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7313A -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7313A
CN111367313A CN202010129641.2A CN202010129641A CN111367313A CN 111367313 A CN111367313 A CN 111367313A CN 202010129641 A CN202010129641 A CN 202010129641A CN 111367313 A CN111367313 A CN 111367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ulation test
test system
satellite
orbi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6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67313B (zh
Inventor
崔佳
王嘉轶
王文妍
杜耀珂
陈秀梅
杨盛庆
完备
刘美师
王禹
何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296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7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67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1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05D1/104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ircrafts, e.g. formation fl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动力学模型+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动力学模型+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本发明完成了编队功能的半物理仿真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编队测试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单颗卫星的半物理仿真测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仿真模型内各模块基本固定,可以实现工程实践各阶段需求,在工程研制过程中,双星产品很难同时齐套,如果太依赖于硬件的绝对配套,则在仅具备一颗卫星的情况下,不能完成编队功能的半物理仿真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完成了编队功能的半物理仿真测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步骤二: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步骤三: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步骤四: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步骤五: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中,在步骤一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一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二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中,在步骤二中,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的判断依据为:
a)判断接收到的它系统使能标志字,置1则为正常;
b)判断他星绝对轨道数据的正确性:
P1≤||r||≤P2,V1≤||v||≤V2,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21
其中,P1、P2别为卫星轨道位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1、V2分别为卫星轨道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y,z为地固系下卫星三轴位置实时数据,vx、vy、vz为卫星地固系下三轴速度实时数据;
c)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则置双系统通讯正常标志。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中,在步骤四中,所述补偿的步骤包括:
(41)计算双系统的通讯时差:
△t=t1-t2,其中,t1为仿真测试系统的仿真时间,t2为接收到的它星轨道实时数据时间;
(42)计算修正量:
n=fix(abs(△t/ts)),其中,ts为常值,表示一次轨道修正量对应的时间长度;n为需要的修正次数;
(43)使用龙格库塔法对轨道进行n次修正。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中,在步骤五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包括如下步骤:
(51)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2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3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52)发生主辅星切换,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4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5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36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第三模块,用于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四模块,用于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第五模块,用于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一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二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中,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的判断依据为:
a)判断接收到的它系统使能标志字,置1则为正常;
b)判断他星绝对轨道数据的正确性:
P1≤||r||≤P2,V1≤||v||≤V2,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41
其中,P1、P2别为卫星轨道位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1、V2分别为卫星轨道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y,z为地固系下卫星三轴位置实时数据,vx、vy、vz为卫星地固系下三轴速度实时数据;
c)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则置双系统通讯正常标志。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中,所述补偿的步骤包括:
(41)计算双系统的通讯时差:
△t=t1-t2,其中,t1为仿真测试系统的仿真时间,t2为接收到的它星轨道实时数据时间;
(42)计算修正量:
n=fix(abs(△t/ts)),其中,ts为常值,表示一次轨道修正量对应的时间长度;n为需要的修正次数;
(43)使用龙格库塔法对轨道进行n次修正。
上述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包括如下步骤:
(51)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2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3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52)发生主辅星切换,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4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5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56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完成编队功能的半物理仿真测试;
(2)本发明实现连续、稳定的仿真模型切换,以适应编队飞行各种试验场合的需求;
(3)本发明集成了双星编队测试仿真模块,达到了真实星、真实星+虚拟星、真实星+真实星的单星、双星各种功能测试,并可自由切换。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
步骤二: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
步骤三: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
步骤四: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
步骤五: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具体的,步骤一:远程设置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初始条件,初始条件包含J2000坐标系下第一卫星(对应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和第二卫星(对应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内的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卫星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内的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卫星的初始条件,如图1所示。
初始条件设置后,两个仿真测试系统分别独立运行在本机的动力学模型+他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测试模式。
步骤二: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
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分别判断双系统通讯的正常性,判断依据为:
a)判断接收到的它系统使能标志字,置1则为正常;
b)判断他星绝对轨道数据的正确性:
P1≤||r||≤P2,V1≤||v||≤V2,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81
其中,P1、P2别为卫星轨道位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1、V2分别为卫星轨道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y,z为地固系下卫星三轴位置实时数据,vx、vy、vz为卫星地固系下三轴速度实时数据;
c)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则置双系统通讯正常标志。
步骤三:双系统通讯状态建立后,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本机动力学模型+他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测试模式切换至本机动力学模型+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
其中,轨道切换补偿模块通过双系统通讯得到它星实时半物理仿真数据,两套测试系统的处理方式和逻辑一致,如图2所示。
步骤四: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
补偿的过程为:
(41)计算双系统的通讯时差:
△t=t1-t2,其中,t1为仿真测试系统的仿真时间,t2为接收到的它星轨道实时数据时间;
(42)计算修正量:
n=fix(abs(△t/ts)),其中,ts为常值,表示一次轨道修正量对应的时间长度;n为需要的修正次数;
(43)使用龙格库塔法对轨道进行n次修正。
步骤五:主辅星切换(主星指的是希尔坐标系下编队参考卫星;辅星指的是编队控制卫星,其相对参考卫星运动)。如果两颗卫星发生主辅星状态切换,则仿真系统可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的计算方式:
(51)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83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91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52)发生主辅星切换,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92
其中,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93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BDA0002395442250000094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仿真测试系统可根据测试系统的状态或测试需求,在线实时切换测试模式,适应双星编队测试工况需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第三模块,用于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四模块,用于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第五模块,用于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本发明实现连续、稳定的仿真模型切换,以适应编队飞行各种试验场合的需求;本发明集成了双星编队测试仿真模块,达到了真实星、真实星+虚拟星、真实星+真实星的单星、双星各种功能测试,并可自由切换。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
步骤二: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
步骤三: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
步骤四: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
步骤五: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一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二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的判断依据为:
a)判断接收到的它系统使能标志字,置1则为正常;
b)判断他星绝对轨道数据的正确性:
P1≤||r||≤P2,V1≤||v||≤V2,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21
其中,P1、P2别为卫星轨道位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1、V2分别为卫星轨道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y,z为地固系下卫星三轴位置实时数据,vx、vy、vz为卫星地固系下三轴速度实时数据;
c)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则置双系统通讯正常标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补偿的步骤包括:
(41)计算双系统的通讯时差:
△t=t1-t2,其中,t1为仿真测试系统的仿真时间,t2为接收到的它星轨道实时数据时间;
(42)计算修正量:
n=fix(abs(△t/ts)),其中,ts为常值,表示一次轨道修正量对应的时间长度;n为需要的修正次数;
(43)使用龙格库塔法对轨道进行n次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包括如下步骤:
(51)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2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3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52)发生主辅星切换,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5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36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6.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预设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预设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初始输入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其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星编队仿真模式为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
第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进行双真实卫星的半物理编队仿真测试,则分别通过UDP接口远控发送双机柜通讯指令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
第三模块,用于若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正常,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一动力学模型+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自主将双星编队仿真模式由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它星轨道数字模型的模式换至第二动力学模型+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的模式;
第四模块,用于第一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和第二轨道切换补偿模块对由双系统通讯时差造成的轨道误差进行补偿;
第五模块,用于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即第一卫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即第二卫星模式,如果进行主辅星切换,则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一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一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第二动力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J2000坐标系下第二卫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姿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判断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系统通讯是否正常的判断依据为:
a)判断接收到的它系统使能标志字,置1则为正常;
b)判断他星绝对轨道数据的正确性:
P1≤||r||≤P2,V1≤||v||≤V2,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41
其中,P1、P2别为卫星轨道位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1、V2分别为卫星轨道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y,z为地固系下卫星三轴位置实时数据,vx、vy、vz为卫星地固系下三轴速度实时数据;
c)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则置双系统通讯正常标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的步骤包括:
(41)计算双系统的通讯时差:
△t=t1-t2,其中,t1为仿真测试系统的仿真时间,t2为接收到的它星轨道实时数据时间;
(42)计算修正量:
n=fix(abs(△t/ts)),其中,ts为常值,表示一次轨道修正量对应的时间长度;n为需要的修正次数;
(43)使用龙格库塔法对轨道进行n次修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和第二仿真测试系统根据主辅星标志自主切换相对轨道包括如下步骤:
(51)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1
其中,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2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3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52)发生主辅星切换,即第一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辅星模式,第二仿真测试系统运行在主星模式,相对轨道计算为: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4
其中,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5
分别为第一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Figure FDA0002395442240000056
分别为第二仿真测试系统卫星轨道位置、速度矢量。
CN202010129641.2A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367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641.2A CN111367313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641.2A CN111367313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313A true CN111367313A (zh) 2020-07-03
CN111367313B CN111367313B (zh) 2022-10-14

Family

ID=71211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641.2A Active CN111367313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731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9136A1 (en) * 1998-05-20 2003-10-09 Toshihide Maed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the system
US20070129922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atellite simulation system using component-based satellite modeling
CN104808230A (zh) * 2015-05-04 2015-07-29 东南大学 一种星钟与r-轨道误差混合估计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方法
CN105278348A (zh) * 2015-11-23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的航天器轨道姿态半物理仿真系统
CN105487405A (zh) * 2015-12-17 2016-04-13 西安测绘研究所 低低跟踪重力测量卫星半物理仿真系统
CN106411587A (zh) * 2016-09-26 2017-02-1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网络效能评估的仿真架构
CN107544467A (zh) * 2017-09-22 2018-01-0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整星条件下的双星编队控制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682370A (zh) * 2018-12-14 2019-04-2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全维度的双星空间相对位姿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0764435A (zh) * 2019-10-29 2020-02-07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双星硬件在环的全配置实时仿真测试方法
CN110824891A (zh) * 2019-11-15 2020-02-2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双星编队的半物理仿真校时系统及校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9136A1 (en) * 1998-05-20 2003-10-09 Toshihide Maed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the system
US20070129922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atellite simulation system using component-based satellite modeling
CN104808230A (zh) * 2015-05-04 2015-07-29 东南大学 一种星钟与r-轨道误差混合估计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方法
CN105278348A (zh) * 2015-11-23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的航天器轨道姿态半物理仿真系统
CN105487405A (zh) * 2015-12-17 2016-04-13 西安测绘研究所 低低跟踪重力测量卫星半物理仿真系统
CN106411587A (zh) * 2016-09-26 2017-02-1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网络效能评估的仿真架构
CN107544467A (zh) * 2017-09-22 2018-01-0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整星条件下的双星编队控制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682370A (zh) * 2018-12-14 2019-04-2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全维度的双星空间相对位姿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0764435A (zh) * 2019-10-29 2020-02-07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双星硬件在环的全配置实时仿真测试方法
CN110824891A (zh) * 2019-11-15 2020-02-2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双星编队的半物理仿真校时系统及校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 SUN: "Anti-disturbance cooperative control for configuration and attitude of satellite formation", 《IEEE ISICT》 *
MARIO MARCHESE: "Stud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CP modifications and tuning over satellite links", 《ICC 2000》 *
YUJI SATO: "Improve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Satellite Dynamics Simulator Based on Flight Data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IEEE/SI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 INTEGRATION》 *
吴云华: "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一体化耦合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唐晓腾: "一个空间圆构型卫星编队的仿真研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李灏霖: "融合激光微波星间观测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金小军: "浙江大学皮星二号实时精密自主定轨算法与半实物仿真", 《传感器技术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313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4467B (zh) 整星条件下的双星编队控制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592533A (zh) 一种基于小卫星信息系统的数传天线整星测试方法
CN112382844B (zh) 一种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天线伺服电机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807626A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多任务可自主配置飞行器控制系统
CN110501734A (zh) 双星编队sar卫星联合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764435B (zh) 一种基于双星硬件在环的全配置实时仿真测试方法
CN108638052A (zh) 一种闭链式多臂机器人柔顺控制方法
CN116227112A (zh) 面向遥感卫星星座体系协同的半物理仿真系统与仿真方法
CN110095114A (zh) 一种航空机载捷联航姿外场内嵌式罗盘自动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1367313B (zh) 一种基于柔性切换的双星编队全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257352A (zh) 一种双星gps闭环控制测试方法
CN105739437A (zh) 通过智能终端控制机器人的方法
CN105892430A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电机同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0481816B (zh) 星上前馈力矩补偿的多系统同步方法
CN117092669A (zh) 高动态条件下北斗同步轨道卫星信号多普勒估计方法
CN105929363A (zh) 一种轨道跟踪控制机、实时校正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748157A (zh) 一种用于空间机械臂关节驱动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650884A (zh) 控制器及利用其进行控制信号调整的方法
CN102650887A (zh) 无人飞行载具及调整其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10824891B (zh) 一种适用于双星编队的半物理仿真校时系统及校时方法
CN114706108A (zh) 实时闭环信号仿真轨迹同步方法及设备
KR19980023366A (ko) 공유 메모리를 이용한 실시간 위성 시뮬레이터 구조 및 구동 방법
CN115390576B (zh) 一种非预设参数的欠径向推力多卫星编队重构控制方法
JPH0569359A (ja) 遠隔ロボツト操縦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H1069304A (ja) 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