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398A -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398A
CN111256398A CN201811452710.2A CN201811452710A CN111256398A CN 111256398 A CN111256398 A CN 111256398A CN 201811452710 A CN201811452710 A CN 201811452710A CN 111256398 A CN111256398 A CN 111256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oil separator
packing
pip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27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27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第一接管部以及第二接管部,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管部与所述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器体限定容纳腔A;还包括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固定部、附着元件以及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部限定填料腔B,所述附着元件位于所述填料腔B,所述导流部设有通孔部,所述填料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A。

Description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油分离器一般用于制冷系统中,安装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在制冷系统中,当冷媒混合有油滴时,该油滴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果,因此,冷媒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之前,通常需要经过油气分离器以减少混合在冷媒中的油滴。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需尽量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设计一种油分离器,以减少混合在冷媒中的油滴,相对提升油分离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以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第一接管部以及第二接管部,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管部与所述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器体限定容纳腔;
还包括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固定部、附着元件以及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数量至少为2,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流部限定填料腔,所述附着元件位于所述填料腔,所述导流部设有通孔部以供气油混合冷媒通过,所述填料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
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由第一接管部进入至器体内的气油混合冷媒,会穿过设置于导流部的通孔部进入填料腔,由于填料腔设置有附着元件,使得部分油滴吸附于附着元件,减少油滴从第二接管部离开器体的可能性,有较好的油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油分离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填料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本发明提供油分离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填料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另一种导气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器体 11.第一端盖部 12.筒体部 13.第二端盖部 14. 第一接口部 15.第二接口部 16.第三接口部 2.第一接管部 3.第二接管部 4.填料组件 41.固定部 42.导流部421.通孔部 422.第三接口部 43.导气部 431.开口部 432.第四接口部 5.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油分离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填料组件的爆炸图。
请具体参考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安装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用于分离气态冷媒和油滴,油分离器主要包括器体1、第一接管部2、第二接管部3以及填料组件4,其中,器体1主要包括第一端盖部11、筒体部12、第二端盖部13、第一接口部14以及第二接口部15,器体内部为容纳腔A,第一端盖部11与第二端盖部13分别固定连接于筒体部12的上方和下方,当然,也可选用第一端盖部11与第二端盖部13择一与筒体部12一体成型的方式,或者,第一端盖部11与筒体部12的部分一体成型,第二端盖部13与筒体部12的其余部分一体成型,再将两者固定连接,第一接管部2与第一接口部14可以直接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转接件的形式间接固定连接,同理,第二接管部3与第二接口部15可以通过直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转接件的形式间接固定连接。
以下以第一接口部14设置于筒体部12,第二接口部15设置于第一端盖部11举例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分离器,其第一接口部14的位置不局限于筒体部12,第二接口部15的位置也不局限于第一端盖部11,第一接口部14和第二接口部15设置的位置还有其他多种形式,例如,将第一接口部14设置于第一端盖部11,第二接口部15设置于筒体部12亦能达到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
请具体参考图2,填料组件4包括固定部41、附着元件(图中未示出) 以及导流部42,导流部42的数量为2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42 的数量为4个,其中,位于最上层的导流部42可以与固定部41一体成型,其余导流部42可以过盈配合或焊接固定于固定部41,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位于最下层的导流部42与固定部41一体成型,其余导流部42通过过盈或焊接等其他形式与固定部41固定连接,或者所有的导流部42与固定部 41都采用过盈配合或焊接的形式。
当固定部41与导流部4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之后,在各导流部42 与固定部41的作用下形成了填料腔B,由于导流部42的数量至少为2个,故形成的填料腔B至少为1个,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4个导流部42,故存在3个填料腔B。
容纳腔B内放置有上述附着元件,附着元件为具有多孔的结构,具体可以通过不锈钢金属丝缠绕而成,或者为其它多孔结构,只要能够附着气油混合冷媒中的油滴即可,另外,附着元件的孔径大小及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以便改变附着元件的吸附能力,例如调节不锈钢金属丝的松紧程度。
在各导流部42上,还设置有通孔部421,通孔部421连通导流部42 的上下表面,在通孔部421的作用下,各填料腔B依次流通,此外,各导流部42还设置有第三接口部422,第二接管部3穿过各第三接口部422。
此外,由于填料组件4固定连接于容纳腔A内,对此,填料组件4至少与第二接管部3和筒体部12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接管部3 穿过各第三接口部421时,至少与其中一个导流部42采用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的形式,和/或,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采用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当填料组件4与第二接管部3固定连接时,并不限定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的连接方式,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可以采用间隙配合、过度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当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采用间隙配合时,在器体1内以及填料组件4以上空间分离出来的油滴,可以从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之间的间隙通过并落入至第二端盖部13,但同时部分气油混合冷媒会不通过填料组件4而直接穿过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之间的间隙;当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采用过度配合时,在器体1内以及填料组件以上空间分离出来的油滴,可以从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之间的间隙通过并落入至第二端盖部13,同时又可以进一步保证填料组件4在器体内的稳定性,但也有部分气油混合冷媒会不通过填料组件4而直接穿过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之间的间隙;当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采用过盈配合时,气油混合冷媒会几乎全部通过填料腔部B,当然,填料组件4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筒体部12,例如采用焊接的形式。
同理,当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固定连接时,并不限定填料组件4 与第二接管部3的连接方式,第三接口部421与第二接管部3可采用焊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过度配合或者间隙配合的方式。
通过以上设置,由第一接管部2进入至容纳腔B内的气油混合冷媒,会在器体1位于填料组件4以上空间内产生初步分离,部分油滴会粘附于筒体部12内壁,待凝聚成大油滴后向下滑落,接着,气油混合冷媒会穿过设置于导流部42上的通孔部421进入填料腔B,由于填料腔B内设置有附着元件,使得部分油滴被吸附于附着元件,在经过填料腔B之后,气态冷媒从最后一层导流部42流出,而一些油滴则会被附着元件吸附,有较好的油分离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加油分离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分离器还设置为:相邻导流部42的通孔部421位于圆周两侧。
通过以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流部42之间,气油混合冷媒无法或者仅少量垂直穿过相邻两个导流部42,而是穿过位于上方的导流部42之后,近似平行于导流部42地通过一段行程,再从下方的导流部42穿出,由于相邻两个导流部42之间设置有附着元件,可以增加一些气油混合冷媒在附着元件内的行程,进一步增加油分离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相邻导流部42上的通孔部421之间的轴向投影,可以有少量重合,当相邻导流部42上的通孔部421之间的轴向投影有少量重合时,虽然少量气油混合冷媒可以垂直穿过相邻两个导流部42,但对于总体技术效果而言,也可以增加一些气油混合冷媒在导气腔C内的行程,相对增加油分离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分离器还包括导气部43,该导气部43与位于最下端的导流部42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导气部43呈空心状结构,包括位于其最下端的开口部431,该导气部43与导流部42共同限定导气腔C,导气腔C直接与第二接管部3直接连通,在导气部43的作用下,由最下层导流部42穿出的气油混合冷媒,并不会直接进入第一接管部2从器体1穿出,而是在穿出最下层导流部42之后,再向下经过一段行程,再由开口部431进入导气腔C,再从导气腔C进入第二接管部3离开器体1,在油滴从最下层导流部42穿出至导气部43开口部431这段行程内,由于重力的作用,油滴下降的速度变大,从而更不容易从开口部431进入导气腔 C,进一步提高了油分离效果。
图3至图5,图3为图本发明提供油分离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填料组件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另一种导气部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对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结构且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第一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加以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填料组件4并未设置第三接口部421,此时,为了使穿过填料组件4的气油混合冷媒从第二接管部3离开器体,与第二接管部3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5设置于筒体部12,并且位于筒体部12与填料组件 4固定连接处的下方,此外,由于填料组件4与第二接管部3不再有固定连接的关系,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固定连接或限位配合。
具体的,填料组件4直接与筒体部12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或者,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通过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筒体部12在填料组件4相对于筒体部12位置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沿其周向部分或全部收缩的凹槽,以限制填料组件的相对位置,此外,也可以设置支撑件,支撑件同时与筒体部12和填料组件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填料组件4与筒体部12固定连接的各方式中,其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同时使用其中多种连接方式。
此外,第二接管部3直接连通所述导气腔C,具体还可以设置为,在导气部43的侧壁,设置有第四接口部432,第二接管部3与第四接口部432 可以直接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转接件的形式将两者间接固定连接,此时,第二接管部3与导气腔C直接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直接连通是针对容纳腔A和容纳腔A除导气腔C的空间而言的,具体的,当第二接管部3需要经过容纳腔A除导气腔C的空间才连通导气腔C时,第二接管部3与导气腔C不直接连通,当第二接管部3不需要经过容纳腔A减去导气腔C的空间才连通导气腔C时,第二接管部3 与导气腔C不直接连通。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另外,由于上述两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各零部件之间的某些部位的功能相同,故本说明书对这些部位采用统一命名的方式。
以上对相关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油分离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体(1)、第一接管部(2)以及第二接管部(3),所述器体(1)包括第一端盖部(11)、筒体部(12)、第二端盖部(13)、第一接口部(14)以及第二接口部(15),所述第一接管部(2)与所述第一接口部(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3)与所述第二接口部(15)固定连接,所述器体(1)限定容纳腔(A);
还包括填料组件(4),所述填料组件(4)包括固定部(41)、附着元件以及导流部(42),所述导流部(42)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固定部(41)与所述导流部(4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41)与所述导流部(42)限定填料腔(B),所述附着元件位于所述填料腔(B),所述导流部(42)设有通孔部(421),所述填料组件(4)位于所述容纳腔(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与所述筒体部(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部(42)包括第三接口部(422),所述第二接管部(3)穿设于各所述第三接口部(422);
所述填料组件(4)至少与第二接管部(3)和筒体部(12)中的一者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流部(42)的通孔部(421)分别位于圆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组件(B)还包括导气部(43),所处导气部(43)包括开口部(431),所述导气部(43)呈空心结构;
所述导气部(43)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导流部(4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导气部(43)与所述导流部(42)限定导气腔(C),所述第二接管部(3)直接连通所述导气腔(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部(3)从所述开口部(431)进入所述导气腔(C)以使所述第二接管部(3)直接连通所述导气腔(C),或,所述导气部(43)包括第四接口部(432),所述第四接口部(432)位于所述导气部(43)侧壁,所述第二接管部(3)与所述第四接口部(43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接管部(3)直接连通所述导气腔(C)。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管(5),所述器体(1)包括第三接口部(16),所述回油管(5)与所述第三接口部(16)固定连接。
8.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与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接管部(2)和回油管(5),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二接管部(3)。
CN201811452710.2A 2018-11-30 2018-11-30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1256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2710.2A CN111256398A (zh) 2018-11-30 2018-11-30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2710.2A CN111256398A (zh) 2018-11-30 2018-11-30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398A true CN111256398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2710.2A Pending CN111256398A (zh) 2018-11-30 2018-11-30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39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0590A (en) * 1974-05-24 1977-11-02 Diosgyoeri Gepgya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oil drops from vapour
SU1115543A1 (ru) * 1982-08-09 1996-01-27 В.А. Озаров Маслоотделитель
CN2881461Y (zh) * 2006-01-27 2007-03-21 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降温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
CN201748726U (zh) * 2010-07-28 2011-02-1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油分离器结构
CN102538325A (zh) * 2012-02-03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的冷凝捕集分离器
CN103808090A (zh) * 2013-10-25 2014-05-2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分离器以及使用该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3836856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分离器及应用该油分离器的制冷设备
CN106352622A (zh) * 2016-11-04 2017-01-25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采用其的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0590A (en) * 1974-05-24 1977-11-02 Diosgyoeri Gepgya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oil drops from vapour
SU1115543A1 (ru) * 1982-08-09 1996-01-27 В.А. Озаров Маслоотделитель
CN2881461Y (zh) * 2006-01-27 2007-03-21 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降温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
CN201748726U (zh) * 2010-07-28 2011-02-1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油分离器结构
CN102538325A (zh) * 2012-02-03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的冷凝捕集分离器
CN103836856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分离器及应用该油分离器的制冷设备
CN103808090A (zh) * 2013-10-25 2014-05-2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分离器以及使用该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6352622A (zh) * 2016-11-04 2017-01-25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采用其的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1198A (en) Fuel tank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CN216079737U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111256398A (zh)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US9612046B2 (en) Sub-cooled condenser having a receiver tank with a refrigerant diverter for improved filling efficiency
CN111765673A (zh)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2023529549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210217961U (zh) 一种燃油箱内置组合式油气分离器
CN204552883U (zh) 用于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和车辆
JP4501809B2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111256397B (zh)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9113832A (zh) 一种树状板气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09586466U (zh) 一种隔板气驱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20302222U (zh) 气缸盖和气缸盖组件
CN111256399B (zh)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EP3732419B1 (en) Plug-in device for a cylinder of a condenser
CN209671043U (zh) 一种隔板油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2098163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10397781A (zh) 一种汽液分离器与油箱液位控制集成阀的装置
CN205135748U (zh) 发动机呼吸器的回油装置
CN216198574U (zh) 用于燃油过滤器的排气组件以及燃油过滤器
CN113686061B (zh) 压缩机储液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111765674A (zh) 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8846515U (zh) 气液分离器
CN109139187A (zh) 一种隔板油驱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4366418U (zh) 发动机机体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