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2451A -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2451A
CN111392451A CN202010218950.7A CN202010218950A CN111392451A CN 111392451 A CN111392451 A CN 111392451A CN 202010218950 A CN202010218950 A CN 202010218950A CN 111392451 A CN111392451 A CN 111392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gear
fixed
hop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89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璨
宋永生
宋昕锐
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2189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2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2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245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24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32Unloading land vehicles using fixed tipping installations
    • B65G67/48Vehicle tipp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属于货物转移卸料的技术领域。包括:车身、车轮、翻转组件、翻转板以及、车斗;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身上固定架,牢固在所述固定架上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翻转轴,紧密固定在所述翻转轴两端的旋转齿轮,沿所述翻转板的长度方向穿插在所述翻转板底部的旋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两端的半圆形齿轮。本发明在与车身之间设置有翻转组件,在卸料时可将车斗倾斜,降低车斗的出料口,便于取料;同时该翻转组件并不是与车斗通过点接触,增加该点的受力,而是在翻转的过程中及翻转后对车斗都有支撑的作用,对车斗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货物转移卸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施工工地需要短距离转移某些物料,好比木材、管材或者分料等。上述物料一般都属于大体积、高密度的材料,故在转移时需要依靠车载才能降低人力,提高搬运的效率。
因工地的路面凹凸不平,故在转移时颠簸时常见的现象,因此为了防止物料因颠簸发生滑落、掉落,因此工地上使用的转移工具都是具有防护栏的箱体,能够将物料很好的容纳在内,防止滑落、掉落。但是在卸料的过程中,则需要人为的或者通过机械臂将箱体内的物料捞出再放置指定的位置。首先如果通过人为将置于箱体的物料取出劳动力大、且不适用于高密度、大体积的物料;其次如果使用机械臂,则很好的解决了人为取出带来的问题,但是因为工地上对物料的需求是实时变更的,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设置机械臂,也不可能将机械臂随时随地的移动,不符合经济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也有通过气缸将箱体顶出,箱体发生倾斜导致物料自动滑出,但是该技术中的气缸顶出箱体的一端发生倾斜,则会直接导致物料对整个箱体的底部有着作用力,而一般的箱体都是靠车身提供支撑力的,因此箱体在失去支撑力的情况下,易发生变形甚至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卸料且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的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包括:
车身,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两侧的车轮,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翻转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翻转组件的翻转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翻转板上的车斗;
其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身上固定架,牢固在所述固定架上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翻转轴,紧密固定在所述翻转轴两端的旋转齿轮,沿所述翻转板的长度方向穿插在所述翻转板底部的旋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两端的半圆形齿轮;
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半圆形齿轮与所述旋转齿轮相啮合;
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车斗的底部处于水平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正反转电机,传动连接于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蜗杆,以及紧密套接在所述翻转轴上的蜗轮;
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配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斗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之相垂直的触碰杆,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相互并联,然后与正反转电机电连接;
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的边缘处时,即车斗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架相互垂直,此时触碰杆与所述接触开关相触碰,用于关闭正反转电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斗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边角处的立体框架;所述底板与所述立体框架构成一个六面体;
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立体框架左右两侧面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安装在所述立体框架和/或底板上铰接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铰接组件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固定管,固定在所述固定管两侧的支座,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管两端的转盘,固定在所述转盘的外端面上的弧形容纳槽,位于所述弧形容纳槽内部的弧形齿轮,开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槽,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旋转电机,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转动齿轮;
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转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支座的两侧,即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滑槽,使得转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通过连接板穿过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齿轮的自转通过弧形齿轮带动转盘旋转,当所述弧形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时,所述前侧板和/或右侧板被打开;当所述弧形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时,所述前侧板和/或右侧板处于闭合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斗与所述翻转组件设置有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翻转板上的连接座,对称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两侧的连接板,一端铰接与所述连接板的压缩件,以及竖直可移动地穿插在所述连接座内的X型板;所述X型板的顶部与所述车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X型板的顶端两侧相互铰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件包括:铰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连杆,固定在所述连杆底部的第一环形边缘,铰接于所述X型板且活动套接在所述连杆上的套筒,固定在所述套筒顶部的第二环形边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和第二环形边缘的压缩弹簧。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转移卸料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料:此时的车斗的底部与车身的底部相互平行;如地面为水平面,则此时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的中间位置相互啮合,此时的车斗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且与车身相互平行;如地面为倾斜面,则调节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位置,使得车斗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但是相对于车身而言却为倾斜面;
步骤二、转移:开启车身上的驱动件或者直接拉动车身,将车斗及上的物料转移到目的地;在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生转变即从倾斜面变成平面或者从平面变成倾斜面,调整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位置,保证车斗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
步骤三、人为的按动固定架的底部的接触开关,正反转电机开启,传动组件中的涡轮蜗杆相互配合,使得半圆形齿轮在旋转齿轮的转动下,发生自转,带动翻转板及其车斗倾斜;当倾斜到车斗的底部的触碰杆与对应的接触开关接触且发生按压时,接触开关被关闭,即正反转电机停止转动,车斗倾斜的角度被固定;
达到指定地点后,卸料根据车斗上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安装情况进行卸料;如果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相互铰接,则执行步骤四;如果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与立体框架相互铰接,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铰接组件控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与立体框架相互脱离,此时物料便可沿着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倾斜面直接滑落;
步骤五、铰接组件控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远离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底部与车斗相互脱离,形成一个出口,此时物料便可直接从出口直接倒出;
步骤六、卸料完毕后,人为的触碰与车斗倾斜面相背的固定架上的触碰开关,此时正反转电机反转,控制车斗回归到装料时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在车斗与车身之间设置有翻转组件,在卸料时可将车斗倾斜,降低车斗的出料口,便于取料;同时该翻转组件并不是与车斗通过点接触,增加该点的受力,而是在翻转的过程中及翻转后对车斗都有支撑的作用,对车斗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实施例1中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实施例1中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车斗的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的车斗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4中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的缓冲组件的主视图。
图1至图9中的各标注为:车身1、车轮2、车斗3、固定架4、翻转轴5、旋转齿轮6、旋转轴7、半圆形齿轮8、正反转电机9、触碰杆10、铰接组件11、翻转板12、底板301、立体框架302、左侧板303、右侧板304、前侧板305、支座101、转盘102、弧形容纳槽103、弧形齿轮104、滑槽105、转动齿轮106、连接座201、连接板202、X型板203、连杆204、第一环形边缘205、套筒206、第二环形边缘207、压缩弹簧2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发明人认为:在建筑工地上,因地面的凹凸不平,故将物料转移车上的箱体设置为斗式,放置物料从箱体中滑落出来,但是这样的结构虽然保证了物料不会因颠簸关系滑落,但是在卸货时却需要人为的或者通过机械臂将箱体内的物料捞出再放置指定的位置。首先如果通过人为将置于箱体的物料取出劳动力大、且不适用于高密度、大体积的物料;其次如果使用机械臂,则很好的解决了人为取出带来的问题,但是因为工地上对物料的需求是实时变更的,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设置机械臂,也不可能将机械臂随时随地的移动,不符合经济成本。
而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顶出气缸将箱体顶出,使箱体发生倾斜导致物料自动滑出,但是该技术中的气缸顶出箱体的一端发生倾斜,则会直接导致物料对整个箱体的底部有着作用力,而一般的箱体都是靠车身提供支撑力的,因此箱体在失去支撑力的情况下,易发生变形甚至破损。
为此,发明人研发出一种便于卸料且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的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包括:车身1、车轮2、车斗3、固定架4、翻转轴5、旋转齿轮6、旋转轴7、半圆形齿轮8、正反转电机9、触碰杆10、铰接组件11、底板301、立体框架302、左侧板303、右侧板304、前侧板305、右侧板306、支座101、转盘102、弧形容纳槽103、弧形齿轮104、滑槽105、转动齿轮106、连接座201、连接板202、X型板203、连杆204、第一环形边缘205、套筒206、第二环形边缘207、压缩弹簧208。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包括:车身1,所述车身1为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转移装置,即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1两侧的车轮2。
为了实现车斗3的正常翻转,且对车斗3的整体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所述车身1上固定有翻转组件如图2所示。所述翻转组件与翻转板12传动连接,所述翻转板12用于与车斗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翻转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翻转板12带动所述车斗3一起翻转,翻转板12既能起到传动翻转的作用,又能够对车斗3的底部起到一个支撑保护的效果,延长车斗3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3和图4,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身1的固定架4,固定架4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钉的方式与所述车身1固定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架4的底部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翻转轴5。所述翻转轴5的两端紧密固定有旋转齿轮6。所述翻转板12沿其长度方向穿插固定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两端外露于所述翻转板12且对称的固定有半圆形齿轮8。所述半圆形齿轮8与所述旋转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固定架4同时用于支撑旋转轴7,即所述旋转轴7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4上。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6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8的中间位置时,所述车斗3的底部处于水平状态。
具体的,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架4上的正反转电机9,传动连接于所述正反转电机9的输出轴上的蜗杆,以及紧密套接在所述翻转轴5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配合。
装料时,根据地面的情况调节车斗3所在的状态。如果该装置所在的地面为水平面,则此时的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的中间位置相啮合保证翻转板12及车斗3处于水平位置;如果该装置所在的底面为倾斜面,车身1及车斗3会因此发生倾斜,故车斗3的出口有一端会很低,降低了对物料的容量,同时在转移时会发生倾斜,因此通过调节 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的啮合位置,即控制翻转板12的倾斜角度与倾斜面相反,保证了车斗3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对车斗3的承载量不发生任何影响。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生变化:如果地面发生转变即从倾斜面变成平面或者从平面变成倾斜面,调整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的位置,保证车斗3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
上述翻转组件的工作过程如下:正反转电机9正转,蜗轮蜗杆的传动带动与蜗轮同轴连接的翻转轴5转动,翻转轴5上的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并带动与半圆形齿轮8固定连接的翻转板12转动,从而实现车斗3的位置调节。
在上述翻转组件工作时,因半圆形齿轮8是半圆形的,因此如果正反电机一直转动,故很容出现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脱离的现象。故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半圆形齿轮8与旋转齿轮6发生脱离,在所述车斗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之相垂直的触碰杆10,所述固定架4的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相互并联,然后与正反转电机9电连接。
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6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8的接近边缘处时,即车斗3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架4即将垂直,此时触碰杆10与所述接触开关相触碰,用于关闭正反转电机9。即在旋转齿轮6达到半圆形齿轮8的边缘处之前,通过触碰杆10与所述接触开关相触碰,开闭正反转电机9的转动,在旋转齿轮6达到半圆形齿轮8的边缘处之前,停止转动,即可自行避免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发生脱离。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的描述,在卸料过程中,可以直接车斗3侧翻卸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侧翻后车斗3因为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接近垂直,故会导致位于底面与侧面物料被卡接在连接处,还需要人工卸料,同样存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在实施例1的技术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车斗3包括:底板301,固定在所述底板301的边角处的立体框架302;所述底板301与所述立体框架302构成一个六面体;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立体框架302左右两侧面的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安装在所述立体框架302上的铰接组件11,传动连接于所述铰接组件11的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
当前侧板305或右侧板304均与所述立体框架302为铰接时,即此时的车斗3仅有一侧可以实现快捷卸料,当卸料指定位置不在同一位置时,需要调整车身1的朝向,将铰接的侧板与卸料位置处于同侧,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
因此设置前侧板305和右侧板304均与所述立体框架302为铰接,即车斗3的两侧都可实现快捷式卸料,调整车身1的朝向便可实现位于卸料地点那侧的快捷卸料。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铰接组件11包括:与所述立体框架302固定连接的固定管,且所述固定管的两侧固定有支座101,该支座101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直接与所述固定管结合成一体。所述固定管的两端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盘102,所述转盘102的外端面处设置有弧形容纳槽103,所述弧形容纳槽103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弧形齿轮104,所述弧形齿轮104的弧度大于45℃。所述支座101上开设有滑槽105。且所述支座101上固定有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滑槽105并传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06,即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转动齿轮106分别位于所述支座101的两侧,使得转动齿轮106与所述弧形齿轮104相互啮合。
同时,所述固定管设置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弧度大于所述弧形齿轮104(图中未体现出来)。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分别通过连接板202穿过所述固定管的弧形槽并与所述转盘10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06的自转通过弧形齿轮104带动转盘102旋转。
此时的铰接组件11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的底部与所述车斗3的底板301相互接触时,转动齿轮106与弧形容纳槽103内的弧形齿轮104的外端相互啮合。当需要打开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转动齿轮106转动,转动齿轮106的啮合处由弧形齿轮104的外端转向弧形齿轮104的内端,在这个过程中,转盘102被迫向外翻转,即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被打开。当弧形齿轮104的内端与旋转齿轮6啮合时,此时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打开的角度为最大,关闭旋转电机打开的角度不变。当卸料结束后,打开旋转电机,转动齿轮106的啮合处由弧形齿轮104的内端转向弧形齿轮104的外端,在这个过程中,转盘102被迫向内转动,即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被回转。当弧形齿轮104的外端与旋转齿轮6啮合时,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的底部与所述车斗3的底板301再次接触时。
在这个过程中,电机无需正反转变可以控制侧板的张合状态。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转移卸料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料:此时的车斗3的底部与车身1的底部相互平行;如地面为水平面,则此时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的中间位置相互啮合,此时的车斗3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且与车身1相互平行;如地面为倾斜面,则调节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的位置,使得车斗3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但是相对于车身1而言却为倾斜面;
步骤二、转移:开启车身1上的驱动件或者直接拉动车身1,将车斗3及上的物料转移到目的地;在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生转变即从倾斜面变成平面或者从平面变成倾斜面,调整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的位置,保证车斗3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
步骤三、人为的按动固定架4的底部的接触开关,正反转电机9开启,传动组件中的涡轮蜗杆相互配合,使得半圆形齿轮8在旋转齿轮6的转动下,发生自转,带动翻转板12及其车斗3倾斜;当倾斜到车斗3的底部的触碰杆10与对应的接触开关接触且发生按压时,接触开关被关闭,即正反转电机9停止转动,车斗3倾斜的角度被固定;
步骤四、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顶部与立体框架302相互铰接,铰接组件11控制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远离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的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底部与车斗3相互脱离,形成一个出口,此时物料便可直接从出口直接倒出;
步骤五、卸料完毕后,人为的触碰与车斗3倾斜面相背的固定架4上的触碰开关,此时正反转电机9反转,控制车斗3回归到装料时的位置。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的描述,当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从底部被打开时,如果车身1较宽再加上车斗3发生了倾斜,因此很有可能出现车斗3的出口位于车身1的内部,那么物料自动滑出后将会直接落在车身1上,而不是指定的地点。如果物料为颗粒或者粉状,很容易造成物料的损失;如果物料为管桩或者木材,那同样还是需要再次搬运,效率反而没有增加。
因此,发明人根据上述描述,对车斗3设计出了另一种新的方案。如图7,所述铰接组件11设置在所述车斗3的底板301上,即前侧板305和右侧板304的底端与所述铰接组件11铰接。所述铰接组件11包括:与所述车斗3的底板301固定连接的固定管,且所述固定管的两侧固定有支座101,该支座101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直接与所述固定管结合成一体。所述固定管的两端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盘102,所述转盘102的外端面处设置有弧形容纳槽103,所述弧形容纳槽103的内部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弧形齿轮104,所述弧形齿轮104的弧度大于45℃。所述支座101上开设有滑槽105。且所述支座101上固定有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滑槽105并传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06,即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转动齿轮106分别位于所述支座101的两侧,使得转动齿轮106与所述弧形齿轮104相互啮合。
同时,所述固定管设置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弧度大于所述弧形齿轮104(图中未体现出来)。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分别通过连接板202穿过所述固定管的弧形槽并与所述转盘10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06的自转通过弧形齿轮104带动转盘102旋转。
此时的铰接组件11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的顶部与所述立体框架302相互接触时,转动齿轮106与弧形容纳槽103内的弧形齿轮104的外端相互啮合。当需要打开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转动齿轮106转动,转动齿轮106的啮合处由弧形齿轮104的外端转向弧形齿轮104的内端,在这个过程中,转盘102被迫向外翻转,即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被打开,此时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向地面倾斜,且侧板或者右侧板304的最外端延伸至车身1外,对物料起到导向的作用,将物料引到车身1外部。
当弧形齿轮104的内端与旋转齿轮6啮合时,此时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打开的角度为最大,关闭旋转电机打开的角度不变。当卸料结束后,打开旋转电机,转动齿轮106的啮合处由弧形齿轮104的内端转向弧形齿轮104的外端,在这个过程中,转盘102被迫向内转动,即左侧板303或者右侧板304被回转。当弧形齿轮104的外端与旋转齿轮6啮合时,左侧板303和右侧板304的顶部与所述立体框架302板再次接触时。
在这个过程中,电机无需正反转变可以控制侧板的张合状态。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转移卸料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料:此时的车斗3的底部与车身1的底部相互平行;如地面为水平面,则此时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的中间位置相互啮合,此时的车斗3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且与车身1相互平行;如地面为倾斜面,则调节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的位置,使得车斗3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但是相对于车身1而言却为倾斜面;
步骤二、转移:开启车身1上的驱动件或者直接拉动车身1,将车斗3及上的物料转移到目的地;在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生转变即从倾斜面变成平面或者从平面变成倾斜面,调整旋转齿轮6与半圆形齿轮8相互啮合的位置,保证车斗3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
步骤三、人为的按动固定架4的底部的接触开关,正反转电机9开启,传动组件中的涡轮蜗杆相互配合,使得半圆形齿轮8在旋转齿轮6的转动下,发生自转,带动翻转板12及其车斗3倾斜;当倾斜到车斗3的底部的触碰杆10与对应的接触开关接触且发生按压时,接触开关被关闭,即正反转电机9停止转动,车斗3倾斜的角度被固定;
步骤四、达到指定地点后,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底部与底板301相互铰接,铰接组件11控制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顶部与立体框架302相互脱离,且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边缘处超过车身1,此时物料便可沿着前侧板305和/或右侧板304的倾斜面直接滑落到车身1外;
步骤五、卸料完毕后,人为的触碰与车斗3倾斜面相背的固定架4上的触碰开关,此时正反转电机9反转,控制车斗3回归到装料时的位置。
实施例4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都有体现出建筑工地地面的不平整,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车身1上设置减震装置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基于实施例至实施例3中使用的翻转组件是通过多个齿轮传动实现的,因此如果该翻转组件是安装在带有减震效果的车身1上使用,会直接影响到齿轮的啮合情况。因此发明人针对该技术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将减震组件上移提升到翻转组件与车斗3之间,避免了减震组件对翻转组件中的齿轮啮合的影响。
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车斗3与所述翻转组件设置有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翻转板12上的连接座201,对称固定在所述连接座201两侧的连接板202,一端铰接与所述连接板202的压缩件,以及竖直可移动地穿插在所述连接座201内的X型板203;所述X型板203的顶部与所述车斗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X型板203的顶端两侧相互铰接。此处X型板203的底部两端通过凸块卡接在所述连接座201的内部,供X型板203在连接座201内部做上移动。
所述压缩件包括:铰接于所述连接板202的连杆204,固定在所述连杆204底部的第一环形边缘205,铰接于所述X型板203且活动套接在所述连杆204上的套筒206,固定在所述套筒206顶部的第二环形边缘207,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边缘205和第二环形边缘207的压缩弹簧208。
在缓冲的过程中,因受外力的作用,压缩件中的连杆204与套筒206相对伸缩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如果缓冲的幅度更大反而会导致物料出车斗3,因此需要对压缩件做限制,故压缩件的顶部与X型板203铰接,而X型板203可活动的穿插在连接座201内,因此X型板203具有限位范围的上下移动,既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又能保证缓冲的缓和性。

Claims (8)

1.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两侧的车轮,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翻转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翻转组件的翻转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翻转板上的车斗;
其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身上固定架,牢固在所述固定架上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翻转轴,紧密固定在所述翻转轴两端的旋转齿轮,沿所述翻转板的长度方向穿插在所述翻转板底部的旋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两端的半圆形齿轮;
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半圆形齿轮与所述旋转齿轮相啮合;
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车斗的底部与所述车身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正反转电机,传动连接于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蜗杆,以及紧密套接在所述翻转轴上的蜗轮;
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与之相垂直的触碰杆,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相互并联,然后与正反转电机电连接;
在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当所述旋转齿轮啮合于所述半圆形齿轮的接近边缘处时,即车斗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架即将垂直,此时触碰杆与所述接触开关相触碰,用于关闭正反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边角处的立体框架;所述底板与所述立体框架构成一个六面体;
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立体框架左右两侧面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安装在所述立体框架和/或底板上铰接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铰接组件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固定管,固定在所述固定管两侧的支座,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管两端的转盘,固定在所述转盘的外端面上的弧形容纳槽,位于所述弧形容纳槽内部的弧形齿轮,开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槽,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旋转电机,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转动齿轮;
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转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支座的两侧,即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滑槽,使得转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通过连接板穿过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齿轮的自转通过弧形齿轮带动转盘旋转,当所述弧形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时,所述前侧板和/或右侧板被打开;当所述弧形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时,所述前侧板和/或右侧板处于闭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与所述翻转组件设置有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翻转板上的连接座,对称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两侧的连接板,一端铰接与所述连接板的压缩件,以及竖直可移动地穿插在所述连接座内的X型板;所述X型板的顶部与所述车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X型板的顶端两侧相互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件包括:铰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连杆,固定在所述连杆底部的第一环形边缘,铰接于所述X型板且活动套接在所述连杆上的套筒,固定在所述套筒顶部的第二环形边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和第二环形边缘的压缩弹簧。
8.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的转移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料:此时的车斗的底部与车身的底部相互平行;如地面为水平面,则此时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的中间位置相互啮合,此时的车斗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且与车身相互平行;如地面为倾斜面,则调节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位置,使得车斗的底部为水平状态,但是相对于车身而言却为倾斜面;
步骤二、转移:开启车身上的驱动件或者直接拉动车身,将车斗及上的物料转移到目的地;在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地面发生转变即从倾斜面变成平面或者从平面变成倾斜面,调整旋转齿轮与半圆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位置,保证车斗的底部始终位于水平面;
步骤三、人为的按动固定架的底部的接触开关,正反转电机开启,传动组件中的涡轮蜗杆相互配合,使得半圆形齿轮在旋转齿轮的转动下,发生自转,带动翻转板及其车斗倾斜;当倾斜到车斗的底部的触碰杆与对应的接触开关接触且发生按压时,接触开关被关闭,即正反转电机停止转动,车斗倾斜的角度被固定;
达到指定地点后,卸料根据车斗上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安装情况进行卸料;如果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相互铰接,则执行步骤四;如果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与立体框架相互铰接,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铰接组件控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与立体框架相互脱离,此时物料便可沿着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倾斜面直接滑落;
步骤五、铰接组件控制前侧板和/或右侧板远离地面的方向转动,此时的前侧板和/或右侧板的底部与车斗相互脱离,形成一个出口,此时物料便可直接从出口直接倒出;
步骤六、卸料完毕后,人为的触碰与车斗倾斜面相背的固定架上的触碰开关,此时正反转电机反转,控制车斗回归到装料时的位置。
CN202010218950.7A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Withdrawn CN111392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8950.7A CN111392451A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8950.7A CN111392451A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2451A true CN111392451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4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8950.7A Withdrawn CN111392451A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24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7917A (zh) * 2021-04-13 2021-07-20 重庆市和鑫达电子有限公司 Pcb板孔位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7917A (zh) * 2021-04-13 2021-07-20 重庆市和鑫达电子有限公司 Pcb板孔位检测装置
CN113137917B (zh) * 2021-04-13 2023-01-13 重庆市和鑫达电子有限公司 Pcb板孔位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34186A1 (en)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
CN110282408B (zh) 一种防晃动工业生产用卸料机器人
WO2021197497A1 (zh) 换电方法
CN111392451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货物转移卸料装置及其转移卸料方法
CN211139282U (zh) 一种周向布置式多车道换电站
CN210535635U (zh) 一种自动倾斜晶圆载片装置
CN210707337U (zh) 一种直连式双车道换电站
CN210707338U (zh) 一种双车道式换电站
CN109665182B (zh) 一种工商企业管理装置
CN212195219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矿用自卸汽车
CN203112434U (zh) 一种电动搬运车
CN113003237A (zh) 基于双动力驱动的平行移动架及其卸货装置
CN112374002A (zh) 一种环卫垃圾车上料机构
CN220053885U (zh) 一种转运车
CN212124953U (zh) 一种自卸式车斗
CN110817464A (zh) 一种多功能管道装载机
CN215284466U (zh) 换电设备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218595540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内纸箱拆垛机器人保护装置
CN217376565U (zh) 一种袋装产品自动装车机
CN213893923U (zh) 一种rgv车用多层次取存货物稳固调整机构
CN214610392U (zh) 一种翻转加料装置
CN212500506U (zh) 一种折叠式收盖医疗废物运输车
CN215284467U (zh) 换电站
CN217351196U (zh) 一种适用于玻璃合片的定位翻转设备
CN218861623U (zh) 蓄电池装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