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851B -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851B
CN111327851B CN202010228658.3A CN202010228658A CN111327851B CN 111327851 B CN111327851 B CN 111327851B CN 202010228658 A CN202010228658 A CN 202010228658A CN 111327851 B CN111327851 B CN 111327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capacitor
voltage
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86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851A (zh
Inventor
周建华
郭振宇
蔡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86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7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7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3Generation or supply of pow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与主板和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DC‑DC转换电路及切换电路;EMI滤波电路将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至PFC电路及待机电路,PFC电路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至DC‑DC转换电路,DC‑DC转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切换电路,切换电路根据主板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供电;待机时,待机电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转为直流电输出至主板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PFC电路和DC‑DC转换电路待机供电。本发明通过一路DC‑DC转换电路和切换电路结合实现对OLED屏逻辑板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供电的切换,减小了电源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电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因其无需背光、无需彩色滤光片及液晶、自发光的特性,在画质、响应速度、厚度及可视角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LCD、LED,故而近年来迅速成为全球各大显示厂商研究的热点。
随着OLED技术的逐渐成熟,以OLED为显示方案的电视将逐步取代传统的LCD、LED电视。因此非常需要一款性能稳定、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OLED电源。同时OLED相对传统的LCD、LED电视不仅在画质上有了质的飞跃,还具有厚度薄、柔性等特性;结合这些特性,未来OLED的外观造型更加的轻薄、小型化、多样性,这要求电源需要高密度,电源体积尽可能做小。
但是,现有的OLED电视相对传统的LCD、LED电视对电源的时序要求更高,同时功率较大,往往采用多路独立DC-DC转换电路单独控制24V和12V电压输出,这导致电源板的体积偏大。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仅通过一路DC-DC转换电路和切换电路结合实现对OLED屏逻辑板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供电的切换,减小了电源体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OLED电源电路,与主板和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所述电路还包括DC-DC转换电路、切换电路;
由所述EMI滤波电路接入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由所述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至所述PFC电路及所述待机电路,由所述PFC电路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电压至DC-DC转换电路,由所述DC-DC转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切换电路,由所述切换电路根据主板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供电;
在待机状态下,由所述待机电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输出至主板和所述供电电路,由所述供电电路在待机时为所述PFC电路和所述DC-DC转换电路供电。
所述DC-DC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由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将PFC电路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并输出至第二转换单元和切换电路,由第二转换单元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输出至主板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包括LLC控制器和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与L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LLC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均与PFC电路连接,所述LLC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
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
由主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单元,由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根据主板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一转换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
由主板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单元,由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根据主板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二转换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第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及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及第三晶体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八电容的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及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及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及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地。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光耦合器;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待机电路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脚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脚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脚与所述待机电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输入端及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输出端与L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稳压管的输出端及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及所述PFC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稳压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及所述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均为MOS管。
一种OLED电视电源,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如上文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
一种OLED电视,包括主板、OLED屏逻辑板及如上文所述的OLED电视电源,所述OLED电视电源分别与主板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所述OLED电源电路与主板和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DC-DC转换电路、切换电路;由所述EMI滤波电路接入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由所述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至所述PFC电路及所述待机电路,由所述PFC电路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电压至DC-DC转换电路,由所述DC-DC转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切换电路,由所述切换电路根据主板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供电;在待机状态下,由所述待机电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输出至主板和所述供电电路,由所述供电电路在待机时为所述PFC电路和所述DC-DC转换电路供电。本发明仅通过一路DC-DC转换电路和切换电路结合实现对OLED屏逻辑板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供电的切换,减小了电源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OLED电源电路结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OLED电源电路的结构功能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切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切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OLED屏逻辑板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中提供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仅通过一路DC-DC转换电路和切换电路结合实现对OLED屏逻辑板24V和12V供电的切换,减小了电源体积。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OLED电视电源中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两路DC-DC转换电路及相应的切换电路。现有技术中的OLED电视电源中两路所述DC-DC转换电路相互独立,分别向OLED屏逻辑板提供24V电压和12V电压。由于24V和12V两路输出分开,需要占用更大的PCB板面积,而且需要设置两个变压器,使得电源整体的厚度也变大,因此,使得OLED电视电源过于臃肿。
综上所述,请参阅图2,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电源电路10,所述OLED电源电路10适用于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显示方案的电视、监视器、电教、背投、等离子显示等显示相关领域的电源驱动。具体的,所述OLED电源电路10设置在电源板上,分别与主板20和OLED屏逻辑板30连接。所述OLED电源电路10包括EMI滤波电路100、整流电路200、PFC电路300、待机电路600、供电电路700,所述电路还包括DC-DC转换电路400、切换电路500;所述EMI滤波电路100与市电连接,以接入220V交流电;所述EMI滤波电路100还与整流电路200连接,由所述EMI滤波电路100接入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200;所述整流电路200还与待机电路600及PFC电路300连接,由所述整流电路200整流后输出高压直流电压至所述PFC电路300及所述待机电路600;所述PFC电路300还与供电电路700及DC-DC转换电路400连接,具体的,接通电源后,供电电路700根据主板20发出的开关机信号ON/OFF启动PFC电路300,由所述PFC电路300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高压直流电压至DC-DC转换电路400;所述DC-DC转换电路400还与所述供电电路700及所述切换电路500连接,由所述DC-DC转换电路400输出第一电压(本实施例中为24V电压)和第二电压(本实施例中为12V电压)至切换电路500,由所述切换电路500根据主板20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30供电。
所述待机电路600还与供电电路700及主板20连接,在待机状态下,由所述待机电路600将整流电路200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输出至主板20和所述供电电路700,由所述供电电路700在待机时为所述PFC电路300和所述DC-DC转换电路400供电。
请继续参阅图2,其中,所述DC-DC转换电路400包括第一转换单元401和第二转换单元402,由所述第一转换单元401将PFC电路300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压并输出至第二转换单元402和切换电路500,由第二转换单元402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输出至主板20和切换电路500。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电源启动时,所述第一转换单元401接收将PFC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24V的低压直流电压,再分别输出至切换电路500及第二转换单元402;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将24V的低压直流电压转换为12V的低压直流电压,并分别输出至切换电路500及主板20,向主板20供电的同时,通过主板2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500依次输出24V和12V电压为OLED屏逻辑板30供电。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转换单元401包括LLC控制器401和第一变压器T1,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与LLC控制器4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LLC控制器401的第一输入端均与PFC电路300连接,所述LLC控制器401的第二输入端与供电电路700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与第二转换单元402连接。特别的,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为常规的24V转12VDC-DC转换电路400,只需能够将第一转换单元401输出的24V电压转换成12V即可。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使能电压为16V,即第一电压高于16V时,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开始工作,输出12V电压。
本实施例中,仅有一路DC-DC转换电路400,通过所述DC-DC转换电路400的第一转换单元401和第二转换单元402进行二级转换,分别得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满足了OLED屏逻辑板30的供电时序需求,同时因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减少了一路DC-DC转换电路400及一个变压器,因此缩小了电源板的体积,降低了电源成本,有利于OLED的普及。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切换电路500包括第一切换单元501和第二切换单元502;由主板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至第一切换单元501,由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01根据主板20的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一转换单元401输出的24V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30;由主板2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VDD_ON/OFF至第二切换单元502,由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02根据主板20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VDD_ON/OFF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输出的12V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30。
具体实施时,请一并参阅图7和表1,本实施例中,当电源启动且电视开机后,根据OLED屏逻辑板30的时序要求,所述OLED屏逻辑板30需要先接入第二电压(12V)先工作T3时间(即0.5秒)后,才能接入第一电压。在关机时,则需要先断开第一电压T5时间(即30毫秒)后,才能断开第二电压,使OLED屏逻辑板30停止工作。
表1时序时间表
Figure BDA0002428590710000091
本实施例中,在开机时,由所述主板20发送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VDD_ON/OFF至第二切换单元502,将第二切换单元502导通为所述OLED屏逻辑板30提供第二电压;在经过T3时间后,所述主板20再次发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将第一切换单元501导通为所述OLED屏逻辑板30提供第一电压;此时所述OLED屏逻辑板30正常工作。
在关机时,由所述主板20发送低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VDD_ON/OFF至第二切换单元502,将第二切换单元502关断,使所述OLED屏逻辑板30失去第二电压供电;在经过T5时间后,所述主板20再次发出低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将第一切换单元501导通,使所述OLED屏逻辑板30失去第一电压供电;此时所述OLED屏逻辑板30停止工作。
具体的,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02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四晶体管Q4、第五晶体管Q5、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单元501,受所述主板20的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控制。电路接入第一电压(24V),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为低电平(小于0.7V),第三晶体管Q3关闭,第一晶体管Q1的删极和第二晶体管Q2的删极(图4中1脚)电压为24V,此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处于关闭状态。
当第一控制信号EVDD_ON/OFF为高电平(2.5~3.3V)时,第三晶体管Q3饱和导通,即第三晶体管Q3的漏极对地导通。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第二电阻R2和第五电阻R5将24V分压,使得所述第一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和源极(图4中1、3)脚产生压差,所述第一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晶体管Q2饱和导通。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第二电阻R2和第五电阻R5的分压比例,以及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六电阻R6等的参数可以实现第一电压的输出电压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内容均可理解,在此不再详述。可选的,根据第一电压的输出功率大小可以使用多个晶体管并联使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两个并联。特别的,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02的原理与第一切换单元501的原理相同,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02受主板20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VDD_ON/OFF控制。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切换单元501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第一转换单元401的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及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及第三晶体管Q3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输出端及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30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及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主板20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切换单元50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402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及第四晶体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及第四二极管D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输出端及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30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栅极与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及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输入端与第二转换单元402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及第五晶体管Q5的源极均接地。
特别的,所述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和第四晶体管Q4为PMOS管、所述第三晶体管Q3和第五晶体管Q5均为NMOS管。
具体的,请参阅图6,所述供电电路700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电解电容CS1、第二电解电容CS2、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稳压管DZ2、第一三极管Q6、第二三极管Q7、第三三极管Q8、光耦合器U1。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700由待机电路600提供待机电源,由供电电路700接收主板20发送的开关机信号ON/OFF,然后启动PFC电路300,并向LLC控制器401供电。具体请参阅图2和图3。
具体的,如图6所述,所述供电电路700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所述待机电路600及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及所述光耦合器U1的第一脚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1的第二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及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20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的第三脚与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1的第四脚与所述待机电路600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的阳极、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输入端及第三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的阴极、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输出端与LLC控制器401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第二稳压管DZ2的输出端及第三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S2的阳极、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及所述PFC电路300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S2的阴极及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
基于上述的OLED电源电路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OLED电视电源,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如上文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10。所述OLED电视电源还包括电源外壳、连接线等结构,由于此为现有技术,而本发明中并不涉及OLED电视电源的其他改进,因此不再详述。由于所述OLED电源电路10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的OLED电视电源,一种OLED电视,包括主板20、OLED屏逻辑板30及如上文所述的OLED电视电源,所述OLED电视电源分别与主板20及OLED屏逻辑板30连接。由于所述OLED电视电源中的OLED电源电路10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所述OLED电源电路与主板和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DC-DC转换电路、切换电路;由所述EMI滤波电路接入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由所述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至所述PFC电路及所述待机电路,由所述PFC电路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电压至DC-DC转换电路,由所述DC-DC转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切换电路,由所述切换电路根据主板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供电;在待机状态下,由所述待机电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输出至主板和所述供电电路,由所述供电电路在待机时为所述PFC电路和所述DC-DC转换电路供电。本发明仅通过一路DC-DC转换电路和切换电路结合实现对OLED屏逻辑板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供电的切换,减小了电源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OLED电源电路,与主板和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待机电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DC-DC转换电路、切换电路;
由所述EMI滤波电路接入交流电滤除电磁干扰后输出至所述整流电路,由所述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至所述PFC电路及所述待机电路,由所述PFC电路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电压至DC-DC转换电路,由所述DC-DC转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切换电路,由所述切换电路根据主板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向OLED屏逻辑板供电;
在待机状态下,由所述待机电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输出至主板和所述供电电路,由所述供电电路在待机时为所述PFC电路和所述DC-DC转换电路供电;
所述电源电路启动时,根据所述OLED屏逻辑板的时序要求,所述OLED屏逻辑板先接入所述第二电压工作T3时间后,再接入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源电路关闭时,先断开所述第一电压T5时间,再断开所述第二电压,使所述OLED屏逻辑板停止工作;
所述DC-DC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由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将PFC电路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并输出至第二转换单元和切换电路,由第二转换单元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输出至主板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包括LLC控制器和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与L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LLC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均与PFC电路连接,所述LLC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单元为24V转12VDC-DC转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
由主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单元,由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根据主板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一转换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
由主板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单元,由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根据主板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并在导通时将所述第二转换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传至OLED屏逻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及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及第三晶体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八电容的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及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及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及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及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光耦合器;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待机电路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脚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脚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脚与所述待机电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输入端及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输出端与L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稳压管的输出端及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及所述PFC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稳压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及所述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均为MOS管。
7.一种OLED电视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OLED电源电路。
8.一种OLED电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OLED屏逻辑板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LED电视电源,所述OLED电视电源分别与主板及OLED屏逻辑板连接。
CN202010228658.3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Active CN111327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8658.3A CN111327851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8658.3A CN111327851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851A CN111327851A (zh) 2020-06-23
CN111327851B true CN111327851B (zh) 2022-11-01

Family

ID=7117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8658.3A Active CN111327851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8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1606B (zh) * 2020-07-22 2021-11-19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保护控制电源、oled屏幕控制系统和oled屏幕
CN112019783B (zh) * 2020-08-11 2022-09-2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电源及分体式电视机
CN112349249B (zh) * 2020-11-03 2021-12-2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驱动电源和oled电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522A (zh) * 2012-08-16 2012-12-12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led路灯的llc谐振式恒流驱动电源
CN103165085B (zh) * 2013-03-29 2016-06-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装置
CN109166519A (zh) * 2018-09-07 2019-01-0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驱动电源和oled电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851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7851B (zh) 一种oled电源电路、oled电视电源及oled电视
WO2020133991A1 (zh) 一种电视电源驱动装置和电视机
CN107464533B (zh) 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及电视机
US20170229051A1 (en) High-power power supply for use with display devices and associated display device
WO2015139437A1 (zh) 一种oled驱动电源装置
WO2020048196A1 (zh) 一种oled驱动电源和oled电视
WO2018058861A1 (zh) 一种 oled 驱动电源装置及 oled 电视
CN111669528B (zh) 一种oled驱动电源及oled电视
WO2020047986A1 (zh) 一种oled驱动电源及oled电视
CN110880294B (zh) 一种oled驱动电源和电子产品
WO2023005146A1 (zh) 一种mini led驱动电源及mini led电视
CN110099234A (zh) 一种电源启动装置及电视机
US20160315544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reducing standby pow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019783B (zh) 一种电视机电源及分体式电视机
US201001240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thereof
CN202085071U (zh) 非隔离型反激式升压转换器
CN211908763U (zh) 一种逻辑供电开关控制电路
CN212967037U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芯片供电电路、驱动板卡和显示设备
CN211606889U (zh) 过压保护电路、恒流驱动电路、驱动板卡及电子设备
CN113035138A (zh) 驱动电路、显示屏和驱动方法
WO2020181830A1 (zh) 显示装置及供电控制方法
WO2018192077A1 (zh) 电视机电源
CN218958799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18482981U (zh) 灯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453342U (zh) 照明电路、照明装置以及led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