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0437A -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0437A
CN111430437A CN202010315255.2A CN202010315255A CN111430437A CN 111430437 A CN111430437 A CN 111430437A CN 202010315255 A CN202010315255 A CN 202010315255A CN 111430437 A CN111430437 A CN 111430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ress buffer
buffer film
film layer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5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0437B (zh
Inventor
谭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52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0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柔性显示屏包括:基材层;应力缓冲膜层,层叠设置于基材层,应力缓冲膜层配置成用于释放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及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基材层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设应力缓冲膜层这种膜层结构,以使柔性显示屏在弯折时可通过该应力缓冲膜层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降低柔性显示屏的其他膜层的破损情况,提升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由于应力缓冲膜层的厚度尺寸可以做的比较小,因此增设应力缓冲膜层后依然可以实现由该柔性显示屏组成的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电子设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显示屏是电子设备上用于显示信息的部件,为扩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多采用可以弯折的柔性显示屏。然而,柔性显示屏在弯折时,柔性显示屏的各个膜层会受到挤压力,膜层在受到挤压力后容易破损,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能够通过应力缓冲膜层释放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以提升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包括:
基材层;
应力缓冲膜层,层叠设置于基材层,应力缓冲膜层配置成用于释放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及
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基材层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
进一步,基材层包括弯折区,应力缓冲膜层具有面向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应力缓冲膜层位于弯折区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均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呈菱形。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的长度,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平行。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的长度,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不平行,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所成的锐角θ满足以下关系式:
0o<θ≤45o。
进一步,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通孔的第一对角线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
进一步,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沿平行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
平坦层,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一表面,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的通孔;或,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二表面,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的通孔。
进一步,平坦层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二表面,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的通孔;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平坦层背离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发光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层,层叠设置于平坦层背离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
其中,平坦层的制备材料与驱动电路层的制备材料相同。
进一步,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
进一步,柔性显示屏为可折叠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的柔性显示屏;及
中框,具有第一端口,柔性显示屏安装于第一端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基材层;
在基材层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其中,应力缓冲膜层配置成用于释放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
在基材层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
进一步,在基材层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的步骤为:在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
进一步,基材层包括弯折区,应力缓冲膜层具有面向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之前还包括:
在应力缓冲膜层位于弯折区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其中,每个通孔均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呈菱形。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的长度,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平行。
进一步;通孔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的长度,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不平行,第一对角线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所成的锐角θ满足以下关系式:
0o<θ≤45o。
进一步,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通孔的第一对角线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
进一步,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沿平行于弯折区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在应力缓冲膜层位于弯折区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的步骤包括:
在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层;
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显影,以使光刻胶层位于弯折区的部位形成至少一个通孔图案;
对应力缓冲膜层进行蚀刻,以使应力缓冲膜层位于通孔图案的部位形成通孔。
进一步,还包括:
在基材层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之前,在基材层层叠设置平坦层,且使平坦层覆盖基材层的弯折区;或
在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之前,在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二表面层叠设置平坦层,且使平坦层覆盖应力缓冲膜层的通孔。
进一步,在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的步骤包括:
在应力缓冲膜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驱动电路层;
在驱动电路层背离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层叠设置有机发光层;
在有机发光层背离驱动电路层的表面及有机发光层的外周设置封装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在柔性显示屏中增设了应力缓冲膜层这种膜层结构,以使柔性显示屏在弯折时能够通过该应力缓冲膜层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能够降低柔性显示屏的其他膜层的破损情况,提升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由于应力缓冲膜层的厚度尺寸可以做的比较小,因此,增设应力缓冲膜层后依然可以实现由该柔性显示屏组成的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三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应力缓冲膜层沿平行于第一表面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中基材层与应力缓冲膜层的第五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四种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五种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的第六种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中在应力缓冲膜层上设置通孔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中在应力缓冲膜层上设置发光组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第一方面,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100。柔性显示屏100可以为任意的能够发生形变的显示屏。柔性显示屏100可以包括基材层120、应力缓冲膜层140及发光组件160。
基材层120为使用时柔性显示屏100中能够被使用者碰触到的一个部件。即使用时,基材层120的部分或全部会裸露在外,这样基材层120就容易受到外力撞击并可能在外力撞击下破损,为提高基材层120的使用寿命,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选用具备高硬度性的材料。另外,为使柔性显示屏100能够发生形变以及能够正常显示,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还应该具备高柔韧性和高透光性。综上,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兼具高硬度性、高柔韧性及高透光性的材料。其中,高硬度性、高柔韧性以及高透光性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
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时,柔性显示屏100的各个膜层会受到挤压力,膜层受到挤压力后可能会破损,为提高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一般采取在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安装机械支撑件,且使机械支撑件紧贴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设置,以在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能够通过该机械支撑件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然而,在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设置机械支撑件不利于由该柔性显示屏100组成的电子设备10的轻薄化,为在电子设备10轻薄化的基础上实现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的提升,本申请实施例在柔性显示屏100中增设了应力缓冲膜层140。应力缓冲膜层140层叠设置于基材层120,且配置成用于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本申请实施例直接在柔性显示屏100中增设应力缓冲膜层140这种膜层结构,以使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时能够通过该应力缓冲膜层140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相较于通过柔性显示屏100背面的机械支撑件释放应力而言,能够使由该柔性显示屏100组成的电子设备10更加轻薄化。同时,可以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柔性显示屏100中增设应力缓冲膜层140,加工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低,利于规模化生产。
发光组件160为柔性显示屏100中用于发光和/或用于驱动发光的部件。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具体地,参见图2,发光组件160可以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与基材层120之间。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对基材层120及发光组件160的缓冲效果均比较好,参见图1,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设置于基材层120及发光组件160之间,即发光组件16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
参见图3,基材层120可以包括弯折区122及与弯折区122连接的非弯折区124。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均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基材层120可以由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连接后形成。然而,若基材层120由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连接后形成,基材层120就可能存在粘接剂等连接痕迹,为避免基材层120存在连接痕迹,基材层12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当基材层120为一体成型时,可以将基材层120的在使用时发生形变的部分定义为弯折区122,将基材层120的在使用时不发生形变的部分定义为非弯折区124。
柔性显示屏100可以为曲面屏,也可以为可折叠屏。当柔性显示屏100为曲面屏时,弯折区122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曲面部分,非弯折区124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平面部分。当柔性显示屏100为可折叠屏时,弯折区122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发生弯折的部分,非弯折区124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不发生弯折的部分。
弯折区122以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可以为任意的。如,弯折区122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以下以柔性显示屏100为可折叠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当弯折区122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4可以通过弯折区122连接。以下以弯折区122的数量为一个,非弯折区124的数量为两个时对基材层1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3,两个非弯折区124可以并排设置于弯折区122的两侧,且均与弯折区122连接。参见图3和图4,弯折区122的弯折变形可用于使两个非弯折区124在并排设置状态与叠合设置状态之间转换。
为使弯折区122的弯折变形能够实现两个非弯折区124在并排设置状态与叠合设置状态之间顺利转换,参见图3和图4,两个非弯折区124与弯折区122的交界线M可以平行,且弯折区122可以以与该交界线M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线N来弯折变形。
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选用具有弹性伸缩性的材料制备而成,只需满足应力缓冲膜层140不会影响柔性显示屏100的正常工作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含硅氧化物或含硅氮化物。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参见图5至图7,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42。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面向基材层120的第一表面144及与第一表面144相对的第二表面146,每个通孔142均贯穿第一表面144及第二表面146。
通孔142的形状可以为任意的。为便于描述通孔142的形状,可以以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来表征通孔142的形状,这样通孔142的形状为任意的可以为: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任意的。
当然,为便于通孔142的加工成型,通孔14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所有截面均可以相同、且通孔142的孔轴线可以为直线。具体地,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形、三边形、四边形等。当然,为便于加工成型及保证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良好的缓冲性,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优选为呈菱形。
当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呈菱形时,参见图9,该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1422及第二对角线1424,第一对角线1422可以与第二对角线1424相等,第一对角线1422也可以比第二对角线1424长。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且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不平行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满足以下关系式:0o<θ≤45o。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应力缓冲膜层140沿平行于第二对角线1424方向的弹性变形量会大于等于沿平行于第一对角线1422方向的弹性变形量,通过将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限定在0°至45°,可以使弯折区122弯折时应力缓冲膜层140主要沿平行于第二对角线1424方向发生形变以缓冲弯折应力,使得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弹性变形量更大,能够使弯折应力得到更好的释放。具体地,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为15°、30°、45°等。当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不平行时,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为异面直线,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为:过空间内任意一点引的两条分别与第一对角线1422以及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的直线所成的锐角。
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第一对角线1422优选为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
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可以大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未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为方便描述,可以将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定义为第一面积,将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未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定义为第二面积,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二倍至十倍。具体地,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三倍、六倍、九倍等。优选地,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五倍。
通孔142的数量可以为任意的。如通孔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通孔142的数量为多个时,参见图6和图8,多个通孔142的形状可以相同;参见图7,多个通孔142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当通孔14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通孔142可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随机分布。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各部位的缓冲性能相对均衡,参见图6至图8,多个通孔142可以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为: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的方向,所有通孔142的截面的中心的连线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
当多个通孔142的形状相同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各部位的缓冲性能相对均衡,参见图10,多个通孔142还可以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及垂直于转动轴线N的方向呈阵列设置。参见图10,当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均呈菱形时,相邻通孔142之间的空隙也可以为菱形,此时,为提升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缓冲性能,还可以在空隙处再设置为通孔142,可参见图11。
参见图8和图9,当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均呈菱形,且该截面的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为提升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缓冲性能,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可以相互平行或共线。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可以为: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也可以为: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共线。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还可以为:一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平行,一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共线。
当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时,发光组件160可以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发光组件160也可以为直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形成。当发光组件160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时,发光组件160可以不填充通孔142。当发光组件160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形成时,参见图5,发光组件160可以填充通孔142。
参见图6、图7、图8、图10和图11,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与整个基材层120相适配,即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与基材层120的外轮廓线重合。当应力缓冲膜层140与整个基材层120相适配时,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可以为:既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也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外的部位设置通孔142。当应力缓冲膜层140与整个基材层120相适配时,参见图6、图7、图8、图10和图11,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还可以为:仅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
当然,为减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应力缓冲膜层140也可以仅与弯折区122相适配,即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与弯折区122的外轮廓线重合。除此之外,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还可以位于基材层120的外轮廓线与弯折区122的外轮廓线之间。
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上设置通孔142后,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光滑平坦,柔性显示屏100还可以包括平坦层180。平坦层180可以设置于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为使平坦层180能够直接作用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以实现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光滑平坦,平坦层180可以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一表面144,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此时,平坦层180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可以为:通孔142位于第一表面144的开口轮廓线位于平坦层180在第一表面144上的正投影内。平坦层180也可以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可参见图12。此时,平坦层180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可以为:通孔142位于第二表面146的开口轮廓线位于平坦层180在第二表面146上的正投影内。
当平坦层18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且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时,平坦层180可以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平坦层180也可以为直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形成。当平坦层180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时,平坦层180可以不填充通孔142。当平坦层180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形成时,参见图12,平坦层180可以填充通孔142。
参见图13,发光组件160包括驱动电路层162。当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平坦层180优选为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驱动电路层162可以层叠设置于平坦层180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且平坦层180的制备材料与驱动电路层162的制备材料相同。以上通过将平坦层18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驱动电路层162设置于平坦层180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且使平坦层180的制备材料与驱动电路层162的制备材料相同,这样在平坦层180设置驱动电路层162时二者因制备材料相同,连接将更加紧密。
参见图13,发光组件160还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层164。有机发光层164可以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62的背离平坦层180的表面,且与驱动电路层162的电性接口对应连接。为避免有机发光层164与水氧发生反应,参见图14,发光组件16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66。封装层166可以设置于有机发光层164的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为增强封装层166的密封性,不仅可以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设置封装层166,还可以在有机发光层164的侧面设置封装层166,以使封装层166与驱动电路层162能够形成密闭区间,有机发光层164能够位于密闭区间内。
第二方面,参见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任意的柔性显示屏100以及中框,中框可以具有第一端口,柔性显示屏100可以安装于第一端口。电子设备10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任意设备。如,电子设备10可以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脑设备、电视机、交通工具、照相机、监控装置等。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柔性显示屏10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选取基材层120。
基材层120为使用时柔性显示屏100中能够被使用者碰触到的一个部件。即使用时,基材层120的部分或全部会裸露在外,这样基材层120就容易受到外力撞击并可能在外力撞击下破损,为提高基材层120的使用寿命,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选用具备高硬度性的材料。另外,为使柔性显示屏100能够发生形变以及能够正常显示,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还应该具备高柔韧性和高透光性。综上,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兼具高硬度性、高柔韧性及高透光性的材料。其中,高硬度性、高柔韧性以及高透光性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材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
S104,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其中,应力缓冲膜层140配置成用于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
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时,柔性显示屏100的各个膜层会受到挤压力,膜层受到挤压力后可能会破损,为提高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一般采取在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安装机械支撑件,且使机械支撑件紧贴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设置,以在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能够通过该机械支撑件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然而,在柔性显示屏100的背面设置机械支撑件不利于由该柔性显示屏100组成的电子设备10的轻薄化,为在电子设备10轻薄化的基础上实现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寿命的提升,本申请实施例采取在基材层120形成应力缓冲膜层140,以通过应力缓冲膜层140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本申请实施例直接在柔性显示屏100中增设应力缓冲膜层140这种膜层结构,以使柔性显示屏100在弯折时能够通过该应力缓冲膜层140释放弯折产生的应力,相较于通过柔性显示屏100背面的机械支撑件释放应力而言,能够使由该柔性显示屏100组成的电子设备10更加轻薄化。同时,可以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柔性显示屏100中增设应力缓冲膜层140,加工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低,利于规模化生产。
S107,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发光组件160为柔性显示屏100中用于发光和/或用于驱动发光的部件。S107中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可以为:S107a发光组件16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与基材层120之间。当发光组件16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与基材层120之间时,S107应在S104之前实施,即先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再在发光组件16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具体实施流程可参见图16。为便于区分,图16中将S102、S104及S107修改为了S301、S302及S303。
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对基材层120及发光组件160的缓冲效果均比较好,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设置于基材层120及发光组件160之间。即S107中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也可以为:S107b发光组件16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当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S107b应在S104之后实施,即先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再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可参见图17。
参见图3,基材层120可以包括弯折区122及与弯折区122连接的非弯折区124。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均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基材层120可以由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连接后形成。然而,若基材层120由弯折区122与非弯折区124连接后形成,基材层120就可能存在粘接剂等连接痕迹,为避免基材层120存在连接痕迹,基材层12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当基材层120为一体成型时,可以将基材层120的在使用时发生形变的部分定义为弯折区122,将基材层120的在使用时不发生形变的部分定义为非弯折区124。
柔性显示屏100可以为曲面屏,也可以为可折叠屏。当柔性显示屏100为曲面屏时,弯折区122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曲面部分,非弯折区124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平面部分。当柔性显示屏100为可折叠屏时,弯折区122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发生弯折的部分,非弯折区124可以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0中的不发生弯折的部分。
弯折区122以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可以为任意的。如,弯折区122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以下以柔性显示屏100为可折叠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当弯折区122及非弯折区124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24可以通过弯折区122连接。以下以弯折区122的数量为一个,非弯折区124的数量为两个时对基材层1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3,两个非弯折区124可以并排设置于弯折区122的两侧,且均与弯折区122连接。参见图3和图4,弯折区122的弯折变形可用于使两个非弯折区124在并排设置状态与叠合设置状态之间转换。
为使弯折区122的弯折变形能够实现两个非弯折区124在并排设置状态与叠合设置状态之间顺利转换,参见图3和图4,两个非弯折区124与弯折区122的交界线M可以平行,且弯折区122可以以与该交界线M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线N来弯折变形。
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选用具有弹性伸缩性的材料制备而成,只需满足应力缓冲膜层140不会影响柔性显示屏100的正常工作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含硅氧化物或含硅氮化物。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面向基材层120的第一表面144及与第一表面144相对的第二表面146,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制备柔性显示屏100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105,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其中,每个通孔142均贯穿第一表面144及第二表面146。
当S107中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为S107a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与基材层120之间时,S105应在S104之后实施,即先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再在发光组件16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之后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设置通孔142。当S107中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为S107b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S105应在S104之后S107之前实施,即先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再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设置通孔142,之后再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可参见图18。
S105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的步骤可以为通过机械钻孔方式在应力缓冲膜层140形成通孔142。然而,因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厚度尺寸较小,若采用机械钻孔方式,可能会造成基材层120等部件的破损,为此,参见图19,S105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的步骤可以包括:S1052,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形成光刻胶层。S1054,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显影,以使光刻胶层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形成至少一个通孔图案。S1056,对应力缓冲膜层140进行蚀刻,以使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通孔图案的部位形成通孔142。上述通过镀膜、曝光、显影以及蚀刻工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上形成通孔142,加工工艺简单且成熟,有利于柔性显示屏100的规模化生产。当然,为避免光刻胶层影响柔性显示屏100的使用性能,S105还可以包括:S1058,去除应力缓冲膜层140上的光刻胶层。
通孔142的形状可以为任意的。为便于描述通孔142的形状,可以以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来表征通孔142的形状,这样通孔142的形状为任意的可以为: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任意的。
当然,为便于通孔142的加工成型,通孔14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所有截面均可以相同、且通孔142的孔轴线可以为直线。具体地,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形、三边形、四边形等。当然,为便于加工成型及保证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良好的缓冲性,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优选为呈菱形。
当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呈菱形时,该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1422及第二对角线1424,第一对角线1422可以与第二对角线1424相等,第一对角线1422也可以比第二对角线1424长。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且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不平行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满足以下关系式:0o<θ≤45o。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应力缓冲膜层140沿平行于第二对角线1424方向的弹性变形量会大于等于沿平行于第一对角线1422方向的弹性变形量,通过将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限定在0°至45°,可以使弯折区122弯折时应力缓冲膜层140主要沿平行于第二对角线1424方向发生形变以缓冲弯折应力,使得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弹性变形量更大,能够使弯折应力得到更好的释放。具体地,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为15°、30°、45°等。当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不平行时,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为异面直线,第一对角线1422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所成的锐角θ可以为:过空间内任意一点引的分别与第一对角线1422以及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的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
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能够更好的释放柔性显示屏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当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第一对角线1422优选为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
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可以大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未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为方便描述,可以将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定义为第一面积,将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中未设置通孔142的区域面积定义为第二面积,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二倍至十倍。具体地,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三倍、六倍、九倍等。优选地,第一面积可以为第二面积的五倍。
通孔142的数量可以为任意的。如通孔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通孔142的数量为多个时,参见图6和图8,多个通孔142的形状可以相同;参见图7,多个通孔142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当通孔14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通孔142可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随机分布。当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各部位的缓冲性能相对均衡,参见图6至图8,多个通孔142可以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为: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的方向,所有通孔142的截面的中心的连线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平行。
当多个通孔142的形状相同时,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各部位的缓冲性能相对均衡,参见图10,多个通孔142还可以沿平行于弯折区122的转动轴线N的方向及垂直于转动轴线N的方向呈阵列设置。参见图10,当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均呈菱形时,相邻通孔142之间的空隙也可以为菱形,此时,为提升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缓冲性能,还可以在空隙处再设置为通孔142,可参见图11。
参见图8和图9,当多个通孔142沿平行于第一表面144方向的截面均呈菱形,且该截面的第一对角线142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对角线1424的长度时,为提升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缓冲性能,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可以相互平行或共线。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可以为: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也可以为: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共线。至少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还可以为:一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平行,一部分通孔142的第一对角线1422所在直线共线。
当S107中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为:S107b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发光组件160可以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发光组件160也可以为直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形成。当发光组件160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时,发光组件160可以不填充通孔142。当发光组件160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形成时,参见图5,发光组件160可以填充通孔142。
参见图6、图7、图8、图10和图11,S104在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可以为:S104a在整个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即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与基材层120的外轮廓线重合。当S104在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为S104a在整个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时,S105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可以为:既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也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外的部位设置通孔142。当S104在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为S104a在整个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时,S105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还可以为:仅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42。
当然,为减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使用量,降低成本,S104在基材层120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也可以为:S104b在基材层120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即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与弯折区122的外轮廓线重合。除此之外,应力缓冲膜层140在基材层1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还可以位于基材层120的外轮廓线与弯折区122的外轮廓线之间。
在应力缓冲膜层140上设置通孔142后,为使应力缓冲膜层14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光滑平坦,制备柔性显示屏100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106,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平坦层180。为使平坦层180能够直接作用于应力缓冲膜层140以实现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光滑平坦,S106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平坦层180可以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一表面144设置平坦层180,或,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设置平坦层180。
当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一表面144设置平坦层180时,S106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平坦层180具体可以为:S106a,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之前,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平坦层180,且使平坦层180覆盖基材层120的弯折区122。
当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设置平坦层180时,S106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平坦层180具体可以为:S106b,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之前,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层叠设置平坦层180,且使平坦层180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可参见图20。此时,平坦层180覆盖应力缓冲膜层140的通孔142可以为:通孔142位于第二表面146的开口轮廓线位于平坦层180在第二表面146上的正投影内。
当S106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平坦层180为S106b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层叠设置平坦层180时,平坦层180可以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平坦层180也可以为直接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形成。当平坦层180独立成型之后再与应力缓冲膜层140连接时,平坦层180可以不填充通孔142。当平坦层180通过薄膜沉积等工艺在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形成时,参见图12,平坦层180可以填充通孔142。
发光组件160包括驱动电路层162。当发光组件160层叠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平坦层180优选为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驱动电路层162可以设置于平坦层180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且平坦层180的制备材料与驱动电路层162的制备材料相同。以上通过将平坦层18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第二表面146,驱动电路层162设置于平坦层180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且使平坦层180的制备材料与驱动电路层162的制备材料相同,这样在平坦层180设置驱动电路层162时二者因制备材料相同,连接将更加紧密。
发光组件160还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层164。有机发光层164可以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62的背离平坦层180的表面,且与驱动电路层162的电性接口对应连接。为避免有机发光层164与水氧发生反应,发光组件16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66。封装层166可以设置于有机发光层164的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为增强封装层166的密封性,不仅可以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设置封装层166,还可以在有机发光层164的外周设置封装层166,以使封装层166与驱动电路层162能够形成密闭区间,有机发光层164能够位于密闭区间内。
当发光组件160包括驱动电路层162、有机发光层164及封装层166时,S107在基材层120的靠近应力缓冲膜层140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160为S107b发光组件160设置于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时,参见图21,S107可以包括:S1072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层叠设置驱动电路层162。S1074在驱动电路层162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层叠设置有机发光层164。S1076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及有机发光层164的外周设置封装层166。
其中,S1072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层162中驱动电路层162的形成过程可以包括镀膜、曝光、显影以及蚀刻等加工工艺,与上述在基材层120上形成具有通孔142的应力缓冲膜层140的加工工艺类似,在此不再赘述。S1074在驱动电路层162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设置有机发光层164可以为:在驱动电路层162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蒸镀有机发光层164。S1076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及有机发光层164的外周设置封装层166可以为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及有机发光层164的外周蒸镀封装层166。
参见图22,以下提供了一种制备柔性显示屏100的方法的详细流程:
S202,选取基材层120。
S204,在基材层120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140。
S206,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第二表面146形成光刻胶层。
S208,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显影,以使光刻胶层位于弯折区122的部位形成至少一个通孔图案。
S210,对应力缓冲膜层140进行蚀刻,以使应力缓冲膜层140位于通孔图案的部位形成通孔142。
S212,去除应力缓冲膜层140上的光刻胶层。
S214,在应力缓冲膜层140背离基材层120的第二表面146层叠设置平坦层180。
S216,在平坦层180背离应力缓冲膜层140的表面层叠设置驱动电路层162。
S218,在驱动电路层162背离平坦层180的表面层叠设置有机发光层164。
S220,在有机发光层164背离驱动电路层162的表面及有机发光层164的外周设置封装层16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
应力缓冲膜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材层,所述应力缓冲膜层配置成用于释放所述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及
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靠近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括弯折区,所述应力缓冲膜层具有面向所述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应力缓冲膜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呈菱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不平行,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所成的锐角θ满足以下关系式:
0°<θ≤45°。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对角线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坦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且覆盖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通孔;或,层叠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且覆盖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且覆盖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通孔;所述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平坦层的制备材料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制备材料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层叠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为可折叠屏。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及
中框,具有第一端口,所述柔性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
13.一种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基材层;
在所述基材层层叠设置应力缓冲膜层;其中,所述应力缓冲膜层配置成用于释放所述柔性显示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
在所述基材层的靠近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层叠设置发光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层的靠近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步骤为: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所述发光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括弯折区,所述应力缓冲膜层具有面向所述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所述发光组件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其中,每个所述通孔均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呈菱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不平行,所述第一对角线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所成的锐角θ满足以下关系式:
0°<θ≤45°。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对角线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或共线。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弯折区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排列设置。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位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层;
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曝光显影,以使所述光刻胶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位形成至少一个通孔图案;
对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进行蚀刻,以使所述应力缓冲膜层位于所述通孔图案的部位形成所述通孔。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基材层层叠设置所述应力缓冲膜层之前,在所述基材层层叠设置平坦层,且使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基材层的所述弯折区;或
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所述发光组件之前,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层叠设置平坦层,且使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所述通孔。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应力缓冲膜层背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设置层叠驱动电路层;
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应力缓冲膜层的表面层叠设置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表面及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外周设置封装层。
CN202010315255.2A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Active CN111430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5255.2A CN1114304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5255.2A CN1114304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0437A true CN111430437A (zh) 2020-07-17
CN111430437B CN111430437B (zh) 2023-03-03

Family

ID=7155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5255.2A Active CN111430437B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04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4317A (zh) * 2020-10-13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22017054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481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缺陷的显示设备
CN108155218A (zh) * 2017-12-29 2018-06-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
WO2018121322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077978U (zh) * 2017-02-03 2018-11-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9461831A (zh) * 2018-08-31 2019-03-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0663A (zh) * 2018-09-26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和用于增强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硬度和机械强度的硬度增强层
CN109830509A (zh) * 2019-01-09 2019-05-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18039A (zh) * 2019-08-29 2019-11-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481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缺陷的显示设备
WO2018121322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077978U (zh) * 2017-02-03 2018-11-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8155218A (zh) * 2017-12-29 2018-06-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
CN109461831A (zh) * 2018-08-31 2019-03-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0663A (zh) * 2018-09-26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和用于增强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硬度和机械强度的硬度增强层
CN109830509A (zh) * 2019-01-09 2019-05-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18039A (zh) * 2019-08-29 2019-11-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054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164317A (zh) * 2020-10-13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22077690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0437B (zh) 202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0437B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CN106910430B (zh)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设备
CN112234152B (zh)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WO2020216090A1 (zh) 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WO2012049898A1 (ja) 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並びに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2071884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50363B (zh) 显示组件、显示模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6108431A (ja) 半導体装置
US11806974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092B (zh) 显示装置
CN110658951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52061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US1197408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ound broadcasting element
CN112669706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JP2023098898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含む車両
CN114613733B (zh) 曲面发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46342A (zh) 柔性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902119U (zh) 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模组
CN102422729B (zh) 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0272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130043016A1 (en)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CN21738716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92416B (zh) 电子装置
CN211531417U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