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2765A -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2765A
CN111412765A CN202010328683.9A CN202010328683A CN111412765A CN 111412765 A CN111412765 A CN 111412765A CN 202010328683 A CN202010328683 A CN 202010328683A CN 111412765 A CN111412765 A CN 111412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
box body
side wall
exchan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86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2765B (zh
Inventor
戚立民
陈梁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86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2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2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2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2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2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us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natural or forced evaporation
    • F28D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us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natural or forced evaporation in which the evaporating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换热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与换热箱体内腔相连通,且所述换热风机与进风口配合形成穿过换热管的风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换热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降温水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冷却器降温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
现有的冷却器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箱体1、换热管14和换热风机11。换热箱体1的顶壁上安装有换热风机11,换热风机11与换热箱体1内腔相连通。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换热箱体1内安装有换热管14。冷却器在工作时,负载处吸收冷量后的热冷却液流入换热箱体1内的换热管14中,换热风机11工作将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12吸入,并从换热风机11的出气口排出,空气与换热管14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得到交换,实现冷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冷却器的换热管主要通过与流经换热箱体内的空气之间的温差进行热传递换热,使得换热管进行冷却,但是在风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进入冷却器内的空气量一定,单位时间内换热管与空气的热交换热量一定,若是换热管的热量较高,则需要通过提高风机的功率以达到有效的换热,功耗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通过设置将降温水帘,使得进入换热箱体的空气中带有一定量的水汽,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更高,降低风机的负担。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换热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与换热箱体内腔相连通,且所述换热风机与进风口配合形成穿过换热管的风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换热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降温水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能冷却器工作时,换热风机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在吸入时穿过降温水帘,空气带走降温水帘上的一部分水分,水分随空气一同穿过换热管,空气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传递过程,换热管中的热量一部分被空气带走,另一部分热量被与换热管接触的水分蒸发带走。水的比热较大,与原有的仅通过空气进行热交换方式相比,换热管热传递的热量更多,降温更快,从而使得在相同转速的换热风机的工作下,换热管被带走的热量更多,即在需要从换热管上带走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换热风机的功耗减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水帘背离进风口的一侧的换热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挡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组件的设置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从降温水帘上带走的水分过多而使得换热箱体内积存过多的水而影响冷却器的正常使用,并且还可以使得进入换热箱体内的空气更加稳定平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换热箱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导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降温水帘后的空气经过挡板时,沿挡板上的导风口进入换热箱体内,使得经过降温水帘后的空气被挡板阻挡而使得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到挡板上,而经过挡板后的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适中,对换热管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背离降温水帘的一侧的挡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板和引流板,导风孔上方的挡板侧壁上连接有倾斜向下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远离与挡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远离与导风板相连的一端朝向换热箱体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件的设置使得空气中带有的水分过多时,多余的水分可以在导风件上凝聚,并落到换热箱体的底部,从而使得进入换热箱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不易过多。经过降温水帘后的空气经过挡板时,导风板和引流板的设置使得空气中带有的水分过多时,空气沿导风板和引流板流过时,多余的水分可以在导风板和引流板上凝聚,并随着引流板落到换热箱体的底部,从而使得进入换热箱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不易过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件包括连接框和挡水板,所述连接框与换热箱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连接框内间隔连接有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为V型,所述挡水板的尖端朝向降温水帘,所述挡水板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的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经过挡水板时,随挡水板的V型导向不断分流进入换热箱体内,空气中带有的水分过多时,多余的水分会在挡水板上凝结阻挡,从而降低进入换热箱体内的水分含量,防止换热箱体内的换热管上积水过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箱体上还设置有对降温水帘进行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与换热箱体相连的输水管以及与输水管相连的雾化组件;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和雾化喷头,所述输水管上沿输水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的环形槽,每个所述环形槽沿输水管的周向开设;每个所述环形槽槽底均开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环形槽内沿环形槽的周向滑动安装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沿调节环周向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所述换热箱体上还安装有驱动调节环转动的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连动杆、齿轮和齿圈,所述加热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加热箱体的侧壁连接有蜗杆,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沿输水管的长度方向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上键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调节环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周向连接有齿圈,所述来连动杆上键连接有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组件通过输水管和雾化组件将水雾化落到进风口内,然后部分雾化的水会落到降温水帘上,剩余的雾化水大部分会通过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到降温水帘上,使得降温水帘上的水分得到补充。供水组件工作时,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连动杆转动,连动杆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带动调节环转动,使得调节圈上所需大小的调节孔与喷淋孔对应配合,关闭驱动电机。接着向输水管内送水,使得水从喷淋孔雾化再经过调节孔排出落到降温水帘上。通过不同大小的调节孔与喷淋孔进行对应,使得从喷淋孔喷出的雾化水的流量可以得到调节,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箱体上还设置有循环用水件,所述循环用水件包括取水管、水泵和水槽,所述换热箱体的底壁上安装有水槽,所述换热箱体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水槽内,所述取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换热箱体的侧壁与输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取水管相连,所述水槽的侧壁上还连接有与换热箱体外部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连接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与水槽相连通;所述水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给水管上安装有受水位检测器控制的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用水件工作时,水泵将水槽内的水沿取水管抽取至输水管内,然后再沿输水管上的雾化件雾化排出到换热管上,对换热管进行降温。换热管上的雾化水过多时,雾化水可以落回到水槽内进行回收利用,水槽内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水槽内水较少时,可以通过给水管补充。水槽内的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水位检测器进行监测,水位检测器再通过控制给水管上的电磁阀控制给水管的启闭,从而自动控制对水槽中的水的补充,节省人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降温水帘的一端的换热箱体的侧壁上沿降温水帘周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挡水组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挡水组件穿过安装孔与安装槽卡接,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挡水组件上连接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远离第二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一端与导向槽的侧壁相连,所述回复弹簧另一端连接有回复板,所述回复板与引导块相抵接,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锁定挡水组件的锁定件。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块和锁定弹簧,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锁定弹簧,所述锁定弹簧一端与凹槽的槽底相连,所述锁定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与挡水组件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组件可以通过在安装孔内进行滑移实现安装与拆卸。通过锁定件对挡水组件进行锁定,以提高挡水组件安装的稳定性。挡水组件通过引导块与导向槽之间的限位导向,使得挡水组件可以更加稳定顺畅地滑入第二安装槽内,便于挡水组件的安装。安装时,先推动锁定块,使得锁定块进入凹槽内,挡水组件失去锁定块的抵接,然后回复板被压缩的回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而将挡水组件推出安装孔,便于工作人员的拆除。安装时,先将锁定块推入凹槽内,使得锁定弹簧被压缩,然后将挡水组件沿安装孔插入,直到挡水组件完全与安装槽卡接后,锁定块上的压力失去,锁定块受到锁定弹簧的回复力而使得锁定块弹出凹槽,使得锁定块与挡水组件抵接,从而完成对挡水组件的安装锁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换热箱体的两侧,且所述换热管沿换热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的顶壁,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的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呈V型排布时,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风从换热管的两侧通过换热管,并从V型的开口流入换热风机中进行排出。气流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换热效率更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换热箱体靠近换热箱体的顶壁的一端,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换热管下方的换热箱体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可以设置于换热箱体的四个侧壁上,使得换热箱体的进风量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降温室、设置于降温室外的冰水机组和冷却器,所述冰水机组通过第一管道和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器通过第二管道与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器通过第三管道与冰水机组相连,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降温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阀电性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室内的环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打开第二管道上的控制阀,单独使用冷却器对降温室进行降温,而冷却器的功耗比冰水机组更小,起到节能的效果。当降温室内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不大时,则关闭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打开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切换冰水机组对降温室进行降温,从而使得降温室内温度进一步降低。而当冰水机组对降温室进行降温时,可以打开第三管道,采用冷却器对冰水机组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冰水机组的冷却效果。采用温度传感器对降温室内的温度进行测量,再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控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冰水机组和冷却器可以自动地根据降温室内的温度进行切换使用,使得冷却方式的切换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换热箱体的进风口设置降温水帘,使得进入换热箱体内的空气中带有一定的水分,使得换热管的换热效果提高,降低换热风机的功耗;
2、通过设置供水组件对降温水帘进行补水,并可根据换热管所需的换热水分进行调节补水量,实现自动补水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节能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节能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节能冷却器去除过滤网板、降温水帘和挡水组件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节能冷却器去除换热箱体后的立体图;
图5为输水管的剖视图,用于显示雾化组件与输水管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挡水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换热箱体和挡板的剖视图,用于显示回复弹簧、回复板和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换热箱体和挡板的剖视图,用于显示锁定件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挡水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节能冷却器的爆炸图;
图12为冷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换热箱体;11、换热风机;12、进风口;13、换热管;21、取水管;22、水泵;23、水槽;24、给水管;25、电磁阀;27、排水管;31、输水管;3211、齿圈;3212、齿轮;3213、连动杆;3214、蜗轮;3215、蜗杆;3216、驱动电机;322、调节环;323、雾化喷头;33、环形槽;34、喷淋孔;35、调节孔;4、降温水帘;41、滑动槽;42、滑动孔;43、回复弹簧;44、回复板;451、锁定块;452、锁定弹簧;453、凹槽;5、挡水组件;51、挡板;511、安装槽;512、安装孔;513、引导块;514、导向槽;52、导风件;521、导风板;522、引流板;53、导风孔;61、连接框;62、挡水板;7、过滤网;71、固定螺栓;72、卡接孔;73、卡接槽;81、降温室;82、冰水机组;821、冷凝器;822、蒸发器;83、冷却器;91、第一管道;92、第二管道;93、第三管道;94、控制阀;9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包括换热箱体1,换热箱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换热箱体1相连通的换热风机11。换热箱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换热箱体1内腔连通的进风口12。
参照图2和图3,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换热箱体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换热管13,换热管13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风机11的吸风口,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壁。换热风机11运行时,在换热箱体1内部形成依次穿过进风口12、换热管13和换热风机11的风道。
参照图2和图4,换热箱体1内设置有循环用水件。循环用水件包括取水管21、水泵22和水槽23。换热箱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槽23,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给水管24,给水管24的进水端穿过换热箱体1侧壁延伸至水槽23的上方。给水管24内安装有电磁阀25。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位检测器,水位检测器与电磁阀25电连接,并根据水位高低控制电磁阀25的启闭。换热箱体1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7,排水管27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与水槽23相连通。
参照图4,换热箱体1内还设置有供水组件,供水组件包括输水管31以及与输水管31相连的雾化组件;进风口12的顶壁上沿进风口12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输水管31,进风口12的内侧壁上沿换热箱体1的高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取水管21,取水管21一端与输水管31相连通,取水管21的另一端穿过换热箱体1侧壁延伸至水槽23内。靠近取水管21一端的换热箱体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22,水泵22与取水管21相连。水泵22工作时,将水槽23内的水沿取水管21送入输水管31中。
参照图4,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322和雾化喷头323,驱动件包括齿圈3211、齿轮3212、连动杆3213、蜗轮3214、蜗杆3215、驱动电机3216。靠近输水管31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216,驱动电机3216的输出轴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蜗杆3215。输水管31上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沿输水管3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连动杆3213,连动杆3213上键连接有蜗轮3214,蜗杆3215与蜗轮3214相啮合。
参照图4和图5,输水管31的外侧壁上沿输水管3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间隔等距的环形槽33,环形槽33的槽底开设有喷淋孔34,喷淋孔34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323。
参照图4和图5,环形槽33内滑动安装有调节环322。连动杆3213上还键连接有一组间隔等距的齿轮3212,调节环322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322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圈齿圈3211,齿轮3212与齿圈3211相啮合。调节环322上沿调节环322周向开设有间隔等距的调节孔35,不同调节孔35的孔径随调节环322的转动方向依次减小,且孔径最大的调节孔35的孔径等于喷淋孔34的孔径。
参照图2和图3,进风口12的侧壁上沿进风口12周向开设有一圈卡接槽73,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槽73连通的卡接孔72。进风口12内设置有过滤网7板,过滤网7板穿过卡接孔72与卡接槽73卡接。换热箱体1开设有进风口1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固定螺栓71,固定螺栓71穿过换热换热箱体1的侧壁与过滤网7板螺纹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进风口12周向开设有一圈环形的滑动槽41,换热箱体1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风口12相连通的滑动孔42,滑动孔42与滑动槽41相连通。降温水帘4穿过滑动孔42与滑动槽41卡接。
参照图6,挡水组件5包括挡板51和导风件52,导风件52包括导风板521和引流板522。
参照图7和图8,靠近降温水帘4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降温水帘4周向开设有安装槽511,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511相连通的安装孔512,挡板51穿过安装孔512与安装槽511卡接。换热箱体1高度方向两侧的安装槽511的槽底开设有导向槽514,挡板5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块513,引导块513与导向槽514滑动连接。
参照图8,导向槽514远离安装孔512的一端设置有回复弹簧43,回复弹簧43一端与导向槽514的侧壁固定相连,回复弹簧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回复板44,回复板44与导向槽514滑动相连。回复板44与引导块513的侧壁相抵接。
参照图9,安装孔512的侧壁上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包括锁定块451和锁定弹簧452。安装孔512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453,凹槽453沿安装孔512的长度方向开设。凹槽453内沿凹槽45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等距的锁定弹簧452,锁定弹簧452一端与凹槽453的槽底固定相连,锁定弹簧4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块451,锁定块451与凹槽453滑动相连。锁定块451侧壁与挡板51的端面相抵接。
参照图6,挡板51上沿挡板51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间隔等距的导风孔53,每个导风孔53沿挡板51的长度方向开设。挡板51远离降温水帘4的一侧的侧壁上沿挡板51的高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一组间隔等距的导风板521,每个导风板521与每个导风孔53相配合,每个导风板521固定连接于沿导风孔53的上方,导风板521远离与挡板51相连的一端倾斜向下。导风板521远离与挡板51相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流板522,引流板522远离与导风板521相连的一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部。
参照图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降温室81、设置于降温室81外的冰水机组82和冷却器83,冰水机组82的蒸发器822通过两根第一管道91和降温室81相连,冷却器83通过两根第三管道93与冰水机组82的冷凝器821相连,冷却器83通过一根第三管道93与冰水机组82的蒸发器822相连,降温室81通过一根第二管道92与冷却器83相连,第一管道91、第二管道92和第三管道93上设置有控制阀94。降温室8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5,温度传感器95与控制阀94电性相连。
温度传感器85选用日本Sensatec红外温度传感器TIR-35WA型号,冰水机组72采购自广州诺雄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冷却降温系统在正常使用时,温度传感器95控制第一管道91、第二管道92和第三管道93上的控制阀94的启闭,使得冷却器83对冰水机组82的冷凝器821进行降温,冷凝器821通过压缩机对蒸发器822进行降温,蒸发器822再对降温室81内进行降温。而当可以进行节能工作时,则关闭冰水机组82的压缩机,并通过温度传感器95控制第一管道91、第二管道92和第三管道93上的控制阀94的启闭,使得降温室81内的循环水先进入到冷却器83内,然后再流入冰水机组82的蒸发器822内,通过蒸发器822的降温后的水再进入降温室81内对降温室81进行节能降温。
冷却器在工作时,负载处吸收负载热量后的热冷却液经管道排入节能冷却器内的换热管13内,换热管13与空气进行热传递换热,风机工作将换热箱体1内的热空气排出,冷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换热箱体1内,换热管13持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热冷却液得到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管道循环流回负载处继续进行吸收热量使得负载进行降温。
空气在从进风口12进入换热箱体1内时,先穿过降温水帘4,将降温水帘4上的水分一同带走,接着经过挡板51上的导风孔53,最后穿过换热管13经风机排出。空气在流经换热管13时,空气和水分都与换热管13进行热交换,水分由于比热大,带走换热管13比空气更多的热量,提高换热管13的热传递效率。
当降温水帘4上的水分含量不足时,可以通过供水组件对降温水帘4进行供水。先启动驱动电机3216,驱动电机3216的输出轴带动蜗杆3215转动,蜗杆3215转动带动蜗轮3214转动,蜗轮3214转动带动连动杆3213转动,连动杆3213转动带动齿轮3212转动,齿轮3212转动带动齿圈3211转动,齿圈3211转动带动调节环322转动,使得调节环322上所需尺寸的调节孔35与喷淋孔34相对应。接着启动水泵22,水泵22将水槽23内的水沿取水管21送到输水管31内,并从喷淋孔34经过雾化喷头323雾化喷出。喷出的雾化水落到降温水帘4上对降温水帘4进行补水。
挡水组件5可以进行拆卸时,先推动锁定块451,使得锁定块451进入凹槽453内,挡板51失去锁定块451的抵接,然后回复板44在被压缩的回复弹簧43的回复力作用下将挡板51推出安装孔512,最后拉动挡板51完全移出安装孔512即可完成拆卸。安装时,先将锁定块451推入凹槽453内,使得锁定弹簧452被压缩,然后将挡板51沿安装孔512插入,直到挡板51完全与安装槽511卡接后,再释放锁定块451,锁定块451受到锁定弹簧452的回复力而使得锁定块451弹出凹槽453,使得锁定块451与挡板51的端面抵接,从而完成锁定。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挡水组件5包括连接框61和挡水板62。靠近降温水帘4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降温水帘4周向开设有安装槽511,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511相连通的安装孔512,连接框61穿过安装孔512与安装槽511卡接。换热箱体1高度方向两侧的安装槽511的槽底开设有导向槽514,连接框6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块513,引导块513与导向槽514滑动连接。
导向槽514远离安装孔512的一端设置有回复弹簧43,回复弹簧43一端与导向槽514的侧壁固定相连,回复弹簧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回复板44,回复板44与导向槽514滑动相连。回复板44与引导块513的侧壁相抵接。
安装孔512的侧壁上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包括锁定块451和锁定弹簧452。安装孔512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453,凹槽453沿安装孔512的长度方向开设。凹槽453内沿凹槽45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等距的锁定弹簧452,锁定弹簧452一端与凹槽453的槽底固定相连,锁定弹簧4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块451,锁定块451与凹槽453滑动相连。锁定块451侧壁与连接框61的侧壁相抵接。
参照图10,连接框61内从换热箱体1外向换热箱体1内间隔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挡水板62,每组挡水板62沿连接框61的高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相邻组的挡水板62也沿连接框61的高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挡水板62设置为V型,挡水板62的尖端朝向降温水帘4,挡水板62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1内腔。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11,换热管13盘绕于换热箱体1靠近换热风机11的一端,换热管13下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包括换热箱体(1),所述换热箱体(1)内安装有换热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12),所述换热箱体(1)的顶壁上安装有换热风机(11),所述换热风机(11)与换热箱体(1)内腔相连通,且所述换热风机(11)与进风口(12)配合形成穿过换热管(13)的风道,靠近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降温水帘(4)。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水帘(4)背离进风口(12)的一侧的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挡水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5)包括挡板(51),所述挡板(51)与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相连,所述挡板(5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导风孔(53);所述挡板(51)背离降温水帘(4)的一侧的挡板(51)的侧壁上连接有导风件(52),所述导风件(52)包括导风板(521)和引流板(522),导风孔(53)上方的挡板(51)侧壁上连接有倾斜向下的导风板(521),所述导风板(521)远离与挡板(51)相连的一端连接有引流板(522),所述引流板(522)远离与导风板(521)相连的一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包括连接框(61)和挡水板(62),所述连接框(61)与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相连,所述连接框(61)内连接有至少一个挡水板(62),所述挡水板(62)设置为V型,所述挡水板(62)的尖端朝向降温水帘(4),所述挡水板(62)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1)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1)上还设置有对降温水帘(4)进行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与换热箱体(1)相连的输水管(31)以及与输水管(31)相连的雾化组件;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322)和雾化喷头(323),所述输水管(31)上沿输水管(3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的环形槽(33),每个所述环形槽(33)沿输水管(31)的周向开设;每个所述环形槽(33)槽底均开设有喷淋孔(34),所述喷淋孔(34)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323);所述环形槽(33)内沿环形槽(33)的周向滑动安装有调节环(322),所述调节环(322)上沿调节环(322)周向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35);所述换热箱体(1)上还安装有驱动调节环(322)转动的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3216)、蜗杆(3215)、蜗轮(3214)、连动杆(3213)、齿轮(3212)和齿圈(3211),所述加热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216),所述驱动电机(3216)的输出轴穿过加热箱体的侧壁连接有蜗杆(3215),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沿输水管(31)的长度方向连接有连动杆(3213),所述连动杆(3213)上键连接有蜗轮(3214),所述蜗轮(3214)与蜗杆(3215)相啮合,所述调节环(322)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322)周向连接有齿圈(3211),所述来连动杆(3213)上键连接有与齿圈(3211)相啮合的齿轮(32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1)上还设置有循环用水件,所述循环用水件包括取水管(21)、水泵(22)和水槽(23),所述换热箱体(1)的底壁上安装有水槽(23),所述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取水管(21),所述取水管(21)的一端延伸至水槽(23)内,所述取水管(21)的另一端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与输水管(31)相连通,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水泵(22),所述水泵(22)与取水管(21)相连,所述水槽(23)的侧壁上还连接有与换热箱体(1)外部相连通的排水管(27),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连接有给水管(24),所述给水管(24)与水槽(23)相连通,所述水槽(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给水管(24)上安装有受水位检测器控制的电磁阀(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降温水帘(4)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沿降温水帘(4)周向开设有安装槽(511),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挡水组件(5)的安装孔(512),所述安装孔(512)与安装槽(511)相连通,所述挡水组件(5)穿过安装孔(512)与安装槽(511)卡接,所述安装槽(511)的槽底开设有导向槽(514),所述挡水组件(5)上连接有引导块(513),所述引导块(513)与导向槽(514)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514)远离第二安装孔(512)的一端设置有回复弹簧(43),所述回复弹簧(43)一端与导向槽(514)的侧壁相连,所述回复弹簧(43)另一端连接有回复板(44),所述回复板(44)与引导块(513)相抵接,所述安装孔(51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锁定挡水组件(5)的锁定件。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块(451)和锁定弹簧(452),所述安装孔(512)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453),所述凹槽(453)内设置有锁定弹簧(452),所述锁定弹簧(452)一端与凹槽(453)的槽底相连,所述锁定弹簧(452)的另一端连接有锁定块(451),所述锁定块(451)与挡水组件(5)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设置于换热箱体(1)的两侧,且所述换热管(13)沿换热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13)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1)的顶壁,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设置于换热箱体(1)靠近换热箱体(1)的顶壁的一端,所述进风口(12)开设于换热管(13)下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中的新型节能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室(81)、设置于降温室(81)外的冰水机组(82)和冷却器(83),所述冰水机组(82)通过第一管道(91)和降温室(81)相连,所述冷却器(83)通过第二管道(92)与降温室(81)相连,所述冷却器(83)通过第三管道(93)与冰水机组(82)相连,所述第一管道(91)、第二管道(92)和第三管道(93)上设置有控制阀(94);所述降温室(8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5),所述温度传感器(95)与控制阀(94)电线相连。
CN202010328683.9A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Active CN111412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683.9A CN111412765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683.9A CN111412765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2765A true CN111412765A (zh) 2020-07-14
CN111412765B CN111412765B (zh) 2021-07-27

Family

ID=7148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8683.9A Active CN111412765B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276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4607A (en) * 1970-06-29 1974-06-05 Baltimore Aircoil Co Inc Injector type evaporative heat exchanger
FR2279048A1 (fr) * 1973-12-28 1976-02-13 Pana Peter Procede pour refroidir un fluide ou pour condenser une vapeur et dispositif pour sa mise en oeuvre
EP0428647B1 (de) * 1989-05-30 1993-09-22 Jäggi AG Bern Kühlanlage des hybriden typs
CN201852342U (zh) * 2010-11-12 2011-06-01 姜鉴明 湿帘蒸发降温风冷冷凝机组
CN102620597A (zh) * 2012-04-20 2012-08-01 魏忠信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CN204716090U (zh) * 2015-04-17 2015-10-21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蒸发器进风挡水板装置
CN205505261U (zh) * 2016-03-18 2016-08-2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多层喷雾式板管间接与直接蒸发冷却联合的降温装置
CN205747265U (zh) * 2016-05-04 2016-11-30 西安工程大学 立管间接与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联合的蒸发冷却降温机组
CN107587826A (zh) * 2017-09-06 2018-01-16 何烜烽 制冷进风窗的进风组件
CN207975825U (zh) * 2018-02-08 2018-10-16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盘管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09570036U (zh) * 2018-12-26 2019-11-01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无填料喷雾冷却塔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4607A (en) * 1970-06-29 1974-06-05 Baltimore Aircoil Co Inc Injector type evaporative heat exchanger
FR2279048A1 (fr) * 1973-12-28 1976-02-13 Pana Peter Procede pour refroidir un fluide ou pour condenser une vapeur et dispositif pour sa mise en oeuvre
EP0428647B1 (de) * 1989-05-30 1993-09-22 Jäggi AG Bern Kühlanlage des hybriden typs
CN201852342U (zh) * 2010-11-12 2011-06-01 姜鉴明 湿帘蒸发降温风冷冷凝机组
CN102620597A (zh) * 2012-04-20 2012-08-01 魏忠信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CN204716090U (zh) * 2015-04-17 2015-10-21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蒸发器进风挡水板装置
CN205505261U (zh) * 2016-03-18 2016-08-2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多层喷雾式板管间接与直接蒸发冷却联合的降温装置
CN205747265U (zh) * 2016-05-04 2016-11-30 西安工程大学 立管间接与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联合的蒸发冷却降温机组
CN107587826A (zh) * 2017-09-06 2018-01-16 何烜烽 制冷进风窗的进风组件
CN207975825U (zh) * 2018-02-08 2018-10-16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盘管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09570036U (zh) * 2018-12-26 2019-11-01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无填料喷雾冷却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2765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8897U (zh) 热管间接与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复合式冷热空调机组
CN201448953U (zh) 风冷式中小型中央空调冷热水机组
CN103604180B (zh) 一体化冬夏两用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
CN110006268B (zh) 冷却塔和清洗方法
CN111412765B (zh)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CN106044070B (zh) 一种糖片输送装置
CN107478068B (zh) 一种蒸发冷凝器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17685580U (zh) 一种高效冷风机
CN212179634U (zh)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CN215572275U (zh) 一种具有调节水量大小功能的喷淋冷却设备
CN113883623B (zh) 一种空调
CN204555447U (zh) 预冷型蒸发式冷凝器
RU111269U1 (ru) Эжек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водовоздушным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ом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оборотной воды
CN212205733U (zh) 一种节能冷却器
CN211146976U (zh) 一种喷淋式冷凝器、蒸发冷制冷机、蒸发冷空调机
CN115179470A (zh) 一种汽车密封条表面定型处理设备
CN216259124U (zh) 空气分选机及浮沫处理机组
CN108106453B (zh) 一种通风冷却塔控制装置
CN110671764A (zh) 一种集成喷雾功能的空调机组
CN219161096U (zh) 一种冷却塔的喷水装置
CN212841950U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蓄水盒
CN218296814U (zh) 一种高效率冷却塔
CN220707569U (zh) 一种蒸发型冷风机组
CN218455255U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
CN212645432U (zh) 一种带水帘的节能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ew energy-saving cooler and its cool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Pledgee: Zhejiang Zhuji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Wuxie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008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