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661A -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661A
CN111256661A CN202010134131.4A CN202010134131A CN111256661A CN 111256661 A CN111256661 A CN 111256661A CN 202010134131 A CN202010134131 A CN 202010134131A CN 111256661 A CN111256661 A CN 111256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ing
cavity
gravity sensing
tilt
indic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4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6661B (zh
Inventor
张雪翼
余林飞
赵润生
陈胜彬
王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41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6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01C9/1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by using rolling bodies, e.g. spheres, cylinders, mercury dropl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01C9/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斜指示装置,倾斜指示装置包括腔体,腔体内设有重力感应部及指示部,重力感应部设于腔体的最低点,可响应于倾斜事件在所述腔体内自由运动,指示部通过摩擦力固定在腔体内,当发生倾斜事件时,重力感应部受力平衡被破坏,其可在腔体内运动,运动过程中,推动指示部克服摩擦力作同向运动,直至到达腔体新的最低点,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复位,而指示部则依靠摩擦力固定在腔体内,从而指示实际倾斜角度。指示过程中,重力感应部因指示部的阻隔作用,大幅降低了运动速度,从而克服了传统指示装置指示部因惯性过大导致的指示缺陷,同时,指示的实际角度也克服了传统指示装置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产品、配重不平衡的高价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常因搬运不当发生倾斜或颠覆,导致产品受损或报废,然而,用户往往无法通过外观判断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倾斜或颠覆,导致无法及时辨别及追责,致使后期产生纠纷,给厂家和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
申请号为200780050704.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震倾斜检测器,该检测器只能对某一预设角度的倾角进行检测,指示精度差,人们无法根据指示器的响应情况判断实际发生倾斜的角度,指示存在缺陷。
申请号为20082002829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2π范围内多角度倾斜指示标签,其可检测左、右及翻转三个方向多个角度的倾斜情况,然而,其同样只能指示预定角度,人们只能根据指示结果判断倾斜角度在某两个角度之间,无法满足一些精密仪器的指示要求。
申请号为201711110688.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倾斜指示器,其通过轨迹显示部在腔体内运动留下的轨迹指示倾斜角度,但运输过程发生的倾斜事件往往是瞬时发生的,快速的倾斜导致指示部在腔体内运动速度过大,由于惯性作用,其指示效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精确指示的倾斜指示装置,以满足精密仪器及配置不平衡的贵重设备的运输监测需求。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设于基底层上,用于容纳重力感应部及指示部;
重力感应部,所述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可响应于倾斜事件在所述腔体内自由运动;以及
指示部,所述指示部通过与所述腔体内壁的摩擦力固定于所述腔体内,并可在倾斜事件中克服摩擦力随所述重力感应部同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由局部向上拱起的透明壳体与所述基底层合围构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投影呈圆形或圆弧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部由密度小于等于50kg/m3的轻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指示部的外接圆直径比所述腔体横截面内接圆的直径大0.1mm~2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部为球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轻质弹性材料选自泡棉、EPP发泡聚丙烯、EPS聚苯乙烯泡沫及聚氨酯泡沫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部为彩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重力感应部由密度大于等于1000kg/m3的重质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重质材料选自铝、铜、铁、不锈钢、玻璃及大理石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部包括第一指示部及第二指示部,分别设于所述重力感应部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呈圆弧形,底部具有封闭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腔体竖直设置并左右对称,所述重力感应部包括第一重力感应部和第二重力感应部,所述指示部包括第一指示部和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及第一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圆弧形腔体内,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所述圆弧形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指示部及第二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圆弧形腔体内,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所述圆弧形腔体的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启动部,所述启动部将所述重力感应部限定在起点区域,移除所述启动部激活所述倾斜指示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角度标尺,所述角度标尺围绕所述腔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透明壳体的一侧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的表面设有离型层。
上述倾斜指示装置,指示部和重力感应部共同设置在腔体内,指示部通过与腔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于腔体内,重力感应部设于腔体的最低点,当发生倾斜事件时,重力感应部由于受力发生变化,平衡状态被改变,向腔体发生倾斜的一侧滚动,其在滚动过程中与指示部接触,此时,重力感应部重力的一部分分力转化为对指示部的推力,推动指示部克服与腔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向前移动,直至新的最低点,以获得新的受力平衡。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再度失衡,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回到起始位置,而指示部则通过与腔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于腔体内,不会随重力感应部一起复位。因此,用户通过查看指示部所处的位置,即可得知产品在倾斜事件中的实际倾角,进而判断产品是否因运输过程发生倾斜而损毁。由于重力感应部在发生倾斜事件的过程中,需克服指示部与腔体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向前滚动,因此,指示部产生的阻力有效降低了现有技术中轨迹显示部因惯性造成的较大指示误差,此外,由于指示部指示的角度为实际倾斜角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指示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前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60度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60度后复位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前示意图;
图8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示意图;
图9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60度示意图;
图10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60度后复位示意图;
图11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左倾90度示意图;
图12为如图6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左倾90度后复位示意图;
图1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前示意图;
图15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示意图;
图16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90度示意图;
图17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激活后右倾90度后复位示意图;
图18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左倾75度示意图;
图19为如图13所示的倾斜指示装置左倾75度后复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倾斜指示装置10,包括壳体100、腔体150、重力感应部110、指示部120以及基底层200。
壳体100设于基底层200上,由透明材料制成,其局部向上拱起形成拱起部105,拱起部105呈圆形或圆弧形,拱起部105与基底层200之间形成腔体150。
具体地,可选的壳体100材料包括:PVC、PET及亚克力,应当理解,其它透明材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壳体材料。
基底层200与壳体100连接在一起,基底层200与壳体100的拱起部105形成腔体150,腔体150在基底层200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或圆弧形。
具体地,基底层200与壳体100通过胶水连接或热熔连接。本实施例中,基底层200与壳体100通过丙烯酸树脂胶水粘连在一起。
腔体150为相对封闭的空间,用于容纳重力感应部110及指示部120,其边缘平滑,在基底层200上的投影为圆形或圆弧形,重力感应部110可在腔体150内自由滚动或滑动。
具体地,腔体150的横截面可为圆形、半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其内接圆直径大于重力感应部110的外接圆直径,但比指示部120的外接圆直径小0.1mm~2mm。
本实施例中,腔体150的截面为半圆形,其内接圆直径为5mm。
重力感应部110为刚性物体,其外接圆直径小于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可在腔体150内自由滑动或滚动,其设于腔体150的最低点,处于受力平衡的静止状态,当指示装置10发生倾斜,重力感应部110的受力平衡被改变,重力感应部110可在腔体150内发生滑动或滚动,直至新的最低点,以获得新的受力平衡。
具体地,重力感应部110由密度大于等于1000kg/m3的重质材料制成,重质材料选自铝、铜、铁、不锈钢、玻璃及大理石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重力感应部110由密度大于等于2000kg/m3的重质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重力感应部110为球体,便于在腔体150内滚动,有利于提高指示精度。
本实施方式中,重力感应部110为铁质正方体,其密度为7850kg/m3,其外接圆直径为4mm,小于腔体150的截面内接圆直径5mm,激活后,重力感应部110可在腔体150内自由转动。
指示部120为轻质弹性物体,设于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的一侧,指示部120通过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于腔体150内。
具体地,指示部120由密度小于等于50kg/m3的轻质弹性材料制成,指示部120的外接圆直径比腔体150横截面内接圆直径大0.1mm~2mm,轻质弹性材料选自泡棉、EPP发泡聚丙烯、EPS聚苯乙烯泡沫及聚氨酯泡沫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指示部120为球体,且指示部120在腔体150中的横截面小于腔体150的横截面,从而在倾斜事件中,当指示部120在腔体150内运动时,有利于腔体150内空气的转移,避免因腔体150内空气无法及时转移,导致腔体150内两端存在压强差造成指示误差。
更进一步地,为便于识别,指示部120为彩色,可选的颜色包括但不限于红色、绿色、蓝色、紫色或黑色。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指示部120为正方体,由密度为50kg/m3的EVA泡棉制成,其外接圆的半径为5.2mm,可通过棱角的摩擦力固定于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的右侧,当重力感应部110在发生向右倾斜事件中与指示部120接触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一部分分力转化为对指示部120的推力,指示部120在推力作用下克服与腔体15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向前运动,直至新的最低点,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起点位置,而指示部12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在腔体150内,从而指示倾斜事件中向右倾斜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1,指示装置20设有球形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分别设于球形重力感应部110的左右两侧。当重力感应部110在向右倾斜事件中与第二指示部122接触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一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二指示部122的推力,第二指示部122在推力作用下克服与腔体15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向前运动,直至新的最低点,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起点位置,而第二指示部12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在腔体150内,当重力感应部110在向左倾斜事件中与第一指示部121接触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一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一指示部121的推力,第一指示部121在推力作用下克服与腔体15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向前运动,直至新的最低点,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起点位置,而第一指示部12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在腔体150内,终端用户可通过第一第二指示部所处位置,判断物品向左和向右的倾斜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指示装置30的腔体150为圆弧形,其具有封闭的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2,腔体150竖直设置并左右对称,重力感应部110包括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和第二重力感应部112,指示部120包括第一指示部121和第二指示部122,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一重力感应部111设于圆弧形腔体150内,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第一端部141,第二指示部122及第二重力感应部112设于弧形腔体内150,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第二端部142。当物品发生左倾斜事件时,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向左运动,当其与第一指示部121接触后,推动第一指示部121项左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二重力感应部112受第二端部142的阻挡,处于静止状态。当物品左倾事件消除后复位,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复位至第一端部141,并受第一端部141的阻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可完全消除第一重力感应部111给第二重力感应部112及第二指示部122带来的负面影响。同理,当物品发生右倾事件并复位时,第二端部142也同样可消除第二重力感应部112惯性给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及第一指示部121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指示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装置30还设有启动装置130,启动装置130进一步包括第一启动装置131及第二启动装置132,请参阅图13~图19,第一启动装置131设于第一指示部121和第一重力感应部111之间,可阻止第一重力感应部111与第一指示部121接触;第二启动装置132设于第二指示部122和第二重力感应部112之间,可阻止第二重力感应部112与第二指示部122接触,从而防止指示装置30在使用前出现误指示。
具体地,启动装置130为T字形结构,优选为蘑菇形结构,其竖直端通过基底层200上的预设通孔(图中未示出)进入腔体150,在腔体150的中形成一个柱状凸起,从而阻止重力感应部110通过腔体150与指示部120接触,在激活前将重力感应部110限定在起点区域,使指示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避免指示装置在使用前被误激活。使用时,在基底层2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将启动装置130移除,从而激活指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指示装置30围绕腔体150设有角度标尺。
具体地,角度标尺可设置与基底层200靠近壳体100的一侧,也可设于壳体100远离基底层的一侧,用户可通过观察指示部120所在的位置并对应的角度标尺,即可直观得出物品的倾斜角度,从而判断物品是否因倾斜过度而损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底层2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设有胶粘层300,胶粘层300的表面设有剥离层400。
具体地,粘胶层300可用于将倾斜指示装置30附着在物体表面,剥离层400用于保护粘胶层300。可选的剥离层400可以为涂布硅油的剥离纸,移除剥离层400后,即可附着在物品表面或物品包装表面。粘胶层300材料可以为压敏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倾斜指示装置,腔体150在基底层200上的投影呈圆形或圆弧形,重力感应部110由密度大于等于1000kg/m3的重质材料制成,设于腔体150的最低点,重力感应部110可在腔体150内自由滚动或滑动,腔体150内设有至少一个指示部120,指示部120由密度小于等于50kg/m3的轻质弹性材料制成,指示部120的外接圆直径比腔体150横截面内接圆直径大0.1mm~2mm,指示部120通过与腔体150内壁的摩擦力固定于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与指示部120之间设有启动装置130,可阻止重力感应部110穿过启动装置130与指示部120接触。使用时,移除启动装置130,将倾斜指示装置附着在产品上或产品包装上,进入物流领域。搬运过程或运输过程中,当发生倾斜事件时,重力感应部150受力平衡发生改变,向发生倾斜的一侧滑动或滚动,直至新的最低点,以获得新的受力平衡,在滑动或滚动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与指示部120接触,此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指示部120的推力,从而推动指示部120克服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向前运动,直至重力感应部110运动至新的平衡点。当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回到初始位置,而指示部120则因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被固定在腔体150内,用户通过比对指示部120所处位置与角度标尺,可直观的判断倾斜事件的倾斜角度,从而判断物品是否因倾斜而损毁。由于上述倾斜指示装置在倾斜指示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需要克服指示部120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向前滚动或滑动,因此,指示部120产生的阻力有效降低了重力感应部110惯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轨迹显示部因惯性造成的较大指示误差的问题,此外,由于指示部120指示的角度为实际倾斜角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指示精度。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倾斜指示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可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由透明材料PVC制成,其局部向上拱起形成拱起部105,拱起部105截面呈半圆形,基底层200为印刷有角度标尺的纸张,基底层200与壳体100复合后,拱起部105与基底层200之间形成腔体150,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为5mm,腔体150的底部设有重力感应部110,重力感应部110由密度为7850kg/m3的铁质材料制成,重力感应部110呈正方体,重力感应部110的外接圆直径为4mm,可在腔体150内自由滑动,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的右侧设有指示部120,指示部120由密度为50kg/m3的EVA泡棉材料制成,指示部120呈正方体,其外接圆直径为5.2mm,可通过棱角与腔体150的摩擦力固定在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与指示部120之间设有启动装置130,在启动装置130的阻隔作用下,重力感应部110无法通过启动装置130与指示部120接触,从而使倾斜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
使用时,移除启动装置130,将倾斜指示装置10附着在物品包装上,随物品进入物流领域,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当物品发生向右60度倾斜时,重力感应部110的受力平衡发生变化,失去平衡的重力感应部110向右侧滑动,直到滑至腔体150的最低点,在滑动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与指示部120接触,此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指示部120的推力,从而推动指示部120在腔体内运动,直至重力感应部110滑至最低点。当物品的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指示部120因与腔体150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固定在腔体150内,指示部120左边缘所在的位置即为发生倾斜事件的实际倾斜角度60度,用户通过比对角度标尺及指示部120左边缘所在位置,即可直观判断物品在倾斜事件中的实际倾斜角度。由于倾斜指示装置10在倾斜指示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需要克服指示部120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向前滑动,因此,指示部120产生的阻力有效降低了重力感应部的惯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轨迹显示部因惯性造成的较大指示误差的问题,此外,由于指示部120指示的角度为实际倾斜角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指示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可参阅图6~图12,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由透明材料PET制成,其局部向上拱起形成拱起部105,拱起部105截面呈半圆形,基底层200为印刷有角度标尺的纸张,基底层200与壳体100复合后,拱起部105与基底层200之间形成腔体150,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为7mm,腔体15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重力感应部110,重力感应部110呈球形,由密度为2500kg/m3的玻璃材料制成,其直径为5mm,小于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可在腔体150内自由滚动,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的左、右侧分设有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由密度为30kg/m3的EPP发泡聚丙烯制成,其直径为7.5mm,可通过摩擦力固定在腔体150内,重力感应部110与第一指示部121之间设有第一启动装置131,重力感应部110与第二指示部122之间设有第二启动装置132,在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的阻隔作用下,重力感应部110无法通过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与第一指示部121和第二指示部122接触,从而使倾斜指示装置20处于休眠状态。
使用时,移除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将倾斜指示装置20附着在物品包装上,随物品进入物流领域。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当物品发生向右60度倾斜时,重力感应部110的受力平衡发生变化,失去平衡的重力感应部110向右侧滚动,直到滑至腔体150的最低点,在滑动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与第二指示部122接触,此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二指示部122的推力,从而推动第二指示部122在腔体内运动,直至重力感应部110滑至最低点。当物品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二指示部122因与腔体150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固定在腔体150内,第二指示部122左边缘所在的位置即为发生倾斜事件的实际倾斜角度60度。当物品发生向左90度倾斜时,重力感应部110的受力平衡发生变化,失去平衡的重力感应部110向左侧滚动,直至腔体150的最低点,在滚动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与第一指示部121接触,此时,重力感应部110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一指示部121的推力,从而推动第一指示部121在腔体内运动,直至重力感应部110滑至最低点。当物品倾斜事件消除后,重力感应部11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指示部121因与腔体150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固定在腔体150内,第一指示部121右边缘所在的位置即为发生倾斜事件的实际倾斜角度90度。用户通过比对角度标尺及第一指示部121右边缘及第二指示部122左边缘所在位置,即可直观判断物品在倾斜事件中的实际倾斜角度为左倾90度和右倾60度。由于倾斜指示装置20在倾斜指示过程中,重力感应部110需要克服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向前滚动,因此,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产生的阻力有效降低了重力感应部110的惯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轨迹显示部因惯性造成的较大指示误差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指示的角度为实际倾斜角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指示精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可参阅图13~图19,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由透明材料亚克力制成,其局部向上拱起形成拱起部105,拱起部105截面呈半圆形,基底层200为印刷有角度标尺的纸张,基底层200通过叫胶粘层与壳体100复合,拱起部105与基底层200之间形成圆弧形腔体150,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为10mm,圆弧形腔体150具有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2,其第一端部141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设有球形第一指示部121及球形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其第二端部142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设有球形第二指示部122及球形第二重力感应部112。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及第二重力感应部112的直径为8mm,小于腔体150的内接圆直径,其可在圆弧形腔体150内自由滚动,由密度为8900kg/m3的铜材料制成。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直径为12mm,由密度为15kg/m3的EPS聚苯乙烯泡沫制成,其可通过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固定在腔体150内,第一重力感应部111与第一指示部121之间设有第一启动装置131,第二重力感应部112与第二指示部122之间设有第二启动装置132,在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的阻隔作用下,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和第二重力感应部112无法通过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从而使倾斜指示装置30处于休眠状态。
使用时,移除第一启动装置131和第二启动装置132以及剥离层400,通过胶粘层300将倾斜指示装置30附着在物品包装上,随物品进入物流领域。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当物品发生向右90度倾斜时,第二重力感应部112的受力平衡发生变化,失去平衡的第二重力感应部112向右侧滑动,直到滑至腔体150的最低点,在滚动过程中,第二重力感应部112与第二指示部122接触,此时,第二重力感应部112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二指示部122的推力,从而推动第二指示部122在腔体内运动,直至第二重力感应部112滑至最低。当物品倾斜事件消除后,第二重力感应部112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二指示部122因与腔体150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固定在腔体150内,第二指示部122左边缘所在的位置即为发生倾斜事件的实际倾斜角度90度。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受第一端部141的阻隔,处于静止状态。当物品发生向左75度倾斜时,第一重力感应部111的受力平衡发生变化,失去平衡的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向右侧滑动,直到滚至腔体150的最低点,在滑动过程中,第一重力感应部111与第一指示部121接触,此时,第一重力感应部111重力的部分分力转化为对第一指示部121的推力,从而推动第一指示部121在腔体内运动,直至第一重力感应部111滑至最低点。当物品倾斜事件消除后,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指示部121因与腔体150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固定在腔体150内,第一指示部部121右边缘所在的位置即为发生倾斜事件的实际倾斜角度75度。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重力感应部112受第二端部142的阻隔,处于静止状态。用户通过比对角度标尺及第一指示部121的右边缘及第二指示部122的左边缘所在位置,即可直观判断物品在倾斜事件中的实际倾斜角度为左倾75度和右倾90度。由于倾斜指示装置30在倾斜指示过程中,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及第二重力感应部112需要克服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与腔体150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向前滚动,因此,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产生的阻力有效降低了第一重力感应部111及第二指示部112的惯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轨迹显示部因惯性造成的较大指示误差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指示部121及第二指示部122指示的角度为实际倾斜角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指示预定角度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指示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设于基底层上,用于容纳重力感应部及指示部;
重力感应部,所述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可响应于倾斜事件在所述腔体内自由运动;以及
指示部,所述指示部通过与所述腔体内壁的摩擦力固定于所述腔体内,并可在倾斜事件中克服摩擦力随所述重力感应部同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由局部向上拱起的透明壳体与所述基底层合围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投影呈圆形或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由密度小于等于50kg/m³的轻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指示部的外接圆直径比所述腔体横截面内接圆的直径大0.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为球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弹性材料选自泡棉、EPP发泡聚丙烯、EPS聚苯乙烯泡沫及聚氨酯泡沫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为彩色。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部由密度大于等于1000kg/m³的重质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质材料选自铝、铜、铁、不锈钢、玻璃及大理石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包括第一指示部及第二指示部,分别设于所述重力感应部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呈圆弧形,底部具有封闭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腔体竖直设置并左右对称,所述重力感应部包括第一重力感应部和第二重力感应部,所述指示部包括第一指示部和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及第一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圆弧形腔体内,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所述圆弧形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指示部及第二重力感应部设于所述圆弧形腔体内,并按由远到近顺序依次靠近所述圆弧形腔体的第二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部,所述启动部将所述重力感应部限定在起点区域,移除所述启动部激活所述倾斜指示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标尺,所述角度标尺围绕所述腔体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透明壳体的一侧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的表面设有离型层。
CN202010134131.4A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Active CN111256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4131.4A CN111256661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4131.4A CN111256661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661A true CN111256661A (zh) 2020-06-09
CN111256661B CN111256661B (zh) 2021-10-26

Family

ID=7095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4131.4A Active CN111256661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66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9645Y (zh) * 2008-02-02 2008-12-03 陕西丰和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π范围内多角度倾斜指示标签
CN101441072A (zh) * 2007-11-19 2009-05-27 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倾斜感应装置
WO2011079808A1 (zh) * 2009-12-31 2011-07-07 亿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倾斜感测器
CN201955082U (zh) * 2010-06-04 2011-08-31 万宸霞 倾斜倒置指示标签
CN103134474A (zh) * 2013-02-27 2013-06-0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平台的倾斜角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3759710A (zh) * 2014-01-28 2014-04-3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曲臂惯性系统中曲臂倾角的方法和倾角传感器
CN104515869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万宸霞 物流监视装置
CN204666137U (zh) * 2015-05-18 2015-09-23 万又企业有限公司 多重角度的倾斜指示器
CN107747937A (zh) * 2017-11-12 2018-03-02 东莞市顺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1072A (zh) * 2007-11-19 2009-05-27 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倾斜感应装置
CN201159645Y (zh) * 2008-02-02 2008-12-03 陕西丰和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π范围内多角度倾斜指示标签
WO2011079808A1 (zh) * 2009-12-31 2011-07-07 亿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倾斜感测器
CN201955082U (zh) * 2010-06-04 2011-08-31 万宸霞 倾斜倒置指示标签
CN103134474A (zh) * 2013-02-27 2013-06-0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平台的倾斜角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4515869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万宸霞 物流监视装置
CN103759710A (zh) * 2014-01-28 2014-04-3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曲臂惯性系统中曲臂倾角的方法和倾角传感器
CN204666137U (zh) * 2015-05-18 2015-09-23 万又企业有限公司 多重角度的倾斜指示器
CN107747937A (zh) * 2017-11-12 2018-03-02 东莞市顺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本书编写组: "《初中物理实验手册》", 31 January 201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661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0658B2 (en) Self-centering tactile thumb joystick for use on a touch screen
US11577833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for positioning against a wall
US9423312B2 (en) Impact indicator
US96126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US20100300178A1 (en) Impact detector and packaging container
CN111256661B (zh)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CN101706708A (zh) 控制终端中的菜单导航的设备和方法
US3835809A (en) Damage indicator
JP2013103306A (ja) 把持方法
US3455531A (en) Dressmaker's turntable
TWI670581B (zh) 在掉落事件期間用於手持裝置的玻璃蓋之保護機制
Puttharugs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ling motion of a hollow cylinder using a smartphone
CN107677406B (zh) 一种冲击指示装置
US5369890A (en) Self-positioning caliper
JP6710667B2 (ja) 野球用またはソフトボール用バット
CN107747937A (zh)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CN207528227U (zh) 一种碰撞及倾斜指示装置
CN217818721U (zh) 一种倾斜指示装置
JPH02309414A (ja) 入力ペン装置
CN207379654U (zh) 一种冲击指示装置
JPH056211B2 (zh)
KR101241276B1 (ko) 중력센서장치
CN211810652U (zh) 一种收纳盒
JP5382333B2 (ja) 衝撃検知装置及び梱包装置
CN217540203U (zh) 一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