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0261A -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 Google Patents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0261A
CN111380261A CN201911267351.8A CN201911267351A CN111380261A CN 111380261 A CN111380261 A CN 111380261A CN 201911267351 A CN201911267351 A CN 201911267351A CN 111380261 A CN111380261 A CN 111380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fix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73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井义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8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0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作为感温部的热电偶(30)的传感检测部(30a)的感知温度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100)固定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使热高效地从金属板(200)向传感检测部(30a)传导。金属板(200)与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1)连结。利用托架(1)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传感检测部(30a)侧进行施力。相对于金属板(200)(热源)在轴线(L)上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传感检测部(30a)的位置。在托架1的弹性片(11A、11B)设有与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卡合的卡合部(11a、11b)。

Description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今,根据热源的温度来控制冷却装置等的制冷剂的流量。为了根据热源的温度来高精度地控制流量,需要由感温部高效地感知热源的温度。这样,作为具备感应热源的温度的感温部的阀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2137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温度式控制阀(温度膨胀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1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温度式控制阀是温度膨胀阀,但与感温筒无关地使冷冻循环的蒸发器的温度经由导热部件传导至感温室。但是,由于导热部件这样的其它部件介于作为热源的蒸发器与感温室(膨胀阀)之间,所以难以导热,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在热源与感温部之间的导热效率变得良好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方案一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由该阀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上述感温部所抵接的热源,上述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连结,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相对于上述热源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上述感温部侧进行施力。
方案二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托架构成为,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分离地对置的至少一对弹性片,并利用上述一对弹性片在上述轴向上夹住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一部分。
方案三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在上述托架的相对于上述轴线的单侧具有连结上述一对弹性片的连结部,该托架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从上述轴线的单侧的同一方向嵌入上述一对弹性片,并利用该弹性片夹住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和上述热源。
方案四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或三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具有流动上述制冷剂的接头,并且至少一个接头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配置,而且上述托架的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侧的上述弹性片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
方案五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四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的上述弹性片具有成为呈沿上述接头的长边方向的形状的凹部的卡合部。
方案六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至五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侧的一部分构成为在与上述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彼此接触。
方案七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至六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热源呈板状,上述托架的上述热源侧的上述弹性片构成为,与该热源的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相反一侧的底面对置,并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来按压该底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方案一至七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通过由托架在轴线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侧进行施力,能够在轴线上将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固定于热源。因此,能够相对于热源在轴线上可靠地确保从热源受热的感温部的受热部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热源向感温部传导。尤其,来自热源的热相对于温度式控制阀大致在轴线方向上传递,并且热的分布绕轴线均等,在温度式控制阀中,根据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因热的传递方向与阀芯的工作方向一致,因而能够进行与感知温度对应的稳定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1—托架,11A—弹性片,11B—弹性片,11a—卡合部,11b—卡合部,12—弹性片,12a—突部,13—水平板(连结部),14—垂直板(连结部),10—阀装置主体,10a—第一接头,10b—第二接头,20—操作部,20a—盖,20b—壳体,20c—膜片,30—热电偶(感温部),30a—传感检测部(受热部),30a1—平面,30b—动作轴,100—温度式控制阀,200—金属板(热源),200a—装配孔,200a1—平面,L—轴线,1′—托架,15—弹性片,16—第二垂直板,1″—托架,2—托架,21—垂直基部(连结部),22—弹性片,22a—卡合部,23—弹性片,23a—水平板,24—弹性片,24a—卡合部,40—阀装置主体,40a—第一接头,40b—第二接头,40c—槽,50—感温部,50a—盖,50b—壳体(受热部),100′—温度式控制阀,200′—配管(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主视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及图4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
该实施方式的温度式控制阀100由阀装置主体10、操作部20、以及作为“感温部”的热电偶30(参照图2)构成,该温度式控制阀100安装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在阀装置主体10安装有使制冷剂向内部的阀室流入的第一接头10a和使制冷剂从阀室流出的第二接头10b。并且,在阀装置主体10的阀室内设有沿轴线L方向移动的阀杆10c(参照图2)。阀杆10c具有阀芯(未图示),由该阀芯来开闭第一接头10a与第二接头10b之间的流路,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相对于阀装置主体10,操作部20与该阀装置主体10同轴地安装于金属板200侧。即,操作部20由固定于阀装置主体10的盖20a和与盖20a同径的壳体20b来构成外装壳体,并在其内部设有膜片20c(参照图2)。而且,在壳体20b的圆筒部20d内设有热电偶30。
本发明中的“感温部”感知热源的温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热电偶30构成“感温部”。该实施方式的热电偶30是利用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石蜡等的膨胀收缩的热促动器,根据填充有石蜡等的传感检测部30a所感知到的温度的温度变化来使动作轴30b沿轴线L方向移动。此外,该传感检测部30a是承受来自金属板200(热源)的热量的“受热部”。而且,动作轴30b经由操作部20内的挡块20e、膜片20c以及抵座20f使阀装置主体10的具有阀芯的阀杆10c动作。并且,热电偶30的传感检测部30a呈圆柱状突出,该传感检测部30a装配在金属板200的装配孔200a内,壳体20b的圆筒部20的下端的圆环状的平面20d1抵接于装配孔200a的开口的外周。而且,来自该金属板200的热传递至传感检测部30a。此外,金属板200紧贴于未图示的温度感知对象。
金属板200与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1连结。托架1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及弯曲加工来形成,一体地具备:两个弹性片11A、11B,其分别向温度式控制阀100的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侧延伸配置;两个弹性片12、12,其分别沿金属板200的背面延伸配置;水平板13,其与金属板200的上表面对置;以及垂直板14,其相对于轴线L平行地对置。以下,将向金属板200的方向对温度式控制阀100进行施力的弹性片称作“控制阀侧的弹性片”,并将向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方向对金属板200进行施力的弹性片称作“热源侧的弹性片”。垂直板14和水平板13构成连结控制阀侧的弹性片(弹性片11A、11B)与热源侧的弹性片(弹性片12、12)的连结部。即,在托架1的相对于轴线L的单侧具有连结部。
在一个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A形成有沿第一接头10a的长边方向的卡合部11a,并在另一个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B也形成有沿第二接头10b的长边方向的卡合部11b。卡合部11a呈模仿第一接头10a的外形的形状,同样,卡合部11b也呈模仿第二接头10b的外形的形状。此处,由于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呈圆筒状,所以卡合部11a、卡合部11b呈模仿圆筒状的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的外径的圆弧状。并且,在热源侧的两个弹性片12、12,以与金属板200的背面抵接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人字形的突部12a、12a。
根据以上的结构,温度式控制阀100在将热电偶30的传感检测部30a装配在金属板200的装配孔200a内的状态下安装于金属板200,在托架1的热源侧的弹性片12、12与水平板13之间插入金属板200,并且使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A、11B的卡合部11a、11b分别与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卡合,从而安装托架1。在该安装时,利用托架1自身的弹力,卡合部11a、11b分别以卡扣的方式与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卡合。而且,利用该托架1自身的弹力,在热源侧的弹性片12并由突部12a、12a的部分如图2的箭头A所示地按压金属板200的底面,并由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A、11B的卡合部11a、11b的部分如图2的箭头B所示地按压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
如上所述,温度式控制阀100根据传感检测部30a的感知温度使阀杆10c沿轴线L方向移动,来控制从第一接头10a向第二接头10b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且,温度式控制阀100固定于传感检测部30a所抵接的金属板200。而且,金属板200(热源)和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1连结。并且,利用托架1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传感检测部30a进行施力。
这样,在温度式控制阀100中,传感检测部30a相对于阀装置主体10在轴线L上位于金属板200(热源)侧,托架1通过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施力来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上能够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传感检测部30a的位置,因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向传感检测部30a传导。并且,壳体20b的圆筒部20的下端的圆环状的平面20d1成为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与其对置的金属板200的上表面200b(装配孔200a的开口的外周)也成为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而且,该平面20d1、200b彼此接触。这样,温度式控制阀100与金属板200(热源)以面彼此抵接,因而固定稳定。
并且,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由于仅从同一方向的横向进行卡扣就能够将托架1安装于温度式控制阀100和金属板200,所以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再者,金属板200相对于另设的温度感知对象而配置于预定位置,但托架1的卡合部11a、11b卡合在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的已决定的位置。因此,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相对于金属板200的方向(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方向)也决定为预定位置,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相对于另设的配管等的方向也自动地决定。因而,向与第一接头10a、第二接头10b连接的冷冻循环系统等设置温度式控制阀的系统侧连接配管的连接作业等变得容易。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1至图4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托架的构造及作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托架1′未设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A、11B,而设有从垂直板14向温度式控制阀100侧伸长的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5,而且,设有自弹性片15并与轴线L平行地对置的第二垂直板16。而且,将阀装置主体10螺纹固定于该第二垂直板16。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托架1′自身的弹力以使热源侧的弹性片12中的突部12a按压金属板200的底面的方式起作用。并且,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5向金属板200侧对温度式控制阀100及其传感检测部30a进行施力。而且,利用该托架1′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传感检测部30a进行施力。垂直板14和水平板13构成连结控制阀侧的弹性片(弹性片15)与热源侧的弹性片(弹性片12、12)的连结部。即,在托架1′的相对于轴线L的单侧具有连结部。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托架1′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施力来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上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传感检测部30a的位置,因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向传感检测部30a传导。并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20b的圆筒部20的下端的圆环状的平面20d1与金属板200(热源)也是在平面20d1、200b彼此接触,因而固定稳定。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托架的构造及作用。第三实施方式的托架1″未设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源侧的弹性片12、12,而将水平板13螺纹固定于金属板200的上表面。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利用托架1″自身的弹力,由控制阀侧的弹性片11A、11B的卡合部11a、11b的部分来按压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而且,利用该托架1″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传感检测部30a进行施力。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也是托架1″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施力来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上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传感检测部30a的位置,因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向传感检测部30a传导。并且,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壳体20b的圆筒部20的下端的圆环状的平面20d1与金属板200(热源)也是在平面20d1、200b彼此接触,因而固定稳定。
并且,利用托架1″的卡合部11a、11b,第一接头10a和第二接头10b相对于金属板200的方向(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方向)也决定为预定位置,因而针对另设的配管等的配管连接作业等变得容易。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温度式控制阀100′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阀装置主体40和感温部50构成,该温度式控制阀100′安装于作为“热源”的配管200′。在阀装置主体40安装有使制冷剂向内部的阀室流入的第一接头40a和使制冷剂从阀室流出的第二接头40b。并且,在阀装置主体40的阀室内设有沿轴线L方向移动的阀杆40c(参照图10)。阀杆40c具有阀芯(未图示),由该阀芯来开闭第一接头40a与第二接头40b之间的流路,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相对于阀装置主体40,感温部50与该阀装置主体10同轴地安装于配管200′侧。即,感温部50由固定于阀装置主体40的盖50a和与盖50a同径的壳体50b来构成外装壳体,并在其内部设有膜片50c。而且,壳体50b和膜片50c构成封闭空间,并在其内部填充有制冷剂。而且,该感温部50根据壳体50b所感知到的温度的温度变化使膜片50c沿轴线L方向位移,并经由膜片50c及挡块50d使阀装置主体40的具有阀芯的阀杆40c动作。并且,壳体50b压焊于配管200′,来自该配管200′的热向感温部50传递。该壳体50b是承受来自配管200′(热源)的热的“受热部”。此外,配管200′是使流动图示的冷却装置的制冷剂的配管。
配管200′与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2连结。托架2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及弯曲加工来形成,一体地具备:垂直基部21,其与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感温部50的单侧对置;曲柄状的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2,其从垂直基部21的上端向第一接头40a侧延伸配置;曲柄状的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3,其与弹性片22并列并向阀装置主体40侧延伸配置;以及曲柄状的热源侧的弹性片24,其以从垂直基部21的下端覆盖配管200′的侧部和底部的方式延伸配置。垂直基部21构成连结控制阀侧的弹性片(弹性片22、23)与热源侧的弹性片(弹性片24)的连结部。即,在托架2的相对于轴线L的单侧具有连结部。在一个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2形成有沿第一接头40a的长边方向并呈V字谷形的卡合部22a,另一个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3具有一对水平板23a、23a。并且,在阀装置主体40的侧部形成有一对槽40c、40c。另外,在热源侧的弹性片24形成有沿配管200′的长边方向并呈V字谷形的卡合部24a。第一接头40a呈圆筒状,但V字形卡合部22a在第一接头40a的长边方向上与第一接头40a线接触而卡合。此外,该卡合部22a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呈圆弧状。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托架2中,将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3的水平板23a、23a嵌入到阀装置主体40的槽40c、40c内,并且控制阀侧的弹性片22的卡合部22a卡扣地与第一接头40a卡合,从而将该托架2安装于温度式控制阀100′。而且,通过使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感温部50的壳体50b抵接于配管200′的上表面,并且使配管200′卡扣地与热源侧的弹性片24的卡合部24a卡合,来将温度式控制阀100′及托架2安装于配管200′。这样,安装于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托架2利用自身的弹力,由热源侧的弹性片24的卡合部24a按压配管200′的底部,感温部50(其壳体50b)压焊于作为热源的配管200′。
如上所述,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温度式控制阀100′也根据感温部50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L方向移动,来控制从第一接头40a向第二接头40b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且,温度式控制阀100′固定于感温部50所抵接的配管200′。而且,配管200(热源)与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2连结。再者,利用托架2的弹力,相对于配管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感温部50进行施力。
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在温度式控制阀100′中,也是感温部50相对于阀装置主体40在轴线L上位于配管200′(热源)侧,并且托架2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施力来相对于配管200′在轴线L上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壳体50b的位置,并且壳体50b压焊于配管200′,因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作为热源的配管200′向感温部50传导。
并且,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托架2相对于温度式控制阀100′和配管200′以仅从同一方向的横向进行卡扣的方式进行安装,所以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再者,由于托架2的卡合部22a、24a卡合在第一接头40a和配管200′的已决定的位置,所以第一接头40a相对于配管200′的方向(温度式控制阀100′的方向)也决定为预定位置,从而配管连接作业等变得容易。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例如,针对接头的弹性部件的“卡合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实施方式所示地呈圆弧状、V字状,是接头能够插进那样的凹部即可。即,卡合部与接头“卡合”是表现有成为在卡合部内插进接头而限制弹性片在与接头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那样的状态的概念。

Claims (7)

1.一种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由该阀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上述感温部所抵接的热源,
上述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连结,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相对于上述热源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上述感温部侧进行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构成为,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分离地对置的至少一对弹性片,并利用上述一对弹性片在上述轴向上夹住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托架的相对于上述轴线的单侧具有连结上述一对弹性片的连结部,该托架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从上述轴线的单侧的同一方向嵌入上述一对弹性片,并利用该弹性片夹住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和上述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具有流动上述制冷剂的接头,并且至少一个接头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配置,上述托架的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侧的上述弹性片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的上述弹性片具有成为呈沿上述接头的长边方向的形状的凹部的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侧的一部分构成为在与上述轴线正交的平面彼此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呈板状,上述托架的上述热源侧的上述弹性片构成为与该热源的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相反一侧的底面对置,并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来按压该底面。
CN201911267351.8A 2018-12-28 2019-12-11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Pending CN1113802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7498A JP6971962B2 (ja) 2018-12-28 2018-12-28 温度式制御弁の熱源への固定構造
JP2018-247498 2018-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0261A true CN111380261A (zh) 2020-07-07

Family

ID=71216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7351.8A Pending CN111380261A (zh) 2018-12-28 2019-12-11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71962B2 (zh)
CN (1) CN11138026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2421A (en) * 1981-02-23 1982-08-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f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JPS63101666A (ja) * 1986-10-17 1988-05-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度作動式膨脹弁
CN1058260A (zh) * 1990-07-11 1992-01-29 古新民 毛细管热力调节阀及其安装方式
CN1144557A (zh) * 1994-03-25 1997-03-05 丹福斯有限公司 阀,特别是一种恒温器膨胀阀
WO2011135654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28423A (ja) * 2014-10-22 2015-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572U (zh) * 1989-07-24 1991-03-19
JPH0527472U (ja) * 1991-09-13 1993-04-09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配管用固定保持部材
ES2279760T3 (es) * 2000-06-28 2007-09-0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y conjunto de valvula de expansion 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JP3525112B2 (ja) * 2000-11-21 2004-05-10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膨張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2421A (en) * 1981-02-23 1982-08-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f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JPS63101666A (ja) * 1986-10-17 1988-05-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度作動式膨脹弁
CN1058260A (zh) * 1990-07-11 1992-01-29 古新民 毛细管热力调节阀及其安装方式
CN1144557A (zh) * 1994-03-25 1997-03-05 丹福斯有限公司 阀,特别是一种恒温器膨胀阀
WO2011135654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28423A (ja) * 2014-10-22 2015-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6247A (ja) 2020-07-09
JP6971962B2 (ja) 202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6263B2 (en) Valve assembly,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oil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for gearbox
WO2014023156A1 (zh) 一种调温器及调温器组件
WO2016039132A1 (ja) 流体用の配管装置
JP7026979B2 (ja) 膨張弁
EP1857749A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expansion valve
CN106352616A (zh) 温度膨胀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11380261A (zh)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CN106994880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空调系统的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
US6484950B2 (en) Expansion valve
CN204666576U (zh) 过程分析装置、导热管系统和维持部件的大致恒定温度的系统
JP7208333B2 (ja) 温度式制御弁のプレート体への固定構造
JPH0612650B2 (ja)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JP6215802B2 (ja) スライド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KR20210039092A (ko) 열교환기용 센서홀더
RU2177095C2 (ru) Насадка для вентиля, в частности вентиля отопления
CN100365327C (zh) 恒温器阀
EP3531031B1 (en) Radiator balancing device
FR3114871B1 (fr) Interrupteur thermique à actionneur passif pour liaison thermique entre deux éléments, Système embarqué comprenant un tel interrupteur.
US20150059897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valve
KR20000005753A (ko) 직각열응답팽창밸브
EP3985314A1 (en) Controller and actuator for a heat exchanger valve
JP2019078315A (ja) 開閉弁、熱動弁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SE9704616D0 (sv) Anschlussystem für Heizkörper
US3300132A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alve used therein
JP4415096B2 (ja) 膨張弁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