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346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3468A
CN111403468A CN202010246110.1A CN202010246110A CN111403468A CN 111403468 A CN111403468 A CN 111403468A CN 202010246110 A CN202010246110 A CN 202010246110A CN 111403468 A CN111403468 A CN 11140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ng wir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6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曼曼
宋艳芹
李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61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3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衬底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区和第二显示区,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电源信号线和第一透明导线部,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第二透明导线部至少部分同层设置。由于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在不额外增加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透明导线部,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电源信号并联连接,降低电源信号线上的阻抗。当电源信号线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时,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OLED显示面板中的电源信号线为多个像素单元提供电源信号。由于电源信号线上存在电压降,导致电源信号线为每个像素单元提供的电源信号不同,从而降低了OLED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电源信号线和第一透明导线部,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至少部分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一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二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所述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第四透明导线;所述第四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三透明导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多个所述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透明导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的第一透明导线和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一透明导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的第二透明导线和第四透明导线,所述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透明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线设置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与所述第四透明导线设置于同一膜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三透明导线所在膜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透明导线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源信号线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所在膜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一透明导线和/或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和/或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和/或所述第三透明导线的网格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发光器件和衬底,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通过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透明导线部,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且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第二透明导线部至少部分同层设置,由于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在不额外增加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透明导线部,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与电源信号并联连接,降低电源信号线上的阻抗。当电源信号线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时,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降,减小电源信号线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和过渡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孔区域101和显示区102,显示区102围绕孔区域101设置。孔区域101可以用于放置摄像头等器件,使得孔区域101的透光率要求比较高。当孔区域101中设置有发光器件时,孔区域101周围还包括孔边框区域103,为了保证孔区域101的透光率,可以在孔边框区域103设置晶体管,在孔区域101设置透明导线,并通过透明导线使孔边框区域103的晶体管与孔区域101中的发光器件电连接,从而实现在保证孔区域101的透光率的基础上驱动孔区域101的发光器件发光。同样,显示区102设置有发光器件和晶体管组成的像素单元11,显示区102的晶体管组成像素电路驱动显示区102的发光器件发光。显示区102还设置有多条扫描信号线12和多条数据信号线13,像素单元11可以设置于扫描信号线12与数据信号线13交叉设置形成的空间内,像素单元11可以在与之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12输入的扫描信号的作用下,连通与之对应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3,数据信号线13向对应的像素单元11传输数据信号,依此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在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时,还需要电源线为像素单元11提供电源信号。而电源线提供电源信号时存在电压降,导致电源线为不同的像素单元11提供的电源信号不均,从而导致不同的像素单元11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的亮度不均,降低了OLED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和过渡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10、过渡区120和第二显示区130,过渡区120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30之间;第一显示区110设置有电源信号线112和第一透明导线部113,第二显示区130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132;第一透明导线部113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第一透明导线部113与第二透明导线部132至少部分同层设置。
具体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10可以为常规的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即第一显示区110包括薄膜晶体管111和发光器件(图中未示出),薄膜晶体管111组成像素电路。每个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路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第二显示区130可以为透光率比较高的显示区,例如为屏下摄像区。过渡区120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30之间,第二显示区130仅设置有发光器件131,且过渡区120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11,过渡区120的薄膜晶体管111形成像素电路,并通过第二透明导线部132与第二显示区130中的发光器件电连接,为第二显示区130内的发光器件131提供驱动电流,在使得第二显示区130内的发光器件131正常发光的同时,避免第二显示区130内设置薄膜晶体管,保证了第二显示区130内高透光率。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第一显示区110和过渡区120内的薄膜晶体管111可以同层设置。薄膜晶体管111包括有源层1111、栅极绝缘层1112、栅极层1113、层间绝缘层1114和源漏极层1115。电源信号线112与源漏极层1115同层设置。在形成薄膜晶体管111后,在第二显示区130内形成第二透明导线部132,使得第二显示区130内的发光器件131通过第二透明导线部132与过渡区120的薄膜晶体管111电连接,驱动第二显示区130的发光器件131发光。在形成第二透明导线部132时,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110内形成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并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113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从而在不额外增加一道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制作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同时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113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因此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在电源信号线112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时,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继续参考图3和图4,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包括第一透明导线1131,第二透明导线部132包括第二透明导线1321;第二透明导线1321与第一透明导线1131同层设置;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11,第二显示区130设置有发光器件131,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111通过第二透明导线1321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131电连接。
具体地,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111形成像素电路,并通过第二透明导线1321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电连接,为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131提供驱动电流。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先形成薄膜晶体管,然后形成第二透明导线1321。在形成第二透明导线1321时,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形成第一透明导线1131,并且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在不额外增加一道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在第一显示区110形成第一透明导线1131,并通过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减小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因此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传输电压信号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继续参考图4和图5,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包括第三透明导线1132,第二透明导线部132包括第四透明导线1322;第四透明导线1322与第三透明导线1132同层设置;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的第一电极通过第四透明导线1322电连接。
具体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时,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具有相同的驱动电流。通过设置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的第一电极均与第四透明导线1322电连接,使得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的第一电极互相连接,当其中一个发光器件131通过第二透明导线1321与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时,可以实现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131具有相同的驱动电流。此时过渡区设置的薄膜晶体管111形成的像素电路的数量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131的数量,有利于过渡区的窄边框设计。
第四透明导线1322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线1321远离衬底的一侧。在形成第四透明导线1322时,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形成第三透明导线1132,并且第三透明导线1132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在不额外增加一道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在第一显示区110形成第三透明导线1132,并通过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减小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因此可以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传输电压信号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继续参考图4和图6,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第三透明导线1132与第一透明导线1131并联连接;第二透明导线部132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二透明导线1321和第四透明导线1322,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11,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131,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111通过第二透明导线1321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131电连接;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131包括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第四透明导线1322电连接;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第二透明导线1321设置于同一膜层,第三透明导线1132与第四透明导线1322设置于同一膜层。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透明导线部132同时包括第二透明导线1321和第四透明导线1322时,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可以同时包括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在形成第二透明导线1321时,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形成第一透明导线1131,并且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在形成第四透明导线1322时,可以同时在第一显示区形成第三透明导线1312,并且第三透明导线1132与第一透明导线1131并联连接。由此可以在不额外增加掩膜版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使得电源信号线112同时与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并联连接,进一步地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在电源信号线112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时,进一步地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的电压降,从而进一步地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继续参考图6,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14,第一绝缘层114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线1131所在膜层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所在膜层之间,第一绝缘层114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141;第一透明导线1131通过第一过孔1141与第三透明导线1132并联连接。
具体地,第一绝缘层114至少包括两个第一过孔1141,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通过两个第一过孔1141并联连接。另外,第一绝缘层114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过孔1141,使得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具有多处连接,从而可以增加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了第一透明导线1131和第三透明导线1132并联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6,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15,第二绝缘层115设置于电源信号线112所在膜层和第一透明导线1131所在膜层之间;第二绝缘层115上设置有第二过孔1151,第一透明导线1131通过第二过孔1151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
具体地,第二绝缘层115至少包括两个第二过孔1151,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通过两个第二过孔1151并联连接。另外,第二绝缘层115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过孔1151,使得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具有多处连接,从而可以增加第一透明导线1131与电源信号线112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了第一透明导线113和电源信号线112并联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减小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的电压降。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包括第一透明导线和/或第三透明导线,第一透明导线和/或第三透明导线为网状结构;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第一透明导线和/或第三透明导线的网格围绕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设置。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区内,当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只包括第一透明导线时,可以将第一透明导线设置为网状结构。由于第一透明导线为网状结构,可以增加第一透明导线的横截面积,减小第一透明导线的阻抗。当第一透明导线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使得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电源信号时,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传输电压信号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同理,当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只包括第三透明导线时,可以将第三透明导线设置为网格结构,同样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第三透明导线的阻抗。当第三透明导线与电源信号线112并联连接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电源信号线112上的阻抗。使得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电源信号时,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传输电压信号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另外,当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包括第一透明导线和第三透明导线时,可以将第一透明导线设置为网状结构,还可以将第三透明导线设置为网格结构,或者,还可以通过第一透明导线和第三透明导线的互相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同样可以减小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透明导线部113的一种网状结构,网格呈菱形。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透明导线113的网状结构的网格形状不做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有网格呈其他形状的网状结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网格呈长方形,第一透明导线部113的网状结构同样可以使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时,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源信号线112上传输电压信号的电压降,进而可以减小电源信号线112提供的电源信号的压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继续参考图8,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发光器件和衬底100,第一透明导线部设置于衬底100上,发光器件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线部113远离衬底100的一侧;第一透明导线部113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116,例如为阳极。第一电极116与第一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用于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第一透明导线113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可以尽量减小第一透明导线113与发光器件中的第一电极116交叠形成的寄生电容,进而可以尽量减小电源信号112和第一电极116上的电位相互影响,提高了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线部和第二透明导线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和第二透明导线部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同时使得第一透明导线部和第二透明导线部具有较好的导电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2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1。显示装置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电源信号线和第一透明导线部,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透明导线部;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至少部分同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一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二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所述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第四透明导线;所述第四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三透明导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多个所述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透明导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一透明导线和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一透明导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并联连接;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包括设置于不同膜层的第二透明导线和第四透明导线,所述过渡区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过渡区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发光颜色相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透明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线设置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与所述第四透明导线设置于同一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三透明导线所在膜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透明导线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源信号线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线所在膜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包括第一透明导线和/或第三透明导线,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和/或所述第三透明导线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和/或所述第三透明导线的网格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发光器件和衬底,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部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线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246110.1A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403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10.1A CN111403468A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6110.1A CN111403468A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468A true CN111403468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9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6110.1A Pending CN111403468A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34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7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0036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470A (zh) * 2013-12-20 2015-06-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0635A (zh) * 2017-10-27 2018-01-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166886A (zh) * 2018-08-20 2019-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设备
CN109817643A (zh) * 2019-01-29 2019-05-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9175A (zh) * 2019-08-09 2019-1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470A (zh) * 2013-12-20 2015-06-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0635A (zh) * 2017-10-27 2018-01-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166886A (zh) * 2018-08-20 2019-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设备
CN109817643A (zh) * 2019-01-29 2019-05-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9175A (zh) * 2019-08-09 2019-1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7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70327B (zh) * 2020-12-23 2022-07-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0036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270036B (zh) * 2021-05-13 2023-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0976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833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62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3154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725910B (zh) 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TWI424411B (zh) 電致發光裝置
CN114730799A (zh) 终端设备、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8407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46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909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16851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743905A (zh) 导线末端结构、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11004789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8519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82646B (zh)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幕
JP2023517218A (ja) 低減したルーティング線抵抗を有する大型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CN11542505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668499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426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41344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9937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23098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200281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18775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