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4766A -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4766A
CN111364766A CN202010192872.8A CN202010192872A CN111364766A CN 111364766 A CN111364766 A CN 111364766A CN 202010192872 A CN202010192872 A CN 202010192872A CN 111364766 A CN111364766 A CN 111364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ipe
sleeve
construction
mai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2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丰
陶宏斌
付强
商鹏辉
杨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0101928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4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4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4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应用BIM技术,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三维模型,对管井内管道进行优化排布;二根据楼层的高度和管道变径情况,对管道进行分段排模、编号、预制加工;三应用套管直埋技术,对管井内套管进行一次性预埋;四利用塔吊依次将整根管道吊装入预埋好的套管中并进行连接,实现立管随主体结构一同施工。通过本发明使机电关键工序前移,达到管井先施工目的,缩短整体工程工期;套管精确预埋和楼板一次性浇筑成型,减少漏水隐患;整根立管进行吊装,减少焊口,提高施工质量;作业空间开阔,降低管材转运和管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焊接和刷漆工作量,降低对环境污染及对施工人员损害。

Description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技术领域,涉及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住宅工程中,竖井内立管通常先在主体施工阶段预留好洞口,待主体及二次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吊线、修洞、支架制作安装、套管制作安装等。待以上工序全部完成后方能正式开始管道的安装,最后由土建吊模封堵洞口。
在管井狭小空间内作业,整体工效极低;管口焊接作业在每个楼层分别进行,每段管道不能长于楼层高度,造成管道接口数量过多,增加了漏水的几率;吊模工艺质量难以保证,影响观感,有漏水隐患。因此,现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施工更加高效、质量更加可靠的竖井管道随主体结构同步安装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使机电关键工序前移,缩短整体工期;整根管道无需切断,大大减少了焊口、丝接口的数量;采用套管直埋技术,后期不需吊模和堵洞,解决了传统吊模工艺所带来的渗水问题,提高水暖管井安装效率,提升安装品质和精度,其中标准化施工流程的复制性、移植性强,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条件。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应用BIM技术,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三维模型,对管井内管道进行优化排布;步骤二、根据楼层的高度和管道变径情况,对管道进行分段排模、编号、预制加工;步骤三、应用套管直埋技术,对管井内套管进行一次性预埋;步骤四、利用塔吊依次将整根管道吊装入预埋好的套管中并进行连接,实现立管随主体结构一同施工。
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在预埋阶段之前,利用Revit软件,在建筑信息建模BIM基础上,根据管井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的需求,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BIM模型,应用BIM技术完成对管井管道的优化排布,并预留出足够的间距以便下道工序施工。
所述步骤二具体为:根据楼层的高度将立管系统图进行优化分段,每一段进行整管吊装,对管井管道排模、编号、预制加工;为便于检索,对加工好的管段粘贴二维码。
所述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铝模板施工。
所述步骤三具体为:套管直埋技术是利用铝模板从下至上施工排版位置不变,重复使用,累计结构误差极小的特点;同时利用圆心半径相同的原理,在铝模板上固定的螺母底座为圆心,精确定位套管中心;采用套管直埋装置对套管进行预埋,从而实现套管位置从下至上准确无误,始终如一。
本发明建立了标准化施工流程,可广泛应用于机电安装工程中。通过本发明使机电关键工序前移,达到管井先施工的目的,缩短了整体工程的工期;套管精确预埋,和楼板一次性浇筑成型,减少漏水隐患;整根立管进行吊装,减少焊口,提高施工质量;作业空间开阔,降低管材转运和管道施工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焊接和刷漆工作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管井排布深化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优化分段管道排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套管直埋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吊装示意图。
图4中的序号:1、手柄螺杆;2、螺母;3、垫片;4、木板;5、套管;6、三角锥;7、螺母底座;8、模板
图5中的序号:9、塔吊吊装范围示意;10、塔吊;11、楼面作业管井;12、吊装的管道;13、吊绳;14、地面管道起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管井深化设计:在预埋阶段之前,利用Revit软件,在建筑信息建模BIM基础上,根据管井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的需求,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BIM模型,应用BIM技术完成对管井管道的优化排布,并预留出足够的间距以便下道工序施工;
2、管道排模:根据楼层的高度将立管系统图进行优化分段,每一段进行整管吊装。楼层高度按3米考虑,无缝钢管长度为不定尺长度一般为6-12米,及结合立管变径的部位,将立管系统图进行分段排模,例如:1-4层为管段编号①,管段长度为12米;5-7层为管段编号②,管段长度为9米等等。根据深化后管道分段的长度定做相应无缝钢管长度。由于楼栋较多,管井也较多,管段也较多,管段预制加工好后,可以按照深化排模后的编号粘贴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检索到该管段的具体施工部位,避免了乱拿、错拿造成的返工。同时二维码上也有班组长的联系电话等信息,便于进行管理;
3、套管直埋技术的应用:其基本原理为:在住宅工程中采用铝模板施工时,铝模板从下至上施工排版位置不变重复使用,累计结构误差极小。先在铝模板上固定螺母底座作为套管中心,底座随铝模板进行流转。利用圆心半径相同的原理,采用套管直埋装置,将套管预埋到混凝土中。实现了套管与管道井结构楼板一次浇筑成型,不需要进行二次浇筑。
4、支架的安装:楼层高3米,每层设置一个支架,支架距地1.5米。从预埋套管的位置进行吊线定位并安装支架。
5、管道吊装:
管道吊装时机的选择:1)选择准确的时间段,在本层板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期到了,达到能上人条件时,利用土建绑扎本层墙体和合模这个时间段3-4天时间内,下层顶板管井位置混凝土强度达到75%,管井位置模板可以提前局部拆除,为管道吊装提供通道。2)吊装时机应选在塔吊刚升塔后的间隙,保证塔吊大臂距施工作业板面的距离大于12米,有足够的空间方可吊装,需确保安全。3)根据排模图吊装的时候要考虑管道变径的情况,因为预埋套管的大小已经限制了通过管道的直径。
根据主体施工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选取能覆盖到管井位置的塔吊,作为吊装管道的设备。以塔吊型号为QTZ125型塔吊为例,最大起重重量为8T,根据管井排模分段图,所需要吊装的最大管道为12米长的DN100的管道,管道的重量为15.09(Kg/m)X12m=181.08Kg,经验算满足起重条件。管道吊装前事先在预制好的管道一端焊接用Φ10的圆钢制作的U型吊环。焊接要牢固可靠,确保吊装的过程中的安全。管道预制时刷防锈漆两遍,面漆一遍。
以上工作完成时开始吊装管道,在管道的吊环处绑扎一根30米的吊带绳,然后用卸扣将吊带绳与塔吊吊钩锁紧。起吊开始前,用警戒线将吊装覆盖区域警戒,并安排安全员进行看守。塔吊开始缓慢起吊,当管道调到垂直位置时,安排工人将管道顺到已经预埋好的套管中,每层安排一个人进行巡查,确保管道进入套管后能顺利吊下,待整根管道即将进入吊装作业面楼板套管时,由于塔吊吊钩穿不过套管,改由人牵引,取出卸扣,吊带绳可以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缓慢将管道由套管顺下。提前将上一次吊装管道的吊环割掉,但预留出管道口3-5cm的圆钢用作对口装置。待本次吊装的管道穿过套管即将到达管道接口位置时,通过对口装置缓慢的将管道对接,能实现管段的准确对接。对接完成后,先将对接口点焊,待将管道固定在支架上后再进行满焊。焊接前必须将圆钢头打磨干净,才能确保实现管道满焊,不留漏水隐患。
6、支管的开孔与收尾工作:使用便携式管道开孔机对已安装完成的立管,根据深化设计图纸的位置进行开孔,然后焊接支管。水压试验合格后,对焊口进行防腐处理;套管与管道之间用耐火材料封堵。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6)

1.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应用BIM技术,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三维模型,对管井内管道进行优化排布;步骤二、根据楼层的高度和管道变径情况,对管道进行分段排模、编号、预制加工;步骤三、应用套管直埋技术,对管井内套管进行一次性预埋;步骤四、利用塔吊依次将整根管道吊装入预埋好的套管中并进行连接,实现立管随主体结构一同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在预埋阶段之前,利用Revit软件,在建筑信息建模BIM基础上,根据管井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的需求,建立基于实物尺寸的管线BIM模型,应用BIM技术完成对管井管道的优化排布,并预留出足够的间距以便下道工序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为:根据楼层的高度将立管系统图进行优化分段,每一段进行整管吊装,对管井管道排模、编号、预制加工;为便于检索,对加工好的管段粘贴二维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对加工好的管段粘贴二维码。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铝模板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套管直埋技术是利用铝模板从下至上施工排版位置不变,重复使用;同时利用圆心半径相同原理,在铝模板上固定的螺母底座为圆心,精确定位套管中心;采用套管直埋装置对套管进行预埋,从而实现套管位置从下至上准确无误,始终如一。
CN202010192872.8A 2020-03-18 2020-03-18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364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2872.8A CN111364766A (zh) 2020-03-18 2020-03-18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2872.8A CN111364766A (zh) 2020-03-18 2020-03-18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4766A true CN111364766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2872.8A Pending CN111364766A (zh) 2020-03-18 2020-03-18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47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210A (zh) * 2021-05-13 2021-08-13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管井立管“倒装法”安装施工方法
CN114319902A (zh) * 2022-01-19 2022-04-12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密集区组合式套管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492A (zh) * 2013-04-16 2013-07-24 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管道预制方法
CN103603504A (zh) * 2013-11-26 2014-02-26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层建筑机电大口径立管随主体进度吊装施工的方法
CN207377116U (zh) * 2017-09-28 2018-05-18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铝模板上套管直埋装置
CN108253193A (zh) * 2017-12-27 2018-07-0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墙体管道预埋施工方法
CN110158655A (zh) * 2019-06-17 2019-08-23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492A (zh) * 2013-04-16 2013-07-24 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管道预制方法
CN103603504A (zh) * 2013-11-26 2014-02-26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层建筑机电大口径立管随主体进度吊装施工的方法
CN207377116U (zh) * 2017-09-28 2018-05-18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铝模板上套管直埋装置
CN108253193A (zh) * 2017-12-27 2018-07-0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墙体管道预埋施工方法
CN110158655A (zh) * 2019-06-17 2019-08-23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210A (zh) * 2021-05-13 2021-08-13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管井立管“倒装法”安装施工方法
CN114319902A (zh) * 2022-01-19 2022-04-12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密集区组合式套管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079B (zh) 一种地铁车站y型铸钢结合钢管柱施工方法
CN111306363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消防泵房吊装施工方法和施工结构
CN111364766A (zh) 立管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CN108166517B (zh) 用于超高层高水压深井降水井的封井方法及封井装置
CN111305322A (zh) 采用盾构隧道进行大直径钢管安装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566720A (zh) 一种弧形走廊管道施工方法
CN105239775A (zh) 一种用于筒仓滑模施工的钢筋安装质量动态控制方法
CN104131704A (zh) 一种钢管柱混凝土的侧浇方法及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CN104389268A (zh) 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钢塔柱及其吊装施工方法
CN103953052B (zh) 一种洞桩法钢管柱施工方法
CN20896571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主体框架结构
CN113622961A (zh) 一种长输热网蒸汽管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法
CN113251210A (zh) 一种超高层管井立管“倒装法”安装施工方法
CN110304588B (zh) 一种用于狭窄作业空间下的闸门吊装施工方法
CN106088756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筒式钢制储罐液压提升倒装的方法
CN112815144A (zh) 人工顶管施工工艺
CN105501391B (zh)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从船台安装到船舶底部的安装方法
CN108677978B (zh) 一种桥梁无粘结预应力拼接双壁钢围堰下沉施工工法
CN110360811A (zh) 整体撬装式冷箱集成化安装方法
CN102423833A (zh) 大型水电站蜗壳闷头拼焊及整体吊装方法
CN109185558A (zh) 一种大直径grp管道水下安装的方法
CN115369860A (zh) 一种临近地铁超长隔离桩施工方法
CN214614152U (zh) 一种模块化顶管井施工设备
CN114348882A (zh) 一种精制塔的吊装方法
CN113216198A (zh) 一种基坑大底板减压井的封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