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0680A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0680A
CN113660680A CN202010398670.9A CN202010398670A CN113660680A CN 113660680 A CN113660680 A CN 113660680A CN 202010398670 A CN202010398670 A CN 202010398670A CN 113660680 A CN113660680 A CN 113660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information
terminal
qos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86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0680B (zh
Inventor
刘佳敏
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86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80B/zh
Priority to EP21803287.8A priority patent/EP415279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2662 priority patent/WO2021228022A1/zh
Priority to JP2022568531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5094A/ja
Priority to KR102022704292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08189A/ko
Publication of CN113660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80A/zh
Priority to US17/980,35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643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0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用以在副链路中继架构中为中继终端配置承载映射,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该方法由中继终端执行,包括: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通用用户网络接口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服务质量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Description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链路(sidelink)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从第12个发布版本开始支持sidelink,用于终端设备之间不通过网络设备进行直接数据传输。
随着sidelink的发展,相关技术中提出了sidelink中继(relay)架构。在典型的sidelink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remote UE)通过和中继终端(relay UE)之间的sidelink链路(或称中继链路),由中继终端将它的数据向网络设备进行转发。在该sidelink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中继终端起到数据中转作用。
在sidelink中继架构中,如何为中继终端配置清晰的承载映射,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是相关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用以在副链路中继架构中为中继终端配置承载映射,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由中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通用用户网络接口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服务质量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由远端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发送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端终端,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LTE sidelink系统、NR sidelink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车辆(vehicle)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5G系统中称为下一代节点B(gNB),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等等,然用词并不构成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链路(sidelink)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100,该方法可以由中继终端(relay UE)执行,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中继终端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该方法100包括如下步骤。
S102: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remote UE)的下述至少之一和通用用户网络接口(User to Network interface universal,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信息,所述Uu承载为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副链路中继架构示意图,在该架构下,中继终端起到数据中转作用,可以将来自于远端终端的数据转发给网络设备;还可以将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发给远端终端。
该实施例中提到的配置信息来自于中继终端归属的网络设备,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副链路承载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或者用于配置QoS流信息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或者,用于同时配置副链路承载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QoS流信息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
该实施例中,Uu承载为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Uu承载可以为Uu专用无线承载(Dedicated Radio Bearer,DRB),还可以为Uu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承载。
该实施例中,副链路承载可以为副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还可以为副链路RLC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实际应用过程中,实施例100可以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过程来实现,实施例100中提到的配置信息可以是RRC重配置信令,该RRC重配置信令中可以新增新的Uu承载(如新增DRB),也可以更改原有的Uu承载(如更改原有的DRB),将远端终端的QoS流信息和/或副链路承载映射到该Uu承载上,并为该Uu承载配置/更改新的配置参数。
在副链路层三(L3)中继架构中,上述配置参数例如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配置参数(包含映射关系);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配置参数;RLC配置参数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配置参数。
在副链路层二(L2)中继架构中,因远端终端的数据在Uu接口只有RLC承载配置,因此,上述配置参数可以仅包括RLC配置参数和MAC配置参数。
实施例100中的配置信息具体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QoS流信息到Uu承载的映射关系,和/或,配置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例如SLRB、副链路RLC承载)到Uu承载的的映射关系,可以取决于不同的副链路架构。
在L3架构中,由于两段链路(副链路和Uu链路)都具有自己的L3协议,中继终端处理的是远端终端的IP数据包,中继终端可以获得数据的QoS流信息,因此,配置信息可以配置远端终端的QoS流信息和Uu承载(例如,DRB、Uu 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而在L2架构中,由于L3协议是位于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端到端节点中,中继终端只能转发远端终端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数据包(该PDCP PDU数据包是基于SLRB粒度),无法区分不同的QoS流信息(即QoS流索引),因此,配置信息可以配置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如SLRB)和Uu承载(例如,DRB、Uu 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以下将举例对实施例100中提到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假设remote UE1有5个QoS流信息的数据(后续简称QoS flow)需要发送,其中,QoS flow 1和QoS flow 2具有类似的QoS需求,映射到相同的SLRB1中进行PC5链路(link)传输,QoS flow 3,QoS flow 4和QoSflow 5具有类似的QoS需求,映射到相同的SLRB2中进行PC5 link传输,在relay UE的Uulink,可以有DRB 8和DRB 9来分别承载remote UE1的两大类业务,映射配置如下:
第一种映射方式:remote UE1的QoS flow 1和QoS flow 2映射到DRB 8上进行Uu传输,remote UE1的QoS flow 3,QoS flow 4和QoS flow 5映射到DRB 9上进行Uu传输。
第二种映射方式:remote UE1的SLRB1映射到DRB 8上进行Uu传输,remote UE1的SLRB2映射到DRB 9上进行Uu传输。
如下表1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上述映射配置的方式:
表1 QoS flow或SLRB与DRB映射关系表
Figure BDA0002488627590000071
在实际的映射配置中,映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配置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将一个远端终端的两个或更多个的SLRB(或者属于两个SLRB的QoS流信息)映射到一个Uu DRB中;或者将多个远端终端的多个SLRB映射到一个Uu DRB中,以减少中继终端的Uu DRB的数量,减少用户平面的头开销。
通过上述配置信息配置的映射关系,中继终端就可以明确的知道在Uu接口上如何对远端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可选地,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QoS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QoS流信息可以是QoS流的索引(ID);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QoS信息可以是一些更详细的信息,例如包括:业务类型、业务数据时延、误块率、优先级等。
实际应用过程中,远端终端在向中继终端请求中继功能连接时,可以将详细的业务信息(QoS信息)发送给中继终端,以便于中继终端判断是否能提供对应业务的中继功能,该过程可以通过PC5-S信令过程完成,或者通过PC5-RRC信令过程完成。
也就是说,中继终端也具有远端终端请求中继功能的所有详细的业务QoS信息,因此,中继终端可以将这些业务QoS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便于网络设备为其配置对应的承载(例如Uu承载、副链路承载)和映射方式(如实施例100中提到的映射关系)。
上述提到的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通过新定义的RRC信令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例如,新定义的RRC信令和中继终端自身上报sidelink信息的信令是不同的信令,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由新定义的RRC信令上报的业务QoS信息是该中继终端即将中转的远端终端的业务,而不是该中继终端自身的业务。
第二种,复用现有的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例如,可以在中继终端本身的sidelink UE information信令里携带QoS信息,但需要是单独的域或者有明确的标识,区分这是远端终端的业务请求,而不是中继终端自身的sidelink业务请求。
可选地,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在一些情况下,远端终端可以根据来自网络侧的信息,获得自己业务QoS对应的PC5 link的副链路承载信息,例如,远端终端从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信息或者预配置信息,或者自身的RRC信令,已经获得了副链路承载信息(例如SLRB承载配置),副链路承载信息也可以通过PC5-RRC信令过程发送给中继终端,因为中继终端是PC5接口的另一个端点。
中继终端获得了远端终端已经配置好的副链路承载信息(例如SLRB承载配置),则可以将这些副链路承载信息发送给自己的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对应的Uu承载,并通过实施例100的配置信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上述映射关系中,在SLRB是确认模式(AM)时,可以映射到Uu承载同样是AM的配置中,而一般不会映射到非确认模式(UM)的Uu承载上。
在前文各个实施例中给出了远端终端的数据在PC5链路承载和在Uu承载的映射配置,无论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到Uu承载的配置,都可以看成是管道之间的映射,映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PC5管道和Uu管道一对一映射,即在PC5链路上一个副链路承载,在Uu链路一定有一个Uu承载与之映射,并且是唯一映射,即该Uu承载上只传输该副链路承载的数据。
方式一的的优点是可以区分不同的远端终端数据,映射关系唯一且清晰。但可能是对Uu承载(例如DRB)的数目要求较高,普通的中继终端,其DRB最多16个或者32个,而如果连接到中继终端的远端终端的数目较多,则针对每个远端终端,都需要预留16个或者32个DRB。
方式二:PC5管道和Uu管道多对一映射,多个副链路承载映射到一个Uu承载上,可以具有类似QoS需求的多个副链路承载映射到一Uu承载上,上述多个副链路承载可能是来自于多个远端终端,也可能是来自于一个远端终端。
方式二的优点是可以减少Uu承载(例如DRB)的数目,从而控制用户平面的头开销。具体例如,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是随着DRB的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的,对单个中继终端自己的Uu数据,其DRB数据最多16或者32个,LCID为6比特就已经足够,而考虑到多个远端终端的接入,LCID需要扩展到8比特或者16比特,因LCID是携带在MACPDU中,头开销增加。
基于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的介绍,可选地,实施例100中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实施例100中,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以理解,上述两个实施例之间并无冲突的地方,因此,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同时实现。
在上述方式二介绍的PC5管道和Uu管道多对一映射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副链路承载的数据,以下将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通过现有域进行区分。
例如,在L3架构中,中继终端可以得到和处理的数据包是远端终端的IP数据包,IP数据包里面携带有IP地址,而且该IP地址是按远端终端进行分配的,或者说,中继终端能知道IP地址和远端终端的对应关系,那么,从Uu链路来的数据,远端终端只要读取其中的IP地址,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远端终端的,也即知道该发送给哪个远端终端,从而在该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发送。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远端终端还有不同的数据需要区分,可以利用IP数据包中的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SCP)域进行区分,例如,从一个DRB中解析出的远端终端1的数据包1,其DSCP取值为x,则映射到远端终端1的SLRB1中;解析出的远端终端1的数据包2,其DSCP取值为y,则映射到远端终端1的SLRB2中。
基于方案一的介绍,可选地,在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该IP地址和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中继终端根据IP数据包中的IP地址,将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映射到与该IP数据包的IP地址对应的(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可以理解,在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的数量较多,这样,针对多个IP数据包中的每个IP数据包,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映射传输。
基于方案一的介绍,可选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这样,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中继终端根据DSCP域的多个取值,将所述IP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DSCP域的取值对应的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可选地,DSCP域的取值和副链路承载存在映射关系;或者,DSCP域的取值和副链路承载的属性存在映射关系。该处提到的映射关系或者称作是映射原则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是由中继终端实现决定。具体例如:DSCP域的取值1对应于UM承载,优先级等级n1;DSCP域的取值2对应于UM承载,优先级等级n2;DSCP域的取值3对应于AM承载,优先级等级n3;DSCP域的取值4对应于AM承载,优先级等级n4。或者,DSCP域的取值1对应的业务数据时延(Packet Delay Budget,PDB)取值满足条件A1,误块率满足条件B1,优先级满足条件C1,等等;DSCP域的取值2对应的业务PDB取值满足条件A2,误块率满足条件B2,优先级满足条件C2,等等。
方案二,在Uu PDU中增加新的域进行区分。
由于SLRB管道是针对每个远端终端的,其粒度比较细。Uu DRB管道可以包含多个远端终端的SLRB,或者一个远端终端的多个SLRB,是一个较粗的管道。那么在Uu DRB的粗管道里,要区分不同的远端终端,甚至不同的SLRB,可以进一步携带区分标识,方式如下:
方式一,在Uu DRB中配置终端标识(UE ID),用以区分不同的远端终端。UE ID和远端终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提前配置的,一个远端终端对应一个UE ID(也可以对应多个UEID),不同远端终端的UE ID不同。这样,远端终端的数据通过中继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时(上行),数据包携带UE ID,网络设备解析出UE ID之后,就知道是哪个远端终端的数据,从而发送到对应的实体去处理。对于下行而言,网络设备在Uu DRB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时都携带UE ID,这样,中继终端接收到该数据之后,可以根据UE ID找到对应的远端终端,把数据放到对应的远端终端的SLRB中发送给该远端终端。
基于方式一的介绍可知,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这样,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根据Uu承载中的终端标识,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方式二,在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配置副链路承载索引(例如SLRB index),用以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例如SLRB承载,RLC承载);和/或,用于区分同一个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例如SLRB承载,RLC承载)。
在一个例子中,SLRB index和远端终端的SLRB的配置关系是RRC信令提前配置的,例如remote UE 1SLRB 1对应的index=0,remote UE 2SLRB 1对应的index=1,remote UE3SLRB 1对应的index=2,那么通过不同的index,就可以区分远端终端的SLRB。
方式三,在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配置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基于方式二和方式三的介绍,实施例100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根据Uu承载中的副链路承载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副链路承载索引对应的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根据Uu承载中的QoS流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QoS流索引对应的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其一,可选地,在前文各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决定远端终端的业务在sidelink接口上的承载配置,例如SLRB配置,SDAP配置,PDCP配置,RLC配置,MAC和PHY配置,将具有类似QoS需求的远端终端的QoS流信息映射到一个SLRB中,并给出其它各层的配置。
在L2 relay架构中,网络设备可以直接通过RRC信令将远端终端的SLRB和其它各层配置发送给远端终端。
在L3 relay架构中,一般情况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并没有建立RRC连接,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将远端终端相关的配置通过RRC信令发送给中继终端,再由中继终端通过PC5RRC发送给远端终端。
在L3 relay架构中,还可以根据远端终端的状态,如果是Idle/inactive状态,通过SIB消息获得业务QoS对应的SLRB配置;如果是脱网状态,则通过预配置信息获得业务QoS对应的SLRB配置;如果是连接状态,则通过自己的RRC信令过程从服务小区获得配置,该处提到的服务小区与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甚至不排除位于不同网络设备的情况。
其二,可选地,在前文各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对应的sidelink承载配置,将远端终端具有类似QoS需求的QoS流信息映射到一个SLRB,以及其它各层的配置。这些配置是为了远端终端的业务在PC5链路上传输而进行的配置,相当于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是PC5链路通信的两端,需要有配套的配置进行两个方向的业务传输。
在L2架构中,通过上述“其一”的步骤中和“其二”的步骤中,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分别获得了自己的PC5链路的配置,而且该配置是配套的,分别对应一个SLRB的两端,可以配合工作。如果是L3架构,那么先通过“其二”的步骤,由中继终端通过RRC过程获得PC5链路的配置,再将其中需要给远端终端的配置通过PC5 RRC发给远端终端,同样也是通过两个步骤,使得PC5链路两端的终端设备(即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都获得了相关配套使用的配置。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以下将结合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
在L2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需要建立自己的RRC连接和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连接,远端终端的服务小区可以和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至少属于同一个网络设备。
流程1:
对于远端终端在PC5链路的配置和映射,可以通过RRC信令上报自己的QoS信息,例如,复用sidelink UE information上报,并携带特殊的relay架构传输指示,或者用专门的信令上报relay架构传输的QoS信息,由网络侧通过RRC重配置信令,发送给remote UE在PC5链路的配置和QoS流信息到SLRB的映射关系。
对于中继终端在PC5链路的配置和映射,可以由中继终端进行上报并获得网络侧配置,只需要额外指示是中继架构的业务。
对于Uu链路的配置以及实施例100介绍的映射关系,可以是远端终端通过NAS消息与核心网交互,核心网再通知网络设备进行接纳和配置,从而触发网络设备对Uu链路的承载进行配置。
由于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PC5链路的配置也都是由相同的网络设备决定并下发的,因此网络设备在进行Uu链路配置时,就可以决定PC5链路的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并发送给中继终端。
完成了所有配置之后,远端终端可以通过PC5 link和Uu link的两段承载配置和映射,进行自己的数据传输。其中,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是由中继终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来执行的。
流程2:
对于一个远端终端来说,其relay架构的业务最终都是传输到网络设备侧,因此可以在远端终端的NAS过程与网络设备交互之后,再进行相关的Uu link和PC5 link的全部配置。
即当远端终端和核心网交互业务需求之后,核心网同意该relay业务请求,核心网节点,例如,AMF,向网络设备发送relay业务建立请求,该请求下来会配置三个方面:一、remote UE的PC5 link配置;二、relay UE的PC5 link配置;三、relay UE的Uu link与之相关的配置,以及实施例100介绍的映射关系。当然,还可以还可以配置QoS流索引/副链路承载索引/UE ID,以区分不同的远端终端或者不同SLRB。由于三各方面都是由网络设备决定,因此由网络设备来确保配置的一致性,各个节点拿到配置之后,按照配置进行工作。
流程3:
远端终端的PC5 link配置是由自己的RRC信令上报过程触发的;中继终端的Uulink配置和PC5 link配置,是由中继终端的NAS过程之后,核心网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中继业务建立请求触发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流程2。
实施例二
在前面的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二给出一些L3中继架构下的典型流程。L3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一般没有自己的RRC连接和NAS连接。
远端终端的业务信息和需求是通过PC5-S或者PC5 RRC发送给中继终端,由中继终端通过自己的RRC连接上报网络设备,通过中继终端的NAS连接与核心网交互,例如PDUsession建立等。在这些上报中,中继终端可以携带特殊的relay指示标识,甚至是远端终端标识,表明这与自身业务是有区别的,网络配置时需要考虑relay架构。
流程1:
远端终端通过SIB或者预配置信息,或者自己的RRC(与当前业务无关),来获得PC5link的配置,通过PC5 RRC发送给relay UE。
中继终端上报远端终端业务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PC5 link配置,SLRB配置等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配置中继终端的PC5 link配置。
中继终端通过自己的NAS过程,向核心网请求远端终端业务传输,核心网通过之后,向网络设备请求接纳和配置,此时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提供Uu link的配置,以及实施例100介绍的映射关系。
流程2:
中继终端通过自己的NAS过程,向核心网请求远端终端业务传输,核心网通过之后,向网络设备请求接纳和配置,此时基站提供如下三种配置:一、远端终端的PC5 link配置,通过RRC发送给中继终端,由中继终端通过PC5RRC发送给远端终端;二、中继终端的PC5link配置,通过RRC信令发送给中继终端;三、中继终端的Uu link与之相关的配置,以及实施例100介绍的的映射关系,当然,还可以还可以配置QoS流索引/副链路承载索引/UE ID,以区分不同的远端终端或者不同SLRB。由于三各方面都是由网络设备决定,因此由网络设备来确保配置的一致性,各个节点拿到配置之后,按照配置进行工作。
流程3:
远端终端的PC5 link配置和中继终端的PC5 link配置,是由中继终端的RRC信令上报过程触发的,其中远端终端的配置先发给中继终端,再由中继终端通过PC5 RRC发给远端终端。
中继终端的Uu link配置和实施例100介绍的映射关系,是由中继终端的NAS过程之后,核心网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中继业务建立请求触发的。
以上结合图1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下面将结合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从网络设备侧描述的网络设备与中继终端的交互与前文实施例中的中继终端设备侧的描述相同,为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在网络设备侧。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包括:
S302: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所述Uu承载为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Uu DRB或Uu RLC承载;所述副链路承载包括SLRB或副链路RLC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QoS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信息由新定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或
所述QoS信息由现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和/或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所述IP地址和所述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副链路承载索引,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副链路承载、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或
在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下面将结合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从远端终端侧描述的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的交互与前文实施例中的中继终端设备侧的描述相同,为避免重复,适当省略相关描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在远端终端侧。如图4所示,该方法400包括:
S402:发送QoS信息,该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所述Uu承载为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QoS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1)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中继终端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
3)在和核心网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信令过程中,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1)中继指示信息,所述中继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通过中继架构传输;2)所述中继终端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首先可以获得远端终端的业务需求信息,进而为远端终端的数据配置正确的承载和映射,可以有如下方法获得业务需求信息:
方法一:远端终端向服务网络设备上报业务QoS信息。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远端终端处于连接态,例如远端终端是通过L2 Relay架构连接到网络设备侧,或者远端终端直接和服务节点有RRC连接。这时远端终端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网络设备上报自己即将进行的业务的QoS信息。例如,使用sidelink UE information进行上报,包含详细的QoS list信息,其中还可以携带显式的中继指示,表明业务是需要经过relay架构传输到网络设备侧,与普通PC5业务是不一样的,需要采取区分对待。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显式或者隐式上报中继终端信息,便于网络设备侧对中继终端也进行相关的配置。显式可以是指明确的携带中继终端标识信息;隐式是说由于远端终端的RRC信令可能是通过中继终端的Uu承载进行发送的,网络侧接收到该RRC信令,就可以知道对应的中继终端,从而为中继终端提供配套服务于远端终端的配置。
方法二:远端终端通过NAS过程与核心网交互业务QoS信息,核心网将业务QoS信息发送给服务网络设备(基站)。
这种方法是指远端终端通过自己的NAS过程,向核心网节点,例如AMF,上报QoS信息,其中可以显式的携带中继指示,表明业务是需要经过relay架构传输到网络侧,也可以携带中继终端的标识,便于核心网对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进行关联处理。
核心网节点进行基本的验证和策略处理之后,决定为远端终端建立请求的relay业务,则核心网节点通过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向基站发送业务请求,携带远端终端的QoS信息和中继指示,以及可能的中继终端的标识,请求基站为业务建立相应的承载。
方法三:中继终端向服务网络设备(基站)上报远端终端的业务QoS信息。
方法四:r中继终端向服务网络设备(基站)上报远端终端的PC5业务承载信息。
方法三和方法四在前文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以上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下面将结合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500(对应于前文实施例中的中继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502,可以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终端设备500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Uu专用无线承载DRB或Uu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所述副链路承载包括副链路无线承载SLRB或副链路RLC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502,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QoS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新定义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或
复用现有的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和/或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所述IP地址和所述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IP地址,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SCP域的取值,将所述IP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DSCP域的取值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DSCP域的取值和所述副链路承载存在映射关系;所述DSCP域的取值和所述副链路承载的属性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标识,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
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副链路承载索引,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副链路承载、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或
在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50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根据所述QoS流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QoS流索引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5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对应于前文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602,可以用于发送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602,可以用于如下至少之一:
1)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中继终端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
3)在和核心网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信令过程中,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oS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1)中继指示信息,所述中继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通过中继架构传输;2)所述中继终端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的流程,并且,该终端设备6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4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述,网络设备700包括:
发送模块702,可以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配置副链路承载和/或QoS流信息与Uu承载的映射关系,使得中继终端能够为远端终端服务,满足业务的QoS需求,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Uu DRB或Uu RLC承载;所述副链路承载包括SLRB或副链路RLC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700包括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模块7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QoS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
所述QoS信息由新定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或
所述QoS信息由现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700包括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模块7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和/或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所述IP地址和所述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副链路承载索引,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副链路承载、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或
在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7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的流程,并且,该网络设备7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3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通常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指代单数名词时使用不定冠词或定冠词(例如,“一个”、“一”、“该”)的情况下,除非另外特别声明,该单数名词包括该名词的复数。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来在相似元件之间进行区分,并且这些术语不必描述次序或时间顺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交换的,并且本文所描述的申请的实施方案能够以本文所描述或说明的次序之外的其它次序来操作。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框图。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04和用户接口803。终端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5。
其中,用户接口8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8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8021和应用程序8022。
其中,操作系统8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8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8022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8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802并可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指令或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实施例100和400的步骤。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现。处理器8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或程序,指令或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100和400的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终端设备8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能够实现方法实施例300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收发机902、存储器903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9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903并可在处理器9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指令或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方法实施例300的步骤。
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9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03可以存储处理器9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100至方法实施例400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100至方法实施例400中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4)

1.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中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通用用户网络接口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服务质量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Uu承载包括Uu专用无线承载DRB或Uu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
所述副链路承载包括副链路无线承载SLRB或副链路RLC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QoS信息;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包括:
通过新定义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或
复用现有的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和/或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所述IP地址和所述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IP地址,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DSCP域的取值,将所述IP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DSCP域的取值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SCP域的取值和所述副链路承载存在映射关系;
所述DSCP域的取值和所述副链路承载的属性存在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标识,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副链路承载索引,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副链路承载、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或
在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根据所述QoS流索引,将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映射到与所述QoS流索引对应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所述副链路承载中进行传输。
16.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Uu承载包括Uu DRB或Uu RLC承载;
所述副链路承载包括SLRB或副链路RLC承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
根据所述QoS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QoS信息由新定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新定义的RR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或
所述QoS信息由现有的RRC信令携带,所述现有的RRC信令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QoS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所对应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中继终端的副链路承载信息,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由所述远端终端发送给所述中继终端;
根据所述副链路承载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配置所述Uu承载。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N个所述副链路承载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和/或
在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QoS流信息和所述Uu承载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M个所述QoS流信息映射一个所述Uu承载,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中包括有IP地址,所述IP地址和所述远端终端存在对应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IP数据包包括DSCP域,所述DSCP域的多个取值分别对应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所述多个不同QoS信息的数据属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远端终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u承载包括有多个终端标识,多个所述终端标识用于标识多个不同的所述远端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N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副链路承载索引,所述副链路承载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副链路承载、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副链路承载;和/或
在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Uu承载中传输的数据包中包括有QoS流索引,所述QoS流索引用于区分如下之一:多个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所述QoS流信息、同一个所述远端终端不同的所述QoS流信息。
26.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远端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QoS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中继终端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
在和核心网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信令过程中,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QoS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还用于将所述QoS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中继指示信息,所述中继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远端终端的业务通过中继架构传输;
所述中继终端的标识信息。
29.一种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3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中继终端配置远端终端的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31.一种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QoS信息,所述QoS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下述至少之一和Uu承载的映射关系:副链路承载、QoS流信息;其中,所述Uu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承载。
3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3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3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CN202010398670.9A 2020-05-12 2020-05-12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3660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670.9A CN113660680B (zh) 2020-05-12 2020-05-12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EP21803287.8A EP4152795A4 (en) 2020-05-12 2021-05-10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PCT/CN2021/092662 WO2021228022A1 (zh) 2020-05-12 2021-05-10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JP2022568531A JP2023525094A (ja) 2020-05-12 2021-05-10 サイドリンク中継アーキテクチャ中の配置方法及び機器
KR1020227042924A KR20230008189A (ko) 2020-05-12 2021-05-10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 아키텍쳐에서의 구성 방법 및 기기
US17/980,357 US20230046436A1 (en) 2020-05-12 2022-11-03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670.9A CN113660680B (zh) 2020-05-12 2020-05-12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680A true CN113660680A (zh) 2021-11-16
CN113660680B CN113660680B (zh) 2023-11-07

Family

ID=7848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8670.9A Active CN113660680B (zh) 2020-05-12 2020-05-12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6436A1 (zh)
EP (1) EP4152795A4 (zh)
JP (1) JP2023525094A (zh)
KR (1) KR20230008189A (zh)
CN (1) CN113660680B (zh)
WO (1) WO20212280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090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QoS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362A1 (zh) * 2022-01-07 2023-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收发信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12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148285A1 (en) * 2015-09-25 2017-03-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US20170094656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ving mismatch between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and available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28694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US20190029057A1 (en) * 2017-07-24 2019-01-2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121181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QoS信息的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6140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30165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0034740A1 (zh) * 2018-08-16 2020-02-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63542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6882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user equipment (ue) over side link in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7889080B (zh) * 2016-09-29 2023-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1285B (zh) * 2017-02-03 2023-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8143763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of a rrc connection request message of a remote ue by a rela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12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148285A1 (en) * 2015-09-25 2017-03-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US20170094656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ving mismatch between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and available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28694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08307472A (zh) * 2016-08-1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US20190029057A1 (en) * 2017-07-24 2019-01-2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121181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QoS信息的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6140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30165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0034740A1 (zh) * 2018-08-16 2020-02-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63542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NR V2X",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2205 *
OPPO: "Discussion on Identification of Remote UE and Traffic", 3GPP TSG-RAN2 MEETING #96 R2-167477 *
ZTE: "Discussion on layer 2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for feD2D",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6 R2-16814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090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QoS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2795A1 (en) 2023-03-22
WO2021228022A1 (zh) 2021-11-18
KR20230008189A (ko) 2023-01-13
US20230046436A1 (en) 2023-02-16
JP2023525094A (ja) 2023-06-14
EP4152795A4 (en) 2023-11-08
CN113660680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455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US9184977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1155354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aggregation and uniform control of multi-RAT networks
JP7391946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4173308A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46436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and device
US12016009B2 (en) PDCP duplic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0015727A1 (zh) 路径选择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263451A (zh)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770537B (zh) 用于资源建立的方法及设备
KR20200032682A (ko)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WO2017084089A1 (zh) 车联网验证方法、装置及车联网系统
CN115136651A (zh)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27993A1 (zh) 用于检测psc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8054336A1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0913507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74750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2502979A (ja) 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端末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WO2022205444A1 (zh) 广播消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2695B (zh) sidelink BSR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310290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CN113852927B (zh)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CN109699201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2023500097A (ja) 車両通信サービスの通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7479263A (zh) 确定接入标识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