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740A -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740A
CN111277740A CN202010103951.7A CN202010103951A CN111277740A CN 111277740 A CN111277740 A CN 111277740A CN 202010103951 A CN202010103951 A CN 202010103951A CN 111277740 A CN111277740 A CN 111277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istance
electronic device
image senso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39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国访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39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7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3690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50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图像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镜头的光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镜头运动;在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并与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位于第一镜头的光轴且位于第一镜头背离图像传感器的一侧,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由电子装置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镜头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成像模组,以对当前的场景进行拍摄。然而,随着用户对图像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成像模组中镜头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导致电子装置在成像模组处的厚度较大,不利于电子装置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的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由所述电子装置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成像模组。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成像模组和连接所述成像模组的处理器,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第二镜头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的在电子装置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成像模组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镜头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镜头位于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第一镜头背离图像传感器的一侧,从而使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在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成像模组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在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成像模组沿V-V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第二镜头的运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第二镜头的另一运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调节同轴度的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调节同轴度的另一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外壳的运动示意图;
图16是相关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成像模组10和外壳20。
具体地,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例如,电子装置100可以为手机、便携式游戏设备、膝上型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id device,PAD)、便携式互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导航仪、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等。在此不对电子装置100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接下来以电子装置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第一镜头12、第二镜头13、驱动组件14和音圈马达15。
图像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如此,图像传感器11可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1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感光元件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感光元件。在此不对图像传感器11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第一镜头12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第二镜头13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镜头12的数量为1个,第二镜头13的数量为1个。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镜头12的数量可为1个,第二镜头13的数量可为多个。例如2个、3个、4个或其他数量。
在其他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镜头12的数量可为多个,例如2个、3个、4个或其他数量,第二镜头13的数量可为1个。
在其他的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镜头12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二镜头13的数量也可为多个。
在此不对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的具体数量和数量关系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镜头1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换言之,第二镜头13能够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
在图2和图3中,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第二镜头13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错开,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
在图4和图5中,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距离B大于第一距离A。
如此,第二镜头13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在成像模组10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第二镜头13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可使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可以理解,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相当于增加了用于成像模组10成像的镜片的数量,有利于调节成像模组10的焦距、像差、畸变等光学参数,从而使得获取的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使得光线在图像传感器11上投射的面积更大,使得更多的像素感光,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这样,就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包括基础拍摄状态和增强拍摄状态。
具体地,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图像传感器11用于根据拍摄指令信息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如此,可仅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这样用户无需等待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镜头13未处于第二位置时也可以进行拍摄,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此时电子装置100处于基础拍摄状态。
可以理解,第二镜头13未处于第二位置,可以是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也可以是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图像传感器11用于根据拍摄指令信息通过第二镜头13和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如此,使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此时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
这样,无论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还是处于第二位置,图像传感器11均可根据拍摄指令信息获取图像,这样可以提供多种拍摄模式以供用户选择或供成像模组10自动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拍摄指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触摸信息、语音信息、按键信息。换言之,拍摄指令可由用户点击拍摄的图标触发、也可由用户的语音触发、还可由用户按键触发。在此不对拍摄指令信息的具体形式和具体触发方式进行限定。
另外,请参阅图6和图7,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镜头12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C,第一距离A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C。
请注意,为方便说明,本文将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A;将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距离B;将在第二镜头13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镜头12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三距离C。
在图6的示例中,第一距离A等于第三距离C。
在图7的示例中,第一距离A小于第三距离C。
如此,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不会高于第一镜头12的上表面,避免了电子装置100需要在第一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即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上,为第二镜头13高出第一镜头12的部分预留空间,可使得成像模组10的整体厚度较低并使得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电子装置100的轻薄化。
请再次参阅图2-图5,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包括驱动件142和连接件144,连接件144连接驱动件142和第二镜头13。驱动件142用于驱动连接件144运动,以带动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如此,通过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无需用户手动调整第二镜头13的位置,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驱动件142包括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42包括同步马达。同步马达的运行稳定性高、过载能力大,可以使得对连接件144和第二镜头13的驱动更加稳定和准确,有利于保证驱动效果。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42可包括异步马达。异步马达的价格较低,有利于降低成像模组10的成本。在此不对驱动件142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地,连接件144可包括齿轮(图未示)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图未示),齿轮连接驱动件142,齿条连接第二镜头13,驱动件142用于驱动齿轮转动,以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如此,通过齿轮和齿条的传动,实现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先沿着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再从第三位置沿着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垂直的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
如此,先将第二镜头13抬高,再运动至第一镜头12上,避免了第二镜头13在运动的过程中与第一镜头12或其他元件发生干涉,有利于保证第二镜头13顺利运动并避免成像模组10由于第二镜头13的运动而损坏。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也可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先沿着偏离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方向从第一位置运动至上述的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如此,也能先将第二镜头13抬高,再运动至第一镜头12上。
在此不对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具体方式和具体路径进行限定。
在图3和图5的示例中,音圈马达15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具体地,音圈马达15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音圈马达15a和音圈马达15b。第一镜头12设置在音圈马达15a中,音圈马达15a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第二镜头13设置在音圈马达15b中,驱动组件14连接音圈马达15b,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
进一步地,可以仅通过音圈马达15a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也可仅通过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还可通过音圈马达15a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并通过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如此,在一个音圈马达15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另一个音圈马达15进行对焦,可以保证对焦的顺利进行,提高成像模组10的可靠性。而且,这样提供了多种对焦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用户需要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音圈马达15的数量可为1个,第二镜头13设置在音圈马达15b中,驱动组件14连接音圈马达15b;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如此,通过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二镜头13实现对焦,使得图像传感器11和第一镜头12始终无需运动,可以保证图像传感器11和第一镜头12的可靠性,避免多个部件可动而导致成像模组10容易出现故障。
请注意,由于第二镜头13设置在音圈马达15b中,且第二镜头1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因此,音圈马达15b也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换言之,音圈马达15b与第二镜头13同步运动。
在一个例子中,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实现相位对焦(PhaseDetection Auto Focus,PDAF)。具体地,可在第二镜头13处于当前位置时,根据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进行计算,以确定目标位置,并控制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移动至目标位置。
换言之,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移动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根据成像模组10在第二镜头13处于当前位置时获取的图像确定。如此,只需要计算一次即可完成对焦,对焦速度较快,可以降低电子装置100的处理器的计算负担。
在另一个例子中,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实现反差对焦。具体地,可控制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沿光轴131运动,计算第二镜头13在每个位置时,成像模组12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并将清晰度最大的图像所对应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换言之,音圈马达15b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移动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为成像模组12在第二镜头13处于每个位置时获取的图像中,清晰度最大的图像所对应的位置。如此,对焦更为精确,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准确对焦,对环境适应性强。
在此不对对焦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在其他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音圈马达15的数量可为1个,第一镜头12设置在音圈马达15a中,音圈马达15a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如此,音圈马达15无需随着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可以降低驱动组件14的负担并提高成像模组10的稳定性。而且,无需为音圈马达15提供活动的空间,可以使得成像模组10的元件排布更加紧凑,有利于成像模组10的小型化。
请注意,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以实现对焦的解释和说明、驱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运动以实现对焦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前文中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实现对焦的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成像模组10还可包括驱动元件(图未示),驱动元件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11运动以实现对焦。或者说,可通过驱动图像传感器11、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中的至少一个运动,以实现对焦。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对焦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用户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成像模组10也可仅包括驱动元件。在此不对成像模组10实现对焦的具体方式和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成像模组10还包括调整机构16。调整机构16连接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同轴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时,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如此,通过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实现调节同轴度,可以避免由于同轴度过大而引起的图像不清晰,有利于提高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质量。
可以理解,镜头同轴度的调节比较精细,而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只是大致处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通常不能使得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同轴度小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因此,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需要对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从而避免由于同轴度较大而引起的图像质量较差,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请注意,此处的同轴度表示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不同轴的程度。
在图10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连接第二镜头13,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在图11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连接第一镜头12,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在图12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连接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请参阅图13,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具体地,同轴度阈值包括距离阈值,调整后,光轴距离D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光轴距离D为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距离。
如此,通过调节光轴距离D,从而调节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3的同轴度,可以避免由于光轴距离D较大而引起的图像不清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请注意,此处的光轴距离D是指,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与第一镜头12的光心122所在平面的交点132,与第一镜头12的光心122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阈值的数值范围为:0.05mm-0.15mm。例如为0.05mm、0.09mm、0.1mm、0.13mm、0.15mm。在此不对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在图13的示例中,调整后,光轴距离D为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6可为音圈马达15。如此,无需增加新的部件,并可充分利用音圈马达15,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成像模组10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6可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图未示)和传动部件(图未示),传动部件连接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镜头13,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传动部件运动,以带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件可包括电机,传动部件可包括齿轮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连接第一驱动部件,齿条连接第二镜头13,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齿轮转动,以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如此,通过电机、齿轮和齿条,驱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在此不对调整机构16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另外,在图11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在垂直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的平面移动。在图12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在垂直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的平面移动,并驱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
也即是说,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在垂直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的平面移动;和/或,驱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如此,均可以避免由于光轴距离D较大而引起的图像不清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在此不对调节光轴距离D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关于图11和图12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前文中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的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转动。具体地,同轴度阈值包括角度阈值,调整后,光轴夹角α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光轴夹角α为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夹角。
如此,通过调节光轴夹角α,从而调节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3的同轴度,可以避免由于光轴夹角α较大而引起的图像不清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阈值的数值范围为:0.05°-0.15°。例如为0.05°、0.09°、0.1°、0.13°、0.15°。在此不对角度阈值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在图14的示例中,调整后,光轴夹角α的角度为0°。
具体地,调整机构16包括第二驱动部件(图未示)和连接部件(图未示),连接部件连接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二镜头13,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连接部件转动,以带动第二镜头13转动,以使光轴夹角α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件可包括电机,连接部件可包括均连接第二镜头13的第一连接臂(图未示)和第二连接臂(图未示),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转动,以带动第二镜头13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转动,以带动第二镜头13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
如此,通过驱动第二镜头13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转动,能够在两个维度上调整第二镜头13,使得对光轴夹角α的调整更加精细,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另外,在图11示例中,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转动。在图12的示例中,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转动。
也即是说,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转动。如此,均可以避免由于光轴夹角α较大而引起的图像不清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关于图11和图12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前文中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的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获取预设的图像清晰度与镜头同轴度的对应关系,计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在当前位置时,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并根据清晰度和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的同轴度。如此,可以通过图像的清晰度来确定同轴度,无需通过仪器测量,简单方便,也可以节约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
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的同轴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时,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对应的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如此,可以实现对同轴度的调节,使得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进一步地,图像清晰度与镜头同轴度呈负相关关系。换言之,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和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越重合,同轴度越小,图像越清晰,图像的清晰度越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计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在当前位置时,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在清晰度小于预设清晰度阈值时,调整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清晰度阈值。如此,通过调节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的位置,使得图像清晰度较高,省去了同轴度的确定,控制方法的执行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调节速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可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计算第一镜头12在每个位置时,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并将清晰度最大的图像所对应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至目标位置,以实现同轴度的调整。如此,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至清晰度最大的图像对应的位置,可以使得成像模组10拍摄的图像最为清晰,从而使得图像质量最高。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可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计算第二镜头13在每个位置时,成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并将清晰度最大的图像所对应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至目标位置,以实现同轴度的调整。如此,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至清晰度最大的图像对应的位置,可以使得成像模组10拍摄的图像最为清晰,从而使得图像质量最高。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15,外壳20包括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
第一部23形成有通孔23,成像模组10外的光线通过通孔23进入成像模组10。如此,使得成像模组10能够获取外部光线,从而获取图像。
具体地,通孔23的形状可为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对通孔23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
在图15的示例中,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通孔23中。如此,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通孔23能够对第二镜头1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二镜头13发生大幅度的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在调节同轴度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镜头13能够运动的幅度较大而导致调节效率较低。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示例中,第一镜头12也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通孔23中。如此,便于第一镜头12和外壳在安装的定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电子装置100的外壳20覆盖第二镜头13;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前,外壳20能够运动,以使第一镜头12和外壳20之间形成用于避让第二镜头13运动的避让空间24,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经由避让空间24运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第二部22能够在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部22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部22覆盖第二镜头13,在第二部22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一镜头12和外壳20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
进一步地,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可控制第二部22处于第四位置;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前,可控制第二部22处于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五位置。
如此,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壳20能够覆盖第二镜头13,使得用户难以观察到第二镜头13,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外观效果,并使得用户的视觉体验更好。并且,外壳20能够保护第二镜头13,从而防止灰尘、水汽等杂物进入第二镜头13并防止第二镜头13被刮花,可以避免第二镜头13受到污染、侵蚀和损坏。
而外壳20能够运动以形成避让空间24,避免了外壳20的存在妨碍第二镜头13的运动,可以保证第二镜头13能够从第一位置经由避让空间24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个例子中,可在控制第二部22从第四位置开始运动的同时,控制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如此,可以从整体上减少第二部22和第二镜头13运动的时间,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在另一个例子中,可在第二部22处于第五位置时,控制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如此,避让空间24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时已经预先形成,可以保证第二镜头13可从第一位置经由避让空间24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此不对第二部22开始运动的时间与第二镜头13开始运动的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
在图15的示例中,在第二镜头13运动至第二位置后,可控制第二部22从第五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如此,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外观效果,并使得用户的视觉体验更好。并且,可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物通过避让空间24进入成像模组10内,从而避免成像模组10受到污染、侵蚀和损坏。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示例中,在第二镜头13运动至第二位置后,可控制第二部22保持处于第五位置的状态,在获取到回复指令时,才控制第二部22从第五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如此,可以避免第二部22反复运动,有利于节约电量并延长第二部22的寿命。
具体地,回复指令可由用户触发。如此,使得第二部22从第五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受到用户的控制,使得第二部22的运动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回复指令可在用户退出增强拍摄状态时触发。如此,用户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即可在退出增强拍摄状态时,使得第二部22从第五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可以减少用户操作的步骤,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综合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模组10和电子装置1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第一镜头12、第二镜头13和驱动组件14,图像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镜头13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错开,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二距离B大于第一距离A。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上述的成像模组1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和电子装置100,第二镜头13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在成像模组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第二镜头13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可使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请参阅图16,图16是相关技术中成像模组200的剖面示意图。成像模组200包括镜头201、音圈马达202和图像传感器203。成像模组200的镜头201可由镜片构成,镜片全部装在一个镜筒内。这样镜头201的厚度较高,导致采用该成像模组200的电子装置在成像模组200处的厚度较高,或者,成像模组200自电子装置凸出。这样虽然使得成像模组200获取的图像质量较好,但是不利于电子装置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
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和电子装置100,通过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的组合和拆分,既可以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组合时使得图像质量较好,又可以在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拆分时保证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
请参阅图17和图1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电子装置100,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7:获取第一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由电子装置100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
步骤S18: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第二镜头13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成像模组10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从而使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可以理解,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相当于增加了用于成像模组10成像的镜片的数量,有利于调节成像模组10的焦距、像差、畸变等光学参数,从而使得获取的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使得光线在图像传感器11上投射的面积更大,使得更多的像素感光,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这样,就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增强拍摄状态。
如此,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使得电子装置100外形美观且携带便利。而且,这样提供了两种拍摄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提高了用户选择的丰富性,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在电子装置100处于基础拍摄状态时,可仅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这样用户无需等待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镜头13未处于第二位置时也可以进行拍摄,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使得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请注意,第一触发信号是驱动组件14工作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拍摄指令信息;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根据拍摄指令信息控制图像传感器11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根据拍摄指令信息控制图像传感器11通过第二镜头13和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
这样,无论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还是处于第二位置,图像传感器11均可根据拍摄指令信息获取图像,这样可以提供多种拍摄模式以供用户选择或供成像模组10自动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拍摄指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触摸信息、语音信息、按键信息。换言之,拍摄指令可由用户点击拍摄的图标触发、也可由用户的语音触发、还可由用户按键触发。在此不对拍摄指令信息的具体形式和具体触发方式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8,在一个例子中,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用户点击“增强拍摄”的图标后,电子装置100进入增强拍摄状态,并触发第一触发信号,使得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用户可点击圆形图标触发拍摄指令信息,以使电子装置100根据拍摄指令信息控制图像传感器11通过第二镜头13和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
请参阅图19,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用户点击“基础拍摄”的图标后,电子装置100进入基础拍摄状态,不触发第一触发信号,驱动组件14不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用户可点击圆形图标触发拍摄指令信息,以使电子装置100根据拍摄指令信息控制图像传感器11通过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拍摄状态。如此,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使得电子装置100外形美观且携带便利。在电子装置100处于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与第一镜头12协同工作,拍摄的图像质量较高。这样无需用户手动选择模式,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0,在又一个例子中,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用户点击“相机”应用的图标后,电子装置100进入拍摄状态,并触发第一触发信号,使得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用户可点击圆形图标触发拍摄指令信息,以使电子装置100根据拍摄指令信息控制图像传感器11通过第二镜头13和第一镜头12获取图像。
请参阅图21和图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获取状态命令信息;以及
步骤S14:根据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如此,通过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所处的状态,可以实现对电子装置100的状态的切换,从而在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触发第一触发信号,以使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在步骤S13中,状态命令信息可由用户触发,也可由电子装置100自行触发。换言之,电子装置100的状态的切换,可由用户触发,也可由电子装置100自行触发。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可包括:在电子装置100熄屏的情况下,生成状态命令信息,以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
如此,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得电子装置100在熄屏时处于第一状态,以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收纳电子装置100,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手动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电子装置100熄屏的情况下,用户通常已经拍摄完毕,不需要继续使用电子装置100,因此,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收纳电子装置100。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可包括:在电子装置100来电的情况下,生成状态命令信息,以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
如此,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得电子装置100在来电时处于第一状态,以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接听电话,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手动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电子装置100来电的情况下,用户通常需要握持电子装置100,如果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容易使得电子装置100的握持感较差,例如不方便握持,或者长时间握持容易疲劳。因此,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接听电话。
更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可包括:在电子装置100通话完毕且当前应用为拍摄类应用的情况下,生成状态命令信息,以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
如此,在用户接听完电话后,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以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从而方便用户继续使用拍摄类应用,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手动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增强拍摄状态。步骤S14可包括:根据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基础拍摄状态或增强拍摄状态。
在图18的示例中,用户通过点击“增强拍摄”的图标,向电子装置100输入状态命令信息“进入增强拍摄状态”。电子装置100获取该状态命令信息,并根据该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从而实现从非拍摄状态至增强拍摄状态的切换。
在图19的示例中,用户通过点击“基础拍摄”的图标,向电子装置100输入状态命令信息“进入基础拍摄状态”。电子装置100获取该状态命令信息,并根据该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基础拍摄状态,从而实现从非拍摄状态至基础拍摄状态的切换。
在图22的示例中,在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时,用户通过点击“切换”的图标,向电子装置100输入状态命令信息“进入基础拍摄状态”。电子装置100获取该状态命令信息,并根据该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基础拍摄状态,从而实现从增强拍摄状态至基础拍摄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可包括:在当前应用为拍摄类应用且当前环境亮度小于预设的亮度阈值时,生成状态命令信息,以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
如此,在当前环境亮度较差的情况下,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以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从而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手动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当前环境亮度较弱时,通常图像质量较差,因此,可通过生成状态命令信息自动使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从而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此外,如前所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增强拍摄状态包括拍摄状态。步骤S14可包括:根据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或拍摄状态。
在图20的示例中,用户通过点击“相机”的图标,向电子装置100输入状态命令信息“进入拍摄状态”。电子装置100获取该状态命令信息,并根据该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拍摄状态,从而实现从非拍摄状态至拍摄状态的切换。
关于该部分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前文中根据状态命令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处于非拍摄状态、基础拍摄状态或增强拍摄状态的解释和说明,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获取输入信息;以及
步骤S12:根据输入信息确定电子装置100进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预设条件。
如此,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信息,设置电子装置100进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预设条件,从而使得电子装置100在达到预设条件时自动进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无需用户每次都进行手动操作,并可使得电子装置100的状态自动切换符合用户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输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触摸信息、语音信息、按键信息。换言之,拍摄指令可由用户通过触屏输入、也可由用户通过语音输入、还可由用户通过按键输入。在此不对输入信息的具体形式和具体输入方式进行限定。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增强拍摄状态。
在一个例子中,用户可设置拍摄类应用启动时,成像模组10默认为基础拍摄模式。这样,就可以将电子装置100进入基础拍摄状态的预设条件设置为:进入拍摄类应用。
在另一个例子中,用户可设置拍摄类应用启动时,成像模组10默认为增强拍摄模式。这样,就可以将电子装置100进入增强拍摄状态的预设条件设置为:进入拍摄类应用。
在又一个例子中,用户可设置退出拍摄类应用时,成像模组10处于非拍摄状态。这样,就可以将电子装置100进入非拍摄状态的预设条件设置为:退出拍摄类应用。
在再一个例子中,用户可设置在当前应用为拍摄类应用时根据当前环境亮度进入增强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并设置预设亮度阈值的具体数值。这样,就可将电子装置100进入增强拍摄状态的预设条件设置为:当前应用为拍摄类应用且当前环境亮度小于预设的亮度阈值;可将电子装置100进入基础拍摄状态的预设条件设置为:当前应用为拍摄类应用且当前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亮度阈值。
以上仅为示例,在此不对预设条件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24、图22和图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5:获取第二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由电子装置100在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触发;以及
步骤S26:根据第二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如此,通过第二触发信号,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4根据电子装置100的状态切换情况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从而使电子装置100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换言之,第二触发信号是驱动组件14工作的控制信号。
在图22的示例中,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增强拍摄状态。在电子装置100处于增强拍摄状态时,用户通过点击“切换”的图标,使得电子装置100从增强拍摄状态切换至基础拍摄状态,并触发第二触发信号,从而使得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图25的示例中,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第二状态包括拍摄状态。在电子装置100处于拍摄状态时,用户通过点击“退出”的图标,使得电子装置100从拍摄状态切换至非拍摄状态,并触发第二触发信号,从而使得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请注意,下文中关于控制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前文对于电子装置100的解释和说明,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5和图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电子装置100的外壳20覆盖第二镜头13;
步骤S16: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前,控制外壳20运动,以使第一镜头12和外壳20之间形成用于避让第二镜头13运动的避让空间;
其中,步骤S18包括:
步骤S182: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经由避让空间运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第二部22能够在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部22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部22覆盖第二镜头13,在第二部22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一镜头12和外壳20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步骤S15包括: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第二部22处于第四位置;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前,控制第二部22处于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五位置。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包括:在控制第二部22从第四位置开始运动的同时,控制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如此,可以从整体上减少第二部22和第二镜头13运动的时间,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包括:在控制第二部22处于第五位置时,控制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如此,避让空间24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开始运动时已经预先形成,可以保证第二镜头13可从第一位置经由避让空间24运动至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还包括音圈马达15b,第二镜头13设置在音圈马达15中,驱动组件14连接音圈马达15b;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控制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还包括音圈马达15a,第一镜头12设置在音圈马达15a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音圈马达15a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还包括音圈马达15a和音圈马达15b,第一镜头12设置在音圈马达15a中,第二镜头13设置在音圈马达15中,驱动组件14连接音圈马达15b,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音圈马达15a驱动第一镜头12运动,并控制音圈马达15b驱动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成像模组10对焦。
请参阅图13、图14和图2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包括调整机构16,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9: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时,检测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同轴度;
步骤S20:在同轴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时,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运动,以使同轴度小于同轴度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一镜头12在垂直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调整机构16驱动第二镜头13在垂直于第二镜头13的光轴131的平面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控制第一镜头12和/或第二镜头13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镜头12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的成像模组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第一镜头12、第二镜头13和驱动组件14,图像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镜头13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错开,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在第二镜头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第二镜头1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二距离B大于第一距离A;在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镜头13处于第一位置;在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镜头13处于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第二镜头13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成像模组10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从而使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请参阅图29,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成像模组10的处理器101,处理器101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例如执行:步骤S17:获取第一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由电子装置100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步骤S18: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第二镜头13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成像模组10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从而使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01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例如执行:步骤S17:获取第一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由电子装置100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步骤S18: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二镜头13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图像传感器11在电子装置100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成像模组10处的厚度较低,保证了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和携带的便利。而根据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组件14驱动第二镜头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镜头13位于第一镜头12的光轴121上且位于第一镜头12背离图像传感器11的一侧,从而使第一镜头12和第二镜头13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拍摄的图像的质量。
图29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内部模块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110连接的处理器101、存储器102(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103、显示装置104和输入装置105。其中,电子装置100的存储器102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101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处理器101可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装置100的运行。电子装置100的内存储器103为存储器102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提供环境。输入装置105也可以是电子装置100外壳20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装置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4)

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的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由所述电子装置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触发;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由所述电子装置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触发;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控制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覆盖所述第二镜头;
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前,控制所述外壳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镜头运动的避让空间;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经由所述避让空间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音圈马达,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音圈马达中,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音圈马达;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音圈马达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以使所述成像模组对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调整机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检测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的同轴度;
在所述同轴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调整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运动,以使所述同轴度小于所述同轴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运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调整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镜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移动;和/或,
控制所述调整机构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运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状态命令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状态命令信息设置所述电子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输入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输入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装置进入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的预设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拍摄指令信息;
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根据所述拍摄指令信息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镜头获取图像;
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根据所述拍摄指令信息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和所述第一镜头获取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包括拍摄状态;
或,所述第一状态包括非拍摄状态和基础拍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包括增强拍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距离。
13.一种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音圈马达,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音圈马达中,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以使所述成像模组对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的调整机构,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的同轴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同轴度阈值时,所述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运动,以使所述同轴度小于所述同轴度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移动;和/或,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垂直于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和/或所述第二镜头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根据拍摄指令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镜头获取图像;
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根据拍摄指令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和所述第一镜头获取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距离。
2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模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覆盖所述第二镜头;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前,所述外壳能够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镜头运动的避让空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从所述第一位置经由所述避让空间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的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2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成像模组和连接所述成像模组的处理器,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和驱动组件,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错开,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镜头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背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的上表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24.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0103951.7A 2020-02-20 2020-02-20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277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3951.7A CN111277740A (zh) 2020-02-20 2020-02-20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073690 WO2021164504A1 (zh) 2020-02-20 2021-01-26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3951.7A CN111277740A (zh) 2020-02-20 2020-02-20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740A true CN111277740A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2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3951.7A Pending CN111277740A (zh) 2020-02-20 2020-02-20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774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462A (zh) * 2020-12-21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8456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3A (zh) * 2020-12-28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2A (zh) * 2020-12-28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14910A (zh) * 2021-04-2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14909A (zh) * 2021-04-2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64504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430B1 (en) * 1999-01-11 2002-09-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ens-fitted photo film unit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050101348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Benq Corporation Mobile phone and camera thereof
CN101650521A (zh) * 2008-08-13 2010-02-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讯装置
CN102043308A (zh) * 2009-10-23 2011-05-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207251761U (zh) * 2017-05-24 2018-04-17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变焦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7652503U (zh) * 2017-12-29 2018-07-24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摄像头结构
CN110769144A (zh) * 2019-11-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867915U (zh) * 2020-02-20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430B1 (en) * 1999-01-11 2002-09-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ens-fitted photo film unit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050101348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Benq Corporation Mobile phone and camera thereof
CN101650521A (zh) * 2008-08-13 2010-02-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讯装置
CN102043308A (zh) * 2009-10-23 2011-05-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207251761U (zh) * 2017-05-24 2018-04-17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变焦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7652503U (zh) * 2017-12-29 2018-07-24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摄像头结构
CN110769144A (zh) * 2019-11-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867915U (zh) * 2020-02-20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04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637462A (zh) * 2020-12-21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37462B (zh) * 2020-12-21 2022-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8456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3A (zh) * 2020-12-28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2A (zh) * 2020-12-28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3B (zh) * 2020-12-28 2021-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2492B (zh) * 2020-12-28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14910A (zh) * 2021-04-2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14909A (zh) * 2021-04-2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14909B (zh) * 2021-04-23 2023-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7740A (zh)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10867915U (zh) 成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US8305454B2 (en) Image-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ensation within an octogon region
KR20100008936A (ko) 듀얼 카메라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촬영방법
JP4348261B2 (ja) トリミング撮像装置
JP2007093967A (ja) 撮影装置
JP2005049536A (ja) 電子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携帯端末装置
CN107800951B (zh) 电子装置及其镜头切换方法
CN111163279A (zh)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7079157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CN107076959B (zh) 控制聚焦透镜组装件
JP2006081089A (ja) 撮像装置
KR20090045117A (ko) 휴대용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
US802321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2051239A (ja) 電子カメラ
JP429875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1164504A1 (zh)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JP4785452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381842B2 (ja) 撮像装置
CN110876000B (zh) 摄像头模组及图像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100079601A1 (en) Method for enabling auto-focus functio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ing the method
CN210986244U (zh) 电子装置
KR100775828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 사용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0297875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5151851B (zh) 光学成像系统、用于执行光学图像稳定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