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633A -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633A
CN111416633A CN201911044635.0A CN201911044635A CN111416633A CN 111416633 A CN111416633 A CN 111416633A CN 201911044635 A CN201911044635 A CN 201911044635A CN 111416633 A CN111416633 A CN 111416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nd
radio frequency
recep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4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6633B (zh
Inventor
涂壁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16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6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射频模块包括:用于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用于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以及开关,其包括第一公共端子和第二公共端子以及第一选择端子至第五选择端子。第二公共端子连接至第一输入端子。用于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公共端子和用于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公共端子分别连接至第一选择端子和第二选择端子。用于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连接至第三选择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用于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连接至第四选择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五选择端子连接至第三输出端子。

Description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以下需求:当前的通信服务采用多频带和多模式特征进行多频带传输以实现高容量和高精度的通信。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31500号公开了一种射频模块的电路配置,该射频模块的电路配置能够实现:在长期演进(LTE)频带28A中的发送和接收、在LTE频带28B中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在LTE频带29中的接收。鉴于频带29的接收频带包括在频带28A的发送频带中的事实,射频模块具有如下电路配置,在该电路配置中,用于频带29的接收滤波器也兼作用于频带28A的发送滤波器。射频模块包括:用于在频带28A中操作的双工器;用于在频带28B中操作的双工器;第一开关,其连接至天线以在两个双工器之间进行切换;以及第二开关,其设置在两个双工器与放大器电路之间以在用于频带28A的发送路径与用于频带29的接收路径之间进行切换。因此,电路配置省略了专用于频带29中的操作的滤波器。
尽管省略了专用于频带29中的操作的这样的滤波器,但是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31500号中公开的射频模块是大的,原因是设置在天线与双工器之间的第一开关和设置在双工器与放大器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彼此分开设置。
发明内容
因此,完成了本发明以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射频模块传输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以及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第一通信频带至第三通信频带是不同的频率带。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包括第三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射频模块包括:公共输入/输出端子;第一输入端子,射频发送信号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输出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第二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输出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第三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三输出端子输出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第一发送滤波器,其通带是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第一接收滤波器,其通带是第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第二发送滤波器,其通带是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第二接收滤波器,其通带是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开关,其包括第一公共端子、第二公共端子、第一选择端子、第二选择端子、第三选择端子、第四选择端子和第五选择端子,并且所述开关被配置为一个芯片。第一公共端子连接至公共输入/输出端子。第二公共端子连接至第一输入端子。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第一选择端子。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第二选择端子。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第三选择端子。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第四选择端子。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子。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子。第五选择端子连接至第三输出端子。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要素、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的电路配置图;
图2示出可用于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使用的通信频带中的示例性频率分配;
图3是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的电路配置图;
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和接收频带A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的电路系统的状态;
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和接收频带B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的电路系统的状态;
图4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和接收频带C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的电路系统的状态;
图5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修改的射频模块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3的射频模块的布局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4的射频模块的布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方式和下面的示例以及对实施方式的修改通常地或特别地是说明性的。下面的实施方式、示例和修改中的细节例如值、形状、材料、构成部件以及构成部件的布置和连接模式仅作为示例被提供,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对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示例和修改中的构成部件,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未提及的构成部件被描述为自由选择的构成部件。附图中示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和相对比例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关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基板上安装的元件(部件)X、Y和Z,在本文中表述“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基板时,Z被设置在X与Y之间”意味着:将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基板时被投影到基板表面上的X的区域中的自由选择的点与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基板时被投影到基板表面上的Y的区域中的自由选择的点连接的线与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基板时被投影到基板表面上的Z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交。
实施方式
1.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的电路配置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的电路配置图。如图1中所示,通信装置6包括射频模块1、接收放大器电路3R、发送放大器电路3T、射频集成电路(RFIC)4和基带集成电路(BBIC)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传输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和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频带A、B和C是不同的频率带。频带A的发送频带包括频带C的接收频带。
RFIC 4是RF信号处理电路,该RF信号处理电路对经由天线2发送或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地,RFIC 4对通过射频模块1的接收路径输入的射频信号执行信号处理例如下转换,并且将通过信号处理生成的接收信号输出至例如基带信号处理电路(未示出)。RFIC 4对从BBIC 5输入的发送信号执行信号处理例如上变换,并且将通过信号处理生成的射频信号输出至射频模块1的发送路径。
RFIC 4还用作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使用中的通信频带(频率带)控制包括在射频模块1中的开关10中的连接。具体地,RFIC 4通过使用控制信号(未示出)在包括在射频模块1中的开关10中的连接之间进行切换。控制单元可以被设置在RFIC 4外部。具体地,控制单元被设置在例如射频模块1或BBIC 5中。
接收放大器电路3R包括接收放大器31R、32R和33R。接收放大器31R优先对由射频模块1输出的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的接收信号输出至RFIC 4。接收放大器32R优先对由射频模块1输出的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的接收信号输出至RFIC 4。接收放大器33R优先对由射频模块1输出的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的接收信号输出至RFIC 4。
并不总是要求接收放大器电路3R包括三个接收放大器,即,接收放大器31R、32R和33R。可替选地,接收放大器电路3R可以包括一个接收放大器。利用该配置,接收放大器提供优先对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和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的特性。该配置还可以包括开关,开关被设置在接收放大器与射频模块1之间以在以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接收放大器连接至射频模块1中的传输频带A中的射频信号的信号路径;接收放大器连接至射频模块1中的传输频带B中的射频信号的信号路径;以及接收放大器连接至射频模块1中的传输频带C中的射频信号的信号路径。
发送放大器电路3T是如下发送放大器,所述发送放大器优先对频带A中的射频信号和频带B中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并且然后将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至射频模块1。
并不总是要求发送放大器电路3T包括一个发送放大器。可替选地,发送放大器电路3T可以包括两个发送放大器。利用该配置,一个发送放大器提供优先对频带A中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特性,而另一发送放大器提供优先对频带B中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特性。
天线2连接至射频模块1的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以辐射由射频模块1输出的射频信号并且使得射频模块1能够接收来自外部的射频信号。天线2可以包括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6中。
下面详细地描述射频模块1的配置。
如图1中所示,射频模块1包括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第一输入端子)、接收输出端子110(第一输出端子)、接收输出端子120(第二输出端子)、接收输出端子130(第三输出端子)、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能够传输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以及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接收信号。
开关10包括公共端子10ant(第一公共端子)、公共端子10T(第二公共端子)、选择端子10B(第一选择端子)、选择端子10A(第二选择端子)、选择端子10BT(第三选择端子)、选择端子10AT(第四选择端子)和选择端子10CR(第五选择端子)。开关10被配置为一个芯片,并且可以包括在例如一个开关IC中。
发送输入端子140是第一输入端子,该第一输入端子连接至发送放大器电路3T的输出端子,由发送放大器电路3T输出的射频发送信号被输入至第一输入端子。
接收输出端子110是第一输出端子,该第一输出端子连接至接收放大器31R的输入端子,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从第一输出端子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1R。接收输出端子120是第二输出端子,该第二输出端子连接至接收放大器32R的输入端子,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从第二输出端子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2R。接收输出端子130是第三输出端子,该第三输出端子连接至接收放大器33R的输入端子,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从第三输出端子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3R。
双工器21是第一双工器,该第一双工器包括发送滤波器21T(第一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21R(第一接收滤波器)以发送和接收频带B中的射频信号。双工器21包括:用于被共享用作发送滤波器21T的输出端子和接收滤波器21R的输入端子的第一天线端子(未示出)、作为发送滤波器21T的输入端子的第一发送端子(未示出)以及作为接收滤波器21R的输出端子的第一接收端子(未示出)。
发送滤波器21T是第一发送滤波器,该第一发送滤波器的通带是频带B的发送频带。接收滤波器21R是第一接收滤波器,该第一接收滤波器的通带是频带B的接收频带。
双工器22是第二双工器,该第二双工器包括发送滤波器22T(第二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22R(第二接收滤波器)以发送和接收频带A中的射频信号。双工器22包括:用于被共享用作发送滤波器22T的输出端子和接收滤波器22R的输入端子的第二天线端子(未示出)、作为发送滤波器22T的输入端子的第二发送端子(未示出)以及作为接收滤波器22R的输出端子的第二接收端子(未示出)。
发送滤波器22T是第二发送滤波器,该第二发送滤波器的通带是频带A的发送频带。接收滤波器22R是第二接收滤波器,该第二接收滤波器的通带是频带B的接收频带。
公共端子10ant连接至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公共端子10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
双工器21的第一天线端子连接至选择端子10B。双工器21的第一发送端子连接至选择端子10BT。双工器21的第一接收端子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10。
双工器22的第二天线端子连接至选择端子10A。双工器22的第二发送端子连接至选择端子10AT。双工器22的第二接收端子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20。
选择端子10CR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
在这样的用于传输三个不同频带即频带A、B和C中的射频信号的三频带传输系统中,其中频带A的发送频带包括频带C的接收频带,上述配置使得用于频带A的发送频带的发送滤波器能够兼作用于频带C的接收频带的接收滤波器。此外,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和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被配置为一个芯片。这些特征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个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图2示出了可用于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使用的通信频带中的示例性频率分配。在本实施方式中,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是例如LTE频带28A(发送频带:703MHz至733MHz;接收频带:758MHz至788MHz)。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是例如LTE频带28B(发送频带:718MHz至748MHz;接收频带:773MHz至803MHz)。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是例如LTE频带29(接收频带:717MHz至728MHz)。
如图2中所示,频带28A(频带A)和频带28B(频带B)被分配相应的发送频带(Tx)和相应的接收频带(Rx)。频带29(频带C)仅被分配接收频带(Rx)。频带A(频带28A)的发送频带包括频带C(频带29)的接收频带。
2.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的电路配置
图3是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的电路配置图。如图3中所示,根据比较示例的通信装置600包括射频模块500、接收放大器电路3R、发送放大器电路3T、RFIC 4和BBIC 5。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一样,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传输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和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频带A、B和C是不同的频率带。频带A的发送频带包括频带C的接收频带。
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的不同之处在于:射频模块500包括两个开关。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和通信装置6共有的配置,将在关注比较示例的独特特征时给出这些配置。
射频模块500包括: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120和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510和520。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能够传输频带A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以及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
开关510包括公共端子10ant以及选择端子10A和10B。开关520包括公共端子10T以及选择端子10AT、10BT和10CR。射频模块500包括两个开关,即,开关510和520。
在这样的用于传输三个不同频带即频带A、B和C中的射频信号的三频带传输系统中,其中频带A的发送频带包括频带C的接收频带,根据比较示例的射频模块500和通信装置600的配置使得用于频带A的发送频带的发送滤波器能够兼做用于频带C的接收频带的接收滤波器。同时,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510和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520被配置为单独的芯片。尽管该配置使得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但是切换电路系统的尺寸增加,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3.与开关10的切换操作相关联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系统的状态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和接收频带A(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系统的状态。为了同时传输频带A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如图4A中所示,开关10被设置为公共端子10an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A并且公共端子10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频带A中的发送信号流过发送放大器电路3T、发送输入端子140、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发送滤波器22T、选择端子10A和公共端子10ant,然后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被输出至天线2。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从天线2流过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公共端子10ant、选择端子10A和接收滤波器22R,然后从接收输出端子120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2R。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和接收频带B(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系统的状态。为了同时传输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如图4B中所示,开关10被设置为公共端子10an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B并且公共端子10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流过发送放大器电路3T、发送输入端子140、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BT、发送滤波器21T、选择端子10B和公共端子10ant,然后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被输出至天线2。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从天线2流过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公共端子10ant、选择端子10B和接收滤波器21R,然后从接收输出端子110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1R。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收频带C(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系统的状态。为了传输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如图4C中所示,开关10被设置为公共端子10an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A并且选择端子10AT电连接至选择端子10CR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从天线2流过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公共端子10ant、选择端子10A、发送滤波器22T、选择端子10AT和选择端子10CR,然后从接收输出端子130被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3R。
该切换操作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可以通过包括在RFIC 4中的控制单元或通过包括在射频模块1中的控制单元来执行用于在开关10的各个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
可替选地,可以以如下方式执行用于在开关10的各个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包括在射频模块1中的控制电路从包括在RFIC 4中的控制单元接收指令,并且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开关10。在这种情况下,开关10和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在一个开关IC中。该配置使得能够缩短形成在开关10的各个端子之间的连接的布线,并且使得能够缩短从控制电路延伸到开关10的控制布线。因此,实现了具有进一步减小的尺寸和传输损耗的射频模块1。
开关IC被配置为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这样的开关IC的生产成本低廉。该开关IC可以由GaAs形成。
射频模块1还能够实现:(a)用于同时发送频带A中的发送信号和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两个上行链路)的载波聚合(在下文中被称为CA);(b)用于同时发送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并且接收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一个上行链路,一个下行链路)的CA;(c)用于同时接收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和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两个下行链路)的CA;(d)用于同时接收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和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两个下行链路)的CA;(e)用于同时发送频带A中的发送信号、接收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发送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并且接收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两个上行链路,两个下行链路)的CA;以及(f)用于同时发送频带B中的发送信号、接收频带B中的接收信号并且接收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一个上行链路,两个下行链路)的CA。当实现(a)至(f)中的至少一个时,开关10用作“多连接开关”。也就是说,开关10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公共端子10ant和10T中的每一个能够同时连接至多于一个的选择端子。
4.射频模块的电路元件的布局
为了每个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低损耗传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理想地确保:如图2中所示,(1)在频带A(频带28A)的Tx与Rx之间;(2)在天线端子与频带A(频带28A)的Tx之间;(3)在频带B(频带28B)的Tx与Rx之间;(4)在天线端子与频带B(频带28B)的Tx之间;(5)在频带B(频带28B)的Tx与频带A(频带28A)的Rx之间;以及(6)在频带C(频带29)的Rx与频带A(频带28A)的Rx之间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为了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期望用于经由开关10形成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的迹线不与其他迹线相交。
图5是示出了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1A的布局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元件的布局体现在图5中所示的射频模块1A中。如图5中所示,射频模块1A的构成部件例如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在示例1中,接收放大器电路3R也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天线2连接至安装基板90上的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可替选地,天线2可以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
在示例1中,双工器21和22、开关10以及接收放大器电路3R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在安装基板90的第一主表面或第二主表面上,其中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彼此相对。安装基板90是包括堆叠在彼此的顶部上的多个层的多层基板,并且可以是例如陶瓷多层基板或PCB基板。
图5是安装基板90的通过平面图查看并在平面图中观察的示意图,示出了安装基板90上的包括构成射频模块1A的电路元件的部件以及迹线60至64和71至73的平面布局,稍后将对这进行描述。参照图5,端子ANTB是双工器21的第一天线端子,端子TxB是双工器21的第一发送端子,并且端子RxB是双工器21的第一接收端子。参照图5,端子ANTA是双工器22的第二天线端子,端子TxA是双工器22的第二发送端子,并且端子RxA是双工器22的第二接收端子。参照图5,接收输出端子110是接收放大器31R的输入端子,接收输出端子120是接收放大器32R的输入端子,接收输出端子130是接收放大器33R的输入端子。也就是说,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是接收放大器电路3R的输入端子。
如图5中所示,导电迹线60经由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将公共端子10ant链接至天线2。导电迹线61将端子ANT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并且导电迹线62将端子ANT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导电迹线63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并且导电迹线64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导电迹线71将接收输出端子110链接至端子RxB,导电迹线72将接收输出端子120链接至端子RxA,并且导电迹线73将接收输出端子130链接至选择端子10CR。
迹线60至64以及迹线71至73中的每一个形成在安装基板90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在安装基板90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形成在安装基板90的内层中。
为了减小射频模块1A的传输损耗,迹线60至64以及迹线71至73如图5中所示是直的。可替选地,这些迹线可以是弯曲的。
在侧210a、210b、210c和210d限定双工器21的外周界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端子ANTB被设置成与侧210a(第一侧)相邻,并且端子TxB和RxB被设置成与侧210b相邻。可替选地,端子TxB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10d相邻,端子RxB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10c相邻。期望端子ANTB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端子TxB和RxB,并且期望端子TxB和RxB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彼此。双工器21的端子ANTB、TxB和RxB的该布局使得能够优化双工器21的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的隔离度。
在侧220a、220b、220c和220d限定双工器22的外周界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端子ANTA被设置成与侧220a(第二侧)相邻,并且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与侧220b相邻。可替选地,端子T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d相邻,并且端子R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c相邻。期望端子ANT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端子TxA和RxA,并且期望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彼此。双工器22的端子ANTA、TxA和RxA的该布局使得能够优化双工器22的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的隔离度。
双工器21的侧210a(第一侧)和双工器22的侧220a(第二侧)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双工器21的除了侧210a以外的侧和双工器22的除了侧220a以外的侧不位于侧210a与侧220a之间,并且开关10、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侧210a与侧220a之间。
在示例1中,侧210a和侧220a彼此相对。也就是说,端子ANTA和端子ANTB被设置成彼此相邻,并且没有其他端子介于它们之间。
在侧100a、100b、100c和100d限定开关10的外周界的情况下,侧100a(第三侧)以及双工器21和2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开关10的除了侧100a以外的侧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
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按照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图5中的迹线63)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图5中的迹线64)不相交。
该配置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该配置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1A,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在上述布局中,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和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和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位于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并且分别连接至选择端子10B和选择端子10A。因此,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迹线64、将端子ANT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的迹线62、将端子ANT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的迹线61以及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迹线63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并且彼此不相交。
也就是说,高功率的射频信号流过的迹线61至64彼此既不相交也与其他迹线不相交,因此满足前述要求(1)至(5)。
因为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所以将接收输出端子130链接至选择端子10CR的迹线73比迹线63更靠近外侧部分,其中迹线63比迹线61、62和64更靠近外侧部分。该布局消除或减小了迹线73将与迹线61至64相交的可能性。
鉴于要求(1)至(5),期望迹线61至64彼此不相交。此外,期望迹线61至64尽可能远离彼此。因此,期望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AT之间的距离大于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的距离。期望迹线61和选择端子10BT尽可能远离彼此,使得在天线端子与频带B(频带28B)的Tx之间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要求(4))。期望迹线62和选择端子10AT尽可能远离彼此,使得在天线端子与频带A(频带28A)的Tx之间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要求(2))。
期望接收输出端子13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输出端子11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是接收放大器电路3R的输入端子。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接收输出端子120、110和130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因此,接收输出端子13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输出端子11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
该布局确保用于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的接收输出端子130与用于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的接收输出端子120的距离大,因此满足前述要求(6)。
图6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修改的射频模块1B的布局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元件的布局体现在图6中所示的射频模块1B中。如图6中所示,射频模块1B的构成部件例如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根据本修改的射频模块1B与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1A之间的差异在于开关10的布局以及迹线61至64和73的布局。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根据本修改的射频模块1B和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1A共有的配置,将在关注射频模块1B的独特特征时给出这些配置。
在侧100a、100b、100c和100d限定开关10的外周界的情况下,侧100a(第三侧)以及双工器21和2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开关10的除了侧100a以外的侧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根据示例1的开关10的侧100a面向双工器21的侧210d和双工器22的侧220d,而根据本修改的开关10的侧100a不面向双工器21的侧210d和双工器22的侧220d。
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并且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按照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不相交。
在上述布局中,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和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与侧100a相交,位于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并且分别连接至选择端子10B和选择端子10A。因此,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迹线64、将端子ANT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的迹线62、将端子ANT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的迹线61以及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迹线63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并且彼此不相交。
也就是说,高功率的射频信号流过的迹线61至64既不彼此相交也不与其他迹线相交,因此满足前述要求(1)至(5)。
因为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所以将接收输出端子130链接至选择端子10CR的迹线73比迹线63更靠近外侧部分,其中迹线63比迹线61、62和64更靠近外侧部分。该布局消除或减小了迹线73将与迹线61至64相交的可能性。
鉴于要求(1)至(5),期望迹线61至64彼此不相交。此外,期望迹线61至64尽可能远离彼此。因此,期望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AT之间的距离大于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的距离。
期望接收输出端子13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输出端子11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如图6中所示,本修改中的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是接收放大器电路3R的输入端子。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接收输出端子120、110和130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因此,接收输出端子13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输出端子110与接收输出端子120之间的距离。
该布局确保用于频带C中的接收信号的接收输出端子130与用于频带A中的接收信号的接收输出端子120的距离大,因此满足前述要求(6)。
也就是说,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和根据本修改的射频模块均被配置如下:(A)双工器21的侧210a(第一侧)和双工器22的侧220a(第二侧)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双工器21的除了侧210a以外的侧和双工器22的除了侧220a以外的侧不位于侧210a与侧220a之间,并且开关10、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侧210a与侧220a之间;(B)在侧100a、100b、100c和100d限定开关10的外周界的情况下,侧100a(第三侧)以及双工器21和2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开关10的除了侧100a之外的侧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以及(C)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并且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按照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不相交。
因此,高功率的射频信号流过的迹线61至64既不彼此相交也不与其他迹线相交,因此满足前述要求(1)至(5)。
图7A是示出了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的布局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元件的布局体现在图7A中所示的射频模块9A中。如图7A中所示,射频模块9A的构成部件例如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与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1A之间的差异在于双工器21的布局以及迹线61和63的布局。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和根据示例1的射频模块1A共有的配置,将在关注射频模块9A的独特特征时给出这些配置。
在侧210a、210b、210c和210d限定双工器21的外周界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端子ANTB被设置成与侧210a相邻,并且端子TxB和RxB被设置成与侧210b相邻。可替选地,端子TxB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10d相邻,并且端子RxB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10c相邻。期望端子ANTB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端子TxB和RxB,并且期望端子TxB和RxB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彼此。双工器21的端子ANTB、TxB和RxB的该布局使得能够优化双工器21的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的隔离度。
在侧220a、220b、220c和220d限定双工器22的外周界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端子ANTA被设置成与侧220a相邻,并且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与侧220b相邻。可替选地,端子T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d相邻,并且端子R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c相邻。期望端子ANT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端子TxA和RxA,并且期望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彼此。双工器22的端子ANTA、TxA和RxA的该布局使得能够优化双工器22的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的隔离度。
双工器21的侧210a和双工器22的侧220a被设置成双工器21的侧210b介于侧210a与220a之间。也就是说,端子ANTA和端子ANTB被设置成端子TxB和RxB介于它们之间。
在侧100a、100b、100c和100d限定开关10的外周界的情况下,侧100a以及双工器21和2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开关10的除了侧100a以外的侧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
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并且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按照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图7A中的迹线64)不相交。
该配置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9A,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在上述布局中,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位于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B。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位于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A。因此,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迹线64、将端子ANT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的迹线62、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迹线63以及将端子ANT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的迹线61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并且彼此不相交。
尽管期望迹线61和62中的每一个都尽可能远离其他迹线,但是迹线61和62位于两个相应的选择端子之间。该布局使得难以确保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的大距离以及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的大距离两者。因此,迹线61或迹线62可以被定位成靠近选择端子10AT或选择端子10BT。因此,难以以满足要求(2)或(4)的方式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
图7B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3的射频模块9B的布局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元件的布局体现在图7B中所示的射频模块9B中。如图7B中所示,射频模块9B的构成部件例如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根据示例3的射频模块9B与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之间的差异仅在于迹线61的布局。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根据示例3的射频模块9B和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共有的配置,将在关注射频模块9B的独特特征时给出这些配置。
双工器21的侧210a和双工器22的侧220a被设置成双工器21的侧210b介于侧210a与220a之间。也就是说,端子ANTA和端子ANTB被设置成端子TxB和RxB介于它们之间。
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并且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按照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图7B中的迹线64)不相交。
该配置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9B,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在上述布局中,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位于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B。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位于选择端子10AT与选择端子10BT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A。从而迹线61与迹线63相交。因此,难以以满足要求(4)的方式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
图8是示出在平面图中观察的根据示例4的射频模块9C的布局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射频模块1的电路元件的布局体现在图8中示出的射频模块9C中。如图8中所示,射频模块9C的构成部件例如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发送输入端子140、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双工器21和22以及开关10被安装在安装基板90上。根据示例4的射频模块9C与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之间的差异在于双工器22的布局以及迹线62和64的布局。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根据示例4的射频模块9C和根据示例2的射频模块9A共有的配置,将在关注射频模块9C的独特特征时给出这些配置。
在侧220a、220b、220c和220d限定双工器22的外周界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安装基板90时,端子ANTA被设置成与侧220a相邻,并且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与侧220b相邻。可替选地,端子T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d相邻,并且端子RxA可以被设置成与侧220c相邻。期望端子ANT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端子TxA和RxA,并且期望端子TxA和RxA被设置成尽可能远离彼此。双工器22的端子ANTA、TxA和RxA的该布局使得能够优化双工器22的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的隔离度。
双工器21的侧210a和双工器22的侧220a被设置成双工器21的侧210b和双工器22的侧220b介于侧210a与220a之间。也就是说,端子ANTA和端子ANTB被设置成端子TxA和RxA以及端子TxB和RxB介于它们之间。
在侧100a、100b、100c和100d限定开关10的外周界的情况下,侧100a以及双工器21和2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开关10的除了侧100a以外的侧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发送输入端子140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10至130不位于开关10与双工器21和22中的每一个之间。
开关10中的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被设置成比开关10的中心点更靠近侧100a,并且公共端子10T、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和选择端子10CR在如下方向上以所述顺序沿着侧100a被设置: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假想线(图8中的迹线63)与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假想线(图8中的迹线64)不相交。
该配置使得一个开关10能够:在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1的状态与公共输入/输出端子100连接至双工器22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接收输出端子130的状态与发送滤波器22T连接至发送输入端子14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有助于提供具有简化且紧凑的电路配置并且能够传输多个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9C,在所述多个通信频带中,在一个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与另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在上述布局中,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B的迹线61位于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B。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与侧100a相交,连接至端子ANTA的迹线62位于公共端子10T与选择端子10AT之间并且连接至选择端子10A。因此,将端子ANT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的迹线62、将端子TxA链接至选择端子10AT的迹线64、将端子Tx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T的迹线63以及将端子ANTB链接至选择端子10B的迹线61以所述顺序并排设置并且彼此不相交。
尽管期望迹线62尽可能远离其他迹线,但是迹线62位于公共端子10T与选择端子10AT之间。为了实现天线端子与频带A(频带28A)的Tx之间最大可能的隔离度,期望迹线62尽可能远离公共端子10T和选择端子10AT。虽然期望迹线61尽可能远离其他迹线,但是迹线61位于选择端子10BT与选择端子10CR之间。为了实现天线端子与频带B(频带28B)的Tx之间最大可能的隔离度,期望迹线61尽可能远离选择端子10BT。
难以满足所有这些对间距的要求。因此,迹线61或迹线62可以被定位成靠近选择端子10AT、选择端子10BT或公共端子10T。因此,难以以满足要求(2)或(4)的方式提供约60dB或更高的隔离度。
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的示例,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实施方式及其修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修改。本发明包括: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及其修改的构成部件的不同组合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通过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设想的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更改实现的其他修改以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设备。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例和修改中的任何一个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中,匹配元件例如电感器和电容器以及切换电路可以连接在各个构成部件之间。这样的电感器可以是如下导线电感器,所述导线电感器包括形成各个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的导线。
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作用于多频带系统的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中的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变更和修改将是明显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9)

1.一种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传输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通信频带至所述第三通信频带是不同的频率带,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包括所述第三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所述射频模块包括:
公共输入/输出端子;
第一输入端子,射频发送信号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子;
第一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输出所述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
第二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输出所述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
第三输出端子,从所述第三输出端子输出所述第三通信频带中的射频接收信号;
第一发送滤波器,其通带是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
第一接收滤波器,其通带是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
第二发送滤波器,其通带是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
第二接收滤波器,其通带是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以及
开关,其包括第一公共端子、第二公共端子、第一选择端子、第二选择端子、第三选择端子、第四选择端子和第五选择端子,并且所述开关被配置为一个芯片,
所述第一公共端子连接至所述公共输入/输出端子,
所述第二公共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选择端子,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选择端子,
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三选择端子,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连接至所述第四选择端子,
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子,
所述第五选择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
为了传输所述第一通信频带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所述开关被设置成以下状态:所述第一公共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选择端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三选择端子,
为了传输所述第二通信频带中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所述开关被设置成以下状态:所述第一公共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选择端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四选择端子,以及
为了传输所述第三通信频带中的接收信号,所述开关被设置成以下状态:所述第一公共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选择端子并且所述第四选择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五选择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和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构成第一双工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构成第二双工器,
所述第一双工器、所述第二双工器和所述开关被安装在安装基板上,
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第一天线端子,其用于被共享用作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第一发送端子,其作为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以及第一接收端子,其作为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
所述第二双工器包括:第二天线端子,其用于被共享用作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子;第二发送端子,其作为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以及第二接收端子,其作为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子,并且
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所述安装基板时,
所述第一天线端子被设置成与在所述第一双工器的外周界中包括的第一侧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发送端子和所述第一接收端子被设置成与在所述第一双工器的外周界中包括的另一侧相邻,
所述第二天线端子被设置成与在所述第二双工器的外周界中包括的第二侧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发送端子和所述第二接收端子被设置成与在所述第二双工器的外周界中包括的另一侧相邻,以及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以如下方式被设置:除了所述第一侧以外的包括在所述第一双工器的外周界中的侧和除了所述第二侧以外的包括在所述第二双工器的外周界中的侧不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并且所述开关、所述第一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三输出端子不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
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所述安装基板时,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彼此相对,
包括在所述开关的外周界中的第三侧、所述第一双工器和所述第二双工器以如下方式被设置:除了所述第三侧以外的包括在所述开关的外周界中的侧不位于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双工器和所述第二双工器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三输出端子不位于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双工器和所述第二双工器中的每一个之间,以及
所述开关中的第二公共端子、第四选择端子、第三选择端子和第五选择端子被设置成比所述开关的中心点更靠近所述第三侧,并且所述开关中的第二公共端子、第四选择端子、第三选择端子和第五选择端子按照陈述的顺序以如下方式被设置:链接所述第一发送端子和所述第四选择端子的假想线与将所述第二发送端子链接至所述第三选择端子的假想线不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所述第三选择端子与所述第四选择端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选择端子与所述第五选择端子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所述第三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包括在开关IC中,并且
除了所述开关之外,所述开关IC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开关提供用于在所述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频带是长期演进LTE频带28B,
所述第二通信频带是LTE频带28A,并且
所述第三通信频带是LTE频带29。
9.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其对经由天线元件被发送或被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块,其在所述天线元件与所述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之间传输所述射频信号;
接收放大器电路,其被设置在所述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与第一输出端子至第三输出端子中的每一个之间,以便对第一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以及第三通信频带的接收频带中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发送放大器电路,其被设置在所述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与第一输入端子之间,以便对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中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频带中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
CN201911044635.0A 2018-12-19 2019-10-30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416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7324 2018-12-19
JP2018237324A JP2020099028A (ja) 2018-12-19 2018-12-19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633A true CN111416633A (zh) 2020-07-14
CN111416633B CN111416633B (zh) 2022-06-21

Family

ID=7109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4635.0A Active CN111416633B (zh) 2018-12-19 2019-10-30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964B2 (zh)
JP (1) JP2020099028A (zh)
CN (1) CN1114166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59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器、射频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24343A (ja) * 2020-07-16 2022-02-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US20220368304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Tri-TeQ LLC High-power, frequency-tunable, harmonic filtering system for multiple operating frequencies and related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236A (zh) * 2009-02-25 2009-10-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662295A (zh) * 2008-08-28 2010-03-03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射频通信装置及方法
US20140321339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uplexer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signal path
CN106302276A (zh) * 2015-05-29 2017-0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接收信号处理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3205B4 (de) * 2000-10-26 2017-04-13 Epcos Ag Kombinierte Frontendschaltung für drahtlose Übertragungssysteme
EP2017966A4 (en) * 2006-05-08 2015-01-14 Hitachi Metals Ltd 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HIGH FREQUENCY RANG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351233B1 (en) * 2008-10-09 2017-08-02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Shared rf front-end module for cellular application
KR101271108B1 (ko) 2009-01-29 2013-06-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듀플렉서 모듈
US9935760B2 (en) * 2013-04-16 2018-04-03 Qorvo Us, Inc. Tunable filter for LTE bands
CN103338050B (zh) * 2013-05-30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装置、终端及方法
JP6491242B2 (ja) * 2014-03-14 2019-03-27 スナップトラ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モード用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US10447458B2 (en) * 2014-08-13 2019-10-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architect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of cellular bands
JP6358238B2 (ja) * 2015-11-18 2018-07-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CN109155639A (zh) * 2016-05-20 2019-01-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US10103772B2 (en) * 2016-08-10 2018-10-1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ilter bypas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WO2019099257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ynamic control of single switched uplink versus multi uplink
JP2020096313A (ja) * 2018-12-14 2020-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295A (zh) * 2008-08-28 2010-03-03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射频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1557236A (zh) * 2009-02-25 2009-10-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40321339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uplexer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signal path
CN106302276A (zh) * 2015-05-29 2017-0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接收信号处理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59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器、射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9028A (ja) 2020-06-25
US20200205229A1 (en) 2020-06-25
US11438964B2 (en) 2022-09-06
CN111416633B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5666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099190A1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416633B (zh) 射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US11043983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36312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0184613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CN214069909U (zh) 高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US11418158B2 (en) Radio-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757476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1125784A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KR102476616B1 (ko) 고주파 모듈 및 통신장치
US11528044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163803A1 (en) Radio-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2088494A (zh)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JP5472672B2 (ja) 高周波回路部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2021170750A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WO2022024642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240106465A1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20173765A1 (en) Radio-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