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451A -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451A
CN111263451A CN201910064816.3A CN201910064816A CN111263451A CN 111263451 A CN111263451 A CN 111263451A CN 201910064816 A CN201910064816 A CN 201910064816A CN 111263451 A CN111263451 A CN 111263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1
mode2
mode
mac entity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4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451B (zh
Inventor
郑倩
杨晓东
纪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4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3451B/zh
Priority to KR1020217025940A priority patent/KR102643268B1/ko
Priority to KR1020237035891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52772A/ko
Priority to PCT/CN2020/073189 priority patent/WO2020151654A1/zh
Priority to EP20744860.6A priority patent/EP391723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126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451A/zh
Priority to US17/382,999 priority patent/US1195677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单一资源分配模式下,难以满足数据传输QoS需求的问题。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包括: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网络设备调度模式Mode 1和终端设备自主模式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副链路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Description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链路(SideLink,简称SL,或译为旁链路,侧链路,边链路等)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支持SL传输,即终端设备之间能够直接在无线空口上进行数据传输。在LTE系统中,仅支持终端设备工作在一种资源分配模式下。对于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由于需要支持更加丰富多样的QoS业务,上述资源分配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数据传输QoS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L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单一资源分配模式下,难以满足数据传输QoS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L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网络设备调度模式Mode 1和终端设备自主模式Mode 2。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SL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SL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SL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SL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相关配置,进而在SL传输时能够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中的MAC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中的MAC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或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5G系统,或者说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者为后续演进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车辆(vehicle)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等等,然用词并不构成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SL传输方法100,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包括如下步骤:
S102: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2。
可选地,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下述三种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得到:
预配置的;
网络设备广播消息发送的;
网络设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发送的。
如果上述第一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广播消息发送的或网络设备RRC专用信令发送的,则在步骤S102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Mode 1是指网络设备调度模式。对于Mode 1,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广播信令等途径,获取Mode 1的副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资源池配置和关联的副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资源池配置。当终端设备存在待传数据时,其通过缓存状态上报(Buffer Status Report,BSR)向网络设备申请专用的Mode 1通信资源。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Mode 2是指终端设备自主模式。对于Mode 2,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系统广播信令获取Mode 2的PSCCH资源池配置和关联的PSSCH资源池配置,或通过网络设备RRC专用信令获取Mode 2的PSCCH资源池配置和关联的PSSCH资源池配置,或通过预配置信息确定Mode 2的PSCCH资源池配置和关联的PSSCH资源池配置,在每个PSCCH周期,终端设备随机选择PSCCH和关联PSSCH的发送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L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相关配置,进而在SL传输时能够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对于上述提到的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由于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仅支持单一的一种资源分配模式,不能够充分地利用通信资源,尤其是在有SL通信场景下,大量的业务数据、或类型较多的业务数据需要传输时,上述缺点将会更加明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L传输方法,终端设备通过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之后,即可支持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便于充分利用SL资源。同时,还可以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或业务类型等,确定业务与Mode 1或Mode 2的对应关系,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用来指示终端设备进行Mode 1和Mode 2同时工作的相关配置,可选地,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五种中的至少一种:
1)SL传输时使用的SL逻辑信道标识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通常,一个SL逻辑信道组标识与多个SL逻辑信道标识呈映射关系。
2)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该处的Mode类型包括Mode 1和Mode 2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Mode1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或Mode 2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或Mode 1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Mode 2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3)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该处的Mode类型也包括Mode 1和Mode 2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Mode 1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Mode 2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Mode 1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Mode 2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通过上述2)或3)的实现方式,在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将Mode 1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与Mode 2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进行区分。
4)Mode类型与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SideLink Radio Bearer IDentity,SLRBID)的映射关系。该处的Mode类型包括Mode 1和Mode 2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Mode类型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Mode 1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或Mode 2与SLRBID的映射关系;或Mode 1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以及Mode 2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
该实施方式通过建立Mode类型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在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和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业务与Mode 1或Mode 2的对应关系,也即该实施方式能够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发送使用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即Mode 1或Mode 2)。
5)Mode类型与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该处的Mode类型包括Mode1和Mode 2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Mode类型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下述三种情况:Mode 1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或Mode 2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或Mode 1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以及Mode 2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
该实施方式通过建立Mode类型与Destination ID的映射关系,同样可以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和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业务与Mode 1或Mode2的对应关系,也即该实施方式能够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发送使用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即Mode 1或Mode2)。
以上述多个实施例为基础,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的情况下: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进行SL通信的终端设备(UE1和UE2)而言,Mode 1和Mode 2可以共享一个MAC实体。
进一步可选,如图2和图4所示,对于进行SL通信的终端设备(UE1和UE2)而言,Mode1和Mode 2还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
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有Mode类型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
以下将分Mode 1和Mode 2共享MAC实体,以及Mode 1和Mode 2分别对应不同MAC实体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SL通信的终端设备(例如,UE1和UE2)可以分别创建一个MAC实体,UE1和UE2的mode 1和mode 2同时工作时,共享一个MAC实体。即在图3中,UE1的mode 1和mode 2同时工作时共享MAC1;UE2的mode 1和mode 2同时工作时共享MAC2。
上述仅仅以UE1和UE2之间的SL通信为例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对于UE1和UE3之间的SL通信、UE1和UE4之间的SL通信等等,本发明各个对应的实施例介绍的内容同样适用,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在Mode 1和Mode 2共享MAC实体的情况下,前文几个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还可以包括:定义Mode 1和Mode 2共享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1)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可以是全部的SL逻辑信道)中没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可以是上述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SL BSR。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有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2)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可以是全部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可以是上述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更高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且所述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 BSR。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有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该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具有更高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也即:当前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的优先级,高于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具有缓存数据的SL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3)如果重传SL BSR定时器超时,在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可以是全部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且所述重传SL BSR定时器对应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 BSR。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有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通过上述多种实施方式,在满足SL BSR触发条件时能够及时触发SL BSR,以及时向网络设备请求Mode 1传输所需要的资源,提高通信效率。
同时,仅仅在与Mode 1对应的逻辑信道中到达缓存数据的情况下才触发SL BSR,在与Mode 2对应的逻辑信道中到达缓存数据的情况则不触发SL BSR。
可选地,在Mode 1和Mode 2共享MAC实体的情况下,前文几个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还可以包括:定义Mode 1和Mode 2共享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行为:
在计算SL BSR的BS域指示的缓存大小时,忽略目标SL逻辑信道中的缓存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SL逻辑信道包括下述至少一种:与所述Mode 2对应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2对应的目的标识对应的SL逻辑信道。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忽略Mode 2对应SL逻辑信道中的缓存数据,仅仅将Mode1对应的SL逻辑信道中的缓存数据计算进SL BSR,使Mode 1和Mode 2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在Mode 1和Mode 2共享MAC实体的情况下,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进行资源分配模式的灵活切换,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仅仅工作在Mode 1或Mode 2,也即取消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
上述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下述至少一种方式得到:
预配置的;
网络设备广播消息发送的;
网络设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发送的。
可选地,上述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可以包括:定义Mode 1和Mode 2共享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1)取消被触发的SL BSR;
2)取消被触发的调度请求SR,其中,所述SR由SL BSR触发;
3)停止或重启重传SL BSR定时器;
4)停止或重启周期SL BSR定时器。
通过上述多种实施方式,终端设备由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转换进入Mode1或Mode 2之后,特别是进入Mode 2之后,可以及时取消或停止之前的相关配置,进而还可以在Mode 1或Mode 2工作时进行重新配置,避免因资源分配模式切换后造成的配置影响,提高通信有效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对于进行SL通信的终端设备(UE1和UE2)而言,Mode 1和Mode 2还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该实施例中,进行SL通信的一对终端设备(UE1和UE2)可以分别创建一对MAC实体,见图4,UE1的mode 1工作在MAC11,mode 2工作在MAC12;UE2的mode1工作在MAC21,mode 2工作在MAC22。
在Mode 1和Mode 2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的情况下,前文几个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还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配置信息得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Mode 1对应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1;以及Mode 2对应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2。
这样,前文几个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还可以包括:如果所述P_max大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和,则定义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四种中的一种行为:
1)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2对应的MAC实体。
该处的剩余功率,可以由P_max与P_max1和P_max2的差值得到。
2)根据第一预设比例,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2对应的MAC实体。
该实施方式可以预先存储有上述第一预设比例,具体例如,第一预设比例可以是5:5或6:4等等。
3)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具体例如,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剩余功率分配给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剩余功率分配给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该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可以采用将剩余功率分配到的MAC实体来传输上述待传数据。
4)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1,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2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具体例如,如果P1大于或等于P2,则将剩余功率分配给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如果P1小于P2,则将剩余功率分配给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可选地,如果P_max小于P_max1和P_max2之和,则定义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四种中的一种行为:
1)根据所述P_max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差,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可选地,还可以是根据P_max1和P_max2的和再减去P_max得到的值P,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针对P_max1或P_max2降低的功率值,可以是等于上述得到的值P,还可以是大于上述得到的值P。
2)根据第二预设比例,降低所述P_max1和降低所述P_max2。
该实施方式可以预先存储有上述第二预设比例,具体例如,第二预设比例可以是5:5或4:6等等。
对于针对P_max1和P_max2降低的总功率值,可以是等于上述得到的值P,还可以是大于上述得到的值P。
3)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具体例如,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降低P_max2;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降低P_max1。
针对P_max1或P_max2降低的功率值,可以是等于上述得到的值P,还可以是大于上述得到的值P。
该实施方式中,具体可以采用没有降低功率的MAC实体来传输上述待传数据。
4)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3,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4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具体例如,如果P3大于或等于P4,则降低P_max2;如果P3小于P4,则降低P_max1。
针对P_max1或P_max2降低的功率值,可以是等于上述得到的值P,还可以是大于上述得到的值P。
对于上述所示的若干的实施例,可选地,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可以包括:如果Mode 1对应的第一资源和Mode 2对应的第二资源发生冲突,则根据下述至少一种规则选择资源:
1)优先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优先使用所述第二资源。
2)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三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具体例如,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使用第一资源;如果待传数据的优先级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使用所述第二资源。
该实施方式中,具体可以采用发生资源冲突后选用的资源来传输上述待传数据。
3)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5,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P6的大小关系,决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具体例如,如果P5大于或等于P6,则使用第一资源;如果P5小于P6,则使用第二资源。
对于上述所示的若干的实施例,可选地,步骤S102中提到的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还可以包括:定义终端设备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1)发送副链路控制信息SCI,所述SCI用于指示SL调度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2)发送副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FCI,所述SFCI用于指示SL HARQ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以上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下面将结合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从网络设备侧描述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交互与图1所示的方法中的终端设备侧的描述相同,为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在网络设备侧。如图5所示,该方法500包括:
S502: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L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相关配置,进而在SL传输时能够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以上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L传输方法。下面将结合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包括:
配置模块60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相关配置,进而在SL传输时能够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SL逻辑信道标识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无线承载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目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Mode类型包括所述Mode 1和/或所述Mode 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
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或
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对应不同的MAC实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具体用于:
定义所述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没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SL BSR;
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具有更高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且所述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 BSR;
如果重传SL BSR定时器超时,在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且所述重传SL BSR定时器对应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BSR。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具体用于:
定义所述共享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行为:
在计算SL BSR的BS域指示的缓存大小时,忽略目标SL逻辑信道中的缓存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SL逻辑信道包括下述至少一种:与所述Mode 2对应的SL逻辑信道,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目的标识对应的SL逻辑信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模块602,还可以用于:
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具体用于:
定义所述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取消被触发的SL BSR;
取消被触发的调度请求SR,其中,所述SR由SL BSR触发;
停止或重启重传SL BSR定时器;
停止或重启周期SL BSR定时器。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得到
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
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1;以及
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用于:
如果所述P_max大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和,则定义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四种中的一种行为:
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第一预设比例,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用于:如果所述P_max小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和,则定义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四种中的一种行为:
根据所述P_max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差,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第二预设比例,降低所述P_max1和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Mode 1对应的第一资源和所述Mode 2对应的第二资源发生冲突,则根据下述至少一种规则选择资源:
优先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优先使用所述第二资源;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三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决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模块602,可以具体用于:
定义所述终端设备600执行下述至少一种:
发送副链路控制信息SCI,所述SCI用于指示SL调度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2;
发送副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FCI,所述SFCI用于指示SL HARQ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通过下述至少一种方式得到的:
预配置的;
网络设备广播消息发送的;
网络设备RRC专用信令发送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可以参照对应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1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6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述,网络设备700包括:
发送模块702,可以用于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相关配置,进而在SL传输时能够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模式多样,能够提高SL传输的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满足不同的QoS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700可以参照对应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500的流程,并且,该网络设备7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500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框图。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04和用户接口803。终端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5。
其中,用户接口8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8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8021和应用程序8022。
其中,操作系统8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8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8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802并可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100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现。处理器8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100实施例的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终端设备8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能够实现方法实施例500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收发机902、存储器903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9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903并可在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方法500的步骤。
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9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03可以存储处理器9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100和方法实施例500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副链路SL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网络设备调度模式Mode 1和终端设备自主模式Mode 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SL逻辑信道标识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SL无线承载标识的映射关系;
Mode类型与目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Mode类型包括所述Mode 1和/或所述Mode 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或
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对应不同的MAC实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所述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定义所述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没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SL BSR;
如果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则在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具有更高的逻辑信道优先级、且所述有数据到达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 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 BSR;
如果重传SL BSR定时器超时,在当前配置的SL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缓存数据、且所述重传SL BSR定时器对应的SL逻辑信道与所述Mode1对应的情况下,触发SL BSR。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共享MAC实体,所述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定义所述MAC实体执行下述行为:
在计算SL BSR的BS域指示的缓存大小时,忽略目标SL逻辑信道中的缓存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SL逻辑信道包括下述至少一种:与所述Mode 2对应的SL逻辑信道,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目的标识对应的SL逻辑信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定义所述MAC实体执行下述至少一种行为:
取消被触发的SL BSR;
取消被触发的调度请求SR,其中,所述SR由SL BSR触发;
停止或重启重传SL BSR定时器;
停止或重启周期SL BSR定时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de 1和所述Mode 2分别对应不同的MAC实体,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
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1;以及
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如果所述P_max大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和,则定义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行为:
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第一预设比例,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或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或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如果所述P_max小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和,则定义所述Mode 1对应的MAC实体和所述Mode 2对应的MAC实体执行下述行为:
根据所述P_max与所述P_max1和所述P_max2之差,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第二预设比例,降低所述P_max1和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或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降低所述P_max1或降低所述P_max2。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如果所述Mode 1对应的第一资源和所述Mode 2对应的第二资源发生冲突,则根据下述至少一种规则选择资源:
优先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优先使用所述第二资源;
根据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与第三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根据与所述Mode 1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以及与所述Mode 2对应的待传数据的优先级的大小关系,决定使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
定义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下述至少一种:
发送副链路控制信息SCI,所述SCI用于指示SL调度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发送副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FCI,所述SFCI用于指示SL HARQ是基于所述Mode 1或所述Mode 2。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通过下述至少一种方式得到的:
预配置的;
网络设备广播消息发送的;
网络设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发送的。
14.一种SL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同时工作在Mode 1和Mode 2。
1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资源分配模式配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Mode 1和Mode 2。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64816.3A 2019-01-23 2019-01-23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263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4816.3A CN111263451B (zh) 2019-01-23 2019-01-23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20217025940A KR102643268B1 (ko) 2019-01-23 2020-01-20 사이드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237035891A KR20230152772A (ko) 2019-01-23 2020-01-20 사이드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20/073189 WO2020151654A1 (zh) 2019-01-23 2020-01-20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0744860.6A EP3917238A4 (en) 2019-01-23 2020-01-20 SIDE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382,999 US11956772B2 (en) 2019-01-23 2021-07-22 Side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4816.3A CN111263451B (zh) 2019-01-23 2019-01-23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451A true CN111263451A (zh) 2020-06-09
CN111263451B CN111263451B (zh) 2022-10-11

Family

ID=7095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4816.3A Active CN111263451B (zh) 2019-01-23 2019-01-23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6772B2 (zh)
EP (1) EP3917238A4 (zh)
KR (2) KR20230152772A (zh)
CN (1) CN111263451B (zh)
WO (1) WO20201516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953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北京邮电大学 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CN11395016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控制多个无线电接口上的非连续接收行为的方法和设备
CN115811384A (zh) * 2021-09-13 2023-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ue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3451B (zh) * 2019-01-23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411809B2 (en) * 2019-11-05 2022-08-09 Ofinno, Llc Handling sidelink scheduling request
CN113453360B (zh) * 2021-06-22 2022-11-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6292A (zh) * 2014-03-18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用于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44867B (es) * 2012-12-14 2017-01-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n nodo de red, un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y métodos en los mismos para habilitar y realizar transmisiones harq en una comunicación de d2d entre dispositivos inalámbricos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
KR20140128728A (ko) * 2013-04-29 2014-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7511645A (ja) * 2014-03-18 2017-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576354B (zh) * 2014-07-07 2020-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通过中继终端发送和接收d2d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698917B2 (en) * 2015-03-31 2017-07-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on of radio-frequency impairments i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06304351A (zh) * 2015-05-27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26543A1 (ja) * 2015-08-13 2017-02-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d2d信号送信方法
WO2017052690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Intel Corporation Congestion control for vehicular-to-anything services
US10334586B2 (en) * 2016-01-22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uni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1740812B (zh) * 2016-04-01 2022-09-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
CN107347214A (zh) * 2016-05-05 2017-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c5接口上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80091265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EP3560261B1 (en) * 2016-12-21 2023-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ts status indication
CN108668373B (zh) * 2017-03-31 2023-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64B (zh) * 2017-06-16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US11051304B2 (en) * 2017-07-25 2021-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arrier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254064B2 (ja) * 2017-07-25 2023-04-0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ンカー搬送波に基づいて資源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20529158A (ja) * 2017-07-25 2020-10-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搬送波を選択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
CN114142979A (zh) * 2017-08-11 2022-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77229B2 (en) * 2017-09-29 2022-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shing HARQ buff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80120A1 (zh) * 2017-10-27 2019-05-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9098663A1 (en) * 2017-11-14 2019-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rioritizing duplicated packe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56528A1 (en) * 2018-02-12 2019-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rioritizing packet transmission based on reliability level or congestion lev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14506B (zh) * 2018-08-08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节省频率资源的设备和方法
CN110830954B (zh) * 2018-08-10 2021-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0892927B2 (en) * 2018-08-10 2021-0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gaps and reference signals
US11405143B2 (en) * 2018-09-21 2022-08-02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JP6918214B2 (ja) * 2018-10-31 2021-08-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Nr v2xにおける位置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220070876A1 (en) * 2018-12-17 2022-03-03 Apple Inc.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support of resource selection modes and configuration mechanisms for nr v2x sidelink
EP3895498B1 (en) * 2019-01-09 2024-03-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lient device and network access nod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random access preamble
EP4322442A3 (en) * 2019-01-10 2024-05-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KR102281974B1 (ko) * 2019-01-11 2021-07-27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자원 할당 모드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45801A1 (ko) * 2019-01-11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94937B (zh) * 2019-01-17 2023-04-18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63457B (zh) * 2019-01-23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11263451B (zh) * 2019-01-23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0154930A1 (zh) * 2019-01-29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86548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执行harq反馈方法的u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6292A (zh) * 2014-03-18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用于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5139592A1 (zh) * 2014-03-18 2015-09-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用于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JITSU: "Discussion on Sidelink Bi-mode Transmission in NR-V2X", 《3GPP TSG-RAN WG1 MEETING#94BIS R1-1810595》 *
HUAWEI等: "Support of mode switch and multiple modes coexistence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4 R2-1816524》 *
LG ELECTRONICS INC.: "R2-145036 "MAC modeling for ProSe communica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
OPPO: "Discussion on mode 2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R-V2X",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5 R1-1812827》 *
SAMSUNG (RAPPORTEUR): "R2-1807540 "List of open issues on NR MAC"", 《3GPP TSG_RAN\WG2_RL2》 *
VIVO: "Enhancements of Uu link to control sidelink", 《3GPP TSG RAN WG1 AD-HOC MEETING 1901 R1-1900122》 *
ZTE: ""R2-1700162 NR cell concept and connected mode mobility"", 《3GPP TSG_RAN\WG2_RL2》 *
ZTE: "D2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mode configuratio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6 R2-142146》 *
ZTE等: "R2-167832 "Considerations on the cell concept in the NR"",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16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控制多个无线电接口上的非连续接收行为的方法和设备
US11696360B2 (en) 2020-07-16 2023-07-04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behavior on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CN113950164B (zh) * 2020-07-16 2023-12-08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控制多个无线电接口上的非连续接收行为的方法和设备
CN11309953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北京邮电大学 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CN113099535B (zh) * 2021-03-29 2022-08-12 北京邮电大学 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CN115811384A (zh) * 2021-09-13 2023-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ue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43268B1 (ko) 2024-03-07
WO2020151654A1 (zh) 2020-07-30
US20210352687A1 (en) 2021-11-11
EP3917238A4 (en) 2022-04-06
EP3917238A1 (en) 2021-12-01
KR20210114496A (ko) 2021-09-23
US11956772B2 (en) 2024-04-09
KR20230152772A (ko) 2023-11-03
CN111263451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3451B (zh)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650485B (zh) 用于srs的天线切换传输方式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469392B2 (ja) 移動性管理の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20190159236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43225B2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20200135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062398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9797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arameter value
US10849149B2 (en) Scheduling request trigge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A3016652A1 (en)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and d2d device
CN110351194B (zh) 一种组播组创建、组播组加入方法及装置
US10798708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10258987A1 (en) Pdcp duplic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858998A (zh) 上行信号传输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690944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发送、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US20190037435A1 (en) Buff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0088520A1 (zh) 上行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660680A (zh)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JP2020519083A (ja)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WO202012453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07655B (zh) Sr和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709887A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3747538B (zh) 优先级确定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