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360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360B
CN113453360B CN202110691967.9A CN202110691967A CN113453360B CN 113453360 B CN113453360 B CN 113453360B CN 202110691967 A CN202110691967 A CN 202110691967A CN 113453360 B CN113453360 B CN 113453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transmission
data
informa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19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360A (zh
Inventor
汪剑锋
韩晶
雷海鹏
汪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19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60A/zh
Priority to US17/685,231 priority patent/US20220408499A1/en
Priority to GB2205376.3A priority patent/GB2614345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1Key distribution or pre-distribution; Key agre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1Hardware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9Radio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型短距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是将系统管理和调度节点作为桥接节点,以实现服务提供节点和服务接收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这样存在数据二次传输的现象,进而影响了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
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
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管理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和第一通信总线;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一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和第二通信总线;
所述第二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应用于管理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首先,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其次,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最后,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如此,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请求,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进而获得与第二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
附图说明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相关技术中承载服务功能的无线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将G节点作为桥接节点传输的无线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管理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节点与管理节点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7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8A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管理节点处理数据传输功能转移的流程示意图;
图8B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处理数据传输功能转移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传输的无线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管理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或“在前述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该步骤。还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电子设备执行下述步骤的先后顺序。另外,不同实施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是电子设备可以独立执行的,即电子设备执行下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时,可以不依赖于其它步骤的执行。
相关技术中,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网络的大规模商用部署,高速率、低延时和高可靠无线连接的应用和服务对应的场景大量出现,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家庭、虚拟显示(Virtual Reality,VR)/增强显示(Augmented Reality,A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和工业互联网4.0等。为了满足这些新兴场景下的无线通信需求,相关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新型短距无线通信系统标准,并在“星闪1.0”系统中作为物理层,为上层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传输能力。比如,通过定义超短时隙帧结构和调度周期,以满足主动降噪、工业制造等超低时延应用;引入高性能信道编码、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和离散单子载波调度等技术,以实现高可靠的应用需求;同时采用无线资源调度技术,以提高网络资源效率、降低干扰和满足高并发通信连接需求等。
如图1A所示,为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其中,G节点表示系统管理和调度节点,它在一个载波上可以调度和配置的资源组成的集合称为该节点的通信域,同时该节点在对应的通信域中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息、控制信息以及转发数据等,并且提供节点之间的连接管理、资源调度等管理功能。T节点表示用户终端节点,根据数据调度信息发送和接收数据。这种集中式的调度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图1A中给出系统管理和调度节点管理的两个用户终端节点T1和T2。
同时,基于此物理层的上层服务设备可以分为服务接收节点(ServiceSubscriber,SS)和服务提供节点(Service Provider,SP)。其中,SS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服务类型匹配、有服务提供能力、保证服务质量以及鉴权成功等,通过上述空中接口向SP确认服务连接成功,并传输业务数据来提供所请求服务。如图1B所示,为相关技术中承载服务功能的无线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SS、SP、无线网络中的“管理节点”(即G节点)以及“设备节点”(即T节点)存在三种承载关系:
承载关系一:可参照图1B中的1所示,SP位于G节点,而SS位于T节点,其典型的应用是内容分发类的服务,如从投屏相关的视频传输和作为网关的G节点向网络内设备节点分发数据;
承载关系二:参照图1B中的2所示,SP位于T节点,而SS位于G节点,其典型的应用是环境检测相关的服务,如T节点通过摄像头或者雷达等感知环境,将采集的数据发送汇集到SS进行分析和处理;
承载关系三:参照图1B中的3所示,SS和SP都位于T节点,而G节点作为桥接节点,其典型应用就是自组织的网络拓扑,如车载环境下的无线网络构建和提供传输能力。
其中,当G节点作为桥接节点,即如图1B中的3所示,SP需要经过G节点中转数据给SS,数据首先需要从作为服务提供方的T1节点传输到G节点进行缓存,然后在下一个时刻从G节点发给T2节点。以星闪系统的无线帧结构配置为例,如图2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将G节点作为桥接节点传输的无线帧配置的示意图;其中每一个无线帧需要配置一半的资源(即#4至#7符号)给服务提供方T1,调度当前服务数据(即#K数据帧)发送给G节点缓存;在同一帧内,G节点将利用另一半资源(即#0至#3符号),将上一缓存的数据帧(即#K-1数据帧)发给服务接收节点T2。假设某次服务数据传输总共需要M个物理层符号资源,每个无线帧有N个符号资源,在上述对称的资源分配下(即一半分配给T1传输至G,另一半分配给G传输至T2),理论上总共需要2*ceil(M/N)个无线帧。此外,该无线帧内部还需要考虑系统消息、确认正确接收反馈、物理层参考信号等资源开销。
如此,在需要G节点做中继传输,即桥接节点的网络拓扑(即图1B中的3所示),存在以下缺点:
1、实际业务数据传输速率低。相同的上层数据在空口进行了二次传输(即T1传输至G和G传输至T2),占用了更多的传输资源,实际降低了业务数据的传输率;
2、需要在管理节点缓存数据。为了支持域内的服务传输,G节点中需要匹配更多的内存进行数据的中转,额外的内存不仅增加设备复杂度,也增加了内存读写的能量消耗。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参照图3所示的步骤进行以下说明:
步骤101、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
其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管理节点处于同一通信域中。其中,第一节点可以是通信域中的用户终端节点,用于进行数据调度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同时管理节点可以是通信域中的系统管理和调度节点,其可以在该通信域中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息以及控制信息和转发数据等,同时还可提供节点之间的连接管理、资源调度等管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域中,第一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需通过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中转,以传输至其他节点。
其中,第一节点与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的,也可以是有线的,还可以无线短距通信方式进行。同时,第一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及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其中,待传输数据可以是无线帧组成的信息,其中该无线帧的数据格式、数据内容以及数据内存大小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任何限定。同时,第一请求可以是携带转换数据传输请求的高层信令。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待传输数据可以是视频帧。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需资源、接收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节点的信息等。
其中,数据传输所需资源可以包括第一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所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比如:视频帧率和延时要求等。
其中,接收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节点的信息可以是第二节点的属性信息、第二节点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等。
步骤102、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第一节点可以解析接收到的物理层信息,获得对应的权限,该权限用于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二节点可以是与第一节点以及管理节点处于同一通信域中的任意用户终端节点。同时第二节点可以与第一节点的属性信息相同,且第二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及以上。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其中,物理层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物理连接所需的基本物理层信息,比如:设备节点的身份标识(Identity document,ID)、物理层连接所需的安全密钥信息以及通信的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比如:通信时长和频谱资源等。
需要说明的是,权限指代为了保证第一节点相关职责的有效履行,第一节点必须具备的,对数据传输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步骤103、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基于得到的权限,将待传输数据直接传输至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基于获得的权限,建立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进而基于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
其中,待传输数据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传输的方式、传输时的数据格式以及传输时长等,可以是基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待传输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换数据传输的请求,同时基于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以获得的具有临时数据传输能力的权限,使得第一节点能够以临时管理节点的身份直接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如此,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可以缓解管理节点中转并缓存传输数据的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首先,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其次,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最后,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如此,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请求,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进而获得与第二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如图3和图4(包括以下所描述的图4A和图4B)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节点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之后,即第一节点执行上述步骤103之后,如图3和图4A所示,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01:
步骤201、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断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
其中,系统消息为第一节点所处域内的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断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其中,该系统消息可以是第一节点所处通信域中的广播信息或通信域对应的系统消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消息可以是第一节点所处的域内的任意节点发送的系统消息,还可以是管理节点发送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接收系统消息的时刻内,同时会中断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
其中,第一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对应地中断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同时,第一节点没有接收到任何系统消息的情况下,会恢复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接收系统消息的时刻,会中断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系统广播消息是分时复用,能够使得第一节点、管理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共同所处的通信域中的数据实现高效传输,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同时,第一节点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之后,即第一节点执行上述步骤103之后,如图3和图4B所示,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02至步骤204:
步骤202、响应于获得的服务终止请求,发送第二请求至管理节点。
其中,第二请求表征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响应于获得的服务终止请求,对应地生成表征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第二请求,同时将第二请求发送至管理节点。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服务终止请求可以是第一节点基于自身异常事件,即响应于接收到的异常事件确定得到的。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服务终止请求可以是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终止请求;其中,终止请求为第二节点响应于接收到异常事件生成的,或管理节点响应于接收到异常事件发送至第二节点的信息生成的。
在又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服务终止请求可以是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中止请求;中止请求为第二节点响应于接收到异常事件,和管理节点响应于接收到异常事件发送至第二节点的信息生成的。
步骤203、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二请求发送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相应地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二请求发送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其中,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第二请求之后,对应地生成并发送数据传输终止指令至第一节点。
其中,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用于使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终止数据传输。
步骤204、基于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终止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并解析该指令,以终止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其中,数据传输终止指令即为停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而恢复到原有的第一节点需通过管理节点的中转以实现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服务终止请求,将发送表征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请求至管理节点,进而响应于管理节点发送的与第二请求匹配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终止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如此,响应服务终止请求,高效地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有效降低因异常事件发生导致数据传输出现异常的概率,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节点基于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与第二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响应于接收的系统消息或服务终止请求,对应的中断或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使得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不借助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基于系统消息或异常消息中断或终止对应的数据传输,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第一节点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即第一节点执行步骤103,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A1至步骤A5的方式来实现:
步骤A1、基于权限,建立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基于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建立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其中,传输通道的通信时长、通信方式可以基于第一节点的属性信息、第二节点的属性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的属性信息共同确定。
步骤A2、基于传输通道,发送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通过建立的传输通道,首先与第二节点之间传输相关传输通道的验证消息,比如:发送用于测量传输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第二节点。
其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传输通道之后的特定时刻,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第二节点。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可以是响应于传输通道的建立而生成的。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验证信息可以是第一节点事先设定好的。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可以是用于测量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的通信质量的信息。
步骤A3、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与验证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与验证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可以表征第二节点确认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的通信质量的信息。
其中,该反馈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等。
步骤A4、基于反馈信息,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解析该反馈信息,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进而基于该数据格式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调整或转换,以得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
其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可以与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相同,也可不同。
步骤A5、基于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将待传输数据以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传输至第二节点。其中,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的方式可以是定时发送,也可以是随机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基于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首先建立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并基于该传输通道与第二节点之间发送相关通道验证信息和反馈信息,以确定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具体数据格式;如此,通过更加精准的传输方式,能够实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不借助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管理节点,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01至步骤303:
步骤301、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是第一节点基于内部的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同时第一请求可以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需资源、接收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节点的信息等。
步骤302、基于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
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使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请求,并对第一请求进行解析,以确定是否同意第一请求;若同意,可生成发送至第一节点的物理层信息,以使得第一节点基于该物理层信息连接第二节点,即与第二节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若不同意,对应地发送相关拒绝信息,其中,拒绝信息中可以携带拒绝原因等信息,比如:网路忙或第二节点不属于管理节点所管理的节点等。
其中,物理层信息可以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步骤303、发送物理层信息至第一节点,以使第一节点具有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信息至第一节点,以使第一节点具有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以授权第一节点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临时功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信息至第一节点,以使第一节点具有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之后,即管理节点执行步骤303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B1:
步骤B1、响应于接收到管理节点所处的域对应的系统消息,发送系统消息至第一节点,以中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系统消息,并将该系统消息发送至第一节点,以使第一节点在接收该系统消息的时刻,中断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管理节点同时还可以将该系统消息发送至第二节点。也就是说,管理节点可以同时分别给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系统消息,或广播相关通信域内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不借助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管理节点可以同时下发相关系统消息至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以中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即管理节点仅是下发部分数据传输功能至第一节点,其他管理功能并未转移至其他节点;如此,能够使得第一节点、管理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共同所处的通信域中的数据高效传输,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以授权第一节点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临时功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能够缓解管理节点中转并缓存传输数据的压力,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相应地,参照图6所示,示出了第一节点与管理节点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401、第一节点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第一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基于内部的待传输数据,或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待传输数据,生成与待传输数据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请求。
其中,待传输数据是需要发送至第二节点的数据。
步骤402、第一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相应地,管理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
步骤403、管理节点基于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
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使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
步骤404、管理节点发送物理层信息至第一节点,以使第一节点具有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步骤405、第一节点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
步骤406、第一节点基于权限,建立与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
步骤407、第一节点基于传输通道,发送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第二节点。
步骤408、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与验证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
步骤409、第一节点基于反馈信息,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
步骤410、第一节点基于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10,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功能从管理节点转移至第一节点。
步骤411、第一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断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相应地,管理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管理节点所处的域对应的系统消息,发送系统消息至第一节点,以中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系统消息为第一节点所处域内的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理节点发送系统消息至第一节点的时刻,同时也会将系统消息发送至第二节点。
步骤412、第一节点响应于获得的服务终止请求,生成第二请求。
其中,第二请求表征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步骤413、发送第二请求至管理节点。
步骤414、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二请求,生成数据传输终止指令。
步骤415、管理节点发送数据传输终止指令至第一节点;相应地,第一节点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二请求发送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
步骤416、第一节点基于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终止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节点。
基于以上步骤401至步骤416,第一节点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请求,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进而获得与第二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此外,第一节点基于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与第二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之后,响应于接收的系统消息或服务终止请求,中断或终止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使得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不借助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基于系统消息或异常消息中断或终止对应的数据传输,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此,如图7所示,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其中,图7中的通信域包括管理节点(即G节点)、终端设备节点(T1节点)和终端设备节点(T2节点),同时T1节点为服务提供节点,T2节点为服务接收节点。图7中主要划分为两大流程,流程1为设备与服务发现流程,流程2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转移流程。
其中,流程1为现有系统中的已有流程,其目的是发现通信域内服务相关的信息以及对应的设备。其中,服务相关的信息包括服务类型、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要求以及鉴权内容等。同时,在流程1中,G节点通过调用协议层中定义的基础服务与设备发现功能,并通过底层物理层传输在通信域内进行服务查询,即执行701、G节点分别向T1节点和T2节点发送服务查询;对应地通信域内的终端设备节点,比如:T1节点和T2节点,在接收和解析服务查询对应的请求数据包后,反馈给G节点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即执行702、T1节点和T2节点分别向G节点发送服务查询反馈。经过流程1,G节点可以获得并存储该通信域内的T1节点和T2节点的相应服务能力信息。
其中,流程2为T1节点,可以自发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执行703、向G节点申请临时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若T1节点所需要传输的服务数据量小或者对时延要求不敏感,依然可以保持正常传输方法,即通过G节点桥接的方式与T2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反之,则可以触发该流程以提高传输效率。在流程2,T1节点向通信域内G节点申请获得临时G节点的数据传输功能,直接与T2节点通信,并在服务结束后还原。
同时,在执行703时,即T1节点向G节点发送有关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的高层信令,其中,该高层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1、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可以指代T1节点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本次请求的服务,该时长用以辅助G节点决定授权给T1节点数据传输能力的实际时长;
2、期望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该需求为本次请求的服务需要的服务质量要求,比如:视频帧率和时延要求等,这些要求用以辅助G节点决定授权给T1节点可调度的传输资源,比如:无线帧配置、频率资源等;
3、预存的T2节点信息,该T2节点信息可以作为可选项。其中,若已知该通信域内的T2节点信息,并将继续给T2节点提供服务,可以在请求信令中加上T2节点的信息,供G节点查询以及配置后续物理层信息。
同时,G节点在接收到T1节点的申请请求之后,G节点将根据通信域内资源情况决定是否接收该次服务请求,并根据“同意”或者“拒绝”的情况,随对应的信令一并下发对应的信息。若“同意”,可执行704、G节点向T1节点发送临时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即反馈确认转移临时数据传输功能的信令,该信令包括:
1、与T2节点建立物理连接需要的基本物理层信息,如设备ID。
2、与T2节点物理层连接需要的安全密钥信息;
3、与T2节点通信的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比如:时长和频谱资源;
4、(可选)指示T2节点与G节点之间的信道,与T1节点与G节点质量之差的信息,以供T1节点与T2节点初始传输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
同时若“拒绝”,可发送对应的信令,该信令中至少包括建议T1节点重新发起请求的时间以及拒绝原因信息索引,如网络忙、T2节点不在覆盖范围等。
在T1节点获取临时数据传输功能之后,开始向T2节点发送服务数据,即执行705、T1节点向T2节点进行服务数据传输。其中,T1节点根据服务数据状态和T2节点的反馈信道质量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对数据传输格式,比如:编码调制方式等进行调整。
对应地,T2节点根据调度信息接收和反馈信息,即执行706、T2节点向T1节点进行反馈数据传输,同时T2节点按照从G节点获得的系统消息和从T1节点获得的控制消息对服务数据进行解调。需要说明的是,整个传输功能的转移流程对T2节点都是透明的,即T2节点依旧会根据通信域内的广播和系统消息以及随路的控制信息进行数据的接收和解调等操作。例如:T2节点依据数据包解调和解码的结果,反馈相应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character,ACK)/非确认字符(Non 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信息;同样在完成数据包解调后,在指定的时刻反馈ACK/NACK消息,T1节点根据接收的ACK/NACK来决定发送新数据包或者重传。此外,T2节点根据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并反馈信道质量信息;该测量结果是针对T1节点与T2节点之间的信道,以供T1节点决定数据传输格式,如编码调制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T1节点和T2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G节点可以在对应时刻进行监听,并解调相关信息进行调度相关决策。
且,G节点可以继续作为通信域控制节点发送域广播信息和系统消息,即执行707、G节点分别向T1节点和T2节点发送广播和系统消息。其中,系统消息可以包括无线帧结构配置信息,其更新支持增强T1节点与T2节点有效传输的所选择的帧结构配置,该配置应在现有系统中可选配置中,无需修改空口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T1节点在G节点广播消息和系统消息的发送时刻不发送数据至T2节点,因通信系统数据传输与系统广播消息是通过分时复用的,即系统消息占用不同的数据符号进行发送,因此T1节点将在G节点发送广播消息的时刻不发送数据至T2节点;同时T2节点继续在广播消息及系统消息时刻接收系统消息。
当G节点停止广播和系统消息之后,T1节点和T2节点重新恢复数据传输,即执行708、T1节点向T2节点进行服务数据传输,以及709、T2节点向T1节点进行反馈数据传输。
此外,当发生突发状况需要终止服务时,相关节点将触发服务终止信息及相应流程。例如,情况一:当T2节点需要终止服务时,根据基础服务层提供的终止服务的信令,向T1节点发送该终止请求,即执行710、T2节点向T1节点发送服务终止反馈;相应地,T1节点根据该信令,将不再与T2节点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并在所配置系统帧结构对应时刻,向G节点发送“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信令,即执行711、T1节点向G节点申请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的请求。情况二:当T1节点需要终止服务时,T1节点将不再与T2节点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并在所配置的系统帧结构对应传输时刻,向G节点发送“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信令,即同样执行711。情况三:G节点需要终止服务时,通过系统消息向T2节点发送该请求,并由T2节点向T1节点发送该终止服务请求信令,后续再由T1节点向G节点发送“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信令,即执行711。
需要说明的是,T1节点将在广播消息中指示的无线帧结构指定的时隙内向G节点发送“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
对应地,G节点确认T1节点“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请求”,即执行712、G节点向T1节点发送确认退出G节点数据传输功能的信令。
基于上述701至712,G节点和T1节点分别对应的处理流程如图8A和图8B所示。同时图8A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管理节点处理数据传输功能转移的流程示意图;其中,801为管理节点(G节点)正常数据传输,802为G节点接收到转移数据传输功能申请,即接收到T1节点发送的转移数据传输功能申请;803为对转移数据传输功能是否同意做判断,若是的话,则执行804、发送申请成功,并反馈所需的物理层信息;805为作为通信域的管理节点,可持续发送广播和系统消息。同时806为接收到退出所转移的数据传输功能申请,进而执行807、确认退出并恢复正常数据传输。此外,在803对转移数据传输功能是否同意做判断时,若否的话,则执行808、发送申请失败信令并反馈至第一节点即T1节点,同时返回至801的正常数据传输过程中。
相应地,图8B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处理数据传输功能转移的流程示意图;其中,809为T1节点正常数据传输,810为发送转移数据传输功能申请至管理节点;811为接收到转移数据传输功能申请反馈,同时解析该反馈信息,以对申请转移数据传输是否成功做判断,即执行812,若否的话,执行816、直接获取失败相关信息,并返回809的正常数据传输过程中。若是的话,执行813、与接收节点建立连接并发送数据。在突发情况下可执行814、申请退出所转移的数据传输功能申请,并执行815、确认退出并恢复正常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T1节点和G节点的信号生成方式一致,对于信号处理的流程也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G节点存在更多的域管理功能。因此,通过引入适当的信令和处理流程,使得T1节点设备能够临时成为G节点,使之与T2节点通信,达到T1节点与T2节点之间的直连效果,在完全兼容现用物理层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传输效率。此外,在上述示例中,也可将T1节点与T2节点进行互换。
基于上述示例,在T1节点和T2节点不借助管理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将传输的无线帧配置为如图9所示,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传输的无线帧配置的示意图。其中,T1节点与T2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且传输的每一无线帧的多数资源(即#0至#6符号)直接用来传输数据,同时每一无线帧的#7符号用来反馈ACK/NACK等指示信息。如此,假设某次服务数据传输总共需要M个物理层符号资源,每个无线帧有N个符号资源,只需ceil(M/(N-1))个无线帧即可完成数据传输,使得传输速率能够提高接近一倍的效率。同时,如图9所示,G节点可以继续作为通信域控制节点发送域广播和系统消息,分别至T1节点和T2节点。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应用于第一节点,如图10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1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1001,用于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
第一接收模块1002,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
第一传输模块1003,用于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中至少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需资源、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节点的信息。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块1003,还用于基于所述权限,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基于所述传输通道,发送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基于所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装置10还包括:第一中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断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系统消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所处域内的消息。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装置10还包括:第一终止模块,用于响应于获得的服务终止请求,发送第二请求至所述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请求表征终止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终止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3和图4、以及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首先,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其次,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最后,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如此,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请求,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进而获得与第二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1,应用于管理节点,如图11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11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
第二生成模块11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
第二发送模块1103,用于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装置11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管理节点所处的域对应的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系统消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中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5和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以授权第一节点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临时功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能够缓解管理节点中转并缓存传输数据的压力,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12,该第一电子设备12可以应用于图3和图4、以及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参照图12所示,该第一电子设备12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1201、第一存储器1202、第一通信总线1203,其中:
第一通信总线1203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1201和第一存储器1202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一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以实现参照图3和图4、以及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首先,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其次,接收管理节点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物理层信息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最后,基于权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节点;如此,通过向管理节点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请求,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进而获得与第二节点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能够降低额外的通信开销。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13,该第二电子设备13可以应用于图5和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参照图13所示,该第二电子设备13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1301、第二存储器1302、第二通信总线1303,其中:
第二通信总线1303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1301和第二存储器1302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1302中存储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以实现参照图5和图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以授权第一节点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临时功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能够缓解管理节点中转并缓存传输数据的压力,进而能够整体提高通信域内相关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3至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所述第一请求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所述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请求中至少还携带以下信息: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第二节点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基于所述权限,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传输通道;
基于所述传输通道,发送用于测量通道质量的验证信息至所述第二节点;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与所述验证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数据传输格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断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系统消息为所述第一节点所处域内的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得的服务终止请求,发送第二请求至所述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请求表征终止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发送的数据传输终止指令;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终止指令,终止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节点。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所述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管理节点所处的域对应的系统消息,发送所述系统消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中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至管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是基于待传输数据生成的;所述第一请求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物理层信息,获得与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连接;所述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权限,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管理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用于转移数据传输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以下信息:数据传输所期望的服务提供时长、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物理层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第二节点;所述物理层信息至少包括:物理层预留资源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密钥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物理层信息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权限。
CN202110691967.9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453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967.9A CN113453360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7/685,231 US20220408499A1 (en) 2021-06-22 2022-03-0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GB2205376.3A GB2614345A (en) 2021-06-22 2022-04-1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967.9A CN113453360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60A CN113453360A (zh) 2021-09-28
CN113453360B true CN113453360B (zh) 2022-11-22

Family

ID=7781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1967.9A Active CN113453360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8499A1 (zh)
CN (1) CN113453360B (zh)
GB (1) GB26143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6157A (zh) * 2021-10-28 2023-05-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域场景下节点身份协商、变更、信息交互方法及设备
CN114449570B (zh) * 2022-01-26 2023-12-0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域量测方法、存储介质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4449602B (zh) * 2022-01-27 2024-02-0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无线通信装置
WO2024044996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782185B (zh) * 2023-08-25 2023-10-2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车载无线短距离通信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191A (zh) * 2016-01-07 2016-04-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通信中的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9489A1 (en) * 2007-09-07 2011-05-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Network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secure network
JP200908680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itachi Ltd 認証仲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316086B (zh) * 2010-07-02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中继方法及中继节点系统
CN107615872B (zh) * 2015-06-12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66115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11263451B (zh) * 2019-01-23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220408457A1 (en) * 2019-10-31 2022-12-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l communication on basi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 1 in nr v2x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191A (zh) * 2016-01-07 2016-04-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通信中的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2205376D0 (en) 2022-05-25
GB2614345A (en) 2023-07-05
CN113453360A (zh) 2021-09-28
US20220408499A1 (en)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336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971983B (zh) 在5g系统中支持车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01847A (zh)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310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KR2018004401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지원 가능한 네트워크 정보에 기반한 단말의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89246A1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11556565B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寻呼设备
US200800162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parameters
CN112005566A (zh) 5g无线网络系统中超可靠服务冗余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9328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5026B (zh) 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JP200007865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資源割り当て方法
WO201819669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09327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000312A1 (zh) 一种组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637853A (zh) 一种联网、配网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291839B (zh) 单播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18939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18278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10616792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network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driven network, and controller
US2019020847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200661B (zh) Rrc连接释放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45152A (zh) 一种用于不连续接收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9719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92629B (zh) 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切片管理平台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