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4443B -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4443B
CN111384443B CN201910158863.4A CN201910158863A CN111384443B CN 111384443 B CN111384443 B CN 111384443B CN 201910158863 A CN201910158863 A CN 201910158863A CN 111384443 B CN111384443 B CN 111384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electrolyte
additive
battery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88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4443A (zh
Inventor
马国强
沈旻
李南
蒋志敏
陈慧闯
董经博
刘海岛
张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8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4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如下(I)所示结构,取代基见说明书。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此添加剂的电解液和电池。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石墨和硅碳等负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进而有效提高这些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以及使用此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3C、储能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倍率性能、更宽的使用温度和更低的价格成本等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其作用是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导锂离子,对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寿命、温度窗口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锂离子电解液主要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其中添加剂又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负极成膜添加剂、除水添加剂、正极成膜添加剂、提高电导率添加剂、改善润湿性添加剂和阻燃添加剂等。
就负极成膜添加剂而言,当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负极成膜添加剂先于电解液溶剂发生还原分解,生成产物沉积于负极表面形成钝化层,亦称为SEI(Solid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膜。SEI膜只允许锂离子通过,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溶剂化的锂离子插入石墨层间,进而防止石墨的剥离,还能够有效抑制负极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进而提高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此外,SEI膜对电导率、温度性能等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已报道的典型的负极成膜添加剂有碳酸亚乙烯酯(VC)、碳酸乙烯亚乙酯(VEC)、1,3-丙烷磺酸内脂(PS)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这些负极成膜添加剂虽然能够改善电池负极循环性能,但是对于高温和倍率性能的改善方面还存在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成膜添加剂作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具有如下结构式(I):
其中:
R1、R2、R3独立地选自氢、氟、C1-C20烷基、C1-C20卤代烷基。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取代基R1、R2、R3独立地选自氢、氟、C1-C20烷基、C1-C20卤代烷基。
优选的是,所述取代基R1、R2、R3独立地选自氢、氟、C1-C12烷基、C1-C12卤代烷基。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取代基R1、R2、R3独立地选自氢、氟、C1-C5烷基、C1-C5卤代烷基。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取代基R1、R2、R3独立地选自氢、氟、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
最优选的是,所述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选自三氟乙醇锂、四氟乙醇锂、六氟异丙醇锂、七氟丁醇锂、八氟戊醇锂和十二氟庚醇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I)所示的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适合在电池电解液中用作负极成膜添加剂。
当本发明所述的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作负极成膜添加剂时,电池的负极优选为石墨和/或硅碳。
当本发明所述的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作负极成膜添加剂时,所述负极成膜添加剂还可以进一步的包括其他负极成膜添加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负极成膜添加剂包括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选自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烷磺酸内脂、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氟代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乙烯亚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负极成膜添加剂包括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选自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烷磺酸内脂和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含有上述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
当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含有上述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时,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5%~5%。进一步优选的是,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0.5%~5%。最为优选的是,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除上述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外,还可以进一步地含有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即: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有锂盐、有机溶剂、添加剂和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的锂盐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锂盐。优选的是,所述锂盐选自LiBF4、LiPF6、LiFSI、LiTFSI、LiAsF6、LiClO4、LiSO3CF3、LiC2O4BC2O4、LiF2BC2O4、LiDTI和LiPO2F2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有机溶剂。优选的是,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碳酸酯、磷酸酯、羧酸酯、醚类、腈类和砜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的添加剂可以是有助于改善电解液性能的添加剂。优选的是,所述添加剂选自负极成膜添加剂、除水添加剂、正极成膜添加剂、提高电导率添加剂、改善润湿性添加剂和阻燃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添加剂选自联苯、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亚硫酸丙烯酯、亚硫酸丁烯酯、1,3-丙磺酸内酯(PS)、1,4丁磺酸内酯、1,3-(1-丙烯)磺内酯、亚硫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环己基苯、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TMSB)、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叔丁基苯、丁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和丁二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当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有锂盐、有机溶剂、添加剂和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时,锂盐、有机溶剂、添加剂和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含量应当能够改善电池的性能。优选的是,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锂盐含量为5~15%,有机溶剂含量为72~95%,添加剂含量为0.2~10%,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含有上述电解液。除含有上述电解液外,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还含有本领域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其他常用部件。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当将其用于电池电解液时,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能够有效提高电解液对电极的界面润湿性,降低界面接触阻抗;
(2)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还原电位高,能够先于电解液常用溶剂在石墨、硅负极和金属锂等负极表面还原分解,生成SEI膜;
(3)生成的SEI膜中N和Li的含量增加,不仅能够使SEI膜更加稳定,而且能够有效降低SEI膜阻抗;
(4)能够有效降低石墨和硅碳等负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进而有效提高这些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电解液的LSV曲线。
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电解液对Ceglard2400隔膜的润视角。
图3为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电解液组装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的循环前后的交流阻抗图谱。
图4为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电解液组装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的倍率性能图。
图5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组装的电池循环后石墨负极表面XPS图。
图6为分别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例1电解液的制备步骤制备的电解液,该三种电解液在湿度为40%的环境中存储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电解液配制和电池性能测试
实施例1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为EC:DEC:EMC=3:2:5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六氟磷酸锂(LiPF6)至摩尔浓度为1mol/L,再加入按电解液的总质量计1%的六氟异丙醇锂。
(2)正极板的制备
按质量比93:4:3混合正极活性材料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0.5Co0.2Mn0.3O2、导电碳黑Super-P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然后将它们分散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在铝箔的两面上,经过烘干、压延和真空干燥,并用超声波焊机焊上铝制引出线后得到正极板。
(3)负极板的制备
按质量比92:2:3:3混合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导电碳黑Super-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然后将它们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涂布在铜箔的两面上,经过烘干、压延和真空干燥,并用超声波焊机焊上镍制引出线后得到负极板。
(4)电芯的制备
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放置厚度为20μm的聚乙烯微孔膜作为隔膜,然后将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成的三明治结构进行卷绕,经引出极耳后封装在铝塑膜中得到待注液的电芯。
(5)电芯的注液和化成
在水分含量低于10ppm的手套箱中,将所制备的电解液注入到电芯中,电解液的量要保证充满电芯中的空隙。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化成:0.01C恒流充电30min,0.02C恒流充电60min,0.05C恒流充电90min,0.1C恒流充电240min,之后搁置1hr后整形封口,然后进一步以0.2C的电流恒流充电至4.40V,常温搁置24hr后,以0.2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V。
(6)循环性能测试
以1C的电流恒流充电至4.40V然后恒压充电至电流下降至0.1C,然后以1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V,如此循环300周,记录第1周的放电容量和第300周的放电容量,按下式计算容量保持率:
容量保持率=(第300周的放电容量/第1周的放电容量)*100%
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的数据见表1。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0.05%的六氟异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0.1%的六氟异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0.5%的六氟异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2%的六氟异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5%的六氟异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三氟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0.5%的三氟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9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2%的三氟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八氟戊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四氟乙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七氟丁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3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十二氟庚醇锂,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1中配制电解液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六氟异丙醇锂+1%的TMSB(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1负极板制备中的石墨更换成硅碳负极(容量为450mAh/g),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1正极板制备中的LiNi0.5Co0.2Mn0.3O2更换成LiCoO2,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1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去掉,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VC,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PS,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4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VC+1%的PS,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5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0.5%的VC+0.5%的PS,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6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2%的VC+2%的PS,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7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VC+1%的PS+1%的TMSB,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8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VC+1%的PS,并在负极板制备中的石墨更换成硅碳负极(容量为450mAh/g),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对比实施例9
将实施例1电解液配制中的1%的六氟异丙醇锂更换成1%的VC+1%的PS,并在正极板的制备过程中将LiNi0.5Co0.2Mn0.3O2更换成LiCoO2,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条件制备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电芯,并进行电芯的注液和化成以及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得到的常温循环性能数据见表1。
表1
二、添加剂负极成膜性能测试
为验证本发明提供的式(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负极成膜性能,本发明以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为样本进行颜色变化、LSV曲线、对隔膜的润湿性能和石墨/Li半电池的交流阻抗图谱和倍率性能测试。
1、颜色变化测试
将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常温放置,存储7天可以观察到电解液颜色已经开始发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电解液颜色逐步加深,存储至35天时电解液的颜色已明显变黄。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4配制的电解液在同样的环境中放置,实施例4配制的电解液在存储21天后颜色开始变黄、存储35天后颜色比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在存储35天时的颜色浅,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在存储35天后颜色未发生改变。
电解液的颜色变化来源于LiPF6的水解,从上述电解液的颜色改变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氟代醇锂能够抑制LiPF6水解,从而能够提高电解液的循环稳定性。
2、LSV曲线测试
LSV曲线测试方法如下:三电极法(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金属锂分别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扫描速率为0.05mV/s,扫描下限为0.01V。
由附图1可知: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由于没有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电解液从0.8V开始被还原分解,该电位对应于EC的成膜电位。而实施例1和实施例4配制的电解液由于分别添加了六氟异丙醇锂和三氟乙醇锂,电解液的还原电位从0.8V分别提升至0.9V和1.0V,表明六氟异丙醇锂和三氟乙醇锂的还原电位高于EC的还原电位。
因此,在EC溶剂被还原之前,六氟异丙醇锂和三氟乙醇锂优先被还原,还原产物沉积在石墨负极表面辅助形成更加稳定的SEI膜,可以有效抑制后续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副反应,进而显著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
3、润湿性能测试
对隔膜的润湿性测试方法为:采用常温润视角测试仪,测试三种电解液与Celgard2400隔膜的润视角。
附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对Ceglard2400隔膜的润视角。
从附图2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4配制的电解液,对隔膜的平均润视角分别为26.85°和25.8°,而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与隔膜的平均润视角为41.0°,这说明六氟异丙醇锂和三氟乙醇锂的添加能够有助于提高电解液与隔膜之间的润湿性,进而降低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阻抗,有效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
4、石墨/Li半电池的交流阻抗图谱和倍率性能测试
附图3为由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组装而成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循环前后的交流阻抗图谱。附图4为由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组装而成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的倍率性能图。
从附图3和附图4可知,与使用对比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相比,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4配制的电解液的金属锂/石墨半电池在循环前后具有更低的交流阻抗和更好的倍率性能,这说明添加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能够显著提升石墨半电池的倍率性能。
5、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将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组装成金属锂/石墨半电池,取循环过后的石墨负极极片,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如附图5所示。从附图5中可知,使用实施例1配制的电解液的石墨负极表面LiF含量明显升高,LiF含量的提升可显著提升界面膜的稳定性。

Claims (6)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有锂盐、有机溶剂、添加剂、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和结构式(I)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锂盐选自LiBF4、LiPF6、LiFSI、LiTFSI、LiAsF6、LiClO4、LiSO3CF3、LiC2O4BC2O4、LiF2BC2O4、LiDTI和LiPO2F2中的至少一种,锂盐含量为5~15%;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碳酸酯、磷酸酯、羧酸酯、醚类、腈类和砜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含量为72~95%;
所述添加剂选自联苯、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亚硫酸丙烯酯、亚硫酸丁烯酯、1,3-丙磺酸内酯、1,4丁磺酸内酯、1,3-(1-丙烯)磺内酯、亚硫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环己基苯、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叔丁基苯、丁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和丁二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含量为0.2~10%;
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的含量为0.2~1%;
所述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选自三氟乙醇锂、四氟乙醇锂、六氟异丙醇锂、七氟丁醇锂、八氟戊醇锂和十二氟庚醇锂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为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选自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烷磺酸内脂、氟代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乙烯亚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选自三氟乙醇锂、六氟异丙醇锂中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用作负极成膜添加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结构式(I)所示化合物用作负极成膜添加剂,电池的负极选自石墨和/或硅碳。
6.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含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电解液。
CN201910158863.4A 2018-12-29 2019-03-04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1384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6107X 2018-12-29
CN201811636107 2018-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4443A CN111384443A (zh) 2020-07-07
CN111384443B true CN111384443B (zh) 2023-09-15

Family

ID=71219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8863.4A Active CN111384443B (zh) 2018-12-29 2019-03-04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44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4627B (zh) * 2020-08-07 2022-09-3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定性表征电解液浸润性的方法
CN112652757B (zh) * 2020-12-23 2022-02-18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39097B (zh) * 2021-11-29 2022-10-2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335719A (zh) * 2021-11-29 2022-04-12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JP7492187B1 (ja) 2023-01-25 2024-05-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解液、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二次電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326A (ja) * 2007-03-07 2008-09-18 Nec Corp 蓄電デバイス
CN105375066A (zh) * 2015-12-16 2016-03-02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
CN105789684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WO2017084109A1 (zh) * 2015-11-17 2017-05-2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6784589A (zh) * 2016-12-08 2017-05-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及注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326A (ja) * 2007-03-07 2008-09-18 Nec Corp 蓄電デバイス
CN105789684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WO2017084109A1 (zh) * 2015-11-17 2017-05-2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5375066A (zh) * 2015-12-16 2016-03-02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
CN106784589A (zh) * 2016-12-08 2017-05-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及注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4443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821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05246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1384443B (zh)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99506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2928332B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1525190B (zh)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KR20200082557A (ko) 리튬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한 리튬이차전지
CN111129590A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CN110783626A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装置
CN110752406A (zh) 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1834665B (zh) 一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1384442B (zh) 一种电池电解液正极成膜添加剂及使用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9473717B (zh) 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高镍动力电池的电解液及高电压高镍电池
CN113809401A (zh)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2448036A (zh) 锂原电池用改性电解液
CN116093430A (zh) 高电压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146497B (zh) 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CN111384441A (zh) 一种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含有此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138444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含有此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1092264A (zh)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含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0890590A (zh) 一种多功能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CN110690498B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CN114464892B (zh) 电解液及非水锂离子电池
CN11299339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电池
WO2023058606A1 (ja) 金属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解液及び当該電解液を含む金属リチウム二次電池並びに金属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の評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