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627A -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627A
CN111356627A CN201880074636.7A CN201880074636A CN111356627A CN 111356627 A CN111356627 A CN 111356627A CN 201880074636 A CN201880074636 A CN 201880074636A CN 111356627 A CN111356627 A CN 111356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component
panel
plate
vehicle
diff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46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627B (zh
Inventor
杰罗姆·乌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stic Omnium SE
Original Assignee
Plastic Omnium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stic Omnium SE filed Critical Plastic Omnium SE
Publication of CN11135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2Streamlining the undersu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所述车身部件包括后扩散器(10),所述后扩散器(10)包括至少一个主板(20)和至少一个副板(30),这些板(20、30)中的每个都能够在打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活动。当车身部件固定在机动车辆上时,副板(30)在收回位置时从外部完全不可见,并且在打开位置时封挡车身部件与主板(20)之间的开口(50),副板(30)与车身部件的上部(42)机械连接。

Description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后扩散器,尤其涉及活动后扩散器。
背景技术
后扩散器是可以存在于机动车辆后部、更确切地说位于底盘下方或在保险杠的下部中的部件,其目的在于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例如,其可能涉及改善车辆在地面的支撑。
一些扩散器通过减小车辆的迎面阻力,即与车辆在空气中的运动对抗的力,来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这涉及使空气的分离点(即空气不再沿着车身的点)相对于车辆向后移动。这允许将在车辆后部产生的低气压(dépression)向后推,从而限制该低气压在机动车辆上的减速效果(l’effet de retenue)(称为“吸住效果”)。
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后扩散器,该后扩散器包括当车辆运动时可在收回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活动的板。从打开位置到收回位置的旋转允许将空气的分离点向后推,从而如前所述地减小机动车辆的迎面阻力。该活动板自一定速度起打开以减少车辆的迎面阻力,并可以高速收起。
该设备允许有效地减小车辆的迎面阻力。然而,在其打开位置,扩散器在车辆的该活动板和后保险杠之间露出较大的开口。实际上,在车身部件和扩散器的板之间看上去有一个中央开口,以及在该板的每一侧看上去有两个侧向开口。这些开口的存在导致若干缺点。首先,这些开口可能允许多种类型的异物进入设备。这些异物可能是灰尘、污泥、冬天的雪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污物。这些异物在数量够多时可能阻碍设备的关闭。因此,在污泥或雪的情况下,扩散器可能卡在打开位置。同样地,灰尘可能会结垢,继而损害活动板的打开和收回所需的机械元件。由此卡在打开或关闭位置的扩散器不再能够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从而需要进行成本可能昂贵的维护和/或更换。然后,由于不利于车辆的整体美观,这些开口对于驾驶者而言从感受上可能是难看的。因此,这样的设备可能损害感受到的车辆整体的质量。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在扩散器的活动板和车辆的保险杠之间使用柔性盖部件。此部件在扩散器打开时允许封挡遗留的开口。另一方面,这样的设备并非最佳,因为当扩散器收回时,污物(雪、污泥或其它)会滑入柔性部件的褶皱中,从而可能导致扩散器卡住。并且,这种柔性部件的外观可能影响用户感受到的质量和降低车辆的美观性。该部件也可能比刚性板更容易振动,从而引起噪声危害。最后,这种柔性部件对由板的多次反复打开和关闭引起的疲劳耐受性低。
另一种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文件US 2017/0036710中描述的)包括使用两个板,每个板均通过其一端固定于车身部件上,并被引导为相对于该车身部件旋转。第一板用作扩散器,而第二板用于封挡第一板和车身之间的中央开口。在该设备中,当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时,封挡开口的板部分地隐藏在第一板的背后。因此,该板的一部分在该位置可见,这损害了车辆的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包括后扩散器的车身部件来弥补这些缺陷,该后扩散器不会结垢,从而限制了设备故障的风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扩散器,其不会损害车辆的美观(特别是在打开位置),因此不会对驾驶者感受到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该车身部件包括后扩散器,该后扩散器包括至少一个主板和至少一个副板,这些板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在打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活动,其特征在于,当该车身部件固定在机动车辆上时,副板在收回位置时从外部完全不可见,并且在打开位置时封挡车身部件与主板之间的开口,副板与车身部件的上部机械连接。
因此,副板至少部分地封挡在打开期间在主板与车辆车身部件的其余部分之间形成的开口。在其打开过程中,将形成三个开口,即一个位于主板和车身部件之间的中心开口和两个位于主板两侧的侧向开口。在此,副板封挡了中央开口。副板占据该开口使得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后扩散器的内部。因此,诸如污泥、灰尘、雪之类的污物或任何其它类型的污物不能进入到设备中,因此不会妨碍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发明因此允许通过保护设备免受污物的侵害来减少维护操作或减少设备部件的磨损。
并且,当扩散器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副板的存在允许封挡随着主板的打开而产生的缝隙。这样,由于没有中间洞开的孔洞,车身部件保持了和谐的外观。不存在孔洞允许改善车辆的整体美观性,并因此允许改善使用者感受到的质量。
通过主板和副板的相对定位以及在收回位置时完全容纳在车辆内部的副板,允许获得覆盖车身部件开口的整个表面的主板。这在后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时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此外,副板在收回位置时隐藏,由此保护副板免受污物和碰撞的影响,否则该副板将在该位置受到这些影响。因此,它保持了良好的表面状态,这有利于扩散器的美观。
最后,当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时,副板布置在主板后面。这种布置允许获得扩散器的最佳紧凑性,由于占用的空间小,因此易于集成到车身部件(通常是后保险杠)中。
车身部件可以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的方式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扩散器从其收回位置来到其打开位置时或者当扩散器从其打开位置来到其收回位置时,副板的端点相对于主板进行线性平移运动、或者其中端点与主板的距离保持基本恒定的任何其它运动,以尽可能地限制这两个板之间的距离;
-副板相对于其所连接的车身部件进行简单的旋转运动;
-副板和车身部件的上部通过枢轴连接相连接;
-副板相对于其所连接的车身部件进行围绕不同的旋转轴线的多个同时旋转的组合运动;
-副板和车身部件的上部通过至少一根连杆相连接;
-主板与副板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
-主板和副板彼此永不接触;
-副板通过适于在主板上平移的平移元件与主板连接;
-副板通过环形线性连接与主板连接;
-主板在其内表面上可以具有允许副板与之尽可能贴近的复杂的形状,从而在运动过程中限制这两个部件之间的空间;
-车身部件包括适于使主板和副板能够打开和收回的机动机构;
-车身部件包括多个主板,例如三个;
-车身部件包括多个副板,例如三个;
-车身部件是后保险杠;
-副板适于避免异物侵入车身部件和主板之间;
-当车身部件安装在车辆上时,主板和副板各自包括面向车辆的内表面、面向车辆外部的外表面,当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时,副板的外表面与主板的内表面相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作为示例提供的,并且不具有任何限制性,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后扩散器的机动车辆的后下端沿第一平面的剖视图,该后扩散器处于打开位置;
-图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后扩散器的机动车辆的后下端沿第一平面的剖视图,该后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
这些图示出了在安装在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更具体而言是机动车辆的后保险杠)上的构造中的后扩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比如“纵轴线X”、“横轴线Y”、“竖轴线Z”、“前”、“后”、“上方”、“上部”、“下方”、“下部”等术语根据图1所示的方位标参照机动车辆的通常取向来理解。
图1和图2示出了机动车辆的安装在车身部件上的例如由塑料制成的后扩散器10,在此,该车身部件是例如也由塑料制成的后保险杠40,该后扩散器10包括主板20和至少一个副板30,当该后扩散器10固定在车身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后保险杠40)上时,这些板中的每一个均可在打开位置(图1所示)和收回位置(图2所示)之间活动。当扩散器10处于打开位置时,副板30封挡车身部件中的开口50。
因此,扩散器10适于从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来到图2所示的收回位置。
车辆的保险杠40包括上部42和下部44。在保险杠40的这两个部分之间设置有开口50。在收回位置,主板20被压抵住车辆的保险杠40,并完全封挡位于其中的在上部42和下部44之间的开口50。该板20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凹度,在此示出为相对于车辆的竖轴线Z向下取向。该凹度可以比图1和图2中的更明显。该板也可以具有更复杂的轮廓,或者具有笔直的轮廓。副板30连接至保险杠40的上部42。该连接实现为在这两个部件之间的枢轴的形式。因此,副板30只有在相对于车身部件简单旋转时才是自由的。这些部件之间的这种相对运动致动起来很简单,其优点是便于扩散器10的设计,并且还便于扩散器10的维护和允许用体积较小的系统进行致动。
副板30具有当车身部件安装在车辆上时面向车辆的内表面32和面向外部的外表面34。同样地,主板20具有当车身部件安装在车辆上时面向车辆的内表面22和外表面24。当扩散器10处于收回位置时,副板30的外表面34与主板20的内表面22相对。通过这种布置,扩散器10在车身部件中处于收回位置时占据很小的空间,这便于其集成到车辆中。另外,副板30的形状被设计成通过具有相同的凹度而与主板20的形状最大程度地贴合,以便进一步提高扩散器10在收回位置的紧凑性。
副板30通过平移元件38连接到主板20。固定到副板30的该元件可以借助于导轨(未示出)连接到主板。因此,两个板20、30中的一个板的运动可以引起另一个板20、30的运动。这有利地允许通过仅致动这两个板中的一个(主板20或者副板30)来致动扩散器10的打开和收回。通过仅需要一个致动器,允许简化所使用的致动系统(下文中介绍)。因此,这便于扩散器10的维护和制造,并使其成本降低、更紧凑和更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主板20与副板30没有机械连接。因此,这允许节省板20、30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无论是在打开位置、收回位置还是在这两个位置之间,主板20和副板30彼此都永不接触。该无接触允许避免这两个部件20、30之间的摩擦,并因此防止主板20的内表面22和副板30的外表面34的磨损。这对于副板30的外表面34特别有利,当扩散器10处于打开位置时,从车辆外部可以看到副板30的外表面34,而该表面的状态不会因与主板20的内表面22的摩擦而受损。因此,副板的外表面34受到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美观外观。
扩散器10的主板20和副板30的打开和收回可通过与运动学组件相关联或直接接合(en prise directe)的一个或多个旋转或平移致动器(未示出)来进行。多种致动模式均可使用,无论是机械、气动、电动或液动的致动器。在机械致动器的情况下,该致动器可以适配于运动学组件的需要,例如具有曲柄连杆系统,或者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进行复位。
这些板的控制(针对打开和收回)可以根据多种方法进行。例如,致动器可以驱动主板20的运动,然后主板20将通过平移元件38来驱动副板30。同样地,致动器可以驱动副板30,副板30驱动平移元件38,平移元件38随后驱动主板20。可替代地,致动器可以驱动平移元件38,平移元件38将驱动两个板与其一起运动。最后,致动器还可以通过连接至枢轴连接36来驱动副板30,副板然后驱动平移元件38,平移元件38本身驱动主板。对于两个板具有单个致动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允许仅使用唯一一个致动装置。因此,这使系统成本降低、组装更简单且维护更简单。
可替代地,两个板20、30可各自具有致动装置,并且被同时控制。
如图1所示,当扩散器10处于打开位置时,主板20横向取向并且不再独自封挡保险杠的开口50。副板30取向为几乎垂直于主板20。副板30和主板20的组件至少部分地封挡保险杠的开口50。主板20的打开产生三个开口,即位于主板和保险杠之间的一个中央开口50以及位于主板20的两侧的两个侧向开口(沿Y轴线并且在此未示出)。当扩散器10处于打开位置时,副板30封挡中央开口50。在该位置,产生扩散器的内部空间70,并且该空间比扩散器10处于收回位置时更大(如稍后将看到的)。由于保险杠的开口50被主板20和副板30良好地封挡,因此保护了该内部空间70免受来自车辆外部环境的污物的侵害。由此,扩散器10的致动装置受到保护,这增加了扩散器10的使用寿命。有利地,主板20可具有“U”形的整体形状,从而允许其在扩散器处于打开位置时封挡其与保险杠50之间的侧向开口。
如图2所示,当扩散器处于收回位置时,主板20完全封挡位于保险杠40中的开口,使得扩散器的位于主板和设备的发动机轴62之间的内部空间70免受各种污物比如污泥、雪或灰尘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车辆外部异物的侵害。
在打开位置,扩散器10适于将空气从车辆底部引向车辆后部,从而将空气的分离点即空气不再沿着车身的点相对于车辆向后移动。这允许将在车辆后部产生的低气压向后推,从而限制该低气压在机动车辆上的减速效果(称为“吸住效果”)。因此,扩散器10在其打开时允许减小迎面阻力。
现在将描述图1和2的扩散器10的打开和收回。
在打开时,致动装置驱动主板20和副板30的运动(如上所述)。因此,副板30相对于保险杠40的上部42进行简单的旋转运动。同时,主板20自身也进行运动以达到打开位置。它可以进行任何类型的运动来达到该位置,例如包括相对于车辆的后保险杠40的多个旋转和平移的运动。在该运动期间,副板30的例如可以与平移元件38重合的端点进行相对于主板20的平移运动。因此,副板30移动到了封挡保险杠的上部42和扩散器的主板20之间的中心开口的位置。以此方式,保护了扩散器的内部空间70免受否则可能进入其中的任何污物的侵害。因此,比如污泥、雪、灰尘或其它的污物不会阻塞扩散器的内部空间70,这种阻塞会妨碍扩散器收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副板30相对于其所连接的车身部件40进行围绕不同的旋转轴线的多个同时旋转的组合运动。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小连杆来确保该运动,这些小连杆确保副板30与保险杠的上部42之间的连接。该轨迹可例如允许尽可能地限制在打开和收回时两个板之间的空间。
副板30的这种特殊的运动学构造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保护了允许扩散器10的打开和收回的致动器免受污物的侵害。因此,大大降低了设备卡住的风险。同样,通过保护扩散器10的机械元件免受污物的侵害而大幅度地减少了它们的磨损。最后,使用能够进行喷涂(特别是以与车辆其余部分相同的色调)的刚性副板30允许赋予扩散器10与车辆其余部分一致的美观。另外,这种刚性板30具有比使用例如柔性元件的情况更好的抗疲劳性。
本发明不限于所介绍的实施例,并且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扩散器可以例如包括多个副板,例如三个。这允许扩散器贴合车身部件的凹形形状(车辆保险杠常常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同时具有三个板,每个板的凹度都很小。这在扩散器在处于收回位置后的紧凑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唯一一个副板具有的凹度会使其在收回后占据更大的空间,这导致系统体积很大而无法容纳在保险杠后面。
同样,扩散器可以包括多个主板,例如三个。因此,扩散器可以具有较大的凹度,这特别是在车身部件具有较大的凹度时尤为有利。
作为变型,可以将后扩散器插入到后保险杠和车身下方之间,而不是插入到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开口中。
术语表
10:后扩散器
20:主板
22:主板的内表面
24:主板的外表面
30:副板
32:副板的内表面
34:副板的外表面
36:副板和车身部件之间的枢轴连接
38:副板的平移元件
40:后保险杠
42:保险杠的上部
44:保险杠的下部
50:保险杠的开口
70:扩散器的内部空间

Claims (15)

1.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所述车身部件包括后扩散器(10),所述后扩散器包括至少一个主板(20)和至少一个副板(30),这些板(20、30)中的每个都能够在打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活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身部件固定在机动车辆上时,所述副板(30)在收回位置时从外部完全不可见,并且在打开位置时封挡所述车身部件与所述主板(20)之间的开口(50),所述副板(30)与所述车身部件的上部(42)机械连接。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当所述扩散器从其收回位置来到其打开位置时或者从其打开位置来到其收回位置时,所述副板(30)的端点相对于所述主板(20)进行线性平移运动、或者其中所述端点与所述主板(20)的距离保持基本恒定的任何其它运动,以尽可能地限制这两个板(20、30)之间的距离。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相对于该板所连接的所述车身部件进行简单的旋转运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和所述车身部件(42)的上部通过枢轴连接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相对于其所连接的所述车身部件进行围绕不同的旋转轴线的多个同时旋转的组合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和所述车身部件的上部通过至少一根连杆相连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主板(20)与所述副板(30)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主板(20)和所述副板(30)彼此永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通过适于在所述主板(20)上平移的平移元件(38)与所述主板(20)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包括适于使所述主板(20)和所述副板(30)能够打开和收回的机动机构。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身部件,包括多个主板(20),例如三个。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身部件,包括多个副板(30),例如三个。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所述车身部件是后保险杠(40)。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副板(30)适于避免异物侵入所述车身部件和所述主板(20)之间。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当所述车身部件安装在车辆上时,所述主板(20)和所述副板(30)各自包括面向所述车辆的内表面(22、32)、面向所述车辆外部的外表面(24、34),当所述扩散器(10)处于收回位置时,所述副板(30)的外表面(34)与所述主板(20)的内表面(22)相对。
CN201880074636.7A 2017-11-22 2018-11-22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Active CN111356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761051A FR3073809B1 (fr) 2017-11-22 2017-11-22 Diffuseur arriere mobile de vehicule a panneau translatant
FR1761051 2017-11-22
PCT/EP2018/082249 WO2019101875A1 (fr) 2017-11-22 2018-11-22 Diffuseur arrière mobile de véhicule à panneau translata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627A true CN111356627A (zh) 2020-06-30
CN111356627B CN111356627B (zh) 2022-03-04

Family

ID=60923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4636.7A Active CN111356627B (zh) 2017-11-22 2018-11-22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13818A1 (zh)
CN (1) CN111356627B (zh)
FR (1) FR3073809B1 (zh)
WO (1) WO2019101875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3457A1 (en) * 2002-10-02 2004-06-17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Vehicle bumper including a spoiler hinged between three positions of stable equilibrium
EP1473181A2 (de) * 2003-04-30 2004-11-03 Webasto AG Windabweiserelement mit Störkörper für ein öffnunfgsfähiges Fahrzeugdach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US20150008699A1 (en) * 2011-12-26 2015-01-0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rear spoiler device
US20150353148A1 (en) * 2013-06-06 2015-12-10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with a rear diffuser
CN205239679U (zh) * 2015-07-31 2016-05-18 全耐塑料公司 机动车的车身部件
US20160304138A1 (en) * 2013-12-11 2016-10-20 Wabco Europe Bvba Rear spoiler device for a vehicle
US20170035710A1 (en) * 2012-03-07 2017-02-09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nc. Selective histone deactylase 6 inhibitors
DE102015116343A1 (de) * 2015-09-28 2017-03-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barer Frontdiffusor für ein Fahrzeug
WO2017123640A2 (en) * 2016-01-11 2017-07-20 Multimatic Patentco, Llc Vehicle rear wing with adaptive section and extendable fl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3047A1 (de) * 2015-08-07 2017-02-0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Diffusor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3457A1 (en) * 2002-10-02 2004-06-17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Vehicle bumper including a spoiler hinged between three positions of stable equilibrium
EP1473181A2 (de) * 2003-04-30 2004-11-03 Webasto AG Windabweiserelement mit Störkörper für ein öffnunfgsfähiges Fahrzeugdach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US20150008699A1 (en) * 2011-12-26 2015-01-0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rear spoiler device
US20170035710A1 (en) * 2012-03-07 2017-02-09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nc. Selective histone deactylase 6 inhibitors
US20150353148A1 (en) * 2013-06-06 2015-12-10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with a rear diffuser
US20160304138A1 (en) * 2013-12-11 2016-10-20 Wabco Europe Bvba Rear spoiler device for a vehicle
CN205239679U (zh) * 2015-07-31 2016-05-18 全耐塑料公司 机动车的车身部件
DE102015116343A1 (de) * 2015-09-28 2017-03-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barer Frontdiffusor für ein Fahrzeug
WO2017123640A2 (en) * 2016-01-11 2017-07-20 Multimatic Patentco, Llc Vehicle rear wing with adaptive section and extendable flap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KY等: "2008年赛季 F1新车浅谈", 《汽车与运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73809A1 (fr) 2019-05-24
WO2019101875A1 (fr) 2019-05-31
FR3073809B1 (fr) 2019-11-22
CN111356627B (zh) 2022-03-04
EP3713818A1 (fr) 202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1878B (zh) 用于在具有进入口的车辆中促动多个部件的系统
US6783172B2 (en) Roof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US5570923A (en) Truck cap window wiper system
KR19980064266A (ko) 후방 공기 안내 장치
CN102414388A (zh) 用于机动车仓口盖的致动的驱动装置
US20100066130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Open Air System
CN113954976B (zh) 装饰板装置和使空气引导装置强制运动的方法
US7758106B2 (en) Self-adjusting automotive radiator grille support
JP5752876B2 (ja) 車両のリアウインドウまたはトランクを開けるための装置
CN112088119A (zh) 带有可收放面板的车辆可动后扩散器
CN111356627B (zh) 带有移动板的车辆活动后扩散器
CN101516659B (zh) 车辆的动力后车门
CN210554102U (zh) 滑移车门及车辆
EP1264720A3 (en) Sunroof assembly
US10760320B2 (en) Door drive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CN117980169A (zh) 安装在面板构件上的导流装置
EP4008613A1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obile aerodynamic blad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rear spoiler
KR20080109186A (ko) 차량의 도어 체커 개선 구조
US20110132731A1 (en) Steering wheel switch assembly
US7384094B2 (en) Grille overslam bumper integrated with secondary release handle
JP4909780B2 (ja) フロントスポイラー装置
EP1544010B1 (en) Vehicle having a rotatable windshield panel
US11760173B2 (en) Safari glass
KR100482657B1 (ko) 고속주행시 자동차의 도어프레임부 열림 방지 구조
US8024893B2 (en) Powered slider drive interface and driv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