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8747A -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8747A
CN111258747A CN201811458232.6A CN201811458232A CN111258747A CN 111258747 A CN111258747 A CN 111258747A CN 201811458232 A CN201811458232 A CN 201811458232A CN 111258747 A CN111258747 A CN 111258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rvice provider
provider
efficiency
behav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82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8747B (zh
Inventor
刘刚刚
卓呈祥
薛盛杰
霍士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82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8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8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8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通过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然后,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最后,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业务场景下,由于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资质经验以及提供服务时采用的服务策略并不相同,故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也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资源的分配呈正相关,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越高,可分配给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也越多,反之,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越低,那么可分配给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也越少。
鉴于上述特点,在基于服务效率来分配服务资源时,如果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过大,那么很容易导致分配给不同服务端的服务资源失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以提升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方的服务资源配比。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包括:
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所述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当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i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出预设数量;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基于所述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j,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包括:
获取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时长,将服务时长处于同一服务时长区间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
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包括: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
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差异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包括: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m为正整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Dk,m
Dk,m=(|Ak,m-Bm|-Ak,m-Cm|)*|(Ak,m-Bm)/Bm|
其中,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服务订单取消率;
服务评价分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包括: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效率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时,具体用于:
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当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i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出预设数量;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基于所述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j,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时长,将服务时长处于同一服务时长区间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
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
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差异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m为正整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Dk,m
Dk,m=(|Ak,m-Bm|-|Ak,m-Cm|)*|(Ak,m-Bm)/Bm|
其中,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服务订单取消率;
服务评价分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在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时,具体用于: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其中,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说明,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比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对于不同服务行为特征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并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低效服务提供端获知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便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从而可以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一种服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效率控制装置500的架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在多个服务提供端提供同一服务业务的场景下。其中,服务提供端可以理解为是服务提供方使用的终端,也即服务提供方终端。一示例中,以服务业务为打车业务为例,那么,服务提供方例如为司机,多个司机可以使用终端接收并执行打车平台分派的打车订单等。另一示例中,以服务业务为订餐业务为例,服务提供方例如为外送员,多个外送员可以通过终端接收并执行订餐平台分派的订餐订单等。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应用场景并不限于以上两个示例,还可以应用在快递服务等任一种需要多个服务提供方提供同一服务业务的场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同一服务业务由不同服务提供端提供时,不同服务提供端采用的服务策略或者服务经验都有所区别,这就使得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有所不同,进一步地,基于服务效率分配给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也不同,故可能出现分配给不同的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差距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服务提供方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服务提供端提升服务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以提升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从而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一种服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包括业务服务器,至少一个服务提供端、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请求端。其中,服务执行流程一般为:服务请求端可以向业务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进而由业务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发至对应的服务提供端,由服务提供端来提供服务。并且,服务器可以采集各服务提供端以及各服务请求端在服务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各服务提供端以及各服务请求端的特征信息,以便基于各服务提供端以及各服务请求端的特征信息,来实现服务系统中各服务提供端以及各服务请求端的管理等。
以本申请实施例来说,业务服务器可以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进而通过对比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对于不同服务行为特征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并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从而可以使低效服务提供端获知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便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从而可以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用到的“第一”、“第二”等限定词,仅用于区分特征,并不限定特征之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暗示重要程度等。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提供方”、“服务提供端”与“服务提供方终端”之间可互换使用。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其中,服务提供端可以是向服务请求方提供服务业务的提供方,例如服务提供端可以是通过打车平台提供打车服务的司机,或者通过订餐平台提供订餐服务的外送员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提供服务或者等待分配服务的过程中上传给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来统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其中,服务行为特征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服务订单取消率;服务评价分数。
以打车平台为例,打车平台的服务提供端为司机,则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例如可以为司机在早高峰的服务时长占比,或者司机在夜间的服务时长占比等;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例如可以为执行预约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或者执行顺风车业务的服务时长占比等;在不同区域位置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例如可以为在二环内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在五环外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等。
以上所示的不同服务行为特征,对于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以及在不同区域位置提供服务的时长占比需要达到合理的分配,才能取得更高的服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具体实施中,以打车平台的司机的服务效率为例,可以用每小时收入值(IncomePer Hour,IPH)表示打车平台司机的服务效率。例如,若司机的一天的服务时长为2小时,一天的总收入为100元,则该打车平台的司机的IPH值为50元/每小时。
S202、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
方式一:将服务效率低于第一预设服务效率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以及,将服务效率高于第二预设服务效率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高效服务提供端,其中,第二预设服务效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服务效率。
一示例中,当第二预设服务效率等于第一预设服务效率时,可以将全部服务提供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另一类是上述高效服务提供端。另一示例中,当第二预设服务效率大于第一预设服务效率时,可以将全部服务提供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上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第二类是上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第三类是服务效率高于第一预设服务效率且低于第二预设服务效率的中间服务提供端。由于因为高效服务提供端与低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相比中间服务提供端与低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更有利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提升服务效率,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采用中间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行为特征作为参考。
方式二:将每一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服务效率排在前N1位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高效服务提供端,将服务效率排在后N2位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其中N1和N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可能包含不止一个或多个服务行为特征,可以从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所包含的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并将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用于指导低效服务提供端提升服务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从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然后从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其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行为特征为影响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行为特征,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行为特征为影响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行为特征,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为同时影响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和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行为特征。
在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可能存在有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不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如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评价分数可能相同,这种不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不能为低效服务提供端提升服务效率做出有效的指导,因此,需要从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服务行为特征,并将选择出的服务行为特征确认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S203、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其中,发送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目标服务行为特性为根据低效服务提供端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服务行为特征的差异而选择的服务行为特征,因此,低效服务提供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对自身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通过对比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对于不同服务行为特征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并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行为特征的信息。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低效服务提供端获知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便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实施例二
为了使选择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更能体现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差异,以便有效对低效服务提供端做出提升服务效率的指导作用,本实施例二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外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中,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方法与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方法相同,在此将不再赘述。
S302、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其中,服务能力级别用于表示服务提供端本身所能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可能远远低于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这种情况下,筛选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对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提升服务效率指导意义并不大,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针对同一服务能力级别但是服务效率较低的服务提供端,为其提供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进而帮助其提升服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服务能力级别的划分可以根据服务时长来划分,例如对于打车平台的司机而言,可以根据司机服务的时长,将司机划分为不同的服务能力级别,然后将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针对同一服务集合的不同司机的服务效率,进行进一步分析。
S303、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在本步骤中,对于同一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的划分方法与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方法相同,在此将不再赘述。
S304、基于每个服务集合的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该服务集合的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例(i为正整数),对图4所示的选择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服务集合,可以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然后计算第一均值和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然后将每个服务集合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x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第一特征差异度:
Ti=(Pg,i-Qd,i)/Pg,i (1-1)
其中,Pg,i为第x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Qd,i为第x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Ti为第x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其中,x,i均为正整数。
针对第x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1888154060000191
其中,n表示第x个服务集合中所包含的高效服务提供端的个数,si表示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取值,n,i均为正整数。
针对第x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1888154060000192
其中,m表示第x个服务集合中所包含的低效服务提供端的个数,ri表示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取值,m,i均为正整数。
S402、当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具体实施中,在计算出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后,可以判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特征差异度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若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说明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与服务效率没有关联关系,不会将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一示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条件一: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例如,服务集合的个数为10个,则当10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才能确认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服务行为特征。
条件二: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过预设数量。
例如,服务集合的个数为10个,预设数量为6个,当10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个数为8个时,虽然有2个服务集合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但仍可以认为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与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可能有关,因此,可以确认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服务行为特征。
条件三: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相比条件二所提供的条件,若当服务集合个数为10个时,可以设定预设数量为8个,但当服务集合个数为50个时,若仍以预设数量为8个来选择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可能使得选择出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对于各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关联性较小,因此,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集合的个数调整预设数量。
而条件三所提供的条件,可以避免调整预设数量,例如预设比例为二分之一,则若服务集合个数为50个,则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占服务集合总数量的二分之一以上时,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才可以被确认为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并被确认为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由此可见,条件三还可以适用于服务集合数量不断改变的情况。
一示例中,第二预设值和第三预设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并且,第二预设值与第三预设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S305、从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然后基于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其中,j,k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在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后,将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后,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Dk,m=(|Ak,m-Bm|-|Ak,m-Cm|)*|(Ak,m-Bm)/Bm| (1-4)
其中,D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j,k,m均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在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后,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示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条件一: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条件二: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表示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对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的影响程度,第二特征差异度越大,其对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对低效服务提供端的影响越大。通过上述条件一和条件二可以选择出对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对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为特征,用于指导低效服务提供端提高服务效率。
S306、向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具体实施中,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例如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其中,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例如为指示低效服务提供端针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做出的改进方式。例如,以打车服务为例,当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为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时,如果高效服务提供端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高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的占比,那么可以将其中一个高效服务提供端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作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或者,将提高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的提示消息作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服务行为特性为根据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服务行为特征的差异而选择的服务行为特征,因此,低效服务提供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对自身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然后对比同一服务集合中的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对于不同服务行为特征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并向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低效服务提供端获知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便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实施例三
为便于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服务提供端为打车平台的司机为例,对上述实施例二中所提到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可以以司机的服务时长作为划分司机服务能力等级的标准,在本示例中,将司机服务时长划分为0-2小时、2-4小时、4-6小时、以及6小时以上四个服务能力等级。基于每个司机的服务时长,确定出每个司机归属的服务能力等级,进而将同一服务能力等级的司机划分至相同的服务集合中。
其次,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的司机,可以划分高效司机和低效司机。由于司机在单位时间内的收入水平,可以侧面反映出司机的服务效率,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效率例如可以为单位时间内的收入水平,在本示例中用小时收入值(Income Per Hour,IPH)值表示。
具体的,根据不同司机的IPH值大小的不同,将同一服务集合中的司机划分高效司机和低效司机的方式可以按照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一:将同一服务集合中IPH值超过第一预设服务效率的司机,确认为高效司机,将同一服务集合中IPH值小于第二预设服务效率的司机,确认为低效司机。
方式二:将同一服务集合中的司机的IPH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将排列在前N1个IPH值对应的司机确认为高效司机,将排列在后N2个IPH值对应的司机确认为低效司机。
在将同一服务集合中的司机划分为高效司机和低效司机之后,可以获取服务集合中高效司机的服务行为特征以及低效司机的服务行为特征。
其中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服务订单取消率;服务评价分数。
对于打车平台的司机而言,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可以为:夜间服务时长占比、早高峰服务时长占比、晚高峰时长占比等;对于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不同,可能会影响司机的IPH值,如若司机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长占比较高,因为早、晚高峰时交通阻塞,可能会导致司机的IPH值较低。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可以为:执行企业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顺风车业务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实时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执行预约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等。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可以为:在火车站、汽车站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在某一区域的服务时长占比(如在朝阳区的服务时长占比、在海淀区的服务时长占比等)。
订单取消率可以为:在服务时间内接收的但又被乘客取消的订单数量与在服务时间接收并执行的订单总数之间的比值。
服务评价分数可以为:在服务时间内接收的所有订单的评价分数的均值。
此外,对于司机而言,其IPH值还可能还受到执行的服务订单的距离的影响,如在相同服务时间内,若执行的远距离的订单较多,则其IPH值较高。
对于同一服务集合中的每一项服务行为特征,可以根据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公式(1-1),计算每一个服务集合中每一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然后根据第一特征差异度,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进一步地,对于每个服务集合,从服务行为特征中确定出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后,可以根据实施例二中公式(1-4),计算每一个服务集合中的每一个低效司机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并将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最后,可以将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发送给每一个服务集合中的每一个低效服务提供端。
一示例中,筛选出的低效服务提供端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及其取值例如为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888154060000251
上表中,司机1与司机2为低效服务提供端,若要从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三个服务行为特征为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则通过同一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取值,进行计算和筛选。
本示例中,假设司机1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为夜间时长占比、预约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那么,给司机1发送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可以为:夜间时长占比、预约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的标识,和/或,夜间时长占比、预约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的参考数据。参考数据例如为提高夜间时长占比、降低预约单占比、提高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等。
假设司机2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为高峰时长占比、五环内接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那么,给司机2发送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可以为:高峰时长占比、五环内接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的标识,和/或,高峰时长占比、五环内接单占比、以及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的参考数据。参照数据例如为:降低高峰时长占比、提高五环内接单占比、提高日均设置目的地次数等。
司机1和司机2接收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后,可以根据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进行调整,以提升司机1和司机2的服务效率。
采用上述方式,通过向低效司机指示与高效司机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便于低效司机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低效司机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司机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司机的服务资源配比。
实施例四
参照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效率控制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包括获取模块501、处理模块502、以及发送模块503,具体的: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处理模块502,用于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发送模块503,用于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时,具体用于:
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所述处理模块502,在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当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i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出预设数量;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基于所述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j,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时长,将服务时长处于同一服务时长区间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
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
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差异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在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m为正整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Dk,m
Dk,m=(|Ak,m-Bm|-|Ak,m-Cm|)*|(Ak,m-Bm)/Bm|
其中,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服务订单取消率;
服务评价分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模块501,在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时,具体用于: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其中,上述各模块之间具体的交互流程可以参照图2至图4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可以使低效服务提供端获知与高效服务提供端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便于低效服务提供端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进行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实施例五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参照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605、存储器602、和总线603。其中,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执行指令,包括内存6025和外部存储器6022;这里的内存6025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605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60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605通过内存6025与外部存储器6022进行数据交换,当计算机设备600运行时,处理器605与存储器602之间通过总线603通信,使得处理器605在执行以下指令: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其中,处理器605的具体处理流程可以参照图2至图4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服务效率控制方法,以提高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减少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差距,均衡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资源配比。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包括:
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所述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当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i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出预设数量;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包括: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基于所述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j,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包括:
获取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时长,将服务时长处于同一服务时长区间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
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包括: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
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差异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包括: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m为正整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Dk,m
Dk,m=(|Ak,m-Bm|-|Ak,m-Cm|)*|(Ak,m-Bm)/Bm|
其中,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服务订单取消率;
服务评价分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包括: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13.一种服务效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发送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标识;
基于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而确定出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的参考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和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
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确定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时,具体用于:
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中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的服务提供端划分为低效服务提供端和高效服务提供端;
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的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与服务效率关联的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中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
当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为与服务效率关联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i为正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均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超出预设数量;
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第一特征差异度大于第三预设值的服务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服务集合的总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选择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的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
基于所述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中筛选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j,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为低效服务提供端与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存在差异的目标服务行为特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二特征差异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后排列在前N位,N为正整数。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能力级别,并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时长,将服务时长处于同一服务时长区间的服务提供端确定为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
将具备相同服务能力级别的服务提供端划分至同一服务集合中。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每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以及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在所述低效服务提供端和所述高效服务提供端之间的第一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服务集合,计算每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一均值、以及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均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均值之间的第一比值,
将每个服务集合中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每个服务集合中所述第i个服务行为特征对应的所述第一特征差异度。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基于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以及第j个服务集合中每个高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每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时,具体用于:
针对第j个服务集合中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m为正整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第二特征差异度Dk,m
Dk,m=(|Ak,m-Bm|-|Ak,m-Cm|)*|(Ak,m-Bm)/Bm|
其中,Ak,m为第k个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B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低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Cm为第j个服务集合中高效服务提供端的第m个候选服务行为特征的均值。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行为特征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执行不同服务类型的服务订单的服务时长占比;
在不同位置区域提供服务的服务时长占比;
服务订单取消率;
服务评价分数。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在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时,具体用于:
获取不同服务提供端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服务收入水平;
基于每个服务提供端对应的服务收入水平,确定每个服务提供端的服务效率。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服务效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1458232.6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58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8232.6A CN111258747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8232.6A CN111258747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747A true CN111258747A (zh) 2020-06-09
CN111258747B CN111258747B (zh) 2023-08-22

Family

ID=7095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8232.6A Active CN111258747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87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9164A (zh) * 2024-01-30 2024-03-05 四川宽窄智慧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货物统筹管理的梯度分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243A (zh) * 2013-07-09 2013-12-11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教学资源推荐方法及其装置
TW201741993A (zh) * 2016-04-27 2017-12-01 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確定運輸服務路線之系統及方法
CN107798420A (zh) * 2017-09-28 2018-03-1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022139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配订单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204157A1 (en) * 2016-06-06 2018-07-19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appointment orders
CN108596428A (zh) * 2018-03-13 2018-09-28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派发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243A (zh) * 2013-07-09 2013-12-11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教学资源推荐方法及其装置
TW201741993A (zh) * 2016-04-27 2017-12-01 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確定運輸服務路線之系統及方法
US20180204157A1 (en) * 2016-06-06 2018-07-19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appointment orders
CN108022139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配订单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98420A (zh) * 2017-09-28 2018-03-1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596428A (zh) * 2018-03-13 2018-09-28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派发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惠乐;郭钢;: "面向设计产业链的需求服务映射及评价算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9164A (zh) * 2024-01-30 2024-03-05 四川宽窄智慧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货物统筹管理的梯度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7649164B (zh) * 2024-01-30 2024-04-16 四川宽窄智慧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货物统筹管理的梯度分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747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2059B2 (en) Exclusive agent pool allo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945884B (zh) 实时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76934A (zh) 分布式数据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09323A (zh) 任务分配方法和系统
WO2019062000A1 (zh) 业务员呼入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35091A1 (en) Dynamic forecasting for forward reservation of cab
CN110502321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WO2019127891A1 (zh) 一种呼入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53501A (zh) 一种订单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266514A (zh) 日志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5410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main scheduler from cloud computing system
CN110751433A (zh) 订单的分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01286A (zh) 一种物联网卡的流量池控制断网方法及系统
CN114971205A (zh) 派单方法和系统
CN115862823A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设备智能调度方法及系统
US10419298B2 (en)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mory medium for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in a group
CN108985556B (zh) 流量调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58747A (zh)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04731B (zh) 一种充电桩链式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4867198A (zh) 排队时长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3962500A (zh) 一种应急车辆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6494B (zh) 一种基于分时乘车需求的公交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04032073A1 (ja) エリア分割システム
CN111260165B (zh) 一种服务效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79497B (zh) 订单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