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4294B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4294B
CN111434294B CN202010028110.4A CN202010028110A CN111434294B CN 111434294 B CN111434294 B CN 111434294B CN 202010028110 A CN202010028110 A CN 202010028110A CN 111434294 B CN111434294 B CN 111434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onnection end
top surface
disposed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81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4294A (zh
Inventor
郭东星
尹动赫
金学秀
尹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434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4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F24C7/06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F24C15/04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with transparent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2Reflectors for radiation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7/08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e.g. control panels, illu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ove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6Shelves, racks or trays inside ovens; Supports therefor
    • F24C15/162Co-operating with a door, e.g. operated by the d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由底面、两个侧面以及背面围成的烹饪室,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开放;门,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顶面的门顶面部和连接于所述门顶面部的前侧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门正面部,所述门以所述门顶面部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以开闭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第一加热部,配置于所述门;以及门框,支撑所述第一加热部,并且结合于所述门。本发明能够将加热器设置于门。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烹饪设备是作为用于烹饪食物的家用电器之一而设置在厨房空间中并根据用户的意图来烹饪食物的设备。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热源或形式以及燃料的类型来将这种烹饪设备分为各种类型。
如果根据烹饪食物的形式对烹饪设备进行分类,则可以根据放置食物的空间将烹饪设备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烹饪设备。密闭式烹饪设备中包括诸如烤箱、电磁微波炉等,开放式烹饪设备中包括诸如炉灶面、灶盘等。
密闭式烹饪设备是遮蔽食物所在的空间并加热被遮蔽的空间以烹饪食物的烹饪设备。密闭式烹饪设备中提供烹饪室,所述烹饪室是在将食物放置并烹饪食物时被遮蔽的空间。这种烹饪室实际形成烹饪食物的空间。
根据热源的类型,所述密闭式烹饪设备可以分为燃气烤箱和电烤箱。燃气烤箱使用燃气作为燃料,并向燃烧器供应燃气以点燃所述燃气,从而通过燃烧所供应的燃气来产生火焰,并利用所产生的火焰来烹饪食物,与燃气烤箱不同,在电烤箱中,使用电来操作多个加热器以作为热源,并利用从加热器散发的热量来烹饪食物。
其中,由于电烤箱比燃气烤箱的烹饪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且稳定性更好,因此使用率正趋于增加。并且,电烤箱比燃气烤箱更容易实现小型化,因此,小尺寸的迷你烤箱形式的电烤箱(以下称为“迷你烤箱”)也发布于市面上。
由于所述迷你烤箱的尺寸较小,因此不适合烹饪较大的食物,但是,在对于使用大容量的烤箱而言负担较大时,所述迷你烤箱适用于烘烤或加热的少量的食物。
尤其,迷你烤箱的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地用于烤吐司,还可以用于烹饪吐司之外的小尺寸的少量食物,因此使用烹饪设备来代替现有的烤面包机的趋势逐渐增加。
通常,迷你烤箱包括用于容纳所有部件的外壳、用于在烹饪时放置食物的多个搁板以及正面成开口并能够通过将食物放置其中来进行烹饪的烹饪室。
另外,迷你烤箱包括用于将食物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的烤箱加热器和开闭烹饪室的门。
烤箱加热器可以配置于搁板的下部,也可以配置于烹饪室的顶部。配置于搁板下部的烤箱加热器主要用于加热搁板,配置于烹饪室顶部的烤箱加热器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放置在搁板上的食物。
设置门,以在将食物放置于烹饪室中并进行烹饪时,使得烹饪室内部与外部隔断而形成密闭的空间。这种门中还可以包括能够容易地开闭门的把手和用于能够在不打开门的情况下观察烹饪室内部的玻璃窗。
在迷你烤箱中,门大多设置成下部开放式。即,应用于迷你烤箱的门中,下端部通过门铰链可转动地结合于外壳,并以可转动地结合于外壳的所述门的下端部为中心,通过向下转动所述门来打开烹饪室,并在烹饪室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向上转动所述门来关闭烹饪室。
门在关闭烹饪室的状态下通过转动大约90度的角度来打开烹饪室,并且可以在这种由门打开烹饪室的状态下进行搁板的插入和取出。
即,门在与插入到迷你烤箱的内部的搁板成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打开,并且由用户直接进行搁板的插入和取出。
然而,上述结构的迷你烤箱具有如下缺点。
第一,当门打开时,门向迷你烤箱的前方只能凸出门的高度程度,由此,当迷你烤箱安装在狭小的空间中时,存在难以准确地进行门的打开动作和搁板的插入和取出动作。
第二,当门打开时,随着门向迷你烤箱的前方凸出门的高度程度,将出现迷你烤箱的重心向前倾斜的问题。
作为体积小或重量轻的迷你烤箱,由于其特性,当门向前打开时,迷你烤箱的重心会向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迷你烤箱向前方翻倒的可能性会增加。
尤其,在取出搁板时,为了检查烹饪状态,或者为了暂时放置搁板,经常出现搁板放置于门的顶部的情况,因此,如上所述,在迷你烤箱的重心向前方倾斜的结构中,迷你烤箱的翻倒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此外,当搁板或放置在搁板上的食物的重量较重时,这种风险会更大。由此,在烹饪较重的食物时不仅增加了这种风险,而且还存在需要增加搁板的重量的负担。即,即使需要采用厚而重的材料的搁板来提高烹饪性能,由于迷你烤箱翻倒的风险,也很难采用这种搁板。
第三,用于插入和取出搁板的通道以及确认烹饪状态的通道被限制在迷你烤箱的正面,因此出现了各种限制。
即,插入和取出搁板的方向仅限制在前后方向上,所以当迷你烤箱安装在较低的位置时,不方便插入和取出搁板。另外,确认烹饪状态的通道仅限于门上设置的玻璃窗,因此当迷你烤箱设置在较低位置时,对于确认烹饪状态而言非常不方便。
通常,为了准确地确认食物整体的烹饪状态,仅打开门是不够的,必须取出托盘才能够实现。
换言之,当用户想要准确地确认食物整体的烹饪状态时,用户必须在直接打开门之后直接取出搁板,然后再插入所述搁板,然而当迷你烤箱安装在较低的位置时,上述操作成为了非常不方便的操作,并且在用户直接取出和插入搁板的过程中,用户受伤(诸如烫伤等)的可能性会增加。
鉴于上述问题,可以考虑能够同时打开烹饪室的前方和顶部的门的结构。这种门能够以将配置于烹饪室的前方的正面部和配置于烹饪室的顶部的顶面部一体地设置的方式提供。
这种结构的门能够通过以其后方为中心转动来打开烹饪室,并且,利用这种门的转动,不仅可以打开烹饪室的前方,还可以打开烹饪室的顶部。
因此,插入和取出搁板的方向除了前后方向之外还可以扩展到顶部,并且由于在打开门时,门不会向迷你烤箱的前方凸出,因此迷你烤箱的重心向前方倾斜的可能性减少。另外,由于在打开门时确认烹饪状态的通道除了烹饪室的前方之外还延伸至烹饪室的顶部,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确认烹饪状态。
然而,在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结构的门到迷你烤箱中,为了将烤箱加热器配置于烹饪室的顶部,必须将该烤箱加热器设置在门上。然而,为了将烤箱加热器设置在门上,用于将烤箱加热器结合到门的结构物必须设置于门,而且用于向烤箱加热器供电并向烤箱加热器传递控制信号所需的各种电气连接的构成必须设置于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结构的烹饪设备,其能够将加热器设置于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结构的烹饪设备,其能够将应配置在门上的各种部件稳定地设置在门上。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结构的烹饪设备,其能够将应配置在门上的各种结构容易且快速地设置在门上,并且能够轻松地将所述各种结构分离出以进行维护。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中,包括门框,所述门框支撑第一加热部并结合到门,从而可以将第一加热部配置于门中。
门框可以包括:加热器安装部,与第一加热部结合;以及结合部,与门顶面部结合以在门顶面部支撑加热器安装部。
利用这种构造,第一加热部能够稳定地设置到门中,并能够有效地进行第一加热部的设置工作。
另外,可以在门框中设置有遮蔽板,发射器与所述遮蔽板结合的。
另外,可以在门框中设置有格栅固定部,保护格栅固定在所述格栅固定部。
另外,门框中可以形成有安置面,玻璃安置于所述安置面上。
另外,可以在门框中设置有限制肋和止挡件,以限制安置在安置面上的玻璃的移动。
利用这种构造,除了第一加热部之外,还可以在门框中设置用于将诸如玻璃、发射器、保护格栅之类的部件固定到门框中的各个结构物,利用这种门框,可以提供能够将诸如第一加热部、玻璃、发射器、保护格栅之类的部件组装成一个单位体的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由底面、两个侧面以及背面所围成的烹饪室,并且顶面和正面为开放;门,所述门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顶面的门顶面部和连接于所述门顶面部的前侧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门正面部,所述门以所述门顶面部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从而开闭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第一加热部,配置于所述门中;以及门框,支撑所述第一加热部并结合于所述门。
所述门框覆盖所述门顶面部的下部并与所述门结合,所述第一加热部优选设置于所述门框中,以配置在所述门顶面部的下部。
另外,所述门框优选包括:加热器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加热部结合;以及结合部,与所述门顶面部结合以在所述门顶面部支撑所述加热器安装部。
另外,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具有:发热体;第一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以及第二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所述加热器安装部优选包括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的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的第二连接端固定部。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包括:罩,从圆周方向外侧包围所述连接端的外周;以及支撑壁,将由所述罩部包围的空间沿着所述第一加热部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内侧空间和长度方向的外侧空间,并且所述连接端夹入结合到所述支撑壁中。
另外,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棒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圆筒形状的圆筒形部,分别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以及键形状部,配置在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圆筒形部之间,并形成为厚度比所述圆筒形部的直径薄且宽度比所述圆筒形部的直径长的扁平的六面体形状,所述支撑壁中形成有结合孔,以与圆筒形部的外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贯通在所述支撑壁;以及通孔,贯通所述支撑壁而形成,并形成连接所述支撑壁的外部和所述结合孔彼此的通道。
另外,所述通孔优选形成为具有与所述键形状部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任一个在所述第一加热部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到所述结合孔内部,所述第一姿势优选为与所述键形状部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与所述通孔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布置的姿势。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圆筒形部向所述键形状部侧延伸而形成,所述延伸部形成为在与所述键形状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表面向外侧凸出,以在所述延伸部和平行于所述键形状部的宽度方向的表面之间形成台阶。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之间的间距L1优选满足LH=LH1+2LH2+2LH3,L1=LH-LH2-LH3条件(需要说明的是,LH是第一加热部的总长度,LH1是发热体的长度,LH2是发热体的一侧端部与台阶之间的距离,LH3是台阶与圆筒形部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距离)。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之间的间距L1优选满足L1=LH1+2LH4条件(需要说明的是,LH4是键形状部的长度)。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外壁,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支撑壁的外侧,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之间的间距L2满足L2≥LH3条件。
另外,优选地,所述圆筒形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由所述罩、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外壁围绕的空间,所述外壁与所述结合部连接,所述外壁和所述结合部的连接部位优选形成有比所述结合部的顶部面更凹入的凹槽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结合部的平面方向内侧形成有通孔,所述加热器安装部的顶部配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玻璃,与所述通孔相邻的所述结合部的内侧面形成有安置面,所述玻璃安置于所述安置面,所述凹槽部形成比所述安置面更向下凹入的表面。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遮蔽板,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加热部更远离所述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彼此。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保护格栅,所述保护格栅配置成隔着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遮蔽板间隔开。
另外,优选地,所述保护格栅包括:多个钢丝,沿着所述第一加热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固定构件,沿着多个所述钢丝的布置方向延伸以固定多个所述钢丝,多个所述钢丝布置成在圆周方向外侧包围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周围。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使所述钢丝固定到所述加热器安装部的格栅固定部,所述格栅固定部包括多个固定肋,所述多个固定肋形成为从所述罩向所述第一加热部凸出,多个所述钢丝分别夹入结合至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形成在多个所述固定肋之间。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结合部的平面方向的内侧形成有通孔,所述加热器安装部的顶部中配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玻璃。
另外,优选地,还包括:遮蔽板,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加热部更远离所述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彼此;以及发射器,横挡在所述第一加热部和所述遮蔽板之间,并横挡在所述第一加热部和所述玻璃之间,以反射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热量。
另外,优选地,与所述通孔相邻的所述结合部的内侧面形成有安置面,所述玻璃安置于所述安置面,所述安置面配置于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所述结合部中设置有限制肋和止挡件,所述限制肋配置于所述通孔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玻璃在前后方向之中的一侧上和向上的移动,所述止挡件配置于所述通孔的前后方向之中的另一侧,以限制所述玻璃在前后方向之中的另一侧上的移动。
本发明的烹饪设备为门框提供能够将第一加热部容易且快速地设置在门框的结构物,并能够将该门框容易且快速的设置到门中,从而具有将第一加热部稳定地设置在门中,并能够有效地进行第一加热部的设置工作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除了第一加热部之外,还可以在门框中设置用于将诸如玻璃、发射器、保护格栅之类的部件固定到门框中的结构物,利用这种门框,可以提供能够将诸如第一加热部、玻璃、发射器、保护格栅之类的部件组装成一个单位体的框架,因此,具有能够将应配置在门中的各种部件容易、快速且稳定地设置在门中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门框与门顶面部结合以保护设置于门内部的各个部件,并设置成在需要时可以容易分离,因此,具有稳定地保护内部的部件的效果,而且同时还具有能够容易且快速地进行烹饪设备的维护工作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伸的通道,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和便利地将食物或托盘插入烹饪室中或从烹饪室中取出,同时还提供了以下功能,在打开或关闭门时,可以使托盘自动地取出或插入,从而更容易且便利地取出和插入食物或托盘。
另外,本发明设置成向上转动门以打开烹饪室的正面和顶面,而不向前方展开门,因此,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轻松且平稳地打开门,并且可以更容易且便利地取出食物或托盘。
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门来打开门的正面和顶面,从而使托盘由于门的打开而露出更多,所以,即使仅拉出托盘的一部分,也能够容易地放入或取出烹饪食物,从而可以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设置成通过向上转动来开闭门而不向前方展开门,所以即使在打开门时,烹饪设备的重心偏向前方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具有大大降低了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门的转动中心形成在烹饪设备的后方侧,门的重心形成为比门正面部更偏向于门顶面部,当门打开时,形成为烹饪设备的重心偏向烹饪设备的后方侧,因此,大大降低了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并由此具有提高了烹饪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烹饪设备,其大大降低了翻倒的风险,从而具有可以自由地采用为提高烹饪性能而增加了厚度和重量的托盘,或者可以自由地采用能够在利用感应加热部加热的环境下使用的托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和铰链组件分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分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门的底面侧的底面立体图。
图7是将图6所示的门的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沿图7的线“Ⅷ-Ⅷ”剖开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的线“Ⅸ-Ⅸ”剖开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1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2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过程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2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结构的又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过程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门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沿图17的线“ⅩⅧ-ⅩⅧ”剖开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17的线“ⅩⅨ-ⅩⅨ”剖开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7所示的烹饪设备的门开放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沿图20的线“ⅩⅩⅠ-ⅩⅩⅠ”剖开的剖视图。
图22是沿图20的线“ⅩⅩⅡ-ⅩⅩⅡ”剖开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烹饪设备在门开放状态下重心的变化状态的图。
图24是将图11所示的托盘的一部分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沿图11的线“ⅩⅩⅤ-ⅩⅩⅤ”剖开的剖视图。
图26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和第二加热部分开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的俯视图。
图28是将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接收线圈以及电磁屏蔽板分开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29是表示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接收线圈以及电磁屏蔽板之间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0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控制基板的后视图。
图31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分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32是将图31所示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33是放大示出图31所示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4是示出从图33所示的门框中取下第一加热部和保护格栅的状态的图。
图35至图39是表示将第一加热部设置在门框的过程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壳体
105:烹饪室
110:底面
120、130:侧面
125:第二狭槽
140:背面
150:后壳
160:绝缘板
170:外壳
180:基座
200:托盘
205:托盘主体
210:安置部
211:第一凸出部
213:第二凸出部
214:滑动面
215:安置槽
220:接水槽
230:蒸汽盖
231:盖主体部
233:蒸汽孔
235:进水引导面
237:进水孔
300:门
301:进气口
303:排气口
305:把手
310:门顶面部
320:门框
320a:连结孔
321:结合部
322:安置面
323:限制肋
324:止挡件
325:加热器安装部
326:第一连接端固定部
327:第二连接端固定部
328:遮蔽板
330、335:玻璃
340、345:电缆安装部
343:连接构件
350:门正面部
360:输入部
370:第一冷却风扇
400:第一加热部
410:发热体
420:第一连接端
421:圆筒形部
422:延伸部
423:台阶
425:键形状部
430:第二连接端
440:发射器
450:保护格栅
500:第一控制基板
600:第二加热部
610:工作线圈
611:线圈安装基座
613:线圈
615:线圈连接布线
620:接收线圈
621:线圈安装基座
623:线圈
630:电磁屏蔽板
640:温度测量部
700:第二控制基板
710:噪声滤波器PCB
720:线圈控制PCB
725:IGBT
726:散热器
730:第二冷却风扇
800:铰链组件
810:铰链部
820:安置凸起
830:铰链壳体
831:引导孔
832:第一引导肋
833:第二引导肋
835:第一狭槽
W:透视窗
a:罩
b:支撑壁
c:结合孔
d:通孔
e:延伸孔
f:外壁
g:凹槽
h:固定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前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当判断针对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模糊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
尽管使用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当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区分开,除非描述中另有明确说明,否则第一构成要素可以是第二构成要素。
在下文中,在构成要素的“顶部(或下部)”或构成要素“上(或下)”配置了任一个构成,是指任何构成与构成要素的顶面(或底面)接触并配置,还可以是指在所述构成要素和被配置在所述构成要素上(或下)的任何构成之间插入有其他构成。
另外,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上述构成要素可直接连结或连接上述其它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在各构成要素之间“插入”另一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各个构成要素通过另一构成要素来“连结”、“结合”或“连接”。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每个构成要素可以是单数或复数。
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规定,否则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达包括多个的表示。在本申请中,诸如“由...构成”或“包括”之类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必须包括说明书中记载的各个构成要素,或者包括所有各种组件,应该解释为能够包括其中一些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不包括一些步骤,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或步骤。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当称为“A和/或B”时,是指A和B或者A或B,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当称为“C至D”时,则意味着,表示C以上且D以下。
[烹饪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100、门300、托盘200以及加热部400、600。
壳体100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框架。因此,构成烹饪设备的各种部件分别设置于壳体100,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烹饪室105,以提供烹饪食物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壳体100形成为顶面和正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为例示出。即,壳体100所提供的形式为,包括底面110、一对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并在其内部形成有空间,顶面和正面开放。在这种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由壳体100的底面110、两个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围成的烹饪室105。
形成于壳体100内部的烹饪室105中配置有托盘200。托盘200设置为允许安置食物,并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烹饪室105的内部。另外,为了用户的方便起见,托盘200可以设置成能够从烹饪室105的前方取出。
托盘200可以设置为能够与门300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种托盘200的前后移动可以由后述的铰链组件800引导。其详细说明将在后面说明。
门300设置为开闭壳体100中开放的顶面和正面。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壳体100形成烹饪设备的底面、侧面以及背面的外观,则门300形成烹饪设备的顶面和正面的外观。这种门300可以包括门顶面部310和门正面部350。
门顶面部310构成门300的顶面,并对应于在门300关闭壳体100内部的烹饪室105时覆盖壳体100中开放的顶面的构成。并且,门正面部350构成门300的正面,并对应于在门300关闭烹饪室105时覆盖壳体100中开放的正面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以门300形成为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41
形状为例示出。即,门300形成为以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42
形状连接构成门300的顶面的门顶面部310和构成门300的正面的门正面部350的形式。当以上述方式形成的门300在为开闭烹饪室105而转动时,以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43
形状连接的门顶面部310和门正面部350一起转动,并开闭烹饪室105。
所述门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的顶部,并利用设置在壳体100的铰链组件800作为介质来可转动地结合于壳体100。在这种情况下,铰链组件800分别配置在壳体100的两侧,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可转动地结合到每个铰链组件800。
并且,门300的正面设置有把手305,用户可以握住把手305以使门300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开闭烹饪室105。
加热部400、60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或门300,以加热配置在烹饪室105的托盘200。在本实施例中,以加热部400、600包括配置于门300的第一加热部400和配置于壳体100的第二加热部600为例示出。
第一加热部400可以设置在门300,当门300关闭烹饪室105时,第一加热部400可以设置成能够容纳于烹饪室105内部。这种第一加热部400设置于门顶面部310,并配置在门顶面部310中与壳体100的底面相对的底面侧。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加热部400设置成包括电加热器的形式为例示出。这种第一加热部400可以从托盘200的顶部加热安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
第二加热部600设置于壳体100,并配置在托盘200的下部。这种第二加热部600以与第一加热部400不同的加热方式加热托盘200的加热部(例如感应加热部)的形式提供。
所述第二加热部600可以设置成包括安装在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的工作线圈610的形式,并从托盘200的下部对托盘200进行感应加热。为此,托盘200可以由能够被第二加热部600感应加热的材料形成。
总之,根据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100,在内部形成有烹饪室105;门300,设置成能够同时打开烹饪室105的前方和顶部;第一加热部400,设置成能够从顶部加热烹饪室105内部;以及第二加热部600,设置成能够对烹饪室105内部的托盘200进行感应加热,并且能够与门300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托盘200的取出和插入。
下面将依次记载上述构成和尚未提及的其他构成的具体说明。
[壳体的结构]
图4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和铰链组件分开示出的立体图。
参照图3和图4,如上所述,壳体100包括底面110、一对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在该内部形成有空间,并且以顶面和正面开放的形式提供。
在由壳体100的底面110、两个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形成烹饪室105,并且可以设置成能够从这种烹饪室105中取出托盘200。
并且,可以在壳体100的底面下部设置第二加热部600,可以在壳体100的背面后方设置与第二加热部600的运转相关联的电气部件,例如后述的第二控制基板700。
另外,可以在壳体100的两个侧面120、130外侧分别设置铰链组件800,门300可以通过结合于以这种方式设置的铰链组件800来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0。
作为一例,壳体100能够以金属板弯曲成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62
形状的形式制造,并且以上述方式弯曲的金属板形成壳体100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当壳体100以上述方式制造时,壳体100的底面110能够与两个侧面120、130一体地连接不形成接缝。
由此,不仅可以改善烹饪室105内部的美观性,还可以获得预防异物夹入壳体100的底面110和两个侧面120、130之间的间隙的效果,或者可以获得预防因异物通过该间隙掉落到第二加热部600而发生污染的效果。
作为另一例,壳体100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分别将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61
形状的金属板的左侧凸出部分和右侧凸出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壳体100的底面110和两个侧面120、130,并将后侧凸出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壳体100的背面140。当壳体以这种形式制造时,壳体100的底面110、两个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可以一体地形成,而在壳体100的底面110和两个面120、130之间,以及壳体100的底面110和背面140之间没有接缝。
由此,当从前方和顶部观察时,烹饪室105内部的接缝几乎不可见,并且烹饪室105的内侧面能够保持平滑的平面,因此,部件可以进一步改善烹饪室105内部的美观,还可以获得容易去除粘在烹饪室105内侧面上的污渍的效果。
另外,壳体100的底面110可以包括陶瓷玻璃,这种陶瓷玻璃可以由具有预定厚度的长方形的平板形状构成。
作为一例,陶瓷玻璃可以配置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底面110中被切割的中央部分,这种陶瓷玻璃可以配置于第二加热部600和托盘200之间。
另外,在壳体100的背面140的背部配置有后壳150,所述后壳150容纳后述的第二控制基板700。第二控制基板700容纳于后壳150,并设置在壳体100的后侧,在壳体100的背面140和后壳150之间配置有绝缘板160。
绝缘板160隔绝烹饪室105内部的热量通过壳体100的背面140而传递到第二控制基板700侧,并起到使设置有第二控制基板700的后壳150和壳体100之间绝缘的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还可以包括外壳170,外壳170设置为覆盖壳体100的两个侧面120、130以及背面140。这种外壳170从外侧包围和保护设置在壳体100的两个侧面120、130的铰链壳体800和设置在壳体100的背面140的第二控制基板700,并形成烹饪设备的侧部和后侧的外观。
[门的结构]
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分开示出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门的底面侧的底面立体图。另外,图7是将图6所示的门的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沿图7的线“Ⅷ-Ⅷ”剖开的剖视图。另外,图9是沿图6的线“Ⅸ-Ⅸ”剖开的剖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剖视图。
参照图5至图9,门300以构成门300的顶面的门顶面部310和构成门300的正面的门正面部350形成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71
形状并一体地连接的形式设置。
门顶面部310形成为长方形,并且可以形成为其左右方向的长度长于前后方向的长度的长方形。门框320可以设置在门顶面部310。门框320设置于门顶面部310的下部,第一加热部400能够以结合于门框320的形式设置在门顶面部310的下部。
门300可以包括透视窗W。透视窗W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并可以安装成位于门顶面部310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这种透视窗W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以在内部形成空间部的一对玻璃330、335。作为一例,其中一个玻璃330(以下,称为“第一玻璃”)可以设置于门顶面部310,而另一个玻璃335(以下称为“第二玻璃”)可以设置于门框320。
门顶面部310和门框320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有通孔。通孔可以分别形成在门顶面部310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门框320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玻璃330从顶部覆盖形成在门顶面部310的通孔,并设置于门顶面部310,第二玻璃335从顶部覆盖形成在门框320的通孔,并设置于门框320。
第一玻璃330和第二玻璃335可以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的玻璃制成,透视窗W可以为形成在由第一玻璃330和第二玻璃335覆盖的通孔部分。
用户能够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透视窗W而从顶部俯视烹饪室105内部,由此可以确认烹饪室105内部中的食物烹饪状态。由于迷你烤箱的特性,可以认为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在明显低于用户的脸部的位置处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形成在门300的顶面的透视窗W能够以用户不必降低其姿势或弯腰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且方便地确认食物烹饪状态的方式提供。
另外,形成透视窗W的一对玻璃330、335分别以不同的构成方式配置,即一个结合于门顶面部310而另一个结合于门框320,并彼此隔开预定间隔而配置。因此,透视窗W的内部形成有两个玻璃330、335之间的间隔空间。
形成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间隔空间中的空气层用于阻止对直接暴露于烹饪室105的玻璃335进行加热的热量传递到位于最外侧的玻璃330。
由此,如上所述,提供双层窗结构的透视窗W具有能够很好地预防因透视窗W的过热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因透视窗W的温度升高引起的起雾等的功能。
另一方面,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在门顶面部310,并配置在从顶部观察时不会通过透视窗W而暴露的区域中。这种第一加热部400在门顶面部310所形成的横向平面上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即,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包括分别配置在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的一对第一加热部400。
如果将第一加热部400配置在通过透视窗W暴露的区域中,则不仅不美观,而且在确保通过透视窗W的视野方面可能也会出现问题,并且还可能发生透视窗W部分的温度升高的问题。
另外,鉴于门正面部350的形状为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于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长方形,因此,第一加热部400应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才可以相应地增加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并且随着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增加,可以期待第一加热部400的热功率提高。
考虑到这些方面,第一加热部400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从而有利于确保诸如保持美观、确保视野、抑制透视窗W的温度升高、提高第一加热部400的热功率的功能优势。
与门顶面部310类似地,门正面部350能够形成为长方形。但是,如果门顶面部310形成横向方向上的平面,则门正面部350形成纵向方向上的平面。
作为一例,门正面部350可以形成为从门顶面部310的前方端部向下延伸的形式。并且,能够以这种门正面部350的内部空间和门顶面部310的内部空间彼此连接的形式构成门正面部350和门顶面部310之间的连接。即,门300能够以其内部空间彼此连接的门正面部350和门顶面部310一体地连接成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191
形状的形式提供。
输入部360和第一控制基板500可以配置于门正面部350。在本实施例中,以门正面部350的内部中形成有空间部为例示出。输入部36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控制基板500可以容纳于这种空间部中。
输入部360可以包括用于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操作控制的各种操作开关。例如,输入部360可以包诸如用于开/关第一加热部400或调节热功率的操作开关、用于开/关第二加热部600或调节热功率的操作开关、用于调节第一加热部400或第二加热部600(参照图3)的操作时间的定时操作开关等。这种输入部360可以设置为暴露于门正面部350的正面,用户可以直接对这种输入部360进行操作以调节烹饪设备的动作。
第一控制基板500设置于门正面部350的内部。第一控制基板500中设置有与通过输入部360而输入的操作信号的接收和用于控制第一加热部400和第二加热部600的操作的控制信号的产生等有关的各种元件和电路等。
第一控制基板500需要与输入部360、第一加热部400以及第二加热部600电连接。与输入部360类似地,这种第一控制基板500配置于门正面部350,并配置在非常靠近输入部360的位置,还配置在非常靠近配置于同一个门300上的第一加热部400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输入部360以直接安装在第一控制基板500上的形式与第一控制基板500电连接,第一加热部400可以将电缆作为介质与所述第一控制基板500电连接,所述电缆穿过彼此连接的门正面部350的内部和门顶面部310的内部而设置。
即,需要彼此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基板500以及输入部360和第一加热部400配置在非常靠近且空间连接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且快速地实现用于建立这些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工作,并且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也能够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包括电缆安装部340、345。电缆安装部340、345配置于上下布置的门顶面部310和门框320之间,并分别配置在透视窗W的两侧的外侧。
另外,连接构件343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这种一对连接构件343连接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电缆安装部340、345。即,一对电缆安装部340、345和连接构件343设置成在外侧围绕透视窗W的“口”形状。
以上述方式设置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以及连接构件343的结合体以插入到形成在门顶面部310和门框320之间的空间部的形式设置在门顶面部310。
如上所述,设置有电缆安装部340、345的门顶面部310的内部与门正面部350的内部连接。并且,设置于门顶面部310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设置有电缆C1、C2,所述电缆C1、C2穿过彼此连接的门顶面部310的内部和门正面部350的内部,使第一控制基板500和第一加热部400彼此连接。
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两侧的外侧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的任一个中可以设置有向第一加热部400和第一控制基板500供电的电源电缆C2。并且,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两侧的外侧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另一个中可以设置有将从第一控制基板500产生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第一加热部400的信号电缆C1。
即,在门300中,第一加热部400以透视窗W为中心分别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以透视窗W为中心分别配置在左右两侧。
第一加热部400、电源电缆C2以及信号电缆C1的这种配置结构是考虑到第一加热部400和铰链组件800的配置结构的设计结果。
根据本实施例,每个第一加热部400以其发热体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形式配置。并且,铰链组件800(参照图2)以透视窗W为中心配置在左右两侧。
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不仅与配置在门300的一些构成连接,诸如第一加热部400和第一控制基板500等,还与配置在壳体100的一些构成连接,诸如第二控制基板700(参照图30)。
如果这种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要以尽可能地不暴露的形式穿过门300和壳体100之间,则最为优选的是穿过配置有作为门300和壳体100之间的唯一连接部分的铰链组件800的部分。
作为一例,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中连接壳体100和门300彼此的区间可以配置为穿过铰链组件800的内部的形式。由此,能够抑制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在位于壳体100和门300之间的区间上暴露到烹饪设备外部,并避免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的损坏。
另外,考虑到第一加热部400的发热体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较长,优选地,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尽可能地配置在远离发热体的一侧,并配置为沿与发热体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这是为了避免在第一加热部400中产生的热量对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产生影响而设计的结果。另外,考虑到多个第一加热部400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配置,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配置于第一加热部4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有利于将该第一加热部400连接到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缆C2和信号电缆C1可以隔着透视窗W而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并可以设置在不同的电缆安装部340、345。
此时,电源电缆C2穿过分别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个侧面的铰链组件800中的任一个的内部,以设置在与所述铰链组件800相邻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信号电缆C1可以穿过分别配置于两个侧面的铰链组件800中的另一个的内部,以设置在与所述铰链组件800相邻的电缆安装部340、345。
例如,电源电缆可以穿过配置于壳体100左侧的铰链组件800的内部,并设置在门300左侧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信号电缆C1可以穿过配置于壳体100右侧的铰链组件800的内部,并设置在门300右侧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电缆分别配置在不同位置的结构来更简单和快速地进行用于建立构成烹饪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工作的布线工作,并且还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与此相关的维护工作。
[门内部的冷却结构]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剖视图。
参照图10,在门顶面部310的内部和门正面部350的内部均形成有空间部。尤其,在设置于门顶面部310的透视窗W的内部中,以预定间隔上下隔开配置的一对玻璃330、335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并且,包括透视窗W的门顶面部310内部的空间部和门正面部350内部的空间部彼此连接。
门正面部350的下端形成有进气口301。进气口301形成为贯通门正面部350的下端,并且在门正面部350上形成通道,以使门正面部350内部的空间部向外部开放。
门顶面部310的后端形成有排气口303。排气口303形成为贯通门顶面部310的后端,并且在门顶面部310上形成通道,以使门顶面部310内部的空间部向外部开放。
另外,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包括配置在门300的内部的第一冷却风扇370。第一冷却风扇370可以设置在门顶面部310的内部或门正面部350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冷却风扇370设置在门正面部350内部的空间部为例示出。这是考虑到由于透视窗W、第一加热部400等设置在门顶面部310而在门顶面部310中的缺少剩余空间的设计。
以上所述方式设置的第一冷却风扇370产生空气流动,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301而流入门300的内部,并且门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303吐出。
如上所述,根据由第一冷却风扇370产生的空气流动,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301而流入门正面部350内部,由此,流入门正面部350内部的外部空气使第一控制基板500冷却。并且,使第一控制基板500冷却的空气流入门顶面部310内部,并在通过透视窗W内部的空间部之后,通过排气口303排出到门300的外部。
当烹饪设备工作时,第一控制基板500的温度水平远低于被第一加热部400加热的透视窗W的温度。因此,通过进气口301流入门300的内部之后使第一控制基板500冷却的空气能够以足够低的温度通过透视窗W的内部,以冷却透视窗W。因此,根据由第一冷却风扇370产生的空气流动,可以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第一控制基板500的冷却和透视窗W的冷却。
根据以上述方式形成的门300内部的冷却结构,抑制了门300内部中诸如第一控制基板500等的一些部件发生过热和劣化,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烹饪设备发生故障、性能低下等。
另外,通过门300内部的冷却空气阻断了构成透视窗W的一对玻璃330、335之间的热传递,从而抑制了透视窗W发生过热,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发生因用户接触透视窗W而发生的事故(诸如灼伤之类的伤害)。
[托盘的取出结构]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托盘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1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2至图3以及图11至图12,形成在壳体100的内部的烹饪室105中配置有托盘200。托盘200可以设置为能够与门300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种托盘200的前后移动可以由铰链组件800引导。
托盘200可以包括托盘主体205和安置部210。
托盘主体205具有底面,所述底面形成为对应于壳体100的底面110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托盘主体205以形成为顶部开放且在上下方向上扁平的盒子形状为例示出。这种托盘主体205的底面形成为对应于壳体100的底面110的形状,例如长方形板状,托盘200的四个侧面形成为从托盘200的底面边缘分别向上延伸的形式。
安置部210分别设置于托盘主体205的四个侧面中与壳体100的左右两个侧面相对的一对侧面。安置部210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211和第二凸出部213,所述第一凸出部211从托盘主体205的侧面上端部向托盘主体205的外侧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凸出部213从第一凸出部211的外侧端部向下延伸。例如,安置部210可以形成为第一凸出部211和第二凸出部213以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231
形状连接的形式。
当打开门时,铰链组件800与门300的转动联动而将托盘200从烹饪室105内部向前方取出。另外,当关闭门时,铰链组件800可以与门300的转动联动而将托盘200朝着烹饪室105内部而向后方插入。这种铰链组件80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的左右两侧,以分别配置于托盘200的左右两侧的外侧,每个铰链组件800均可以包括铰链部810和安置凸起820。
铰链部810设置成与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铰接。这种铰链部810能够与门300的转动联动而改变状态。
安置凸起820在铰链壳体830的内部与铰链部810的连接构件中的任一个连接,并穿过形成在铰链壳体830上的第一狭槽835和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二狭槽125,以向烹饪室105内部凸出。这里,第二狭槽125形成在壳体100的侧面,并且可以以与第一狭槽835重叠的位置和形状形成。
托盘200可以安置在安置凸起820。具体地,托盘200可以通过将安置凸起820夹入形成在托盘200的侧部的安置槽215来安置到安置凸起820。
根据本实施例,在托盘200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的安置部210中均形成有安置槽215。安置槽215可以形成为安置部210从其下端切割的形状,更详细地,第二凸出部213从其下端切割。安置凸起820可以通过安置槽215中被切割的下部来夹入到安置槽215中,利用这种安置槽215与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可以实现托盘200与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
另外,滑动面214可以形成在安置部210,更具体地,形成在第二凸出部213的下端。滑动面214设置为使得与第二凸出部213的下端接触的安置凸起820可以滑动移动。这种滑动面21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安置槽215连接。
用户可以在将托盘200安装在烹饪室105的内部的状态下使用烹饪设备进行烹饪,也可以将托盘200从烹饪室105中取出到外部,以取出烹饪后的食物或洗涤托盘200。
当将托盘200从烹饪室105中取出到外部时,可以将托盘200稍微向上抬起,然后将所述托盘取出,使得安置凸起820能够从安置槽215中脱出。
另外,当需要将已取出的托盘200再次安装到烹饪室105的内部时,只需要将托盘200推入烹饪室105的内部就可以实现,使得安置凸起820能够夹入安置槽215中。
然而,由于安置槽215位于托盘200的下部,并且安置凸起820被托盘200遮住,因此用户难以准确地掌握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的位置。
考虑到这些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面214在第二凸出部213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该滑动面214与安置槽215连接。
因此,当用户将托盘200推入烹饪室105的内部时,不需要从一开始就将安置凸起820准确地夹入安置槽215中,只需要将托盘200推入,使得滑动面214放置在安置凸起820,然后前后移动托盘200就可以实现。
在该过程中,由于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托盘200,安置凸起820可以在滑动面820上滑动,然后再夹入安置槽215中。
即,为了将托盘200安装到烹饪室105的内部,不需要将安置凸起820准确地夹入安置槽21中,而是仅通过将托盘200放置在安置凸起820上之后前后移动的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实现安置凸起820和安置槽215之间的夹入结合,并由此可以简单和快速地实现安置凸起820和托盘200之间的夹入结合。
如上所述的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结构仅是一个示例,可以存在各种其他变形实施例。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2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过程的图。另外,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2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结构的又另一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托盘和安置凸起之间的结合过程的图。
作为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结构的另一变形实施例,如图13所示,倾斜面215a可以形成在安置槽215和滑动面214之间。如图14所示,倾斜面215a可以形成在以与滑动面214接触的状态进行滑动的安置凸起820插入到安置槽215的路径上,以引导安置凸起820的移动。
如上所述,当倾斜面215a形成在安置槽215和滑动面214之间时,可以减少安置凸起820夹入安置槽215的期间可能发生的冲击和噪音,由此,可以更平稳和稳定地实现托盘200和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
所述倾斜面215a可以配置于安置槽215的后方侧。这是考虑到,当用户将托盘200推入烹饪室105的内部以安装到烹饪室105的内部时,与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进行夹入结合的位置相比,托盘200未较深地插入的情况较多而设计的结果。
如上所述,当倾斜面215a形成在安置槽215的后方侧时,在与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进行夹入结合的位置相比,托盘200未较深地插入的状态下,托盘200安装在安置凸起820上时,可以平稳且稳定地引导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
作为安置槽215和安置凸起820之间的夹入结合结构的另一变形实施例中的另一个,如图15所示,第二凸出部213中还可以设置有夹入槽215b。夹入槽215b可以形成为第二凸出部213的一部分被切割的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凹入的凹槽形状。这种夹入槽215b形成为与安置槽215连接,并且可以在安置槽215的上端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凹入的凹入形状。
所述夹入槽215b可以配置在安置槽215的前方侧。因此,如图16所示,在安置凸起820插入到安置槽215的状态下,当用户将托盘200进一步朝烹饪室105的内部向后方侧推入时,夹在安置槽215中的安置凸起820可以夹入安置槽215中向前方延伸的夹入槽215b中。
如上所述,当安置凸起820和夹入槽215b之间夹入结合时,由于这种结合而限制了托盘200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大大地降低了托盘200向前方翻倒的风险。
另一方面,安置凸起820可以与铰链部810的状态变化联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种安置凸起820能够使安置于安置凸起820的托盘2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安置于安置凸起820的托盘200可以与安置凸起820的前后移动联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门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沿图17的线“ⅩⅧ-ⅩⅧ”剖开的剖视图,图19是沿图17的线“ⅩⅨ-ⅩⅨ”剖开的剖视图。另外,图20是示出图17所示的烹饪设备的门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沿图20的线“ⅩⅩⅠ-ⅩⅩⅠ”剖开的剖视图,图22是沿图20的线“ⅩⅩⅡ-ⅩⅩⅡ”剖开的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门300处于关闭烹饪室105的状态时,托盘200已插入到烹饪室105的内部。并且,安置有该托盘200的安置凸起820配置于偏向烹饪室105的后方侧的位置。
托盘200的后方侧可以由一对安置凸起820支撑。并且托盘200的前方侧可以由一对支撑辊115支撑。
即,托盘200可以由配置在后方侧的一对安置凸起820和配置在前方侧的一对支撑辊215稳定地支撑,并且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烹饪室105中。
支撑辊115分别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个侧面120、130,并且均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中与门300相邻的前方侧。托盘200的安置部210可以安置在支撑辊115,更详细地,滑动面214(参照图11)可以安置在支撑辊115。这种支撑辊115随着托盘200移动而旋转,从而能够支撑托盘200,使得托盘200可以平滑地移动。
并且,门300可以将铰链组件800作为介质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0,并且可以在上下方向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烹饪室105。
铰链组件800分别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分别可转动地结合于铰链组件800。
即,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部分分别可转动地结合于分别在壳体100的两侧配置的铰链组件800。门300以这种可转动地结合于铰链组件800的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从而开闭壳体100的顶面和正面。
参照图17至图19,铰链组件800可以包括铰链壳体830、铰链部810、安置凸起820以及转换输出部840。
铰链壳体830形成铰链组件800的外观,并在内部容纳铰链部810和安置凸起820的一部分以及转换输出部840。在这种铰链壳体830中可以形成有用于支撑铰链部810、安置凸起820以及转换输出部840的各种结构物。
铰链部810以能够改变位置的形式设置于铰链壳体830。这种铰链部810能够以可以沿着与门300的转动轨道相对应的轨道转动的形式设置于铰链壳体830。这种铰链部810的上端可以与门300结合。如上所述,结合于门300的铰链部810可以与门300的转动联动,从而改变所述铰链部810的姿势。并且,与铰链部810结合的门300的转动轨道和范围能够由铰链部810引导。
作为一例,铰链部810可以设置为平板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沿着与门300的转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弯曲的形状。
并且,铰链壳体830中可以设置有引导孔831,所述引导孔831形成为与门300的转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引导孔831可以形成为在铰链壳体830上沿左右方向贯通。如上所述形成的引导孔831可以在铰链壳体830上提供用于引导铰链部830的转动路径的通道。
作为一例,引导孔831可以设置成越朝前方越升高且越朝后方越下降的通道。
铰链部810中可以包括止挡件811。止挡件811可以设置为在铰链部810上凸出,并且可以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凸出。这种止挡件811可以插入引导孔831,并且可以沿着由引导孔831形成的通道移动。即,止挡件811可以沿着引导孔831移动的同时引导铰链部810的转动。
另外,止挡件811可以在引导孔831的前方和顶部端部与铰链壳体830干涉,从而限制向前方和向上移动的铰链部810进一步移动,并且可以在引导孔831的后方和下部端部与铰链壳体830干涉,从而限制向后方和向下移动的铰链部810的进一步移动。即,止挡件811可以将铰链部810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与引导孔831所形成的范围相对应的范围。
安置凸起820与在铰链壳体830的内部构成转换输出部840的结构之中的任一个连接,并穿过形成在铰链壳体830上的第一狭槽835和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二狭槽125,以向烹饪室105内部凸出。这里,第二狭槽125形成在壳体100的侧面,并且可以以与第一狭槽835重叠的位置和形状形成。
转换输出部840设置于铰链壳体830的内部。转换输出部840可以将通过铰链部810的姿势变化而施加的力转换为用于使安置凸起8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直线方向上的力。这种转换输出部840可以包括移动构件和转换构件。
移动构件对应于使安置凸起8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构成。另外,转换构件对应于与铰链部810的姿势变化(即铰链部810的移动)联动而使移动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构成。
作为一例,转换输出部840可以包括皮带841、多个旋转齿轮842、843、844、845以及齿条846。其中,以皮带841和多个旋转齿轮842、843、844、845对应于转换构件为例示出。并且,以齿条846对应于移动构件为例示出。
皮带841以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齿轮的开放式正时皮带(Timingbelt)的形式设置。皮带841可以被设置成从铰链壳体830的内侧面凸出的第一引导肋832限制上下位置,并且可以引导前后移动路径。
皮带841的后侧端部可以与铰链部810连接。这种皮带841可以与铰链部810的姿势变化联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例如,当铰链部810向前方和向上移动时,皮带841能够与所述铰链部810联动而向前方移动。并且,当铰链部810向后方和向下移动时,皮带841能够与所述铰链部810联动而向后方移动。
形成在所述皮带841的齿轮可以与多个旋转齿轮842、843、844、845啮合。
在多个旋转齿轮842、843、844、845之中,第一旋转齿轮842最靠近皮带8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齿轮842以包括定时齿轮(Timing gear)为例示出。这种第一旋转齿轮841可以通过与皮带842啮合来与皮带841的移动联动,从而进行旋转。
第二旋转齿轮843和第三旋转齿轮844配置在第一旋转齿轮842和第四旋转齿轮845之间,以将第一旋转齿轮842的旋转传递到第四旋转齿轮845。
即,与铰链部810的姿势变化联动而构成皮带841的移动,并且与这种皮带841的移动联动而构成多个旋转齿轮842、843、844、845的旋转,其结果,可以认为铰链部810的姿势变化可以引起第四旋转齿轮845的旋转。
如上所述,旋转的第四旋转齿轮845可以与配置于其下部的齿条846啮合。齿条846可以被设置成从铰链壳体830的内侧面凸出的第二引导肋833限制上下位置,并且可以引导前后移动路径。
齿条846可以与第四旋转齿轮845的旋转联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例如,当铰链部810向前方和向上移动,由此第四旋转齿轮845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齿条846可以与所述第四旋转齿轮845联动而向前方移动(参照图22)。并且,当铰链部810向后方和向下移动,由此第四旋转齿轮845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齿条846可以与所述第四旋转齿轮845联动而向后方移动(参照图21)。
安置凸起820结合到所述齿条846。因此,安置凸起820可以与齿条846的移动联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例如,当齿条846向前方移动时,安置凸起820也相应地向前方移动,当齿条846向后方移动时,安置凸起820也可以相应地向后方移动。
总之,具有上述构成的铰链组件800设置成,构成铰链组件800的各个结构,即铰链部810和转换输出部840的状态与门300的转动联动而改变,并且所述改变了状态的各个结构能够使安置凸起8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20至图22所示,当门300向上转动以打开烹饪室105时,由于这种门300的转动而引起的旋转力使铰链组件800的铰链部810的状态改变,由此,安置凸起820向前移动。并且,托盘200可以利用以这种方式向前方移动的安置凸起820而向前方移动,从而可以将所述托盘200从烹饪室105中取出到外部。
即,当门300打开时,托盘200被自动取出,因此,用户可以容易且安全地将准备烹饪的食物放置在托盘200上,或者也可以将放置在托盘200上的完成烹饪的食物从托盘200中取出,也可以轻松地将从前方取出的托盘200从烹饪室105内部中拿出后移动。
此外,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设置成门300能够打开烹饪室105的正面和顶面。因此,与门300仅打开烹饪室105的正面或仅打开顶面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以更扩展的通道来将食物或托盘200放入烹饪室105或从烹饪室105取出。
即,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不仅可以提供能够让用户更容易且便利地将食物或托盘200放入烹饪室105或从烹饪室105取出的扩展的通道,还能够提供在打开门300时托盘200被自动取出以更容易且便利地取出食物或托盘200的功能。
另外,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同时提供以下功能:只要托盘200安置于安置凸起820时,在门300关闭时,托盘200自动插入到烹饪室105内部。这种功能可以在进行烹饪的期间,不需要在取出托盘200后再放入烹饪室105时将手放入充满热气的烹饪室105内部,从而有助于改善烹饪设备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由于门300不会向前方打开,而是通过向上转动来打开,因此,即使在打开门300时,烹饪设备的重心也不会向前倾。反而,门300的重心在门300被打开时比门300关闭时更向后方移动。
如上所述,在门300打开时重心向后方移动的结构中,会大大降低门300打开时烹饪设备向前方翻倒的风险。另外,在这种结构中,容易使托盘200的重量增加,但是即使托盘200的重量增加,烹饪设备向前方翻倒的风险也很低。即,在如上述的结构中,与向前方打开的门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用更厚和更重的托盘200。
托盘200越厚且越重,则高温烹饪性能越好,越容易长时间保温,因此,托盘200越厚且越重,相应地,可以期待更好的烹饪性能。
另外,能够在由感应加热部加热的环境中使用的托盘200,通常比常规的托盘更重。因此,如果可以使用比常规的托盘更厚且更重的托盘200,则即使第二加热部600以感应加热部形式设置,也可以提供适合于此的托盘200。
[烹饪设备中抑制翻倒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中,当门300打开时,托盘200可以从前方取出。并且,托盘200可以以比常规的托盘更厚且更重的形式提供,以改善高温烹饪性能和保温的性能。
在这种托盘200从前方取出的状态下,与托盘200被取出的程度相应地,烹饪设备的重心向前倾,由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烹饪设备向前方翻倒的风险。
考虑到这些方面,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用于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的各种形式的构成。
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在门300打开时用于防止烹饪设备向前方翻倒的各个构成。
图23是表示烹饪设备在门开放状态下重心的变化状态的图。
参照图20至图23,铰链部810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个侧面130,并分别配置于与壳体100的背面140相邻的一侧。即,铰链部810分别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的后方。
这种铰链部810与门300结合,并结合于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即,铰链部810分别结合于门顶面部310的两侧的后方,并且门300可以以如上所述与铰链部810结合的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的同时打开或关闭烹饪室105。
门300能够以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使得所述门300在打开壳体100的正面和顶面的状态下(以下称为“打开状态”)比在关闭壳体100的正面和顶面的状态(以下称为“关闭状态”)位于更后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门300以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使得所述门在打开状态下,其位置可以比关闭状态下更偏向后方。
如上所述,当门300设置成在打开状态下其位于相对偏向后方的位置时,在门300打开的状态下,可以使烹饪设备的重心从烹饪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偏向后方。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一构成是,门300以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因此与关闭状态相比,打开状态下的门300为偏向后方,由此,当门300打开时,烹饪设备的重心从烹饪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偏向后方。
另一方面,当观察门300自身的结构时,门300以门正面部350的上下长度短于门顶面部310的前后长度的形式提供。即,当门300处于关闭状态时,门正面部350的上下长度短于门顶面部310的前后长度。
因此,在门300之中,门顶面部310的体积所占的比重大于门正面部350的体积所占的比重,由此,在门300的总重量之中,门顶面部310的重量所占的比重大于门正面部350所占的比重。
当门300向后方转动以打开时,门300的重心逐渐向后方移动。在门300上,门正面部350配置于前侧,而门顶面部310配置于其后侧。
因此,在门300的总重量之中,当门300向后转动时,门顶面部310的重量所占的比重越大,门300的重心向后方移动的程度越大。
换言之,在门300的总重量之中,当门300向后转动时,门顶面部310的重量所占的比重越大,门300的重心能够更快速地向后移动。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二构成是,门300以门正面部350的上下长度短于门顶面部310的前后长度的形式提供,因此,当门300向后转动时,门300的重心能够更快速地向后移动。
另一方面,门300中设置有第一加热部400和透视窗W,第一加热部400和透视窗W配置在门顶面部310。
如上所述,透视窗W可以包括一对玻璃330、335(参照图10)。通常,玻璃由较重的材料制成。因此,当由玻璃形成的透视窗W配置于门顶面部310时,相应地,门顶面部310的重量不可避免地增加。
此外,本实施例的透视窗W可以包括一对玻璃330、335,即两层玻璃,因此相应地,门顶面部310的重量不可避免地增加。
如上所述,当透视窗W配置于门顶面部310时,在门300的总重量之中,门顶面部310的重量所占的比重将会增加相当于形成透视窗W的玻璃的重量的程度。
因此,当门300向后转动时,由于第一加热部400,因此门300的重心可以随着门顶面部310侧的重量增加而更快速地向后方移动。
另外,一对第一加热部40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的底面侧。此时,第一加热部400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一对第一加热部400中的其中一个配置于门顶面部310中与铰链部810相邻的后方侧。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加热部40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因此,在门300的总重量之中,门顶面部310的重量所占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相当于第一加热部400的重量的程度。
因此,当门300向后转动时,由于第一加热部400,因此门300的重心可以随着门顶面部310侧的重量增加而更快速地向后方移动。
此外,由于门300的重心配置在与铰链部810相邻的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的第一加热部400,从而能够进一步向后移动,由此,当门300向后转动时,门300的重心能够更快速地向后方移动。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三构成是,第一加热部400和透视窗W配置于门顶面部310,由此,当门300向后转动时,门300的重心能够更快速地向后移动。
总之,本实施例的门300设置成在向后转动时门300的位置能够向后移动,以门正面部350的上下长度短于门顶面部310的前后长度的形式提供,并且以第一加热部400和透视窗W配置于门顶面部310的形式提供。
这种门300设置成,当烹饪室105开放后从前方取出托盘200时,使得门300自身向烹饪设备的后方侧移动,而门300的重心随着门300向后转动而快速地向后移动。
以这种方式设置的门300在烹饪室105开放后从前方取出托盘200时对烹饪设备的重心作用,使得所述中心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偏向后方,从而能够有助于大大降低烹饪设备向前翻倒的风险。
另一方面,所述门300以与铰链部810结合的门顶面部310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当门300处于开放状态时,门300的大部分载荷作用于铰链部810侧。
由于铰链部810配置于烹饪设备的后方侧,所以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其结果,门300的大部分载荷集中地作用于烹饪设备的后方侧。
因此,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烹饪设备的重心随着门300的大部分载荷集中在烹饪设备的后方侧而向烹饪设备的后方侧移动。
换言之,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除了门300自身的位置变化和门300自身的重心变化引起的影响之外,门300的大部分载荷集中在烹饪设备的后方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使烹饪设备的重心进一步偏向后方侧。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四构成是,门300和铰链部810之间的结合点配置于烹饪设备的后方侧,以使门300的大部分载荷集中在烹饪设备的后方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起到作用。
另外,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力矩(Moment)以门300和铰链部810的结合部分为中心施加到烹饪设备中,该力矩作为使烹饪设备向前旋转的力来作用。即,所述力矩越大,使烹饪设备向前旋转的力越大,因此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越高。
另外,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从前方取出托盘200,以这种方式取出托盘200时产生的力矩施加到烹饪设备,该力矩还作为使烹饪设备向前方旋转的力来作用。
因此,将作用于门300一侧的力矩和作用于托盘200一侧的力矩相加的力可能会作用为进一步增加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的力。
作用于门300一侧的力矩大小可以由作用在门300上的力以及该力所作用的位置和旋转轴(门和铰链部的结合部分)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此时,除非另外施加有力,否则可以认为只有重力作用在门300上,由于重力作用在门300的整个部分上,因此可以认为重力作用在门300的重心。因此,可以认为,门300的重心越远离门300和铰链部810的结合部分,则所述力矩越大,门300的重心越靠近门300和铰链部810的结合部分,则所述力矩越小。
根据本实施例,随着门300向后转动以打开烹饪室105,门300的重心也向后移动,因此,作用于门300一侧的力矩大小也可以一起减小。
即,当门3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从前方取出托盘200,托盘200一侧上的力矩增加,但是在门300一侧上的力矩可以相对减小。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中,能够减小在门300打开时通过门300而作用在烹饪设备上的力矩的大小,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因从前方取出托盘200引起的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五构成是,配置成将门300的重心偏向后方,以能够减小由于门300而作用在烹饪设备上的力矩的大小。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安置凸起820可以穿过形成在铰链壳体830上的第一狭槽835和形成在壳体100纵的第二狭槽125而向烹饪室105内部凸出。
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可以提供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在铰链壳体830内部将与转换输出部840连接的安置凸起820凸出到烹饪室105内部,此外,也可以提供安置凸起820前后移动所需的通道。
为此,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形成为分别贯通铰链壳体830和壳体100的侧面120,并且可以形成为狭槽形状,所述狭槽形状具有与安置凸起820的厚度相对应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和前后延伸的长度。
优选地,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前后长度可以小于托盘200的前后长度的1/2。
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长度与托盘200的取出范围有关。即,托盘200可以取出的范围取决于安置凸起820向前移动的程度,安置凸起820向前移动的范围受到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限制,其结果,可以认为托盘200的取出范围可以由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确定。
因此,当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前后长度小于托盘200的前后长度的1/2时,则托盘200的可移动距离也被限制为小于托盘200的前后长度的1/2。
因此,当在安置凸起820位于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最后方端部的情况下视为托盘200完全插入到烹饪室105的内部时,如果安置凸起820位于第一狭槽835和第二狭槽125的最前方端部,则托盘200可以向烹饪室105的外部取出小于所述托盘200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2的长度。
这是为了使托盘200的重心即使在取出托盘200的情况下也位于烹饪室105内部而设计的结果。即,考虑到过度的取出托盘200时,相应地,托盘200向前翻倒的风险增加,因此使得托盘200的重心在取出托盘200时仍位于烹饪室105内部。另外,当托盘200被过度地拉出而使烹饪设备的重心向前倾时,相应地,作用在烹饪设备的力矩的大小变大,从而增加了烹饪设备自身向前翻倒的风险。
考虑到这些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使托盘200仅可以向烹饪室105的外部取出小于所述托盘20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长度,从而当门300打开时,托盘200自动地被拉出,使得在取出食物或托盘200时更加容易和方便,并且还可以提供降低托盘200和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的效果。
在门仅打开烹饪室前方的传统的烹饪设备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如果托盘200向烹饪室105的外部取出小于所述托盘20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则会引起各种不便。
即,由于托盘200没有完全暴露于烹饪室的外部,因此难以准确地确认放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的烹饪状态,并且对于将食物放置在托盘200上或取出放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而言存在不便。
与此相比,在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中,当门300打开时,不仅是烹饪室105的正面,而且顶面也一起开放,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托盘200向烹饪室外部拉出小于所述托盘20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长度,也可以使托盘200暴露于烹饪室105的外部。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托盘200向烹饪室外部拉出小于所述托盘20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长度,也能够容易确认放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的整体烹饪状态,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托盘200向烹饪室外部拉出小于所述托盘20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长度,也能够容易确认放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的整体烹饪状态,并且也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将食物放置在托盘200上或取出放置在托盘200上的食物。
即,为了防止烹饪设备在门300打开时向前方翻倒而设置的第六构成是,在将托盘200取出到烹饪室105外部时,仅取出小于所述托盘20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长度,从而降低烹饪设备翻倒的风险,并可以将托盘200整体暴露于外部。
[托盘的蒸汽产生结构]
图24是将图11所示的托盘的一部分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图25是沿图11的线“ⅩⅩⅤ-ⅩⅩⅤ”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3、图24以及图25,托盘200中可以形成有接水槽220。接水槽220可以配置在托盘200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接水槽220配置成位于托盘主体205的前方的侧面为例示出。这种接水槽220可以形成为从托盘200的侧面上端向下凹入的槽形状。
水可以容纳于接水槽220中,如上所述,盛放在接水槽220中的水能够被提供为在加热烹饪室105内部或托盘200时蒸发而作用于烹饪室105内的蒸汽。
另外,托盘200还可以包括蒸汽盖230。蒸汽盖230设置成从顶部覆盖接水槽220,并可以包括盖主体部231和进水引导面235。
盖主体部231可以从顶部覆盖接水槽220,并且可以可拆卸地结合至托盘200。这种盖主体部231中可以配置有多个蒸汽孔233。每个蒸汽孔23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盖主体部231。利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每个蒸汽孔233,可以在蒸汽盖230上形成用于连接被蒸汽盖230覆盖的接水槽220的内部和烹饪室105彼此的通道。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接水槽220和蒸汽盖230配置于托盘200的前方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蒸汽孔233配置于蒸汽盖230的盖主体部231,并布置为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即,蒸汽孔233设置成能够沿左右方向均匀地配置在烹饪室105内部。
另外,进水引导面233形成在盖主体部231上,并在上下方向上凹陷而形成。在这种进水引导面233中,进水孔237上下贯通所述而形成。
进水孔237在蒸汽盖230上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使蒸汽盖230的顶部面和接水槽220彼此连接。并且,进水引导面233引导水的流动,使得通过蒸汽盖230的顶部面而供应的水流向被引导到进水孔237侧。
优选地,进水孔233可以配置于进水引导面23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侧,进水引导面233倾斜地连接盖主体部231和进水孔237。因此,供应到进水引导面233的水可以通过进水引导面233所形成的倾斜面而流向进水孔237侧,然后通过进水孔237供应到接水槽220内部。
如上所述,供应到接水槽220内部的水可以被使用为用于产生蒸汽而供应到烹饪设备内的水。
例如,在水容纳到接水槽220中且托盘200插入到烹饪室105的内部的状态下,当烹饪设备开始运行时,通过运行第一加热部400和第二加热部600中的至少一个来加热托盘200。
由此,当托盘200被加热时,容纳在接水槽220中的水被加热,从而产生蒸汽。在接水槽220内部产生的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孔233来穿过蒸汽盖230,从而流入烹饪室105的内部。此时,由于接水槽220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多个蒸汽孔233也设置成沿左右方向均匀地配置在烹饪室105的内部,因此蒸汽可以均匀地散布到烹饪室105的内部。另外,蒸汽还可以通过配置在蒸汽盖2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进水孔237排出。
如上所述,蒸汽可以在烹饪室105的内部均匀地散布而不会集中到烹饪室105中的某一部分中,从而可以将蒸汽均匀地供应到整个待烹饪的食物上。由此,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将蒸汽均匀地供应到烹饪室105的内部,从而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地保持食物内部的水分的烹饪功能。
另外,由于以可拆卸地方式提供蒸汽盖230和托盘200,因此,可以容易地清洁接水槽220的内部,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容易且快速地仅更换蒸汽盖230,从而可以提供易于保持卫生和维护的烹饪设备。
[第二加热部、接收线圈以及第二控制基板的结构]
图26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和第二加热部分开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的俯视图。另外,图28是将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接收线圈以及电磁屏蔽板分开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图29是表示图26所示的第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接收线圈以及电磁屏蔽板之间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0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控制基板的后视图。
参照图3、图26以及图27,第二加热部600配置于托盘200的下部。第二加热部600设置于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并且以利用与第一加热部400不同的加热方式来加热托盘200的加热部的形式提供,例如感应加热部。感应加热部可以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的工作线圈610的形式提供,并可以从托盘200的下部对托盘200感应加热。
工作线圈610包括线圈安装基座611。在本实施例中,以线圈安装基座611形成为接近托盘200的形状的长方形为例示出。这是为了能够利用工作线圈610加热托盘200的整个区域以使工作线圈610的大小和形状接近托盘200的形状而设计的结果。
如图28和图29所示,线圈安装基座611中具有以其中心为基准能够设置线圈613的螺旋状的槽,线圈613容纳于该螺旋状的槽,并且紧密地缠绕而固定在线圈安装基座611的顶部。线圈61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至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13的线圈控制PCB的线圈连接布线615。
另外,第二加热部600还可以包括接收线圈620。接收线圈620作为用于接收无线传输的电力而设置的构成,配置于第二加热部600的下部。并且,接收线圈620的下部配置有基座180。基座180结合于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以从接收线圈620的下部支撑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等,并且形成烹饪设备的底面外观。
与工作线圈610类似地,接收线圈620可以包括线圈安装基座621和线圈623。与工作线圈610的线圈安装基座611不同,接收线圈620的线圈安装基座621形成为大致圆形。这是为了使接收线圈620的形状形成为接近设置在炉灶面(Cooktop)的感应加热部的工作线圈的形状而设计的结果。
根据本实施例,接收线圈620设置为可以从与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分开设置的另一个烹饪设备(即,炉灶面的感应加热部)接收电力。
例如,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在其放置于炉灶面上的状态下使用,此时,可以从炉灶面的感应加热部接收运行烹饪设备所需的电力。
作为一例,当在将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放置于炉灶面上的状态下同时启动炉灶面的工作线圈和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时,可以将通过炉灶面供应的电力传输到接收线圈620。
此时,电流通过因电磁感应现象而在炉灶面的工作线圈中发生变化的磁场被引导到接收线圈620侧,从而可以将通过炉灶面供应的电力传输到接收线圈620。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接收线圈620的电力接收效率,优选地,将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放置在灶面上,并且将接收线圈620的位置和设置在炉灶面的感应加热部中的工作线圈的位置以上下重叠的方式放置。
另外,感应加热部还可以包括配置于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之间的电磁屏蔽板630。电磁屏蔽板630可以以金属板的形式设置。这种电磁屏蔽板630配置于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之间,并且起到使工作线圈610产生的EMI对接收线圈620的影响最小的作用,或起到使接收线圈620产生的EMI对作线圈610的影响最小的作用。
包括如上所述的接收线圈620的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通过从炉灶面的感应加热部接收无线电力来操作。这种烹饪设备可以提供简单且整洁的外观,而不必设置杂乱的电源电缆,并且只需要将烹饪设备放置在炉灶面上,就可以通过接收无线电力来运转,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如图26、图27以及图30所示,接收线圈620可以电连接到配置于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的后方的第二控制基板700。从炉灶面的工作线圈无线传输到接收线圈620的电力传输到与接收线圈620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基板700侧。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的内部空间和壳体100的背面140后侧的内部空间彼此连接。配置于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的感应加热部的工作线圈610和配置于壳体100的背面140后侧的第二控制基板700可以利用电缆将彼此电连接,所述电缆通过彼此连接的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的内部空间和壳体100的背面140后侧的内部空间而将工作线圈610和第二控制基板700彼此连接。
第二控制基板700中设置有为诸如第二加热部600的感应加热部等供应操作时所需的电力的电源处理部。电源处理部与接收线圈620连接以从接收线圈620接收电力,并且以适合在第二加热部600等中使用的形式处理所供应的电力。这种电源处理部可以包括噪声滤波器PCB710,第二控制基板700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工作线圈610的操作的线圈控制PCB720。
噪声滤波器PCB710的功能是,从提供给工作线圈610的电源中去除噪声,并且控制线圈PCB720控制工作线圈610的操作。在线圈控制PCB720中,可以安装用于控制工作线圈610的操作的芯片(例如,诸如IGBT725的芯片)。
IGBT725是一种需要温度管理的高发热芯片,当所述IGBT725温度过度地升高至预定温度以上时,将无法控制工作线圈610。
鉴于此,第二控制基板700中设置有第二冷却风扇730。第二冷却风扇730可以是希洛克风扇(sirocco fan),其从壳体100的外部空间吸入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排放到IGBT725侧。
第二冷却风扇730可以配置于IGBT725的侧方,并且可以从壳体100的后侧吸入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朝向IGBT725而向侧方排出。
通过第二冷却风扇730而流入壳体100的背面后侧的空间部的空气首先接触IGBT725和用于冷却所述IGBT725的散热器726,以对这些进行冷却,并且可以在冷却了噪声滤波器PCB710部分之后排放到外部。
另外,如图26至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加热部700还可以包括温度测量模块640。设置温度测量模块640,以测量托盘的温度或配置有托盘的烹饪室105内部的温度。
温度测量模块640可以配置成位于工作线圈610的中央部分。具体地,温度测量模块640可以配置在线圈安装基座611上未配置有线圈613的部分,例如,可以配置在线圈安装基座611的中央部分。
这种温度测量模块640可以通过形成在线圈安装基座611的中央部分的通孔而夹入结合到工作线圈610。并且,如上所述设置的温度测量模块640可以包括诸如热敏电阻(Thermistor)等的温度传感器,并且可以配置于壳体100的底面110下部,以测量托盘的温度或配置有托盘的烹饪室105内部的温度。
[铰链组件、第二加热部、第二控制基板、透视窗、第一加热部、输入部、第一控制基板的布置关系]
参照图3、图26至图30,铰链组件800、第二加热部600以及第二控制基板700配置在壳体100中。
烹饪室105形成在壳体100的内部,并且托盘200能够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在烹饪室105中。在这种壳体100的下部配置有用于加热托盘200的第二加热部600。并且,壳体100的两侧分别配置有铰链组件800,所述铰链组件800可转动地支撑门300。
铰链组件800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以在门300的两侧稳定地支撑门300。另外,铰链组件800用于与门300的转动联动以拉出托盘200,该铰链组件800为了能够使托盘200前后移动而与托盘200结合,铰链组件800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
即,铰链组件800应配置在壳体100的两侧以实现与托盘200的结合,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门300,并且可以使托盘200前后移动。
另外,由于壳体100的顶面和正面被打开,壳体100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加热部600,所以铰链组件800只能配置于壳体100的后侧或两侧。其中,铰链组件800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对于上述原因而言在许多方面较为有利。
接收线圈620配置于壳体100的下部,更详细地,配置于第二加热部600的下部。接收线圈620应配置在最靠近作为无线电力传输目标(例如,炉灶面)的工作线圈的位置,因此接收线圈620的配置位置应在壳体100的下部。
如上所述,当接收线圈620与第二加热部600的工作线圈610一起配置于壳体100的下部时,工作线圈610或接收线圈620的EMI可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考虑到这些方面,可以在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之间配置电磁屏蔽板630。
第二控制基板700作为与通过接收线圈620的电力接收和工作线圈610的操作密切相关的构成,优选配置在与接收线圈620和工作线圈610相邻的位置。
在壳体100的下部配置有第二加热部600和接收线圈620,在壳体100的两侧配置有铰链组件800,因此可以认为最适合配置第二控制基板700的位置为后方。
考虑到这些方面,第二控制基板700设置在壳体100的背面140后侧的空间中。如上所述设置的第二控制基板700可以配置在非常靠近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的位置,因此,可以简单地构成将第二控制基板700连接至工作线圈610和接收线圈620的布线。
另外,如上所述,配置于壳体100的后方的第二控制基板700的位置也靠近每个铰链组件800。因此,在构成连接配置于门300的各个构成和第二控制基板700的布线时,可以容易地将各个布线隐藏在铰链组件800的内部,因此具有可以整齐且简洁地构成布线而不会将布线暴露于外部的优点。
如上所述,第二加热部600和接收线圈620配置于壳体100的下部,铰链组件800配置于壳体100的两侧,第二控制基板700配置于壳体100的后侧。这些构成是比配置在门300更适合于配置在壳体100的构成,并且各个构成都可以表现出最佳功能,结构稳定性高且可以构成整齐且简洁的布线,而且各个构成还可以配置在能够有效地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涉的最佳位置。
另一方面,参照图3和图5,门300中配置有透视窗W、第一加热部400、输入部360以及第一控制基板500。这些构成因功能上的原因比配置在壳体100更适合于配置在门300。考虑到已在壳体100中配置了一些不同构成而更难以配置其他构成,所以与壳体100相比,这些构成的配置位置更适合于门300侧。
透视窗W配置于烹饪设备的顶部。通常在低于用户的视线的位置使用迷你烤箱,因此考虑到以上述形式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特性,与透视窗W配置在烹饪设备的前方相比,优选将所述透视窗W配置在烹饪设备的顶部。
这种透视窗W配置于门300的顶部面,更具体地,配置于门顶面部310。此时,透视窗W的尺寸越大,则越有利于确保烹饪室105内部的视野,但是优选将透视窗W的尺寸限制在可以确保在门顶面部310中设置第一加热部400和电缆安装部340、345所需的空间的程度的大小。
第一加热部400与透视窗W同样地配置在门顶面部310。这是为了将第一加热部400配置在隔着托盘200而与第二加热部600相对的顶部而设计的结果。即,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在门顶面部310上,以配置于托盘200的上方。
如上所述,与透视窗W一起设置在门顶面部310的第一加热部400应配置在从顶部观察时不会透过透视窗W而暴露的位置。如果将第一加热部400配置在通过透视窗W暴露的区域中,则不仅不美观,而且在确保通过透视窗W的视野方面可能也会出现问题,并且还可能发生透视窗W部分的温度升高的问题。
另外,鉴于门正面部350的形状为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于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长方形,因此,第一加热部400应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才可以相应地增加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并且随着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增加,可以期待第一加热部400的热功率提高。
考虑到这些方面,第一加热部400分别配置于透视窗W的前方外侧和后方外侧,从而有利于确保诸如保持美观、确保视野、抑制透视窗W的温度升高、提高第一加热部400的热功率的功能优势。
如上所述,由于透视窗W和第一加热部40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因此门顶面部310的大部分区域被透视窗W和第一加热部400占据。并且,输入部360和第一控制基板500配置于门正面部350而不是门顶面部310。
考虑到门顶面部310的大部分区域被透视窗W和第一加热部400占据的状态,在门顶面部310中很难确保设置输入部360的空间。并且,如果输入部36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则在打开门300的过程中,存在位于烹饪设备的顶部的障碍物和输入部360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输入部360的风险。尤其,如果输入部360以从门300凸出的形式设置,则该风险增加。
另外,配置有第一加热部400的门顶面部310的温度高于门正面部350的可能性高。鉴于输入部360是由用户用手操作的构成,当这种输入部36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时,在操作输入部360期间,用户接触门顶面部310中较热的部分的可能性将增加。即,如果输入部360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则在操作输入部360期间,可能会增加用户受伤(诸如烧伤)的风险。
考虑到这些方面,输入部360配置于门正面部350而不是门顶面部310。由于输入部360配置于门正面部350,因此用户可以在烹饪设备的前方安全且方便地调节烹饪设备的操作。
除了输入部360之外,第一控制基板500也配置于门正面部350。第一控制基板500中设置有与通过输入部360而输入的操作信号的接收和用于控制第一加热部400和第二加热部600的操作的控制信号的产生等有关的各种元件和电路等。因此,第一控制基板500尤其需要与输入部360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控制基板500与输入部360同样地设置于门正面部350,并配置在非常靠近输入部360的位置。因此,能够以将输入部360直接连接至第一控制基板500的形式构成输入部360与第一控制基板500之间的连接,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非常简洁且稳定的输入部360和第一控制基板500的连接结构。
另外,由于第一控制基板500设置于门正面部350,而不是设置在配置有作为发热部件的第一加热部400的门顶面部310,因此所述第一控制基板500可以配置于在某种程度上也脱离由第一加热部400产生的热的影响的位置。由此,可以相应地减小在第一加热部400操作期间所产生的热对第一控制基板500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烹饪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可靠性。
[门框的结构]
图31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分开示出的立体图,图32是将图31所示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分解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另外,图33是放大示出图31所示的门框和设置于门框的各个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4是示出从图33所示的门框中取下第一加热部和保护格栅的状态的图。
图31、图33以及图34中,省略了玻璃和反射器的图示。
参照图31至图34,门框320覆盖门顶面部310的下部,并且可以与门300相结合。这种门框320可以支撑第一加热部400并与门300相结合。并且,结合于门框320的第一加热部400可以保持配置在门300的下部的状态,更具体地,配置在门顶面部310的下部。
所述门框320可以包括结合部321和加热器安装部325。加热器安装部325设置为从结合部321凸出的形式,并且第一加热部400可以结合到这种加热器安装部325中。
结合部321可以与门顶面部310结合,以在门顶面部310支撑加热器安装部325。这种结合部321可以以在内部形成有通孔的“口”形状的框架形式设置。
可以在与通孔相邻的结合部321的内侧面上形成安置面322。安置面322形成其高度低于结合部321的顶部面的凹陷的平面,并且可以在该安置面322上安置玻璃335的每个边缘的周围。
如上所述,安置在安置面322上的玻璃335从顶部覆盖通孔,并且可以配置在加热器安装部325和设置于加热器安装部325的第一加热部400的顶部。此时,安置面322形成其高度低于结合部321的顶部面的平面,并且形成的平面可以低于结合部321的高度可以是大约与玻璃335的厚度相应的程度。由此,玻璃335可以以配置在未从结合部321的顶部面向上凸出的位置的状态设置在门框320。
所述安置面322可以配置于通孔的左右两侧。另外,安置面322还可以配置在通孔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以安置面322配置在通孔的左右两侧和前方侧为例示出。因此,玻璃335的三个边缘周围由安置面322支撑,并可以稳定地设置在门框320上。
另外,玻璃335的左右设置位置因其左右运动受到围绕安置面322的结合部321的内侧面的约束而能够被引导,而且还可以抑制玻璃335的左右晃动,并且可以稳定地进行玻璃335的设置。
另外,门框320中还可以设置有限制肋323和止挡件324。限制肋323可以配置于通孔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止挡件324可以配置在通孔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以限制肋323配置在通孔的后方而止挡件324配置在通孔的前方为例示出。
限制肋323形成为从结合部321凸出,并且从结合部321向上凸出的部分和从该部分向通孔的方向凸出的部分可以形成为以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451
形状连接的形状。这种限制肋321在玻璃335的后方干涉玻璃335的后方边缘和顶部面,从而能够限制玻璃335的向后方和向上的移动。
止挡件324可以形成为从结合部321向上凸出。这种止挡件324在玻璃335的前方干涉玻璃335的前方边缘,从而可以限制玻璃335向前移动。
即,玻璃335安置于安置面322,使得玻璃335的三个边缘周围被安置面322支撑,玻璃335的左右两侧被结合部321的内侧面支撑,利用止挡件324限制玻璃335向前移动,利用限制肋323限制玻璃的向前和向上的运动,由此,玻璃335可以稳定地支撑和设置在门框320上。
另一方面,第一加热部400可以包括发热体410、第一连接端420以及第二连接端430。
发热体410对应于散发来自以电加热器形式设置的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的部分。这种发热体410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棒状。
所述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配置有第一连接端420,而作为另一侧的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中配置有第二连接端430。
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均包括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为例示出。
圆筒形部421配置于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这种圆筒形部421可以形成为圆形的下部面配置于第一加热部410的最外侧端部的圆筒形状。
键形状部425配置在发热体410和圆筒形部421之间。即,以发热体410为中心,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配置有键形状部425,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外侧配置有圆筒形部421。
键形状部425可以形成为其厚度比圆筒形部421的直径薄且其宽度比圆筒形部421的直径长的扁平的六面体形状。例如,与键形状部425的宽度方向平行的一对四边形的面426(以下,称为“第一面”)可以配置成在键形状部425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开,以构成键形状部425的顶面和底面。另外,与键形状部425的厚度平行的两对四边形的面427(以下,称为“第二面”)可以配置在一对第一面426之间,以构成键形状部425的四个侧面。
此时,第一面426可以形成为四边形的面,并具有比圆筒形部421的直径长的边,第二面427可以形成为四边形的面,并具有比圆筒形部421的直径端的边。
因此,当沿着第一加热部410的长度方向观察第一连接端420或第二连接端430时,在大多数区域中,圆筒形部421比键形状部425更向圆筒形部421的直径方向上的外侧凸出,并且仅在一部分区域中,键形状部425可以比圆筒形部a更向圆筒形部421的直径方向上的外侧凸出。
设置加热器安装部325以固定以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这种加热器安装部325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端420的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用于固定第二连接端430的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罩a和支撑壁b。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均同样包括罩a和支撑壁b为例示出。
罩a以将连接端的周围从圆周方向外侧包围的形式设置。这种罩a可以形成为包围连接端的下部和一侧的曲面形状,并且其长度可以对应于连接端的长度,或稍长于所述连接端的长度。
另外,加热器安装部325还可以包括遮蔽板328。遮蔽板328配置在比第一加热部400更远离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并且连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这种遮蔽板328可以形成为具有沿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的板状。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分别配置在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另外,第一加热部400的前侧和后侧之中,在比第一加热部400更远离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配置有遮蔽板328。
另外,第一加热部400的前侧和后侧之中,在比第一加热部400更靠近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配置有罩a。罩a可以从比第一加热部400更靠近烹饪室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侧和第一加热部400的下部包围连接端。
罩a的下部侧与遮蔽板328连接,从而在连接端的周围形成由以“U”形状连接的罩a和遮蔽板328包围的空间。
如上所述,支撑壁b可以配置在由罩a和遮蔽板328包围的空间。这种支撑壁b可以形成为从罩a和遮蔽板328向所述空间凸出的形状。以上述方式形成的支撑壁b可以将由罩a和遮蔽板328包围空间沿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并且,连接端可以夹入结合于这种支撑壁b。
结合孔c和通孔d可以形成在所述支撑壁b。
结合孔c形成为贯通支撑壁b,并且可以形成为以与圆筒形部a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圆形)贯通。圆筒形部a夹入这种结合孔c,从而可以将连接端夹入结合至支撑壁b。
通孔d形成为贯通支撑壁b,并且可以形成为从支撑壁b的上侧端部切割至结合孔c的形式。这种通孔d形成为以对应于键形状部425的短边长度的宽度贯通支撑壁b,从而形成将支撑壁b的外部和结合孔c彼此连接的通道。
所述通孔d可以以对应于键形状部425的短边长度的宽度形成,换言之,以对应于键形状部425的厚度的宽度形成。宽度形成为所述键形状部的厚度以上且比所述瞳孔的宽度小。
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中的任一个在第一加热部400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可以穿过通孔d而插入到结合孔c内部。在此,第一姿势定义为,第一加热部400处于与键形状部425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即第二面427)配置为平行于通孔d的宽度方向的姿势(参照图36)
另外,支撑壁b中还可以形成有延伸孔e。延伸孔e与通孔d类似地形成为贯通支撑壁b,并且可以形成为在结合孔c的顶部形成的通孔d穿过结合孔c延伸到结合孔c的下部的形状。
当连接端处于第一姿势时,键形状部425比圆筒形部421进一步向上和向下凸出。另外,当连接端处于第一姿势时,为了圆筒形部421处于能够插入到结合孔c内部的状态,必须使圆筒形部421和结合孔c位于相同的高度处。然而,圆筒形部421和结合孔c为了位于相同的高度处,键形状部425的下部凸出部分必须位于比结合孔c更低的位置。
为此,延伸孔e形成在结合孔c的下部,并且键形状部425的下部凸出部分可以插入这种延伸孔e中。即,延伸孔e可以提供一种通道,所述通道能够使以第一姿势插入到结合孔c的键形状部425中的下部凸出部分向下穿过结合孔c。
另外,连接端还可以包括延伸部422。延伸部422可以通过使圆筒形部421向键形状部425侧延伸而形成。这种延伸部422形成为在键形状部425的厚度方向上从键形状部425的第一面426向外凸出,以在所述延伸部422和平行于键形状部425的宽度方向的表面(即第一面426)之间形成台阶423。根据以上述方式形成的延伸部422,在键形状部425中与圆筒形部421相邻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延伸部422和键形状部425重叠的区域。
在该区域中,其示出的形状为,延伸部422比键形状部425的第一面426进一步在键形状部425的厚度方向上凸出,键形状部425的第二面427比延伸部422进一步在键形状部425的宽度方向上凸出。
可以通过以上所述方式形成延伸部422来进一步加强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强度。如果不存在延伸部422,则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之间的结合部位仅由键形状部425的侧面端部限定。然而,由于延伸部422形成在连接端,从而能够使所述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之间的结合部位扩大至延伸部422与键形状部425的重叠位置处,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圆筒形部421和键形状部425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强度。
另外,在连接端和支撑壁b进行夹入结合时,由于所述延伸部422而形成的台阶423可以起到用于引导键形状部425插入通孔d的位置的作用。其详细说明将在后面说明。
另一方面,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均还可以包括外壁f。外壁f分别配置在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支撑壁b的外侧,并且可以分别连接到结合部321的内侧面。这种外壁f在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最外层的壁。
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均形成由罩a、支撑壁b、外壁f以及遮蔽板328围绕的空间。该空间是由罩a、支撑壁b、外壁f、以及遮蔽板328包围侧部且由罩a包围下部的空间,并且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或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固定端的圆筒形部421中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这种空间中。
在所述空间内,圆筒形部421可以与电缆连接。与圆筒形部421连接的电缆可以是将从第一控制基板500(参照图7)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第一加热部400的信号电缆,并且也可以是将电力供应到第一加热部400的电源电缆,也可以是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两者。
如图7所示,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可以设置在门顶面部310中所提供的电缆安装部340、345中。并且,门顶面部310与门框320之间的结合构成结合部321覆盖配置有电缆安装部340、345的部分的状态。
多个连结凸部341、346配置在电缆安装部340、345中,多个连结孔320a与连结凸部341、346相对应地配置在门框320中。在使门顶面部310和门框320的位置一致以使连结孔320a和连结凸部341、346的位置一致之后,利用连结构件连结形成有连结孔320a和连结凸部341、346的部分,由此可以构成门顶面部310和门框320之间的结合。此时,配置有电缆安装部340、345的部分被结合部321覆盖。
玻璃330、335不覆盖配置有电缆安装部340、345的部分,但是第一加热部400和加热器安装部325配置在被玻璃335覆盖的区域的下部。因此,为了将设置在电缆安装部340、345的电缆连接到连接端,如图32至图35所示,必须在未被玻璃335覆盖的结合部321的区域和被玻璃335覆盖的加热器安装部325的区域之间形成通道。
考虑到这些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凹槽g设置在外壁f和结合部321的连接部分处。凹槽g形成在外壁f和结合部321的连接部位处,其中形成相较于结合部321的顶部面(更具体地,结合部321的安置面322)凹陷的表面。以上述方式形成的凹槽g形成允许电缆可以在安置于安置面322上的玻璃335的下部穿过的间隙,从而可以在容纳有连接端的圆筒形部a的空间和电缆安装部340、345(参照图7)之间形成允许电缆通过的通道。
另一方面,附图中未标记的320b是形成为贯通门框320以在门框320上形成通道的孔,铰链部810(参照图2)通过所述通道穿过门框320。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包括发射器440和保护格栅450。
发射器440设置成用于反射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使得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可以集中到托盘200(参照图2)侧。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器440以设置为以
Figure BDA0002363199810000501
形状连接形成平行于遮蔽板328的平面的反射面和形成平行于玻璃335的平面的反射面的形状为例示出。这种发射器440可以通过与遮蔽板328结合而设置在门框320上。
以上述方式设置的发射器400可以横挡在第一加热部400和遮蔽板328之间,并横挡在第一加热部400和玻璃335之间,以反射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从而有助于将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集中到托盘200侧。
保护格栅450能够将第一加热部400的热量传递到托盘200侧,并设置为用于保护第一加热部400的构造。这种保护格栅450配置成隔着第一加热部400而与遮蔽板328间隔开。
保护格栅450可以包括多个钢丝451和多个固定构件453。每个钢丝451具有在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上向延伸的长度,并设置成与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基本对应的长度,或者比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稍长的长度。
多个钢丝451以在第一加热部400的圆周方向外侧围绕第一加热部400的周围的方式布置。这种多个钢丝451可以配置成在第一加热部400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加热部400的圆周方向周围被发射器440和保护格栅450包围。即,第一加热部400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和加热部400的顶部被发射器440包围,并且其余的方向,即第一加热部400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和加热部400的下部被保护格栅450包围。
因此,多个钢丝451以在第一加热部400的圆周方向外侧包围第一加热部400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和加热部400的下部的方式布置。并且,固定构件453形成为沿着这些钢丝451的布置方向延伸的形状。多个固定构件453可以配置成沿着钢丝45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保护格栅450可以将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分别固定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从而设置在门框320上。
为此,可以在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的每个中设置格栅固定部。格栅固定部设置为用于将保护格栅450的钢丝451固定到加热器安装部325的装置,并可以包括多个固定肋h。
多个固定肋h配置成沿着多个钢丝451的布置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并且,每个固定肋h形成为从罩a朝向第一加热部400凸出。因此,可以在每固定肋h之间形成固定槽。优选地,每个固定肋h之间的隔开间隔确定为使得所述固定槽能够形成为与钢丝451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钢丝451夹入并固定到形成在多个固定肋h之间的各个固定槽来实现保护格栅450和格栅固定部之间的夹入结合。由此,只需要通过将保护格栅450的两侧端部夹入并固定到形成在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的每个的格栅固定部的简单操作,就可以简单且快速地将保护格栅450设置在门框320中。
另外,如上所述,形成为从罩a凸出的多个固定肋h可以用作加强结构,以增加罩a的强度。
图35至图39是表示将第一加热部设置在门框的过程的图。
以下,参照图35至图39说明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在门框320的过程。
参照图35,在将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在门框320之前,可以先设置保护格栅450。保护格栅450的设置方法可以是,将保护格栅4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分别固定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形式。此时,保护格栅450的每个端部的固定可以以钢丝451夹入形成在多个固定肋h之间的各个固定槽而构成保护格栅450和格栅固定部之间的夹入结合的形式来构成。
当保护格栅450的设置完成时,可以进行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为了将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在门框320上,首先,使第一加热部400处于第一姿势。此时,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均处于一对第一面426分别朝向前方和后方,而两对第二面427中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面427朝向顶部和下部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6所示,将第一连接端420和第二连接端430中的任一个夹入支撑壁b中。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连接端420夹入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中的示例。
第一连接端420为了夹入支撑壁b中,需要将第一连接端420插入形成在支撑壁b的通孔d中。为此,第一连接端420在键形状部425的位置和通孔d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插入通孔d中。在该过程中,键形状部425通过被切割的支撑壁b的上端而插入到通孔d,并穿过通孔d插入到结合孔c中。
此时,第二连接端430保持未夹入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状态。即,即使在将第一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插入结合孔c的状态下使第一加热部400向下移动,第二连接端430也不会夹入支撑壁b,并保持位于支撑壁b的右侧的状态。
第一连接端420在其长度方向上用于夹入所述支撑壁b的位置可以被引导到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延伸部422之间的区域(以下,称为“凹陷区域”)能够与通孔d重叠的位置。即,第一连接端420中可以穿过通孔d的部分仅限于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中,由于在发热体4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延伸部422之间凹陷的形状特征,因此可以被清楚地区分出该凹陷区域。
当该凹陷区域的长度为约等于或稍大于支撑壁b的厚度的程度时,第一连接端420被夹入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中,并且能够容易地引导第一加热部400的位置,使得第二连接端430不会夹入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中。
为此,第一连接端固定部420的支撑壁b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430的支撑壁b之间的隔距L1满足以下关系。
LH=LH1+2LH2+2LH3
L1=LH-LH2-LH3
在此,LH是第一加热部的总长度,LH1是发热体的长度,LH2是发热体的一侧端部与台阶之间的距离,LH3是台阶与圆筒形部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另外,LH2是发热体的一侧端部与台阶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还可以认为是凹陷区域的长度。
即,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之间的间距L1设定为与在构成第一加热部400的一个发热体410和一对连接端420、430之中减去一个连接端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如果以上述方式设定了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之间的间距L1,则当第一连接端420的凹陷区域插入通孔d而夹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时,第二连接端430将会保持未夹入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中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7所示,键形状部425的凹陷区域穿过通孔d而插入到结合孔c,因此,当圆筒形部421位于与结合孔c相同的高度处时,键形状部425的下部凸出部分夹入到延伸孔e中,第一连接端420处于不能够进一步向下移动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8所示,使整个第一加热部400沿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使发热体410沿远离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和支撑壁b分开。即,第一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脱离结合孔c、通孔d以及延伸孔e,而圆筒形部421插入结合孔c,并构成第一连接端420的圆筒形部421与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之间的夹入结合。
与此同时,在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第二连接端420的圆筒形部421插入结合孔c,因此构成第二连接端430的圆筒形部421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之间的夹入结合。此时,在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也将保持第二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与支撑壁b分开的状态,即第二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未插入结合孔c、通孔d以及延伸孔e的状态。
为此,第一连接端固定部420的支撑壁b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430的支撑壁b之间的隔距L1满足以下关系。
L1=LH1+2LH4
在此,LH4是键形状部425的长度。
即,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之间的间距L1设定为与包括发热体410和一对键形状部425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如果以上述方式设定了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的支撑壁b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的支撑壁b之间的间距L1,则当第一连接端420的圆筒形部421和第二连接端430的圆筒形部421均夹入支撑壁b时,第一连接端420的键形状部425和第二连接端430的键形状部425都将会保持未夹入支撑壁b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9所示,当第一加热部400的姿势改变为第二姿势时,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完成。在此,第二姿势定义为第一加热部400处于键形状部425的第一面426与通孔d的宽度方向平行配置的姿势。这种第一加热部400的第二姿势可以是第一加热部400从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使第一加热部400以第一加热部400的长度方向上的轴为中心旋转了90°的状态。
如上所述,随着第一加热部400的姿势改变,配置在第一加热部400的两侧端部每个键形状部425均与支撑壁b紧贴,因此,第一加热部400可以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到加热器安装部325。
这相当于通过设计第一加热部400和加热器安装部325的形状,使得第一连接端固定部420的支撑壁b与第二连接端固定部430的支撑壁b之间的间距L1满足L1=LH1+2LH4的关系而获得的效果。
另外,支撑壁b与外壁f之间的间距L2满足以下关系。
L2≥LH3
即,支撑壁b与外壁f之间的间距L2设定为其长度长于台阶423与圆筒形部421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长度。
当以上述方式设定支撑壁b与外壁f之间的间距L2时,在支撑壁b和外壁f之间形成与所述间距L2相对应的长度的空间。延伸部422和圆筒形部421插入到以上述方式形成在支撑壁b和外壁f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在该空间中,可以建立电缆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即,当以上述方式设定支撑壁b与外壁f之间的间距L2时,可以提供用于插入延伸部422和圆筒形部421以及连接电缆和连接端所需的足够的空间。
如上所述,当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完成时,可以进行发射器440的设置。发射器440设置可以实施为使发射器440结合于遮蔽板328的形式。
然后,将玻璃335(参照图31)安置到门框330的安置面332,并利用止挡件324和限制肋323来固定,从而完成玻璃335的设置。
在设置玻璃335之前或之后,可以进行连接端和电缆的连接工作。当这些过程全部完成时,可以提供将门框320、第一加热部400、发射器440、保护格栅450以及玻璃335组装成一个单元的单元体。并且,如上所述,如果将第一加热部400、发射器440、保护格栅450以及玻璃335组装在一起的门框320结合到门顶面部310(参照图1),则可以一次将第一加热部400、发射器440、保护格栅450以及玻璃335等组装到门300上。
尽管未示出,当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工作和连接端与电缆的连接工作完成时,可以将盖子覆盖在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参照图31)中开放的顶部,以保护连接端。为了实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与盖子之间的结合,结合凸起i可以设置在罩a的顶部,以从所述罩a的顶部凸出。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门框320可以提供以下效果。
第一,门框320可以结合于门顶面部310的下部,以覆盖门顶面部310的下部,使得配置于门顶面部310内部的电缆安装部340、345(参照图7)和设置在所述电缆安装部340、345的电缆不暴露于外部。
门框320能够以在由结合部321覆盖配置有电缆安装部340、345的部分的状态下利用连结构件连结到电缆安装部340、345等的形式结合到门顶面部310的下部。如上所述,结合于门顶面部310的下部的门框320可以覆盖配置在门顶面部310内部的电缆安装部340、345(参照图7)和设置在所述电缆安装部340、345的电缆,以使所述电缆安装部340、345和电缆不暴露于外部,并在需要时可以容易地与门300分离。这种门框320可以安全地保护门顶面部310内部的各个部件,并在需要时可以容易地分离,因此,能够有助于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实施烹饪设备的维护工作。
第二,门框320提供了一个可以将第一加热部400、与所述第一加热部400有关的各个部件以及玻璃335组装成一个单位体的框架,因此,能够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部件管理和制造管理。
门框320中,除了用于将玻璃335固定到门框320的结构物之外,同时还提供了用于将第一加热部400、发射器440以及保护格栅450固定到门框320的结构物。
因此,可以提供将玻璃335、第一加热部440、发射器440以及保护格栅450结合到门框320的一个单位体,并且只需将门框320结合到门顶面部310的下部,就可以一次将玻璃335、第一加热部440、发射器440以及保护格栅450结合到所述门上。
第三,门框320提供了允许第一加热部400能够容易且快速地设置在门框320的结构物,因此,其能够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工作。
根据本实施例,首先将第一加热部400的一侧端部夹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的任一个,使第一加热部40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加热部400的两侧端部分别夹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然后,只需要使第一加热部400旋转的简单且容易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
此时,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未设置成具有方向性,因此,即使先将第一加热部400的一侧端部夹入第一连接端固定部326和第二连接端固定部327中的任一个中,也能够毫无障碍地进行第一加热部400的设置。
如上所述,门框320能够使第一加热部400设置工作更有效地进行,由此,其能够有助于更容易且快速地进行烹饪设备的制造工作以及为更换第一加热部400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从所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其他等效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将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8)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由底面、两个侧面以及背面围成的烹饪室,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开放;
门,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顶面的门顶面部和连接于所述门顶面部的前侧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门正面部,所述门以所述门顶面部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以开闭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
第一加热部,配置于所述门;以及
门框,支撑所述第一加热部,并且结合于所述门,
所述门框包括:
加热器安装部,结合有所述第一加热部;以及
结合部,与所述门顶面部结合,将所述加热器安装部支撑于所述门顶面部,
在所述门顶面部和所述门框分别形成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
发热体;
第一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
第二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安装部包括:
第一连接端固定部,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
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中的任一个包括:
罩,从圆周方向外侧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周围;
支撑壁,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夹入结合于所述支撑壁。
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由底面、两个侧面以及背面围成的烹饪室,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开放;
门,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顶面的门顶面部和连接于所述门顶面部的前侧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门正面部,所述门以所述门顶面部的后方侧为中心转动以开闭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正面;
第一加热部,配置于所述门;以及
门框,支撑所述第一加热部,并且结合于所述门;
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
发热体;
第一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
第二连接端,配置于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
所述门框包括:
加热器安装部,结合有所述第一加热部;以及
结合部,与所述门顶面部结合,将所述加热器安装部支撑于所述门顶面部;
所述加热器安装部包括:
第一连接端固定部,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
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中的任一个包括:
罩,从圆周方向外侧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周围;
支撑壁,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夹入结合于所述支撑壁,
所述发热体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棒状,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至少一个包括:
圆筒形状的圆筒形部,在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
键形状部,配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圆筒形部之间,所述键形状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圆筒形部的直径小且宽度比所述圆筒形部的直径大的扁平的六面体形状,
在所述支撑壁形成有:
结合孔,以与所述圆筒形部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贯通所述支撑壁而形成;
通孔,贯通所述支撑壁而形成,并且形成连接所述支撑壁的外部和所述结合孔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宽度形成为所述键形状部的厚度以上且比所述通孔的宽度小,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任一个在所述第一加热部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到所述结合孔的内部,
所述第一姿势是与所述键形状部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与所述通孔(d)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圆筒形部向所述键形状部侧延伸而形成,
所述延伸部形成为从与所述键形状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向外侧凸出,以在所述延伸部与平行于所述键形状部的宽度方向的面之间形成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之间的间距L1满足以下关系:
LH=LH1+2LH2+2LH3
L1=LH-LH2-LH3
其中,LH是所述第一加热部的总长度,LH1是所述发热体的长度,LH2是所述发热体的一侧端部与所述台阶之间的距离,LH3是所述台阶与所述圆筒形部的最外侧端部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部的支撑壁之间的间距L1满足以下关系:
L1=LH1+2LH4
其中,LH4是所述键形状部的长度。
CN202010028110.4A 2019-01-11 2020-01-10 烹饪设备 Active CN111434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04169 2019-01-11
KR1020190004169 2019-01-11
KR10-2019-0038037 2019-04-01
KR20190038037 2019-04-01
KR10-2019-0040379 2019-04-05
KR1020190040379 2019-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4294A CN111434294A (zh) 2020-07-21
CN111434294B true CN111434294B (zh) 2022-11-01

Family

ID=691576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8110.4A Active CN111434294B (zh) 2019-01-11 2020-01-10 烹饪设备
CN202080008435.4A Active CN113272591B (zh) 2019-01-11 2020-01-10 烹饪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435.4A Active CN113272591B (zh) 2019-01-11 2020-01-10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454401B2 (zh)
EP (3) EP3680559B1 (zh)
KR (3) KR102344414B1 (zh)
CN (2) CN111434294B (zh)
AU (1) AU2020207151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5039A1 (de) 2021-03-03 2022-09-08 Miele & Cie. Kg Einbaugargerät
CN113066349B (zh) * 2021-04-14 2022-07-22 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热学综合模拟实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KR20220168099A (ko) * 2021-06-15 2022-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KR20220168098A (ko) * 2021-06-15 2022-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KR20220168097A (ko) * 2021-06-15 2022-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CN114448155B (zh) * 2022-02-11 2023-08-04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大功率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控制方法
US20230263340A1 (en) * 2022-02-24 2023-08-24 Insync Products Group Ltd. Toaster oven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90570A (en) * 1927-04-25 1928-11-06 Sr Harvey O Dalbey Electric broiler
US3393295A (en) * 1964-12-29 1968-07-16 Sunbeam Corp Cooking device with proportioning control
DE2145094C3 (de) * 1971-09-09 1975-05-28 G. Bauknecht Gmbh, Elektronische Fabriken, 7000 Stuttgart Ofen zum Erhitzen von Nahrungsmitteln
US3746837A (en) * 1972-07-18 1973-07-17 I Frey Food warming appliance
GB1556053A (en) 1976-06-10 1979-11-21 Pilkington Brothers Ltd Thermal treatment of glass
US4403540A (en) * 1982-04-01 1983-09-13 Top-Qua & Co., Ltd. Bacon grill
FR2682461A1 (fr) * 1991-10-15 1993-04-16 Jolly Marcel Appareil de cuisson constitue d'un recipient et d'un generateur de rayonnements electromagnetiques.
JPH0634137A (ja) 1992-07-21 1994-0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KR970011605A (ko) * 1995-08-04 1997-03-27 김광호 가스오븐렌지의 냉각장치
WO1997034490A1 (en) 1996-03-18 1997-09-2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A heater unit for ovens
US6097003A (en) * 1998-01-09 2000-08-01 Emerson Electric Company Support bar attachment for an electric heater element
JP3183267B2 (ja) * 1998-09-08 2001-07-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加熱調理器の発熱体取付構造
US6289602B1 (en) 1999-01-28 2001-09-18 Cts Corporation Strain gag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sensor
DE29905081U1 (de) 1999-03-19 1999-08-12 Su Yung Sen Verbesserung der Struktur einer Ofentür
US6271502B1 (en) 2000-02-18 2001-08-07 Wen-Ching Lee Quick-disconnect arrangement for oven door
US6867394B2 (en) * 2001-10-05 2005-03-15 George T. C. Li Roasting oven with dual heating elements
JP2003114030A (ja) * 2001-10-05 2003-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2005030711A (ja) * 2003-07-09 2005-02-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ストーブのヒータ端部固定装置
US20050089318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Eastern Sources Housewares (Hong Kong) Limited Electric grill
ITMI20040715A1 (it) 2004-04-08 2004-07-09 De Longhi Spa Forno ad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in particolare per la cottura o il riscaldamento di cibi
CN100460765C (zh) 2004-07-14 2009-02-11 田北技研株式会社 电热炉
KR20060062202A (ko) * 2004-12-03 2006-06-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스윙 도어를 갖는 전자렌지
US7301127B1 (en) * 2005-01-11 2007-11-27 Derridinger Jr Richard K Cooking device
KR200396178Y1 (ko) * 2005-06-20 2005-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상부히터조립체
JP4111979B2 (ja) 2006-08-04 200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8058594B2 (en) * 2006-09-01 2011-11-15 Lg Electronics Inc. Door for a cooking apparatus
KR20080024025A (ko) 2006-09-12 2008-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FR2922745B1 (fr) * 2007-10-29 2009-11-13 Seb Sa Appareil de cuisson par rayonnement
KR200450168Y1 (ko) * 2007-12-11 2010-09-08 권혁 전기 양면 구이 그릴
KR100999786B1 (ko) * 2007-12-14 2010-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WO2010119937A1 (ja) 2009-04-16 2010-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1590639B1 (ko) * 2009-07-20 2016-0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10001565U (ko) 2009-08-07 2011-02-15 이종석 토스터기의 도어 개폐 장치
JP5383625B2 (ja) * 2010-11-01 2014-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202173285U (zh) 2011-08-03 2012-03-28 何顺伟 一种多功能的电烤箱
US9492031B2 (en) * 2012-02-15 2016-11-15 Pedro A. Diaz Versatile outdoor oven and grill
CN203328543U (zh) * 2013-06-18 2013-12-11 中山市豪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比萨炉
US9924830B1 (en) 2016-11-29 2018-03-27 Team International Group of America Inc. Countertop cooking appliance
JP6289602B2 (ja) * 2016-12-28 2018-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06821025A (zh) 2017-04-05 2017-06-13 珠海飞龙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烤箱
CN107319913A (zh) * 2017-06-26 2017-11-07 宁波司杰特卫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蒸烤一体机及其加热方法
CN107131528B (zh) 2017-06-29 2019-08-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WO2020145763A1 (ko) * 2019-01-11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WO2020145765A1 (ko) * 2019-01-11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29211A (ko) 2023-09-07
EP3910244A1 (en) 2021-11-17
CN111434294A (zh) 2020-07-21
EP3680559A1 (en) 2020-07-15
CN113272591B (zh) 2024-04-09
KR102344414B1 (ko) 2021-12-29
EP3680559B1 (en) 2021-10-13
EP3910244A4 (en) 2023-02-08
EP3974729A1 (en) 2022-03-30
AU2020207151A1 (en) 2021-08-26
KR102572685B1 (ko) 2023-08-30
US20200224884A1 (en) 2020-07-16
KR20200087688A (ko) 2020-07-21
AU2020207151B2 (en) 2023-05-25
CN113272591A (zh) 2021-08-17
US20230035341A1 (en) 2023-02-02
KR20200087682A (ko) 2020-07-21
US11454401B2 (en)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4294B (zh) 烹饪设备
CN111434293B (zh) 烹饪设备
CN113286972B (zh) 烹饪设备
US20220167789A1 (en) Cooking appliance
US20230300956A1 (en) Cooking appliance
EP3680558B1 (en) Cooking appliance
KR102213630B1 (ko) 조리기기
CN113271827B (zh) 烹饪设备
KR102522669B1 (ko) 조리기기
KR20200087650A (ko) 조리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