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8047A -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8047A
CN111268047A CN202010119654.1A CN202010119654A CN111268047A CN 111268047 A CN111268047 A CN 111268047A CN 202010119654 A CN202010119654 A CN 202010119654A CN 111268047 A CN111268047 A CN 111268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torage
fishing
fishing boa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9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8047B (zh
Inventor
孟春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19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8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8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0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stability
    • B63B43/06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stability using ballast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渔船与渔运船在进行渔获的转载过程使用人工转载方式的劳动强度较大,以及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转载的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渔船和渔运船中,支撑构件上设有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来往输送的传输构件,传输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有对渔船和渔运船进行平衡调整的再平衡组件,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船转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渔船种类数量众多,涉及拖网、张网及刺网等数十种作业方式。在近海捕捞作业方式中,船长为保障渔获价格,均采用海上装载的方式进行售卖渔获。由于渔船与渔运船在停靠卸鱼过程中,均采用人工将鱼箱搬运至渔运船,而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搬运的风险性较高,此外,每次装卸渔获的数量较多,导致渔民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设计一款渔船之间的转载装置对于降低渔获转载过程中渔民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CN 20081014447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载货中转装置,在将载货从第1船舶转载到第2船舶时,该载货中转装置配置于上述两船舶之间进行载货中转,其具有可暂时存贮至少比上述第1船舶装载量更多的载货的存贮部件;所述载货中转装置具有:第1转载部件,其从上述第1船舶获得载货;第1移动部件,其使利用上述第1转载部件从上述第1船舶获得的载货进行移动;以及第2转载部件,其将由上述第1移动部件移送来的上述载货暂时存贮于上述存贮部件内。
上述专利通过在第1船舶与第2船舶之间加设存贮部件实现货物在第1船舶和第2船舶之间的海上转载,但是根据该专利的背景技术和发明目的可知,其实施对象为如巴拿马型的大型船舶和小型船舶,由于大型船舶的吨位较大,故而在风浪之中基本不会发生晃动,即大型船舶和小型船舶之间的货物转载与小型船舶和码头之间的货物转载基本无区别,只是因大型船舶的排水量导致小型船舶无法靠近大型船舶,以及大型船舶与小型船舶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导致大型船舶上的货物无法直接运输至小型船舶上,故而需在两者之间加设一个中型船舶实现海上的过渡;而对于海面上渔船与渔运船之间的渔获转载而言,渔船和渔运船的体型及吨位较小,两者在风浪中的晃动幅度较大,如何实现对晃动中的渔船与渔运船实现再平衡以完成渔获转载是技术难点其一所在,此外,使用上述专利中在渔船与渔运船之间加设转载船的转载方式的成本较高,渔民难以负担,故而如何构建海上转载平台是技术难点其二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渔船与渔运船在进行渔获的转载过程使用人工转载方式的劳动强度较大,以及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转载的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无需渔工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往复移动的前提下,所述装置可实现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搬运,有效降低了渔获转载过程中的危险性,此外,该装置中的再平衡组件可将朝不同方向晃动的渔船和渔运船再平衡调整至同一方向,所述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实现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渔获往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渔船和渔运船中,支撑构件上设有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来往输送的传输构件,传输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有对渔船和渔运船进行平衡调整的再平衡组件,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现有技术中针对海上货运转载,通常是以大型船舶为依托,攫取其平稳性构建等同于码头的海上平台,然后通过在大型船舶与中型船舶或者大型船舶与小型船舶之间搭建连接构件实现货运往来,进一步的,由于大型船舶与小型船舶之间高度落差较大,故而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加设中型船舶作为转载平台;但是,由于船舶载重较小导致海上稳定性不高,故而针对小型船舶之间的货运往来目前仍没有良好的解决措施。本发明提供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再平衡组件,输送组件的作用是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往来输送,由于渔船和渔运船在海面上容易发生晃动,故而需要对两者进行再平衡调节,避免两者因晃动方向、角度不一致导致渔获无法正常输送,具体的,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即平衡水箱中持续注入海水,假设渔船低于渔运船,则平衡水箱处于靠近渔船一侧低于靠近渔运船一侧的状态,平衡水箱中的海水流入位于渔运船上的第二储水件中,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增加故而载重增大,渔运船的高度下降,待渔船与渔运船的高度一致时,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的海水量一致,所述平衡装置完成对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本发明中的再平衡组件可将朝不同方向晃动的渔船和渔运船再平衡调整至同一方向,所述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实现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渔获往来。
作为优选,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在渔船中的第一支撑件和固定在渔运船中的第二支撑件,第一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远离渔船的一端相固定,第二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远离渔运船的一端相固定,平衡水箱位于第一储水件和传输构件之间。平衡水箱位于第一储水件和传输构件之间,即平衡水箱位于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的上方,渔船和渔运船存在高度差时,平衡水箱发生侧倾,平衡水箱中的海水在自重及溢流作用下自动注入第一储水件或第二储水件中,从而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即本发明提供的平衡装置是自主工作的,无需进行水量、位置及高度差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制备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再平衡组件的截面呈倒“U”型,第一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第一储水件上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二储水件上设有第二排水口,第一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一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一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一挡板,第二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二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二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二挡板。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的容积有限,当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注满时即无法进行再平衡调节,故而需要将两者中的海水排出,具体的,假设渔船位于渔运船上方,即渔船的载重低于渔运船的载重,平衡水箱中的海水集聚在第二储水件中,水流经第一水管注入第一储水箱中,此时,由于第一支撑件无拉伸或压缩,故而第一挡板对第一排水孔形成阻挡,第一储水件处于蓄水状态,同时,第二支撑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挡板朝靠近渔运船的一侧移动,第二排水口打开,第二储水件处于排水状态,待渔船和渔运船处于平衡状态时,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均处于持续注水和持续排水的状态,区别点在于,第一储水件中存留的水位高于第二储水件中存留的水位,反之亦然。
作为优选,第一水管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一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一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一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一储水件靠近渔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水段的第一竖直段相连通,第一进水段的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竖直段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当渔船低于渔运船时,大部分海水集聚在第一储水件上方,但第二储水件上方仍存有海水,为降低该位置进入第一水管的海水量,将第一进水段的第一水平段朝向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当平衡水箱侧倾时,第一进水口位于水面上方,在海水注入第二储水件的同时无海水注入第一储水件,可提升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效率。
作为优选,第二水管包括第二进水段和第二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二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二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二储水件靠近渔运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段的第二竖直段相连通,第二进水段的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竖直段远离第二储水件的一侧。当渔运船低于渔船时,大部分海水集聚在第二储水件上方,但第一储水件上方仍存有海水,为降低该位置进入第二水管的海水量,将第二进水段的第二水平段朝向远离第二储水件的一侧,当平衡水箱侧倾时,第二进水口位于水面上方,在海水注入第一储水件的同时无海水注入第二储水件,可提升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效率。
作为优选,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均为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的储水量均相等,平衡水箱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中插接有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的出水管,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海水相连。上述技术方案对平衡水箱中海水的注入方式做了限定,即使用水泵进行抽取海水操作。
作为优选,传输构件包括位于平衡水箱远离渔船一侧的支撑板,支撑板包括位于渔船上方的第一支撑板和位于渔运船上方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波纹板相连,支撑板远离平衡水箱的一侧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皮带。波纹板的作用是提供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分别裕量,当渔船和渔运船靠拢或分离时,波纹板对靠拢距离或分离距离进行同时调整。
作为优选,支撑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防止渔获滑落的挡板。其作用其作用是避免传输过程中渔获自皮带上滑落,造成渔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为弹簧,弹簧中部至少有占总长度30%及其以上的簧圈相互接触,所述接触的表面具有增摩材料。支撑件为弹簧,至少有占总长度30%及其以上的簧圈相互接触,弹簧的刚度较大,在实现对再平衡组件缓冲的同时可形成对传输构件的有效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增摩材料是纳米和铁粉的混合物,增摩材料通过静电吸附与复合胶连接到所述簧圈表面。本发明中相互接触的簧圈表面具有增摩材料,相邻簧圈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受载荷时,簧圈之间不易发生径向或周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该部位不易发生颤动、扭摆,支撑件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无需渔工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往复移动的前提下,所述装置可实现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搬运,有效降低了渔获转载过程中的危险性;(2)该装置中的再平衡组件可将朝不同方向晃动的渔船和渔运船再平衡调整至同一方向,所述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实现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渔获往来;(3)相邻簧圈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受载荷时,簧圈之间不易发生径向或周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该部位不易发生颤动、扭摆,支撑件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再平衡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渔船1,渔运船2,第一储水件3,第二储水件4,平衡水箱5,第一支撑件6,第二支撑件7,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波纹板16,皮带17,挡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渔船1和渔运船2中,支撑构件上设有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来往输送的传输构件,传输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有对渔船和渔运船进行平衡调整的再平衡组件,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3,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4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5,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在渔船中的第一支撑件6和固定在渔运船中的第二支撑件7,第一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远离渔船的一端相固定,第二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远离渔运船的一端相固定,平衡水箱位于第一储水件和传输构件之间;再平衡组件的截面呈倒“U”型,第一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一水管8相连通,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9相连通,第一储水件上设有第一排水口10,第二储水件上设有第二排水口11,第一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一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一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一挡板12,第二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二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二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二挡板13;第一水管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一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一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一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一储水件靠近渔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水段的第一竖直段相连通,第一进水段的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竖直段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第二水管包括第二进水段和第二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二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二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二储水件靠近渔运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段的第二竖直段相连通,第二进水段的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竖直段远离第二储水件的一侧;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均为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的储水量均相等,平衡水箱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中插接有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的出水管,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海水相连;传输构件包括位于平衡水箱远离渔船一侧的支撑板,支撑板包括位于渔船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4和位于渔运船上方的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波纹板16相连,支撑板远离平衡水箱的一侧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皮带17;支撑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防止渔获滑落的挡板18;所述支撑件为弹簧,弹簧中部至少有占总长度30%及其以上的簧圈相互接触,所述接触的表面具有增摩材料;所述增摩材料是纳米和铁粉的混合物,增摩材料通过静电吸附与复合胶连接到所述簧圈表面。
如图3所示位置关系,自上而下依次为平衡水箱、位于左侧的第一储水件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储水件,第一储水件下方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储水件下方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弹簧,第一支撑件固定在渔船上,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渔运船上,第一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一水管连通,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连通,第一水管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一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一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一出水段的下端与第一储水件的下端相连通,第一出水段的上端与第一进水段的第一竖直段相连通,第一进水段的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竖直段的右侧;第二水管包括第二进水段和第二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二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二出水段的下端与第二储水件的下端相连通,第二出水段的上端与第二进水段的第二竖直段相连通,第二进水段的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竖直段的左侧。平衡水箱中持续注入海水,假设渔船低于渔运船,则平衡水箱处于左低右高的状态,平衡水箱中的海水流入位于渔运船上的第二储水件中,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增加故而载重增大,渔运船的高度下降,待渔船与渔运船的高度一致时,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的海水量一致,所述平衡装置完成对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

Claims (10)

1.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包括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渔船和渔运船中,支撑构件上设有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来往输送的传输构件,传输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有对渔船和渔运船进行平衡调整的再平衡组件,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在渔船中的第一支撑件和固定在渔运船中的第二支撑件,第一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远离渔船的一端相固定,第二储水件远离平衡水箱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远离渔运船的一端相固定,平衡水箱位于第一储水件和传输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再平衡组件的截面呈倒“U”型,第一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第一储水件上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二储水件上设有第二排水口,第一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一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一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一挡板,第二储水件中设有与第二支撑件联动的对第二排水口进行阻挡的第二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管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一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一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一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一储水件靠近渔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水段的第一竖直段相连通,第一进水段的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竖直段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水管包括第二进水段和第二出水段,截面呈“L”型的第二进水段位于平衡水箱内,第二出水段的一端与第二储水件靠近渔运船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出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段的第二竖直段相连通,第二进水段的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竖直段远离第二储水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均为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和平衡水箱的储水量均相等,平衡水箱远离第一储水件的一侧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中插接有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的出水管,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海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构件包括位于平衡水箱远离渔船一侧的支撑板,支撑板包括位于渔船上方的第一支撑板和位于渔运船上方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波纹板相连,支撑板远离平衡水箱的一侧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皮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防止渔获滑落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弹簧,弹 簧中部至少有占总长度30%及其以上的簧圈相互接触,所述接触的表面具有增摩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材料是纳米和铁粉的混合物,增摩材料通过静电吸附与复合胶连接到所述簧圈表面。
CN202010119654.1A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Active CN111268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9654.1A CN111268047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9654.1A CN111268047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047A true CN111268047A (zh) 2020-06-12
CN111268047B CN111268047B (zh) 2021-05-18

Family

ID=7099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9654.1A Active CN111268047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804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8748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Horst Dipl Ing Halden Kraengungsausgleichsanlage von schiffen mit steuerventilanordnung
DE4438431A1 (de) * 1994-10-28 1995-06-22 Michael Gros Stabilisierungssystem für Seeschiffe
CN1401541A (zh) * 2001-08-09 2003-03-12 松村纪孝 减轻船舶摇动的水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44111U (zh) * 2011-08-25 2012-05-30 蒂森克虏伯机场系统(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调平装置的旅客通道
CN203996827U (zh) * 2014-06-09 2014-12-10 王韧 一种改进的两用船
CN107150766A (zh) * 2017-06-28 2017-09-12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搅拌船自主平衡系统及方法
CN207403900U (zh) * 2017-10-26 2018-05-2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调节船身姿态功能的小型船
CN11025465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8748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Horst Dipl Ing Halden Kraengungsausgleichsanlage von schiffen mit steuerventilanordnung
DE4438431A1 (de) * 1994-10-28 1995-06-22 Michael Gros Stabilisierungssystem für Seeschiffe
CN1401541A (zh) * 2001-08-09 2003-03-12 松村纪孝 减轻船舶摇动的水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44111U (zh) * 2011-08-25 2012-05-30 蒂森克虏伯机场系统(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调平装置的旅客通道
CN203996827U (zh) * 2014-06-09 2014-12-10 王韧 一种改进的两用船
CN107150766A (zh) * 2017-06-28 2017-09-12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搅拌船自主平衡系统及方法
CN207403900U (zh) * 2017-10-26 2018-05-2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调节船身姿态功能的小型船
CN110254653A (zh) * 2019-06-27 2019-09-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舱室及平衡舱室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047B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8067B1 (ko) 횡동요 저감형 선박
CN100445165C (zh) 螺旋成形柔性流体装运容器和制造该容器的方法
CN102661231A (zh) 一种具有半潜船特征的新型漂浮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US6293217B1 (en) Flexible vessels for transporting fluent cargoes
US6047655A (en) Flexible barge
CN111268047B (zh)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EP4353079A1 (en) Catamaran workboat-based deep-sea aquaculture method
CN102229392A (zh) 一种过驳作业桥式装卸船机
US3509848A (en) Marine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CA279177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seaweed from a beach
EP4353080A1 (en) Catamaran for deep and far sea culture
US6330865B1 (en) Flexible barge
CN206141785U (zh) 过驳平台
CN110143260B (zh) 存储舱舱底下沉至甲板以下的水面清洁船
CN205895218U (zh) 一种压裂船作业系统
CN102556290A (zh) 一种降低卸料残留量的自卸水泥船
CN112278149A (zh) 一种散料自卸船的船舱
CN113460229A (zh) 一种通用组合托架支撑装置及包含其中的船舶
CN219429209U (zh) 一种仓泵粉料过驳船系统
CN106828818B (zh) 一种抗浪型运输船
CN113173239B (zh) 一种利用波浪能装置加注和处理压载水的系统
CN211996059U (zh) 使用lng柴油双燃料内河集装箱运输船
CN106050212B (zh) 一种压裂船作业系统
CN219325923U (zh) 一种飞行器负过载供油系统
CN220809756U (zh) 入水深度可调的靠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