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750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7509A
CN113747509A CN202010462695.0A CN202010462695A CN113747509A CN 113747509 A CN113747509 A CN 113747509A CN 202010462695 A CN202010462695 A CN 202010462695A CN 113747509 A CN113747509 A CN 113747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parameter
address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qos 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26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翔宇
彭文杰
王君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26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75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615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90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7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高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R12引入了设备对设备(device todevice,D2D)技术。R12 D2D主要面向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包括D2D通信和D2D发现两部分。R12 D2D通信面向公共安全,只支持组播通信(one-to-Many D2D)。R12 D2D发现支持简单的商业广播(如广告广播等)。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在LTE R13进一步对D2D技术做了增强。LTE R13 D2D通信还是只用于公共安全,但支持单播通信(one-to-one),并且支持终端到网络(UE-to-Network,U2N)的中继功能。除了用于公共安全,在LTE R14标准中讨论了D2D用于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是基于层2的架构的,但最终未正式标准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第5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radio,NR)技术引入D2D通信和UE的协作通信。除了用于上述的公共安全外,5G NR中的D2D通信和UE间的协作通信主要考虑网络系统性能的提升,如覆盖增强和容量提升。例如UE之间的协作通信可以改善室内用户体验,运营商可以部署一个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该relay UE可以具有更多的接收和发送天线,该relay UE可以协助其他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中转数据,从而提升信号覆盖。其中,Relay UE和Remote UE之间通过侧性链路(sidelink,SL)通信。
但是,由于核心网无法获知remote UE在和relay UE进行SL通信时使用的局部私网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信息,导致PC5口服务质量规则(PC5 QoSrules)和Uu口服务质量规则(Uu QoS rules)不匹配,影响U2N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基于获取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规则。relay UE通过Uu 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根据第一输入参数和第一QoS规则,确定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第一输入参数和第一QoS参数,生成第二QoS规则。通过Uu QoS rules对应的输入参数和QoS参数生成PC5QoS rules,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提高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输入参数,确定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根据第一QoS参数,确定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第二输入参数和第二QoS参数,生成第二QoS规则。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确定第二QoS参数。保障在SL传输的QoS需求参数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参数一致,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QoS规则,第二QoS规则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生成的,第一QoS规则对应从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根据第二QoS规则,向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传输。relay UE通过Uu 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基于接收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一QoS规则对应从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网络设备通过接收地址信息生成PC5 QoS rules,网络设备首先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flow上进行Uu传输,relay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网络设备通过Uu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网络设备首先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relay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基于接收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一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网络设备通过接收地址信息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网络设备通过Uu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地址信息包括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确定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二QoS参数,生成第一QoS规则。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一QoS参数,生成第一QoS规则。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二QoS参数,确定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保障在SL传输的QoS需求参数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参数一致,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一QoS规则对应从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然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QoS规则。网络设备通过接收地址信息生成PC5 QoS rules,在进行下行数据集传输时,网络设备首先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relay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第一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QoS规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网络设备通过接收地址信息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服务质量流标识QFI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LRB的映射关系、或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对应QFI信息或DRB ID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和QFI信息或DRB ID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在SLRB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通过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QFI与SLRB的映射关系,或者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UE的V2X层不需要做QoS映射,AS层也不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QoS信息请求SLRB配置,从减少这些操作引入的时延开销,提高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包包括QFI信息或DRB ID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包传输对应的逻辑信道,确定QFI信息或DRB ID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服务质量流标识QFI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LRB的映射关系、或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对应QFI信息或DRB ID信息,QFI信息或DRB ID信息和配置信息用于将数据包映射到SLRB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通过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QFI与SLRB的映射关系,或者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UE的V2X层不需要做QoS映射,AS层也不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QoS信息请求SLRB配置,从减少这些操作引入的时延开销,提高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和第七方面中第一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第二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八方面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和第七方面的步骤。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步骤。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八方面的步骤。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当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和第七方面的方法,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八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上行IP地址转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IP地址转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L的QoS映射机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上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为LTE系统、NR系统、下一代无线局域网系统等。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userequipment,UE)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指提供到用户的语音和/或数据连接的设备,也可以被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等的计算设备,或者其可以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的独立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车辆、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型节点(environment bureau,eNB)或5G基站(next generation base station,gNB),指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接入网络中的设备。通过将已接收的空中接口帧转换为IP分组,终端设备可以作为无线终端和接入网络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接入网络可以包括因特网协议网络。网络设备还可以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的管理进行协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中继UE(relay UE)和远端UE(remote UE),中继UE覆盖信号强或者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remote UE覆盖信号差或者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该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U2N中继场景,U2N中继是指remote UE通过relay UE接入网络的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提升网络覆盖能力或者提升容量。Relay UE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relay UE和remote UE之间为SL单播通信。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该用户面协议栈架构适用于LTE中L3 UE to NW中继场景。
在上行传输方向,remote UE通过relay UE向基站发送数据包。示例性的:
应用层生成数据包,确定其关联的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priority,PPPP)值(LTE SL的QoS参数),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层也自主实现PPPP到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的映射并发送对应的数据包。relay UE在SL接收到相应数据包,递交到IP层进行IP地址转换,然后递交到Uu侧的接入层协议栈,基于空口配置的上行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 template,TFT)来映射到相应的上行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 system,EPS)承载上,向基站发送数据包。
在IP地址转换过程中,基于IPv4接入外部PDN网络时,relay UE为自己关联的每个remote UE分配局部私网IP地址(local IPv4 address,SL上使用),以及分配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端口范围(TCP/UDP port ranges,Uu上使用),同时relay UE自己会维护给所有remote UE分配的局部IP地址和为中继服务接入外部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PDN)所用的IP地址的关联关系(Uu上使用)。remote UE给relay UE发数据包,数据包关联的源IP地址是relay UE分配的局部地址,源端口号不做限定,目标IP地址和目标端口号是PDN网络的。在relay UE接收到数据包并通过Uu口向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在IP层会根据之前的配置,将数据包关联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转换成为relay业务接入外部PDN所用的IP地址和对应分配给remote UE的端口号范围中的一个值,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上行IP地址转换的示意图。remoteUE通过relay UE向RAN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关联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是(源IP 1,源端口号X),relay UE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源IP 1,源端口号X)转换为(源IP 100,源端口号50)。又如,数据包关联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是(源IP 2,源端口号Y),relay UE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源IP 2,源端口号Y)转换为(源IP 100,源端口号200)。
在下行传输方向,基站通过relay UE向remote UE发送数据包。示例性的:
基站自己完成将核心网传输过来的数据包映射到空口的承载上发送。relay UE在Uu接收到相应数据包,递交到IP层进行IP地址转换,然后递交到SL协议栈,基于基站配置的映射规则将数据包关联的服务质量类别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CI)转换成PPPP,然后relay UE实现PPPP到LCH的映射完成SL的数据包发送。
在IP地址转换过程中,基于IPv4接入外部PDN网络时(relay UE为自己关联的每个remote UE分配局部私网IP地址(local IPv4 address,SL上使用)和TCP/UDP端口范围(TCP/UDP port ranges,Uu上使用),同时relay UE自己会维护给所有remote UE分配的局部IP地址和为中继服务接入外部PDN所用的IP地址的关联关系(Uu上用)。基站向relay UE发数据包,数据包关联的目标IP地址是relay UE为中继服务接入PDN所用的IP地址,目标端口号是上行中在分配的端口号范围的一个端口号,源IP地址和端口号是核心网的。当relayUE接收到数据包并通过SL向remote UE发送数据包时,会根据之前的配置将数据包关联的目标IP地址转换成remote UE被分配的局部IP地址,目标端口号不做限定(可以与上行从remote UE接收数据包的源端口号对应),然后在SL向remote UE发送数据包。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IP地址转换的示意图。RAN通过relay UE向remote UE发送数据包,例如,数据包关联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是(目标IP1,目标端口号X),relay UE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目标IP 1,目标端口号X)转换为(目标IP100,目标端口号50)。又如,数据包关联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是(目标IP 2,目标端口号Y),relay UE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目标IP 2,目标端口号Y)转换为(目标IP 100,目标端口号200)。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IPv6接入外部PDN网络时,relay UE为自己下面的每个remoteUE分配IPv6前缀(IPv6 prefix(es)),具体的转换方式可与上述类似。
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L的QoS映射机制的示意图。第一级映射:V2X层将上层下来的数据包根据PC5口服务质量规则(PC5 QoS rules)映射到相应的PC5口服务质量流(PC5 QoS flows)上。第二级映射:AS层的服务数据适配层(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根据基站配置的QoS flows到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的映射关系,将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层下来的数据包对应的QoS流映射到相应的SLRB上。
第一级映射:V2X层根据QoS rules,将应用层下来的数据包所关联的参数映射出相应的QoS参数,并为其分配PC5口服务质量流标识(PC5 QoS flow identifier,PFI),PFI在一个目标地址(destination)下唯一标识一个QoS流。一个PC5 QoS流和一组PC5 QoS参数关联,PC5 QoS参数(或者称为QoS文件,QoS profile)包括PC5口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QI,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aximumflow bit rate,MFBR)、PC5链路总计最大比特率(PC5 link-aggregate maximum bitrate,PC5 Link-AMBR)、默认值(default values)等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QoS rule包括两种包过滤集合:IP packet filter set和V2X packet filterset。示例性的,IP packet filter set和NR Uu的定义一致,IP packet filter set的输入参数包括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or IP前缀)、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V2X packet filter set的输入参数包括V2X业务类型、源和目标层2标识、应用层标识、扩展参数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级映射:在接入层的SDAP层,根据配置的QoS流到SLRB的映射关系(例如QoS流关联的PFI、QoS参数、目标层2地址、通信类型、其他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到SLRB的映射关系),将QoS流映射到相应的SLRB上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RRC连接态的UE,为了获取QoS流到SLRB的映射关系,UE需要提前向基站上报QoS信息。示例性的,QoS信息可以是上层指示给接入层的,QoS信息包括QoS文件、QoS流标识、目标层2地址、通信类型等,基站接收到QoS信息之后,然后为UE配置QoS流到SLRB的映射关系以及SLRB配置。
对于IP数据包的U2N通信,存在如下问题:
以上行传输为例,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图中网络侧的架构包括基站和核心网两部分,将基站和核心网作为一个整体,图示没有体现它们之间的交互。考虑remote UE和relay UE的V2X层都需要做基于QoSrules的映射。假设remote UE侧的PC5 QoS rules和relay UE侧的Uu QoS rules都考虑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图示中第1步,remote UE基于被配置的PC5 QoS rules将上层来的IP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 QoS flow;图示中第6步,relay UE基于被配置的Uu QoS rules将上层来的IP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QoS flow。应理解,针对同一个数据包来说,在SL传输所对应的PC5 QoS flow关联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所对应的QoS flow需求需要保持一致。QoS需求为QoS流关联的QoS参数所对应的时延、可靠性、速率等需求参数。QoS需求相同不代表QoS参数相同,只是表示Uu QoS参数(例如5QI)和PC5 QoS参数(例如PQI)所代表的QoS需求(时延、可靠性、速率等需求参数)是相同的。
又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上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对于数据包1,在SL传输时,源IP地址为IP X,目标IP地址为IP Z。relay UE的IP层通过地址转换,在Uu传输时,源IP地址为IP Y,目标IP地址为IP Z。数据包1在两段(SL和Uu)传输时所对应的QoS流的QoS需求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网络设备并不知道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的局部IP地址信息,也就是说SL段的源IP地址对于网络是不可获知的,因此针对同一个数据包,可能存在SL上映射出来的PC5 QoS需求和Uu上映射出来的QoS需求不相同,例如可靠性需求不同。
同样的,以下行传输为例。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图示中第1步,NW基于Uu QoS rules将上层来的IP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QoS flow;图示中第6步,relay UE基于被配置的PC5 QoS rules将上层来的IP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 QoS flow。又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对于数据包1,在Uu传输时,源IP地址为IP Z,目标IP地址为IP Y,relay UE的IP层通过地址转换,在SL传输时,源IP地址为IP Z,目标IP地址为IP X。数据包1在两段(SL和Uu)传输时所对应的QoS流的QoS需求应该是相同的。核心网UPF执行QoS映射,relay UE的V2X层也执行PC5 QoS rules的映射,同样的SL段的目标IP地址不可获知,一个数据包在SL传输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也可能不相同。
综上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都有可能导致U2N的业务的实际QoS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U2N业务的QoS。
另外,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relay UE侧的V2X层需要根据PC5 QoS rules映射出PC5 QoS流,RRC层上报QoS信息给基站来请求SLRB配置,而相应的这些数据包本身就是网络发过来的,基站已经提前从核心网获知这些数据包的QoS需求是多少,可以直接配置数据包到SLRB的映射关系,而原来PC5 QoS rules映射和上报QoS信息都会引入额外的时延,影响U2N业务的QoS。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relay UE,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remote UE。本申请实施例中环的步骤包括:
S10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S1002,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示例性的,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fifth-generation QoS identifier,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uaranteedflow bit rate,GFBR)、最大流量比特(maximum flow bit rate,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中的至少一项。可选的,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为源IP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然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最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局部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C5 5QI,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ggregation maximum flow bit rate,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需求参数可以包括时延、可靠性、速率等等。可选的,局部IP地址信息为源IP地址信息。
S1003,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C5-S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比如,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为Uu QoS rules,也即是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使用的QoS规则,第二QoS规则为PC5 QoS rules,也即是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包使用的QoS规则。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PC5 QoS rules之后,可以根据PC5QoS rules,将第二终端设备应用层下来的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 QoS flow上,通过PC5QoS flow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包之后,根据Uu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QoS flow,通过QoS flow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elay UE通过Uu 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relay UE,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remote UE。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至少包括:
S1101,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示例性的,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局部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可选的,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二地址信息为源地址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5G系统架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5G-SAE-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y,5G-S-TMIS)、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I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fication number,IMEI)、全球唯一临时标(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identifier,GUTI)、源层二标识(source L2 ID)等。示例性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局部IP地址信息与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一一对应。
S1102,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所述需求参数可以包括时延、可靠性、速率等等。
S1103,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首先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QoS规则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比如,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为PC5 QoS rules,也即是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包所使用的QoS rules,第二QoS规则为Uu QoS rules,也即是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包所使用的QoSrules。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PC5 QoS rules之后,可以根据PC5 QoS rules,将第二终端设备的应用层下来的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 QoS flow上,通过PC5 QoS flow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包之后,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QoS flow,通过QoS flow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核心网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核心网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核心网可以为同一个核心网。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核心网首先向第二终端设备的核心网发送第一QoS规则,第二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接收到第一QoS规则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Uu 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remote UE根据PC5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relay UE根据Uu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relay UE,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remote UE。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至少包括:
S1201,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示例性的,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局部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或端口号,也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可选的,第一地址信息和第二地址信息为目的地址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5G-S-TMI)、IMSI、IMEI、GUTI、source L2 ID等。示例性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局部IP地址信息与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一一对应。
S1202,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示例性的,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所述需求参数可以包括时延、可靠性、速率等等。
S1203,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为PC5 QoS rules,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所使用的QoS rules,第二QoS规则为Uu QoS rules,也即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所使用的QoS rules。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PC5 QoSrules之后,可以首先根据Uu QoS rules,将上层下来的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QoS flow上,通过QoS flow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包之后,根据PC5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 QoS flow,通过PC5 QoS flow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核心网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Uu QoS rules生成PC5 QoS rules,网络设备首先根据Uu QoS 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QoS flow上进行Uu传输,relay UE根据PC5 QoSrules将数据包映射到PC5 QoS flow上进行SL传输,使得数据包在SL传输的QoS需求和在Uu传输的QoS需求是相同的,从而提高了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relay UE,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remoteUE。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至少包括:
S13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与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 link radio bearer,SLRB)的映射关系、或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专用信令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可选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QFI和PC5 QoS参数的映射关系、或DRB ID和PC5 QoS参数的映射关系。可选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QFI和PC5口服务质量流标识PFI对应关系,或DRB ID和PFI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配置信息包括QFI与SLRB配置索引(config index)或QFI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配置信息包括DRB ID与SLRB配置索引(config index)或QFI与SLRB ID的映射关系。
S13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对应QFI信息或DRB ID信息。
示例性的,所述数据包可以包括QFI信息或DRB ID信息,例如数据包的SDAP包头携带QFI信息或DRB ID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数据包中获取QFI信息或DRB ID信息。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对应的逻辑信道,确定所述QFI信息或所述DRB ID信息。示例性的,逻辑信道与QFI信息或所述DRB ID信息对应。QFI信息用于指示QFI数据包对应的QFI,DRB ID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DRB ID。
S1303,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QFI信息或所述DRB ID信息,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在SLRB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的V2X层不需要做数据包到QoS流的映射,第一终端设备也不需要向基站上报QoS信息请求SLRB配置。例如,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2N下行数据传输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relay UE的上层向V2X层递交数据包(图14中5向6递交数据包)以及V2X层向AS层递交数据包(图14中6向7递交数据包)时,指示数据包关联的QFI(Uu口的QoS flow标识),relay UE根据配置信息中的QFI到SLRB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SLRB上发送给remote UE。或者,指示数据包关联的DRB ID(Uu口的DRB标识),relay UE根据配置信息中的DRB ID到SLRB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SLRB上发送给remote UE。应注意,relay UE的Uu协议栈的AS层(例如SDAP层)向IP层递交数据包(图14中3向4递交数据包),也需要指示数据包关联的QFI或DRB ID。
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对应QFI信息或DRB ID信息,此时相当于网络设备已指示SL传输的每个数据包所关联的QoS flow,网络设备已经完成数据包到QoS flow的映射,第一终端设备不需要做数据包到QoS流的映射,只需要根据每个包关联的QFI或DRB ID确定数据包属于哪个QoS flow。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已经提前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包之后,V2X层递交给AS层的数据包关联DRB ID、QFI或者其他指示信息(例如指示数据包是U2N通信的数据包),第一终端设备的AS层(例如RRC层)不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QoS信息来请求SLRB配置。其中,QoS信息可以是上层指示给接入层的,QoS信息包括QoS文件、QoS流标识、目标层2地址、通信类型等。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PFI、PC5 QoS参数和SLRB的映射关系,所述PFI可以为数据包对应的QFI或DRB I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QFI与SLRB的映射关系,或者DRB ID与SLRB的映射关系。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UE的V2X层不需要做QoS映射,AS层也不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QoS信息请求SLRB配置,从减少这些操作引入的时延开销,提高U2N业务的服务质量。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501、处理模块1502、发送模块1503和接收模块1504,示例性的,各个模块的详细描述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
获取模块1501,用于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处理模块1502,用于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获取模块1501,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处理模块15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5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5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接收模块150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规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接收模块150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规则;
发送模块1503,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601和处理模块1602,示例性的,各个模块的详细描述如下。
接收模块16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生成的,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处理模块1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规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参见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701、处理模块1702和发送模块1703,示例性的,各个模块的详细描述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17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1703,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17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1702,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1703,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继续参考图1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802,至少一个存储器18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804。
示例性的,处理器1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总线18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1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18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18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phase change RAM,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magetoresistive RAM,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 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半导体器件,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存储器18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8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1803中可选的还可以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器1801可选的还可以执行存储器1803中所存储的程序。
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1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1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1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规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地址信息用于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规则;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1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9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902,至少一个存储器19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904。
示例性的,处理器1901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器。通信总线19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19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19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1903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19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9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19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901执行存储器1903中程序。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生成的,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根据所述第二QoS规则,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传输。
可选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02,至少一个存储器2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4。
示例性的,处理器2001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器。通信总线20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2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20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2003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20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20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2001执行存储器2003中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可选的,处理器20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QoS规则、接收或发送QoS规则。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任意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任意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任意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
12.如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18.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所述第一服务质量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的传输;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生成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QoS规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输入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输入参数;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参数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二QoS规则。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输入参数为局部IP地址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24.如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2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生成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规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的传输。
29.如权利要求26或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接收所述地址信息和第二QoS规则,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规则,确定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的第二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规则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一QoS参数,生成所述第一QoS规则。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确定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需求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对应的所述需求参数,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32.如权利要求29-31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为局部IP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地址信息为中继业务的IP地址信息。
33.如权利要求29-3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参数包括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5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中的至少一项。
34.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PC5口第五代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标识PQI、保证流量比特率GFBR、最大流量比特率MFBR、侧行链路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通信距离需求中的至少一项。
CN202010462695.0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37475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2695.0A CN113747509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1/096150 WO2021239001A1 (zh) 2020-05-27 2021-05-26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2695.0A CN113747509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509A true CN113747509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3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2695.0A Pending CN113747509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7509A (zh)
WO (1) WO2021239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5660B1 (en) * 2020-09-23 2022-08-3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11A (zh) * 2015-08-2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0366132A (zh) * 2018-04-09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0051745A1 (zh) * 2018-09-10 2020-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097219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00120538A1 (en) * 2017-06-16 2020-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3072B2 (en) * 2013-07-29 2017-07-1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a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550878A4 (en) * 2018-02-09 2019-10-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011A (zh) * 2015-08-2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200120538A1 (en) * 2017-06-16 2020-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10366132A (zh) * 2018-04-09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0051745A1 (zh) * 2018-09-10 2020-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097219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TELECOM ITALIA: "S2-1907424 "Enhancements to QoS Handling for V2X Communication Over Uu Reference Point"",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18 June 2019 (2019-06-18) *
LG ELECTRONICS: "S2-1908215 "Clarification on PC5 QoS rule"",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28 June 2019 (2019-06-2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9001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2876B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9565705B (zh) 基站设备和无线区段中的qos控制方法
US20200196384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relay
JP7391946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28454A1 (zh)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3573355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JP7477661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702798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WO2017113207A1 (zh) 一种业务消息传输方法、第一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07954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15727A1 (zh) 路径选择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194051A (zh) 传输路径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00162854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8182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1236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52795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WO202123900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74377A1 (zh)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8455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102680A1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CN116723582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200088842A (ko)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의 액세스 방법,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WO20202160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050354B (zh) Rrc连接重配置的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8145A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