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62A - 座椅振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座椅振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62A
CN1113862A CN94107586A CN94107586A CN1113862A CN 1113862 A CN1113862 A CN 1113862A CN 94107586 A CN94107586 A CN 94107586A CN 94107586 A CN94107586 A CN 94107586A CN 1113862 A CN1113862 A CN 1113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driver
vibration
vibrating mass
vib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7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冈政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KUOKA KAGAKU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KUOKA KAGAKU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KUOKA KAGAKU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KUOKA KAGAKU KOGYO CO Ltd
Priority to CN94107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2/981Warning systems, e.g. the seat or seat parts vibrates to warn the passenger when facing a danger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个有连接到司机座位上的振动发生器和控制 振动的控制系统的司机座位。当司机感到瞌睡的时 候,操作控制振动的控制系统便能使司机座位振动, 从而使司机在驾驶中不打盹,可以防止在驾驶中因打 盹而引起事故。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汽车驾驶员的座位及类似物以使驾驶员保持警觉并防止司机在驾驶中打盹的设备。
各种用来保持司机警觉并防止汽车之类的司机在驾驶中打盹的设备已被提出。这类设备通常包括一个用来感知司机已经开始打盹的传感器和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后唤醒司机的装置。例如有一种传感器,通过感知单位时间内司机点头次数或人的头部向前倾之类的时间来感知司机已开始打盹,因为司机点头的同时已开始打盹,而后传送一个信号到用来警告司机的装置。另外还有通过在司机的耳边产生大声响来警告司机的装置。所以,根据上述设备,如果司机开始打盹,传感器就感知司机的头向前倾并启动警告或唤醒司机的装置。
然而,因为上述设备仅在司机已经开始打盹以后才起作用,当司机已开始打盹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致使警告或唤醒他的装置可能不起作用时,他可能由于昏昏欲睡,失去注意力而引起事故。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振动座位有效地防止司机打盹的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包括一个司机座位和振动这样的司机座位的装置,及用来控制这样的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的开关的装置。
作为有效地防止在驾驶中打盹的设备的一系列研究的成果,发明者发现,当通过感知司机已开始打盹的传感器来唤醒司机时,要防止车祸已经太晚了。发明者发现,如果司机的座位总是被振动,那么司机就始终保持警觉,并一点都不会打盹,结果,能够完全避免因驾驶过程中打盹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描述,本发明将被更充分地说明并被更好的理解。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例1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装置去掉司机座位后的顶视图,
图3是一辆汽车的侧视图,
图4的例1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图,
图5是振动电机的一个解释性的视图,
图6是图1的装置的司机座位和控制台仪表板的一个顶视图,
图7是司机座位和控制台仪表板的一个后视图,
图8是例2的主要部分的一个说明性的示图,
图9是显示例3的一个示意图,
图10是例3的主要部分的一个垂直剖面图,
图11是显示例4的一个示意图,
图12是例4的主要部分的一个垂直剖面图,
图13是例5的一个示意图,
图14是例5的一个后视图,
图15是例6的一个示意图,
图16是例6的一个后视图,
图17是例7的一个示意图,
图18是实现例7的设备的一个解释性视图,
图19是例8的示意图,
图20是例8的设备在一个不同位置的解释性视图,
图21是用于例9的一个伺服阀和一个启动器的示意图,
图22是例9的设备在一个不同位置的解释性视图,及
图23是例10的原理图。
下面是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例1
图1示出了例1的一个示意图,具有通过安装在司机座位下边的一个振动马达10的振动司机的座位1的结构,其中当振动马达10被启动时,振动被传递到司机的座位1。详细地说,司机的座位1被安装在一个基架2上,并且最好如图2所示,通过形似L且彼此向对的角形紧固件3安装到基架2的一个前面的位置和一个后端。固定板1a通过螺栓4固定到在座位1的基架前端和后端的角形紧固件3的径向向外的斜板上(在图4中只能看到两个螺栓4)。角形紧固件3的另一边被焊在基架2的上边。振动马达10通过四个螺栓5被固定在基架2的上边。振动电机10的输出轴10a象从司机座位1的前方和从图3所示的汽车15的前方在看到的那样沿左右方向水平伸延。如图4中所示,包括一个固定载荷13a和一个可调节载荷13b的偏心载荷13安装在振动马达10的输出轴10a(转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相对的端部10b上。由偏心载荷13随输出轴10a转动而产生离心力,而该离心力引起振动。在图4中,10c是振动马达10的定子铁芯而10d是转子铁芯,马达10是一个电动马达。
支承座位1的基架2通过它的四个角被弹性地支承在底座6上。详细地说,底座6的下面被固定在图3中汽车15的地板16上。空心矩形筒架7如图5所示,各自包括架体7a和架体7b,并通过前后两个部分被焊接到底座6的顶面,而弹簧支承8被安装在两个矩形筒架7的顶面的左右两边。两弹簧支撑8各自由盘形底部件8a,安装在盘形底部件8a的顶面中间的支撑部件8b,和贯穿底部件8a和支撑部件8b的通道8c组成。每个底部件8用两个小螺丝9固定在矩形筒7的顶面。支撑部件8b的外侧与弹簧11接触。螺栓12穿过每个通道8c入,每个螺栓12旋入基架2上的螺孔2a,螺栓12的螺纹部分被固定在每个所述矩形筒7的顶板上。这样,基架2的下面被弹性地悬挂在弹簧11的上端。在图5中,3a是一个制在每个支撑板3的左右两部分的每一部分上用来穿螺栓4的孔而10b是振动马达10的安装件。
在一个汽车15中,如图6和7所示,一个控制台仪表板14被设置在司机座位1的右侧,面向前方。在控制台仪表板14上,布置着通电开关14a,断电开关14b,操作开关14c,频率操纵手柄14d,(可通过自由地设定频率来改变振动马达10的振动频率数)及一个定时器14e(它能够自由地设定一个振动时间和一个停止时间)。控制台仪表板14还有一个转换器(图中未示出),使得来自安在汽车15的前部的电池17的电流被转换成交流电供给振动马达10。在该例1中,所述设备能给司机座椅(最大无负荷重量是100公斤)提供振动,振动频率数为20Hz,振幅为15毫米(使司机座位1上下前后振动)。
在例1中,当司机感到快要昏昏欲睡时,司机可以打开通电开关14a而后打开操作开关14c使振动马达10运行以产生振动。这样的振动通过基架2,支撑板3和固定板1a被传递到司机座位1,司机座位1在由四件弹簧11支承的状态下振动。振动的座位使司机在驾驶中保持警觉和清醒。
例2
例2是上述例1的一个变型。在例2中,取代通电开关14a,断电开关14b和定时器14e的是一个安装在控制板18上的带有预警蜂鸣器的定时器14f,该定时器14f能够设定一个起始时刻(如在设定该定时器后10分钟)及一个停止时间(如振动马达10启动后5分钟),并且也能从与一个用来产生预警蜂鸣的装置相连接的扬声器发出金属声及类似的声音。
在例2中,当发动一辆汽车时,一旦该定时器被设定,那么在过了定时器14f所设定的一段特定的时间(如九分三十秒)之后,将发出一个金属声;然后,再经过一段特定的时间(如三十秒)后,振动马达10开始振动司机座椅;最后再过一段特定的时间(如五分钟)后,振动电机停止。在司机恁他的经验知道在汽车15发动后什么时候(如发动后五分钟)会感到瞌睡的情况下,该定时器14e是方便的。此外,司机从扬声器14g发出的金属声能够预先注意到振动电机将要动作,这就防止了司机驾驶失误。
例3
图9是例3的示意图,而图10是显示图9的主要部分的一个解释性的示图。例3是上述例1的一个变型例。在例3中,一个轮架22被设置在基架2的底面。振动马达10通过螺栓23被固定在轮架22的底面,橡胶隔振子24包着螺栓23,被固定在振动马达10的支承10b的顶面和轮架22的底面之间。一个皮带轮26被安装在司机座位1下的水平地安装在轮架22的左壁22a和右壁22b之间的动力输送轴25上,并通过皮带21与安装在振动马达10的输出轴10a上的皮带轮20连接。支撑部件27被设置在底座6上,由此,司机座位得以通过橡胶隔振子28被弹性地悬挂。除上述之外的部分与在例1中的相同,并且采用相同的标号,在图10中,29和30是轴承。
根据例3,由振动马达产生的振动主要通过一个靠近马达的皮带轮20C下皮带轮)和一皮带21被传递到靠近司机座位1的皮带轮26(上皮带轮),并进一步人上皮带轮26通过一旋转轴25到司机座位的基架2,司机座位1等等。轮架22上的橡胶隔震子24吸收马达振动,减少由振动引起的麻烦。
例4
图11显示了例4的一个示意图,而图12是一个显示图11的主要部分的一个解释性的图。例4也是上述例1的一个变型。在例4中,一个马达32被安装在轮架22的底面,一偏心载荷34被安装在轮架22的两壁22a(左)及22b(右)上的传动轴33上。例4的其它部分与上述例3相同并且采用相同的标记。
根据例4,当马达32的转动通过马达32的一个输出轴32a,下皮带轮20和皮带21被传输到上皮带轮26和一传动轴33时,在传动轴33上的偏心载荷34便振动起来而这样的振动被递给到司机座位1的基架2。在例4中,马达32本身并不振动,橡胶隔振子24被应用在轮架22上使马达32几乎不振动因而大大被改善了马达32的耐用性。
此外,在上述例1至4中,振动马达10,马达30,动力传输轴25,33是横穿汽车15的运行方向而延伸的,见图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范围方面的限制,它们中的每一个也可以安装在与汽车15运行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同样,在上述例1至例4中,底座6被固定在汽车15的地板16上。然而,这不意味着范围方的限制,底座6可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在地板16上。
例5
图13显示了例5的一个示意图,在例5中,一个U形板簧42设置在司机座位1和基架38之间,一个电磁铁43设置在板簧42的端部42a和42b之一上,同时一个磁性材料44被连接在端部42a和42b的另一个上。通过给所述电磁铁43接通电流使弹簧42产生振动并且这样的振动被传到司机的座位1,使司机座位1振动。详细地说,一个上振动体40被固定在司机座位1的下面,在振动体40底面的中部形成一个凹部40a。同样,下振动体41通过螺栓47和橡胶隔振子48固定在基架38的顶面,其中包覆着螺栓47的橡胶隔振子48被固定在所述基架38的顶面和下振动体41的底面之间。在振动体41顶面的中部有一凹部41a。一U形板簧42安装在两凹部40a和41a之间。在图13中,调节高度可调螺栓39可以确定图3中汽车15的地板16上的基架38的高度。
板簧42的下段42a的底面被焊接在下振动体41的凹部41a的底表面上,而板簧42的上段42b的顶面被焊接于上振动体40的凹部40a的顶面上。一个具有绕着线圈45的固定铁芯46的电磁铁44被固定在板簧42的下段42a的顶面上,同时一个移动铁芯44被固定在上段42b的底面上。一个支承板48由螺栓49被固定在下振动体41的侧面部分上,而一个控制器50通过螺栓51被固定在所述支承板48上。控制器50包含有一个与上述例1中一样的变压器,控制供给线圈45的交流电的调节手柄51a之类也被安装在设置于控制器56后侧的控制台面板上。
如图14所示,下振动体41和上振动体40在相对的左右两侧由板簧52连接。板簧52的上部用螺栓54固定在安装于上振体40上的上支撑件55上,而板簧52的下部用螺栓57固定装在下振动体41上的下支撑件58上。在这种固定在状态下,如图13中虚线所示,板簧52是向后倾斜的,其功能是设定谐振频率。在例3中,所设定的司机座位1的座位最大负荷为100公斤,振动频率数为20Hz,振幅为15毫米(即司机座位1的垂直振动,实际上司机座位的振动有点向后方倾斜)。
在例5中,如果司机感到有些困倦了,他可以打开通电开关而后操作设置在控制台板上的电流调节手柄51a,使适当的交流电被送到电磁铁43的线圈45中。因为磁通量在电磁铁43的固定铁芯46中产生,可动铁芯44被吸向固定铁芯46而上振动体40的后部则略向下倾斜。当交流电流变为零时,吸引力也变为零,移动铁芯44就在板簧42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到原位。此外,设置在下振动体41(左)和上振动体40(右)的两个相对侧面之间的两板簧42在跟随上振动体40移动时建立谐振频率。这样,下振动体41和上振动体40垂直地振动(在后倾很小的方向上),该振动通过上振动体40被传递到司机座位1。所以坐在司机座位1中的司机由于司机座位1的振动而保持警觉,在驾驶时不易打盹。
例6
图15是例6的一个示意图。例6是上述例4的一种改进的变型。在例6中,下振动体41的凹部41a的底表面上形成一凹槽41b,压缩螺旋弹簧60的下端被固定设置在该凹槽41b中。同样,上振动体40的凹部的顶面上也形成一个凹槽40b,压缩螺旋弹簧60的上端被设置在凹槽40b中并被固定。一个电磁铁44被固定在压缩螺旋弹簧60内侧、下振动体41的凹部41a的底表面上。移动铁芯44被固定在压缩螺旋弹簧60的内侧,上振动作40的凹部40a的顶面上。如图16所示,下振动体41和上振动体40与在振动体41的相对的左右两端的板簧61相连。板簧61的一端用螺栓62固定在通过螺栓63固定于下振动体41上的下支撑件64上,而另一端用螺栓65固定在通过螺栓66固定在上振动体40上的上支撑件67上。所述板簧61在这种固定状态下并在如图15中是划线所示的水平位置上工作,以设定谐振动频率。在例6中,被施加到司机座位上的主要是一个垂直振动。除了上面所述的,其它部分都与上述例5中的相同的并且采用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例5和6中,电磁铁43被用于下振动体41而移动铁芯44被用于上振动体40。然而,这并不是有意的限定范围,电磁铁44被用于上振动体40及移动铁芯44被用于下振动体也是可以的。
例7
图17是例7的一个示意图。在例7中,采用一个气缸来使司机座位1振动。详细地说,具有一个上壁71a的气缸70有一个穿过杆孔71b的杆72。杆孔71b成形在缸体71的顶面71a的中部。司机座位固定在杆72的上端,而活塞73固定在其下端。活塞73可在缸室74中垂直地滑动,该活塞将缸室74分为上室75和下室76。一个弹簧77被布置在缸体71的上壁的凹部和活塞73顶面的凹部之间,活塞73因弹簧77的能量的作用而压下。一个管路78从下室76伸出并被连接到一个管路控制阀80上。
在管路控制阀80中,一个阀杆82可滑动地安置在一个壳体81内,而一个铁芯(或一个永磁铁)83被设置在阀杆82的左端。在阀杆82上有一个最大直径部分82a,它将壳体81分成两部分,一个右室84和一个左室85。一个电磁铁86被安装在左室的环形壁上从左端向右一定距离的控制阀80的一部分外壳上,同时,从压缩机87伸出的供气管线88与室85连接。弹簧89设置在右室中而阀杆82在图16中由弹簧89的能量被压向左边。还有一个通向大气的通道90从右室84引到外部大气中。
电磁铁86通过一个转换开关与如类似例5的汽车15的电池17电连接。一个为产生振动而控制向电磁铁86供电的通断电开关(未示出)布置在汽车15的仪表板18上。当推动用于振动的开关时,电磁铁86被通上交流电。
在例7中,如图17所示,由于在正常状态(当振动开关未被推动,电磁铁不带电时),电磁铁86中不产生磁力。阀杆82被弹簧89的弹性能推向左边并且接触壳体81的左壁,此时阀杆82的最大直径部分82a位于连接管路78和供气管线88之间。由此,连接管路78和大气通道90通过右室84相连,而管路78和供气管线88之间的联系则被最大直径部分82a切断。因此下室76的空气与大气连通,使活塞73在弹簧89的弹性能作用下被向下压到缸71的下侧,并且司机座位1被缸体71的上壁71a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压缩机87的空气被压缩机本身87或布置在供气管线88上的空气释放装置释放到外部大气中。
当司机在驾驶中感到即将瞌睡并且打开振动开关时,电磁铁86不带交流电。这时,在电磁铁中电磁力以短间隔间歇地产生,其中铁芯83被吸向装着电磁铁的位置(所以是朝右)。因此,阀杆82顶着弹簧89的弹性力移动,并如图18所示,管路78与大气通道90的联系被最大直径部分82a切断而供气管线88通过左室85被接通。空气(气压:3~5公斤)被从压缩机87压入下室76中。活塞73(受压面积是20平方米)上升,司机座位1一起上升。在电磁铁86不产生电磁力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因管路78与大气通道90相通,在下室76中的空气与外部大气相通(见图17),由此,活塞73被弹簧77的能量向下压并且司机座位也下降。在振动开关被按下时该司机座位1便如此重复上升与下降便如此重复。
以这种方式,如果司机感觉瞌睡,他能够通过操作设置在控制台面板14上的振动开关使司机座位反复升降来振动司机座位1。因此,司机保持警觉,在驾驶中不打盹,能完全防止因驾驶中打盹而发生交通事故。
例8
图19是关于例8的一个示意图,在例8中,从压缩机87向外部大气释放空气的装置被设置在管路控制阀91中。这意味着,如图19所示,在例8的管路控制阀91中在阀杆92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最大直径部分92a和92b,从而将壳体93划分为一个右室95,一个中室96和一个左室97。在壳体93中也设有一个用于释放压力空气94的管路,其端部通过一个在汽车15的地板16上的连通外部大气的孔(未示出)与汽车外部相通。除了这些部分之外,其它部分与例7中的相同并且采用相同的标号。
根据例8,当电磁铁86中产生电磁力时,管78和供气管88如图19所示通过中室96连通。如图20所示,当电磁铁86不产生电磁力时,管78与通向大气的管道通过右室95相连,而供气管88与释放压缩空气的管道94则通过中室96相连。所以,当压缩机87开动时,经压缩机87加压的空气不被送入缸体74的下室76,这样,空气就能排到汽车外边。
在例7和例8中,阀杆82(92)与弹簧89结合在一起被用作通道控制阀80和91。但这不是唯一的情况,转动阀型式的控制阀也是可以接受的。
例9
图21是例9的一个示意图。在例9中,司机座位1在一个液压缸的作用下振动。详细地讲,在液压缸120中,一个T型活塞杆123在一缸室中垂直滑动,司机座位被固定在成形于活塞杆123的上端的座位支撑部分123a上。缸室有一个在上液压密封件122a和下液压密封圈122b之间形成的压力室126。压力室126被一个下在活塞杆123上形成的最大直径部分123b分成一个上压力室124和一个压力室125。
在一个伺服阀101中,形成一个控制级102和一个动力级103。在控制级102中设有一根自由垂直滑动的第一阀杆104,同时在动力级103中设有一根自由垂直滑动的第二阀杆105。控制级102通过一个第五管道106与动力级103的上部相连,并通过一个第六管道107与动力级103的下部相连。动力级103通过第一管道127与缸室的上压力室124相连并通过第二管道128与下压力室125相连。动力级103还通过第三管道113与液压泵(未示出)及通过一第四管道115与第一管道114相连,用来回油。
一个动电振动发生器108设置在控制级102的下面。一个线圈108a位于动电振动发生器108内而一个在弹簧109作用下向上的受控体110被设置在振动发生器108的上部。线圈108a与在例5中一样,通过一个转换器与图3中汽车15的电池17电连接。从转换器供给线圈108a的电被转变成交流电。一个控制向线圈108a供电的开关(未示出)被安装在仪表板18上,这样,通过向线圈108a输送交流电就能控制受控体110的自由垂直滑动。由于该受控体110与第一阀杆104接触,因此,该第一阀杆104被施加向上的力。一个固定在控制级102上部的牵簧111也对第一阀杆施加向上的力。一个检测第二阀杆105的下部105a的位移的第一位移传感器112设在动力级103的下部,检测信号被反馈给动电振动发生器108。另一方面,一个检测活塞杆123的下部123b的位移的第二位移传感器129设在缸室126的下部,其检测信号被反馈给动电振动发生器108。在图21和图22中,116是用于回油的第二管道,117是与液压泵连接的第七管道而118是一个隔膜,它是在密封状态下被设置在受控体110和动电振动发生器108上的。
在上述结构中,当交流电被关到动电振动发生器108的线圈108a,使受控体向上移动时,如图22所示,第一阀杆104向上移动并且第七管道117与第六管道107相连,使液压泵供给的油压力从动力级103的下端供入动力级103内。此时,用于回油的第二管道116和第五管道106连接,使油从动力级103的上部回到油槽中(图中未示出)。由此,第二阀杆105向上移动并导致第三管道113与第二管道128连接,使油从液压泵供给下压力室125。第一回油管道114与第一管道127通过第四管道115相连,使油从压力室124返回到油槽中。由此,活塞杆123向上移动,并且司机座位1上升。相反,当受控体110受与上述相反的反作用而向下移动时,活塞杆123向下移动使司机座位1下落。这样,司机座位随着受控体110的垂直移动而振动。在这种情况下,流入或流出下压力室125或上压力室124的油量随控制级102中第一阀杆104的位移而变化,使活塞杆123以与油流量成比例的速度振动。来自第一位移传感器112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9的检测信号被反馈到动电振动发生器108,能使控制更精确。
在例9中,如果司机感到即将瞌睡,他可以操作设在图6中控制板18上的开关,由此,交流电被送到动电振动发生器108的线圈108a中,使伺服阀101工作,从液压泵向液压缸120的压力室124和125供油,从而使活塞杆123垂直地移动,使司机保持警觉。由于这样的振动被传递到司机座位1,就会避免交通事故。
例10
图23是例10的一个原理图。在例10中动电振动发生器130被用来振动司机座位1。详细地讲,动电振动发生器130的支撑轴133在水平方向从左右两侧伸出并被支撑基架(未示出)支撑。并且,在动电振动发生器130中,固定着司机座位的一个基架135被一个铁芯134支撑。铁芯134有一个环形体磁极136,一个固定在环形体磁极136上部的环形上轭137,一个固定在环形体磁极136的下部的环形下轭138,一个环形的上中心磁极139和一个下中心磁极140,并且它们被布置成彼此同心。环形激磁线圈143和144被同心地设置在由此形成的上环形室141和下环形室142这两个分开的空间中。象例5一样,两激磁线圈143和144与汽车15的电池17电连接,由电池向激磁线圈143和144供给直流电。
一个连接上室141和下室142的空间的环形腔145在体磁极136的中央环形突起部136a中形成,并与激磁线圈143和144同心,而在上中心磁极139的中央形成一个通孔146。一个沿轴作用的球轴承149被固定在孔146的上部。在上轭137中以规则的间隔形成与上室141相连的连接孔151。在下中心磁极140的上部上有一个小直径的孔,在该小直径孔的下面有一个大直径的孔。沿轴作用的球轴承147被固定在小直径的孔中,同时在大直径的孔中设置一个空气弹簧148。
从基架135的底面的中心向下伸出的支撑杆150穿过上中心磁极139的通孔146和下中心磁极140的小直径的孔并且被空气弹簧148支撑以便依靠两个沿轴作用的球轴承147和149自由地垂直滑动。一个连接件152穿过在基架135下部的连接孔151向下伸延,并穿过连接孔151与环形驱动线圈153相连。驱动线圈153与激磁线圈143和144同心地布置在内腔中。驱动线圈153通过一个转换器与电池17电连接,从而使供给驱动线圈153的电转变成交流电。一个控制对驱动线圈供电的开关(未示出)布置在仪表板18上。在图22中,154是一个空气密封件而155是一个环状弹簧,它起一个挡板的作用。
在例10中,当仪表板18的开关被打开时,直流电通过激磁线圈143、144并产生沿箭头A方向的磁通使交流电在线圈143,144中的直流电的磁通成直角地通过驱动线圈153。根据Fleming定理,一个激振力在箭头B的方向作用,使司机座位1垂直振动。因此,如果司机感觉即将瞌睡,他可以打开开关来振动座位1,从而使司机在驾驶中保持警觉,避免由于在驾驶中打盹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在上述例3至10中,接通或断开对振动马达10,电磁铁43,86或线圈108a,153供电的开关被设置在控制板(或仪表板18)上,如果司机感到瞌睡只要打开关,振动马达10便开始工作。这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例如,可以不用开关,而用一个安装在控制板(或仪表板18)上的定时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定时器被设定启动,经过一定的时间(如10分钟)振动电机10或类似的装置即工作,而自它开始动作后经过一定时间(如5分钟)也自动地停止。这样一个定时器在司机根据经验预先知道从开始驱动起一定时间后(如十分钟)他会感到瞌睡的情况下是方便的。此外,以启动或停止振动马达10或类似装置的开关与定时器结合来代替用于启动或停止振动马达10或类似装置的定时器,以便进行手动操作是可以接受的。此外,一个产生警告蜂鸣的装置可以设置在控制板(或仪表板18)上,与定时开关或其它开关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打开定时器或开关后,在振动马达10或类似的装置运行前一段特定时间能产生一种金属的或类似的声响。因此,司机预先注意到司机座位马上将振动,这样可以防止司机驾驶失误。更进一步,可以不用定时器和产生预警声响的装置,代之以在控制台板(或仪表板18)上采用一个与这种装置14f相结合的定时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同样的功能或效果。
再进一步,在上述例2中,带有预警蜂鸣器14f的定时器设置在仪表板18上,这不能被认为具有限制的意义。这样的预警蜂鸣器可以与计时器分开设置并与计时器或其它开关电连接。还可以采用一个使振动马达10停止的开关,以便通过手动操作作使振动马达停止。
根据本发明,一个具有连接在司机座位上的振动发生器及控制由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的装置的司机座位使司机在感到瞌睡的时候,能操作控制由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的装置,使司机座位振动,从而防止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打盹并防止事故发生。

Claims (9)

1、一种振动座位的设备,包括一个司机座位,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和控制其振动程度的装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所述的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设定开始振动司机座位的时间的定时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所述的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与所述司机座位相连接的振动马达。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所述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弹性地连接于所述司机座位的振动马达,一个可转动地与述司机座位相连的动力传送轴及一个连接振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动力传送轴的皮带。
5、权利要求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包括弹性地与司机座位相连的马达,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司机座位的动力传送轴,一个在动力传送轴上的偏心负荷及一个连接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和所述马达的所述动力传送轴的皮带。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振动司机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下振动体,一个在所述下振动体上的上振动体,一个在所述上振动体上的司机座位,一个一端连接着所述下振动体而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上振动体的U型板簧。设置在所述板簧的一端的电磁铁,在所述板簧的另一端并面向电磁铁的磁性物体及控制电磁铁的励磁的装置。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所述振动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下振动体,一个在该下振动体上的上振动体,在上振动体上的司机座位,一个下部在所述下振动体上而上部在所述上振动体上的螺旋弹簧,一个安装在所述下振动体和所述上振动体之一上的电磁铁,一个面向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下振动体和所述上振动体的另一个上的磁性物质及控制向所述电磁铁供电的装置。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椅的设备,其中振动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一端在一个缸室中自由滑动而另一端从所述缸室中向外伸出并与所述司机座位相连的杆,一个与所述杆的所述一端相连并在所述缸室中自由滑动的活塞,向所述缸室供给压力流体的装置,一个用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室的所述压力流体的供给和排泄的管路控制阀及控制所述阀使所述活塞自由往复滑动的装置。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座位的设备,其中振动所述座位的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所述司机座位下的铁芯,一个支撑所述司机座位的支撑体,一个弹性地支撑所述支撑体的下端并被设置在所述铁芯上的弹性体,在所述铁芯的上下端形成的环形空间,同心地布置在每个所述的环形空间中的环形激磁线圈,一个在各所述激磁线圈中并连接所述环形空间的空腔,一个装在所述空腔中自由地垂直滑动的环形驱动线圈,一个从所述铁芯的顶面向下延伸进入所述铁芯的所述上下端的两个环形空间中的上部环形空间的通孔,一个在所述通孔和所述上部环形空间中并连接所述支撑体的上部和一个驱动线圈的连接件,和把直流电输送到所述的激磁线圈并将交流电输到所述驱动线圈,使所述驱动线圈可认垂直振动的装置。
CN94107586A 1994-05-23 1994-05-23 座椅振动设备 Pending CN1113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07586A CN1113862A (zh) 1994-05-23 1994-05-23 座椅振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07586A CN1113862A (zh) 1994-05-23 1994-05-23 座椅振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62A true CN1113862A (zh) 1995-12-27

Family

ID=503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7586A Pending CN1113862A (zh) 1994-05-23 1994-05-23 座椅振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6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212C (zh) * 2000-12-21 2007-10-03 株式会社M.I.研究所 利用闭合式气动声音传感器的驾驶员打瞌睡报警设备
CN101243477B (zh) * 2005-08-22 2011-04-13 歌乐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故障通知装置
CN103661007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座间隔装置
CN104219980A (zh) * 2012-03-15 2014-12-1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4334404A (zh) * 2012-07-06 2015-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支承部结构
CN105411231A (zh) * 2015-12-08 2016-03-23 深圳滨海航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剪式运动座椅
CN108187997A (zh) * 2018-01-25 2018-06-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凸轮式混沌激振器
CN109311054A (zh) * 2016-06-07 2019-02-05 戴姆勒股份公司 控制至少两个机械振荡器的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212C (zh) * 2000-12-21 2007-10-03 株式会社M.I.研究所 利用闭合式气动声音传感器的驾驶员打瞌睡报警设备
CN101243477B (zh) * 2005-08-22 2011-04-13 歌乐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故障通知装置
CN104219980A (zh) * 2012-03-15 2014-12-1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4219980B (zh) * 2012-03-15 2017-03-1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4334404A (zh) * 2012-07-06 2015-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支承部结构
US9403459B2 (en) 2012-07-06 2016-08-02 Honda Motor Co., Ltd. Supporting unit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104334404B (zh) * 2012-07-06 2016-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支承部结构
CN103661007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座间隔装置
CN105411231A (zh) * 2015-12-08 2016-03-23 深圳滨海航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剪式运动座椅
CN109311054A (zh) * 2016-06-07 2019-02-05 戴姆勒股份公司 控制至少两个机械振荡器的方法
US11548423B2 (en) 2016-06-07 2023-01-10 Daimler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two mechanical oscillators
CN108187997A (zh) * 2018-01-25 2018-06-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凸轮式混沌激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7633A (en) Apparatus for vibrating seats
EP0600135B1 (en) Vibratile seat
CN107251126B (zh) 刺激施加装置
CN1113862A (zh) 座椅振动设备
CN100340212C (zh) 利用闭合式气动声音传感器的驾驶员打瞌睡报警设备
CN201375699Y (zh) 一种活塞式吸奶器
MX2014015651A (es) Parte de alerta vibratorio.
US5533784A (en) Apparatus for vibrating seats
CN111335212A (zh)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道路隔离墩
EP1350503B1 (en) Driving apparatus of a massaging device for sexual organs
CN200970325Y (zh) 一种头部按摩器
JPH10264894A (ja) 操縦桿
CN2444723Y (zh) 一种电动镐
JPS636267A (ja) 磁石を用いたピストン
CN102122928A (zh) 一种汽车喇叭控制装置
KR101830931B1 (ko) 보이스 코일모터와 피스톤을 일체화한 공기 압축부 모듈
CN2350136Y (zh) 液压振动装置
CN112402203B (zh) 一种按摩器
CN2563021Y (zh) 汽车座椅
CN216545899U (zh) 一种汽车座椅音波传导放松系统
JP2004246791A (ja) 自動車の制動用警報方法および制動用警報装置
JP2617578B2 (ja) 往復動式揺動圧力型ガス分離装置
CN2622975Y (zh) 壳体振动式扬声器
CN218135664U (zh) 超声波焊接机及其机头组件
CN220114539U (zh) 防疲劳驾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