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210A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24210A CN111324210A CN201811524691.XA CN201811524691A CN111324210A CN 111324210 A CN111324210 A CN 111324210A CN 201811524691 A CN201811524691 A CN 201811524691A CN 111324210 A CN111324210 A CN 1113242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keys
- sliding
- code
- key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9091 Cordyline terminal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4000289527 Cordyline terminal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1—Mouse/trackball convertible devices, in which the same ball is used to track the 2D relativ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键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方面使用的是包含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键的全键盘和T9键盘,该全键盘英文字母键与Qwerty键盘英文字母键布局相同,设纵向或横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按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距离,下文同理,那么这样的6行10列的矩形按键面板上,两个相距最远的对角按键之间的距离就会有10.3个距离单位,这给单手操控手机带来困难。
另外,现有的鼠标上半部分设计为左键、右键和中间滚轮,但鼠标下半部分没有利用,造成空间的浪费,这部分空间完全可以结合键盘做成键鼠一体的鼠标,而市面上还没有一种与鼠标相结合的键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鼠标、手机或电脑的超大键盘,该超大键盘由57个按键构成,分别包括为圆形结构的25个大按键、16个中按键和16个小按键,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称为41键主键区,且16个小按键分别穿插设置在25个大按键之间,16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25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设斜向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超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个距离单位,每个大按键半径均为0.48个距离单位;中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小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超大键盘57键与鼠标结合成键鼠一体,鼠标上设置有鼠标左键、鼠标中键和鼠标右键,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均位于所述超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所述鼠标中键位于所述超大键盘的对称纵轴上,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超大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所述超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优选的,所述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组成41键主键区,所述41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构成的9行9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9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41;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T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5号键前半部为1AN键、后半部为Y键,6号键为IN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为空键,9号键前半部为ÜE键、后半部为O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D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IANG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Ü键;10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11号键为ING键,12号键为IONG键,13号键为空键,14号键前半部为ÜAN键、后半部为I键,15号键为ÜN键,16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UO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EI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EN键;17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8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9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20号键为空键,21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22号键为空键,23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24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25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I键,19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C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AO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R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26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27号键为UAN键,28号键为UN键,29号键为空键,30号键为空键,31号键为OU键,32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26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Z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UANG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S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O键;33号键前半部为UNG键、后半部为Z键,34号键为空键,35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36号键为ONG键、后半部为C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AI键;38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39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40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G键;41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全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得到应用的单键或合键设计成功能键;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如果是纯韵母音节既是单拼;
对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的分解得到九个分区,九个分区分别称为上角区、左上边区、右上边区、左角区、中心区、右角区、左下边区、右下边区、下角区;每个分区有九个按键,包括一个中心按键和八个外环按键成米字形分布;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中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是由单键或合键实现的;
上角区中心按键是3号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5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9号键和14号键的合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18号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21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24号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28号键和33号键的合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30号键和37号键的合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39号键;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大键盘25键主键区、中键盘13键主键区、小键盘5键主键区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汉字的上边部对应键盘的上角区,汉字的左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上边区,汉字的右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上边区,汉字的左边部对应键盘的左角区,汉字的中心部对应键盘的中心区,汉字的右边部对应键盘的右角区,汉字的左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下边区,汉字的右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下边区,汉字的下边部对应键盘的下角区;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码,就用哪个对应的键盘分区的按键打出来;
汉字的笔画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撇、横折、口、竖、点、竖折、捺、横;九个笔画码与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一一对应,九个按键不限于单键、合键,还包括按住分区中心按键八向滑行得到的;田对应上键,撇对应左上键,横折对应右上键,口对应左键,竖对应中心键,点对应右键,竖折对应左下键,捺对应右下键,横对应下键;
笔画码归类
归于撇:提、撇折、撇点;
归于横折:横折弯钩、横折钩、横折提、横折弯、横折折折钩、横折折撇;
归于竖:竖钩、弯钩;
归于竖折:竖弯、竖弯钩、竖提;
归于捺:斜钩、卧钩;
归于横:横钩;
归于横折或竖折:竖折折钩、横折折撇;
确定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笔画码,是根据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缝码、撇缝码、横折缝码、口缝码、竖缝码、点缝码、竖折缝码、捺缝码、横缝码;
汉字的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选取优先顺序如下:
1、先中;例字:倒字有左、中、右竖缝,选中竖缝左侧中部的笔画码,其余类推;
2、先上;例字:器字有上起缝和左起缝,选上起缝;如果只有上部和下部笔画码,选上部笔画码,其余类推;
3、先左;例字:川字有左竖缝和右竖缝,选左竖缝,再选左竖缝左侧的撇,其余类推;
4、先内;例字:国字环形缝内字上取码,田缝取缝内字上边部,口缝取缝内字左边部;
5、先繁;例字:品字有横缝和横折缝,选横折缝;例字:倒字选中竖缝左侧中部的笔画码,中部不再分上下,选横而不选横上的点,其余类推;
由繁到简依次是:田、口、横折、竖折、撇、捺、横、竖、点;
如果按汉字的缝隙特征码选取顺序对一个汉字选取了横缝码,那么称该汉字为横缝字,其余同理;
田缝字在该字上边部取笔画码,撇缝字在该字左上角部取笔画码,横折缝字在该字右上角部取笔画码,口缝字在该字左边部取笔画码,竖缝字在该字中心部取笔画码,点缝字在该字右边部取笔画码,竖折缝字在该字左下角部取笔画码,捺缝字在该字右下角部取笔画码,横缝字在该字下边部取笔画码;
九个笔画码与汉字中笔画之间的九个缝隙特征码完全一致,且一一对应,田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田所在的方位一致,撇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撇所在的方位一致,其余同理;
缝隙特征的定义如下:
田缝隙是环形缝隙加上横缝、竖缝等,例字:団、园等;
撇缝隙是相对右上到左下的缝隙,例字:过、应、公、多、火等;
横折缝隙是横缝连竖缝,例字:寸、可等;
口缝隙是环形缝隙,例字:因、囚等;
竖缝隙是上下通缝或缝隙的第一笔是竖,例字:川、付、对、同等;
点缝隙是无缝隙,例字:一、人、大等;
竖折缝隙是竖缝连横缝,例字:凶、廷等;
捺缝隙是相对左上到右下的缝隙,例字:我、戈等;
横缝隙是左右通缝或缝隙的第一笔是横,例字:二、吉、吴、区等;
缝隙特征码归类
与笔画码归类同理,没有笔画码那么多种类。
优选的,所述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键位布局与九种笔划码结合而成笔划码面板,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笔画码面板如下:
上角区
1号键为田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2号键为口键,3号键为竖键,4号键为点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捺键;7号键为横键;
左上边区
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田键;5号键为撇键,6号键为横折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口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竖键,7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1号键为竖折键,12号键为捺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上边区
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田键;8号键为撇键,9号键为横折键;7号键和14号键的合键为口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竖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4号键为竖折键,15号键为捺键;14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左角区
10号键为田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17号键为口键,18号键为竖键,19号键为点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6号键为横键;
中心区
13号键为田键;12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0号键为口键,21号键为竖键,22号键为点键;21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9号键为横键;
右角区
16号键为田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3号键为口键,24号键为竖键,25号键为点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捺键;32号键为横键;
左下边区
19号键和28号键的合键为田键;27号键为撇键,28号键为横折键;26号键和33号键的合键为口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竖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3号键为竖折键,34号键为捺键;33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下边区
23号键和30号键的合键为田键;30号键为撇键,31号键为横折键;30号键和35号键的合键为口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竖键,32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6号键为竖折键,37号键为捺键;37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下角区
35号键为田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撇键,35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38号键为口键,39号键为竖键,40号键为点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捺键;41号键为横键;
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与拼音输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在拼音输入完成后,候选区不足以显示该拼音音节的所有汉字时,再加一键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这时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剩余的单键或合键,用按住汉语拼音字母A键的八向滑行来设计功能键;
大键盘由37个按键构成,分别包括为圆形结构的16个大按键、12个中按键和9个小按键,16个大按键与9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称为25键主键区,且9个小按键分别穿插设置在16个大按键之间,12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16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设斜向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个距离单位,每个大按键半径均为0.48个距离单位;中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小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优选的,大键盘2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16个大按键与9个小按键构成的7行7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7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25;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D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4号键与9号键的合键为ÜE键;5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6号键前半部为T键、后半部为Y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前半部为Ü键、后半部为O键,9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UA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UO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EI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EN键;10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1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2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13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14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15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16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2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I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S键,14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AO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OU键,16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7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18号键前半部为C键、后半部为Z键,19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20号键前半部为O键、后半部为C键,21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17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Z键,19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AI键,19号键与24号键的合键为ONG键;22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23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24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22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键,24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G键;25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部分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
有声母时,先单击声母,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先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韵母是ER,先单击E后,再单击R;韵母是RUI,先单击R,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大键盘25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3号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6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13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15号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8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20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23号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因为大键盘25键主键区比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少了16个按键,受影响的是左上边区、右上边区、中心区、左下边区、右下边区,使这些分区都不足九个按键,通过这些分区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来弥补,即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
八向滑行分别称为前滑、左前滑、右前滑、左滑、右滑、左后滑、右后滑、后滑;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中键盘由21个按键构成,分别包括为圆形结构的9个大按键、8个中按键和4个小按键,9个大按键与4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称为13键主键区,且4个小按键分别穿插设置在9个大按键之间,8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9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设斜向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中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个距离单位,每个大按键半径均为0.48个距离单位;中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小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优选的,中键盘13键主键盘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或部分韵母结合形成有序实时转换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9个大按键与4个小按键构成的5行5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5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13;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Q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J键,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为I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X键;2号键为D键,3号键为N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P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T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S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K键;5号键为B键,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为U键,6号键为F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G键,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键,9号键为H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M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C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NG键;10号键为Z键,11号键为CH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ZH键,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R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SH键,13号键为L键;
所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空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IE键;2号键为N键或IANG键,3号键为I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UA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UO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EI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N键;5号键为空键,6号键为U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E键,9号键为OU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UAI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AI键,7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AO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0号键为NG键或UANG键,11号键为R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AN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ANG键;13号键为ONG键;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实时转换适用于单拼、双拼、三拼的输入法;全拼、简拼只用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单拼、双拼、三拼或全拼、简拼需要预先设定。
有声母时,单击声母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韵母部分是单韵母I、U、Ü的,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AO、OU、EI、N、NG结束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其它韵母一次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是单韵母I、U、Ü、E、R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E、R,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以单韵母I、U、Ü、E、R起头的,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完成不了的如韵母是RUI,先单击R,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U,仍然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I或EI,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是ER,先单击E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R,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E兼作零声母键,用于输入A、O、E起头的韵母;A、O可以一次单击形成单拼;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可以单独应用,这时要用到九个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能够实现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等多拼输入法;
中键盘13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2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4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7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0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2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小键盘由9个按键构成,分别包括为圆形结构的4个大按键、4个中按键和1个小按键,4个大按键与1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称为5键主键区,且1个小按键穿插设置在4个大按键之间,4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4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设斜向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小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个距离单位,每个大按键半径均为0.48个距离单位;中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小按键的高度比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优选的,小键盘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单韵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4个大按键与1个小按键构成的3行3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3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5;
把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九个分区的中心按键提取出来,加入可以用于全拼韵尾的N、NG,既可合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的九个按键;
所述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I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N键或IANG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Ü键;2号键为U键,3号键为A键,4号键为E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NG键或UANG键,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O键,5号键为R键;
所述1号键单击获得I,前滑获得Q,后滑获得N,左滑获得J,右滑获得X;左前滑获得IA,右前滑获得IE,左后滑获得IAO,右后滑获得IU;
所述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或IANG,前滑获得T,左滑获得D;左前滑获得IAN,右前滑获得IN,左后滑获得ING,右后滑获得IONG;
所述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Ü;右前滑获得ÜE,左后滑ÜAN,右后滑ÜN;
所述2号键单击获得U,前滑获得P,后滑获得M,左滑获得B,右滑获得F;左前滑获得UA,右前滑UO,左后滑获得UAI,右后滑获得UI;
所述3号键单击获得A,右后滑获得AO;
所述4号键单击获得E,前滑获得K,后滑获得NG,左滑获得G,右滑获得H;左前滑获得EI,右前滑获得EN,左后滑获得ER,右后滑获得ENG;
所述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G或UANG,前滑获得C,左滑获得Z,右滑获得S;左前滑获得UAN,右前滑获得UN,左后滑获得UNG,
所述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O;右前滑获得OU,左后滑获得ONG;
所述5号键单击获得R,前滑获得CH,后滑获得L,左滑获得ZH,右滑获得SH;左前滑获得AI,左后滑获得AN,右后滑获得ANG;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优选的,21键中键盘或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即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方法如下:
首先采用21键中键盘输入,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文本框自动隐去后继续输入;设计一个切换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9键小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退出时进入21键中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的同类全键盘相比,若同样的按键大小、同样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能从现有全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最长距离10.3个距离单位,缩小到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键位布局的4个距离单位,或大键盘25键主键区键位布局的3个距离单位,或中键盘13键主键区键位布局的2个距离单位,或小键盘5键主键区键位布局的个距离单位,使单手控制键盘更加便捷;
2、实体键盘可以做到鼠标大小,做到键盘鼠标一体化,利用鼠标键盘的移动功能在非触屏上实现触屏上的滑行动作,使操作更快捷;
3、在电脑、手机、手表、鼠标上使用一整套的键位布局,为小屏设备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超大键盘57键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2为超大键盘57键与鼠标结合成键鼠一体示意图。
图3为大键盘37键、中键盘21键、小键盘9键的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4为超大、大、中、小键盘中的大中小按键的按键上面高低差剖面示意图。
图5为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的按键数字编码示意图。
图6为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7为九个缝隙特征码对应九个分区方位或每个分区九个笔画码对应九个按键方位示意图。
图8为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九大分区及笔画码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9为大键盘25键主键区的按键顺序数字编码、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10为每个分区的中心按键模拟九个按键功能的八向滑行示意图。
图11为中键盘13键主键区的按键数字编码、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键位布局、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12为小键盘5键主键区的按键数字编码、汉语拼音单韵母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13为I键八向滑行、N或IANG键八向滑行、Ü键八向滑行示意图。
图14为U键八向滑行、A键八向滑行、E键八向滑行示意图。
图15为NG或UANG键八向滑行、O键八向滑行、R键八向滑行示意图。
图16为21键中键盘应用于手表的界面、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所述超大键盘为57个按键构成的,所述超大键盘包括圆形结构的25个大按键、16个中按键和16个小按键,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且16个小按键分别穿插设置在25个大按键之间,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构成9行9列的主键区,所述主键区的第一行为1个按键,第二行为3个按键,第三行为5个按键,第四行为7个按键,第五行为9个按键,第六行为7个按键,第七行为5个按键,第八行为3个按键,第九行为1个按键;16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25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每个中按键的中心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距离相等,且每个中按键的中心与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等于该中按键的半径与大按键的半径之和。
] 所述中按键的高度比所述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所述小按键的高度比所述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 包括鼠标,所述鼠标上设置有鼠标左键、鼠标中键和鼠标右键,所述鼠标上设置有超大键盘,所述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均位于所述超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所述鼠标中键位于所述超大键盘的对称纵轴上,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超大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所述超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所述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组成41键主键区,所述41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构成的9行9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9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41;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T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5号键前半部为1AN键、后半部为Y键,6号键为IN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为空键,9号键前半部为ÜE键、后半部为O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D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IANG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Ü键;10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11号键为ING键,12号键为IONG键,13号键为空键,14号键前半部为ÜAN键、后半部为I键,15号键为ÜN键,16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UO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EI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EN键;17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8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9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20号键为空键,21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22号键为空键,23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24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25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I键,19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C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AO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R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26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27号键为UAN键,28号键为UN键,29号键为空键,30号键为空键,31号键为OU键,32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26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Z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UANG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S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O键;33号键前半部为UNG键、后半部为Z键,34号键为空键,35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36号键为ONG键、后半部为C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AI键;38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39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40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G键;41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全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得到应用的单键或合键设计成功能键;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如果是纯韵母音节既是单拼;
对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的分解得到九个分区,九个分区分别称为上角区、左上边区、右上边区、左角区、中心区、右角区、左下边区、右下边区、下角区;每个分区有九个按键,包括一个中心按键和八个外环按键成米字形分布;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中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是由单键或合键实现的;
所述上角区中心按键是3号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5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9号键和14号键的合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18号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21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24号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28号键和33号键的合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30号键和37号键的合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39号键;
所述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大键盘25键主键区、中键盘13键主键区、小键盘5键主键区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汉字的上边部对应键盘的上角区,汉字的左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上边区,汉字的右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上边区,汉字的左边部对应键盘的左角区,汉字的中心部对应键盘的中心区,汉字的右边部对应键盘的右角区,汉字的左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下边区,汉字的右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下边区,汉字的下边部对应键盘的下角区;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码,就用哪个对应的键盘分区的按键打出来;
汉字的笔画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撇、横折、口、竖、点、竖折、捺、横;九个笔画码与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一一对应,九个按键不限于单键、合键,还包括按住分区中心按键八向滑行得到的;田对应上键,撇对应左上键,横折对应右上键,口对应左键,竖对应中心键,点对应右键,竖折对应左下键,捺对应右下键,横对应下键;
笔画码归类
归于撇:提、撇折、撇点;
归于横折:横折弯钩、横折钩、横折提、横折弯、横折折折钩、横折折撇;
归于竖:竖钩、弯钩;
归于竖折:竖弯、竖弯钩、竖提;
归于捺:斜钩、卧钩;
归于横:横钩;
归于横折或竖折:竖折折钩、横折折撇;
确定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笔画码,是根据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缝码、撇缝码、横折缝码、口缝码、竖缝码、点缝码、竖折缝码、捺缝码、横缝码;
汉字的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选取优先顺序如下:
1、先中;例字:倒字有左、中、右竖缝,选中竖缝左侧中部的笔画码,其余类推;
2、先上;例字:器字有上起缝和左起缝,选上起缝;如果只有上部和下部笔画码,选上部笔画码,其余类推;
3、先左;例字:川字有左竖缝和右竖缝,选左竖缝,再选左竖缝左侧的撇,其余类推;
4、先内;例字:国字环形缝内字上取码,田缝取缝内字上边部,口缝取缝内字左边部;
5、先繁;例字:品字有横缝和横折缝,选横折缝;例字:倒字选中竖缝左侧中部的笔画码,中部不再分上下,选横而不选横上的点,其余类推;
由繁到简依次是:田、口、横折、竖折、撇、捺、横、竖、点;
如果按汉字的缝隙特征码选取顺序对一个汉字选取了横缝码,那么称该汉字为横缝字,其余同理;
田缝字在该字上边部取笔画码,撇缝字在该字左上角部取笔画码,横折缝字在该字右上角部取笔画码,口缝字在该字左边部取笔画码,竖缝字在该字中心部取笔画码,点缝字在该字右边部取笔画码,竖折缝字在该字左下角部取笔画码,捺缝字在该字右下角部取笔画码,横缝字在该字下边部取笔画码;
九个笔画码与汉字中笔画之间的九个缝隙特征码完全一致,且一一对应,田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田所在的方位一致,撇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撇所在的方位一致,其余同理;
缝隙特征的定义如下:
田缝隙是环形缝隙加上横缝、竖缝等,例字:団、园等;
撇缝隙是相对右上到左下的缝隙,例字:过、应、公、多、火等;
横折缝隙是横缝连竖缝,例字:寸、可等;
口缝隙是环形缝隙,例字:因、囚等;
竖缝隙是上下通缝或缝隙的第一笔是竖,例字:川、付、对、同等;
点缝隙是无缝隙,例字:一、人、大等;
竖折缝隙是竖缝连横缝,例字:凶、廷等;
捺缝隙是相对左上到右下的缝隙,例字:我、戈等;
横缝隙是左右通缝或缝隙的第一笔是横,例字:二、吉、吴、区等;
缝隙特征码归类
与笔画码归类同理,没有笔画码那么多种类。
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键位布局与九种笔划码结合而成笔划码面板,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笔画码面板如下:
上角区
1号键为田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2号键为口键,3号键为竖键,4号键为点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捺键;7号键为横键;
左上边区
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田键;5号键为撇键,6号键为横折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口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竖键,7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1号键为竖折键,12号键为捺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上边区
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田键;8号键为撇键,9号键为横折键;7号键和14号键的合键为口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竖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4号键为竖折键,15号键为捺键;14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左角区
10号键为田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17号键为口键,18号键为竖键,19号键为点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6号键为横键;
中心区
13号键为田键;12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0号键为口键,21号键为竖键,22号键为点键;21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9号键为横键;
右角区
16号键为田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3号键为口键,24号键为竖键,25号键为点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捺键;32号键为横键;
左下边区
19号键和28号键的合键为田键;27号键为撇键,28号键为横折键;26号键和33号键的合键为口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竖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3号键为竖折键,34号键为捺键;33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下边区
23号键和30号键的合键为田键;30号键为撇键,31号键为横折键;30号键和35号键的合键为口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竖键,32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6号键为竖折键,37号键为捺键;37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下角区
35号键为田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撇键,35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38号键为口键,39号键为竖键,40号键为点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捺键;41号键为横键;
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与拼音输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在拼音输入完成后,候选区不足以显示该拼音音节的所有汉字时,再加一键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这时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剩余的单键或合键,用按住汉语拼音字母A键的八向滑行来设计功能键;
所述2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16个大按键与9个小按键构成的7行7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7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25;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D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4号键与9号键的合键为ÜE键;5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6号键前半部为T键、后半部为Y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前半部为Ü键、后半部为O键,9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UA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UO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EI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EN键;10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1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2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13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14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15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16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2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I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S键,14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AO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OU键,16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7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18号键前半部为C键、后半部为Z键,19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20号键前半部为O键、后半部为C键,21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17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Z键,19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AI键,19号键与24号键的合键为ONG键;22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23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24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22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键,24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G键;25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部分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
有声母时,先单击声母,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先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韵母是ER,先单击E后,再单击R;韵母是RUI,先单击R,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大键盘25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3号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6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13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15号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8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20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23号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因为大键盘25键主键区比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少了16个按键,受影响的是左上边区、右上边区、中心区、左下边区、右下边区,使这些分区都不足九个按键,通过这些分区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来弥补,即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
八向滑行分别称为前滑、左前滑、右前滑、左滑、右滑、左后滑、右后滑、后滑;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所述13键主键盘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或部分韵母结合形成有序实时转换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9个大按键与4个小按键构成的5行5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5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13;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Q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J键,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为I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X键;2号键为D键,3号键为N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P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T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S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K键;5号键为B键,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为U键,6号键为F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G键,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键,9号键为H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M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C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NG键;10号键为Z键,11号键为CH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ZH键,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R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SH键,13号键为L键;
所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空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IE键;2号键为N键或IANG键,3号键为I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UA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UO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EI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N键;5号键为空键,6号键为U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E键,9号键为OU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UAI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AI键,7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AO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0号键为NG键或UANG键,11号键为R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AN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ANG键;13号键为ONG键;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实时转换适用于单拼、双拼、三拼的输入法;全拼、简拼只用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单拼、双拼、三拼或全拼、简拼需要预先设定。
有声母时,单击声母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韵母部分是单韵母I、U、Ü的,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AO、OU、EI、N、NG结束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其它韵母一次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是单韵母I、U、Ü、E、R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E、R,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以单韵母I、U、Ü、E、R起头的,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完成不了的如韵母是RUI,先单击R,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U,仍然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I或EI,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是ER,先单击E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R,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E兼作零声母键,用于输入A、O、E起头的韵母;A、O可以一次单击形成单拼;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可以单独应用,这时要用到九个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能够实现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等多拼输入法;
中键盘13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2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4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7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0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2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所述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单韵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4个大按键与1个小按键构成的3行3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3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5;
把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九个分区的中心按键提取出来,加入可以用于全拼韵尾的N、NG,既可合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的九个按键;
所述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I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N键或IANG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Ü键;2号键为U键,3号键为A键,4号键为E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NG键或UANG键,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O键,5号键为R键;
所述1号键单击获得I,前滑获得Q,后滑获得N,左滑获得J,右滑获得X;左前滑获得IA,右前滑获得IE,左后滑获得IAO,右后滑获得IU;
所述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或IANG,前滑获得T,左滑获得D;左前滑获得IAN,右前滑获得IN,左后滑获得ING,右后滑获得IONG;
所述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Ü;右前滑获得ÜE,左后滑ÜAN,右后滑ÜN;
所述2号键单击获得U,前滑获得P,后滑获得M,左滑获得B,右滑获得F;左前滑获得UA,右前滑UO,左后滑获得UAI,右后滑获得UI;
所述3号键单击获得A,右后滑获得AO;
所述4号键单击获得E,前滑获得K,后滑获得NG,左滑获得G,右滑获得H;左前滑获得EI,右前滑获得EN,左后滑获得ER,右后滑获得ENG;
所述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G或UANG,前滑获得C,左滑获得Z,右滑获得S;左前滑获得UAN,右前滑获得UN,左后滑获得UNG,
所述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O;右前滑获得OU,左后滑获得ONG;
所述5号键单击获得R,前滑获得CH,后滑获得L,左滑获得ZH,右滑获得SH;左前滑获得AI,左后滑获得AN,右后滑获得ANG;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所述21键中键盘或所述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即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方法如下:
首先采用21键中键盘输入,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文本框自动隐去后继续输入;设计一个切换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9键小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退出时进入21键中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键盘为57个按键构成的,所述超大键盘包括圆形结构的25个大按键、16个中按键和16个小按键,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均成正方形分布,且16个小按键分别穿插设置在25个大按键之间,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构成9行9列的主键区,所述主键区的第一行为1个按键,第二行为3个按键,第三行为5个按键,第四行为7个按键,第五行为9个按键,第六行为7个按键,第七行为5个按键,第八行为3个按键,第九行为1个按键;16个中按键整体分布于25个大按键的外围,且每个中按键位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之间的外侧,每个中按键的中心与相邻的两个大按键的中心距离相等,且每个中按键的中心与两个大按键的中心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等于该中按键的半径与大按键的半径之和;
所述中按键的高度比所述大按键的高度高出0.65mm,所述小按键的高度比所述大按键的高度高出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与鼠标的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键盘布置在鼠标上,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均位于所述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所述鼠标中键位于所述大键盘的对称纵轴上,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大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所述大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组成41键主键区,所述41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25个大按键与16个小按键构成的9行9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9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41;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T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5号键前半部为1AN键、后半部为Y键,6号键为IN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为空键,9号键前半部为ÜE键、后半部为O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D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IANG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Ü键;10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11号键为ING键,12号键为IONG键,13号键为空键,14号键前半部为ÜAN键、后半部为I键,15号键为ÜN键,16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UO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EI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EN键;17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8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9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20号键为空键,21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22号键为空键,23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24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25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UI键,19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C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AO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R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26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27号键为UAN键,28号键为UN键,29号键为空键,30号键为空键,31号键为OU键,32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26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Z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UANG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S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O键;33号键前半部为UNG键、后半部为Z键,34号键为空键,35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36号键为ONG键、后半部为C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AI键;38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39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40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ANG键;41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全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得到应用的单键或合键设计成功能键;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如果是纯韵母音节既是单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实现的形码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对方块汉字各部位分拆得到的九个部位,与对超大、大、中、小键盘分解得到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及九个笔画码与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一一对应得到九个笔画码米字形布局;
所述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大键盘25键主键区、中键盘13键主键区、小键盘5键主键区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汉字的上边部对应键盘的上角区,汉字的左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上边区,汉字的右上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上边区,汉字的左边部对应键盘的左角区,汉字的中心部对应键盘的中心区,汉字的右边部对应键盘的右角区,汉字的左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左下边区,汉字的右下角部对应键盘的右下边区,汉字的下边部对应键盘的下角区;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码,就用哪个对应的键盘分区的按键打出来;
汉字的笔画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撇、横折、口、竖、点、竖折、捺、横;九个笔画码与每个分区的九个按键一一对应,九个按键不限于单键、合键,还包括按住分区中心按键八向滑行得到的;田对应上键,撇对应左上键,横折对应右上键,口对应左键,竖对应中心键,点对应右键,竖折对应左下键,捺对应右下键,横对应下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实现的形码输入法, 其特征在于,对方块汉字各笔画之间缝隙特征分析得到的九个缝隙特征码,确定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笔画码,及汉字的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选取优先顺序;
确定在汉字的哪个部位取笔画码,是根据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汉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缝隙特征码归结九个,分别为田缝码、撇缝码、横折缝码、口缝码、竖缝码、点缝码、竖折缝码、捺缝码、横缝码;
汉字的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选取优先顺序如下:
1、先中;
2、先上;
3、先左;
4、先内;
5、先繁;
由繁到简依次是:田、口、横折、竖折、撇、捺、横、竖、点;
如果按汉字的缝隙特征码选取顺序对一个汉字选取了横缝码,那么称该汉字为横缝字,其余同理;
田缝字在该字上边部取笔画码,撇缝字在该字左上角部取笔画码,横折缝字在该字右上角部取笔画码,口缝字在该字左边部取笔画码,竖缝字在该字中心部取笔画码,点缝字在该字右边部取笔画码,竖折缝字在该字左下角部取笔画码,捺缝字在该字右下角部取笔画码,横缝字在该字下边部取笔画码;
九个笔画码与汉字中笔画之间的九个缝隙特征码完全一致,且一一对应,田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田所在的方位一致,撇缝字的取码方位与笔画码撇所在的方位一致,其余同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和5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形码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键位布局与九种笔划码结合而成笔划码面板,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笔画码面板如下:
上角区
1号键为田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2号键为口键,3号键为竖键,4号键为点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捺键;7号键为横键;
左上边区
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田键;5号键为撇键,6号键为横折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口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竖键,7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1号键为竖折键,12号键为捺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上边区
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田键;8号键为撇键,9号键为横折键;7号键和14号键的合键为口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竖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点键;14号键为竖折键,15号键为捺键;14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左角区
10号键为田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0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17号键为口键,18号键为竖键,19号键为点键;17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19号键与26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6号键为横键;
中心区
13号键为田键;12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0号键为口键,21号键为竖键,22号键为点键;21号键与28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1号键与30号键的合键为捺键;29号键为横键;
右角区
16号键为田键;16号键与23号键的合键为撇键,16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23号键为口键,24号键为竖键,25号键为点键;23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25号键与32号键的合键为捺键;32号键为横键;
左下边区
19号键和28号键的合键为田键;27号键为撇键,28号键为横折键;26号键和33号键的合键为口键,28号键与33号键的合键为竖键,28号键与35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3号键为竖折键,34号键为捺键;33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右下边区
23号键和30号键的合键为田键;30号键为撇键,31号键为横折键;30号键和35号键的合键为口键,30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竖键,32号键与37号键的合键为点键;36号键为竖折键,37号键为捺键;37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键;
下角区
35号键为田键;35号键与38号键的合键为撇键,35号键与40号键的合键为横折键;
38号键为口键,39号键为竖键,40号键为点键;38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竖折键,40号键与41号键的合键为捺键;41号键为横键;
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与拼音输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在拼音输入完成后,候选区不足以显示该拼音音节的所有汉字时,再加一键缝隙特征码及笔画码输入法;这时16个中按键用作候选键,41键主键区没有剩余的单键或合键,用按住汉语拼音字母A键的八向滑行来设计功能键。
7.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37键大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16个大按键与9个小按键构成的7行7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7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25;如果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占用同一个按键,那么按键的前半部标明汉语拼音字母,按键的后半部标明英文字母;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中的1号键前半部为Q键、后半部为Q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IE键;2号键前半部为J键、后半部为W键,3号键前半部为I键、后半部为E键,4号键前半部为X键、后半部为R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D键,2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AO键,4号键与7号键的合键为IU键,4号键与9号键的合键为ÜE键;5号键前半部为P键、后半部为T键,6号键前半部为T键、后半部为Y键,7号键前半部为N键、后半部为U键,8号键前半部为Ü键、后半部为O键,9号键前半部为K键、后半部为P键;5号键与10号键的合键为UA键,5号键与12号键的合键为UO键,9号键与14号键的合键为EI键,9号键与16号键的合键为EN键;10号键前半部为B键、后半部为S键,11号键前半部为U键、后半部为D键,12号键前半部为F键、后半部为F键,13号键前半部为A键、后半部为G键,14号键前半部为G键、后半部为H键,15号键前半部为E键、后半部为J键,16号键前半部为H键、后半部为K键;10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AI键,12号键与17号键的合键为UI键,12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S键,14号键与19号键的合键为AO键,14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OU键,16号键与21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7号键前半部为M键、后半部为A键,18号键前半部为C键、后半部为Z键,19号键前半部为CH键、后半部为X键,20号键前半部为O键、后半部为C键,21号键前半部为NG键、后半部为L键;17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Z键,19号键与22号键的合键为AI键,19号键与24号键的合键为ONG键;22号键前半部为ZH键、后半部为V键,23号键前半部为R键、后半部为B键,24号键前半部为SH键、后半部为N键;22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键,24号键与25号键的合键为ANG键;25号键前半部为L键、后半部为M键;
这个面板适用于实体键鼠一体,应用于虚拟键盘上就分解为全声母部分韵母面板及英文字母面板;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部分韵母和英文字母面板适用于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及英文输入的多拼输入法:
有声母时,先单击声母,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N、NG结束的音节,先单击I、U、Ü,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韵母是ER,先单击E后,再单击R;韵母是RUI,先单击R,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其它韵母一键单击;
大键盘25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3号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6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13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15号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8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20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23号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因为大键盘25键主键区比超大键盘41键主键区少了16个按键,受影响的是左上边区、右上边区、中心区、左下边区、右下边区,使这些分区都不足九个按键,通过这些分区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来弥补,即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
八向滑行分别称为前滑、左前滑、右前滑、左滑、右滑、左后滑、右后滑、后滑;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8.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21键中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键主键盘区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或部分韵母结合形成有序实时转换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9个大按键与4个小按键构成的5行5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5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13;
所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Q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J键,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为I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X键;2号键为D键,3号键为N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P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T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S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K键;5号键为B键,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为U键,6号键为F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G键,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键,9号键为H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M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C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NG键;10号键为Z键,11号键为CH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ZH键,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R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SH键,13号键为L键;
所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空键;1号键和2号键的合键为IA键,1号键4号键栋合键为IE键;2号键为N键或IANG键,3号键为I键,4号键为Ü键;2号键和5号键的合键为UA键,2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UO键,4号键和7号键的合键为EI键,4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为EN键;5号键为空键,6号键为U键,7号键为A键,8号键为E键,9号键为OU键;5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UAI键,7号键和10号键的合键为AI键,7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AO键,9号键和12号键的合键为ENG键;10号键为NG键或UANG键,11号键为R键,12号键为O键;10号键与13号键的合键为AN键,12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为ANG键;13号键为ONG键;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和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实时转换适用于单拼、双拼、三拼的输入法;全拼、简拼只用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单拼、双拼、三拼或全拼、简拼需要预先设定;
有声母时,单击声母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韵母部分是单韵母I、U、Ü的,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部分以单韵母I、U、Ü起头且以AO、OU、EI、N、NG结束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后,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其它韵母一次单击;
零声母时,韵母是单韵母I、U、Ü、E、R的音节,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次单击I、U、Ü、E、R,即同一个按键双击,然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以单韵母I、U、Ü、E、R起头的,一次单击I、U、Ü、E、R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然后一键单击其余部分,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完成不了的如韵母是RUI,先单击R,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U,仍然保持在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I或EI,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韵母是ER,先单击E后,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转换到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再单击R,完成后返回到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面板;E兼作零声母键,用于输入A、O、E起头的韵母;A、O可以一次单击形成单拼;汉语拼音部分韵母面板可以单独应用,这时要用到九个中心按键的八向滑行,能够实现全拼、简拼、单拼、双拼、三拼等多拼输入法;
中键盘13键主键区的上角区中心按键是1号键和3号键的合键,左上边区中心按键是2号键,右上边区中心按键是4号键,左角区中心按键是5号键和6号键的合键,中心区中心按键是7号键,右角区中心按键是8号键和9号键的合键,左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0号键,右下边区中心按键是12号键,下角区中心按键是11号键和13号键的合键;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某个分区缺哪个方位的按键,就用按住这个分区的中心按键向哪个方位滑行来弥补;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9.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9键小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键主键区与汉语拼音单韵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4个大按键与1个小按键构成的3行3列的主键区,从第1行至第3行且每行从左至右对按键定义的序号依次为1-5;
把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九个分区的中心按键提取出来,加入可以用于全拼韵尾的N、NG,既可合成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的九个按键;
所述汉语拼音单韵母面板中的1号键为I键;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为N键或IANG键,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为Ü键;2号键为U键,3号键为A键,4号键为E键;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NG键或UANG键,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为O键,5号键为R键;
所述1号键单击获得I,前滑获得Q,后滑获得N,左滑获得J,右滑获得X;左前滑获得IA,右前滑获得IE,左后滑获得IAO,右后滑获得IU;
所述1号键与2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或IANG,前滑获得T,左滑获得D;左前滑获得IAN,右前滑获得IN,左后滑获得ING,右后滑获得IONG;
所述1号键与4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Ü;右前滑获得ÜE,左后滑ÜAN,右后滑ÜN;
所述2号键单击获得U,前滑获得P,后滑获得M,左滑获得B,右滑获得F;左前滑获得UA,右前滑UO,左后滑获得UAI,右后滑获得UI;
所述3号键单击获得A,右后滑获得AO;
所述4号键单击获得E,前滑获得K,后滑获得NG,左滑获得G,右滑获得H;左前滑获得EI,右前滑获得EN,左后滑获得ER,右后滑获得ENG;
所述2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NG或UANG,前滑获得C,左滑获得Z,右滑获得S;左前滑获得UAN,右前滑获得UN,左后滑获得UNG,
所述4号键与5号键的合键单击获得O;右前滑获得OU,左后滑获得ONG;
所述5号键单击获得R,前滑获得CH,后滑获得L,左滑获得ZH,右滑获得SH;左前滑获得AI,左后滑获得AN,右后滑获得ANG;
所有的合键通过同时点击两个按键获得,所有的单键通过点击单个按键获得;
需要输入一键形码时,前滑获得田码,左前滑获得撇码,右前滑获得横折码,左滑获得口码,单击获得竖码,左后滑获得竖折码,右后滑获得捺码,后滑获得横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1键中键盘或所述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即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于手表的输入法方面,方法如下:
首先采用21键中键盘输入,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文本框自动隐去后继续输入;设计一个切换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9键小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退出时进入21键中键盘输入或编辑界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4691.XA CN111324210A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4691.XA CN111324210A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4210A true CN111324210A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16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24691.XA Pending CN111324210A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24210A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97A (zh) * | 1995-12-27 | 1996-09-18 | 罗康一 | 多键并击式汉字编码输入方法及键盘 |
CN1343926A (zh) * | 2001-09-10 | 2002-04-10 | 刘国桢 | 汉语字词全息编码计算机输入方法及键盘 |
JP2004220536A (ja) * | 2003-01-09 | 2004-08-05 | Beru Techno:Kk | 情報処理装置の入力装置 |
US6940490B1 (en) * | 2001-08-27 | 2005-09-06 | Palmone, Inc. | Raised keys on a miniature keyboard |
CN101089795A (zh) * | 2006-06-16 | 2007-12-19 | 李一新 | 单击与并击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和键盘 |
CN101183296A (zh) * | 2007-12-12 | 2008-05-21 | 魏新成 | 通过手机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双拼键盘输入汉字 |
TW200825851A (en) * | 2006-12-04 | 2008-06-16 | Keh-Hong Wang | Input device keyboard new key in method and new device design |
CN101751144A (zh) * | 2009-12-31 | 2010-06-23 | 戴銮谟 | 计算机键盘及数字键盘汉字“声形”输入法 |
CN10241142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王光达 | 单手移动和弦小键盘、标记、结构及其应用 |
CN103176620A (zh) * | 2013-03-28 | 2013-06-26 | 孟庆剑 | 传统计算机输入、控制的小型化方法 |
CN105824435A (zh) * | 2016-05-24 | 2016-08-03 | 深圳市百川海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定义按键的键盘 |
CN107728799A (zh) * | 2017-11-20 | 2018-02-23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基于该键盘实现的输入法 |
CN107957791A (zh) * | 2018-01-10 | 2018-04-24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半键盘及基于该半键盘实现的输入法 |
CN108227947A (zh) * | 2018-04-12 | 2018-06-29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
CN207799620U (zh) * | 2017-11-20 | 2018-08-31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 |
CN208013902U (zh) * | 2018-01-10 | 2018-10-26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半键盘 |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11524691.XA patent/CN1113242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97A (zh) * | 1995-12-27 | 1996-09-18 | 罗康一 | 多键并击式汉字编码输入方法及键盘 |
US6940490B1 (en) * | 2001-08-27 | 2005-09-06 | Palmone, Inc. | Raised keys on a miniature keyboard |
CN1343926A (zh) * | 2001-09-10 | 2002-04-10 | 刘国桢 | 汉语字词全息编码计算机输入方法及键盘 |
JP2004220536A (ja) * | 2003-01-09 | 2004-08-05 | Beru Techno:Kk | 情報処理装置の入力装置 |
CN101089795A (zh) * | 2006-06-16 | 2007-12-19 | 李一新 | 单击与并击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和键盘 |
TW200825851A (en) * | 2006-12-04 | 2008-06-16 | Keh-Hong Wang | Input device keyboard new key in method and new device design |
CN101183296A (zh) * | 2007-12-12 | 2008-05-21 | 魏新成 | 通过手机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双拼键盘输入汉字 |
CN101751144A (zh) * | 2009-12-31 | 2010-06-23 | 戴銮谟 | 计算机键盘及数字键盘汉字“声形”输入法 |
CN10241142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王光达 | 单手移动和弦小键盘、标记、结构及其应用 |
CN103176620A (zh) * | 2013-03-28 | 2013-06-26 | 孟庆剑 | 传统计算机输入、控制的小型化方法 |
CN105824435A (zh) * | 2016-05-24 | 2016-08-03 | 深圳市百川海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定义按键的键盘 |
CN107728799A (zh) * | 2017-11-20 | 2018-02-23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基于该键盘实现的输入法 |
CN207799620U (zh) * | 2017-11-20 | 2018-08-31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 |
CN107957791A (zh) * | 2018-01-10 | 2018-04-24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半键盘及基于该半键盘实现的输入法 |
CN208013902U (zh) * | 2018-01-10 | 2018-10-26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半键盘 |
CN108227947A (zh) * | 2018-04-12 | 2018-06-29 |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 Faraj et al. | Bigkey: A virtual keyboard for mobile devices | |
Green et al. | A reduced QWERTY keyboard for mobile text entry | |
CN108227947B (zh) |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 |
JP6681518B2 (ja) | 文字入力装置 | |
Shao et al. | SwipeKey: a swipe-based keyboard design for smartwatches | |
TWI634438B (zh) | 輸入漢字的整合程式 | |
CN110096162B (zh) | 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多拼输入法 | |
CN109767944B (zh) |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正方形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
CN103257715B (zh) | 一种汉语拼音键盘及基于该键盘的输入法 | |
CN106201003B (zh) | 一种基于触摸屏设备的虚拟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 |
CN107728799A (zh) |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基于该键盘实现的输入法 | |
CN111324210A (zh)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 |
CN101236457B (zh) | 音划中文输入法 | |
JP5882497B2 (ja) | 小型日本語キーボード及び方法 | |
CN208506700U (zh) | 正方形键盘 | |
KR101568716B1 (ko) | 드래그 방식을 이용한 한글 입력 장치 | |
KR101380502B1 (ko) |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진 전자기기의 드래그 기반 한글입력장치 및 한글입력방법 | |
JP2011522492A (ja) | 中国語教育に適した漢字の入力方法 | |
CN110806835A (zh) | 一种用于触摸屏的英文和拼音拼形输入键盘 | |
KR100592154B1 (ko) | 한자입력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1445061B1 (ko) | 스마트폰의 한글입력버튼 배치구조 | |
KR101927972B1 (ko) | 전자 기기의 한글 입력 시스템 | |
CN106201004B (zh) | 一种基于触摸屏设备的虚拟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 |
KR20200081718A (ko) | 홀로그램 기반의 문자 인식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Lockerman et al. | Text entry using five to seven physical key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