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1726A -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1726A
CN111401726A CN202010170345.7A CN202010170345A CN111401726A CN 111401726 A CN111401726 A CN 111401726A CN 202010170345 A CN202010170345 A CN 202010170345A CN 111401726 A CN111401726 A CN 111401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me
design
building
information
targe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0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宛余
钟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k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k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k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k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03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17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17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等周边信息,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再获取目标基地的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指标数据,最后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本发明实现了方案数字化,缩短了设计时间,用户无需特意收集和筛选相关数据,减少了设计过程反复修改的可能,提高了效率,同时增加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开发商在进行建筑规划时,目前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是:由营销策划部门提出产品要求及产品配比,设计人员依据策划要求利用建筑设计软件实现对建筑设计进行构思、画图到出图的流程。
传统的建筑设计软件功能结构单一且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只是一个可重复而机械的设计工具,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工作是需要多方联动、信息共享的,传统的建筑设计软件不能也无法为用户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设计方案,更多的是通过建筑设计师机械而重复的计算。如设计人员一般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来进行建筑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修改,最后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
但是这种设计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在设计过程中,经常是开发商提出要求,设计人员反复调整、反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低下且不一定能符合甲方需求方案;由于开发商人为给出的数据不精准导致最后得到的设计方案还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改动大且耗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获得建筑设计方案效率低下且不一定能符合需求的问题。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用于建筑设计系统,所述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所述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根据所述商业信息、所述社区信息和所述交通信息控制所述基地评估装置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所述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需求指令,根据所述用户需求指令从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所述目标设计方案;
确定所述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并根据展示类型展示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对应的设计内容。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预设指标数据;
获取所述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
将所述预设指标数据与所述建筑设计规范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指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包括:
最优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指标、密度指标、利润指标、货值指标都与所述指标数据的对应指标最接近的方案;
容积率最佳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与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最接近的方案;
货值最大化方案,为所有方案中销售额最大的方案;
利润最大化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利润额最大的方案;
高低配方案,为所有方案中有高层与多层或别墅搭配出现的方案;
普通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建筑之间的排布方式是根据所述目标基地的轮廓从最外逐步向内螺旋排列的方案;
品质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所述建筑之间的排布间距最远的方案;
多边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所述建筑先随所述目标基地的轮廓自外而内依次摆放的方案;
建筑绿化率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与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绿化率最接近。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设计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方案确定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并获取至少一个对比设计方案;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展示所述目标基地的区位信息、基地现状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对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配套进行图片展示;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周边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设计俯瞰图。
一种建筑设计装置,所述建筑设计装置用于建筑设计系统,所述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所述建筑设计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所述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商业信息、所述社区信息和所述交通信息控制所述基地评估装置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所述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一种建筑设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的步骤。
一种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和如上述所述的建筑设计装置。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的步骤。
上述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建筑设计方法用于建筑设计系统,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所述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等周边信息,然后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再获取目标基地的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指标数据,最后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本发明通过根据目标基地的位置来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从而生成目标基地的的多个数据模型,再进一步根据数据模型和用户输入的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来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实现了目标基地的建筑设计方案数字化,缩短了整体方案设计时间,用户无需再去特意收集和筛选设计建筑设计方案时所需的相关数据,也减少了因设计过程中相关数据产生变化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的可能,提高了获得建筑设计方案的效率,同时增加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以满足各方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设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设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设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设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建筑设计系统中,所述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建筑设计装置101、基地评估装置102和方案设生成装置103,其中,建筑设计装置101、基地评估装置102和方案设生成装置103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建筑设计系统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设计系统还包括企业管理装置104,企业管理装置主要包含数据统计、部门管理、成员管理、项目管理、楼型管理这5大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帮企业提供员工在使用小库平台的过程中所有方案的数据,并以多维度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作为管理依据。
部门管理模块:提供企业对部门进行权限分类和管理。
成员管理模块:提供企业对员工权限管理和分类。
项目管理模块:提供企业对项目管理和查阅。
楼型管理模块:提供企业对楼型管理和分类,帮助企业实现楼型标准化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建筑设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建筑设计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在设计方案之前,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评估的目标基地的位置,建筑设计装置在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之后,再以目标基地为中心,获取目标基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周边信息,主要获取的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好包括教育信息、医疗信息、政府信息和景观信息等周边设施信息。
其中,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的方式为:以目标基地为中心,通过第三方地图服务商所提供API接口、各城市政府网站和房产网站等第三方网站,实时抓取目标基地周边设施的实时数据,再对抓取的实时数据进行筛选分析。
例如,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为深圳市A小区,以深圳市A小区为中心,获取深圳市A小区周边1.5km范围内的相关周边信息,主要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等。
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为1.5km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距离还可以是其他距离,在此不再赘述。
在根据所述位置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周边信息的类型进行分类;获取类型指令,根据类型指令展示周边信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建筑;获取建筑展示指令,根据建筑展示指令展示对应建筑的信息。
例如,以深圳市A小区为中心,获取深圳市A小区周边1.5km范围内的相关周边信息之后,对周边信息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商业、教育、医疗、政府、景观、社区、交通等类型;获取用户输入的类型指令,根据类型指令展示周边信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建筑,如用户输入商业指令,根据该商业指令展示深圳市A小区周边1.5km范围内的所有商业建筑;获取用户输入的建筑展示指令,根据建筑展示指令展示对应建筑的信息,如获取用户输入的建筑a展示指令,根据a建筑展示指令展示建筑a的基本信息。
S20: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在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之后,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提取出道路、楼高、商业类型、住宅人口等相关数据,并对道路、楼高、商业类型、住宅人口等相关数据进行进行筛选和重组,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其中,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此时,以为用户完成了对目标基地进行建筑设计的前期数据的一站式收集和分析。
S30:获取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和数据模型之后,获取目标基地的建筑设计方案对应的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相关指标数据。
其中,指标数据中的对应指标值需要符合常规数值范围。例如,目标基地用于住宅规划,则指标数据的容积率需要满足常规住宅建筑的容积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和数据模型之后,步骤S30中,即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用户输入的预设指标数据;
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和数据模型之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基地建筑设计方案的预先指标数据,其中,预设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相关指标数据。
S32:获取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
在获取用户输入的预设指标数据之后,根据目标基地的所在城市获取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
例如,目标基地处于深圳市,则获取深圳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
S33:将预设指标数据与所述建筑设计规范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得指标数据。
在获取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之后,根据获取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对预设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得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
其中,若预设指标数据在深圳市建筑设计规范数据对应指标数据的范围内,则将预设指标数据作为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若预设指标数据超出深圳市建筑设计规范数据对应指标数据的范围,则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范数据对应指标数据作为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预设指标数据,再获取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最后将预设指标数据与所述建筑设计规范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得指标数据,保证了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减少了因建筑设计方案不合规导致的不能落地实施的问题,也减少了因建筑设计方案不合规而修改方案的耗时,提高了效率。
S40: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在获取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之后,根据获取的目标基地的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其中,建筑设计方案至少包括货值最大化方案、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和利润最大化方案。
货值最大化方案是指销售价格最大的方案,例如,当用户输入的售价为10000元/㎡,根据所选择条件计算出总售价最高的建筑方案。
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是指测算出以符合建筑排布密度(如消防规范)最大的方案。
利润最大化方案是指根据用户输入的销售价格以及成本信息,计算利润最高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销售价格、建筑排布密度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销售价格、建筑排布密度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建筑设计方案还包括:
最优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指标、密度指标、利润指标、货值指标都与指标数据的对应指标最接近的方案。
容积率最佳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与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最接近的方案。
例如,用户在生成建筑设计方案前输入的预设容积率数值为2.0,而生成的建筑设计方案中,有1.987、1.991、1.968、1.999等相关数值方案,建筑设计装置将自动选取容积率为1.999的方案作为容积率最佳方案,屏蔽其它容积率的方案。
高低配方案,为所有方案中有高层与多层或别墅搭配出现的方案。
普通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建筑之间的排布方式是根据目标基地的轮廓从最外逐步向内螺旋排列的方案。
即,在该方案在符合容积率的前提下,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排布方式是根据基地轮廓形状,从最外逐步向内螺旋排列。
品质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建筑之间的排布间距最远的方案。
多边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建筑先随目标基地的轮廓自外而内依次摆放的方案。
即,在该方案符合容积率的前提下,先随基地边摆放建筑,直至基地所有边都摆满后再向基地内摆放。
建筑绿化率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与指标数据对应的绿化率最接近。
例如,用户在生成方案前输入的预设绿化率数值为30%,而生成的建筑设计方案中,有28.28%、29.78%、29.98%、29.99%等相关绿化率数值的方案,系统将自动选取绿化率为29.99%的方案作为建筑绿化率方案,而屏蔽其它绿化率的方案。
在进行住宅方案设计时,可能需要根据需求设计出货值最大化、建筑密度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建筑设计方案,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Excel表进行计算,耗时耗力,使用本发明中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智能测算,用户只需输入对应指标数据,即可获得指标内容,方便用户在购买地块之前的测算计划。
传统的设计师用户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只能依靠对应软件自行编辑设计速度慢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利用本发明的建筑设计方法,可在快速获得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和数据模型之后,通过输入目标基地的预设的指标数据,一键获得各种建筑设计方案,方便且高效。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等周边信息,然后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再获取目标基地的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等指标数据,最后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本发明通过根据目标基地的位置来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从而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再进一步根据数据模型和用户输入的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来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实现了目标基地的建筑设计方案数字化,缩短了整体方案设计时间,用户无需再去特意收集和筛选设计建筑设计方案时所需的相关数据,也减少了因设计过程中相关数据产生变化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的可能,提高了获得建筑设计方案的效率,同时增加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以满足各方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40之后,即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用户需求指令,根据用户需求指令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目标设计方案。
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获取用户输入的用户需求指令,并根据用户需求指令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目标设计方案。
例如,在多个建筑设计方案包括货值最大化方案、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和利润最大化方案,用户通过鼠标勾选了货值最大化方案,则确定货值最大化方案为目标设计方案。
本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的用户需求指令为用户通过鼠标勾选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需求指令还有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52:确定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并根据展示类型展示目标设计方案对应的设计内容。
根据用户需求指令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目标设计方案之后,确定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根据展示类型展示目标设计方案对应的设计内容。其中,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包括:Excel、日照图、户型分布、模型、CAD、高清图。
例如,确定货值最大化方案为目标设计方案之后,确定货值最大化方案的展示类型为Excel,则将货值最大化方案的内容以Excel的形式进行展示;确定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为目标设计方案之后,确定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的展示类型为CAD,则将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的内容以CAD的形式进行展示。
本实施例中,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获取用户需求指令,根据用户需求指令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再确定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并根据展示类型展示目标设计方案对应的设计内容,可以使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目标设计方案,并根据需求将目标设计方案通过不同展示类型展示出来,贴合用户需求,使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更方便直观。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0之后,即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61: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方案确定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并获取至少一个对比设计方案。
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方案确定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并获取至少一个对比设计方案。
例如,将利润最大化方案作为标设计方案,将货值最大化方案作为利润最大化方案的对比设计方案。
货值最大化方案是指销售价格最大的方案,例如,当用户输入的售价为10000元/㎡,根据所选择条件计算出总售价最高的建筑方案。
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是指测算出以符合建筑排布密度(如消防规范)最大的方案。
利润最大化方案是指根据用户输入的销售价格以及成本信息,计算利润最高的方案。
S62:根据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
在选取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之后,根据目标基地的信息和设计方案的设计内容对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展示。
其中,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之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621:根据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在选取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之后,对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的设计内容进行两两对比。
例如,将利润最大化方案作为标设计方案,将货值最大化方案作为利润最大化方案的对比设计方案,对比利润最大化方案与货值最大化方案的不同,展现利润最大化方案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对比利润最大化方案与货值最大化方案的不同、展现利润最大化方案的优势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用对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的设计内容进行对比还有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622:展示目标基地的区位信息、基地现状信息。
获取并展示目标基地的区位信息、基地现状信息。
其中,区位信息为目标基地所在城市的相关地理信息,基地现状信息为用户目标基地所属区域的文字介绍。
例如,目标基地所在城市为深圳市;
区位信息: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面积1996.85平方公里,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2016年常住人口1190.84万。
例如,目标基地所属区域为深圳市福田区;
基地现状信息:福田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深圳中部,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海园一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区隔河相望,北至白眉石、大脑壳、黄竹园等山脊与龙华区民治街道毗邻。福田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主要由中心城区和深南大道两侧带状经济开发区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滩组成,地形北高南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截至2016年,福田区下辖10个街道;2016年,福田区常住统计人口150.1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21万元。
S623:根据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对目标基地的周边配套进行图片展示。
根据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对目标基地的周边配套进行图片展示,其中,周边配套包括水资源、绿地、道路、教育、交通、医疗、社区等信息,将水资源、绿地、道路、教育、交通、医疗、社区等信息以地图图片的方式展示。
S624:根据目标设计方案和周边信息生成目标基地的设计俯瞰图。
例如,将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则将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和建筑密度最大化方案所生成的内容,生成一个目标基地的设计俯瞰图。
用户在完成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后,需要对该建筑设计方案对甲方进行设计内容的投标讲解,一般的讲解方式为将建筑设计方案编辑为PPT以用于投标讲解,针对该使用场景,本发明所提供的建筑设计方法还提供了方案对比功能,可将建筑设计方案的内容导出直接生成PPT。
本实施例中,从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方案确定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并获取至少一个对比设计方案,根据目标设计方案和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可以使用户更直观的感受到目标设计方案的优势,更方便用户了解并展示目标设计方案的设计内容,方便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还可以获取预设制作的目标基地的CAD设计图,将目标基地的CAD设计图识别并转化为对应的三维设计方案,将对应的三维设计方案作为建筑设计方案。
用户在除了在使用本发明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方案设计之外,还可将预先使用CAD软件设计的设计图导入,建筑设计装置在获取预设制作的目标基地的CAD设计图之后,将CAD格式的设计图识别并以3维的方式呈现,转化为三维设计方案,将对应的三维设计方案作为建筑设计方案,这为用户解决跨平台跨系统无法对接的问题,方便用户对过往方案的编辑和修改。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建筑设计装置,该建筑设计装置用于建筑设计系统,该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该建筑设计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建筑设计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建筑设计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第二获取模块403、第二获取模块403和第二生成模块404。
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402,用于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403,用于获取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第二生成模块404,用于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关于建筑设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建筑设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装置,该建筑设计装置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建筑设计装置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建筑设计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建筑设计装置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建筑设计装置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建筑设计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获取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根据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控制基地评估装置生成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获取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根据数据模型和指标数据控制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用于建筑设计系统,所述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所述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根据所述商业信息、所述社区信息和所述交通信息控制所述基地评估装置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所述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需求指令,根据所述用户需求指令从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中确定所述目标设计方案;
确定所述目标设计方案的展示类型,并根据展示类型展示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对应的设计内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预设指标数据;
获取所述所在城市的建筑设计规范数据;
将所述预设指标数据与所述建筑设计规范数据进行对比以获得所述指标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包括:
最优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指标、密度指标、利润指标、货值指标都与所述指标数据的对应指标最接近的方案;
容积率最佳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与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最接近的方案;
货值最大化方案,为所有方案中销售额最大的方案;
利润最大化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利润额最大的方案;
高低配方案,为所有方案中有高层与多层或别墅搭配出现的方案;
普通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建筑之间的排布方式是根据所述目标基地的轮廓从最外逐步向内螺旋排列的方案;
品质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所述建筑之间的排布间距最远的方案;
多边排布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所述建筑先随所述目标基地的轮廓自外而内依次摆放的方案;
建筑绿化率方案,为所有方案中容积率符合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容积率,且与所述指标数据对应的绿化率最接近。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设计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建筑设计方案的方案确定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方案,并获取至少一个对比设计方案;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并展示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对比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展示所述目标基地的区位信息、基地现状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对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配套进行图片展示;
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方案和所述周边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设计俯瞰图。
7.一种建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设计装置用于建筑设计系统,所述建筑设计系统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所述建筑设计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地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周边信息,所述周边信息包括商业信息、社区信息和交通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商业信息、所述社区信息和所述交通信息控制所述基地评估装置生成所述目标基地的多个数据模型,所述多个数据模型包括商业活力模型、商业价值模型、噪音分析模型和视域分析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基地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容积率、基地面积、所在城市、用地性质、功能配比、建筑密度;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模型和所述指标数据控制所述方案生成装置生成多个建筑设计方案。
8.一种建筑设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的步骤。
9.一种建筑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地评估装置、方案生成装置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设计装置。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建筑设计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70345.7A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4017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345.7A CN111401726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345.7A CN111401726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1726A true CN111401726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3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0345.7A Pending CN111401726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172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7539A (zh) * 2020-12-08 2021-03-12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建筑模型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8910A (zh) * 2020-08-25 2021-06-11 中船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双主线办公空间改造方法及装置
CN113158312A (zh) * 2021-04-26 2021-07-23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用地的建筑方案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4417458A (zh) * 2021-12-22 2022-04-29 山东同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im技术的建设项目在线多维报建协同系统
CN114444778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91773A (zh) * 2022-03-31 2022-05-13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生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183A (zh) * 2010-07-02 2010-11-24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CN104091215A (zh) * 2014-07-22 2014-10-08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项目策划管理系统
KR101461081B1 (ko) * 2012-11-30 2014-11-14 단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설계 및 운영 단계에서 건물 에너지를 예측하여 건물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08053096A (zh) * 2017-11-22 2018-05-18 链家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商业项目房地产地址方法及装置
CN108090314A (zh) * 2018-02-06 2018-05-29 墨点狗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界条件求得建筑设计最优方案的方法
CN109241580A (zh) * 2018-08-15 2019-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地块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84343A (zh) * 2018-07-25 2019-01-2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面向巨灾保险的房屋地图构建方法及平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183A (zh) * 2010-07-02 2010-11-24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KR101461081B1 (ko) * 2012-11-30 2014-11-14 단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설계 및 운영 단계에서 건물 에너지를 예측하여 건물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04091215A (zh) * 2014-07-22 2014-10-08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项目策划管理系统
CN108053096A (zh) * 2017-11-22 2018-05-18 链家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商业项目房地产地址方法及装置
CN108090314A (zh) * 2018-02-06 2018-05-29 墨点狗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界条件求得建筑设计最优方案的方法
CN109284343A (zh) * 2018-07-25 2019-01-2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面向巨灾保险的房屋地图构建方法及平台
CN109241580A (zh) * 2018-08-15 2019-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地块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8910A (zh) * 2020-08-25 2021-06-11 中船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双主线办公空间改造方法及装置
CN112487539A (zh) * 2020-12-08 2021-03-12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建筑模型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58312A (zh) * 2021-04-26 2021-07-23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用地的建筑方案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4417458A (zh) * 2021-12-22 2022-04-29 山东同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im技术的建设项目在线多维报建协同系统
CN114444778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91773A (zh) * 2022-03-31 2022-05-13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生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491773B (zh) * 2022-03-31 2022-07-05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生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185458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生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1726A (zh)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1103323A1 (zh) 一种历史城市保护发展协同控制方案辅助设计系统
CN109165394B (zh) 一种标准化bim模型轻量化实现方法
US20220035962A1 (en) Building design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02193A (zh) 地理设计生态红线划定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评价模型
Pullar et al. Coupling 3D visualisation to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built environment designs
CN114491773A (zh) 建筑方案生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uo et al. A rule-based city modeling method for supporting district protective planning
CN111221867B (zh) 一种保护性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KR101876114B1 (ko) 3d 모델링 구현을 위한 단말기, 서버,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3d 모델링 방법
CN117015771A (zh) 通过开发和呈现摄影测量现实网格来处理和显示与房产相关的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98056B (zh) 城市建设用地形态紧凑度的测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El-Hallaq et al. Enhan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web based 3D smart city model using GIS and BIM. Case study: Sheikh hamad city
CN115758522A (zh) 一种数字孪生城市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465968A (zh) 用于定位导航的建筑物地图混合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
Khayyal et al. Cre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3D city modeling based on GIS data
CN112365391A (zh) 一种基于“国土调查”数据的用地多样性计量方法
CN116090065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绿化设计方法及装置
Sabri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s platform to support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liveable and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
CN116011322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84830A (zh) 一种基于规则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17351162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实景三维规划设计方法
Zwolinski et al. Computing and monitoring potential of public spaces by shading analysis using 3d Lidar data and advanced image analysis
Gotlib et al. Cartographical presentation of BIM models
Wang et al. Mountainous village relocation planning with 3D GIS virtual imaging space model and neura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