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2409A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2409A
CN111362409A CN202010255660.XA CN202010255660A CN111362409A CN 111362409 A CN111362409 A CN 111362409A CN 202010255660 A CN202010255660 A CN 202010255660A CN 111362409 A CN111362409 A CN 11136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aerobic
anoxic
sludge
hydro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5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荣
雷达
薛素勤
张辉
李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ep Zhengzhou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ep Zhengzhou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ep Zhengzhou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pep Zhengzhou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56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24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2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包括圆柱形罐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方的罐盖,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分别设有水解区和脱氮区,所述水解区和脱氮区依次由从内到外的同心圆圆环组成,所述脱氮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水解区外侧的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在所述好氧环廊的末端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通过污泥回流装置与水解区相连通;在所述水解区与缺氧环廊之间、所述缺氧环廊与好氧环廊之间,以及所述好氧环廊与污泥区之间分别设有过流洞;所述水解区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沉淀区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本发明结构紧凑、净化效果好,易清理,无回流死角、安装维护方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一般由专门的工厂进行集中处理,采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体积都很大,操作程序繁琐,而且净化罐内残留的杂质不容易清洗,积累过多会影响其过滤效果,清理麻烦,工作量大。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全面开展,家用净化槽、净化罐等小型化污水处理设备越来越受欢迎。但是目前,小型化净化罐的结构较为复杂、出水水质不稳定,设备中杂质多,需要经常进行清理,造成维护清理不便、出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易清理、结构紧凑、一体化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包括圆柱形罐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方的罐盖,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分别设有水解区和脱氮区,所述水解区和脱氮区依次由从内到外的同心圆圆环组成,所述脱氮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水解区外侧的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在所述好氧环廊的末端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通过污泥回流装置与水解区相连通;在所述水解区与缺氧环廊之间、所述缺氧环廊与好氧环廊之间,以及所述好氧环廊与污泥区之间分别设有过流洞;所述水解区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沉淀区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将净化罐设置成圆柱形可以有效减小占地面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不存在死角,水体环流更加顺畅;脱氮区采用环流形式设计,可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脱氮能力;罐盖和罐体的可拆卸安装便于净化罐的安装和维护;污水经进水管由进水口进入水解区,污水在水解区进行水解酸化反应,降低了污水的COD浓度同时增强其可生化性,再经过流洞进入缺氧环廊,缺氧环廊将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去除,然后污水继续进入好氧环廊,好氧环廊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再经过流洞进入沉淀区,经过处理的污水在沉淀区进行沉淀,最终由出水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水解区位于所述罐体的中心位置处,在所述水解区内设有呈漏斗形的导流筒和分布在所述导流筒周围的球形填料,且在所述导流筒的上方还设有用于放置格栅的格栅槽;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格栅连通。
净化罐采用接触氧化工艺,水解区装填球形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球形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孔隙率高的优点,采用较低的体积填充比(10%-20%)即可满足处理效果。导流筒使水解区实现升流式设计,可实现污水下进上出,同时保证水解区布水均匀,在水解区的上方设置格栅可以有效阻止水中大颗粒杂质,避免过多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净化罐内,起到初步过滤的目的,清理方便,减少了净化罐内部的清理次数。
优选的,所述沉淀区由下部的污泥段和上部的滤料段组成。
由于沉淀区污水没有环流,在污水由沉淀区的下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污水中的大颗粒沉淀会沉至池底,小颗粒杂质和污水中的有机磷经滤料进行过滤去除,进一步保证出水的洁净度。
优选的,在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下端位于污泥段内,上端连通设有与其垂直的回泥管,所述回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格栅连通,且在所述排泥管内设有与外部气泵相连通的气管。
回泥管与格栅连通,格栅可以有效截留水中漂浮物、悬浮物以及老化脱落的生物膜,运行时不再考虑排泥,仅需定期清理栅渣即可;气管直接伸入排泥管底部内,便于固定,避免气管脱落而导致回流无法实现;且污泥回流装置采用气提的方式运行,其工作原理是气体通往排泥管的底部后,气泡由于浮力作用会上升,排泥管内形成气水混合液,使排泥管内污水的密度小于排泥管外,因此排泥管内的液体会上升,从而实现了污泥的提升;污泥的回流补充了生化系统的污泥,使其具有稳定的污泥浓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导流筒呈漏斗状,且其出水口位于所述水解区的底部;所述水解区与缺氧环廊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水解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缺氧环廊的始端;所述缺氧环廊与好氧环廊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缺氧环廊的末端;所述好氧环廊与沉淀区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且高于所述排泥管的进泥口。
导流筒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污水溢出,直接通至水解区的底部,还可以增加污水的反应时间,导流筒与过流洞之间的设计实现了污水的低进高出,有效增加污水在各个池内的停留时间,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好氧环廊的末端,其出水端位于所述缺氧环廊内。添加硝化液回流装置促进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之间污水的流动,有利于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在好氧环廊末端的污水已经与硝化细菌进行过硝化反应生成了硝酸根,含有硝酸根的污水再经过硝化液回流管进入缺氧环廊与反硝化细菌反应生成氮气,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含氮量。
优选的,在所述缺氧环廊内设有立体网状填料;在所述好氧环廊内填有MBBR填料,在其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软管与外部设置的气泵连通。由高分子丝状材料重叠堆积而成,材质以聚丙烯为主,具有孔隙率高、质量轻、不易变形的优点;对污水的分割性好,污水在填料中呈三维流动状态,可有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优选的,在所述过流洞上设有滤网;所述罐体和罐盖通过板扣锁连接。通过设置滤网可以避免填料经过流洞流出,避免填料的流失。
优选的,在所述罐盖上分别设有检查口、电控盒和风机盒,在所述检查口上设有盖子,且检查口位于所述格栅的正上方;在所述电控盒内安装有控制器,在所述风机盒内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罐盖上相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吊耳。将检查口、电控盒和风机盒与罐盖设置在一起可便于它们的维修,通过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工作状态。吊耳的设计方便净化罐的移动。
优选的,污水在所述水解区的停留时间为2.5h,在所述缺氧环廊内和好氧环廊内的停留时间分别为4h和6h;在所述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1.5h。污水在该净化罐中各个区内的停留时间可以使其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此处的停留时间是指污水经过水解区、缺氧环廊、好氧环廊或沉淀区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净化罐是采用的接触氧化法,使微生物附着在各区域的填料上,形成一层生物膜,进而用来污水的净化处理。
本发明整体采用圆柱形设计使净化罐的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脱氮区采用环流式设计使污水回流无死角,有利于增加净化罐的抗冲击能力;沉淀区设于好氧环廊末端有利于污水的快速沉淀;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均与格栅连通,避免水中大颗粒杂质进入净化罐内部,水中小颗粒杂质经过碰撞聚集最终再沉淀区沉淀,并由排泥管抽至格栅,进一步对水中的水漂浮物、悬浮物以及老化脱落的生物膜进行分离,只需清理格栅即可,不需要对净化罐内部进行清洗。本发明净化罐可以实现污水在各个池内的最佳停留时间,使污水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罐体的俯视图;
图2为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罐盖,2罐体,3水解区,4缺氧环廊,5好氧环廊,6格栅,7进水管,8导流筒,9曝气管,10电控盒,11风机盒,12检查口,13立体钢材填料,14MBBR填料,15球形填料,16出水口,17进水口,18硝化液回流管,19排泥管,20回泥管,21软管,22沉淀区,23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包括圆柱形罐体2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罐体2上方的罐盖1,所述罐体2和罐盖1通过板扣锁相连接。
在所述罐体2侧壁的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6;在所述罐体2内分别设有水解区3和脱氮区,所述水解区3和脱氮区依次由从内到外的同心圆圆环组成;所述水解区3位于所述罐体2的中心位置处,在所述水解区3内设有导流筒8和分布在所述导流筒8周围的球形填料15,且在所述导流筒8的上方还设有用于放置格栅6的格栅槽。
所述脱氮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水解区3外侧的缺氧环廊4和好氧环廊5;在所述好氧环廊5的末端设有沉淀区22,所述沉淀区22由下部的污泥段和上部的滤料段组成,滤料段可以填充火山岩滤料;在污泥段和滤料段之间可以设置滤网,用来固定滤料,且便于污水经过。在所述缺氧环廊4内设有立体钢材填料13;在所述好氧环廊5内填有MBBR填料14,且在其底部设有曝气管9;所述曝气管9通过软管21与外部设置的气泵连通。
进水管7通过进水口17与水解区3上方的格栅6相连通,所述沉淀区22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16相连通。
所述沉淀区22通过污泥回流装置与水解区3相连通;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沉淀区22内的排泥管19,所述排泥管19的下端位于污泥段内,上端连通设有与其垂直的回泥管20,所述回泥管20的出口与所述格栅6连通,且在所述排泥管19内设有与外部气泵相连通的气管。格栅用来将污泥中的老化脱落的生物膜进行拦截,从而净化污泥。
在所述缺氧环廊4和好氧环廊5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回流管18,所述硝化液回流管18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好氧环廊5的末端,其出水端位于所述缺氧环廊4内。处于脱氮区内的污水由好氧环廊5经过硝化回流管18进入到缺氧环廊中进行循环回流,实现循环多次脱氮。
在所述水解区3与缺氧环廊4之间、所述缺氧环廊4与好氧环廊5之间,以及所述好氧环廊5与污泥区之间分别设有过流洞,在所述过流洞上设有滤网;所述导流筒8的出水口16位于所述水解区3的底部;所述水解区3与缺氧环廊4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水解区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缺氧环廊4的始端;所述缺氧环廊4与好氧环廊5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缺氧环廊4的末端;所述好氧环廊5与沉淀区22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且高于所述排泥管19的进泥口。从而使污水在经过水解区3、脱氮区和沉淀区22时均实现低进高出,利于使污水在各个区内充分反应净化。该净化罐使污水在所述水解区3的停留时间为2.5h,在所述缺氧环廊4内和好氧环廊5内的停留时间分别为4h和6h;在所述沉淀区22的停留时间为1.5h。
在所述罐盖1上分别设有检查口12、电控盒10和风机盒11,在所述检查口12上设有盖子,且检查口12位于所述格栅6的正上方;在所述电控盒10内安装有控制器,在所述风机盒11内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罐盖1相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吊耳23。
本发明的净化过程:污水经净化罐上方的进水管进入格栅中将污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去除,然后进入导流筒内流至水解池底部,再从水解池底部逐渐升至水解池的上部,在此过程中与球形填料充分接触进行酸化反应降低污水中的COD浓度,污水再由水解池和缺氧环廊之间的过流洞溢流至缺氧环廊,污水在缺氧环廊中进行环流,再经缺氧环廊末端的过流洞进入好氧环廊,污水在好氧环廊内进行环流,流至好氧环廊末端时经好氧环廊与沉淀区之间的过流洞流入沉淀区的下部进行沉淀,在污水由沉淀区的底部升至出水口的过程中进行沉淀和滤料过滤,滤料采用火山岩对污水中的有机磷和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最终净水由出水口流出。脱氮区内的污水在好氧环廊和缺氧环廊之间经硝化回流装置进行回流,实现进一步的污水脱氮处理。
缺氧环廊内存在的反硝化细菌与污水中未分解的有机质为碳源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实现脱氮的目的,同时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好氧环廊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氨氮(NH3-N)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如果污水中的氮含量偏高时可通过硝化液回流装置将污水回流至缺氧环廊进一步反应,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氮总量;如果污水中的氮含量不高时可以直接从好氧环廊流进沉淀区进行下一步净化。本发明中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一直开启,使污水不停的进行回流,从而降低外排污水中的含氮总量。
具体实施案例:
该净化罐安装在*****公司的厂区内,用于处理该公司的生活污水,包括冲厕水、餐厨水以及洗漱水,处理规模1m3/d;现已稳定运行200d;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指标 COD<sub>Cr</sub> BOD<sub>5</sub> SS NH<sub>3</sub>-N TN TP
进水水质 450 200 200 50 80 6
出水水质 40-45 8-12 7-13 3-5 5-9 0.04
出水标准 ≤60 ≤20 ≤20 ≤8(15) ≤20 ≤1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装置具有很好的污水净化效果,可以用于小规模的污水净化处理。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所涉及的结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罐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方的罐盖,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分别设有水解区和脱氮区,所述水解区和脱氮区依次由从内到外的同心圆圆环组成,所述脱氮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水解区外侧的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在所述好氧环廊的末端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通过污泥回流装置与水解区相连通;在所述水解区与缺氧环廊之间、所述缺氧环廊与好氧环廊之间,以及所述好氧环廊与污泥区之间分别设有过流洞;所述水解区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沉淀区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区位于所述罐体的中心位置处,在所述水解区内设有导流筒和分布在所述导流筒周围的球形填料,且在所述导流筒的上方还设有用于放置格栅的格栅槽;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格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由下部的污泥段和上部的滤料段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下端位于污泥段内,上端连通设有与其垂直的回泥管,所述回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格栅连通,且在所述排泥管内设有与外部气泵相连通的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导流筒呈漏斗状,且其出水口位于所述水解区的底部;所述水解区与缺氧环廊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水解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缺氧环廊的始端;所述缺氧环廊与好氧环廊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缺氧环廊的末端;所述好氧环廊与沉淀区之间的过流洞位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且高于所述排泥管的进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氧环廊和好氧环廊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好氧环廊的末端,其出水端位于所述缺氧环廊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氧环廊内设有立体网状填料;在所述好氧环廊内填有MBBR填料,在其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软管与外部设置的气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流洞上设有滤网;所述罐体和罐盖通过板扣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盖上分别设有检查口、电控盒和风机盒,在所述检查口上设有盖子,且检查口位于所述格栅的正上方;在所述电控盒内安装有控制器,在所述风机盒内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罐盖上相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吊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所述水解区的停留时间为2.5h,在所述缺氧环廊内和好氧环廊内的停留时间分别为4h和6h;在所述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1.5h。
CN202010255660.XA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Pending CN1113624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5660.XA CN11136240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5660.XA CN11136240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2409A true CN111362409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5660.XA Pending CN111362409A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240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02578U1 (de) * 1995-02-17 1995-04-27 Passavant Werke Bauwerk für die mehrstufige biologische Reinigung von Abwasser
CN102774962A (zh) * 2012-07-20 2012-11-1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内循环水解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4291530A (zh) * 2014-10-17 2015-01-21 中山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排水的方法
CN108249573A (zh) * 2018-04-17 2018-07-06 青岛沃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罐
CN109734261A (zh) * 2019-03-18 2019-05-10 大连交通大学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02578U1 (de) * 1995-02-17 1995-04-27 Passavant Werke Bauwerk für die mehrstufige biologische Reinigung von Abwasser
CN102774962A (zh) * 2012-07-20 2012-11-1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内循环水解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4291530A (zh) * 2014-10-17 2015-01-21 中山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排水的方法
CN108249573A (zh) * 2018-04-17 2018-07-06 青岛沃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罐
CN109734261A (zh) * 2019-03-18 2019-05-10 大连交通大学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4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的设备
US5211847A (en) Denitrification methods
RU2181344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нечистот 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KR101097144B1 (ko) 혐기/무산소성 미생물반응조를 이용한 고효율 회분식 하폐수처리시설 및 방법
CA2052152C (en) Denit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9835892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11977782A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9835881U (zh)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5627425U (zh)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5353205A (zh)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1847350U (zh) 序批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器
CN214142023U (zh) 一种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CN210711156U (zh) 一种奶厅废水处理系统
CN111362409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罐
CN205313183U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U2020101380A4 (en) Milking parlour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2127901U (zh) 序批式复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211311225U (zh) 一种雨水管网截流污水的应急处理系统
CN103819062A (zh) 一体式流化池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09338221U (zh) 一种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设备
CN111333177A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KR101032068B1 (ko) 고효율 회분식 공정을 이용한 하.폐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220078799U (zh) 一种环流循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84314A (zh) 一种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