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7371A - 窑烤炉 - Google Patents

窑烤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7371A
CN111317371A CN201811541812.1A CN201811541812A CN111317371A CN 111317371 A CN111317371 A CN 111317371A CN 201811541812 A CN201811541812 A CN 201811541812A CN 111317371 A CN111317371 A CN 111317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heat transfer
oven
top pl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18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重景
黄锦颖
黄信铭
黄信雄
叶严仁
林冠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d M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d M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d M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and M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418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73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7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L3/365Thawing subsequent to freez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窑烤炉,包括有一炉本体以及一热传导组件,炉本体具有一排气口;热传导组件系设置于该炉本体一侧,且包含的组件有: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以及一封板,顶板以及底板藉由二侧板及封板而相连接,使组件之间围设形成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靠近封板且与排气口连通,该第二开口远离封板并连通该热传导组件的外部;藉由热传导组件的设置,使自炉本体的排气口所离开之热气,能进入至热传导组件内部,让热气之热能得以被顶板所吸收,并传导至摆放在顶板上之食材而达到再利用之功效。

Description

窑烤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窑烤设备,特别是一种能充分利用排气之热能的窑烤炉。
背景技术
已知烤炉、烤箱、烤瓮或烤窑等用以加热食物的加热装置,于使用期间所产生的高温热气会直接排放至加热装置外,高温的热气使作业环境的温度上升,高温的作业环境不但有碍作业人员的健康,若作业人员没适时补充水分轻微的会有中暑的情形,严重者可能引起热衰竭而休克,高温热气除了使环境呈现高温的状态,而使作业人员操作时存在着上述的危险之外,更直接的伤害系作业人员若不慎接触高温的热气可能会造成烫伤或灼伤。
除此之外,加热完毕的食物,在离开加热装置但尚未上桌前的这段时间因没有加热装置提供热源,导致食物容易冷却,为享用热腾腾的食物,所以势必得将冷却的食物再次送进加热装置中,如此重复加热不但很有可能破坏食物的美味,更造成加热装置能源的浪费,若为保温而须将加热完毕的食物存放至一保温装置,则需再加购保温装置,如此不但提高成本又占空间而且耗能。
再者,经冷冻的食物在放入加热装置前,需经过一解冻的步骤才不至于在加热时消耗过多的热能,一般解冻的方法不是放在室温下便是置于水中,但此两种方法仍得花些时间,也因而影响到后续出餐的速度。
是以,如何改善上述加热装置耗能、费时以及使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等问题与缺失,即为亟欲解决之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烤炉,使窑烤炉中烘烤食物的热气在排放前能再被加以利用,进行食物的保温或加热。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窑烤炉包括有一炉本体以及一热传导组件,炉本体具有一排气口;热传导组件系设置于该炉本体一侧,且包含有: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以及一封板,顶板以及底板藉由二侧板及封板而相连接,且顶板、底板、二侧板及封板之间围设形成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靠近该封板且与炉本体的排气口连通,该第二开口远离该封板并连通该热传导组件的外部。
本发明之效果在于藉由热传导组件的设计,使炉本体的热气由排气口离开炉本体,进入气流道内后能将热能传导至顶板,如此便能对放置在顶板的食材进行保温或解冻,不但有效地利用热气,还能降低热气从第二开口离开进入大气时的温度,避免操作人员灼伤也降低工作环境大幅度升温的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窑烤炉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炉本体与热传导组件的组装图。
图3为图1中炉本体的部分透视图。
图4为图3之4-4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6中6-6方向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延伸管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导热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窑烤炉100,包含有一炉本体10以及一热传导组件20;炉本体10具有一外罩11、一主体12以及一排气管13,外罩11的顶部具有一开口11a,主体12顶部具有一开口12a,主体12内部设置有热源(图未示)以供加热之用,且排气管13一端连接该主体12并与开口12a连通,排气管13另一端通过外罩11的开口11a而使部分外露于外罩11。主体12内部另设置有加热装置12b,加热装置12b产生的热气沿着排气管13的一排气口13a而往上窜流。此外,炉本体10前侧具有一入料口连通至主体12内部。
热传导组件20包含有一导管21、一延伸管22以及至少一隔板23;导管21系由一顶板211、一底板212、二侧板213以及一封板214所连接形成,且导管21内部具有一气流道24。
其中,顶板211与底板212透过二侧板213以及封板214相连接,且顶板211与封板214连接的一端较靠近底板212,顶板211的另一端则相对远离底板212,使顶板211呈倾斜的方式设置。气流道24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开口24a与一第二开口24b,其中第一开口24a位于底板212且靠近封板214,第二开口24b远离封板214,且第二开口24b系由顶板211、底板212以及二侧板213所围设而成,并连通至该延伸管22的内部;延伸管22具有一第一管口22a与一第二管口22b,第一管口22a与导管21的第二开口24b相通,第二管口22b用以连通热传导组件20外部且朝向炉本体10的后侧;本实施例之隔板23的数量系为二个,该二隔板23皆跨设于延伸管22的内壁面,且位于靠近第二管口22b之处且远离第二开口24b,但其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亦可只设置一个或不设置。此外,延伸管22于靠近导管之位置亦设置有多个穿孔222(参照图5),该多个穿孔背离封板214朝向下方且连通延伸管22内部与外部。
如图6所示,导管21定义有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轴线L1,该延伸管22定义有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轴线L2,该第一轴线L1与该第二轴线L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θ1,该第一夹角θ1使延伸管22的第二管口22b朝上,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管22系朝外且朝上设置。
热传导组件20架设于炉本体10的外罩11顶部,为提高连接后的稳定性,热传导组件20在第一开口24a外围设有一套管21a,透过套管21a与排气管13外露于外罩11的部分相互套接而获得稳固连接的效果,同时使得排气口13a与第一开口24a相连通,另外,选择在套管21a与排气管13外露于外罩11的部分相互套接的另一侧设置一支架30,有助于平衡热传导组件20的高度及提高组装后的稳固性。
因第二管口22b系朝上设计,所以雨水或落尘等物质容易自第二管口22b进入热传导组件20内部,是以本实施例于底板212上设有多个出口21b,出口21b系靠近第二管口22b,使自第二管口22b落入的异物或水能离开导管21内部或是在导管21内部有凝结水产生时可自出口21b流出,以维持热传导组件20内部的洁净。出口21b的形状不以长形为限,亦可为圆形,且数量亦可为至少一个。穿孔222亦可供自第二管口22b落入的异物或水能离开延伸管22。
透过上述热传导组件20的设置,使加热装置12b产生的热气沿着排气管13的排气口13a往上窜流后,便可藉由第一开口24a进入至导管21,倾斜的顶板211使热气得以依照物理特性(热气易向上升)而平顺地移动至第二开口22b,接着藉由第一管口22a进入延伸管22的内部,最后由第二管口22b离开热传导组件20内部,且藉由隔板23的设置使热气在离开延伸管22内时能被分散。
本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的顶板211系以具备良好热传导性的材质制作,使得能够将流经气流道24之热气的热能传导至顶板211的外表面。对于放置于顶板211外表面的食物或是食材来说,能藉由吸收顶板211所传导的热能而获得保温或是解冻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之二侧板213及封板214之顶缘高出顶板211的外表面,使侧板213突出的部分与顶板211的外表面共同围设出一容置槽20a,让食物置放于顶板211时,不会因顶板211倾斜的设计而滑出顶板211。更值得一提的是,食物或食材是置于预板211上,而非位于气流道24中,因此,自排气口13a排放的热气不与食材直接接触,可避免食物或食材沾染到所排放之热气而有异味。
以下再说明可达成同上述实施例能获得对食物或食材产生保温或是解冻效果的其他实施例,由于炉本体10结构不变,因此以下仅就热传导组件的不同结构型态作说明。
请参照图8及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A,该热传导组件20A具有相同上述第一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的部件,不同之处在于增设有多个导热件25。该多个导热件25沿着热气流向分布设置,每一个导热件25包括有导热部25a及吸热部25b,导热部25a连结于顶板211之内表面,吸热部25b连接导热部25a且朝下延伸,吸热部25b与气流道24内之热气接触,再透过导热部25a将热能传递至顶板211,如此使气流道24的热气能更有效的被吸收应用。
图10所示为第三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B,该热传导组件20B具有相同第一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的所有部件,相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热传导组件20B的顶板211顶部更加设一保温罩40,使保温罩40与顶板211之间形成保温空间S并将食物或食材包覆其中,保温罩40不只能防止灰尘等不洁物落于摆放在顶板211的食物或食材,亦能使保温空间S内的热能不易消散。
图11所示为第四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C,该热传导组件20C包含有顶板211、底板212、二侧板213、一封板214、二隔板24、支架30、导热件25以及保温罩40,上述之部件的连接关系同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亦具有相同之功效,所以于此不再赘述,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C的顶板211系以与底板212平行的方式设置,且隔板23跨设于二侧板213且靠近该第二开口24b;本实施例的底板212并未设置有出口21b,但于其他应用中可加设出口21b(图未示)。
请见图12为第五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D,其大部分构件同第四实施例所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并未设置保温罩40,且顶板211靠近第二开口24b的一端具有一凸起21d,使二侧板213及封板214之顶缘以及该凸起21d与顶板211的外表面围设出该容置槽20a,并于容置槽20a中倒入水,水的比热大所以保温功效佳,使用者可将待解冻的食品置于水中,或是在水中增设一架子(图未示),将欲保温或解冻之食品置于架子上使食品免于接触水面而变湿。
图13为第六实施例的热传导组件20E,本实施例之揭示系第四实施例结合第五实施例的态样,在本实施例中的部件,其构造和功效同上述,于此不再说明,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还包含有第一实施例中的延伸管22,延伸管22的连接方式及第二管口22b的方向亦同第一实施例所述,且二隔板23亦跨设于延伸管22的内壁面。
图14为第七实施例的热传导组件20F,本实施例具有大致上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构造,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导管21与延伸管22的二轴线L1、L2所相交形成一第二夹角θ2,使延伸管22的第二管口22b以朝下的方式设置,且底板212未设有出口21b,藉由第二管口22b朝下的设计,使得倾向往上升的热气受到局限,进而延长热气停留在气流道24的时间,让热能更容易传至顶板211被有效利用。
图15为第八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G,本实施例以第五实施例为基础,在其顶板211上设置有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温罩40,并在热传导组件20G的第一侧增设一竖管26,且第二开口24b亦位于该第一侧,竖管26的顶部具有一上管口26a,竖管26的底部具有一下管口26b,上管口26a与下管口26b相连通,其中第二开口24b连通竖管26内部并位于上管口26a与下管口26b之间,藉由竖管26的设计,避免落于上管口26a的雨水或灰尘等不洁物进入气流道24。
请参照图16为第九实施例,本实施例之热传导组件20H的各部件以及相关功能大致上与第八实施例所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之顶板211同第一实施例所述,系以倾斜的方式架设,所以容置槽20a并未储水,且热传导组件20H的第一侧其底板212靠近竖管26处具有一倾斜段21c,倾斜段21c的一侧与竖管26相接,倾斜段21c的另一侧设置支架30,该倾斜段21c使自上管口26a落入的雨水或灰尘等不洁物若不慎进入气流道24时,能因倾斜的设计而自气流道24滚落至下管口26b而离开。
藉由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热传导组件20~20H的设计,使进入至气流道24的热气,其热能得以回收再利用,并于排放入大气时能降低热气的温度,解决工作环境的室温容易因热气而升温的困扰。更值得一提的是,食物或食材系与气流道隔离,有效避免沾染异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窑烤炉
10炉本体
11外罩 11a开口 12主体
12a开口 12b加热装置 13排气管
13a排气口
20热传导组件
20a容置槽 21导管 21a套管
21b出口 21c倾斜段 21d凸起
211顶板 212底板 213侧板
214封板 22延伸管 22a第一管口
22b第二管口 222穿孔
23隔板
24气流道
24a第一开口 24b第二开口 25导热件
25a导热部 25b吸热部 26竖管
26a上管口 26b下管口
30支架
40保温罩

Claims (15)

1.一种窑烤炉,包括有:
一炉本体,具有一排气口;以及
一热传导组件,设置于该炉本体一侧,该热传导组件包括有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以及一封板,该顶板以及该底板藉由该二侧板及该封板相连接成一导管,且该顶板、该底板、该二侧板及该封板之间围设形成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相对之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接近该封板且与该炉本体之排气口连通,该第二开口远离该封板并连通至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之该顶板系将该炉本体所产生并流窜至该气流道之热气的热能传导至该顶板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二侧板及该封板之顶缘高出该顶板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烤炉,包括一保温罩结合于该热传导组件之顶部,且该保温罩与该顶板之间形成一保温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包括有多个导热件,所述多个导热件分别具有一导热部及一吸热部,其中该导热部连结于该顶板之内表面,该吸热部连接该导热部而用以与该气流道内之热气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窑烤炉,其中所述多个导热件系沿着该炉本体所产生热气流经该气流道的流向分布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设置于该炉本体上方,且该热传导组件与该炉本体之间透过至少一接管连通该排气口与该第一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包括有一支架,该支架将该热传导组件之该底板相对该炉本体顶面架高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顶板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使该顶板与该封板连接的一端较靠近该底板,而该顶板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该底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更包含一竖管位于该热传导组件的一侧,该竖管顶部具有一上管口,底部具有一下管口,该上管口与该下管口相连通,其中该第二开口连通该竖管内部并位于该上管口与该下管口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更包含有一延伸管,该延伸管一端连接该导管且透过该第二开口与该导管相连通,其中该导管定义有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轴线,该延伸管定义有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轴线,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之间形成有一夹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热传导组件更包含至少一隔板,该至少一隔板位于该延伸管内部且位于该延伸管远离该第二开口的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窑烤炉,其中该底板具有至少一出口,该出口靠近该第二开口且连通至外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窑烤炉,该延伸管于靠近该导管处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多个穿孔背离该封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烤炉,更包含至少一隔板,该至少一隔板位于该热传导组件内部,跨设于该二侧板,且系位于该二侧板靠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
CN201811541812.1A 2018-12-17 2018-12-17 窑烤炉 Pending CN111317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1812.1A CN111317371A (zh) 2018-12-17 2018-12-17 窑烤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1812.1A CN111317371A (zh) 2018-12-17 2018-12-17 窑烤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7371A true CN111317371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63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1812.1A Pending CN111317371A (zh) 2018-12-17 2018-12-17 窑烤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737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6593Y (zh) * 2005-04-13 2006-07-19 何连娣 数控电饭煲
TWM563762U (zh) * 2017-12-27 2018-07-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窯烤爐
CN108478033A (zh) * 2018-06-04 2018-09-04 宁波智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烘烤箱
CN208016795U (zh) * 2018-02-08 2018-10-30 王嘉林 一种利用油条机热气余热保温的油条保温装置
CN108720645A (zh) * 2018-06-05 2018-11-02 佛山市顺德区唯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二次利用的节能环保型烧烤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6593Y (zh) * 2005-04-13 2006-07-19 何连娣 数控电饭煲
TWM563762U (zh) * 2017-12-27 2018-07-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窯烤爐
CN208016795U (zh) * 2018-02-08 2018-10-30 王嘉林 一种利用油条机热气余热保温的油条保温装置
CN108478033A (zh) * 2018-06-04 2018-09-04 宁波智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烘烤箱
CN108720645A (zh) * 2018-06-05 2018-11-02 佛山市顺德区唯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二次利用的节能环保型烧烤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3926B1 (ko) 냉온장 컵홀더
CN206430200U (zh) 一种防水光波炉头以及应用该炉头的烹调器
US20160198895A1 (en) Indoor grill appliance
CN102793481B (zh) 烤箱的油烟排放装置
CN205408344U (zh) 电器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17371A (zh) 窑烤炉
US20160198896A1 (en) Indoor grill appliance
US11054146B2 (en) Oven
TWI694772B (zh) 窯烤爐
CN208124396U (zh) 烹饪设备的双风道结构
US2133184A (en) Combination coal-wood electric range
US10655861B2 (en) Safe combustion device
CN204482211U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功率放大器散热结构
WO2018181099A1 (ja) 熱発電装置付き燃焼器具
KR20160044130A (ko) 히트 파이프를 이용한 온풍기
CN106125855A (zh) 制冷防尘机箱
KR101253701B1 (ko) 수평방향의 열전달파이프를 구비하는 열풍기
US11002449B2 (en) Smokeless safe combustion device
US305713A (en) Heat conductor-and radiator
KR20050089752A (ko) 다목적 전자 제습 건조기
CN213186998U (zh) 一种商用厨具蓝焰醇油电气化控制器
US10969108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sign for combustion devices
CN210631098U (zh) 一种电牛扒炉
CN209031262U (zh) 一种高效热转换烟叶调制电加热装置
KR20120135814A (ko) 방열통 난로 및 온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