位工件,待定位工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定位工位处具有第二限位部,扭转定位装置包括:扭转结构,与驱动装置连接;连接结构,扭转结构与连接结构可相对运动地设置;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定位工件连接,以带动待定位工件转动;传动结构,扭转结构通过传动结构与连接结构连接,以使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与连接结构相对固定或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限位部未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转动,并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发生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失效,以使扭转结构相对于连接结构转动。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扭转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扭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零部件的定位通常由定位销和定位孔等来实现定位。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手臂逐渐代替人工工作,以通过机械手臂将待定位的工装进行放置。
然而,在机械手臂运行过程中,其动作和路径是一成不变、重复循环,不会根据实际工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兼容性较低,常需要额外增加检测机构来验证零部件是否被放置在预设位置处。这样,上述定位方式不仅增加了工序,导致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较为繁琐,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转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扭转定位装置,用于扭转定位在定位工位处的待定位工件,待定位工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定位工位处具有第二限位部,扭转定位装置包括:扭转结构,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运动;连接结构,扭转结构与连接结构可相对运动地设置;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定位工件连接,以带动待定位工件转动;传动结构,扭转结构通过传动结构与连接结构连接,以使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与连接结构相对固定或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限位部未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转动,并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发生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失效,以使扭转结构相对于连接结构转动。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为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设置在扭转结构和连接结构之间,以使连接结构在弹性结构的弹性作用下与扭转结构保持同步运动,并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发生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推压弹性结构,以使弹性结构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连接结构和扭转结构之间的同步运动解除。
进一步地,扭转结构为壳体,壳体套设在连接结构的至少部分外。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为扭簧,扭簧的第一端与扭转结构连接,扭簧的第二端与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过渡连接结构,过渡连接结构设置在弹性结构与连接结构之间,连接结构与过渡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扭簧的第二端通过过渡连接结构与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扭转结构具有第一安装槽,扭簧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过渡连接结构具有第二安装槽,扭簧的第二端伸入第二安装槽内且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过渡连接结构具有第一环形缺口,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盖板,盖设在壳体上;卡接板,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卡接板与过渡连接结构连接,以使卡接板与第一环形缺口围绕形成用于安装弹性结构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轴承结构,位于壳体的内腔中,轴承结构设置在连接结构与壳体之间且套设在连接结构的至少部分外,轴承结构用于对连接结构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过渡连接结构还具有第二环形缺口,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安装环槽,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卡接环,卡接环位于第二环形缺口内,卡接环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环槽中,以用于限制轴承结构在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台阶,过渡连接结构与限位台阶限位止挡,以避免过渡连接结构从壳体中脱出;其中,过渡连接结构与连接结构焊接、或铆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壳体外的封堵部,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减磨环,减磨环设置在封堵部朝向壳体的表面与壳体之间,以用于减小壳体与连接结构之间的摩擦力。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待定位工件定位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工作人员操作连接结构,以使连接结构与待定位工件连接。之后,再将驱动装置与扭转结构连接,启动驱动装置,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转动,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和待定位工件转动。待定位工件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失效,扭转结构可相对于连接结构转动。这样,无论连接结构与待定位工件连接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呈什么角度关系,驱动装置均会通过扭转定位装置带动待定位工件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以将待定位工件扭转定位至定位工位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待定位工件的定位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扭转定位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扭转定位装置的B-B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扭转定位装置的扭簧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扭转定位装置与待定位工件装置后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未限位止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未限位止挡时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待定位工件;11、第一限位部;20、扭转结构;21、安装环槽;22、限位台阶;30、连接结构;31、封堵部;40、传动结构;41、第一端;42、第二端;50、过渡连接结构;51、第一环形缺口;52、第二环形缺口;60、盖板;70、卡接板;80、轴承结构;90、卡接环;100、第二限位部;110、气爪。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扭转定位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扭转定位装置用于扭转定位在定位工位处的待定位工件10,待定位工件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定位工位处具有第二限位部100,扭转定位装置包括扭转结构20、连接结构30及传动结构40。其中,扭转结构20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运动。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可相对运动地设置。连接结构30用于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以带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扭转结构20通过传动结构40与连接结构30连接,以使扭转结构20在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与连接结构30相对固定或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限位部11未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20在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30转动,并在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发生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40的传动作用失效,以使扭转结构20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待定位工件10定位在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工作人员操作连接结构30,以使连接结构30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之后,再将驱动装置与扭转结构20连接,启动驱动装置,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20转动,扭转结构20在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30和待定位工件10转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40的传动作用失效,扭转结构20可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这样,无论连接结构30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时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00之间呈什么角度关系,驱动装置均会通过扭转定位装置带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以将待定位工件10扭转定位至定位工位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待定位工件的定位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具体地,需要连接结构30逐一夹持或吸合待定位工件10,当连接结构30夹持或吸合待定位工件10,各待定位工件10的第一限位部11所处位置不尽相同,那么扭转定位装置带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需要的转动角度也不尽相同,转动角度为角度数集C={c1,c2,……},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扭转定位装置转动的扭转角度β大于角度数集C中的最大角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0通过气爪110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以使得连接结构30与待定位工件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40为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设置在扭转结构20和连接结构30之间,以使连接结构30在弹性结构的弹性作用下与扭转结构20保持同步运动,并在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发生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20推压弹性结构,以使弹性结构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连接结构30和扭转结构20之间的同步运动解除。这样,弹性结构的上述设置使得扭转结构20不仅能够带动连接结构30同步转动,也能够相对于连接结构30进行转动,以确保待定位工件10能够被定位在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的定位工位处,提升了扭转定位装置的定位精确性。
具体地,在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00未限位止挡时,连接结构30在弹性结构的弹性作用下与扭转结构20保持同步运动。当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发生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20可继续推压弹性结构,以使弹性结构发生弹性变形,则扭转结构20可相对于连接结构30进行转动,直至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20转动预设角度后驱动装置停止运行,以确保第一限位部11能够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
在本实施例中,扭转定位根据实际工况做出相应调整(调整扭转角度可缩短定位时间提高效率),第一次预定位待定位工件10的形态相差较大,扭转定位装置的扭转角度可完全覆盖形态角度差。待扭转定位装置对待定位工件10完成定位后,弹性结构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于对下一个待定位工件10进行扭转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结构40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传动结构40为离合装置,在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00未限位止挡时,离合装置将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连接在一起;在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离合装置将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分离,以使扭转结构20可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扭转结构20为壳体,壳体套设在连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外。具体地,驱动装置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夹持壳体,以带动壳体进行转动,壳体的上述设置能够对至少部分连接结构30进行保护,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扭转定位装置内而影响弹性结构的正常使用,也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
如图3所示,弹性结构为扭簧,扭簧的第一端41与扭转结构20连接,扭簧的第二端42与连接结构30连接。具体地,为了提高容错率,减小误差,应使β-cmax=γ,cmax为角度数集C中的最大角度值。因扭簧的力和扭转角度成正比,γ的值可根据待定位工件10的尺寸、生产周期做出适当的调整,待定位工件10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设置10°<γ<20°即可。同时,上述设置降低了弹性结构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γ的角度范围不限于此,可根据待定位工件10的尺寸及特征进行调整。可选地,0<γ<360°-cmax
如图2所示,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过渡连接结构50。其中,过渡连接结构50设置在弹性结构与连接结构30之间,连接结构30与过渡连接结构50固定连接。扭簧的第二端42通过过渡连接结构50与连接结构30连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扭簧与连接结构30的拆装及更换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具体地,扭簧套设在过渡连接结构50外,且扭簧的第一端41与扭转结构20连接,扭簧的第二端42与过渡连接结构50连接,在第一限位部11未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扭转结构20通过挤压扭簧带动过渡连接结构50和连接结构30转动,以实现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的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扭转结构20具有第一安装槽,扭簧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过渡连接结构50具有第二安装槽,扭簧的第二端伸入第二安装槽内且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扭簧与扭转结构20和过渡连接结构5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如图2所示,过渡连接结构50具有第一环形缺口51,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盖板60和卡接板70。其中,盖板60盖设在壳体上。卡接板70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卡接板70与过渡连接结构50连接,以使卡接板70与第一环形缺口51围绕形成用于安装弹性结构的安装腔。具体地,卡接板70和过渡连接结构50的上述设置能够对扭簧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扭转结构20挤压扭簧时扭簧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偏移而影响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的同步运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提升了扭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第一环形缺口51的上述设置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实现扭转定位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2所示,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轴承结构80。其中,轴承结构80位于壳体的内腔中,轴承结构80设置在连接结构30与壳体之间且套设在连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外,轴承结构80用于对连接结构30进行支撑。这样,在扭转结构20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时,轴承结构80对连接结构30进行支撑,以确保扭转结构20与连接结构30之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提升了扭转定位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2所示,过渡连接结构50还具有第二环形缺口52,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安装环槽21,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卡接环90。其中,卡接环90位于第二环形缺口52内,卡接环9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环槽21中,以用于限制轴承结构80在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这样,卡接环90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轴承结构80发生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提升了扭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第二环形缺口52的上述设置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实现扭转定位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2所示,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台阶22,过渡连接结构50与限位台阶22限位止挡,以避免过渡连接结构50从壳体中脱出。其中,过渡连接结构50与连接结构30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限位台阶22的上述设置使得扭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提升了扭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结构50与连接结构3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过渡连接结构50与连接结构30焊接、或铆接。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连接结构50、连接结构30及卡接板70连接为整体,同步运动。
可选地,连接结构30包括位于壳体外的封堵部31,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减磨环。其中,减磨环设置在封堵部31朝向壳体的表面与壳体之间,以用于减小壳体与连接结构30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连接结构30还包括与封堵部31连接的本体部,本体部伸入壳体内,减磨环套设在本体部外且设置在封堵部31朝向壳体的表面与壳体之间,在扭转结构20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时,减磨环的上述设置能够减小壳体与连接结构3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容易。
可选地,减磨环由硅胶材质制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扭转定位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扭转定位装置,扭转定位方法包括:
步骤S1:将驱动装置与扭转定位装置的扭转结构连接,将扭转定位装置的连接结构与待定位工件连接;
步骤S2: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带动连接结构和待定位工件转动,当待定位工件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后,扭转结构继续推压传动结构发生弹性变形,扭转结构相对于连接结构转动,直至扭转结构转动预设角度后控制驱动装置停止运行。
具体地,当需要将待定位工件10定位在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工作人员操作连接结构30,以使连接结构30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之后,再将驱动装置与扭转结构20连接,启动驱动装置,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20转动,扭转结构20在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30和待定位工件10转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40的传动作用失效,扭转结构20可相对于连接结构30转动。这样,无论连接结构30与待定位工件10连接时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00之间呈什么角度关系,驱动装置均会通过扭转定位装置带动待定位工件10转动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以将待定位工件10扭转定位至定位工位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待定位工件的定位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待定位工件转动角度A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其中,预设角度大于角度A。
具体地,扭转定位装置的扭转定位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轴承结构80不转动,待定位工件10扭转至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以达到定位目的。
第二阶段:由于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轴承结构80的外圈开始转动,即外圈随驱动装置继续转动,转动的同时受到扭簧的阻力,以使α<β(即扭转角度β大于角度数集α的最大值)即可完成定位。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当需要将待定位工件定位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工作人员操作连接结构,以使连接结构与待定位工件连接。之后,再将驱动装置与扭转结构连接,启动驱动装置,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扭转结构转动,扭转结构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和待定位工件转动。待定位工件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时,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失效,扭转结构可相对于连接结构转动。这样,无论连接结构与待定位工件连接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呈什么角度关系,驱动装置均会通过扭转定位装置带动待定位工件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止挡,以将待定位工件扭转定位至定位工位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零部件的定位较为繁琐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待定位工件的定位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扭转定位装置,用于扭转定位在定位工位处的待定位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位工件(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定位工位处具有第二限位部(100),所述扭转定位装置包括:
扭转结构(20),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运动;
连接结构(30),所述扭转结构(20)与所述连接结构(30)可相对运动地设置;所述连接结构(30)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10)连接,以带动所述待定位工件(10)转动;
传动结构(40),所述扭转结构(20)通过所述传动结构(40)与所述连接结构(30)连接,以使所述扭转结构(20)在所述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与所述连接结构(30)相对固定或相对运动,以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1)未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0)限位止挡时,所述扭转结构(20)在所述传动结构(4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连接结构(30)转动,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0)发生限位止挡时,所述传动结构(40)的传动作用失效,以使所述扭转结构(20)相对于所述连接结构(30)转动;
所述传动结构(40)为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41)与所述扭转结构(20)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42)与所述连接结构(30)连接;
过渡连接结构(50),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设置在所述弹性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30)之间,所述连接结构(30)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42)通过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与所述连接结构(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扭转结构(20)和所述连接结构(30)之间,以使所述连接结构(30)在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作用下与所述扭转结构(20)保持同步运动,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0)发生限位止挡时,所述扭转结构(20)推压所述弹性结构,以使所述弹性结构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所述连接结构(30)和所述扭转结构(20)之间的同步运动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结构(20)为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结构(20)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具有第一环形缺口(51),所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
盖板(60),盖设在所述壳体上;
卡接板(70),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卡接板(70)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连接,以使所述卡接板(70)与所述第一环形缺口(51)围绕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弹性结构的安装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
轴承结构(80),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轴承结构(80)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30)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套设在所述连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外,所述轴承结构(80)用于对所述连接结构(30)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还具有第二环形缺口(52),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安装环槽(21),所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
卡接环(90),所述卡接环(90)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缺口(52)内,所述卡接环(9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21)中,以用于限制所述轴承结构(80)在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台阶(22),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与所述限位台阶(22)限位止挡,以避免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从所述壳体中脱出;其中,所述过渡连接结构(50)与所述连接结构(30)焊接、或铆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封堵部(31),所述扭转定位装置还包括:
减磨环,所述减磨环设置在所述封堵部(31)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以用于减小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结构(30)之间的摩擦力。
CN202010324115.1A 2020-04-22 2020-04-22 扭转定位装置 Active CN11145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4115.1A CN111451961B (zh) 2020-04-22 2020-04-22 扭转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4115.1A CN111451961B (zh) 2020-04-22 2020-04-22 扭转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1961A CN111451961A (zh) 2020-07-28
CN111451961B true CN111451961B (zh) 2021-11-23

Family

ID=7167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4115.1A Active CN111451961B (zh) 2020-04-22 2020-04-22 扭转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1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7942B (zh) * 2021-04-15 2022-12-06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50403A5 (zh) * 1973-08-30 1975-05-30 Dossier Michel
JPS5342875Y2 (zh) * 1975-04-25 1978-10-16
CN202556325U (zh) * 2012-04-11 2012-11-28 田丽欣 一种用于气动扳手的定扭力装置
WO2014040238A1 (zh) * 2012-09-12 2014-03-20 西门子公司 螺纹紧固件
CN203254352U (zh) * 2013-03-29 2013-10-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防松扭力扳手
CN104802124B (zh) * 2015-04-22 2016-08-17 天津精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扭力保护接杆及其工作方法
CN107081707A (zh) * 2017-05-11 2017-08-22 山东帝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定扭力的扭力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1961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43835B2 (ja) 遠隔弾性中心機器
CN111451961B (zh) 扭转定位装置
JP4822558B2 (ja) パラレルメカニズムの原点復帰方法
US10758050B2 (en) Torsion activator for motion furniture
CN114448189B (zh) 一种电机转子磁瓦自动化组装装配平台
JP4674916B2 (ja) パラレルメカニズム
US11673259B2 (en) Multi-stage stop devices for robotic arms
WO2019010408A1 (en) MOVING FURNITURE MECHANISM HAVING A PRELIMINARY BONDING ELEMENT
JP2009074599A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組付方法及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組付装置
JP2009255196A (ja) パラレルメカニズム
JPH075954Y2 (ja) 捩じりバネ自動組付装置
JP3996738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組付装置
CN110539296A (zh) 机械臂组件
JPH10113830A (ja) ブーツバンド組付装置
JP3009280B2 (ja) 防塵用ブーツの自動組付装置
CN113199434B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的装配工具及其装配方法
CN216200451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定轴端盖
CN215245195U (zh) 机器人的腿部结构
CN209920659U (zh) 一种接纸机
US20100156126A1 (en) Modular shovel for use with an adapter assembly
CN220972257U (zh) 安装装置
CN217475303U (zh) 一种弹簧胶套的组装机构
CN213279394U (zh) 一种模块式电机及电器设备
JP3356030B2 (ja) ストラットのアッパシート組付装置
JP2009012119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