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3294A -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3294A
CN111333294A CN202010188500.8A CN202010188500A CN111333294A CN 111333294 A CN111333294 A CN 111333294A CN 202010188500 A CN202010188500 A CN 202010188500A CN 111333294 A CN111333294 A CN 111333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ll
anode plate
side wal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8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3294B (zh
Inventor
蔡鲁祥
俞国英
俞国阳
沈雷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ing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to CN202010188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3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3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3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3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3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6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oxidation or electro-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方形壳体、设在壳体内的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阴极、内设有超声波振子的空气管、若干搅拌刀头和过滤管,在壳体顶部连接的进气管和整流器,进口通入剩余污泥,空气管通入空气或氧气,进气管通入二氧化硫。本发明装置综合利用了电极放电、电极参与氧化、催化剂催化氧化、超声破粹、机械破壁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大加强了对细胞壁的结构破坏,强化了破解程度及效果,使得后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持续有效进行;过滤分离部分水,又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细胞壁的破解。结合布气结构对装置内污泥和气体的分散和均布,实现剩余污泥预处理的连续化。

Description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产生大量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也称剩余活性污泥,Waste activated sludge,WAS)。WAS的含水率高达99%,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腐殖质、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以及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这些污染物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剩余污泥的处理费用巨大,一般占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费用的40%~60%。
WAS中的蛋白、多糖等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可通过厌氧消化产生短链挥发酸(SCFAs)、甲烷(CH4)、氢气(H2)、电等高附加值产物。污泥厌氧消化作为最常用的污泥处理工艺,在实现污泥减量、杀死病原菌、去除异味的同时,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厌氧消化过程主要有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4个阶段,其中,水解过程由于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存在于污泥絮体以及微生物的细胞膜(壁)内部原生质中,胞外分泌酶无法与营养基质充分有效地接触,致使污泥中复杂有机物的水解效率十分低下,严重限制了厌氧消化的速率。此外,细胞膜(壁)内还含有大量结合水,如能促使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则有助于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减少污泥容积。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即,破碎污泥絮体和污泥细胞膜(壁),使营养基质得以释放,将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以加快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并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当前污泥预处理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联合处理法。污泥物理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微波、热水解,污泥化学预处理技术包括:臭氧预处理、碱预处理,污泥生物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酶和生物强化两种。但这些技术存在各种缺点,如化学处理技术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加大了处理成本,还带来了二次污染;物理法处理设备占地大,生物法处理效率低、时间长。而且,现有的各种处理方法及装置,均采取的是对污泥的间歇式预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提高污泥破解速率,实现污泥的氧化处理和部分脱水处理,尤其是实现了对剩余污泥的连续式预处理。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方形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互相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互相平行的顶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所述顶壁和底壁水平设置;
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用于将剩余污泥送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出口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污泥送出,所述进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口的位置;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竖直的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所述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且所述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均卡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即,所述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长度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阳极板为钛电极板,所述第一阳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阳极板为铁电极板,所述第二阳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之间设置有阴极,所述阴极为铁电极板,是由竖直的第一电极板、竖直的第二电极板通过“U”形底部连接而成的“U”型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与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U”型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填充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MoO3颗粒。
在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空气管、若干搅拌刀头和过滤管,其中,所述空气管从所述壳体外部接入,用于将外部空气或氧气导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空气管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板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空气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平行,所述空气管内部有若干超声波振子,在所述空气管的管侧壁上沿着所述空气管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的开口正对着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若干所述搅拌刀头排布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阴极的正下方;所述过滤管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过滤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平行,在所述过滤管靠近所述阴极侧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过滤管的轴向分布的条形开口,并在所述条形开口上覆盖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65°,所述过滤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接入,用于将二氧化硫导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气管延伸至所述阴极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并分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竖直支管,所述支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穿透孔;
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连接所述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所述整流器用于将外接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供电给所述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所述外接电源同时与所述搅拌刀头和超声波振子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第一阳极板与第一电极板相邻,且所述第一阳极板与第一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6~10cm;所述第二阳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相邻,且所述第二阳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6~10cm;阴阳极板间电压为30~50v。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所述通孔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或所述第三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穿透孔的密度为3~5个/cm2,所述穿透孔的孔径为2~5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催化剂采用平均直径为0.9~1.5cm的MoO3颗粒。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进口的位置略高于所述出口的位置,优选所述进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口的位置2~4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2~3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条形开口的长度为所述过滤管的长度的0.9~1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过滤网为能够拆卸的过滤网。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每个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功率为10~25W,超声波频率为20kHz。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搅拌刀头的转速为10000~20000转/分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从所述进口送入的剩余污泥的流量为0.5~1m3/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从所述进气管送入的二氧化硫的流量为1~1.5m3/h。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二氧化硫的来源为烟气尾气。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在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阴阳电极不但起到直流放电作用,也参与氧化作用,催化剂的存在更是强化了电极的氧化作用;同时,超声波振子的超声破碎作用、搅拌刀头的机械粉碎作用,这些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强了对细胞壁(膜)的结构破坏,强化了破解程度及效果,使得后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持续有效进行,而无论是超声波破碎还是搅拌刀头的高速粉碎都促进了泥水分离,当一部分水经由过滤网进入过滤管并流出后,又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细胞壁(膜)的破解。与现有技术的单一电化学或单一化学氧化预处理装置相比,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综合了多种技术,且相互作用和促进,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破解速率,实现污泥的氧化处理和部分脱水处理,尤其是实现了对剩余污泥的连续式预处理。而且,当二氧化硫的来源为烟气尾气时,还可以实现烟气净化。因此,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装置综合利用了电极放电、电极参与氧化、催化剂催化氧化、超声破粹、机械破壁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大加强了对细胞壁(膜)的结构破坏,强化了破解程度及效果,使得后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持续有效进行;同时,超声破粹、机械破壁促进泥水分离并通过过滤管提前过滤分离部分水,又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细胞壁(膜)的破解。与现有技术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相比,本发明装置能够迅速破解细胞壁(膜),使得其内部的物质流出,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而被氧化成小分子,实现高效率的剩余污泥预处理。
2)本发明装置中多处设置了布气结构,并且,还利用了通入空气和搅拌刀头的切割作用,使得装置内污泥和气体能够很好地扩散和均布,加之预处理的高效,从而能够实现剩余污泥预处理的连续化。这与现有处理装置的间歇式处理完全不同。
3)本发明可以利用燃烧产生的废气(烟气尾气),将二氧化硫通入到处理装置中,既净化了烟气避免二氧化硫污染,又处理了污泥。
4)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阴极、进气管和搅拌刀头的结构及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阳极板和空气管的结构及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方形壳体1。
壳体1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互相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互相平行的顶壁和底壁,其中,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顶壁和底壁水平设置,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为相对的两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为相对的两侧壁,第一侧壁101和第三侧壁垂直。
在壳体1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上分别设置有进口11和出口12,进口11用于将剩余污泥送入壳体1内,出口12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污泥送出,进口11的位置高于出口12的位置。
在壳体1内设有竖直的第一阳极板2和第二阳极板3,第一阳极板2和第二阳极板3与第一侧壁101(或者第二侧壁102)平行,且第一阳极板2、第二阳极板3均刚好卡设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即,第一阳极板2、第二阳极板3的长度与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的长度相等,且等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第一阳极板2为钛电极板,第一阳极板2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阳极板3为铁电极板,第二阳极板3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在第一阳极板2和第二阳极板3之间设置有阴极4,阴极4为铁电极板,是由竖直的第一电极板41、竖直的第二电极板42通过“U”形底部连接而成的“U”型极板(即,“U”型极板的截面呈“U”形),第一电极板41、第二电极板42与第一阳极板2、第二阳极板3平行且长度相等(该长度等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U”型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5,第一电极板41和第二电极板42之间填充有催化剂13,催化剂为MoO3颗粒。
在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空气管7、若干搅拌刀头16和过滤管14,其中,空气管7从壳体1外部接入,用于将外部空气或氧气导入壳体1内部,空气管7水平设置在第一阳极板2的底部和壳体1的底部之间(即,空气管7位于第一阳极板2的正下方),空气管7的横截面(横截面为圆形)与壳体1的第三侧壁平行,空气管7内部有若干超声波振子8,在空气管7的管侧壁上沿着空气管7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狭缝9,狭缝9的开口正对着第一侧壁101的内壁;若干搅拌刀头16排布在壳体1的底部且位于阴极4的正下方;过滤管14水平设置在第二阳极板3的底部和壳体1的底部之间(即,过滤管14位于第二阳极板3的正下方),过滤管14的横截面(横截面为圆形)与壳体1的第三侧壁平行(过滤管14与空气管7平行),在过滤管14靠近阴极4侧的管壁上设有沿过滤管14的轴向分布的条形开口,并在条形开口上覆盖有过滤网15,过滤网15与水平面(或者壳体1的底面)的夹角a为60~65°,过滤管14的出口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
在壳体1顶部连接有进气管6,进气管6从壳体1外部接入,用于将二氧化硫导入壳体1内部,进气管6延伸至阴极4的第一电极板41和第二电极板42之间并在该延伸段内分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竖直支管61,支管61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穿透孔。
在壳体1顶部设有整流器10,整流器10连接第一阳极2、第二阳极3和阴极4,整流器10用于将外接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供电给第一阳极2、第二阳极3和阴极4,外接电源同时与搅拌刀头16和超声波振子8连接。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使用时,将剩余污泥从进口11连续送入壳体1内,在进气管6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在空气管7内持续通入空气或氧气,接通外接电源,整流器10给阴阳电极供电,搅拌刀头16和超声波振子8启动。控制污泥流速使得其在壳体1内缓慢流动,适当调节二氧化硫气体的量,由于第一阳极板2、阴极4、第二阳极板3、进气管6上均分布有若干通孔或透气孔,促进了二氧化硫气体、空气或氧气、污泥在壳体1内的扩散和均布。
当污泥从进口11进入壳体1内,空气管7内的空气或氧气通过狭缝9进入壳体1内,污泥中的颗粒在超声波振子8发射的超声波的作用下被破碎,在后续的氧化阶段能够更充分地和氧化基团接触;同时,空气或氧气在超声波作用下被分散成为小气泡,并和污泥颗粒混合。
随后,污泥携带空气或氧气小气泡经由第一阳极板2上的第一通孔进入第一电场I,在电场作用下,氧气和电流电子生成超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和污泥中的细胞壁(膜)发生氧化作用,破坏细胞壁(膜),细胞壁(膜)内部物质流出。
污泥继续流经搅拌刀头16时,部分细胞壁(膜)被高速旋转的刀头破碎(10000~20000转/分钟),此时,大部分污泥中的结合水已经有一部分可以脱离成为自由水,经搅拌刀头16甩出后,这些自由水正好由过滤网15进入过滤管14,这样一来,一部分水从过滤管14导出,剩余的污泥被浓缩并在搅拌刀头16的作用下流动到电场II中。
与此同时,二氧化硫从进气管6并经由支管61上的各穿透孔持续通入阴极4的两极板之间,溶解于水中,生成亚硫酸根,填充在阴极4的两极板之间的催化剂MoO3和亚硫酸根生成硫酸根自由基;经由阴极极板上的第三通孔5,硫酸根自由基和污泥混合,硫酸根自由基对电场II中的污泥(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氧化,使之变成可降解的小分子物质,而污泥中剩余的超氧自由基和电极板释放的电子帮助催化剂MoO3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第二阳极板3在电场的作用下生成二价铁离子,和污泥中的氧气继续作用形成三价铁离子,有助于电场II中的污泥的絮凝和固液分离,预处理完成后的污泥经由出口12流出。
出口12流出的预处理后的剩余污泥中,水的量减少了;并且,由于细胞壁(膜)破裂,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更易于进行脱水处理;此外,预处理后得到的可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后续处理起来非常方便。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存在一些变形或优化,具体举例如下: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第一电极板41与第一阳极板2相邻设置,且第一阳极板2与第一电极板41之间的间距为6~10cm;第二电极板42与第二阳极板3相邻设置,且第二电极板42与第二阳极板3之间的间距为6~10cm;阴阳极板间电压为30~50v。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阴极4的第一电极板41与第二电极板42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第一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第二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第三通孔5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穿透孔的密度为3~5个/cm2,穿透孔的孔径为2~5m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催化剂13的颗粒平均直径为0.9~1.5c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进口11的位置略高于出口12的位置,形成落差,比如进口11的位置高于出口12的位置2~4cm。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第一侧壁101(或第二侧壁102)的长度为2~3米。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设在过滤管14侧壁上的条形开口的长度为过滤管14的长度的0.9~1倍。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过滤网15为能够拆卸的过滤网。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每个超声波振子8的功率为10~25W,超声波频率为20kHz。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搅拌刀头16的转速为10000~20000转/分钟。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从进口11送入的剩余污泥的流量为0.5~1m3/min。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从进气管6送入的二氧化硫的流量为1~1.5m3/h。
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还可以选择二氧化硫的来源是烟气尾气,可以同时实现烟气净化。
利用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对剩余污泥样品(含水率99%,COD 620mg/L,TN58mg/L,TP 5.2mg/L)进行处理,处理后污泥上清液的溶解性COD增加55.6倍,TN增加8.9倍,TP增加了4.2倍,污泥总体积减小为原来的82%。其中,COD为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TN为总氮量(Total Nitrogen),TP为总磷量(Total Phosphorus)。
由此可见,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中,在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阴阳电极不但起到直流放电作用,也参与氧化作用,催化剂的存在更是强化了电极的氧化作用;同时,超声波振子的超声破碎作用、搅拌刀头的机械粉碎作用,这些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强了对细胞壁(膜)的结构破坏,强化了破解程度及效果,使得后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持续有效进行,而无论是超声波破碎还是搅拌刀头的高速粉碎都促进了泥水分离,当一部分水经由过滤网进入过滤管并流出后,又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细胞壁(膜)的破解。与现有技术的单一电化学或单一化学氧化预处理装置相比,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综合了多种技术,且相互作用和促进,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破解速率,实现污泥的氧化处理和部分脱水处理,尤其是实现了对剩余污泥的连续式预处理。而且,当二氧化硫的来源为烟气尾气时,还可以实现烟气净化。因此,上述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原理的情况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方形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互相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互相平行的顶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所述顶壁和底壁水平设置;
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用于将所述剩余污泥送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出口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污泥送出,所述进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口的位置;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竖直的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所述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且所述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均卡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长度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阳极板为钛电极板,所述第一阳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阳极板为铁电极板,所述第二阳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之间设置有阴极,所述阴极为铁电极板,是由竖直的第一电极板、竖直的第二电极板通过“U”形底部连接而成的“U”型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与第一阳极板、第二阳极板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U”型极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填充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MoO3颗粒;
在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空气管、若干搅拌刀头和过滤管,其中,所述空气管从所述壳体外部接入,用于将外部空气或氧气导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空气管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板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空气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平行,所述空气管内部有若干超声波振子,在所述空气管的管侧壁上沿着所述空气管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狭缝,所述狭缝的开口正对着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若干所述搅拌刀头排布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阴极的正下方;所述过滤管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板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过滤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平行,在所述过滤管靠近所述阴极侧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过滤管的轴向分布的条形开口,并在所述条形开口上覆盖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65°,所述过滤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接入,用于将二氧化硫导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气管延伸至所述阴极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并分成多个相互平行的竖直支管,所述支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穿透孔;
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外接电源并连接所述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所述外接电源同时与所述搅拌刀头和超声波振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所述第二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所述第三通孔的密度为2~4个/cm2,孔径为4~8mm,所述穿透孔的密度为3~5个/cm2,所述穿透孔的孔径为2~5mm,所述催化剂采用平均直径为0.9~1.5cm的MoO3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板与第一电极板相邻,且所述第一阳极板与第一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6~10cm;所述第二阳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相邻,且所述第二阳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6~10cm;阴阳极板间电压为30~50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开口的长度为所述过滤管的长度的0.9~1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功率为10~25W,超声波频率为20kHz。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刀头的转速为10000~20000转/分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口送入的剩余污泥的流量为0.5~1m3/mi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气管送入的二氧化硫的流量为1~1.5m3/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硫的来源为烟气尾气。
CN202010188500.8A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Active CN111333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8500.8A CN111333294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8500.8A CN111333294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3294A true CN111333294A (zh) 2020-06-26
CN111333294B CN111333294B (zh) 2022-06-10

Family

ID=7117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8500.8A Active CN111333294B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32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2195A (zh) * 2020-10-26 2020-12-29 沈阳天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mbr膜处理装置
CN114289451A (zh) * 2021-12-27 2022-04-08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协同so2降解黄金氰化尾渣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9762A (zh) * 2014-06-12 2014-08-13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
CN104310569A (zh) * 2014-11-10 2015-01-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利用Cr(VI)/SO32-水处理氧化的方法
CN105036506A (zh) * 2015-09-06 2015-11-11 上海隆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674644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天津大学 超声波协同硫酸根自由基氧化钻井污泥强化脱水的预处理方法
CN107381944A (zh) * 2017-08-01 2017-11-24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水分流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8911472A (zh) * 2018-08-23 2018-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声电复合多功能污泥减量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9762A (zh) * 2014-06-12 2014-08-13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一种旋转电极耦合平板膜处理污泥的系统
CN104310569A (zh) * 2014-11-10 2015-01-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利用Cr(VI)/SO32-水处理氧化的方法
CN105036506A (zh) * 2015-09-06 2015-11-11 上海隆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674644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天津大学 超声波协同硫酸根自由基氧化钻井污泥强化脱水的预处理方法
CN107381944A (zh) * 2017-08-01 2017-11-24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水分流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8911472A (zh) * 2018-08-23 2018-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声电复合多功能污泥减量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YU DONG等: "Insights into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Cocontaminants during Cr(VI) Reduction by Sulfite: The Overlooked Significance of Cr(V)",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YANAN YUAN等: "A simple Cr(VI)–S(IV)–O2 system for rapid and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Cr(VI) and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呼博识: "基于SO_3~(2-)的高级氧化体系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2195A (zh) * 2020-10-26 2020-12-29 沈阳天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mbr膜处理装置
CN114289451A (zh) * 2021-12-27 2022-04-08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协同so2降解黄金氰化尾渣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3294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5802A (zh)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体式电化学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1333294B (zh) 一种剩余污泥预处理装置
WO2015081658A1 (zh) 污泥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15883B (zh) 一种内源fna预处理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工艺
CN108358362A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103359876A (zh) 二甲基乙酰胺废水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05541059B (zh) 预处理‑egsb‑微生物电化学联合的剩余污泥降解装置及方法
CN109912083B (zh) 一种蓝藻液的电化学脱毒和深度脱水的方法
CN110550815A (zh) 一种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装置及方法
CN109437503B (zh) 一种造纸污泥减量化的工艺和方法
CN107662976B (zh) 一种高效厌氧降解垃圾焚烧渗沥液中富里酸的方法
CN210457807U (zh) 一种印染废水的高效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置
CN102863108B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
CN106007230B (zh) 一种去除造纸废水中纤维素的处理方法
CN104944697B (zh) 用于处理家具废水的微生物电解池‑Fenton联合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04779245U (zh) 一种用于处理家具废水的微生物电解池-芬顿联合处理装置
CN202297234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前处理高级氧化装置
CN114014508B (zh) 一种微曝气耦合微生物电解池湿垃圾厌氧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8933185U (zh) 一种带有生物转筒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0902995A (zh) 一种生化剩余污泥和废水复合氧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1733940U (zh) 一种三维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装置
CN210313930U (zh) 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1394248U (zh) 一种生化剩余污泥和废水复合氧化处理装置
CN113698068A (zh) 一种污泥循环调理脱水的方法
JP3795003B2 (ja) 廃液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230000 Woye Garden Commercial Building B-1017,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JING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5175 No. 899 College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