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305B - Mimo漏泄电缆系统 - Google Patents

Mimo漏泄电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305B
CN111277305B CN201811475190.7A CN201811475190A CN111277305B CN 111277305 B CN111277305 B CN 111277305B CN 201811475190 A CN201811475190 A CN 201811475190A CN 111277305 B CN111277305 B CN 111277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ky cable
mimo
path
gating device
leak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51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7305A (zh
Inventor
林垄龙
赵瑞静
蓝燕锐
王斌
黄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751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7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8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the near field of leaky cables, e.g. of leaky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MIMO漏泄电缆系统,包括信号源、漏泄电缆、第一路径选通器、第二路径选通器,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信号通路均是从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上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可以在单根漏泄电缆上实现MIMO技术,且可以防止设备损坏,成本低廉,布设方便。

Description

MIMO漏泄电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MO漏泄电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网络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目前双漏缆MIMO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双漏缆MIMO技术需要两根漏泄电缆,其建设成本较高,工作量大,周期长。
单漏缆MIMO技术,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可行性,其技术是将两路信号分别从漏缆的两端口馈入,但是一端信号传到另一端时,如果该信号没有被衰减掉,会对另一端设备造成影响,甚至损坏设备。因此该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进行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可以防止单根漏泄电缆MIMO系统中设备损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MIMO漏泄电缆系统,包括信号源、漏泄电缆、第一路径选通器、第二路径选通器,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信号通路均是从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为以下的任意一种:环形器、隔离器、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集成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环形器与合路器的组件、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
优选地,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还包括第一负载及第二负载,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漏泄电缆、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二负载;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漏泄电缆、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一负载。
优选地,所述漏泄电缆上的反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一负载,所述漏泄电缆上的反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二负载。
优选地,所述负载为阻抗匹配元件或者天线。
优选地,所述漏泄电缆为漏泄同轴电缆或者漏泄波导。
优选地,所述漏泄电缆的两端装有连接器,所述漏泄电缆、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之间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所述漏泄电缆与所述信号源之间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漏泄电缆为单根漏泄电缆或由多根漏泄电缆串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还包括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第一MIMO天线及第二MIMO天线,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的第二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分路器为耦合器或者功分器。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MIMO漏泄电缆系统,包括多个不同频段的信号源、漏泄电缆、第一路径选通器、第二路径选通器,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多个所述不同频段的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多个所述不同频段的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信号通路均是从所述输入端流向所述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包括多个连接端,多个所述连接端一一对应接收多个所述不同频段的信号源输出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可以仅利用单漏泄电缆即可实现MIMO性能,且漏泄电缆的一端信号传到另一端时不会对另一端连接的组件产生影响,建设成本低,布设工作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MIMO漏泄电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布设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MIMO漏泄电缆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布设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MIMO漏泄电缆系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布设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MIMO漏泄电缆系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布设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MIMO漏泄电缆系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布设架构图。
图6是图2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架构图。
图7是本发明漏泄电缆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可以通过单根漏泄电缆实现MIMO信号覆盖。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可兼容CDMA、GSM、LTE、WLAN等。
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包括信号源10、漏泄电缆40、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第二路径选通器50b。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例如LTE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4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信号通路是从第一端a1流向第二端a2,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信号通路是从第一端a2流向第二端b2。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所述漏泄电缆40的另一端同样可以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
当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工作于MIMO模式时,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两端均有信号馈入,馈入至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两端的信号是两个不同的码流。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第二端b1流至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第二端b2流至所述漏泄电缆4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优选为以下的任意一种:隔离器、具有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
举例而言,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为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的隔离器,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该两个隔离器分别输入至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两端,进而形成MIMO。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需求布设多个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比如可以在每一楼层/每一房间布设一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多个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可以共用一个信号源1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同一场景布置N个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这样可以2N×2N MIMO效果,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之间连接多根漏泄电缆40,多根漏泄电缆40之间并联连接,每根漏泄电缆40可以布设在一楼层或一房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之间可以通过功分器或者耦合器连接多根漏泄电缆40,每根漏泄电缆40可以布设在一楼层或一房间。
请同时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负载60a及第二负载60b。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还包括第三端c1,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还包括第三端c2,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三端c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60a,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三端c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60b。对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而言,第一端a1的信号是只传输至第二端b1,第二端b1的信号是只传输至第三端c1;对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而言,第一端a2的信号是只传输至第二端b2,第二端b2的信号是只传输至第三端c2。
当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工作于MIMO模式时,馈入至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两端的信号同样是两个不同的码流。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第二端b1、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第三端c2流至所述第二负载60b,所述漏泄电缆40上的反射信号还可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第三端c1流至所述第一负载60a,进而可以使得信号从漏泄电缆40第一端(一端)馈入,并不会对漏泄电缆40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的设备造成影响;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第二端b2、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b1、第三端c1流至所述第一负载60a,所述漏泄电缆40上的反射信号还可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第二端b2、第三端c2流至所述第二负载60b,同样可以使得信号从漏泄电缆40第二端馈入,并不会对漏泄电缆40第一端连接的设备造成影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负载60a、第二负载60b可以是阻抗匹配元件或者天线。当所述第一负载60a、第二负载60b为阻抗匹配元件时,所述第一负载60a、所述第二负载60b用于实现天线网络阻抗匹配功能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通过所述漏泄电缆40来辐射信号(即所述漏泄电缆40作为泄露电缆天线使用),进而实现无线信号覆盖。当所述第一负载60a、第二负载60b为天线时,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通过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一负载60a及所述第二负载60b来辐射信号,可以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负载60a、所述第二负载60b其中之一为阻抗匹配元件,另一为天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泄电缆40可以由单根漏泄电缆构成,也可以由多根漏泄电缆串接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漏泄电缆40即为由多根漏泄电缆串接而成。
请同时参阅图4,所述信号源10包括多个不同频段的信号源,进而使得漏泄电缆40可以同时支持发射多个不同频段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信号源10包括2G信号源10a、3G信号源10b及4G信号源10c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包括第一输入端a11、第二输入端a12、第三输入端a13及第二端b1,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信号流通路径是从所述第一输入端a11、所述第二输入端a12、所述第三输入端a13流向所述第二端b1,多个所述输入端a11~a13——对应接收2G信号源10a、3G信号源10b及4G信号源10c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包括第一输入端a21、第二输入端a22、第三输入端a23及第二端b2,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信号流通路径是从所述第一输入端a21、所述第二输入端a22、所述第三输入端a23流向所述第二端b2,多个所述输入端a21~a23一一对应接收2G信号源10a、3G信号源10b及4G信号源10c输出的信号。
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1相比,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分路器70a、第二分路器70b、第一MIMO天线80a及第二MIMO天线80b。
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三端c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80a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80a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70b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分路器70b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4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三端c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80b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70b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80b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第二端b1、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第三端c2流至所述第二MIMO天线80b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分路器70b的第二输出端流至所述第二MIMO天线80b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分路器70b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第二端b2、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第三端c1流至所述第一MIMO天线80a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的第二输出端流至所述第一MIMO天线80a的第二输入端。此时第一MIMO天线80a、第二MIMO天线80b的两个输入端均有信号输入,可分别具有一MIMO天线功能。MIMO天线可解决由于漏缆两端信号不平衡而使得漏缆MIMO效果变差的问题,增加漏缆两端的系统带宽。由于所述漏泄电缆40的两端也同时有信号输入,所述漏泄电缆40同样也可实现MIMO性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路器70a、第二分路器70b可以是耦合器或者功分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优选为以下的任意一种:形器、隔离器、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集成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环形器与合路器的组件、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
举例而言,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均为三端环形器。此时,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二端b1,第二端b1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三端c1,第三端c1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一端a1;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二端b2,第二端b2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三端c2,第三端c2的信号只能传输至第一端a2。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也可以是其他能实现上述功能的功能组件。
请同时参阅图6,所述信号源10可以包括核心网12、交换机14、BBU 20、第一RRU30a、第二RRU 30b。所述BBU 20用于接收所述交换机14输出的网络信号,所述第一RRU 30a及所述第二RRU 30b可通过光纤连接至所述BBU 20。所述核心网12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交换机14、所述BBU 20、所述第一RRU 30a、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一端a1、第二端b1、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二端b2、第三端c2流至所述第二负载60b,且所述漏泄电缆40上的反射信号可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的第二端b1、第三端c1流至所述第一负载60a;所述核心网12输出的信号还通过所述交换机14、所述BBU 20、所述第二RRU30b、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的第一端a2、第二端b2、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b1、第三端c1流至所述第一负载60a,且所述漏泄电缆40上的反射信号可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第二端b2、第三端c2流至所述第二负载60b。
在一实施方式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无线信号覆盖要求来选定合适规格的漏泄电缆40,同时连接BBU 20的RRU也可以不止2个,例如可以是4个、6个RRU,此时每两个RRU连接至一漏泄电缆的两端,构成一漏泄电缆MIMO天线。
请同时参阅图7,所述漏泄电缆40、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50a、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50b、所述第一负载60a及所述第二负载60b也可以预先组装成一漏泄电缆组件110,漏泄电缆组件110的两端可以通过同时接收网络信号来实现MIMO漏泄电缆功能。例如,可以直接将漏泄电缆组件110的两端接入两个RRU,构成漏泄电缆MIMO天线,方便用户安装、使用。
上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可以仅利用单漏泄电缆即可实现MIMO性能,且漏泄电缆的一端信号传到另一端时不会对另一端连接的组件产生影响,建设成本低,布设工作量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发明方案和发明构思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做出其他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而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应属于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漏泄电缆系统包括信号源、漏泄电缆、第一路径选通器、第二路径选通器、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第一MIMO天线及第二MIMO天线,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一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IMO天线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漏泄电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IMO天线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信号通路只包括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以及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信号通路只包括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以及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及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为以下的任意一种:环形器、隔离器、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集成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环形器与合路器的组件、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电缆上的反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一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漏泄电缆上的反射信号还通过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的第三端流至所述第二MIMO天线的第一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电缆为漏泄同轴电缆或者漏泄波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电缆的两端装有连接器,所述漏泄电缆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器之间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所述漏泄电缆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器之间通过连接器或跳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电缆为单根漏泄电缆或由多根漏泄电缆串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漏泄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器与所述第二分路器均为耦合器,或者均为功分器。
CN201811475190.7A 2018-12-04 2018-12-04 Mimo漏泄电缆系统 Active CN111277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5190.7A CN111277305B (zh) 2018-12-04 2018-12-04 Mimo漏泄电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5190.7A CN111277305B (zh) 2018-12-04 2018-12-04 Mimo漏泄电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305A CN111277305A (zh) 2020-06-12
CN111277305B true CN111277305B (zh) 2024-05-07

Family

ID=7100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5190.7A Active CN111277305B (zh) 2018-12-04 2018-12-04 Mimo漏泄电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73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602A (zh) * 2014-10-16 2015-02-18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隧道环境中基于漏泄电缆的lte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CN104935360A (zh) * 2015-06-11 2015-09-23 上海大学 采用mimo信号双向馈入泄漏电缆的线状覆盖传输系统
CN106330274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单根漏缆的mimo实现方法和系统
CN209105181U (zh) * 2018-12-04 2019-07-12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Mimo漏泄电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7519B (zh) * 2014-01-20 2019-06-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提供用于mimo通信的覆盖的天线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602A (zh) * 2014-10-16 2015-02-18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隧道环境中基于漏泄电缆的lte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CN104935360A (zh) * 2015-06-11 2015-09-23 上海大学 采用mimo信号双向馈入泄漏电缆的线状覆盖传输系统
CN106330274A (zh) * 2015-07-10 2017-01-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单根漏缆的mimo实现方法和系统
CN209105181U (zh) * 2018-12-04 2019-07-12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Mimo漏泄电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305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1013B1 (ko) 멀티 웨이 스위치, 무선 주파수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EP2544505B1 (en) Dual WiFi apparatus for wireless Internet and wireless Internet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8111176B (zh) 一种双天线射频功率检测电路、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784728B2 (en)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03888970A (zh) 一种测试设备
CN111669199A (zh) 功率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JP2013172172A (ja) 減結合回路
CN109301457B (zh) 基站天线及其馈电网络系统
US9800301B2 (en) Antenna sharing device for wireless access node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593570B (zh) 一种有源天线
CN105529539A (zh) 一种天线阵列及移动终端
CN111277305B (zh) Mimo漏泄电缆系统
CN209105181U (zh) Mimo漏泄电缆系统
CN105304999A (zh) 耦合装置、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0571056C (zh) 无线电基站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CN217363063U (zh) 一种5g nr移频双路的mimo功率自平衡系统
US20200052378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7363062U (zh) 一种单根馈线走双mimo的5g移频系统
CN114584158A (zh) 一种5g nr移频双路的mimo功率自平衡系统
KR101017401B1 (ko) 광대역 무선 통합장치
CN111416640B (zh) 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
WO2015185150A1 (en) A combined two dual carrier radio link
CN210328001U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109450565B (zh) 校准监测装置及天线系统
CN102299750A (zh) 用于mimo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