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6261A - 一种mdt会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mdt会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6261A
CN111276261A CN202010049579.6A CN202010049579A CN111276261A CN 111276261 A CN111276261 A CN 111276261A CN 202010049579 A CN202010049579 A CN 202010049579A CN 111276261 A CN111276261 A CN 111276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ltation
terminal
module
mdt
exp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95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鑫
叶志前
杨丽娜
魏辉
林云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ing H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ing H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ing H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oneering H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95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6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6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MDT会诊系统,属于医疗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格式单一、诊疗模式单一,不利于多格式数据传输以及应用到多学科会诊的场景。所述系统包括: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常用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第一审核模块,第一设置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线下会诊讨论模块、会诊结束互评模块以及生成趋势图模块。本系统实现多数据格式传输模式和多学科会诊模式,最终实现数据准确、高效的医疗会诊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MDT会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会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DT会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迅速发展,为了平衡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远程会诊系统应运而生。远程会诊系统是基于互联网,通过数字传输、影像传输等方式打破医院之间的壁垒,让优良医疗资源下沉。
目前远程会诊系统诊疗模式单一,一方面病例数据单一多为文字、文档、图片等形式的数据传输,无法将完整的影像资料、病理资料进行传输。另一个方面,诊疗模式单一,只支持某一位专家或者同一科室的多个专家的诊疗模式,不支持更为先进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由于上述的因素影响,远程会诊无法达到更高程度的科学化的诊断水平,也阻碍了远程会诊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MDT系统,其中,MDT的含义为:多学科会诊。所述系统包括:
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常选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第一审核模块,第一设置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线下会诊讨论模块、会诊结束互评模块以及生成趋势图模块;
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MDT会诊平台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
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用于根据多重组合筛选字段,对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进行筛选,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结构化病历;
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加权排序算法,分析申请医生的历史行为操作,对专家团队终端组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列表进行加权排序展示,得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
常用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通过基于申请医生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向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推荐与所述属性信息相似的医生的常用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用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
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选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
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将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结构化病历以及患者相关文件组成的会诊资料,发送给会诊管理员终端,并向会诊管理员终端发起MDT会诊申请;
第一审核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MDT会诊申请,对所述会诊资料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审核的内容包括:所述会诊申请文档的内容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符合;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若审核通过,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多个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一个审核专家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资料和会诊时间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所述审核专家终端。
线下会诊讨论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线下讨论;
会诊结束互评模块,用于会诊结束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会诊互评;
生成趋势图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记录治疗结果,生成治疗结果趋势图。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第一提示模块,第一显示模块,会诊信息交互模块,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记录治疗结果模块;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提醒所述会诊时间的提醒阈值,并设置显示会诊平台入口时间的显示阈值;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提醒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向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提示使用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会诊专家按时参与会诊;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提前显示所述会诊平台入口;
会诊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和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分别根据所述会诊时间进入所述会诊平台,根据所述结构化病历,进行会诊信息交互;
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获得会诊专家撰写的第二会诊意见,并通过MDT会诊平台将所述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会诊意见平台;
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并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优选地,所述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和所述常选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包括:
选择会诊相关信息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选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所述申请医生终端选择会诊相关信息,所述会诊相关信息包括:会诊业务、会诊方式以及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填写会诊备注信息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填写会诊备注信息,所述会诊备注信息至少包括:期望会诊时间、会诊目的、患者的需求以及过敏药物等患者治疗备注;
上传患者相关文件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上传患者相关文件,所述患者相关文件至少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基本信息;
创建子模块,用于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会诊相关信息、所述会诊备注信息以及所述患者相关文件,创建成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
优选地,选择会诊相关信息子模块,所述申请医生终端选择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选择由不同科室的一个或多个专家终端组成的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提前设置的由不同科室专家终端组成的专家团队终端或申请医生终端选择的由不同科室专家终端组成的专家团队终端;
所述方法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设置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第一队长终端,并且所述第一队长终端默认为第二会诊审核专家终端;
第三设置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设置所述第一队长终端的信息和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介绍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审核模块之后,还包括:
退回审核子模块,用于若审核不通过,则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退回申请,并注明原因;
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
若审核通过,则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所述会诊时间和确定所述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终端。
优选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第四设置子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和所述会诊专家终端的实际时间安排,设置所述会诊时间;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和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中的各个专家终端的调度情况,确定参与会诊的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包括:
第一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根据所述会诊信息交互的结果,撰写的第一会诊意见,并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
第二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通过所述会诊意见平台,查阅其他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第一会诊意见,修改所述第一会诊意见,得到第二会诊意见,并将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
优选地,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包括:
第二会诊意见审核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对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进行审核;
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审核通过的多个所述第二会诊意见,生成会诊诊疗方案;
会诊诊疗方案签发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通过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诊疗方案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优选地,第二会诊意见审核子模块,包括:
第三审核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根据所述患者治疗备注结合本领域诊疗经验,审核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是否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
第三审核通过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会诊意见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符合,则审核通过;
第四审核通过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会诊意见不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不符合,则所述审核专家终端对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完成后的第二会诊意见发送给与所述第二会诊意见对应的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审核通过。
优选地,在会诊信息交互模块之前,还包括:
第一查看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展示所述会诊资料,以供第二会诊专家团队查看所述会诊资料;
发送补检通知子模块,用于若所述会诊资料中缺少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向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发送补检通知;
补充缺少资料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对所述缺少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进行补检,并向所述MDT会诊平台发送所缺少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
提醒查阅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将补充的所述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发送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并提醒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查阅。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达到诊断级数据的传输,提供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的同时,还能支持多学科诊疗模式,解决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诊系统诊疗模式单一,而导致病例数据无法以完整的影像资料、病历资料等大容量数字医学影像的文件数据进行传输和只能支持某一位专家或同一科室的多个专家的诊疗模式的问题,实现多数据格式传输模式和多学科会诊模式,最终实现数据准确、高效的医疗会诊目的。
本实施例公开的MDT会诊系统,基于MDT会诊系统,第一方面:可以获取不同医院、不同系统的异构数据源或同构数据源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获取到的数据兼容成为结构化病历,实现多维度信息集成;第二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个人需要的筛选字段来过滤无用病历数据,生成结构化病历;第三方面:可以多维度地展示患者资料,为互联网另一端的专家医生提供诊断级的数据,从而减小诊断的误差性,并且也可以选择全景模式展示,给专家医生带来沉浸式体验;第四方面,通过分析医生的行为操作,在一些选择性字段中,智能显示最优选项,避免医生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无法快速找到目标选择项;第五方面,通过分析医生属性,如所在科室、职称等,通过基于医生的协同过滤算法,智能推荐具有相似属性的申请医生常用的会诊团队或者专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MDT会诊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MDT会诊系统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MDT会诊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常选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第一审核模块,第一设置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线下会诊讨论模块、会诊结束互评模块以及生成趋势图模块。以下对各个模块的作用进行描述:
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MDT会诊平台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
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用于根据多重组合筛选字段,对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进行筛选,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结构化病历。
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加权排序算法,分析申请医生的历史行为操作,对专家团队终端组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列表进行加权排序展示,得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
常用专家团队和常用专家推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通过基于申请医生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向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推荐与所述属性信息相似的医生的常用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用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
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用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用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
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将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结构化病历以及患者相关文件组成的会诊资料,发送给会诊管理员终端,并向会诊管理员终端发起MDT会诊申请。
第一审核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MDT会诊申请,对所述会诊资料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审核的内容包括:所述会诊申请文档的内容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符合。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若审核通过,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多个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一个审核专家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资料和会诊时间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所述审核专家终端。
线下会诊讨论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线下讨论。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MDT会诊平台提供线下会诊讨论模块,会诊参与人员可以在讨论区域参与留言讨论,十分方便。会诊参与人员可以在会诊开始前和会诊开始时,在该线下讨论模块中进行关于患者病情的留言,其他会诊参与人员可以在该留言下进行讨论,从而提高会诊开始时的会诊效率,也可以在会诊结束后在该模块中留言,其他会诊参与人员进行讨论,有利于会诊参与人员会结束后撰写会诊意见,也有利于申请医生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留言,其他会诊参与人员给予答复,提高诊疗效果。
会诊结束互评模块,用于会诊结束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会诊互评。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MDT会诊系统提供会诊结束互评模块,即在MDT会诊平台,申请医生与会诊专家相互进行评价,具体为:申请医生对会诊诊疗方案进行评价,会诊专家和会诊审核专家查阅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为后期的会诊提供参考意见,达到提高会诊诊疗效果的目的;会诊专家和会诊审核专家对申请医生提交的会诊资料的完整性和申请信息描述的清晰度等进行评价,申请医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我改善,为后期的会诊提高会诊效率。MDT会诊平台提供该功能的目的是,通过申请医生和会诊专家查看评价内容并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我改善,提高以后的其他会诊的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
生成趋势图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记录治疗结果,生成治疗结果趋势图。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申请医生根据随访要求进行定期随访,因为通常申请医生为患者的主治医生,对病情发展十分了解,定期进行随访可以让其他会诊专家查阅,对第二次的复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并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申请医生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治疗结果,并向MDT会诊平台提交随访的治疗结果,MDT会诊平台根据治疗结果,生成治疗结果趋势图,以供申请医生和会诊专家对多次随访结果进行趋势图对比、分析,对第二次的复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
其中所述趋势图的信息是根据具体需要针对某一病情指标数据,生成的数据变化趋势图,可以是只根据一个指标数据变化生成一个只含一个数据变化情况的趋势图,也可以是将多个不同指标数据变化情况合在一个图中生成一个含有多条数据变化情况的趋势图,以供第二次会诊时,方便会诊参与人员参考。
本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MDT会诊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系统实现,下面对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MDT会诊平台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
具体实施时,首先,MDT会诊平台管理员在MDT会诊平台中设置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病历资料功能,和存储诊断级、多维度病历资料功能,MDT会诊平台根据设置的多诊断级、维度病历获取和存储功能,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
步骤102、通过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根据多重组合筛选字段,对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进行筛选,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结构化病历。
患者的结构化病历资料为支持多种格式的多维度病历资料的集成病历,例如影像、病理、心电、检查、检验等多数据格式集成的病历,其中所述集成是指,按照筛选字段进行结构化集成。MDT会诊平台根据设置的多维度病历存储功能,从医院前置机中获取诊断级的多维度比例资料,以达到向会诊专家和审核专家诊提供最原始的诊断级的多维度病历资料,保证会诊专家下诊断时,所参照的病历数据准确性高,无中间传递的丢失。
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病历资料是单一的文字或文本等数据,而且是被其他医生下过诊断处理后病历数据,并且是将多维度格式的病历资料转换成文字等文本格式的病历数据,这样经过处理的病历数据资料存在部分数据丢失的问题,从而影响会诊专家下诊断。
本申请中,申请医生通过患者唯一识别号,如病历号,根据多维字段查询条件,例如,影像字段、检查组字段、时间段等筛选字段,通过时间轴(时间轴可以是患者的病历检查时间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顺序)的形式查阅不同时间段的病历资料,通过结构化病历级别分类查看相关病历资料,从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的病历资料,经过数据清洗,先去除无用信息后,将清洗后的结构化数据自动在MDT会诊平台转换成为结构化的数字病历,方便来自各个地区的专家医生的查阅。例如按照提前设置的影像字段,从前置机中获取并查看影像类的病历数据,并将收集的所有影像类数据集成在结构化病历模版中的影像板块中。
并且本发明的MDT平台支持获取结构化病历后,继续自动获取新增加的患者的病历数据,并追加该患者的结构化病历中,方便会诊参与人员系统的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即将重新补充的检查或检验的患者病历信息自动追加至结构化病历中。其中,本发明中的生成结构化病历的方式,不需要申请医生进行人为的手动选择和申请医生进行人为整理成一个病历,而是系统自动根据设置的多种筛选字段,自行自动筛选,节省申请医生的工作量,达到高效筛选患者病历的目的,并且按照筛选字段筛选的病历资料,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方便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化病历,进行多重组合筛选字段,去除无用信息,自动在系统中生成结构化病历。
步骤103、通过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加权排序算法,分析申请医生的历史行为操作,对专家团队终端组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列表进行加权排序展示,得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
具体实施时,系统会对用户日常操作路径进行埋点,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使用加权排序算法,对常用选项进行智能排序。如申请医生在申请会诊时,需要选择团队或者专家,通过加权算法,得到最优的团队或专家展示次序。具体算法为:按照使用时间+使用频次两种加权值,对选项中的对专家团队终端组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列表进行排序,使用时间权重为30,使用频次加权为70。通过该算法,将申请医生经常使用的选择项优先显示,方便申请医生的操作。例如为团队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列表进行加权排序展示,得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即显示优化后的排序结果,方便申请医生选择,减少申请医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各个申请医生都有一个的唯一识别标志,通过此识别标志筛选出对应医生的所有使用的选择行为。
步骤104、通过常用专家团队和常用专家推荐模块,所述MDT会诊平台通过基于申请医生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推荐与所述属性信息相似的医生的常用专家团队终端和常用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
具体实施时,该平台会通过对用户属性进行分析,通过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智能推荐具有相似属性的医生,常选择的会诊团队或者专家。平台对用户的科室信息、职称信息、用户角色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相似信息的用户集合,通过基于用户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向具有相同属性的医生进行推荐,推荐与其相似的医生常选择常用的会诊团队或常用的会诊专家,如向相同科室的申请医生推荐属性信息相似的医生常选择的会诊团队或会诊专家。其中,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字段映射的方式将相似信息的医生进行集合。
步骤105、通过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选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其中MDT会诊申请文档也可以称作MDT会诊申请资料。
具体实施时,通过选择会诊相关信息子模块,根据优先选择排序列表、常选的专家团队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申请医生选择会诊相关信息,会诊相关信息包括:会诊业务、会诊方式以及第一会诊专家团队;通过填写会诊备注信息子模块,申请医生写会诊备注信息,会诊备注信息至少包括:期望会诊时间、会诊目的、患者的需求以及过敏药物等患者治疗备注;通过上传患者相关文件子模块,申请医生上传患者相关文件,患者相关文件至少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基本信息;通过创建子模块,申请医生将所述会诊相关信息、会诊备注信息以及患者相关文件,创建成MDT会诊申请文档。
具体实施时,审请医生选择会诊业务、会诊方式以及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等会诊相关信息。其中,通过第一选择子模块,所述申请医生选择由不同科室的一个或多个专家组成的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第一会诊专家团队,可以是MDT会诊平台管理员提前设置的由不同科室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申请医生根据优先选择排序列表和常选的专家团队,选择自己需要的专家团队作为第一会诊专家团队;可以是申请医生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根据优先选择排序列表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临时选择的一个专家作为第一会诊专家团队,或者由多个不同科室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作为第一会诊专家团队。
通过第二设置子模块和第三设置子模块,提前由系统管理员在后台进行维护,并且设置好会诊专家团队的队长和团队介绍等相关信息,申请医生在选取时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相关团队,默认审核专家为专家团队的队长;填写会诊备注信息(会诊备注信息至少包括:期望会诊时间、会诊目的、患者的需求以及过敏药物等患者治疗备注),向MDT会诊平台上传患者相关文件(患者相关文件至少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基本信息)。
另一方面,MDT会诊申请资料包括会诊PPT,MDT会诊平台根据提前在MDT会诊平台中配置好的PPT模板,将从医院前置机中获取的患者的结构化病历自动生成会诊PPT,并且该会诊PPT支持修改操作,从而会诊参与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其进行修改,从而节省会诊参与人员时间和精力,使得会诊参与人员更有效的研究患者病情,达到高效会诊的目的。
步骤106、通过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申请医生终端,将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结构化病历以及患者相关文件组成的会诊资料,发送给会诊管理员终端,并向会诊管理员终端发起MDT会诊申请。
具体实施时创建完成后,申请医生将MDT会诊申请文档、结构化病历以及患者相关文件组成的会诊资料,发送给会诊管理员,并向会诊管理员发起MDT会诊申请。
步骤107、通过第一审核模块,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MDT会诊申请,对所述会诊资料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审核的内容包括:所述会诊申请文档的内容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符合。
具体实施时,通过退回审核子模块,会诊管理员接收到的MDT会诊申请后,根据会诊申请文档的内容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对会诊资料进行审核,若审核不通过,会诊管理员退回申请,并注明原因,利于对下一次发起会诊申请的内容进行改进,提高会诊申请效率;若审核通过,会诊管理员根据申请医生填写的期望会诊时间和会诊专家的实际时间安排,设置会诊时间,根据MDT会诊申请文档中选择的第一会诊专家团队和第一会诊专家团队中的各个专家的调度情况,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终端。
会诊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该次会诊申请设置会诊时间,并且若有参会的会诊专家变动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实际参与人员。
步骤108、通过第一设置模块,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多个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一个审核专家终端。
具体实施时,通过第四设置子模块和第四确定子模块,会诊管理员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为该次申请设置会诊时间,并且若有会诊专家人员变动等问题,也可以修改实际参与的会诊专家和审核专家。会诊管理员设置所述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步骤与上述步骤107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并且,MDT会诊平台根据会诊时间和会诊要求等情况,提醒相关会诊参与人会诊进程,和会诊参与时间,防止参会人员错过会诊,更防止会诊要求临时变动,导致会诊专家因接收消息不及时而影响会诊效果。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会诊管理员只需根据需要更改的信息在MDT会诊平台中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点击确认修改设置,MDT会诊平台接收到确认修改指令后,自动向会诊相关人员发送修改消息,并且根据提前设置的多个提醒阈值,多次提醒相关人员参看修改消息。例如,设置修改提醒阈值为1小时、30min、15min等,不同时段的阈值,修改完成后的1h、30min、15min分别提醒相关参会人员,查阅会诊时间或会诊要求因临时变动而修改的修改消息。
步骤109、通过第一发送模块,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资料和会诊时间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所述审核专家终端。
具体实施时,会诊管理员设置完成后,点击确认按钮,MDT会诊平台将会诊资料和会诊时间发送给会诊参与人员(第二会诊专家、审核专家和申请医生)。
另一方面,所述的MDT会诊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提醒所述会诊时间的提醒阈值,并设置显示会诊平台入口时间的显示阈值。
具体实施时,确定会诊时间后,会诊管理员根据会诊时间,设置提醒会诊时间的提醒阈值,和设置显示会诊平台入口时间的显示阈值。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提醒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向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提示使用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会诊专家按时参与会诊。
具体实施时,根据设置的会诊时间,MDT会诊平台会自动通知相关人员参与会诊,并且根据设置的提醒阈值,MDT会诊平台向第二会诊专家团队中的会诊专家、审核专家以及申请医生发送提醒参会相关人员按时参与会诊的提示信息。
会诊管理员会提前对会诊时间的提醒阈值进行设置,设置多个提醒阈值,如距离会诊时间的前10h、6h、3h、1h、30min、20min、10min、5min等,具体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并且同一阈值点可以设置多次提醒。提醒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邮件、短信等,或者会诊管理员也可以在设置好会诊时间后,先通过电话或线下等方式通知会诊参与人员,然后MDT会诊平台在根据设置自动提醒会诊参与人员。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提前显示所述会诊平台入口。
具体实施时,会诊管理员设置在会诊时间开始前10分钟显示会诊平台入口的显示阈值10分钟,MDT会诊平台在会诊时间的前10分钟显示会诊平台入口,参与会诊的相关人员(会诊专家、审核专家和申请医生),可点击此入口进入会诊平台。
会诊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和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分别根据所述会诊时间进入所述会诊平台,根据所述结构化病历,进行会诊信息交互。
具体实施时,在会诊信息交互之前,通过第一查看子模块,第二会诊专家团队收到会诊通知后,查看会诊资料中的患者相关文件和结构化病历中的检查检验信息等;通过发送补检通知子模块,若会诊资料中缺少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会诊专家团队可以提前向所述申请医生发送补检通知;通过补充缺少资料子模块,申请医生得到补检信息后,自行补充检查资料,并向所述MDT会诊平台提交所缺少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点击补检完成,MDT会诊平台将补充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自动发送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通过提醒查阅子模块,所述MDT会诊平台将补充的所述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发送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并提醒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查阅。。
在会诊信息交互开始时,MDT会诊系统支持多学科诊疗模式,来自不同科室的专家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为同一患者进行会诊,经过严密的讨论后,分别撰写会诊意见,支持各个专家查阅其他专家的会诊意见,方便会诊专家下诊断,完成后提交报告。
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获得会诊专家撰写的第二会诊意见,并通过MDT会诊平台将所述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会诊意见平台。
本发明通过第一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根据所述会诊信息交互的结果,撰写的第一会诊意见,并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通过第二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通过所述会诊意见平台,查阅其他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第一会诊意见,修改所述第一会诊意见,得到第二会诊意见,并将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
具体实施时,会诊专家可以在平台撰写会诊意见并提交,会诊专家可以根据学科特色来查看其他专家意见,如有些学科专家需要根据影像专家意见,给出治疗方案,可以查看影像专家提交的会诊意见,方便参考。具体为:第二会诊专家,根据会诊信息交互的结果,可以先撰写的第一会诊意见,并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也可以通过会诊意见平台,查阅其他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第一会诊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第一会诊意见,得到优化的第二会诊意见,提高会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并将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会诊意见平台。会诊专家提交意见后,会诊意见平台自动生成附有会诊意见对应会诊专家的电子签名的第二会诊意见,并传输给MDT会诊平台。
其中,撰写第一会诊意见和第二会诊意见没有硬性的顺序规定,也可以不撰写第一会诊意见,在查阅其他专家的第一会诊意见后,直接撰写第二会诊意见,或再撰写第一会诊意见。
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并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本发明通过第二会诊意见审核子模块,所述审核专家终端对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进行审核;通过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子模块,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审核通过的多个所述第二会诊意见,生成会诊诊疗方案;通过会诊诊疗方案签发子模块,所述审核专家终端通过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诊疗方案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具体实施时,通过第三审核子模块和第三审核通过子模块,审核专家,根据所述患者治疗备注结合本领域诊疗经验,审核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是否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对各个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第二会诊意见进行审核;若符合,则审核通过,然后MDT会诊平台会根据审核通过的多个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自动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并且审核专家通过MDT会诊平台,对会诊诊疗方案签字并发送给申请医生终端;通过第四审核通过子模块,若不符合,审核专家对第二会诊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完成后的第二会诊意见发送给与第二会诊意见对应的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审核通过,再由MDT会诊平台会根据审核通过的多个第二会诊意见,可按照配置模板(该配置模版是平台管理员根据不同医院的会诊诊疗方案输出模版格式,提前在MDT会诊平台设置的会诊诊疗方案配置模版)自动生成会诊诊疗方案(会诊诊疗方案的格式根据申请医生所在医院的会诊诊疗方案输出模版格式决定),并且审核专家通过MDT会诊平台,对会诊诊疗方案签字并发送给申请医生终端,点击签发会诊诊疗方案的按钮后,该会诊诊疗方案可以被申请医生和其他专家调阅查看,并支持下载。
其中,申请医生接收到会诊诊疗方案后,MDT会诊平台支持申请医生可以对该次会诊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支持会诊专家对申请医生提供的资料、病历完整度等进行评价。
记录治疗结果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记录治疗结果。具体实施时,申请医生根据随访要求进行定期随访,因为通常申请医生为患者的主治医生,对病情发展十分了解,定期进行随访可以让其他会诊专家查阅,对第二次的复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并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申请医生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治疗结果,并向MDT会诊平台提交随访的治疗结果,以供申请医生和会诊专家对多次随访结果进行趋势图对比、分析,对第二次的复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本发明的系统,具有下述特征:该MDT会诊系统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病历资料;支持全景数据展示模式;采用加权排序算法,个性化展示数据信息;通过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智能推荐专家团队。该MDT会诊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该MDT会诊系统是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病历资料,并支持诊断级,多维度病历资料展示。
该MDT会诊系统支持自动获取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功能,虽然每个医院使用的HIS、PACS、LIS等等都不相同,但该系统支持将每个医院不同的数据源抽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上传到平台后,统一处理为结构化病历展示。从而达到数据结构的统一性,能够按照标准结构化方式展示病历。
该MDT会诊系统不仅支持患者日常的检查信息还支持影像、心电、超声、内窥镜等等相关的数据等等,能够达到诊断级别,能够让专家医生通过这些数据对患者下诊断。
该MDT会诊系统支持多维度查阅病历资料,通过时间轴的形式查阅不同时间段的病历资料,通过结构化病历级别分类查看相关病历资料。
该MDT会诊系统通过兼容不同医院的软硬件设备,支持查看来自不同厂商的诊疗数据,如心电、病理、影像等内容。通过自创的引擎设备,从医院前置机获取数据后,可以转换成为结构化的数字病历,方便来自各个地区的专家医生的查阅。并且获取到的病历数据十分详细,可以达到诊断级,保证患者资料的完整性。
该MDT会诊系统支持全景数据展示模式,方便大屏展览,可以适用不同的展示场景。
该MDT会诊系统会对用户日常操作路径进行埋点,通过分析用户日常行为,通过加权排序算法,对常用选项进行智能排序。如申请医生在申请会诊时,需要选择团队或者专家,通过加权算法,得到最优的团队或专家展示次序。
该MDT会诊系统会对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基于用户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智能推荐具有相似属性的医生,常选择的会诊团队或者专家。
与相关远程会诊系统相比,本发明的MDT会诊系统,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系统的数据,并能够兼容成为结构化病历;可以通过设置个人需要的筛选字段来过滤无用病历数据;可以多维度地展示患者资料,为互联网另一端的专家医生提供诊断级的数据,从而减小诊断的误差性。并且可以选择全景模式展示,给医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操作,在一些选择性字段中,智能显示最优选项,避免用户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无法快速找到选择项;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属性,如所在科室,职称等等,通过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智能推荐具有相似属性的申请医生常用的会诊团队或者专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MDT会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常选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第一审核模块,第一设置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线下会诊讨论模块、会诊结束互评模块以及生成趋势图模块;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病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MDT会诊平台通过医院前置机获取患者的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
所述结构病历模版存储模块,用于根据多重组合筛选字段,对所述诊断级、多维度的病历资料进行筛选,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结构化病历;
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生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加权排序算法,分析申请医生的历史行为操作,对专家团队终端组列表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列表进行加权排序展示,得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
所述常用专家团队和专家推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通过基于申请医生属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向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推荐与所述属性信息相似的医生的常用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用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
所述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选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
所述发起MDT会诊申请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将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结构化病历以及患者相关文件组成的会诊资料,发送给会诊管理员终端,并向会诊管理员终端发起MDT会诊申请;
所述第一审核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MDT会诊申请,对所述会诊资料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审核的内容包括:所述会诊申请文档的内容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符合;
所述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若审核通过,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会诊时间和确定参与会诊的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其中,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多个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一个审核专家终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资料和会诊时间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和所述审核专家终端。
所述线下会诊讨论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线下讨论;
所述会诊结束互评模块,用于会诊结束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通过MDT会诊平台进行会诊互评;
所述生成趋势图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记录治疗结果,生成治疗结果趋势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第一提示模块,第一显示模块,会诊信息交互模块,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记录治疗结果模块;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设置提醒所述会诊时间的提醒阈值,并设置显示会诊平台入口时间的显示阈值;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提醒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向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提示使用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会诊专家按时参与会诊;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阈值,所述MDT会诊平台提前显示所述会诊平台入口;
会诊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诊时间,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和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分别根据所述会诊时间进入所述会诊平台,根据所述结构化病历,进行会诊信息交互;
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获得会诊专家撰写的第二会诊意见,并通过MDT会诊平台将所述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会诊意见平台;
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所述MDT会诊平台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并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记录治疗结果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根据会诊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记录治疗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MDT会诊申请文档模块,包括:
选择会诊相关信息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先选择排序列表、所述常选的专家团队终端和常选的不同学科的专家终端,所述申请医生终端选择会诊相关信息,所述会诊相关信息包括:会诊业务、会诊方式以及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填写会诊备注信息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填写会诊备注信息,所述会诊备注信息至少包括:期望会诊时间、会诊目的、患者的需求以及过敏药物等患者治疗备注;
上传患者相关文件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上传患者相关文件,所述患者相关文件至少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基本信息;
创建子模块,用于申请医生终端根据所述会诊相关信息、所述会诊备注信息以及所述患者相关文件,创建成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选择会诊相关信息模块,包括: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选择由不同科室的一个或多个专家终端组成的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包括: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提前设置的由不同科室专家终端组成的专家团队终端或申请医生终端选择的由不同科室专家终端组成的专家团队终端;
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设置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第一队长终端,并且所述第一队长终端默认为第二会诊审核专家终端;
第三设置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管理员终端设置所述第一队长终端的信息和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的介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审核模块之后,还包括:
退回审核子模块,用于若审核不通过,则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退回申请,并注明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第四设置子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和所述会诊专家终端的实际时间安排,设置所述会诊时间;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所述会诊管理员终端根据所述MDT会诊申请文档和所述第一会诊专家团队终端中的各个专家终端的调度情况,确定参与会诊的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撰写模块,包括:
第一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根据所述会诊信息交互的结果,撰写的第一会诊意见,并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
第二会诊意见撰写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通过所述会诊意见平台,查阅其他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第一会诊意见,修改所述第一会诊意见,得到第二会诊意见,并将第二会诊意见上传至所述会诊意见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成会诊诊疗方案模块,包括:
第二会诊意见审核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对各个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上传的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进行审核;
生成会诊诊疗方案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根据审核通过的多个所述第二会诊意见,生成会诊诊疗方案;
会诊诊疗方案签发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通过所述MDT会诊平台,将所述会诊诊疗方案签发给所述申请医生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会诊意见审核子模块,包括:
第三审核子模块,用于所述审核专家终端根据所述患者治疗备注结合本领域诊疗经验,审核所述第二会诊意见是否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
第三审核通过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会诊意见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则审核通过;
第四审核通过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会诊意见不符合所述患者的病情,则所述审核专家终端对所述第二会诊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完成后的第二会诊意见发送给与所述第二会诊意见对应的所述第二会诊专家终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审核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DT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会诊信息交互模块之前,还包括:
第一查看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展示所述会诊资料,以供第二会诊专家团队查看所述会诊资料;
发送补检通知子模块,用于若所述会诊资料中缺少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向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发送补检通知;
补充缺少资料子模块,用于所述申请医生终端对所述缺少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进行补检,并向所述MDT会诊平台发送所缺少的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
提醒查阅子模块,用于所述MDT会诊平台将补充的所述影响诊断的检查资料发送给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并提醒所述会诊专家团队终端查阅。
CN202010049579.6A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mdt会诊系统 Pending CN111276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579.6A CN111276261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mdt会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9579.6A CN111276261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mdt会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6261A true CN111276261A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9579.6A Pending CN111276261A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mdt会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62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9674A (zh) * 2020-12-04 2021-03-16 赛诺联合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Dicom医学影像数据的下载方法、系统和展示方法
CN112635070A (zh) * 2020-12-14 2021-04-09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患者临床信息采集及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07306A (zh) * 2021-08-30 2021-11-26 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规范化辅助诊疗决策的在线联合会诊方法
CN116013552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远程会诊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1613A2 (en) * 1999-01-14 2000-07-20 Point Loma Industries, Inc. Expert system for real-time decision support
CN10162571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系统
WO2017045329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挂号方法和系统
CN107273701A (zh) * 2017-07-10 2017-10-20 北京云峰智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智能远程医疗系统
CN107463787A (zh) * 2017-08-17 2017-12-12 苏州市智水环境科研技术有限公司 医疗在线咨询系统
CN108538402A (zh) * 2018-04-16 2018-09-14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dt会诊方法、系统
CN109686429A (zh) * 2018-11-15 2019-04-26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医生就诊时间段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0032889A (zh) * 2019-04-12 2019-07-19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病历查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10491525A (zh) * 2019-07-01 2019-11-22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方法和系统
CN110504011A (zh) * 2019-08-15 2019-11-26 广东康之家云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屏诊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1613A2 (en) * 1999-01-14 2000-07-20 Point Loma Industries, Inc. Expert system for real-time decision support
CN10162571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系统
WO2017045329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挂号方法和系统
CN107273701A (zh) * 2017-07-10 2017-10-20 北京云峰智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智能远程医疗系统
CN107463787A (zh) * 2017-08-17 2017-12-12 苏州市智水环境科研技术有限公司 医疗在线咨询系统
CN108538402A (zh) * 2018-04-16 2018-09-14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dt会诊方法、系统
CN109686429A (zh) * 2018-11-15 2019-04-26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医生就诊时间段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0032889A (zh) * 2019-04-12 2019-07-19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病历查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10491525A (zh) * 2019-07-01 2019-11-22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方法和系统
CN110504011A (zh) * 2019-08-15 2019-11-26 广东康之家云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屏诊疗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9674A (zh) * 2020-12-04 2021-03-16 赛诺联合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Dicom医学影像数据的下载方法、系统和展示方法
CN112509674B (zh) * 2020-12-04 2024-04-02 赛诺联合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Dicom医学影像数据的下载方法、系统和展示方法
CN112635070A (zh) * 2020-12-14 2021-04-09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患者临床信息采集及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07306A (zh) * 2021-08-30 2021-11-26 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规范化辅助诊疗决策的在线联合会诊方法
CN116013552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远程会诊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6261A (zh) 一种mdt会诊系统
James et al. Spread, scale-up, and sustainability of video consulting in health care: 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guided by the NASSS framework
US93304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centric standardized tool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alysis in medical imaging
Van Der Meijden et al.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of inpatient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Early et al.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referral and uptake to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eople with COPD: a systematic review
US8805713B2 (en) Interface for project and task submission for automated delegation
Elshehaly et al. QualDash: Adaptable generation of visualisation dashboards for health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US20090271218A1 (en) Patient-directed health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
US20030195776A1 (en) Facultative underwrit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05109301A2 (en) A clinical trial image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Hamilton et al. Framework for advancing the reporting of patient engagement in rheumatology research projects
US20120245954A1 (en) Medical Record Collection System
Wagner et al. Implementing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rimary car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Bajracharya et al. Patient experience with family history tool: analysis of patients’ experience sharing their family health history through patient-computer dialogue in a patient portal
JP2024015286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と制御プログラム
Cowie et al. Web-based software tools for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medicine: Systematic search and feature analysis
Ha et al. Mixed-method evaluation of CARITAS: a hospital-to-community model of integrated care for dementia
CN111445984A (zh) 一种管理医生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Aro et al. Toward European consensus tools for reviewing the evidence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JP3764456B2 (ja) スケジュールの作成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スケジュールの作成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Duryan et al. Using cognitive mapping and qualitative system dynamics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are
Varghese et al. Key Data Elements in Myeloid Leukemia.
US20140207479A1 (en) System of Generating a Letter of Medical Necessity from a Specification Sheet
US20140278579A1 (en) Medical Form Generation, Customization and Management
US201500062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tomated home-based health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