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211B -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5211B
CN111315211B CN201880071075.5A CN201880071075A CN111315211B CN 111315211 B CN111315211 B CN 111315211B CN 201880071075 A CN201880071075 A CN 201880071075A CN 111315211 B CN111315211 B CN 111315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ing
housing
frame
feedi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0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5211A (zh
Inventor
埃里克·马里萨尔
利拉·潘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ocean SAS
Original Assignee
Genocean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ocean SAS filed Critical Genocean SAS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8/07946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81740A1/fr
Publication of CN111315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5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60Floating cultivation devices, e.g. rafts or floating fish-farms
    • A01K61/65Connecting or moor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A01K61/55Basket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1)包括:框架(3),其被设置为用于放置在海床(15)上;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其在内部界定用于接收水产养殖动物(9)的容积(7);连接件(13),其将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3),以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围绕至少一条基本水平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漂浮装置(10),其经由柔性连接件(95)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漂浮装置(10)位于潮间带中。

Description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特别是贝类、更特别是牡蛎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牡蛎养殖国家,牡蛎是剥壳食用的。在食用前煮熟。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牡蛎是带壳活体食用的。这两种不同的食用方式促成了两种不同的饲养类型。实际上,带壳生食要求壳的形状具有无可挑剔的品质,而对肉的品质不太重视。对于食用剥壳后的肉,牡蛎的形状不太重要。
因此,在剥壳食用中,消费者需要肉质较多的水生动物,其像贻贝一样在煮熟后能够保持一定的体积和质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牡蛎因此在开阔水域中饲养,它们附着在原始支撑物上直到长成足够的尺寸和年龄。它们在适当时间被收获,以使肉量和育肥品质满足消费者期望。
在带壳生食牡蛎的情况下,动物饲养学已转向将牡蛎逐一饲养在能够规律地摇动以防止它们相互粘连的外罩中。
为了实现这些操作,仅在负责对外罩进行混合的人员能够在低潮时进入的潮间带中界定饲养区域。这些外罩通常是由塑料网制成的袋,放置在由锚固在海滩上的钢筋制成的平台上。经过如此的集中和操作,牡蛎适当地生长,但只有极少数能达到与习惯于食用剥壳牡蛎的见闻广的消费者所追求的肉质相当的肉质。
干燥区域(即,潮间带)的特征在于波浪强度,而波浪强度又取决于所考虑的海岸线受到海风和涌浪影响的程度。因此,在极少的地点能够由于波浪所带来的特别有力且规律的混合而不仅获得在饲养袋中充分滚动以使壳被侵蚀、圆化并充分挖空的牡蛎而且还可以获得出色的含肉量。这些牡蛎被认为是“极特殊的”。所涉及的原因很简单:当满足牡蛎的食物量时,其直到一定年龄(3年)为止总是偏向于将能量分配给壳的生长,有损于育肥。在极度受到波浪影响的地点,当外罩浮现在波浪中时,壳在退潮期间在饲养外罩中非常规律地滚动的情况能够破坏壳的部分日常生长并要求动物偏向于在壳的厚度上进行生长,这种生长虽然较慢但保证了中空和圆形的形状。考虑到人员在较大的饲养区域进行这种操作所需的时间,由于低潮时的作业时间的原因将无法手动进行该操作。
同时,未分配给壳生长的那一部分能量重新用于育肥,因此促进了以“极特殊的”品质为特征的高含肉量。
这种品质可以被量化为打开并排水10分钟后外套腔具有60%的填充率。这种形状品质和高含肉量的组合构成了最高级的品质,其在生食时受到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高度喜爱。
不幸的是,在牡蛎养殖袋型的常规外罩中天然地进行这种壳滚动操作的场所很少。实际上,这些场所必须有足够丰富的食物和足够强烈且连续的搅动,但不能过度,以免在风暴情况下完全破坏饲养场所。
几年来,许多牡蛎养殖者想到了创建所谓的秋千椅式悬挂饲养外罩,牡蛎在其中比常规紧固在平台上的牡蛎养殖袋更容易进行运动。
该外罩悬挂在水平拉伸的缆索上,或者悬挂在由牡蛎养殖平台支撑的钢筋下方。它们很容易移动,因此能够将由海流和幅度比对固定式外罩中的牡蛎进行混合所需的幅度更小的波浪所赋予的运动传递给它们所容纳的牡蛎。
悬挂外罩有几种型号:大部分是管状外罩,其一端可能有门也可能没有门,并悬挂在紧固在外罩顶部处的缆索上。
这些型号有很多严重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这些外罩非常脆弱。它们对于一般严酷条件下(海流、涌浪等)混合牡蛎是有效的,但不能承受固定式外罩所接受的严酷条件。因此,它们只能在半潟湖的、受保护的环境中使用,并因此只能在极少数的牡蛎饲养场所中用于生产法国式牡蛎。
第二,考虑到振荡运动,所有这些外罩都被自发地设计成圆柱形形状,其为大量的牡蛎只留下很小的可用表面积。实际上,牡蛎聚集在外罩的最低点,只有很小的表面积供它们散开。一旦生长到足以填满外罩的一半,牡蛎就会堆积起来,并且上述运动不再足以使牡蛎滚动。这自然会使饲养本身重新导致壳和肉质变差。
第三,圆柱形形状的附带后果是牡蛎的堆积,除非搅动条件非常强烈,否则牡蛎不能在外罩中滚动。这与材料的脆性完全不相容。
第四,这些圆柱形外罩十分笨重,因此占用了极大的存放空间。这限制了牡蛎的运输能力,并且与易于堆叠且体积仅比所运输的牡蛎体积略大的平坦的牡蛎养殖袋相比,使得以稳定的方式将外罩堆叠在船或搬运拖车上的可能性变得更复杂。
第五,这些外罩很难清洁,因为它们具有许多表面以及洗涤喷嘴无法触及的内容积。
第六,它们不能被翻转,因此在光照面受到藻类的污染,并且在不受阳光照射的底面受到海鞘的污染。这导致网眼很快被掩盖,从而使牡蛎内部失去适当喂养它们所必需的水流。
为了解决部分上述困难,FR2576484提出在外罩的外部添加浮体。因此,外罩在其漂浮期间的高潮和其悬挂期间的低潮之间翻转。显然,这种翻转可以使牡蛎更好地混合,特别是在发生退潮时。然而,这样的组件只能在潮汐带中使用,也就是说,在低潮时露出的区域中使用。
已经在包含大量饲养外罩的笼中在深水中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试验,这些饲养外罩像牡蛎养殖袋一样固定或像秋千椅一样移动。迄今为止的试验均产生不良结果。实际上,确实存在通过不断浸润来实现所希望的优越生长,但是这些结构的水下固定性导致牡蛎在很小的年龄并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就达到商品尺寸,并因此非常脆弱、非常畸形并且含肉量非常普通。然而,在功能性笼中饲养将具有重大优势:通过在一个笼中同时使多个外罩的操作产业化,显著缩短了饲养时间、节省了劳动力并具有更好的工效学。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海上饲养装置,其实现了更好的混合并且可以在更大的区域中使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框架,其被设置为用于放置在海床上;
-至少一个饲养外罩,其在内部界定用于接收水产养殖动物的容积;
-连接件,其将至少一个饲养外罩连接至框架,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相对于框架围绕至少一条基本水平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漂浮装置,其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被垂直拉紧时漂浮装置位于潮间带中,
因此,本发明基于具有通常在深水中置于海床上的至少一个枢转外罩和处于潮差区间内的选定高度处的浮体的结构的组合。该结构和外罩是任何合适的类型,例如,外罩能够是固定在枢转金属托板上的简单的牡蛎养殖袋。
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至少在潮汐周期中的某一时刻浮体在柔性连接件被拉紧的情况下漂浮在水面上,以使由于波浪引起的海水运动通过浮体和柔性连接件被传递至饲养外罩。
因此,该饲养装置可以在深水中使用,也就是说,可以在低潮时不露出饲养外罩的区域中使用。可以使用潮汐区以外的广阔的海面,从而解决了使用冲突问题。
该装置还可以具有单独考虑或根据任何一种或多种可能的技术组合考虑的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饲养装置包括彼此叠放设置的多个饲养外罩,其各自通过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相对于框架围绕至少一条基本水平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连接件而连接至框架,所有饲养外罩均连接至同一个漂浮装置;
-柔性连接件将上部的饲养外罩直接连接至漂浮装置;
-每个饲养外罩都通过中间连接件直接连接至正上方的饲养外罩和/或正下方的饲养外罩;
-饲养外罩通过中间连接件彼此连接,该中间连接件包括刚性构件和饲养外罩的用于该刚性构件的铰接部;
-铰接部被构造为允许外罩相对于刚性构件枢转;
-限制装置将上部的饲养外罩连接至框架,从而饲养养殖外罩的向下行程,限制装置优选是柔性连杆;
-限制装置将一个饲养外罩连接至框架,从而限制饲养外罩的向上行程,限制装置优选是柔性连杆;
-至少一个饲养外罩具有彼此相对的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连接件将近侧边缘连接至框架,漂浮装置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的靠近远侧边缘的区域;
-连接件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围绕基本水平的第一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允许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框架围绕基本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二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连接件包括连接杆类型的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其被安装成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在至少一个饲养外罩上枢转,并被安装成围绕第二旋转轴线在框架上枢转;
-至少一个饲养外罩具有与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平行的基本平坦的下底部;
-漂浮装置包括浮体串,该浮体串包括沿着柔性连杆一个接一个地安装的多个浮体,柔性连杆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柔性连接件上。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上述限定的饲养装置的组件,饲养装置的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被垂直拉紧时饲养装置的漂浮装置基本处于同一高度。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海上安装至少一个上述限定的饲养装置的步骤,框架定位在海床上,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被垂直拉紧时漂浮装置位于潮间带中。
有利地,在安装步骤中,在海上安装多个上述限定的装置,将饲养装置的框架置于潮汐带上相应的不同高度处,将饲养装置的柔性连接件的长度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被垂直拉紧时饲养装置的漂浮装置基本处于同一高度。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作为参考而非限制性地提供的详细说明,将显现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饲养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一个饲养外罩的向上运动;
-图3示出了同一饲养外罩的向下运动;
-图4是图1的饲养装置的多个外罩的更精确的俯视图示;
-图5和图6分别是用于形成图4的外罩的半外罩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7和图8是图5和图6的半外罩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9是图4的装置的连接构件在紧固到饲养外罩上之前的侧视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图9的连接构件在稳定打开位置安装在饲养外罩上以及围绕框架闭合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连接构件在紧固到饲养外罩和框架上之后的俯视图;
-图14是图4的一个饲养外罩的立体图,示出了加固的止动区域和闭锁构件。
-图15是图1的饲养装置的简化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如何翻转饲养外罩;
-图16示出了浮体在中潮时处于海面处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7和图18是图16的饲养装置在高潮和低潮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9示出了可以如何沿着潮汐带定位根据图16的不同的饲养装置;
-图20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其中确保外罩悬挂的系统包括定位在潮间带中的浮体串和容纳在每个外罩中的内部浮体;
-图21示出了安装有外罩的框架的另一种布置模式;
-图22示出了图16的饲养装置的另一种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这些动物通常是贝类,并且更特别是牡蛎。在一种变型中,贝类是所有类型的双壳类,例如蛤蜊、贻贝,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贝类。
该装置被设置为用于在海上饲养。这种饲养可以在离岸近海或在水闸、三角湾或溺湾中或在与海连通的池塘中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地点进行。
如图1至图3所示,饲养装置1包括:
-框架3;
-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其在内部界定用于接收水产养殖动物9的容积7;
-漂浮装置10,其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
-连接件13,其将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3。
框架3被设置为用于放置在海底。通常,其搁置在海床15上。其相对于海床15是固定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框架3包括彼此平行并且至少水平地彼此间隔开的多根金属棒17。
例如,将金属棒17放置在距海床15相同的距离处。
例如,框架3包括搁置在海床15上的锭块19,其支撑对金属棒17进行刚性紧固的刚性支柱21。金属棒17沿着图1中的水平方向规则地彼此间隔开。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饲养装置包括多个饲养外罩5,其每一个都定位在两根金属棒17之间。
每个饲养外罩5具有基本平坦的下底部23。
其优选具有基本平坦的上底部25,该上底部与下底部23平行且相对。
下底部23和上底部25之间具有确定的间隔。该间隔是沿着基本垂直于两个底部的方向取得的。
下底部23和上底部25还各自具有大于该间隔的三倍的长度和宽度。长度是沿着包含在上底部或下底部所在的平面中的方向取得的。宽度是沿着包含在所述平面中并垂直于长度的方向取得的。
优选地,长度和宽度大于间隔的五倍,还更优选大于间隔的十倍。
因此,饲养外罩具有平坦的总体形状,并且就其厚度而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其具有通常用于饲养牡蛎的袋的总体形状。
例如,饲养外罩的长度为约1米,宽度为约500mm,高度为约50mm。
如图4至图6所示,饲养外罩优选包括两个半外罩27,其中一个限定下底部23,并且另一个限定上底部25。
两个半外罩一起界定用于接收水产养殖动物的容积7。
它们使用将在下文描述的方式可移除地彼此紧固。
有利地,两个半外罩27彼此相同。
它们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由聚丙烯制成。
它们通常通过注射塑料材料而获得。因此,两个半外罩彼此相同的事实使得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具来制造两个半外罩,并因此允许特别经济的生产。
半外罩27具有总体凹形的形状。当两个半外罩彼此紧固以形成饲养外罩时,它们的凹处彼此相对。
每个半外罩27包括:基本平面的部分29,其根据情况限定上底部或下底部;环形的平坦边缘31,其围绕平面部分29;以及具有闭合轮廓的壁33,其将平面部分29连接至平坦边缘31(图5和图6)。具有闭合轮廓的壁33将平面部分29的外边缘连接至平坦边缘31的内边缘。换言之,平坦边缘31形成从壁33向外延伸的凸边。
平坦边缘31符合平行于平面部分29的平面,其在组装两个半外罩以构成饲养外罩时限定两个半外罩之间的接触平面。
平面部分29和侧壁33刺穿有多个开口(没有标出),该开口足够小以使水产养殖动物不能从饲养外罩中漏出,但是又足够大以允许水在饲养外罩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循环。
平面部分31和侧壁33通过肋34而被加固。
有利地,两个半外罩27可以彼此嵌套。这使得可以堆叠大量的半外罩并将它们以较小的体积存放。
为此,使侧壁33向外扩张并从平面部分29向平坦边缘31发散。
在所示的例子中,平面部分29是矩形的,并且平坦边缘31由矩形的外边缘和同样是矩形的内边缘界定。
在一种变型中,平面部分29和平坦边缘31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优选地,两个半外罩27通过闭锁构件彼此紧固,闭锁构件通常为图14所示的销36。为此,平坦边缘31具有分布在平面部分29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上的狭缝35。狭缝35被设置为用于接收销。为了构成饲养外罩5,将两个半外罩27放置成它们各自的边缘31彼此抵靠。然后,两个半外罩的狭缝35重合,并且可以在那里接合闭锁构件。
为了加强两个半外罩27彼此的紧固,每个半外罩都包括钩37(图7)和用于接收另一个半外罩的钩的孔39(图5)。
孔39切入平坦边缘31中。它们沿平面部分29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例如,不带有狭缝35的侧部)分布。钩37由平坦边缘31承载并相对于平坦边缘31远离平面部分29突出。
如图7所示,它们为大致L形,具有基本垂直于平坦边缘31定向的部分39,该部分39通过沿基本平行于平坦边缘31的方向延伸的末端部分41而延长。
所有钩37的末端部分41都指向相同的方向。
每个半外罩的钩37被设置为在基本垂直于两个半外罩的平面部分29的运动之后接合到另一个半外罩的孔39中。接下来,它们通过一个半外罩相对于另一个半外罩沿纵向方向进行的平移运动而接合在孔39的边缘周围。
在所述运动结束时,每个半外罩27的平坦边缘31被夹在另一个半外罩27的末端部分41和平坦边缘31之间。钩37不再能够通过垂直于半外罩的平面部分29的运动而从孔39中释放。
在所述平移运动结束时,两个半外罩的狭缝35彼此重合。然后,可以将闭锁构件插入这些狭缝中,并因此阻止两个半外罩至少沿纵向方向并且通常沿所有方向进行任何平移的可能性,因此两个半外罩通过钩而被牢固地固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个半外罩之间的连接,在平坦边缘的侧向延伸的部分45上设有附加钩43(图5和图8)。这些附加43的总体形状与钩37基本相同。附加钩43由该平坦凸边31的外边缘承载。它们的末端部分沿着与钩37的末端部分41相同的方向纵向地指向。平坦边缘31的、与侧向部分45相对地定位的侧向部分47在其外边缘上具有凹口49。当如上所述那样将两个半外罩27彼此组装时(即垂直于平面部分29的第一运动以及第二纵向运动),每个半外罩的附加突出部43接合在另一个半外罩的凹口49中并且装配在该另一个半外罩的侧向部分47周围。因此,每个半外罩27的平坦边缘31被夹在另一个半外罩27的附加突出部43和平坦边缘31之间。
因此,两个半外罩27通过特别牢固的连接部而彼此连接。饲养外罩的刚度被增大。这特别是由于两个半外罩27彼此之间存在围绕上底部和下底部分布的大量的紧固点。
连接件13允许每个饲养外罩5围绕基本水平的第一旋转轴线R1进行旋转,以及允许第一旋转轴线R1相对于框架3围绕基本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R1的第二旋转轴线R2进行旋转(图1至图3)。
更具体地,连接件13有利地包括连接杆类型的至少一个连接构件51,其被安装成围绕第一旋转轴线R1在饲养外罩5上枢转,并被安装成围绕第二旋转轴线R2在框架3上枢转。
如图4所示,连接件13通常针对每个饲养外罩包括连接杆类型的两个连接构件51,每个连接构件51将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同一个饲养外罩的两个连接构件的第一旋转轴线R1彼此对齐。同样地,同一个外罩5的两个连接构件51的第二旋转轴线R2彼此对齐。
饲养外罩5具有彼此相对的近侧边缘55和远侧边缘57,它们面向对饲养外罩5进行组装的两根金属棒。
在所示的例子中,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是纵向的。
这些边缘55、57由彼此压紧的两个半外罩的平坦凸边31的部分构成。
连接件13将近侧边缘55连接至框架3。
更具体地,每个连接构件51将近侧边缘55连接至邻近该近侧边缘的金属棒17。
如图4、图12和图13所示,对于每个连接构件51,连接件13包括紧固到邻近饲养外罩5的近侧边缘55的金属棒17上的套管53。连接构件51被安装成围绕套管53枢转。因此,金属棒17构成第二旋转轴线R2。
该套管53完全环绕金属棒17。例如,它由放置在金属棒17两侧的两个大致半圆柱形的半壳组成。两个半壳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销)刚性地彼此紧固。套管53通常由聚烯烃制成。因此,减少了不与金属棒直接接触的连接构件51的磨损。
如图9至图13所示,每个连接构件51有利地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半夹具59。两个半夹具59一起限定基本上彼此平行的两个轴承61、63。轴承61用于在内部接收套管53。轴承63用于在内部接收形成在饲养外罩的近侧边缘55上的圆柱体65。
因此,每个半夹具59大致是W形,具有三个区块67、69和71,在它们之间界定了两个中空部73和75。中空部73和75具有半圆柱形的形状。当将两个半夹具彼此组装时,两个半夹具的中空部73构成轴承61,并且半夹具的中空部75构成轴承63。
两个半夹具59能够在图11所示的稳定打开位置安装在饲养外罩5上,其中半夹具59通过枢轴连杆77彼此连接。
枢轴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
为了允许放置两个半夹具,外罩的近侧边缘55沿圆柱体65具有两个孔78。这些孔相对于圆柱体65朝向外罩的内部偏移。
枢轴连杆77包括形成在其中一个半夹具的区块71上的彼此平行的两个板79(图5和图9)。每个板79在其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带有耳轴81。四个耳轴81对齐。
另一个半夹具的区块71形成两对凸缘83,每对凸缘被设置为在其两个凸缘之间接收一个板79。用于接收耳轴81的托架(未被示出)在同一对的两个凸缘的相对两个表面中被挖出。
首先,半夹具59如图10所示那样安装于外罩5上。
可以看到,板79各自接合在一个孔78中。它们接合在另一个半夹具59的凸缘83之间。半夹具彼此形成大约90°的角度。两个半夹具在夹具的打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的旋转被形成在半夹具59上的凸起所阻止。相反,两个半夹具59可以在闭合方向上围绕枢轴连杆77自由地相对于彼此枢转。应注意的是,形成在凸缘83中的托架被设置成使得耳轴81容易进行接合但是将耳轴81从托架取出需要很大的力,从而防止两个半夹具意外彼此分离。
从图10的位置开始,半夹具59可以围绕枢轴连杆77枢转到图11所示的稳定打开位置。每个半夹具59包括臂84,在其端部带有凸起84R。在该打开位置,每个半夹具的凸起84R可逆地楔入另一个半夹具的容纳部84M中。这可以将半夹具59保持在该打开位置,但不会阻止半夹具进行朝向彼此的旋转运动。
因此,从稳定打开位置(图11)开始,两个半夹具可以通过围绕枢轴连杆77枢转而围绕框架3闭合(图12)。臂84在容纳部84M中滑动。
然后,中空部75围绕圆柱体65放置,并且中空部73围绕套管53放置。在该位置,两个半夹具59的中间区块69彼此抵靠,并且两个半夹具59的区块67也彼此抵靠。如图13所示,通过销G将两个半夹具59锁定在该位置,销G接合在两个半夹具59的对齐的孔O中。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构件51的安装特别简单。这允许将饲养外罩5容易地放置在框架3上。
饲养外罩5优选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区域85(图14),其与连接构件51配合以限制饲养外罩5相对于连接构件51围绕第一旋转轴线R1的旋转行程。
通常,饲养外罩5包括两个止动区域85,以限制饲养外罩5相对于连接构件51在两个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行程。
这些区域85被加固,因为它们比外罩5的其他区域包括更多数量的肋34,从而在区域85处加强了饲养外罩5的结构。
例如,这些区域85是外周壁33的在每个连接构件对面的区域。设置在一个半外罩的外周壁33上的区域85限制了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并且形成在另一个半外罩的壁33上的区域85限制了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因此,这些止动部确保了行程结束时的冲击效果,从而促进了水产养殖动物在托板上的松开和运动。
此外,饲养装置1有利地包括限制装置86,其限制了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沿垂直方向的行程(图4)。
限制装置86包括将框架3连接至饲养外罩5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杆87。
优选地,所述或每个柔性连杆87是弹性的。这可以缓冲饲养外罩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通常,每个饲养外罩5通过两个柔性连杆87连接至框架3。
优选地,每个柔性连杆87将饲养外罩5的远侧边缘57连接至框架3。更具体地,连杆87将远侧边缘57连接至与连接构件51相对的金属棒17。因此,饲养外罩一方面通过连接构件51连接至一根金属棒17,而另一方面通过柔性连杆87连接至另一根金属棒17。
特别是如图4和图5所示,远侧边缘57具有孔89,其允许柔性连杆87的一端穿过并紧固。
通常,柔性连杆87的端部被紧固在对相邻的饲养外罩5进行铰接的套管53上。如图4所示,柔性连杆87的端部在由套管53形成的凹槽90中缠绕在套管上。
套管53还可以包括在图12中可见的凹口88,从而可以将柔性连杆附接至套管。
应注意的是,孔89是相同的并且以与孔78相同的方式定位。
更一般地,应注意的是,每个半外罩相对于与平面部分29垂直的纵向中间平面是对称的。
因此,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安装饲养外罩。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每个饲养外罩5配备有其自身的浮体11,其构成漂浮装置10。
漂浮装置10通过柔性连接件95连接至饲养外罩5。
柔性连接件95是任何合适的类型。例如,柔性连接件95包括一根或多根缆索,每根缆索将浮体连接至外罩。在一种变型中,其包括线绳、索、链条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柔性连杆。
通常,柔性连接件95将漂浮装置10连接至上部的饲养外罩的远侧边缘57,或连接至饲养外罩5的靠近远侧边缘57的区域。
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被拉紧时漂浮装置10处于潮差区域内,即处于低潮时的水位(图19中的MB)和高潮时的水位(图19中的MH)之间的高度。换言之,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至少在潮汐周期中的某一时刻漂浮装置10在柔性连接件95被拉紧的情况下漂浮在水面上,以使由于潮汐和/或波浪引起的海水运动通过漂浮装置10和柔性连接件95被传递至上部的饲养外罩。
漂浮装置10的尺寸被设置为使容纳水产养殖动物的外罩一直漂浮直到饲养结束,即,直到这些动物达到其最大重量时。因此,可以随着饲养的进行而调整漂浮装置10,例如通过随着外罩中水产养殖动物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浮力。
现在将更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饲养装置的操作。
饲养装置被设计为将波浪的运动传递至饲养外罩,并且特别是在潮起潮落期间通过使水产养殖动物在外罩的内表面上滚动并且彼此撞击而使水产养殖动物滑行相当大的距离。
在图1中,示出了漂浮装置10在柔性连接件95被拉紧的情况下处于水面处的水位时的饲养装置1。
每个外罩5的内底部23基本上是水平的。
两条旋转轴线R1、R2基本在水平平面内。
柔性连杆87没有被拉紧。
如图3所示,当漂浮装置10处于两个波浪之间的波谷时,漂浮装置10的垂直高度下降。
饲养外罩5采取倾斜位置,通过连接件13而连接至框架3的近侧边缘55保持较高,而远侧边缘57则较低。连接件13允许饲养外罩5围绕两条旋转轴线R1和R2枢转。
由于倾斜,特别是由于下底部23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养殖动物9将在内底部23上滚动并且彼此撞击地滚动,同时朝着饲养外罩的远侧边缘57集聚。
由于连接件13具有两个旋转自由度,因此饲养外罩5的向下枢转运动(图3的箭头F1)伴随着由图3的箭头F2表示的外罩5的大致水平的运动。该大致水平的运动在水产养殖动物与饲养外罩之间的接触部处产生剪切力,这增强了养殖动物的循环,并且即使倾斜度很小也允许它们滑动和滚动。当重复时,这种剪切力有可能使可能粘在饲养外罩上的任何饲养动物松开。
因此,连接件13可以将由于波浪引起的海水的垂直运动转换成与饲养外罩5的倾斜相关联的垂直和水平的搅动运动,允许水产养殖动物在外罩的平面网上滑动,同时在该网上彼此撞击地滚动。
此外,连接构件51在行程结束时抵靠饲养外罩的止动区域85,这进一步加强了剪切作用。这促使饲养动物、特别是牡蛎松开,它们可能会在两个搅动阶段之间通过珍珠层(nacration)而再次粘在一起。
限制装置86可以限制运动的垂直幅度,这允许养殖者使系统适应饲养区域中普遍存在的水力条件和饲养的季节性。
应注意的是,当饲养外罩5从图3所示的低位置返回到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时,其被驱动成进行与箭头F1和F2所示相反的运动。
如图2所示,当漂浮装置10位于波浪的顶部时,饲养外罩5采取与图3所示相反的斜度。远侧边缘57定位为高于金属棒17,使得水产养殖动物9在下底部23上朝着近侧边缘55滑动。饲养外罩相对于金属棒17经历由图2中的箭头F3所示的枢转运动。这种枢转是在向上的方向上进行的。相对于图1的位置,饲养外罩5还经历由图2中的箭头F4所示的大致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再次,在水产养殖动物和饲养外罩之间产生了剪切力,促使饲养动物9在饲养外罩5内进行运动和滚动。
连接构件51在行程结束时抵靠为此而设置在饲养外罩5上的止动区域85。限制装置86限制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的向上的垂直行程。
当饲养外罩5从图2所示的极高位置返回到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时,其被驱动成进行与箭头F3和F4相反的运动。
在高潮时,如图17中针对另一个实施方式所示,漂浮装置10完全被浸没,并且位于与水位相距一定距离处。柔性连接件95被拉紧。饲养外罩5处于其极高位置。该位置由限制装置86限定。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位置由也被拉紧的一根或多根柔性连杆87的长度限定。
在低潮时,如图18中针对另一个实施方式所示,饲养外罩5处于其由限制装置86限定的极低位置。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位置由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87的长度限定。漂浮装置10漂浮在水面上。柔性连接件95未被拉紧。
漂浮装置10相对于潮差的高度(也就是说,高潮时的水的高度和低潮时的水的高度)的安装水位使得可以选择系统的操作条件。
实际上,潮差的特征在于两个参数:其幅度,是每天变化的(例如,在法国,强潮差与弱潮差在15天的周期内交替);以及海水的上升和下降速度,例如,该速度遵循十二分之一法则,这意味着在退潮或涨潮的开始或结束时,上升和下降速度比中潮时慢三倍。结果,根据漂浮装置相对于潮差的高度安装方式,可以在低幅潮差的上部范围内长时间获得日常搅动,或者在高幅潮差的下部范围内长时间获得低频至极低频的搅动,或者在潮差的中部区间获得较短时间的不同程度的频繁搅动。
应注意的是,限制装置86还可以调节水产养殖动物的搅动幅度和持续时间,以调节对饲养动物的期望效果。实际上,饲养外罩5仅在潮汐的有限时段内被搅动。它们在波浪的波峰高度足以使饲养外罩从其极低位置(如图3所示)升高的时刻与波浪的波谷高度使得饲养外罩被阻挡在极高位置(如图2所示)的时刻之间被搅动。这些极高和极低位置由限制装置86确定。饲养外罩的运动的垂直幅度越大,搅动持续时间越长,并且搅动越剧烈。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个有利方面。如上所述,框架3包括彼此平行且彼此均匀间隔开的多根金属棒17。金属棒17例如被紧固在金属横梁90上。每个饲养外罩定位在两根金属棒17之间。其近侧边缘55通过连接件13连接至一根金属棒17,而其远侧边缘57通过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87连接至另一根金属棒17。相邻的饲养外罩5以相同的方式安装。更具体地,相邻的饲养外罩5的远侧边缘55通过连接件13连接至通过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87对第一饲养外罩进行连接的金属棒17。因此,每根金属棒17一方面通过连接件13连接至饲养外罩5,另一方面通过柔性连杆87连接至另一个饲养外罩。
由此形成了连续的一列饲养外罩5。饲养外罩5可以非常容易地翻转以防止被污染。实际上,已知藻类非常容易在饲养外罩的面朝上(即,暴露于阳光下)的表面上生长。此外,海鞘在饲养外罩的阴影中(即,面朝下)的表面上生长。
为了使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饲养外罩翻转,只要使将每个饲养外罩连接至对应的金属棒17的连杆87断开就足够了。接下来,可以使饲养外罩5围绕其通过连接件13进行连接的另一根金属棒枢转。然后,通过保持在原位的弹性连杆将外罩的远侧边缘连接至新的金属棒17。
现在将参照图16至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下面仅概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饲养装置1的所有饲养外罩5均连接至同一漂浮装置10。
饲养外罩5彼此叠置。
它们各自通过它们的连接件13连接至框架3。
有利地,框架3包括彼此平行并且至少垂直地彼此间隔开的多根金属棒17。
例如,框架3包括平行六面体结构。该结构包括四根垂直支柱91,这些支柱优选通过上部框架93和下部框架94彼此固定。金属棒17通过其相对的端部刚性地紧固至两个支柱91,并且沿着垂直方向叠置。因此,金属棒17定位在斜方六面体的大面上。
饲养外罩5连接至每根金属棒17。
金属棒17沿着垂直方向彼此均匀地间隔开。
饲养外罩5放置在框架内,并在支柱91之间移动。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漂浮装置10包括单个浮体11。漂浮装置10通过柔性连接件95连接至在饲养外罩的堆垛中位于最高位置的上部的饲养外罩5。中间连接件97(通常是缆索或线绳)将每个饲养外罩5连接至在堆垛中的位于其正上方的饲养外罩和/或位于其正下方的饲养外罩。在一种变型中,这些中间连接件是刚性间隔件,例如,其围绕位于饲养外罩的远侧边缘上的轴线进行枢转。在某些情况下,刚性连接部可以是促使一组饲养外罩进行同等搅动的运动的连结因素。实际上,在高频搅动(突变)的情况下,柔性连接件可能根据一组饲养外罩的惯性而促使上部的饲养外罩进行搅动,从而导致上部外罩的饲养动物被过度搅动以及下部外罩的饲养动物搅动不足。
通常,柔性连接件95将漂浮装置10连接至上部的饲养外罩的远侧边缘57。一个或多个中间连接件97将不同的饲养外罩的远侧边缘彼此连接。
框架3搁置在海床15上。例如其安装在被钉入海床15中的桩上。
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漂浮装置10在柔性连接件被拉紧时位于潮间带中,也就是说,处于低潮时的水位和高潮时的水位之间的高度。中间连接件97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上部的外罩5向上枢转时其驱动位于其正下方的外罩,该外罩继而又驱动其正下方的外罩等等。
通常,中间连接件97的长度被选择为等于金属棒17之间的垂直间隔。
在所示的例子中,漂浮装置10通过两根缆索连接至上部的饲养外罩。每个饲养外罩通过两个中间连接件97连接至正上方的外罩和/或正下方的外罩。
此外,限制装置86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杆99,以将上部的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并限制该外罩的向下行程。在所示的例子中,限制装置86包括将上部的外罩连接至框架的两个柔性连杆99。
此外,限制装置86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杆101,其将位于外罩的堆垛下方的下部的外罩5连接至框架,并限制该下部的外罩在向上方向上的行程。在所示的例子中,限制装置86包括将下部的外罩连接至框架的两个柔性连杆101。
应注意的是,柔性连杆101可以不安装在下部的外罩101上,而是安装在堆垛中的任何其他外罩上。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饲养装置的操作。
在高潮时,如图17所示,漂浮装置10完全被浸没,并且位于与水位相距一定距离处。柔性连接件95被拉紧。饲养外罩5处于其极高位置。该位置由限制装置86限定。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位置由也被拉紧的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101的长度限定。漂浮装置10向上推动上部的饲养外罩5,该推力通过中间连接件97由每个饲养外罩5传递至其正下方的饲养外罩。
当海水处于高潮和低潮之间的中间水位时,根据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产生图16所示的情况。漂浮装置10漂浮在水面上,柔性连接件95被拉紧。由波浪产生的海水的垂直运动引起漂浮装置10的垂直运动。当漂浮装置10向上运动时,其通过柔性连接件95驱动上部的饲养外罩5,该外罩继而又通过中间连接件97向上驱动位于下方的外罩。
在适用的情况下,这种向上的垂直运动由限制装置86限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向上的运动由柔性连杆101限制。
当水位下降时,漂浮装置10被向下驱动。这使柔性连接件95松弛,并且外罩5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被向下驱动。在适用的情况下,上部的外罩5的向下运动受到限制装置86的限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向下运动受到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99的限制。每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上部的外罩的向下运动受到中间连接件97的长度的限制。
在低潮时,饲养装置处于图18所示的情况。饲养外罩5处于其由限制装置86限定的极低位置。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位置由一个或多个柔性连杆99的长度和多个中间连接件97的长度限定。漂浮装置10漂浮在水面上。柔性连接件95未被拉紧。
根据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饲养外罩通过包括刚性构件117和饲养外罩5与刚性构件117的铰接部119的中间连接件97而彼此连接。
铰接部119被构造为允许外罩5相对于刚性构件117枢转。
刚性构件117是唯一的并且由所有中间连接件97共享。它们可以将所有饲养外罩5彼此连接。
换言之,中间连接件97是聚集形成单一的刚性构件的刚性间隔件。
该刚性构件117例如是基本垂直于饲养外罩的旋转轴线的棒或管。
静止时,刚性构件117是基本垂直的。
铰接部119是整体部件,通常由塑料制成。它们各自包括用于对应的饲养外罩5的枢转连接部121以及用于刚性构件117的刚性连接部123。
枢转连接部121由两个半环125组成,它们用于围绕形成在饲养外罩5的远侧边缘57上的圆柱体65进行装配。半环125沿圆柱体65偏移。它们一起构成允许铰接部119相对于饲养外罩5枢转的轴承。
刚性连接部123包括放置在刚性构件117的两侧的两个凸缘129。水平销131被接收在刚性构件117的通孔中。它们将凸缘129夹持在刚性构件117上,使得刚性构件117被刚性地紧固在铰接部119上。例如,在凸缘129和刚性构件117之间设置有通过雌雄榫实现的附加嵌套部,从而避免了两个部分之间的任何相对运动。
在一种变型中,刚性构件117被安装成相对于铰接部119围绕销131枢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中,漂浮装置10不必连接至上部的饲养外罩。
例如,漂浮装置10紧固至刚性构件117。
此外,限制装置86可以与任何饲养外罩5配合,从而限制饲养外罩的向上和/或向下的旋转行程。例如,其包括可连接至任何饲养外罩5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杆。所述或这些柔性连杆可以限制饲养外罩的向上和向下的旋转行程。
在一种变型中,中间连接件97包括多个刚性构件,每个刚性构件将多个饲养外罩5彼此连接。每个刚性构件例如是上述类型的,并且通过上述类型的铰接部连接至对应的外罩。
在希望使叠加的多个外罩进行运动和/或在潮汐带的整个表面上以相同的潮位工作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为将饲养装置定位在潮汐带上。这使养殖者可以进行动物饲养技术选择:搅动频率、运动幅度、搅动持续时间。
如图1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装置可以在潮汐带上定位在不同的深度水平处,多个装置的漂浮装置10被调节为放置在同一高度。因此,多个装置的柔性连接件95具有可变的长度,如图19所示。这些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多个装置各自的柔性连接件针对基本相同的水位被拉紧。
在一种变型中,在潮汐带上定位在不同深度水平处的装置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定位,多个装置的漂浮装置10被调节为基本放置在同一高度。
应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个饲养外罩在变型中除了漂浮装置10之外还配备有其自身的浮体103。这种情况在图20中被示出。浮体103例如定位在外罩5中。它们的大小被设置为在饲养结束时至少部分地补偿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这使得可以限制运动所需的漂浮装置10的浮力,并因此例如在风暴情况下限制由安装在潮差区间中的漂浮装置10所传递的力。这方面非常重要,因为根据浮体的数量、布置和体积的浮体的累积作用使养殖者在已知水力条件不变的同时考虑风暴风险的情况下有可能最终确定完全适于其深水地点的理想组件,并因此使其能够不断地定期获得其选择的产品品质。
根据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变型,漂浮装置10包括的不是单个浮体,而是浮体串105。这样的布置在图20中示出。该浮体串105包括沿着下端部被固定在柔性连接件95上的柔性连杆109一个接一个地安装的多个浮体107。
有利地,浮体107的体积、因此其浮力从柔性连杆109的上端部到下端部增大。
这样的布置允许在选定的潮差区间内实现渐进的、更柔和并因此更长的动作。
这种变型可以与先前的变型组合(除了漂浮装置10之外,还有每个外罩特有的浮体103)。
根据一种适用于所有实施方式的变型,连接件13不是安装在每个饲养外罩5的近侧边缘上。如果考虑垂直于下底部并平行于旋转轴线R1和R2的、饲养外罩5的中间平面,则连接件13可以将位于该中间平面的一侧上的任何点连接至框架3。漂浮装置10优选连接至位于该中间平面的另一侧上的任何点。
同样,柔性连杆可以连接至位于中间平面的与连接件13相对的一侧上的外罩的任何点。
已经针对一种装置描述了本发明,在该装置中饲养外罩5通过连接杆类型的连接构件连接至框架,从而在外罩的垂直运动的作用下在水产养殖动物与外罩之间产生剪切力。然而,本发明还适用于FR 2576484中所述的通过围绕单一旋转轴线简单枢转的连杆而连接至框架的饲养外罩,或者适用于放置有饲养外罩的两个枢转托板系统,或者适用于包括许多外罩的笼系统,所述笼能够围绕轴线枢转,从而确保外罩进行类似于前述的运动。
现在将参照图21描述另一种实施方式变型。其适用于前述的所有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变型中,框架3不直接搁置在海床15上。框架3略高于海床15。例如,其被安装在牢固地搁置在海床15上的承载结构111上。
承载结构11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平台、龙门架等。
其被刚性地紧固在海床上,或者相反,其仅有压载以由于其自身重量而保持在适当位置。
承载结构111承载一个或多个饲养装置1。每个框架3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被安装在承载结构111上:刚性金属棒113、直接焊接、柔性金属缆索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海上安装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饲养装置的步骤。
将框架3置于海床上。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浮体11位于潮间带中。
有利地,在安装步骤中在海上安装多个如上所述的装置。将所述装置的框架3置于潮汐带上相应的不同高度处。饲养装置的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饲养装置的漂浮装置10基本处于同一高度。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制装置86包括固定止动件,以替代或补充柔性连杆87、99、101。
这些固定止动件刚性地紧固在框架3上。一些止动件限制所述或每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的向上行程,而其他止动件限制所述或每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的向下行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止动件有利地是在饲养外罩的堆垛上方和下方刚性地紧固在框架上的金属棒。
这样的布置特别适合于饲养外罩紧固在连接至框架的枢转托板上的实施方式变型。
应注意的是,四个互补的技术方面的组合可以获得特别令人感兴趣的结果。这四个方面有助于非常有效地将剪切运动施加于水产养殖动物,使它们能够在表面上滚动并彼此撞击,从而获得通过使强力的肥育所形成的花边连续破裂而产生的生长限制以及无可挑剔的清洁度和壳形状。
这四个技术方面如下。
1.使用具有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宽大且平面的饲养表面的外罩。
2.使用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外罩的漂浮装置,在潮水处于漂浮装置的高度时漂浮装置跟随海面,从而在海水升高和降低时将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倾斜变化传递至外罩,使得水产养殖动物在饲养表面上滑动;在适用的情况下,外罩也跟随波浪的起伏运动,从而减少在先运动,并且在适用的情况下,在外罩自身浮现时,由于其因此定位在空气/水交界面处的底表面经历波浪撞击外罩的底部的作用,因此通过穿过外罩的网眼溅出的具有过压的海水而产生清洗效果(众所周知的波浪在海边岩石腔中的冲击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在外罩具有宽而平坦的下表面时,这种效果特别强。
3.使用紧固在两个轴上的紧固件,一个轴在在外罩上,另一个轴在外罩的支撑件上,从而形成连接杆,其将流动装置产生的向上/向下运动转换成剪切运动,从而利用它们的惯性促使水产养殖动物在外罩的平面表面上运动;这促使因珍珠层而粘在外罩上的水产养殖动物在不搅动外罩的潮汐阶段中松开。
4.使用限制装置,可以限制由于流动装置引起的向上/向下运动的垂直幅度,从而根据动物饲养学的需要来限制前述作用。
这些技术方面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从而可以取得特别良好的结果。
但是,不必联合实施这四个技术方面。本专利申请保护了第2方面的能够浸没在深水中的外罩的实施,因为漂浮装置定位在潮差区域中。
这使得可以使用不能与现有技术的饲养外罩一起使用的用于饲养的区域,同时获得搅动水产养殖动物的非常良好的结果。除了第2方面之外,第1和/或第3和/或第4方面的实施也进一步改善了所述结果。
一个平行申请保护了联合使用的第2和第3方面。
另一个平行专利申请保护了第2和第4方面的联合实施。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贝类的饲养装置(1),其包括:
-框架(3),其被设置为用于放置在海床(15)上;
-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其在内部界定用于接收贝类(9)的容积(7);
-连接件(13),其将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3),以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围绕至少一条基本水平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漂浮装置(10),其通过柔性连接件(95)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所述柔性连接件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漂浮装置(10)位于潮间带中,
其中,饲养装置(1)包括彼此叠放设置的多个饲养外罩(5),其各自通过连接件(13)连接至框架(3),所述连接件(13)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相对于框架(3)围绕至少一条基本水平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所有饲养外罩(5)均连接至同一漂浮装置(10),
每个饲养外罩(5)具有平坦的下底部(23),
漂浮装置(10)在海水升高和降低时将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倾斜变化传递至饲养外罩(5),使得贝类在下底部(23)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柔性连接件(95)将上部的饲养外罩(5)直接连接至漂浮装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每个饲养外罩(5)都通过中间连接件(97)直接连接至正上方的饲养外罩(5)和/或正下方的饲养外罩(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饲养外罩(5)通过中间连接件(97)彼此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97)包括刚性构件(117)和饲养外罩(5)的用于与刚性构件(117)连接的铰接部(1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铰接部(119)被构造为允许饲养外罩(5)相对于刚性构件(117)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限制装置(86)将上部的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3),从而限制饲养外罩(5)的向下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限制装置(86)将一个饲养外罩(5)连接至框架(3),从而限制饲养外罩(5)的向上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具有彼此相对的近侧边缘(55)和远侧边缘(57),连接件(13)将近侧边缘(55)连接至框架(3),漂浮装置(10)连接至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的靠近远侧边缘(57)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连接件(13)允许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围绕基本水平的第一旋转轴线(R1)进行旋转,并且允许第一旋转轴线(R1)相对于框架(3)围绕基本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二旋转轴线(R2)进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连接件(13)包括连接杆类型的至少一个连接构件(51),连接构件(51)被安装成围绕第一旋转轴线(R1)在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上枢转,并被安装成围绕第二旋转轴线(R2)在框架(3)上枢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至少一个饲养外罩(5)具有与第一旋转轴线(R1)和第二旋转轴线(R2)平行的基本平坦的下底部(2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漂浮装置(10)包括浮体串(105),所述浮体串(105)包括沿着柔性连杆(109)一个接一个地安装的多个浮体(107),所述柔性连杆(109)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柔性连接件(95)上。
13.一种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1)的组件,其中,饲养装置(1)的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饲养装置(1)的漂浮装置(10)基本都处于同一高度。
14.一种用于在海上饲养贝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1)的安装步骤,框架(3)定位在海床(15)上,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漂浮装置(10)位于潮间带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安装步骤中,在海上安装多个所述饲养装置(1),将饲养装置(1)的框架(3)置于潮汐带上相应的不同高度处,饲养装置(1)的柔性连接件(95)的长度被选择成使得在柔性连接件(95)被垂直拉紧时饲养装置(1)的漂浮装置(10)基本都处于同一高度。
CN201880071075.5A 2017-10-27 2018-10-26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Active CN111315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760134A FR3054953B1 (fr) 2017-10-27 2017-10-27 Dispositif d'elevage en mer d'animaux d'aquaculture
FR1760134 2017-10-27
PCT/EP2018/077223 WO2019081185A1 (fr) 2017-10-27 2018-10-05 Dispositif d'élevage en mer d'animaux d'aquaculture
EPPCT/EP2018/077223 2018-10-05
PCT/EP2018/079467 WO2019081740A1 (fr) 2017-10-27 2018-10-26 Dispositif d'élevage en mer d'animaux d'aquacul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5211A CN111315211A (zh) 2020-06-19
CN111315211B true CN111315211B (zh) 2022-04-05

Family

ID=6045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919.2A Pending CN111278280A (zh) 2017-10-27 2018-10-05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CN201880071075.5A Active CN111315211B (zh) 2017-10-27 2018-10-26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919.2A Pending CN111278280A (zh) 2017-10-27 2018-10-05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20200337277A1 (zh)
EP (2) EP3700330A1 (zh)
JP (2) JP2021500060A (zh)
KR (2) KR20200098498A (zh)
CN (2) CN111278280A (zh)
AU (2) AU2018354748A1 (zh)
FR (1) FR3054953B1 (zh)
WO (1) WO2019081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4953B1 (fr) * 2017-10-27 2021-09-24 Genocean Dispositif d'elevage en mer d'animaux d'aquaculture
US11096380B2 (en) * 2017-12-28 2021-08-24 Ketcham Supply Co., Inc. Method for aquaculture
WO2021248184A1 (en) * 2020-06-10 2021-12-16 Seapa IP Pty Ltd Improved attach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quatic baskets
CN113100142B (zh) * 2021-04-02 2021-09-2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抗风浪且方便清理的海洋牧场养殖装置
CN113711965B (zh) * 2021-08-12 2022-07-08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储料和喂料一体化喂养装置
CN115362964B (zh) * 2022-09-16 2023-06-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大珠母贝深远海养殖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620A (zh) * 1985-01-30 1986-07-30 韦恩·罗伯特·莫克塞姆 软体动物的养殖
WO1996031117A1 (en) * 1995-04-07 1996-10-10 Robert Graha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olluscs
CN104904634A (zh) * 2015-06-02 2015-09-1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
CN205250112U (zh) * 2015-11-03 2016-05-25 天津格林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扇贝和海参组合式养殖装置
CN206371334U (zh) * 2016-12-20 2017-08-04 徐继胜 翡翠贻贝养殖附着器
CN107197796A (zh) * 2017-07-22 2017-09-26 苑春亭 一种潮间带海水浮游生物的培育方法
CN111278280A (zh) * 2017-10-27 2020-06-12 吉诺斯安公司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44707A (fr) * 1967-07-27 1968-11-08 Casiers superposables pour un nouveau mode de culture de l'huître
FR2437781A1 (fr) * 1978-10-03 1980-04-30 Ulrych Adam Panier pour l'elevage de coquilles saint-jacques ou similaires
US4704990A (en) 1985-01-30 1987-11-10 Moxham Wayne R Cultivating molluscs
CN201334475Y (zh) * 2008-12-09 2009-10-28 朱洪 一种水面养殖工程的装置
FR2953367A1 (fr) * 2009-12-09 2011-06-10 Jean Louis Adam Poche tambour d'elevage d'huitres
KR102003270B1 (ko) * 2010-04-07 2019-07-24 스티븐 제이. 레슬리 수산양식 어셈블리 및 방법
US20110265730A1 (en) * 2010-04-30 2011-11-03 Jon David Farrington Apparatu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lluscan shellfish and other marine species
CN202009619U (zh) * 2011-04-01 2011-10-19 大连东方润隆水产有限公司 网箱式海参养殖装置
CN102972318B (zh) * 2012-12-10 2014-10-1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适合于软质海底的海参底播养殖设施
FR3003128B1 (fr) * 2013-03-18 2016-03-11 Patrick Drevici Portique pour l'elevage d'huitres
CN106688997A (zh) * 2015-11-13 2017-05-24 杨广宏 一种底部挂网的青口贝养殖装置
CN105875461B (zh) * 2016-06-22 2019-10-08 北京志者博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虾蟹、贝类水产品自动化网箱式养殖生产设备
CN206402939U (zh) * 2016-11-24 2017-08-15 淮海工学院 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620A (zh) * 1985-01-30 1986-07-30 韦恩·罗伯特·莫克塞姆 软体动物的养殖
WO1996031117A1 (en) * 1995-04-07 1996-10-10 Robert Graha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olluscs
CN104904634A (zh) * 2015-06-02 2015-09-1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
CN205250112U (zh) * 2015-11-03 2016-05-25 天津格林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扇贝和海参组合式养殖装置
CN206371334U (zh) * 2016-12-20 2017-08-04 徐继胜 翡翠贻贝养殖附着器
CN107197796A (zh) * 2017-07-22 2017-09-26 苑春亭 一种潮间带海水浮游生物的培育方法
CN111278280A (zh) * 2017-10-27 2020-06-12 吉诺斯安公司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5211A (zh) 2020-06-19
CN111278280A (zh) 2020-06-12
EP3700330A1 (fr) 2020-09-02
US20200281170A1 (en) 2020-09-10
AU2018356652A1 (en) 2020-05-07
KR20200098498A (ko) 2020-08-20
KR20200098499A (ko) 2020-08-20
WO2019081185A1 (fr) 2019-05-02
JP2021500060A (ja) 2021-01-07
FR3054953B1 (fr) 2021-09-24
EP3700332A1 (fr) 2020-09-02
AU2018354748A1 (en) 2020-05-07
FR3054953A1 (fr) 2018-02-16
JP2021500059A (ja) 2021-01-07
US20200337277A1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5211B (zh)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JP5800890B2 (ja) 水産養殖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方法
US20190159434A1 (en) Device for Rearing Aquaculture Animals At Sea
KR102523356B1 (ko) 패류 성장 장치, 시스템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CN111278279B (zh)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NO180402B (no) Konstruksjon til anvendelse som kunstig habitat for hummer, og anvendelse derav
CN111278278A (zh) 用于在海上饲养水产养殖动物的装置
CN213074049U (zh) 大小网衣套网网箱
AU752344B2 (en) Shellfish containment device
KR101613850B1 (ko) 전복 양식용 일렬식 가두리 양식장
KR100247834B1 (ko) 양식설비
WO2019081740A1 (fr) Dispositif d'élevage en mer d'animaux d'aquaculture
JP4391707B2 (ja) 幼稚仔放流構造物
KR200309897Y1 (ko) 수중 부상용 어초
WO2017168121A1 (en) Apparatus for rearing shellfish
NZ328983A (en) Shellfish containment vessel of two complementary parts and including flotation means therein
PH12017050067A1 (en) Fish pen
JPH03155728A (ja) 外洋養殖装置
JPS633761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