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6700U - 正方形键盘 - Google Patents

正方形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6700U
CN208506700U CN201820517947.3U CN201820517947U CN208506700U CN 208506700 U CN208506700 U CN 208506700U CN 201820517947 U CN201820517947 U CN 201820517947U CN 208506700 U CN208506700 U CN 208506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s
keyboard
word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179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179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6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6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67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正方形键盘,属于键盘布局领域,解决了现有键盘及输入法存在的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单手操控、重码率高的问题。正方形键盘分大键盘和小键盘,大键盘9行9列共25个键,小键盘5行5列共9个键;正方形键盘的尺寸相对较小,利用了按键的单击、两键或多键的合键并击,相当于现有全键盘的单击效果。实体键盘可以做到鼠标大小,做到键盘鼠标一体化,利用键盘鼠标的移动性在非触屏上实现触屏上的滑行动作。输入法方面,有简拼加全拼输入、简拼加双拼输入、简拼加全拼加双拼混合输入、全笔划字输入、基于笔划字的滑行输入等,适用于电脑、手机、手表三大平台。

Description

正方形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键盘布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方形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方面:目前,电脑方面使用的键盘是应用广泛的Qwerty键盘,还有与之近似的Qwertz及Azerty等键盘;手机方面使用的是包含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键的全键盘和T9键盘,该全键盘英文字母键与Qwerty键盘英文字母键布局相同;手表方面是把Qwerty全键盘用到手表上,如谷歌AndroidWear平台的输入法,还有Touch One输入法圆形或方形的外边缘键位布局等。
软件方面:电脑应用软件的菜单栏、工具栏、任务栏、状态栏、命令栏等占用着宝贵的显示屏的高度,这显然是菜单布局方面的问题;手机应用软件的输入法全键盘沿袭Qwerty键盘,有三行英文字母键,其中上面一行有QWERTYUIOP十个键,其上面还有候选栏也设计为十个键的宽度,有输入码的情况下候选栏上面还有输入码框和云搜索框等,三行英文字母键下面还有空格键等占用一行,那么现有的手机全键盘输入法通常有6行按键;设纵向或横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按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距离,下文同理,那么这样的6行10列的矩形按键面板上,两个相距最远的对角按键之间的距离就会有10.3个距离单位,这给单手操控手机带来困难;另外手机应用软件APP中的菜单分布更使单手操控手机成为不可能;还有T9输入法重码率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键盘及输入法存在的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单手操控、重码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正方形键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方形键盘,其键位布局成25键大键盘或9键小键盘;其中,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9行9列,共25个按键,25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25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4个按键,第五行五个按键,第六行4个按键,第七行3个按键,第八行2个按键,第九行1个按键;
25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4个按键,第五列五个按键,第六列4个按键,第七列3个按键,第八列2个按键,第九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25键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5.657个距离单位;
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5行5列,共9个按键,9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9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2个按键,第五行1个按键;
9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2个按键,第五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所述9键小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2.828个距离单位。
进一步的,25键大键盘的键盘布局与汉语拼音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字母面板,汉语拼音字母全声母全韵母面板如下:
25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第一行为N键;
第二行为X键和J键;
第三行为删除键、I键和键;
第四行为M键、D键、键和NG键;
第五行为F键、B键、A键、H键和G键;
第六行为U键、Z键、O键和E键;
第七行为S键、L键和ONG键;
第八行为SH键和ZH键;
第九行为R键;
N键、X键、J键与I键四键合一为Q键;X键与删除键二键合一为IA键;J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AN键;J键、I键、键与键四键合一为键;删除键与D键二键合一为T键;I键与D键二键合一为IAO键;I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N键;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ANG键;键与NG键二键合一为ING键;I键、D键、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UA键;键、键、NG键与H键四键合一为键;D键与B键二键合一为IU键;D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AI键;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AO键;键与H键二键合一为IONG键;M键、F键、B键与U键四键合一为P键;D键、B键、A键与Z键四键合一为UO键;键、A键、H键与O键四键合一为UAI键;NG键、H键、G键与E键四键合一为K键;B键与Z键二键合一为UAN键;A键与Z键二键合一为AN键;A键与O键二键合一为ANG键;H键与O键二键合一为EI键;A键、Z键、O键与L键四键合一为UI键;U键与S键二键合一为UN键;Z键与S键二键合一为C键;Z键与L键二键合一为UANG键;O键与L键二键合一为ER键;O键与ONG键二键合一为OU键;E键与ONG键二键合一为EN键;S键与SH键二键合一为UNG键;ONG键与ZH键二键合一为ENG键;L键、SH键、ZH键与R键四键合一为CH键;
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保留声母、保留单韵母,其余的韵母移除,剩下的既是全声母单韵母面板;
对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的分解得到九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九个按键,或单键或合键,九个按键成米字形排布,有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左下键、右下键、下键;九个分区分别称为上边区、左上角区、右上角区、左边区、中心区、右边区、左下角区、右下角区、下边区;
每个分区的各个按键的方位名称是,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左下键、右下键、下键;
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声母和韵母分到九个分区的排布如下,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上边区
上键:N键;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左键:X键;中键:Q键;右键:J键;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下键:I键;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左上键:删除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左键:IE键;中键:T键;右键:IAO键;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右下键:D键;下键:IU键;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左上键:键;右上键:键;左键:IN键;中键:IANG键;右键:ING键;左下键:键;右下键:键;下键:IONG键;
左边区
上键:M键;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左键:F键;中键:P键;右键:B键;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下键:U键;
中心区
上键:UA键;左上键:AI键;右上键:AO键;左键:UO键;中键:A键;右键:UAI键;左下键:AN键;右下键:ANG键;下键:UI键;
右边区
上键:NG键;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左键:H键;中键:K键;右键:G键;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下键:E键;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右上键:Z键;左键:UN键;中键:C键;右键:UANG键;左下键:S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下键:UNG键;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左上键:O键;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左键、中键、右键:ER键;OU键;EN键;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右下键:ONG键;下键:ENG键;
下边区
上键:L键;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左键:SH键;中键:CH键;右键:ZH键;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下键:R键;
把25键大键盘的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九个分区的中键提取出来,上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上键;左上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上键;右上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上键;左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键;中心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中键;右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键;左下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下键;右下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下键;下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下键;因此便是9键小键盘中键声母韵母面板的来源,9键小键盘的中键声母韵母面板如下:
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第一行为Q键;
第二行为T键和IANG键;
第三行为P键、A键和K键;
第四行为C键和OU键;
第五行为CH键;
进一步的,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面板如下:
25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为:
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q键和e键;
第三行为t键、u键和o键;
第四行为r键、y键、i键和p键;
第五行为a键、d键、g键、j键和l键;
第六行为s键、f键、h键和k键;
第七行为z键、c键和b键;
第八行为x键和v键;
第九行为m键;以及,
c键、x键、v键和m键四键合一为n键;
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面板如下:
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为:
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t键和o键;
第三行为a键、g键和l键;
第四行为z键和b键;
第五行为m键;
w键和t键二键合一为q键;w键和o键二键合一为e键;w键、t键、o键与g键四键合一为u键;t键和a键二键合一为r键;t键和g键二键合一为y键;o键和g键二键合一为i键;o键和l键二键合一为p键;t键、a键、g键与z键四键合一为d键;o键、g键、l键与b键四键合一为j键;a键和z键二键合一为s键;g键和z键二键合一为f键;g键和b键二键合一为h键;l键和b键二键合一为k键;g键、z键、b键与m键四键合一为c键;z键和m键二键合一为x键;b键和m键二键合一为v键;m键的上滑行得到n键;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和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25键大键盘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
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上边区;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上角区;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上角区;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边区;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中心区;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边区;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下角区;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下角区;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下边区;
在各个部位按一定顺序和规则取码九种笔划字,九种笔划字包括横、撇、横折、点、田、口、竖折、捺、竖,九种笔划字排布成米字形,对应25键大键盘每个分区的九个键:
横安排在上键;撇安排在左上键;横折安排在右上键;点安排在左键;田安排在中键;口安排在右键;竖折安排在左下键;捺安排在右下键;竖安排在下键。
进一步地,25键大键盘键位布局与九种笔划字结合而成的笔划字面板如下,结合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键位名称来说明:
上边区
上键: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X键既是点键;中键:Q键既是田键;右键:J键既是口键;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I键既是竖键;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既是横键;左上键:删除键既是撇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IE键既是点键;中键:T键既是田键;右键:IAO键既是口键;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D键既是捺键;下键:IU键既是竖键;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键既是撇键;右上键:键既是横折键;左键:IN键既是点键;中键:IANG键既是田键;右键:IN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键既是捺键;下键:IONG键既是竖键;
左边区
上键:M键既是横键;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F键既是点键;中键:P键既是田键;右键:B键既是口键;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U键既是竖键;
中心区
上键:UA键既是横键;左上键:AI键既是撇键;右上键:AO键既是横折键;左键:UO键既是点键;中键:A键既是键田;右键:UAI键既是口键;左下键:AN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ANG键既是捺键;下键:UI键既是竖键;
右边区
上键:NG键既是横键;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H键既是点键;中键:K键既是田键;右键: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E键既是竖键;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Z键既是横折键;左键:UN键既是点键;中键:C键既是田键;右键:UAN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S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UNG键既是竖键;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既是横键;左上键:O键既是撇键;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ER键既是点键;中键:OU键既是田键;右键:EN键既是口键;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ONG键既是捺键;下键:ENG键既是竖键;
下边区
上键:L键既是横键;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SH键既是点键;中键:CH键既是田键;右键:ZH键既是口键;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R键既是竖键。
进一步的,正方形键盘,与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相结合后的布局如下: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均位于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鼠标中键在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上,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进一步的,25键大键盘或9键小键盘在输入法实践中有输入码时,出现长条形候选栏,与之相联系的候选键都是外圈按键的合键;
25键大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16个,16个作为候选键;16个合键的外侧有16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以此类推;
25键大键盘时,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单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没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
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加双拼混输,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全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5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这时只能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
9键小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8个,8个作为候选键;8个合键的外侧有8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以此类推;
9键小键盘时,外圈的8个合键没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其它字或词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
由于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来自于25键大键盘中一个分区的中键,所以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的单击或滑行,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的一个按键的单击,即:
一个按键的单击,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中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下键的单击。
进一步的,笔划字输入法方面,25键大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单击其对应的25键大键盘相关分区的某个按键即可,最后利用候选键的点击后连续滑行或长按来确定字或词;
9键小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利用9键小键盘的对应位置按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即:
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上键;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上键;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上键;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键;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中键;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键;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下键;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下键;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下键;
上边部取的码利用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边部取的码利用左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中心部取的码利用中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下边部取的码利用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
并且上滑行输入横;左上滑行输入撇;右上滑行输入横折;左滑行输入点;单击输入田;右滑行输入口;左下滑行输入竖折;右下滑行输入捺;下滑行输入竖。
进一步的,基于正方形键盘所实现的汉语拼音输入法,包括全拼、简拼、双拼无需切换的输入方式;
在进行汉语拼音输入时,如果第一键输入声母,第二键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二键也输入声母,执行简拼运算;
第二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单韵母,执行全拼和双拼双通道运算;
第三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双韵母或三韵母,执行双拼运算;
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单韵母,则第一键输入单韵母,第二键仍然输入第一键输入的单韵母;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非单韵母,则第一键直接输入非单韵母;
从输入开始,每次输入一键完成后,可以在候选栏寻找想要的字或词,如果找不到,再进行下一键的输入;
前两键输入完成后,因为一些音节重码率较高,例如yi、ji、yu等;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解决:
1、利用扩展候选栏的下拉按钮,寻找需要的汉字;
2、加一键形码或笔划字等;
本输入法采用保留各种方法的多通道输入;前两键输入完成后笔划字面板与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结合在一起;这时若要用到扩展候选栏的下拉按钮,则不通过加一键笔划字的通道;否则第三键就是一键笔划字:
如果前两键是简拼词,第三键取该词第一字的第一码笔划字;第三键输入一键笔划字,使第四键可以直接选定字或词;如果第四键仍不选定字或词,继续简拼的整句输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汉语拼音加一键笔划字输入法或全笔划字输入法,基于在汉字的九个部位取得三个笔划字的顺序,在汉字的九个部位取得三个笔划字的顺序如下:
首先在汉字的中心部取码,例如问、间、闫、回、口、田、三、川等可以取码;
无论中心部可否取码,然后从上边部取码,如果上边部取到一码,则下一码取码的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逆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下边部、右下角部、右边部、右上角部,直到取完三码;不足三码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
如果上边部未取到一码,则下一码的取码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顺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直到取得一码为止;如果在左上角部之前取到一码,则逆时针环绕汉字返回到左上角开始取下一码,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直到取到上一码的部位,取完三码;如果仍然没有取到三码,利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汉字的九个部位每个部位只取码一次;每个笔划字只取码一次;
利用从汉字的九个部位所取的一码或两码或三码笔划字,并且只用单独的笔划字布局,按取码顺序依次输入,即是一款全笔划字输入法。
进一步的,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时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如下:
采用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的方法,即输入时文本框隐去,使点击按键时不在文本框里产生焦点;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还需设计一个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文本编辑界面,同时有相关的编辑按键对文本框里的文字进行处理;
从9键小键盘输入界面转到文本编辑界面时,九键减少到六键,上键、左上键、右上键消失,其余六键位置不变,消失的三个按键位置出现文本框,已输入文本在其中待编辑:
左键设计为确定键;中键设计为向上键;右键设计为删除键;左下键键设计为向左键;右下键键设计为向右键;下键设计为向下键;
确定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记录键;向上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全选键;向上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剪切键;向左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复制键;向右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粘贴键;删除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返回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的同类全键盘相比,若同样的按键大小、同样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能从现有全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最长距离10.3个距离单位,缩小到25键大键盘的5.657个距离单位或9键小键盘的2.828个距离单位,使单手控制键盘更加便捷;
2、实体键盘可以做到鼠标大小,做到键盘鼠标一体化,利用鼠标键盘的移动功能在非触屏上实现触屏上的滑行动作,使操作更快捷;
3、在电脑、手机、手表三大平台上使用统一的键位布局,正方形键盘9键小键盘是通过每个按键的单击,及点击后连续八向滑行来模拟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各个单键和合键的单击;为小屏设备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2为正方形键盘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示意图。
图3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全韵母布局示意图。
图4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汉语拼音全声母单韵母布局示意图。
图5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上边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6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左上角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7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右上角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8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左边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9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中心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10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右边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11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左下角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12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右下角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13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下边区九个按键示意图。
图14为正方形键盘9键小键盘的全中键布局示意图。
图15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英文字母布局示意图。
图16为正方形键盘9键小键盘的英文字母布局示意图。
图17为九种笔划字的十字形分布示意图。
图18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的笔划字按键分区布局示意图。
图19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与鼠标左中右三键的结合示意图。
图20为正方形键盘25键大键盘候选键和候选栏的示意图。
图21为十字形候选栏的字或词位置示意图。
图22为正方形键盘9键小键盘候选键和候选栏的示意图。
图23为圆形手表文本编辑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正方形键盘,有两种键位布局方式,一种是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另一种是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键位布局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其余的硬件方面(比如主板、电路实现等)采用现有的技术即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正方形键盘,分为25键大键盘和9键小键盘;其中,
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9行9列,共25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
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4个按键;第五行5个按键;第六行4个按键;第七行3个按键;第八行2个按键;第九行1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4个按键;第五列5个按键;第六列4个按键;第七列3个按键;第八列2个按键;第九列1个按键;
键位布局整体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相邻两行的按键之间的斜向距离相等,即相邻两列的按键之间的斜向距离相等;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那么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即第一行的按键到第九行的按键之间的距离为5.657个距离单位;见图1;
9键小键盘键位布局分为5行5列,共9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
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2个按键;第五行1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2个按键;第五列1个按键;
键位布局整体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相邻两行的按键之间的斜向距离相等,即相邻两列的按键之间的斜向距离相等;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那么9键小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即第一行的按键到第五行的按键之间的距离为2.828个距离单位;见图2;
进一步的,有25键大键盘键位布局与汉语拼音字母结合而成的汉语拼音字母布局,全声母全韵母布局如下:
25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第一行为N键;
第二行为X键和J键;
第三行为删除键、I键和键;
第四行为M键、D键、键和NG键;
第五行为F键、B键、A键、H键和G键;
第六行为U键、Z键、O键和E键;
第七行为S键、L键和ONG键;
第八行为SH键和ZH键;
第九行为R键;
N键、X键、J键与I键四键合一为Q键;X键与删除键二键合一为IA键;J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AN键;J键、I键、键与键四键合一为键;删除键与D键二键合一为T键;I键与D键二键合一为IAO键;I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N键;键与键二键合一为IANG键;键与NG键二键合一为ING键;I键、D键、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UA键;键、键、NG键与H键四键合一为键;D键与B键二键合一为IU键;D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AI键;键与A键二键合一为AO键;键与H键二键合一为IONG键;M键、F键、B键与U键四键合一为P键;D键、B键、A键与Z键四键合一为UO键;键、A键、H键与O键四键合一为UAI键;NG键、H键、G键与E键四键合一为K键;B键与Z键二键合一为UAN键;A键与Z键二键合一为AN键;A键与O键二键合一为ANG键;H键与O键二键合一为EI键;A键、Z键、O键与L键四键合一为UI键;U键与S键二键合一为UN键;Z键与S键二键合一为C键;Z键与L键二键合一为UANG键;O键与L键二键合一为ER键;O键与ONG键二键合一为OU键;E键与ONG键二键合一为EN键;S键与SH键二键合一为UNG键;ONG键与ZH键二键合一为ENG键;L键、SH键、ZH键与R键四键合一为CH键;见图3;
25键大键盘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保留声母、保留单韵母,其余的韵母移除,剩下的既是25键大键盘全声母单韵母面板;见图4;
25键大键盘全声母全韵母面板适合简拼、全拼、双拼的混合输入,25键大键盘全声母单韵母面板适合全拼输入;
对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的分解得到九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九个按键,或单键或合键,九个按键成米字形排布,有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左下键、右下键、下键;九个分区分别称为上边区、左上角区、右上角区、左边区、中心区、右边区、左下角区、右下角区、下边区;
每个分区的各个按键的方位名称是,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左下键、右下键、下键;
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声母和韵母分到九个分区的排布如下,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上边区
上键:N键;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左键:X键;中键:Q键;右键:J键;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下键:I键;见图5;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左上键:删除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左键:IE键;中键:T键;右键:IAO键;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右下键:D键;下键:IU键;见图6;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左上键:键;右上键:键;左键:IN键;中键:IANG键;右键:ING键;左下键:键;右下键:键;下键:IONG键;见图7;
左边区
上键:M键;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左键:F键;中键:P键;右键:B键;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下键:U键;见图8;
中心区
上键:UA键;左上键:AI键;右上键:AO键;左键:UO键;中键:A键;右键:UAI键;左下键:AN键;右下键:ANG键;下键:UI键;见图9;
右边区
上键:NG键;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左键:H键;中键:K键;右键:G键;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下键:E键;见图10;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右上键:Z键;左键:UN键;中键:C键;右键:UANG键;左下键:S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下键:UNG键;见图11;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左上键:O键;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左键、中键、右键:ER键;OU键;EN键;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右下键:ONG键;下键:ENG键;见图12;
下边区
上键:L键;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左键:SH键;中键:CH键;右键:ZH键;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下键:R键;见图13;
把25键大键盘的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九个分区的中键提取出来,上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上键;左上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上键;右上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上键;左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键;中心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中键;右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键;左下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左下键;右下角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右下键;下边区中键对应9键小键盘布局中的下键;因此便是9键小键盘中键声母韵母面板的来源,9键小键盘的中键声母韵母面板如下:
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第一行为Q键;
第二行为T键和IANG键;
第三行为P键、A键和K键;
第四行为C键和OU键;
第五行为CH键;见图14;
9键小键盘适合用于手表输入法,每个按键的单击加上点击后连续八向滑行,达到25键大键盘中九个分区的各个按键的单击效果;例如9键小键盘的A键:单击A键是A;点击A键后连续上滑是UA;点击A键后连续右上滑是AI;点击A键后连续左上滑是AO;点击A键后连续左滑是UO;点击A键后连续右滑是UAI;点击A键后连续左下滑是AN;点击A键后连续右下滑是ANG;点击A键后连续下滑是UI;其余同理;
进一步的,25键大键盘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布局如下:
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q键和e键;
第三行为t键、u键和o键;
第四行为r键、y键、i键和p键;
第五行为a键、d键、g键、j键和l键;
第六行为s键、f键、h键和k键;
第七行为z键、c键和b键;
第八行为x键和v键;第九行为m键;
以及,c键、x键、v键和m键四键合一为n键;见图15;
进一步的,9键小键盘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布局如下:
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面板如下:
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为:
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t键和o键;
第三行为a键、g键和l键;
第四行为z键和b键;
第五行为m键;
w键和t键二键合一为q键;w键和o键二键合一为e键;w键、t键、o键与g键四键合一为u键;t键和a键二键合一为r键;t键和g键二键合一为y键;o键和g键二键合一为i键;o键和l键二键合一为p键;t键、a键、g键与z键四键合一为d键;o键、g键、l键与b键四键合一为j键;a键和z键二键合一为s键;g键和z键二键合一为f键;g键和b键二键合一为h键;l键和b键二键合一为k键;g键、z键、b键与m键四键合一为c键;z键和m键二键合一为x键;b键和m键二键合一为v键;m键的上滑行得到n键;见图16;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和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25键大键盘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
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上边区;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上角区;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上角区;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边区;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中心区;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边区;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下角区;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下角区;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下边区;
在各个部位按一定顺序和规则取码九种笔划字,九种笔划字包括横、撇、横折、点、田、口、竖折、捺、竖,九种笔划字排布成米字形,对应25键大键盘每个分区的九个键:
横安排在上键;撇安排在左上键;横折安排在右上键;点安排在左键;田安排在中键;口安排在右键;竖折安排在左下键;捺安排在右下键;竖安排在下键;见图17;
进一步地,25键大键盘键位布局与九种笔划字结合而成的笔划字面板如下,结合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键位名称来说明:
上边区
上键: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X键既是点键;中键:Q键既是田键;右键:J键既是口键;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I键既是竖键;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既是横键;左上键:删除键既是撇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IE键既是点键;中键:T键既是田键;右键:IAO键既是口键;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D键既是捺键;下键:IU键既是竖键;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键既是撇键;右上键:键既是横折键;左键:IN键既是点键;中键:IANG键既是田键;右键:IN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键既是捺键;下键:IONG键既是竖键;
左边区
上键:M键既是横键;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F键既是点键;中键:P键既是田键;右键:B键既是口键;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U键既是竖键;
中心区
上键:UA键既是横键;左上键:AI键既是撇键;右上键:AO键既是横折键;左键:UO键既是点键;中键:A键既是键田;右键:UAI键既是口键;左下键:AN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ANG键既是捺键;下键:UI键既是竖键;
右边区
上键:NG键既是横键;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H键既是点键;中键:K键既是田键;右键: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E键既是竖键;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既是横键;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Z键既是横折键;左键:UN键既是点键;中键:C键既是田键;右键:UANG键既是口键;左下键:S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UNG键既是竖键;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既是横键;左上键:O键既是撇键;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ER键既是点键;中键:OU键既是田键;右键:EN键既是口键;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ONG键既是捺键;下键:ENG键既是竖键;
下边区
上键:L键既是横键;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左键:SH键既是点键;中键:CH键既是田键;右键:ZH键既是口键;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捺键;下键:R键既是竖键;见图18;
进一步的,正方形键盘,与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相结合后的布局如下: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均位于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鼠标中键在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上,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见图19;
进一步的,25键大键盘或9键小键盘在输入法实践中有输入码时,出现长条形候选栏,与之相联系的候选键都是外圈按键的合键;
25键大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16个,16个作为候选键;16个合键的外侧有16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以此类推;见图20;
25键大键盘时,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单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没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
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加双拼混输,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全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5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这时只能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见图21;
9键小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8个,8个作为候选键;8个合键的外侧有8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以此类推;见图22;
9键小键盘时,外圈的8个合键没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其它字或词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
因为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来自于25键大键盘中一个分区的中键,所以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的单击或滑行,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的一个按键的单击,即:
一个按键的单击,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中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下键的单击;
进一步的,笔划字输入法方面,25键大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单击其对应的25键大键盘相关分区的某个按键即可,最后利用候选键的点击后连续滑行或长按来确定字或词;
9键小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利用9键小键盘的对应位置按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即:
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上键;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上键;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上键;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键;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中键;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键;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下键;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下键;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下键;
上边部取的码利用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边部取的码利用左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中心部取的码利用中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下边部取的码利用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
并且上滑行输入横;左上滑行输入撇;右上滑行输入横折;左滑行输入点;单击输入田;右滑行输入口;左下滑行输入竖折;右下滑行输入捺;下滑行输入竖;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正方形键盘所实现的汉语拼音输入法,包括全拼、简拼、双拼无需切换的输入方式;
在进行汉语拼音输入时,如果第一键输入声母,第二键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二键也输入声母,执行简拼运算;
第二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单韵母,执行全拼和双拼双通道运算;
第三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双韵母或三韵母,执行双拼运算;
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单韵母,则第一键输入单韵母,第二键仍然输入第一键输入的单韵母;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非单韵母,则第一键直接输入非单韵母;
从输入开始,每次输入一键完成后,可以在候选栏寻找想要的字或词,如果找不到,再进行下一键的输入;
前两键输入完成后,因为一些音节重码率较高,例如yi、ji、yu等;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解决:
1、利用扩展候选栏的下拉按钮,寻找需要的汉字;
2、加一键形码或笔划字等;
本输入法采用保留各种方法的多通道输入;前两键输入完成后笔划字面板与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结合在一起;这时若要用到扩展候选栏的下拉按钮,则不通过加一键笔划字的通道;否则第三键就是一键笔划字:
如果前两键是简拼词,第三键取该词第一字的第一码笔划字;第三键输入一键笔划字,使第四键可以直接选定字或词;如果第四键仍不选定字或词,继续简拼的整句输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汉语拼音加一键笔划字输入法或全笔划字输入法,基于在汉字的九个部位取得三个笔划字的顺序,在汉字的九个部位取得三个笔划字的顺序如下:
首先在汉字的中心部取码,例如问、间、闫、回、口、田、三、川等可以取码;
无论中心部可否取码,然后从上边部取码,如果上边部取到一码,则下一码取码的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逆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下边部、右下角部、右边部、右上角部,直到取完三码;不足三码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
如果上边部未取到一码,则下一码的取码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顺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直到取得一码为止;如果在左上角部之前取到一码,则逆时针环绕汉字返回到左上角开始取下一码,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直到取到上一码的部位,取完三码;如果仍然没有取到三码,利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汉字的九个部位每个部位只取码一次;每个笔划字只取码一次;
利用从汉字的九个部位所取的一码或两码或三码笔划字,并且只用单独的笔划字布局,按取码顺序依次输入,即是一款全笔划字输入法;
进一步的,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时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如下:
采用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的方法,即输入时文本框隐去,使点击按键时不在文本框里产生焦点;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还需设计一个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文本编辑界面,同时有相关的编辑按键对文本框里的文字进行处理;
从9键小键盘输入界面转到文本编辑界面时,九键减少到六键,上键、左上键、右上键消失,其余六键位置不变,消失的三个按键位置出现文本框,已输入文本在其中待编辑:
左键设计为确定键;中键设计为向上键;右键设计为删除键;左下键键设计为向左键;右下键键设计为向右键;下键设计为向下键;
确定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记录键;向上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全选键;向上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剪切键;向左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复制键;向右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粘贴键;删除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返回键;见图23;
候选栏有如下分区:
25键大键盘中,15区、16区、1区、2区合称为上区,3区、4区、5区、6区合称为右区,7区、8区、9区、10区合称为下区,11区、12区、13区、14区合称为左区;
15区、16区合称为上区左半区,1区、2区合称为上区右半区;3区、4区合称为右区上半区,5区、6区合称为右区下半区;7区、8区合称为下区右半区,9区、10区合称为下区左半区;11区、12区合称为左区下半区,13区、14区合合称为左区上半区;
9键小键盘中,1区、8区合称为上区,2区、3区合称为右区,4区、5区合称为下区,6区、7区合称为左区;
8区称为上区左半区,1区称为上区右半区;2区称为右区上半区,3区称为右区下半区;4区称为下区右半区,5区称为下区左半区;6区称为左区下半区,7区合称为左区上半区;
右区用于显示声调为一声的字或首字为一声的词;上区用于显示声调为二声的字或首字为二声的词;左区用于显示声调为三声的字或首字为三声的词;下区用于显示声调为四声的字或首字为四声的词;
把右区、上区、左区、下区四大候选区标成四种彩色,如果遇到某一声调的字或词较少,对应的候选区有空位时,即垂直或水平对应的半区可以互相利用,即颜色互浸,做到合理利用候选栏;
汉字取码规则
如下所称的左右结构及上下结构,包括单笔划字的左右上下,例如川是左中右结构,二是上下结构;
上边部、下边部的取码:
所取的笔划字处于左中右结构或无左右结构状态可以取码,例如左中右结构的湖,上边可以取竖,下边可以取口;无左右结构的丁,上边可以取横,下边可以取竖;
左边部、右边部的取码:
所取的笔划字处于上中下结构或无上下结构状态可以取码,例如上中下结构的河,左边可以取点,右边可以取竖;无上下结构的厂,左边可以取竖;
左上角部、左下角部、右下角部、左上角部的取码:
所取的笔划字处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状态可以取码,横折、竖折的取码可以不是处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状态;例如讨可以取左上角的点;例如志可以取左下角点;例如抠可以取右上角的横;例如同可以取右上角的横折;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可以是局部的,例如:美,整体是上中下,上部是局部左右结构。
双拼加一键只用第一码;纯笔划字输入至多用三码,一码或两码之后可以找到常用的汉字;
笔划字的定义及近似的笔划归类:
横:原有定义;
撇:撇折归于撇;例如去字的第四笔;
横折:横钩、横撇、横折弯钩归于横折;例如买字的第一笔、劲字的第一笔,亿字的第三笔;
点:原有定义;
田:代表口中包含横、竖、点、撇、捺等;超出口字之外的笔划除外,例如中里的竖不属于口里的笔划,四归于田,盒的下部归于田;
口:口中无笔划的口,央中有口;
竖折:竖钩、竖提归于竖折;例如利字最后一笔、以字的第一笔;
竖:竖撇归于竖,例如川、厂、广中的竖撇归于竖;
捺:斜钩归于捺;例如心字的第二笔;
未尽的细节需要逐步完善,其它遇到的特殊笔划另行归类。

Claims (1)

1.一种正方形键盘,其特征在于,其键位布局成25键大键盘、9键小键盘;其中,
所述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9行9列,共25个按键,25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25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4个按键,第五行五个按键,第六行4个按键,第七行3个按键,第八行2个按键,第九行1个按键;
25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4个按键,第五列五个按键,第六列4个按键,第七列3个按键,第八列2个按键,第九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所述25键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5.657个距离单位;
所述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5行5列,共9个按键,9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9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2个按键,第五行1个按键;
9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2个按键,第五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所述9键小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2.828个距离单位;
所述正方形键盘与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相结合后的布局如下:
所述鼠标左键、所述鼠标中键、所述鼠标右键均位于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所述鼠标中键在所述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上,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所述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CN201820517947.3U 2018-04-12 2018-04-12 正方形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6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7947.3U CN208506700U (zh) 2018-04-12 2018-04-12 正方形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7947.3U CN208506700U (zh) 2018-04-12 2018-04-12 正方形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6700U true CN208506700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6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1794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6700U (zh) 2018-04-12 2018-04-12 正方形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6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7947A (zh) * 2018-04-12 2018-06-29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7947A (zh) * 2018-04-12 2018-06-29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CN108227947B (zh) * 2018-04-12 2024-04-02 米环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7947A (zh) 正方形键盘及基于该正方形键盘的输入法
CN103645851B (zh) 在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上输入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76886B (zh) 一种数字双拼双笔输入法及其键盘方案
WO2022083753A1 (zh) 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CN101930289A (zh) 一种计算机汉字拼音及形码输入法
WO2022083751A1 (zh) 具有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CN101216730B (zh) 四向方向输入设备的软键盘多输入法面板选择方法
CN110096162B (zh) 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多拼输入法
CN208506700U (zh) 正方形键盘
CN103257715B (zh) 一种汉语拼音键盘及基于该键盘的输入法
CN109767944A (zh)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正方形键盘及键盘输入法
TW201537362A (zh) 電腦漢字輸入裝置及其輸入方法
CN208013902U (zh) 一种新型键位布局的半键盘
CN109521882A (zh) 汉字输入用键盘
CN104598045B (zh) 五宫格输入法
CN105786383B (zh) 一种触摸屏的输入方法
JP2015500539A (ja) 小型日本語キーボード及び方法
KR20150096950A (ko) 중문자 입력장치 및 방법
CN209357649U (zh)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正方形键盘
KR101380502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진 전자기기의 드래그 기반 한글입력장치 및 한글입력방법
KR100592154B1 (ko) 한자입력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282760B1 (ko) Acegi 키보드 레이아웃을 제공하는 유저 인터페이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93647B (zh) 形状码及触摸屏的区位汉字输入法
CN103823571A (zh) 基于双方向控制的输入法系统
CN104571590B (zh) 一种用于触摸屏设备的中文输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