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9634U -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9634U
CN212179634U CN202020630680.6U CN202020630680U CN212179634U CN 212179634 U CN212179634 U CN 212179634U CN 202020630680 U CN202020630680 U CN 202020630680U CN 212179634 U CN212179634 U CN 212179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box body
exchange box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06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立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06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9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9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9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降温系统,涉及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降温室、设置于降温室外的冰水机组和冷却系统,所述冰水机组通过第一管道和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第三管道与冰水机组相连,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设备冷却能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厂、住房、植物培养等行业都需要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而通常采用冰水机组对各个降温场所进行温度的降温控制。
现有的冰水机组如公开号为CN20981996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水机,包括控制器、水泵、立式壳管冷凝器、第一储水装置、第二储水装置和第三储水装置,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内存放有常温水,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出水端分别通过第一三通阀与所述水泵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水泵出水端与所述立式壳管冷凝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立式壳管冷凝器出水端与冰水消耗机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冰水消耗机构出水端通过第二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进水端和所述第三储水装置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冷却降温系统通过采用冰水机组直接对降温室进行降温,而冰水机组对需要降温的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时,其产生的功耗较大,对于能源的损耗较多,使得降温的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降温系统,通过采用冷却系统与冰水机组共同切换使用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降温室、设置于降温室外的冰水机组和冷却系统,所述冰水机组通过第一管道和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降温室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第三管道与冰水机组相连,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室内的环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打开第二管道上的控制阀,单独使用冷却系统对降温室进行降温,而冷却系统的功耗比冰水机组更小,起到节能的效果。当降温室内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不大时,则关闭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打开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切换冰水机组对降温室进行降温,从而使得降温室内温度进一步降低。而当冰水机组对降温室进行降温时,可以打开第三管道,采用冷却系统对冰水机组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冰水机组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阀电性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温度传感器对降温室内的温度进行测量,再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控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冰水机组和冷却系统可以自动地根据降温室内的温度进行切换使用,使得冷却方式的切换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体内还安装有辅助冷却装置,所述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输水管和雾化组件,所述换热箱体内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与输水管相连通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换热管的上方,所述输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有供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与换热管的温差不大时,换热管不能有效传递热量时,换热管中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时,仅凭换热管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不足以降低换热管的温度至所需的温度时,供水组件将水输送至输水管,并从输水管上的喷淋孔经过雾化喷头喷出,喷出的雾化水落到换热管上,雾化水蒸发可以对换热管起到辅助冷却降温的效果,蒸发后的雾化水被风机抽出,使得换热管得到有效的降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取水管、水泵和水槽,所述换热箱体的底壁上安装有水槽,所述换热箱体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的进水口延伸至水槽内,所述取水管的出水口与输水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取水管相连,所述水槽的侧壁上还连接有与换热箱体外部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连接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与水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组件工作时,水泵将水槽内的水沿取水管抽取至输水管内,然后再沿输水管上的雾化件雾化排出到换热管上,对换热管进行降温。换热管上的雾化水过多时,雾化水可以落回到水槽内进行回收利用,水槽内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水槽内水较少时,可以通过给水管补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给水管上安装有受水位检测器控制的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槽内的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水位检测器进行监测,水位检测器再通过控制给水管上的电磁阀控制给水管的启闭,从而自动控制对水槽中的水的补充,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组件为雾化喷头,所述输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朝向换热管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水管上的水经过喷淋孔和安装于喷淋孔内的雾化喷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滴更加细小,更容易蒸发,雾化后的水滴落到换热管上后对换热管的辅助冷却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和雾化喷头,所述输水管上沿输水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输水管的周向开设,所述环形槽槽底开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环形槽内沿环形槽的周向滑动安装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沿调节环周向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所述换热箱体上还安装有驱动调节环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调节环转动,调节环转动时,不同孔径的调节孔与喷淋孔相对应重合,从而达到控制喷淋的雾化水的水量多少,以适合对不同温度下的换热管进行冷却,提高对雾化水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齿圈、齿轮、连动杆、蜗轮、蜗杆、驱动电机,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换热箱体的侧壁连接有蜗杆,所述换热箱体的侧壁上沿输水管的长度方向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上键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调节环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周向连接有齿圈,所述来连动杆上键连接有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带动调节环转动,从而使得调节环上不同的调节孔与喷淋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换热箱体底壁的一端的所述换热管侧壁上连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靠近水槽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导流块与换热管相连的一端的宽度。
当落到换热管上的雾化水过多时,导流块可以对换热管上的雾化水进行汇聚,从而使得换热管上的水可以得到引流稳定地落到水槽内,避免流到换热箱体的其他部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换热箱体的两侧,且所述换热管沿换热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的顶壁,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的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呈V型排布时,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风从换热管的两侧通过换热管,并从V型的开口流入换热风机中进行排出。气流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换热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换热箱体靠近换热箱体的顶壁的一端,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换热管下方的换热箱体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可以设置于换热箱体的四个侧壁上,使得换热箱体的进风量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冷却系统与冰水机组切换使用来对降温室进行降温,从而以达到节省能耗降温的目的。
2、通过设置辅助冷却装置对换热管进行喷淋雾化水,从而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冷却机的功耗;
3、通过设置雾化组件对输水管内落到换热管上的水进行雾化,使得辅助冷却装置对于换热管的冷却效果更佳,雾化后的水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器的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冷却器除去换热箱体后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中输水管的剖视图,用于显示雾化组件与输水管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6为实施例2冷却器除去换热箱体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2中输水管的剖视图,用于显示雾化组件与输水管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9为实施例3中冷却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换热箱体;11、换热风机;12、进风口;13、换热管;21、水槽;22、输水管;23、取水管;24、雾化喷头;25、水泵;26、喷淋孔;3、环形槽;31、调节环;32、调节孔;41、齿圈;42、齿轮;43、连动杆;44、蜗轮;45、蜗杆;46、驱动电机;5、给水管;51、电磁阀;52、水位检测器;53、排水管;6、导流块;71、降温室;72、冰水机组;721、冷凝器;722、蒸发器;73、冷却系统;81、第一管道;82、第二管道;83、第三管道;84、控制阀;8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包括降温室71、设置于降温室71外的冰水机组72和冷却系统73,冰水机组72的蒸发器722通过两根第一管道81和降温室71相连,冷却系统73通过两根第三管道83与冰水机组72的冷凝器721相连,冷却系统73通过一根第三管道83与冰水机组72的蒸发器722相连,降温室71通过一根第二管道82与冷却系统73相连,第一管道81、第二管道82和第三管道83上设置有控制阀84。降温室7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5,温度传感器85与控制阀84电性相连。
温度传感器85选用日本Sensatec红外温度传感器TIR-35WA型号,冰水机组72采购自广州诺雄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参照图3,冷却系统包括换热箱体1,换热箱体1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换热箱体1相连通的换热风机11。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换热箱体1内腔连通的进风口12。
参照图3和图4,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换热箱体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换热管13,换热管13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风机11的进风口12,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壁。
换热箱体1内设置有辅助冷却装置,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输水管22、雾化组件和供水组件。
参照图3和图4,供水组件包括取水管23、水泵25和水槽21,靠近换热管13一侧的换热箱体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槽21,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给水管5,给水管5穿过换热箱体1侧壁与水槽21相连通,给水管5内安装有电磁阀51。水槽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位检测器52,水位检测器52与电磁阀51电连接,并根据水位高低控制电磁阀51的启闭。换热箱体1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3,排水管53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与水槽21相连通。
参照图4,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沿换热箱体1的高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取水管23,取水管23靠近水槽21的一端延伸至水槽21内。取水管23一侧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25,水泵25与取水管23相连。
参照图4,换热管13上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沿换热管13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输水管22,取水管23远离水槽21的一端与输水管22相连通。
参照图4和图5,雾化组件为雾化喷头24,输水管22的周侧壁上沿输水管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间隔等距的喷淋孔26,喷淋孔26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24。
参照图4,换热管13靠近水槽21的一端的侧壁上连接有导流块6,导流块6靠近水槽2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导流块6与换热管13相连的一端的宽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冷却降温系统在正常使用时,温度传感器85控制第一管道81、第二管道82和第三管道83上的控制阀84的启闭,使得冷却系统73对冰水机组72的冷凝器721进行降温,冷凝器721通过压缩机对蒸发器722进行降温,蒸发器722再对降温室71内进行降温。而当可以进行节能工作时,则关闭冰水机组72的压缩机,并通过温度传感器85控制第一管道81、第二管道82和第三管道83上的控制阀84的启闭,使得降温室71内的循环水先进入到冷却系统73内,然后再流入冰水机组72的蒸发器722内,通过蒸发器722的降温后的水再进入降温室71内对降温室 71进行节能降温。
冷却系统在使用时,负载处的热的冷却液排入冷却系统内的换热管13内,换热风机11工作,换热管13与空气进行热传递换热,换热箱体1内的热空气被换热风机11排出,冷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换热箱体1内,继续对换热管13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液得到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排回负载处进行吸收热量降温。
当空气与换热管13的温差不大时,换热管13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不足以降低换热管13的温度至所需的温度时,启动水泵25,水泵25工作将水槽21内的水沿取水管23送到输水管22内,并从喷淋孔26经过雾化喷头24雾化喷出。喷出的雾化水落到换热管13上,雾化水蒸发后吸收换热管13上的热量,蒸发后的雾化水被换热风机11抽出,使得换热管13得到有效的降温。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6,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31和雾化喷头24,驱动件包括齿圈41、齿轮42、连动杆43、蜗轮44、蜗杆45、驱动电机46。靠近输水管22的一端的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6,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蜗杆45。输水管22上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沿输水管22的长度方向连接有连动杆43,连动杆43上键连接有蜗轮44,蜗杆45与蜗轮44相啮合。
参照图6和图8,输水管22的外侧壁上沿输水管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间隔等距的环形槽3,环形槽3的槽底开设有喷淋孔26,喷淋孔26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24。
参照图5和图6,环形槽3内滑动安装有调节环31。连动杆43上还键连接有一组间隔等距的齿轮42,调节环31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31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圈齿圈41,齿轮42与齿圈41相啮合。
参照图5和图7,调节环31上沿调节环31周向开设有间隔等距的调节孔32,不同调节孔32的孔径随调节环31的转动方向依次减小,且孔径最大的调节孔32的孔径等于喷淋孔26的孔径。
工作原理:当空气与换热管13的温差不大时,换热管13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不足以降低换热管13的温度至所需的温度时。先启动驱动电机46,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带动蜗杆45转动,蜗杆45转动带动蜗轮44转动,蜗轮44转动带动连动杆43转动,连动杆43转动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带动齿圈41转动,齿圈41转动带动调节环31转动,使得所需的调节孔32与喷淋孔26对应。再启动水泵25,水泵25工作将水槽21内的水沿取水管23送到输水管22内,并从喷淋孔26经过雾化喷头24雾化喷出。喷出的雾化水落到换热管13上,雾化水蒸发后吸收换热管13上的热量,蒸发后的雾化水被换热风机11抽出,使得换热管13得到有效的降温。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9,换热管13盘绕于换热箱体1靠近换热风机11的一端,换热管13下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室(71)、设置于降温室(71)外的冰水机组(72)和冷却系统(73),所述冰水机组(72)通过第一管道(81)和降温室(7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73)通过第二管道(82)与降温室(7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73)通过第三管道(83)与冰水机组(72)相连,所述第一管道(81)、第二管道(82)和第三管道(83)上设置有控制阀(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室(7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5),所述温度传感器(85)与控制阀(84)电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水机组(72)与冷却系统(73)采用固定架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换热箱体(1),所述换热箱体(1)内安装有换热管(13),所述换热箱体(1)内还安装有辅助冷却装置,所述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输水管(22)和雾化组件,所述换热箱体(1)内设置有输水管(22),所述输水管(22)上设置有与输水管(22)相连通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换热管(13)的上方,所述输水管(22)的进水口连接有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取水管(23)、水泵(25)和水槽(21),所述换热箱体(1)的底壁上安装有水槽(21),所述换热箱体(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取水管(23),所述取水管(23)的进水口延伸至水槽(21)内,所述取水管(23)的出水口与输水管(2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水泵(25),所述水泵(25)与取水管(23)相连,所述换热箱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53),所述排水管(53)与水槽(21)相连通,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连接有给水管(5),所述给水管(5)与水槽(21)相连通;所述水槽(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52),所述给水管(5)上安装有受水位检测器(52)控制的电磁阀(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为雾化喷头(24),所述输水管(22)的侧壁上开设朝向换热管(13)的喷淋孔(26),所述喷淋孔(26)的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驱动件、调节环(31)和雾化喷头(24),所述输水管(22)上沿输水管(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的环形槽(3),所述环形槽(3)沿输水管(22)的周向开设,所述环形槽(3)槽底开设有喷淋孔(26),所述喷淋孔(26)的侧壁上连接有雾化喷头(24);所述环形槽(3)内沿环形槽(3)的周向滑动安装有调节环(31),所述调节环(31)上沿调节环(31)周向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32);所述换热箱体(1)上还安装有驱动调节环(31)转动的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齿圈(41)、齿轮(42)、连动杆(43)、蜗轮(44)、蜗杆(45)、驱动电机(46),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46),所述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穿过换热箱体(1)的侧壁连接有蜗杆(45),所述换热箱体(1)的侧壁上沿输水管(22)的长度方向连接有连动杆(43),所述连动杆(43)上键连接有蜗轮(44),所述蜗轮(44)与蜗杆(45)相啮合,所述调节环(31)的周侧壁上沿调节环(31)周向连接有齿圈(41),所述连动杆(43)上键连接有与齿圈(41)相啮合的齿轮(4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换热箱体(1)底壁的一端的所述换热管(13)侧壁上连接有导流块(6),所述导流块(6)靠近水槽(2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导流块(6)与换热管(13)相连的一端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设置换热箱体(1)的两侧,且所述换热管(13)沿换热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13)呈V型排布,且V型的开口朝向换热箱体(1)的顶壁,V型的尖端朝向换热箱体(1)的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设置于换热箱体(1)内靠近换热箱体(1)的顶壁的一端,所述换热箱体的进风口(12)开设于换热管(13)下方的换热箱体(1)侧壁上。
CN202020630680.6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Active CN212179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0680.6U CN21217963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0680.6U CN21217963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9634U true CN212179634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0680.6U Active CN21217963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9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7394U (zh) 喷淋式制冷装置
CN202329208U (zh) 中频电炉专用闭式冷却塔
CN203628897U (zh) 热管间接与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复合式冷热空调机组
CN103604180B (zh) 一体化冬夏两用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
CN212179634U (zh) 一种冷却降温系统
CN212205733U (zh) 一种节能冷却器
CN107478068B (zh) 一种蒸发冷凝器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04555447U (zh) 预冷型蒸发式冷凝器
CN111412765B (zh) 一种新型节能冷却器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冷却降温系统
CN110671764B (zh) 一种集成喷雾功能的空调机组
CN212263181U (zh) 一种喷雾冷冻塔系统
CN211625499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水喷雾节能装置
CN219415064U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
CN220728999U (zh) 智能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
CN216204554U (zh) 风冷商用冰箱及其制冷装置
CN217900550U (zh) 空冷器雾化降温装置
CN22089041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内部过热保护装置
CN220038624U (zh) 一种水冷空调
CN212538414U (zh) 一种循环节能式低温制冷装置
CN213811204U (zh) 一种节能制冷机组
CN219955503U (zh) 一种清洗降温设备和空调系统
CN219344915U (zh) 一种压缩机的散热结构
CN215597538U (zh) 空调器
CN216557469U (zh) 一种厨房空调
CN219693425U (zh) 数据机房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ol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Pledgee: Zhejiang Zhuji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Wuxie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BULUS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008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