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5116A - 衣架 - Google Patents

衣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5116A
CN111295116A CN201980005198.3A CN201980005198A CN111295116A CN 111295116 A CN111295116 A CN 111295116A CN 201980005198 A CN201980005198 A CN 201980005198A CN 111295116 A CN111295116 A CN 111295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ir
hole
pin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51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5116B (zh
Inventor
濑仓统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cang Co Ltd
Sek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749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9294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c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9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5/00Household implement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wearing apparel; Dress, hat or umbrella holders
    • A47G25/14Clothing hangers, e.g. suit hangers
    • A47G25/40Collapsible hangers
    • A47G25/4015Collapsible hangers comprising one-piece support arms at least one only pivotally-connected to a central hook member
    • A47G25/4023Collapsible hangers comprising one-piece support arms at least one only pivotally-connected to a central hook member collapsing downwardly away from the hook membe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7/00Supporting means, other than simple clothes-lines, for linen or garments to be dried or ai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而安装于衣服的衣架。衣架2具备:工作部30,所述工作部30具备钩31、分支部32、捏手34、以及一对突起部35,所述分支部32设置于钩31的根并向正面观察时的近前侧和里侧分成两股,所述捏手34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33A并配置于分支部32的下端,所述一对突起部35设置于各捏手34的相对的面;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41具有主缝43B、一对侧缝43A、第1把手42、以及第2把手44,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供突起部35嵌入,所述一对侧缝43A设置于主缝43B的两侧并从两侧的端部朝向主缝43B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在主缝43B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所述第1把手42配置于主缝43B的上方,所述第2把手44配置于主缝43B的下方;一对臂51,所述一对臂51具备根部53和工作销52,所述根部53在根具有在根侧延伸方向上缺口至端部的缺口并在顶端附近具有销孔54,所述工作销52以横跨缺口的方式设置于根部53并插通于侧缝43A;以及销33,所述销33插通于插通孔33A和销孔54。

Description

衣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架(英文:hanger)。
背景技术
在销售服装的店铺等中,在例如将圆领的T恤挂在衣架上进行展示的情况下,若使用以往的衣架则必须从T恤的下部插入衣架,花费工时和时间。
另外,在使用衣架时,如果不将衣架和衣服用不同的手拿着,则无法将衣服挂在衣架上。在将衣服从衣架取下时,若不将衣架和衣服用不同的手拿着则会导致其中一方掉落。因此,衣架的开闭需要通过单手而且一次操作来进行。此外,如果不用手拿着衣架而是进行挂在晾衣竿、衣架架管(英文:hanger rack pipe)上的状态下的开闭,则会更便利。
关于这一点,提出了如下的衣架:在臂的根设置具有在打开了臂时位于上方处的凹部的圆弧状的槽部,利用弹簧对嵌于凹部的销向上方施力,通过在打开了臂时销嵌于凹部从而限制臂关闭(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根据该技术,需要设置弹性体这样的其他构件,既花费部件费用也花费组装费用,因此制造成本变高。
另外,提出了如下衣架:在钩的下方设置板状的工作板,在该工作板,设置纵长的槽、和在该纵长的槽的左右将向下方弯折的纵槽与在横向上延伸的横槽的顶端连接而得到的L字型的一对槽,在一对臂的根的孔和工作板的纵长的槽中插通销,将设置于各臂的根的孔附近的突起嵌入到工作板的L字型的槽(例如,专利文献2。)。该衣架是意图在下压钩时使得臂打开的衣架。
但是,根据该技术,即使为了在臂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臂而欲下压钩,也存在无法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打开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关闭臂的状态下各突起位于纵长的槽的附近。即使在该状态下向下方施加力,打开臂的方向的力、也就是水平方向的分力也非常小。因此,为了打开臂,需要施加较强的力以使打开臂所需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变得足够大,或者需要将臂打开一定程度而增大水平方向的分力。因此,无法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打开臂。
如果进行其他说明,则在专利文献2的衣架中,枢轴5成为支点,引导突起8成为力点,衣架臂体1的顶端成为作用点。在该情况下,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相比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过短。因此,为了打开衣架臂体1而需要较大的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147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2-159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而安装于衣服的衣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衣架,该衣架具备:钩;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备分支部、捏手、以及一对突起部,所述分支部设置于所述钩的根并向正面观察时的近前侧和里侧分成两股,所述捏手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并配置于所述分支部的下端,所述一对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捏手的相对的面;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主缝和一对侧缝,所述主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供所述突起部嵌入,所述一对侧缝设置于所述主缝的两侧并朝向所述主缝延伸并且在所述主缝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缝延伸;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工作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销孔,所述工作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插通于所述侧缝;以及销,所述销插通于所述插通孔和所述销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而安装于衣服的衣架。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例的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以往例的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关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以往例的实施方式的衣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关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衣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部的立体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臂的立体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衣架的立体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衣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衣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衣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打开了第3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关闭了第3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打开了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是关闭了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9是关闭了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钩部的图。
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臂的图。
图2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体部的图。
图2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开闭的情形的图。
图24是打开了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是关闭了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6是关闭了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衣架的臂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27是示出带腿的钩部的图。
图2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衣架的臂的开闭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衣架1进行说明。
(以往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打开了本实施方式的衣架1的臂1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关闭了衣架1的臂1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衣架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衣架1具备钩13、主体部14以及一对臂11。
主体部14设置于钩13的图1正面观察时下端部(以下,上下、左右、纵横为基于图1正面观察时的上下、左右、纵横。)。主体部14具备在主体部的中央部从主体部14的上方朝向下方延伸的作为贯通槽的主缝14A、和设置于主缝14A的两侧的一对侧缝14B。
侧缝14B在与主缝14A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处从主体部14的左右的端部附近朝向主缝14A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主缝14A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改变朝向地向下方延伸至主缝14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
侧缝14B的从弯曲部分的下端沿着主缝14A延伸的部分与主缝14A平行地向下方延伸。侧缝14B的沿着该主缝14A延伸的部分只要从以侧缝14B的弯曲部分为弧的圆的周偏离,则可以与主缝14A平行,也可以朝向外侧或朝向内侧向下方延伸。
主缝14A和两个侧缝14B以使主缝14A的上端部和两个侧缝14B的上端部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的方式设置。
一对臂11互相形成为相同形状在减少模具的种类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臂11在主体部14方向的端部处具有向下方弯折的弯折部11K,并具备设置于弯折部11K的顶端部的作为贯通孔的主孔11A、和设置于弯折部11K的根的作为贯通孔的侧孔11B。主孔11A和侧孔11B以将主孔11A和侧孔11B连结的直线与臂11的轴、也就是在臂1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交叉的方式配置。
一对臂11只要臂11的长度、打开了时的上端部所成的角度等基本的部分通用,则细部的形状也可以互相不同。
主体部14和一对臂11通过将主销12插通于主孔11A及主缝14A且将侧销15插通于侧孔11B及侧缝14B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卡定。
在主销12安装有主垫圈12A和主螺母12B。主销12及主螺母12B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捏手部。捏手部以手指从主体部14的表面捏住的程度沿主销12的轴向突出。
在侧销15安装有侧垫圈15A和侧螺母15B。
此外,可以省略主垫圈12A及侧垫圈15A。在该情况下,主销12及侧销15可以使用一旦嵌入就不会拔出的形状的销。另外,侧销15也可以与臂11一体地形成。
主体部14可以位于一对臂11之间,也可以位于一对臂11的外侧。
如以上所述,以往例的实施方式的衣架1具备:钩13;主体部14,所述主体部14具有主缝14A及一对侧缝14B,所述主缝14A设置于钩13的下方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14B在主缝14A的两侧朝向主缝14A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在主缝14A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14A延伸;一对臂11,所述一对臂11在根具有向下方弯折的弯折部11K;主销12,所述主销12插通于设置于弯折部11K的顶端部的主孔11A、及主缝14A;以及一对侧销15,所述一对侧销15针对每个臂11插通于设置于弯折部11K的根的侧孔11B、及侧缝14B。
但是,以往例的实施方式的衣架1存在无法容易地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11这样的问题。
(第1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的臂51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的臂51关闭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工作部30的立体图,图8是臂51的立体图,图9是主体部41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具备工作部30、主体部41、一对臂51、以及销33。
工作部30具备:钩31;分支部32,所述分支部32设置于钩31的根并向图1的近前侧和里侧分成两股;捏手34,所述捏手34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33A并配置于分支部32的下端;以及一对突起部35,所述一对突起部35设置于各捏手34的相对的面。
分支部32具有弹力,能够以使捏手34分离开主体部41的厚度大小的程度的方式扩开。
主体部41具有:主缝43B,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一对侧缝43A,所述一对侧缝43A在与主缝43B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在主缝43B的两侧从主体部41的两端部朝向主缝43B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第1把手42,所述第1把手42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上端部;以及第2把手44,所述第2把手44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下端部。侧缝43A的上侧的端部可以分别向主体部41的两侧的边缘开放,也可以不开放。
侧缝43A的从弯曲部分的下端沿着主缝43B延伸的部分与主缝43B平行地向下方延伸。侧缝43A的沿着该主缝43B延伸的部分只要从以侧缝43A弯曲部分为弧的圆的周偏离,则可以与主缝14A平行,也可以朝向外侧或朝向内侧向下方延伸。
工作部30以能够移位的方式与主体部41连结。也就是说,在上述的以往例的实施方式中,钩13与主体部14通过一体地形成而连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部30与主体部41分体地形成而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结。
主缝43B和两个侧缝43A以主缝43B的上端部和两个侧缝43A的上端部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的方式设置。侧缝43A可以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在端部包含直线部分。侧缝43A延伸至主缝43B的延伸方向的中途。
臂51具备根部53和工作销52,所述根部53在根具有在臂51的根侧延伸方向上缺口至端部的缺口并在顶端附近具有销孔54,所述工作销52以横跨缺口的方式设置于根部53。
此外,工作销52可以与臂11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在根部53设置孔并在该孔中插通与臂11分体地形成的销。
接着,对衣架2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将臂51的工作销52从开放端向主体部41的侧缝43A嵌入。
打开工作部30的捏手34而将突起部35向主缝43B嵌入。
将销33插通于插通孔33A和各臂51的销孔54。
接着,对衣架2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使臂5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使销33与主缝43B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接近。也就是说,为了使臂5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捏手34和第2把手44,使捏手34向第2把手的方向、即下方移位。
在臂51关闭的状态下,销33和两个工作销52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若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捏手34向下方移位而对销33施加朝向下方的力,则其横向的分力大到足以打开臂51。
若进行其他说明,则工作销52成为力点,与以侧缝43A为圆周的情况下的中心相当的位置成为支点(假想支点),臂51的顶端成为作用点。在该情况下,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因此,即使通过由单手施加的较小的力也能够打开臂11。
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打开臂51。
当臂51完全打开时,关闭臂51的方向的力成为使工作销52朝向彼此的力,因此,即使将衣服挂在臂51上,臂51也不会关闭。
为了使臂5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使销33与主缝43B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远离。也就是说,为了使臂5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捏手34和第1把手42,使捏手34向第1把手的方向移位。
衣架2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仅通过将钩31挂在晾衣竿等上并利用手指使第1把手42向下方移位的一次操作来关闭臂11。
工作销52沿着侧缝43A向上方移位,臂51因自重而关闭。
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关闭臂51。
此外,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的变形例的衣架3的立体图,图11是本变形例的衣架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衣架2中,工作部30呈分成两股的形状,主体部41呈不分成两股的板状的形状,但在本变形例的衣架3中,工作部62不分成两股,主体部70呈分成两股的形状。此外,在又一变形例中,工作部30及主体部41也可以都呈不分成两股的形状。
如图10及图11所示,衣架3具备钩部60、在上端处连结的一对主体部70、以及一对臂80。
钩部60具备钩61和工作部62,该工作部62配置于钩61的下端并在下端部具有插通孔63。
主体部70具有:主缝71,所述主缝7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和一对侧缝72,所述一对侧缝72设置于主缝71的两侧并从两侧朝向主缝71延伸并且在主缝71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71延伸。另外,主体部70在连结部分具有插入孔73。钩61的工作部62以能够上下移位的方式插入于插入孔73。
臂80具备根部82,所述根部82具有:侧销孔83,所述侧销孔83配置于臂80的根并设置于臂80的延伸方向上;和主销孔84,所述主销孔84配置于侧销孔83的图11的正面观察时下方。
在主缝71、各臂80的主销孔84、以及插通孔63中插通1根主销81。主销81在安装于主销孔84的状态下以一端部或两端部被手指从主体部41的表面捏住的程度沿轴向突出。另外,在侧销孔83中分别插通侧销64,被插通了的侧销64嵌入于侧缝72。
此外,侧销64也可以在侧销孔83的位置处与臂80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不设置侧销孔83。另外,在侧销64相对于臂80分体地设置的情况下,侧缝72的上端也可以不开放。
本变形例的衣架3通过即使在将钩挂在竿上的状态下也仅是利用手指向下方下压主体部70,从而即使用小的力也能够通过1次动作来打开臂80。另外,本变形例的衣架3能够通过仅利用手指使主销81向上方移位的1次动作来关闭臂80。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具备:钩31;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主缝43B及一对侧缝43A并与钩31连结,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供突起部35嵌入,所述一对侧缝43A在主缝43B的两侧从两侧的端部朝向主缝43B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在主缝43B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一对臂51,所述一对臂51具备在顶端附近具有销孔54的根部53、以及在根部53插通于侧缝43A的工作销52;以及销33,所述销33将臂51以能够移位的方式卡定于主体部41。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具备:工作部30,所述工作部30具备钩31、分支部32、捏手34、以及一对突起部35,所述分支部32设置于钩31的根并向正面观察时的近前侧和里侧分成两股,所述捏手34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33A并配置于分支部32的下端,所述一对突起部35设置于各捏手34的相对的面;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41具有主缝43B、一对侧缝43A、第1把手42、以及第2把手44,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供突起部35嵌入,所述一对侧缝43A设置于主缝43B的两侧并从两侧的端部朝向主缝43B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在主缝43B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第1把手42配置于主缝43B的上方,所述第2把手44配置于主缝43B的下方;一对臂51,所述一对臂51具备根部53和工作销52,所述根部53在根具有在根侧延伸方向上缺口至端部的缺口并在顶端附近具有销孔54,所述工作销52以横跨缺口的方式设置于根部53并插通于侧缝43A;以及销33,所述销33插通于插通孔33A和销孔5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衣架3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钩61;工作部62,所述工作部62从钩61的根向下方延伸并在下端部具备插通孔63;一对主体部70,所述一对主体部70具有主缝71和一对侧缝72并在上端部处互相连结,所述主缝7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72设置于主缝71的两侧并从两侧朝向主缝71延伸并且在主缝71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71延伸;一对臂80,所述一对臂80具备根部82和一对侧销64,所述根部82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侧销孔83及配置于侧销孔83的正面观察时下方的主销孔84,所述一对侧销64插通于侧销孔83及侧缝72;以及主销81,所述主销81插通于插通孔63、主缝71、以及主销孔84。
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51、能够迅速地安装于衣服的衣架这一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衣架2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仅通过将钩31挂在晾衣竿等上并利用手指使第1把手42向下方移位的一次操作来关闭臂11。
(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打开了本实施方式的衣架4的臂8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衣架4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4具备钩部60、主体部41、一对臂80、以及主销81(以下,上下、左右、纵横为基于图12正面观察时的上下、左右、纵横。)。
钩部60具备钩61和工作部62,该工作部62设置于钩61的根并在下端部具有插通孔63。
主体部41与钩部60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设置。主体部41具有:主缝43B,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一对侧缝43A,所述一对侧缝43A在与主缝43B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在主缝43B的两侧从主体部41的两端部朝向主缝43B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第1把手42,所述第1把手42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上端部;以及第2把手44,所述第2把手44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下端部。侧缝43A的上侧的端部可以分别向主体部41的两侧的边缘开放,也可以不开放。
侧缝43A的从弯曲部分的下端沿着主缝43B延伸的部分与主缝43B平行地向下方延伸。侧缝43A的沿着该主缝43B延伸的部分只要从以侧缝43A的弯曲部分为弧的圆的周偏离,则可以与主缝43B平行,也可以朝向外侧或朝向内侧向下方延伸。
主缝43B和两个侧缝43A以主缝43B的上端部和两个侧缝43A的上端部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的方式设置。侧缝43A可以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在端部包含直线部分。侧缝43A延伸至主缝43B的延伸方向的中途。
第1把手42在与主缝43B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如下缺口,该缺口具有供工作部62嵌入的宽度。
一对臂80互相形成为相同形状在减少模具的种类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臂80具备在配置于顶端部处的根部82作为贯通孔的侧销孔83、和配置于相对于臂80的延伸方向向下方约120℃的方向上的作为贯通孔的主销孔84。
一对臂80只要臂80的长度、打开了时的上端部所成的角度等基本的部分通用,则细部的形状也可以互相不同。
主体部41和一对臂80通过将主销81插通于主销孔84及主缝43B且将侧销64插通于侧销孔83及侧缝43A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卡定。
在主缝43B、各臂80的主销孔84、以及插通孔63中插通1根主销81。主销81在安装于主销孔84的状态下,以一端部或两端部被手指从主体部41的表面捏住的程度沿轴向突出。另外,在侧销孔83中分别插通侧销64,被插通了的侧销64嵌入于侧缝43A。
由于侧缝43A弯曲,因此侧销64的移动顺畅。因此,无需用双手操作衣架4,具有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进行臂80的开闭的这一效果。
此外,侧销64也可以在侧销孔83的位置处与臂80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不设置侧销孔83。另外,在侧销64相对于臂80分体地设置的情况下,侧缝43A的上端也可以不开放。
主销81和侧销64可以是顶端部的宽度变宽的开口销,也可以是具有螺栓和螺母这样的两个以上的构件的销。此外,衣架4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由从树脂、金属、木材、以及纸中选择1种以上的材质形成,但不限于此。其中,对于纸,除了通常的纸之外,还可以使用瓦楞纸、再生纸、树脂涂敷纸等。在材质中包括纸的情况下,纸的部分具有能够再利用的这一效果。
接着,对衣架4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将侧销64插通于主体部41的侧缝43A和臂80的侧销孔83。
将主销81插通于主体部41的主缝43B、一对臂80的主销孔84、以及工作部62的插通孔63。
接着,对衣架4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使臂80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使主销81与主缝43B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接近。也就是说,为了使臂80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主销81和第2把手44,使主销81向第2把手的方向、即下方移位。
在臂80关闭的状态下,主销81和两个侧销孔83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若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主销81向下方移位而对主销81施加朝向下方的力,则其横向的分力大到足以打开臂80。
若进行其他说明,则侧销孔83成为力点,与以侧缝43A为圆周的情况下的中心相当的位置成为支点(假想支点),臂80的顶端成为作用点。在该情况下,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因此,即使通过由单手施加的较小的力也能够打开臂80。
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打开臂80。
当臂80完全打开时,关闭臂80的方向的力成为使侧销孔83朝向彼此的力,因此,即使将衣服挂在臂80上,臂80也不会关闭。
为了使臂80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使主销81与主缝43B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远离。也就是说,为了使臂80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主销81和第1把手42,使主销81向第1把手42的方向移位。
衣架4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仅通过将钩61挂在晾衣竿等上并利用手指使第1把手42向下方移位的一次操作来关闭臂80。
侧销孔83沿着侧缝43A向上方移位,臂80因自重而关闭。
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关闭臂80。
另外,衣架4通过即使在将钩挂在竿上的状态下也仅是利用手指向下方下压主体部41,从而即使用小的力也能够通过1次动作来关闭臂80。另外,衣架4能够通过仅是利用手指使主销81向上方移位的1次动作来打开臂80。
如以上所述,衣架4具备:钩61;工作部62,所述工作部62从钩61的根向下方延伸并在下端部具备插通孔63;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41与工作部62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形成并具有主缝43B和一对侧缝43A,所述主缝43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43A设置于主缝43B的两侧并朝向主缝43B延伸并且在主缝43B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43B延伸;一对臂80,所述一对臂80具备根部82和一对侧销64,所述根部82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主销孔84,所述一对侧销64设置于根部82并插通于侧缝43A;以及主销81,所述主销81插通于插通孔63、主缝43B、以及主销孔84。
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80、能够容易地装卸衣服的衣架这一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5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示出打开了衣架5的臂1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关闭了衣架5的臂110的状态的立体图(以下,上下、左右、纵横为基于图3正面观察时的上下、左右、纵横。)。
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5具备钩部90、主体部120、一对臂110、以及主销81。
钩部90具备钩91和工作部92,所述工作部92配置于钩91的根并具有第1指孔95及配置于第1指孔95的下方的插通孔96。第1指孔95具有足以放入手指的横向宽度和与后述的主缝1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等或更长的纵向宽度。
主体部120与钩部90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设置。主体部120具有:主缝121,所述主缝12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一对侧缝122,所述一对侧缝122在与主缝121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在主缝121的两侧从主体部120的两端部朝向主缝121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121延伸;以及第1把手123,所述第1把手123具有配置于主体部120的上端部的第2指孔125。侧缝122的上侧的端部可以分别向主体部120的两侧的边缘开放,也可以不开放。
侧缝122的从弯曲部分的下端沿着主缝121延伸的部分与主缝121平行地向下方延伸。侧缝122的沿着该主缝121延伸的部分只要从以侧缝122的弯曲部分为弧的圆的周偏离,则可以与主缝121平行,也可以朝向外侧或朝向内侧向下方延伸。
主缝121和两个侧缝122以主缝121的上端部和两个侧缝122的上端部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的方式设置。侧缝122可以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在端部包含直线部分。侧缝122延伸至主缝121的延伸方向的中途。
一对臂110互相形成为相同形状在减少模具的种类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臂110具备在配置于顶端部处的根部112向主体部120的方向突出并与臂110一体成型的侧销113、和配置于相对于臂110的延伸方向向下方约120℃的方向上的作为贯通孔的主销孔114。
一对臂110只要臂110的长度、打开了时的上端部所成的角度等基本的部分通用,则细部的形状也可以互相不同。
主体部120和一对臂110通过将主销81插通于主销孔114及主缝121且将侧销113插通于侧缝122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卡定。
在主缝121、各臂110的主销孔114、以及插通孔96中插通1根主销81。另外,侧销113嵌入于侧缝122。
由于侧缝122弯曲,因此侧销113的移动顺畅。因此,无需用双手操作衣架4,具有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进行臂110的开闭的这一效果。
此外,也可以代替臂110而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臂80和侧销64。该情况下的侧销64的插通部位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主销81可以是顶端部的宽度变宽的开口销,也可以是具有螺栓和螺母这样的两个以上的构件的销。此外,衣架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由从树脂、金属、木材、以及纸中选择1种以上的材质形成,但不限于此。其中,对于纸,除了通常的纸之外,还可以使用瓦楞纸、再生纸、树脂涂敷纸等。在材质中包括纸的情况下,纸的部分具有能够再利用的这一效果。
接着,对衣架5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将臂110的侧销113插通于主体部120的侧缝122。
将主销81插通于主体部120的主缝121、一对臂110的主销孔114、以及工作部92的插通孔96。
接着,对衣架5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使臂110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使主销81与主缝121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接近。也就是说,为了使臂110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位于第1指孔95的上方的第1手指钩挂部97、和第2指孔125的上端部,使第1手指钩挂部97和第2指孔125的上端部接近。通过该动作,主销81从主缝121的上方朝向下方移动,并且侧销113从侧缝122的上方朝向下方移位。因此,臂110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
在臂110关闭的状态下,主销81和两个侧销113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若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主销81向下方移位、也就是说对主销81施加朝向下方的力,则其横向的分力大到足以打开臂110。
若进行其他说明,则侧销113成为力点,与以侧缝122为圆周的情况下的中心相当的位置成为支点(假想支点),臂110的顶端成为作用点。在该情况下,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因此,即使通过由单手施加的较小的力也能够打开臂110。
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打开臂110。
当臂110完全打开时,关闭臂110的方向的力成为使侧销113朝向彼此的力,因此,即使将衣服挂在臂110上,臂110也不会关闭。
为了使臂110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使主销81与主缝121的最下底部之间的距离远离。也就是说,为了使臂110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利用手指捏住相当于工作部92的下端部的第2手指钩挂部98和主体部120的第2指孔125的下端部,使第2手指钩挂部98和第2指孔125的下端部接近。通过该动作,主销81从主缝121的下方朝向上方移动,并且侧销113从侧缝122的下方朝向上方移位。因此,臂110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
衣架5具有第1指孔95和第2指孔125,因此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使插通于工作部92的插通孔96的主销81相对于主体部120移位。因此,具有能够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110的这一效果。
另外,衣架5通过即使在将钩挂在竿上的状态下也仅是利用手指向下方下压主体部120,从而即使用小的力也能够通过1次动作来关闭臂110。另外,衣架5能够通过仅利用手指使主销81向上方移位的1次动作来打开臂110。
如以上所述,衣架5具备:钩91;工作部92,所述工作部92从钩91的根向下方延伸并在下端部具备插通孔96;主体部120,所述主体部120与工作部92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形成并具有主缝121和一对侧缝122,所述主缝12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122设置于主缝121的两侧并朝向主缝121延伸并且在主缝121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缝121延伸;一对臂110,所述一对臂110具备根部112和一对侧销113,所述根部112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主销孔114,所述一对侧销113设置于根部112并插通于侧缝122;以及主销81,所述主销81插通于插通孔96、主缝121、以及主销孔114。
并且,在衣架5中,工作部92在插通孔96的上方还具备具有足以放入手指的横向宽度和与主缝1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等或更长的纵向宽度的第1指孔95,主体部120在主缝121的上方还具备具有足以放入手指的大小的第2指孔125。
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80、能够容易地装卸衣服的衣架的这一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17是示出打开了本实施方式的衣架6的臂22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8是关闭了衣架6的臂22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9是关闭了衣架6的臂221的状态的右视图。
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6具备钩部201、一对主体部211、以及一对臂221(以下,上下、左右、纵横为基于图12正面观察时的上下、左右、纵横。)。
图20是示出钩部201的图。图20(A)是钩部201的主视图,图20(B)是钩部201的X1向视图。
如图20所示,钩部201具备:钩206,所述钩206在下方配置有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第1指孔202;和工作部203,所述工作部203具有配置于第1指孔202的下方并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长孔204、及配置于长孔204的下方并分别向正面和背面突出的主销205。
第1指孔202的横向的直径的长度与长孔204的横向宽度的长度大致相等。工作部203的进深方向的厚度比钩206的进深方向的厚度薄。
图21是示出臂221的图。图21(A)是臂221的俯视图,图21(B)是左侧的臂221的主视图,图21(C)是左侧的臂221的后视图,图21(D)是臂221的X4向视图。
如图21所示,臂221具备根部224,所述根部224具有侧销222及主销孔225,所述侧销222具有适合于挂衣服的长度和宽度并在根分别向正面和背面突出,所述主销孔225是以在打开的状态下来到侧销222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的贯通孔。
根部224在臂221的延伸方向端部具有槽部223,里侧的根部224比近前侧的根部224短能够视觉确认主销孔225的程度地切出缺口。
臂221的截面221A形成为在臂221打开的状态下下侧的宽度变短。
一对臂221互相可以形成为相同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形状。
图22是示出主体部211的图。图22(A)是主体部211的后视图,图22(B)是主体部211的主视图,图22(C)是主体部211的左视图,图22(D)是示出将一对主体部211组合了的情形的图。
如图22所示,主体部211的上半部分呈大致矩形,下半部分呈大致倒三角形。主体部211在上方具备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第2指孔212。
主体部211与钩部201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设置。主体部211具有:主槽部213A,所述主槽部213A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槽;和一对侧槽部213B,所述一对侧槽部213B是在与主槽部213A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在主槽部213A的两侧从主体部211的两端部朝向主槽部213A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槽部213A延伸的槽。侧槽部213B的上侧的端部可以分别向主体部211的两侧的边缘开放,也可以不开放。
侧槽部213B的从弯曲部分的下端沿着主槽部213A延伸的部分与主槽部213A平行地向下方延伸。侧槽部213B的沿着该主槽部213A延伸的部分只要从以侧槽部213B的弯曲部分为弧的圆的周偏离,则可以与主槽部213A平行,也可以朝向外侧或朝向内侧向下方延伸。
主槽部213A和两个侧槽部213B以主槽部213A的上端部和两个侧槽部213B的上端部呈大致横向一列地排列的方式设置。侧槽部213B可以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在端部包含直线部分。侧槽部213B延伸至主槽部213A的延伸方向的中途。
在一对主体部211的一方,除了在主体部211的边缘插通钩部201和臂221的部分之外,还设置有与另一方的主体部211嵌合的嵌合部214。在图22中,嵌合部214表示为凸部,但另一方的主体部211的嵌合部214为凹部。
一对主体部211除了嵌合部214以外互相形成为相同形状。主体部211也可以实施装饰,该装饰也可以在一方的主体部211和另一方的主体部211中不同。
接着,对衣架6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以侧销222嵌于侧槽部213B的方式将一方的臂221载置于一方的主体部211。
接着,以主销205嵌于主销孔225且嵌于主槽部213A的方式载置钩部201。
接着,以侧销222嵌于另一方的侧槽部213B且主销205嵌于主销孔225的方式载置另一方的臂221。
最后,以主销205嵌于主槽部213A且侧销222嵌于侧槽部213B的方式载置另一方的主体部211,使嵌合部214互相嵌合。
图23是示出衣架6的开闭的情形的图。在图23中,图示了拆下了近前侧的主体部211的状态。图23(A)示出臂221关闭的状态,图23(B)示出臂221打开的状态。
为了使臂22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分别将手指放入第1指孔202和第2指孔212,将第1指孔202的底部向箭头Y1的方向按压并将第2指孔212的上部向箭头Y2的方向按压而互相接近。
当如上述那样进行按压时,主销205从主槽部213A的上方向下方移动,侧销222从侧槽部213B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侧销222彼此的距离变短,一对臂22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此时,由于侧槽部213B弯曲,因此能够顺畅地仅通过单手且通过1次动作(一次操作)来打开臂221。
为了使臂22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分别将手指放入第1指孔202和第2指孔212,将第1指孔202的上部向箭头Y3的方向按压并将第2指孔212的底部向箭头Y4的方向按压而互相远离。
当如上述那样进行按压时,主销205从主槽部213A的下方向上方移动,侧销222从侧槽部213B的下方向上方移动。
侧销222彼此的距离变远,一对臂22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此时,由于侧槽部213B弯曲,因此能够顺畅地仅通过单手且通过1次动作来关闭臂221。
图24是打开了第4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衣架7的臂22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5是关闭了本应用例的衣架7的臂22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6是关闭了本应用例的衣架7的臂221的状态的右视图。
如图24至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7具备带腿的钩部301、一对主体部211、以及一对臂221(以下,上下、左右、纵横为基于图12正面观察时的上下、左右、纵横。)。
本应用例的衣架7的结构仅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6的结构中的钩部201替换成带腿的钩部301这一点不同,其他结构与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6的结构是同样的。因此,仅对带腿的钩部301进行说明。
图27是示出带腿的钩部301的图。图27(A)是带腿的钩部301的主视图,图27(B)是带腿的钩部301的X2向视图。
如图27所示,带腿的钩部301具备:钩306;工作部303,所述工作部303配置于钩306的下方并具备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长孔304、及配置于长孔304的下方并分别向正面和背面突出的主销305;以及腿部302,所述腿部302配置于主销305的下方并向下方延伸。
带腿的钩部301与主体部211分体地形成。
接着,对衣架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以侧销222嵌于侧槽部213B的方式将一方的臂221载置于一方的主体部211。
接着,以主销305嵌于主销孔225且嵌于主槽部213A的方式载置带腿的钩部301。
接着,以侧销222嵌于另一方的侧槽部213B且主销305嵌于主销孔225的方式载置另一方的臂221。
最后,以主销305嵌于主槽部213A且侧销222嵌于侧槽部213B的方式载置另一方的主体部211,使嵌合部214互相嵌合。
图28是示出衣架7的臂221的开闭的情形的图。在图28中,图示了拆下了近前侧的主体部211的状态。图28(A)示出臂221关闭的状态,图28(B)示出臂221打开的状态。
为了使臂22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将手指放入第2指孔212,将其他手指钩挂于钩306的下端部的上表面,将钩306的下端部的上表面向箭头Y5的方向按压并将第2指孔212的上部向箭头Y6的方向按压而互相接近。
当如上述那样进行按压时,主销305从主槽部213A的上方向下方移动,侧销222从侧槽部213B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侧销222彼此的距离变短,一对臂221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此时,由于侧槽部213B弯曲,因此能够顺畅地仅通过单手且通过1次动作(一次操作)来打开臂221。
为了使臂22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将手指钩挂于腿部302的下端,将其他手指放入第2指孔212,将腿部302向箭头Y7的方向按压并将第2指孔212的底部向箭头Y8的方向按压而互相接近。
当如上述那样进行按压时,主销205从主槽部213A的下方向上方移动,侧销222从侧槽部213B的下方向上方移动。
侧销222彼此的距离变远,一对臂221从打开的状态成为关闭的状态。此时,由于侧槽部213B弯曲,因此能够顺畅地仅通过单手且通过1次动作来关闭臂221。
并且,在本应用例中,在打开臂221时和关闭臂221时均以捏手指的方式进行动作即可,因此具有开闭动作变得更容易的这一效果。
此外,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主缝(14A、43B、71、121)的上端部也可以不与侧缝(14B、43A、72、122)的上端部对齐于相同的高度,主槽部213A的上端部也可以不与侧槽部213B的上端部对齐于相同的高度。
最后,对衣架6及衣架7的材质进行说明。衣架6及衣架7的材质只要具有足以挂衣服的强度即可,不管其材质。例如,材质可以使用从树脂、金属、木材、纸中选择1种以上的材质。特别是对于使用了纸的部分,具有能够再利用的这一效果。
此外,关于其他实施方式,材质也与本实施方式相同。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衣架6具备:钩206,所述钩206在下方具有第1指孔202,所述第1指孔202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工作部203,所述工作部203具有配置于第1指孔202的下方并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长孔204、及配置于长孔204的下方的前后一对的主销205;主体部211,所述主体部211与工作部203分体且呈一对板状地形成并在上方具有第2指孔212并且所述主体部211具有主槽部213A和一对侧槽部213B,所述第2指孔212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所述主槽部213A配置于第2指孔212的下方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供主销205嵌入,所述一对侧槽部213B设置于主槽部213A的两侧并朝向主槽部213A延伸并且在主槽部213A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主槽部213A延伸;以及一对臂221,所述一对臂221具备根部224和一对侧销222,所述根部224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供主销205插通的主销孔225,所述一对侧销222设置于根部224并嵌入于侧槽部213B。
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单手且一次操作来开闭臂80、能够容易地装卸衣服的衣架的这一效果。
另外,由于一对主体部211在内侧收容工作部203及根部224,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夹住手指或积存灰尘的这一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衣架
2 衣架
3 衣架
4 衣架
5 衣架
6 衣架
11 臂
11A 主孔
11B 侧孔
11K 弯折部
12 主销
12A 主垫圈
12B 主螺母
13 钩
14 主体部
14A 主缝
14B 侧缝
15 侧销
15A 侧垫圈
15B 侧螺母
30 工作部
31 钩
32 分支部
33 销
33A 插通孔
34 捏手
35 突起部
41 主体部
42 第1把手
43A 侧缝
43B 主缝
44 第2把手
51 臂
52 工作销
53 根部
54 销孔
60 钩部
61 钩
62 工作部
63 插通孔
64 侧销
70 主体部
71 主缝
72 侧缝
73 插入孔
80 臂
81 主销
82 根部
83 侧销孔
84 主销孔
90 钩部
91 钩
92 工作部
95 第1指孔
96 插通孔
97 第1手指钩挂部
98 第2手指钩挂部
110 臂
112 根部
113 侧销
114 主销孔
120 主体部
121 主缝
122 侧缝
123 第1把手
125 第2指孔
201 钩部
202 第1指孔
203 工作部
204 长孔
205 主销
206 钩
211 主体部
212 第2指孔
213A 主槽部
213B 侧槽部
214 嵌合部
221 臂
221A 截面
222 侧销
223 槽部
224 根部
225 主销孔
301 钩部
302 腿部
303 工作部
304 长孔
305 主销
306 钩

Claims (8)

1.一种衣架,具备:
钩;
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备分支部、捏手、以及一对突起部,所述分支部设置于所述钩的根并向正面观察时的近前侧和里侧分成两股,所述捏手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并配置于所述分支部的下端,所述一对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捏手的相对的面;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主缝和一对侧缝,所述主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供所述突起部嵌入,所述一对侧缝设置于所述主缝的两侧并朝向所述主缝延伸并且在所述主缝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缝延伸;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工作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销孔,所述工作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插通于所述侧缝;以及
销,所述销插通于所述插通孔和所述销孔。
2.一种衣架,具备:
钩;
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从所述钩的根向下方延伸并在下端部具备插通孔;
一对主体部,所述一对主体部具有主缝和一对侧缝并在上端部处互相连结,所述主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从所述主缝的两侧朝向所述主缝延伸并且在所述主缝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缝延伸;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一对侧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主销孔,所述一对侧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插通于所述侧缝;以及
主销,所述主销插通于所述插通孔、所述主缝、以及所述主销孔。
3.一种衣架,具备:
钩;
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从所述钩的根向下方延伸并在下端部具备插通孔;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工作部分体且呈1块板状地形成并具有主缝和一对侧缝,所述主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侧缝设置于所述主缝的两侧并朝向所述主缝延伸并且在所述主缝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缝延伸;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一对侧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主销孔,所述一对侧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插通于所述侧缝;以及
主销,所述主销插通于所述插通孔、所述主缝、以及所述主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架,
所述工作部在所述插通孔的上方还具备具有足以放入手指的横向宽度和与所述主缝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等或更长的纵向宽度的第1指孔,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主缝的上方还具备具有足以放入手指的大小的第2指孔。
5.一种衣架,具备:
钩,所述钩在下方具有第1指孔,所述第1指孔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
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指孔的下方并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长孔、及配置于所述长孔的下方的前后一对的主销;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工作部分体且呈一对板状地形成并在上方具有第2指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具有主槽部和一对侧槽部,所述第2指孔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所述主槽部配置于所述第2指孔的下方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供所述主销嵌入,所述一对侧槽部设置于所述主槽部的两侧并朝向所述主槽部延伸并且在所述主槽部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槽部延伸;以及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一对侧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供所述主销插通的主销孔,所述一对侧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嵌入于所述侧槽部。
6.一种衣架,具备:
钩;
工作部,所述工作部配置于所述钩的下方并具备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的长孔、配置于所述长孔的下方的前后一对的主销、以及配置于所述主销的下方并向下方延伸的腿部;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工作部分体且呈一对板状地形成并在上方具有指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具有主槽部和一对侧槽部,所述指孔具有足以使手指通过的大小,所述主槽部配置于所述指孔的下方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供所述主销嵌入,所述一对侧槽部设置于所述主槽部的两侧并朝向所述主槽部延伸并且在所述主槽部的近前处一边弯曲一边向下方改变朝向地沿着所述主槽部延伸;以及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具备根部和一对侧销,所述根部在根的顶端附近具有供所述主销插通的主销孔,所述一对侧销设置于所述根部并嵌入于所述侧槽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架,
所述侧缝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的边缘开放。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架,
在材质中包括纸。
CN201980005198.3A 2018-04-16 2019-03-05 衣架 Active CN111295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8503 2018-04-16
JP2018-078503 2018-04-16
JP2018-174945 2018-09-19
JP2018174945A JP6469294B1 (ja) 2018-04-16 2018-09-19 ハンガー
JP2019-021733 2019-02-08
JP2019021733 2019-02-08
PCT/JP2019/008643 WO2019202863A1 (ja) 2018-04-16 2019-03-05 ハンガ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5116A true CN111295116A (zh) 2020-06-16
CN111295116B CN111295116B (zh) 2022-03-04

Family

ID=6823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5198.3A Active CN111295116B (zh) 2018-04-16 2019-03-05 衣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8142B2 (zh)
EP (1) EP3669710B1 (zh)
CN (1) CN111295116B (zh)
AU (1) AU2019255578B2 (zh)
CA (1) CA3079364C (zh)
ES (1) ES2917250T3 (zh)
PT (1) PT3669710T (zh)
WO (1) WO2019202863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68434A (en) * 1943-09-09 1945-04-04 Brooks J B & Co Ltd Improvements in garment hangers
US3705673A (en) * 1969-10-17 1972-12-12 John Markus Mohammar Collapsible garment hanger
WO2003013322A1 (en) * 2001-11-12 2003-02-20 Paul Yaourtis Garment hanger
US20090095778A1 (en) * 2007-09-27 2009-04-16 David Beneitez Perez Folding coat hanger
CN201790514U (zh) * 2010-09-10 2011-04-13 姚衍宗 一种衣架
CN102151058A (zh) * 2010-02-12 2011-08-17 邱显耀 衣架结构
CN103417093A (zh) * 2013-05-22 2013-12-04 上海理工大学 伸缩衣架
CN203539024U (zh) * 2013-10-25 2014-04-16 黄生根 一种可折叠衣架
CN103976624A (zh) * 2014-04-18 2014-08-13 程海洪 一种多功能衣架
CN205040938U (zh) * 2015-10-09 2016-02-24 王彦方 一种方便携带的折叠式画架
CN105615579A (zh) * 2014-08-29 2016-06-01 胡艳莹 防风衣架
KR20160136652A (ko) * 2015-05-20 2016-11-30 이동호 주름 방지용 바지걸이
KR20170028032A (ko) * 2015-09-03 2017-03-13 김영주 접이식 옷걸이
US20170325614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Kyle L. Baltz Single hand operated collapsing hanger
CN207041391U (zh) * 2017-03-01 2018-02-27 金华优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收折衣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6936A (en) * 1927-08-23 1928-07-10 Diana R Trevino Garment hanger
US1970943A (en) * 1932-01-11 1934-08-21 Raymond Morris Garment hanger
US2413221A (en) * 1944-10-21 1946-12-24 Elston Edward Percy Garment hanger
US2719658A (en) * 1952-02-20 1955-10-04 Bayliss Francis John Garment hanger
US3858770A (en) * 1974-02-25 1975-01-07 Ralph P Murray Foldable garment hanger
JPS55200Y2 (zh) * 1976-05-28 1980-01-07
FR2399227A1 (fr) * 1977-08-04 1979-03-02 Smith Peter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pour vetement
DE3830474A1 (de) * 1987-07-31 1990-03-22 Kleindienst Gmbh Transportbuegel fuer bekleidungsstuecke
JP2514716Y2 (ja) 1993-08-16 1996-10-23 スルガ株式会社 衣料用ハンガー
US20110315723A1 (en) * 2010-06-24 2011-12-29 Mcclellan Casey Collapsible hanger
US9414702B2 (en) * 2011-01-21 2016-08-16 John Michael Merandi Garment hanger
JP3210212U (ja) * 2017-02-17 2017-05-11 瀬倉株式会社 ハンガー
WO2018150851A1 (ja) * 2017-02-17 2018-08-23 瀬倉株式会社 ハンガー
JP2019159724A (ja) 2018-03-12 2019-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68434A (en) * 1943-09-09 1945-04-04 Brooks J B & Co Ltd Improvements in garment hangers
US3705673A (en) * 1969-10-17 1972-12-12 John Markus Mohammar Collapsible garment hanger
WO2003013322A1 (en) * 2001-11-12 2003-02-20 Paul Yaourtis Garment hanger
US20090095778A1 (en) * 2007-09-27 2009-04-16 David Beneitez Perez Folding coat hanger
CN102151058A (zh) * 2010-02-12 2011-08-17 邱显耀 衣架结构
CN201790514U (zh) * 2010-09-10 2011-04-13 姚衍宗 一种衣架
CN103417093A (zh) * 2013-05-22 2013-12-04 上海理工大学 伸缩衣架
CN203539024U (zh) * 2013-10-25 2014-04-16 黄生根 一种可折叠衣架
CN103976624A (zh) * 2014-04-18 2014-08-13 程海洪 一种多功能衣架
CN105615579A (zh) * 2014-08-29 2016-06-01 胡艳莹 防风衣架
KR20160136652A (ko) * 2015-05-20 2016-11-30 이동호 주름 방지용 바지걸이
KR20170028032A (ko) * 2015-09-03 2017-03-13 김영주 접이식 옷걸이
CN205040938U (zh) * 2015-10-09 2016-02-24 王彦方 一种方便携带的折叠式画架
US20170325614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Kyle L. Baltz Single hand operated collapsing hanger
CN207041391U (zh) * 2017-03-01 2018-02-27 金华优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收折衣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255578B2 (en) 2021-02-18
CN111295116B (zh) 2022-03-04
EP3669710A1 (en) 2020-06-24
US20200359818A1 (en) 2020-11-19
EP3669710B1 (en) 2022-05-04
AU2019255578A1 (en) 2020-04-16
PT3669710T (pt) 2022-05-16
US11278142B2 (en) 2022-03-22
EP3669710A4 (en) 2021-07-07
CA3079364A1 (en) 2019-10-24
CA3079364C (en) 2021-11-23
WO2019202863A1 (ja) 2019-10-24
ES2917250T3 (es)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9751B1 (en) Synthetic resin clip and hanger with synthetic resin clips
JP4290364B2 (ja) プリフォームを取扱う改良された把持具
US6779695B2 (en) Garment hanger
WO2018150851A1 (ja) ハンガー
KR20040081170A (ko) 핀치-그립 행어
US7556180B1 (en) Garment hanger having clamp assemblies
EP2769889A2 (en) Connector of wiper blade device
CN111295116B (zh) 衣架
JPS62247949A (ja) 旋回継手
JP395455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引手
EP1860968B1 (en) Cufflink
WO2018151207A1 (ja) ハンガー
JP6469294B1 (ja) ハンガー
JP6716840B2 (ja) ハンガー
US7815080B2 (en) Releasably lockable pinch grip hanger
CN105952745B (zh) 用于插接管的连接件以及插接管组件
US3260427A (en) Clothes hanger hold down clamp
CN112714578B (zh) 理线总成
CN101643039B (zh) 车辆用可动体的保持构造
AU785346B2 (en) Garment hanger
JPS5854073Y2 (ja) 物干しばさみ
JP2000083708A (ja) バネの力で自動的に針が収納する安全ピン
JP3086799U (ja) 特大シャボン玉形成器具
JP3138138U (ja) ハンガー
JP2019042439A (ja) ハン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