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385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385A
CN111256385A CN201811456802.8A CN201811456802A CN111256385A CN 111256385 A CN111256385 A CN 111256385A CN 201811456802 A CN201811456802 A CN 201811456802A CN 111256385 A CN111256385 A CN 11125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compressor
refrigerant pipeline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68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华
廖四清
王小龙
杨宇飞
区永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68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管组件和膨胀阀,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冷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热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从而所述制冷装置在所述制冷循环和所述制热循环切换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均以先通过所述节流管组件、后通过所述膨胀阀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由此,可以提升制冷装置的能效。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带补气的制冷装置,一般情况下有两级节流,按冷媒流动的先后顺序可分为第一级节流单元和第二级节流单元,节流单元由节流元件组成,节流元件有毛细管、节流短管、膨胀阀等,如果两级节流元件均采用膨胀阀,能使得系统能效发挥最好,但成本实在过于沉重;如果两级节流均采用节流短管或者毛细管,成本虽然较低但性能下降过大,甚至还不如没补气的制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可以保证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的能效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管组件和膨胀阀,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冷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热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从而所述制冷装置在所述制冷循环和所述制热循环切换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均以先通过所述节流管组件、后通过所述膨胀阀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在制冷装置的制热循环和制冷循环中,冷媒均以先通过节流管组件、后通过膨胀阀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从而可以提升制冷装置的能效,进而提升制冷装置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室外换热器接口、室内换热器接口和压缩机接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接口适于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接口适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压缩机接口适于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闪蒸器的所述闪蒸器室外换热器接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节流管,所述第一节流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冷媒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单向流动至所述第一节流管;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闪蒸器室内换热器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冷媒从所述闪蒸器单向流动至所述室内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单向流动;第二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且第四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四端向第三端单向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单向流动;第二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闪蒸器之间且第四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四端向第三端单向流动;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第二节流管中的每一个为毛细管或节流短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口适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口与所述补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容积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容积之比为0.05-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节流管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节流管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节流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节流管的内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第三端设置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管之间;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第三端设置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管之间且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节流管和第二节流管之间;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第三端设置于闪蒸器和第一节流管之间;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第三端设置于闪蒸器和第一节流管之间且第四单向阀设置在闪蒸器和第二节流管之间;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箭头示出制冷装置处于制冷循环时冷媒的流向;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箭头示出制冷装置处于制热循环时冷媒的流向。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
压缩机1、第一压缩腔11、第二压缩腔12、
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节流管组件4、第一节流管41、第二节流管42、
膨胀阀5、闪蒸器6、储液器7、
第一单向阀81、第二单向阀82、第三单向阀83、第四单向阀84、
四通阀9、
第一冷媒管路10、第一端10a、第二端10b、
第二冷媒管路20、第三端20a、第四端20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节流管组件4和膨胀阀5。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具有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在制冷装置100处于制冷循环时,经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2、节流管组件4、膨胀阀5和室内换热器3后回流至压缩机1;在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经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3、节流管组件4、膨胀阀5和室外换热器2后回流至压缩机1,
具体地,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冷媒均是在流经节流管组件4后流至膨胀阀5处,从而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切换时,经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均以先通过节流管组件4、后通过膨胀阀5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进而可以提升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在制冷装置100的制热循环和制冷循环中,冷媒均以先通过节流管组件4、后通过膨胀阀5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从而可以提升制冷装置100的能效,进而提升制冷装置100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还包括:闪蒸器6,闪蒸器6具有室外换热器2接口、室内换热器3接口和压缩机1接口,室外换热器2接口可以与室外换热器2相连,室内换热器3接口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相连,压缩机1接口可以与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从而将闪蒸器6连接至制冷装置100的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循环回路中。
需要说明的是,闪蒸器6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中的能效,从而可以保证制冷装置100的能效高。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2与闪蒸器6的闪蒸器6室外换热器2接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节流管41,第一节流管41与室外换热器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81,第一单向阀81允许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单向流动至第一节流管41;膨胀阀5设置在闪蒸器6室内换热器3接口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膨胀阀5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82,第二单向阀82允许冷媒从闪蒸器6单向流动至室内换热器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单向阀81和第二单向阀82对冷媒的流经路径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在制冷装置100运行制冷循环时保证冷媒在管路中运行路线,以保证冷媒先流经第一节流管41后流至膨胀阀5,进而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的能效。
具体地,当制冷装置100运行制冷循环时,冷媒从压缩机1流出后,冷媒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2、第一单向阀81、第一节流管41、闪蒸器6、膨胀阀5、第二单向阀82、室内换热器3,并从室内换热器3回流至压缩机1。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10,第一冷媒管路10的第一端10a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1与室外换热器2之间,而且第二端10b连接在膨胀阀5与第二单向阀82之间,第一冷媒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83,第三单向阀83允许第一冷媒管路10内的冷媒从第一冷媒管路10的第二端10b向第一端10a单向流动。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冷媒管路20,第二冷媒管路20的第三端20a连接在第一节流管41和第一单向阀81之间,而且第四端20b连接在第二单向阀82和室内换热器3之间,第二冷媒管路20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84,第四单向阀84允许第二冷媒管路20内的冷媒从第二冷媒管路20的第四端20b向第三端20a单向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冷循环时,冷媒不流经第一冷媒管路10和第二冷媒管路20;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冷媒流经第一冷媒管路10和第二冷媒管路20。
具体地,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3、第四单向阀84、第一节流管41、闪蒸器6、膨胀阀5、第三单向阀83、室外换热器2并流回至压缩机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单向阀83和第四单向阀84对冷媒的流向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可以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热循环时冷媒仍然先流经第一节流管41后流至膨胀阀5,进而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的能效。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冷媒管路20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42。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由于在第二冷媒管路20上设置有第二节流管42,冷媒将先流经第二节流管42后流至第一节流管41,从而可以提升制热循环的循环管路的节流效果。
进一步地,在第二冷媒管路20中,第二节流管42可以设置在第四单向阀84的上游或下游。
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10,第一冷媒管路10的第一端10a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1与室外换热器2之间,而且第二端10b连接在膨胀阀5与第二单向阀82之间,第一冷媒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83,第三单向阀83允许第一冷媒管路10内的冷媒从第一冷媒管路10的第二端10b向第一端10a单向流动。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冷媒管路20,第二冷媒管路20的第三端20a连接在第一节流管41和闪蒸器6之间且第四端20b连接在第二单向阀82和室内换热器3之间,第二冷媒管路20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84,第四单向阀84允许第二冷媒管路20内的冷媒从第二冷媒管路20的第四端20b向第三端20a单向流动,第二冷媒管路20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42。
具体地,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3、第四单向阀84、第二节流管42、闪蒸器6、膨胀阀5、第三单向阀83、室外换热器2并流回至压缩机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单向阀83和第四单向阀84对冷媒的流向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可以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热循环时冷媒仍然先流经第二节流管42后流至膨胀阀5,进而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装置100在制热循环时,冷媒先流经具有节流能力的第二节流管42后再流至膨胀阀5,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热循环时的能效;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冷媒先流经具有节流能力的第一节流阀后再流至膨胀阀5,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的能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管41和第二节流管42中的每一个为毛细管或节流短管。可以理解的是,毛细管或节流短管的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节流能力,从而可以降低制冷装置100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5也具有良好的节流能力,当膨胀阀5的成本相对于毛细管或节流短管的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制冷装置100的生产成本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四通阀9,四通阀9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吸气口和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从而可以根据制冷装置100的工况(即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调节压缩机1的排气口、吸气口和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状态,调节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具有第一压缩腔11和第二压缩腔12,第一压缩腔11的吸气口可以与制冷装置100的储液器7相连,第二压缩腔12的吸气口与补气口相连,第一压缩腔11的排气口和第二压缩腔12的排气口均与压缩机1的壳体内部空间连通,第二压缩腔12的吸气容积与第一压缩腔11的吸气容积之比为0.05-0.4,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压缩机1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管42的长度长于第一节流管41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冷媒流经第一节流管41和第二节流管42,而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冷循环时,冷媒仅流经第一节流管41,从而冷媒在处于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流经的节流长度不同,当第二节流管42的长度长于第一节流管41的长度时,可以提升第二节流管42处的节流效果,从而兼顾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和制热循环时的能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管42的内径小于第一节流管41的内径。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热循环时,冷媒流经第一节流管41和第二节流管42,而当制冷装置100处于制冷循环时,冷媒仅流经第一节流管41,从而冷媒在处于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流经的节流长度不同,当第二节流管42的内径小于第一节流管41的内径时,可以提升第二节流管42处的节流效果,从而兼顾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循环时和制热循环时的能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管组件和膨胀阀,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
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冷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在所述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制热循环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管组件、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从而所述制冷装置在所述制冷循环和所述制热循环切换时,经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均以先通过所述节流管组件、后通过所述膨胀阀的形式在管路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室外换热器接口、室内换热器接口和压缩机接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接口适于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接口适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压缩机接口适于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闪蒸器的所述闪蒸器室外换热器接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节流管,所述第一节流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冷媒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单向流动至所述第一节流管;
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闪蒸器室内换热器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冷媒从所述闪蒸器单向流动至所述室内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单向流动;
第二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且第四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四端向第三端单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冷媒管路,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单向流动;
第二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闪蒸器之间且第四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允许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的第四端向第三端单向流动;
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管和所述第二节流管中的每一个为毛细管或节流短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口适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口与所述补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容积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容积之比为0.05-0.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管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节流管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节流管的内径。
CN201811456802.8A 2018-11-30 2018-11-30 制冷装置 Pending CN111256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802.8A CN111256385A (zh) 2018-11-30 2018-11-30 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802.8A CN111256385A (zh) 2018-11-30 2018-11-30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385A true CN111256385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6802.8A Pending CN111256385A (zh) 2018-11-30 2018-11-30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38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2826A (ja) * 2000-01-01 2001-01-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133206U (zh) * 2011-07-17 2012-02-01 北京天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除霜装置
CN103090579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电动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
CN203323448U (zh) * 2013-05-24 2013-12-04 江苏西格玛电器有限公司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CN103743149A (zh) * 2014-01-23 2014-04-23 上海交通大学 单向阀控制回热器中制冷剂流向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3571891U (zh) * 2013-10-22 2014-04-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7455942U (zh) * 2017-11-24 2018-06-0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2826A (ja) * 2000-01-01 2001-01-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133206U (zh) * 2011-07-17 2012-02-01 北京天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除霜装置
CN103090579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电动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
CN203323448U (zh) * 2013-05-24 2013-12-04 江苏西格玛电器有限公司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03571891U (zh) * 2013-10-22 2014-04-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3743149A (zh) * 2014-01-23 2014-04-23 上海交通大学 单向阀控制回热器中制冷剂流向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7455942U (zh) * 2017-11-24 2018-06-0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8312B (zh) 空调装置
CN217357660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926937Y (zh) 用于风冷热泵机组的换热器
CN106246955A (zh) 滑动式换向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19000869A1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190383537A1 (en) Integrated suction header assembly
WO2019000868A1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806717B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
CN111256385A (zh) 制冷装置
CN112229095A (zh) 热泵机组
CN216592327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KR101259625B1 (ko) 공기조화기
EP2568233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435045A (zh) 一种空调热泵系统
CN114704974A (zh) 一种具有膨胀储液装置的三联供热泵机组
CN114198946A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JPH0218449Y2 (zh)
CN112594956A (zh) 一种降低回液风险的控制系统以及空调器、运行方法
CN219415322U (zh) 闪蒸器和空调器
CN111256384A (zh) 空调系统
CN220489439U (zh) 一种变频风冷螺杆热泵机组组件
CN111256388B (zh) 制冷系统
CN110207427B (zh)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212645019U (zh) 控制装置、制冷系统以及制冷电器
CN221036914U (zh)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和空气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