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6577A -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6577A
CN111236577A CN201911191056.9A CN201911191056A CN111236577A CN 111236577 A CN111236577 A CN 111236577A CN 201911191056 A CN201911191056 A CN 201911191056A CN 111236577 A CN111236577 A CN 111236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bottom
double
bottom element
elements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10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施蒂利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236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4Sectional false floors, e.g. computer floors
    • E04F15/02405Floor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4Sectional false floors, e.g. computer fl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4Sectional false floors, e.g. computer floors
    • E04F15/02447Supporting structures
    • E04F15/02452Details of junctions betwee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and the panels or a panel-supporting frame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4Sectional false floors, e.g. computer floors
    • E04F15/02447Supporting structures
    • E04F15/02464Height adjustable elements for supporting the panels or a panel-supporting framework
    • E04F15/0247Screw jac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重底(58)的双重底元件(1),至少包括上面的底板(2)、向下与该上面的底板连接的被限定的自由空间(5)、至少两个功能元件(54、55、56、57)以及用来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双重底元件(1a至1n)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4、15),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54、55、56、57)可由控制器(34、35)操纵。

Description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双重底元件尤其配备有集成的附加功能。此外,本发明包括多个双重底元件的总成。
背景技术
特别是在工业建筑中使用通常称为“双重底”的底部构造。对于双重底,在存在的脚底的上方,或者在坚实的原初顶的上方,布置了放置在支架上的板,原初顶例如可以由混凝土构成。为了进一步介绍这种双重底的常见结构,例如参见DE 20 2007 017236 U1。支架主要具有脚板,该脚板放置在下面的脚底或原初顶上。双重底-板可取出。借助于双重底,可以简单地实现根据需要给建筑物配备和加装用于通信技术和电流的线路,因为线路可以铺设在底板与建筑物底部之间已有的中间空间内。通过布置在底板上的电缆套管,线路从中间空间伸出。
现代工业的生产系统必须能够改变。这意味着,为了经济地并且根据市场来制造产品,生产系统往往必须改变其相互间的配置,但也必须改变其空间位置。在此,该问题不仅在已使用多年的生产环境(“褐地(Brownfield)”)中出现,而且也已经在新式设备(“绿地(Greenfield)”)中出现。这导致必须调整新配置的供给生产系统的整个基础设施。通常,当今为此将现有的供给机构拆除到一定程度,移走生产设备,并且然后建立新的介质供应。拆除和再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规定大小(功率、重量、尺寸)和功能的生产系统来说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双重底元件,其减缓或者甚至避免所述的缺点。特别是要采用在构造上简单的方式来实现生产机构的紧凑的构造方式和灵活的调整。此外,尤其在时间和作业方面要显著地最小化用于重新组织生产的耗费。
所述任务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双重底元件和多个双重底元件的总成得以实现。本发明的其它设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需要指出,特别是结合附图所做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改进可与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有助于此,其至少包括上面的底板、向下与该上面的底板连接的被限定的自由空间、至少两个功能元件以及用来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双重底元件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可由控制器操纵。
这里提出的双重底元件带有集成的附加功能,特别是应用在工业环境中,该双重底元件具有优点:除了真正的功能(在双重底的下方提供了在任何部位都可够到的空间)外,还集成了其它的附加功能。特别有利的是,以在构造上巧妙的方式,双重底元件在生产调整时无需铺设,而是可以保持在其位置,并且只需在双重底元件中或上改变功能元件的功能。由此可以实现灵活地调整生产机构。另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显著地最小化用于重新组织生产的时间和作业耗费。
上面的底板可以形成双重底元件的扁平的闭合件,其特别是适合于且被设立用来用作人员的人行道、车辆的行车道和/或机器的放置面。底板可以至少部分地透明。底板尤其形成(完全)封闭的表面,该表面(几乎或完全地)沿着双重底元件的最大尺寸延伸。该底板在装配或安装的位置离开脚底或原初顶最远地布置,并且因此称为“上面的”底板。可行的是,双重底元件只具有唯一的底板。
双重底元件还经过设计,从而它保持由上面的底板(在装配位置朝向脚底或原初底延伸的)限定的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特别是由面向双重底元件的构件限定。自由空间可以通过接条、支架、框架或框架部段等限定。自由空间尤其可以是具有(必要时可调节的)空间深度和上面的底板的面状尺寸的空间。自由空间尤其以如下方式限定,即它不(或者仅仅不明显地)超出上面的底板的面状尺寸。尤其希望的是,该自由空间不完全地被所述的构件包围,而是限定自由空间的构件可以实现侧向的或全面的通路。
功能元件可以尤其属于气动的、液压的、电的和/或电子的系统。特别地,功能元件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输送空气、气体、油、水、电流等。功能元件可以是多组件式的。功能元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头、管路区段、开关、阀、(电的)负载等。
前述功能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可以通过双重底元件的控制器予以操纵。必要时,双重底元件的多个或者甚至全部的功能元件都可以通过该控制器予以操纵。对功能元件的操纵包括,其功能可调节或可激活和去激活。为此,功能元件可以具有调节件、开关、阀或另一种操纵器件,其能够通过控制器的信号予以调节。控制器尤其被设置和设立(仅)用于操纵双重底元件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该控制器因而尤其是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中的管理系统,其(仅)影响或者能影响相关的双重底元件的功能。
此外,双重底元件具有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双重底元件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优选地,连接元件这样设置,从而双重底元件可以至少在两个相对的侧面,优选在全部的四个侧面与另一双重底元件适配地接合。连接元件可以持久地或者可松开地安置在双重底元件上。由此可以将双重底元件设计成双重底元件-模块,其尤其可以形成(封闭的)双重底和/或广泛的气动的、液压的、电的和/或电子的双重底-系统。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可以例如与(直接)相邻的(同样构造的)双重底元件形成形状配合的和/或传力配合的连接。
控制器例如被设立用于激活和去激活功能元件。在此,也可以调节中间功能,例如不同的亮度或颜色。优选地,至少一个功能元件能够通过控制器接通和切断。控制器优选布置在底板上或者集成到其中。在布置于底板上时,可以实现容易的装配和拆卸。
功能元件可以尤其包括用于无接触的数据和/或能量传输的机构。该机构可以尤其与在底板上方的物体或设备通信和/或交互,即例如通过(封闭的)底板为设备提供和/或接收数据和/或能量,或者也通过发送/接收信息与一个或多个人员通信。
优选地,功能元件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个:
- 双向工作的能量供给机构;
- 双向工作的数据传输单元;
- 由可视化致动机构和可视化单元构成的可视化系统。
双向工作的能量供给机构包括,给位于双重底元件上的设备供给电能无线地工作,并且由线圈系统(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与受控制单元控制的馈入和反馈单元构成。此外,也可以任选地有线地提供能量供给部。能量供给部可以具有能量测量部。
双向工作的数据传输单元的内容是,把通信接口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中,该通信接口允许位于双重底元件上的设备无线地通过底元件与工业现场总线或与通信网络比如以太网连接。为此,数据传输单元以合适的方式与能量供给机构的线圈系统连接,或者具有独立工作的传输机构。
有益地把可视化系统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中,该可视化系统可以包括可视化致动机构(例如各个LED或者也可以是显示屏)和可视化单元。在此,可视化单元同样以合适的方式与工业现场总线或通信网络连接。
此外,移动物流系统比如无驾驶员的输送系统(FTS)为了其行驶而需要足够的能量储备,并且必须通过车载地图系统或者通过车道标记识别到其路径。在此,特别是工业现场中的车道标记通常是静止的,并且只能以高昂的耗费改变。考虑到车道标记的改变,存在如下优点:能量输送通过无接触工作的能量供给系统来实现,并且因而为了FTS的能量供给需要较小的电池或者不需要电池。路径规划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传感系统的位置识别来实现。车道相关的FTS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新显示的路径系统来遵循变化的生产过程。机器操作者例如通过简单的颜色系统看到地面上的当前的机器状态。
另一优点是,毫无问题地对信息及其变化予以成像。为此,可以将LED和显示器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中。可视化功能可以与传感系统组合地实现交互的人机通信。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在连续变化的生产中显示并监视安全的人行道。为了使得企业内部物流和生产系统最佳地且安全地工作,而无需保护围栏、栅栏或隔档件,需要通过传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员予以可靠的探测和位置识别。
有利地,功能元件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个:
- 传感器,例如容性工作的按键或加速度计;
- 致动器,例如用于引导有轨地面输送车的转辙器,或升降单元。
对于优选的传感系统,在双重底元件中集成不同类型的传感机构,例如容性工作的用于可靠地探测地板上的人员的按键,或者也有用于探测位于底板上的设备的摆动的加速度计。传感系统在此由一个/多个传感器和合适的传感器分析单元构成。该传感器分析单元以合适的方式与工业现场总线或通信网络连接。
对于有利的致动系统,在双重底元件中集成一个或多个致动器,例如用于引导有轨地面输送车的机械的转辙器和/或用于提升箱子的升降单元。传感系统可以由通过工业现场总线连接的一个/多个致动元件和合适的致动单元构成,从而给致动系统提供上级控制部的指令。
有益地,双重底元件包括用于非电介质的排出系统。对于这种用于非电介质的排出系统,把适合于不同的非电的供应介质、比如工业压缩空气或水供应的出口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中。在此,这些出口配备有合适的传感机构,从而可以经由现场总线或通信网络把当前的消耗值发送到上级的控制部中。
优选地,功能元件布置在底板中或上。在布置于底板中时,可以实现紧凑的构造方式。此外,功能元件由此至少部分地被保护,以防机械的负荷,和/或可以更精确检测在底板的表面上的测量数据。功能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自由空间中。特别地,功能元件不超过所限定的自由空间。可以设置保持器件,利用保持器件持久地且位置精准地相对于底板保持住功能元件。
优选地,功能元件是底板的整体的组成部分。由此实现特别紧凑的构造方式。例如可行的是,把功能元件或其一部分浇注到底板中,或者(几乎)延伸至底板的上表面。这可以例如在布置传感器或LED时设置,由此该功能元件虽然受到了保护,但可从外面看到,或者可传感地检测外界。
有利地,利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以可变地调节的方式限定自由空间。通过框架元件使得底板与原初底(Rohboden)间隔开。框架元件的可调节性能实现可变的间距。
有益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安置在底板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使得双重底元件相对于其他的双重底元件可靠地固定,由此形成双重底。
有利地设置多个连接元件,这些连接元件形成至少一个有源的耦联元件和无源的耦联元件。这些耦联元件适合于且被设立用来相互间产生合适的、密封的、传导等的连接。术语“有源的”和“无源的”在此例如应这样理解:(有源的)耦联元件这样设计,从而它能够至少部分地被另一(无源的)耦联元件接纳。这种成对的耦联元件的例子是,插头-插座、钩子-孔眼、螺钉-螺母、卡扣锁定件、卡口锁定件等。特别地,对于双重底元件,把两个相互对应的耦联元件布置在不同的部位,例如布置在相对侧。这些连接或耦联元件特别是用来与相邻的双重底元件的连接或耦联元件耦联。
有益地,双重底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附加功能元件的接纳部。该接纳部可以按照设立的但自由的插槽、接头等的方式来构造。双重底元件由此准备除了所设置的功能元件外还可选地且根据需要地配备至少一个附加功能元件。接纳部特别是可以这样设立,从而在使用功能元件时也(直接地)可以借助控制器实现操纵。因此可以已经设置全部对此所需要的线路、控制连接、壳体等。由此改善双重底元件的使用灵活性。
这里提出的双重底元件设有自己的控制部以及传感机构和/或致动机构,以便例如建立可简单地重新配置的工厂车间地面。每个双重底元件的控制部都可以优选地与上级的控制单元交换数据地连接。
根据另一方面,提出多个双重底元件的总成,其至少具有上级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传输数据地与双重底元件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对控制器的指引来引起或者保证对多个双重底元件的功能元件的彼此一致的操纵。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能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来实现操纵不同的双重底元件的功能元件。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述本发明和技术领域。在此,相同的构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并非被规定用于说明大小关系。参照附图的各个细节所做的介绍是可提取的,并且可与其它附图或前述说明的内容自由组合,除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必然产生其他结果,或者在此明确禁止这种组合。
图1示意性地示出用于集成的附加功能的双重底元件以及—部分地示出的—两个其它的连接的双重底元件的侧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双重底元件的侧视图,它由多个具有集成的能量供给机构和集成的可视化系统的双重底元件构成,其中,有轨的地面输送车和人员位于双重底上;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2的双重底的俯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双重底元件的方框图,其集成地包括控制器和三个用于附加功能的功能元件;
图5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双重底元件的方框图,其集成地包括控制器和4重压缩空气接头的功能元件;和
图6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控制两个双重底元件的方框图,其中,上级的控制单元与双重底元件的控制器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双重底元件1由上面的底板2构成,该底板在顶角处放置在框架元件3上,该框架元件采用支架3a、3b例如金属支架的设计,底板2通过支架支撑在例如混凝土的原初底4上面。底板2借助支架3a、3b与原初底4间隔开地布置,从而在原初底4与底板2之间,并且被框架元件3限定地,形成了自由空间5(中间空间)。支架3a和3b具有用于支撑底板2的顶角的顶板6a或6b且具有脚板7a或7b,支架3a和3b利用该脚板放置在原初底4上。支架3a、3b例如通过在脚板7a或7b上的螺杆8a或8b优选可调节高度,螺杆插入到在顶板6a或6b上的螺纹管9a或9b中。
根据图1具有“能量供给”功能的双重底元件1包括嵌入到底板2中的控制和通信单元(见图4和5)且具有能量供给机构10,该能量供给机构通过可插塞的连接线路11连接到电的供给网12,该供给网位于自由空间5中。
“能量供给机构10”的功能内置到双重底元件1中,该双重底元件承受放置在上方的负载,并且具有自己的控制和通信单元。能量供给机构10无接触地设计,也就是说,借助合适的控制单元和线圈总成把电能传递到位于上方的设备例如生产机构或物流系统上。能量供给机构10也通过可插塞的连接线路11与用于能量和数据的电的供给网12连接,该供给网例如通过汇流排13来实现。支架3a、3b与原初底4相对地支撑着双重底元件3。
双重底58由多个双重底元件1a至1n构成,这些双重底元件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地布置(见图2)。完全示出的底板2通过可选的连接元件14和15与局部地示出的底板2a和2b连接。为此,在每个底板2、2a、2b上或中分别存在至少一个有源的耦联元件14a和至少一个无源的耦联元件15a。在本例情况下,为了实现在底板2和2a之间的连接,在底板2上例如安置了可弹性移动的钩子元件作为第一有源的耦联元件14a,该钩子元件形状配合地插入到第一无源的耦联元件15a例如在底板2a中的凹部内(例如卡锁或卡扣连接)。为了在底板2和2b之间产生连接,在底板2b上安置了可弹性移动的第二耦联元件14b,该第二耦联元件形状配合地插入到在底板2中的第二无源的耦联元件15b内。
在图1中示出并介绍了带有集成的附加功能的双重底58的系统结构。事先应注意,双重底元件1的开篇所述的功能是可选的,并且并非全部的功能都必须在其整体上在双重底元件1中出现。确切地说,这里可以实现一种特殊的模块化组装元件,其可以根据相应的要求组装。
使用者的空间上的和功能上的要求可以通过模块化地构造的具有集成的附加功能的双重底58的个体的调整能力来得到满足。在此,把这种“有源的”底构造成双重底系统是重要的。因而首先在原初底4上在合适的网栅中铺设供给网12。在此,供给网1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介质供应部例如电-、压力-和冷却剂供应部以及数据供应部构成。随后安装高度可调节的支架3a、3b,用于把双重底58支撑在原初底4上。最后,双重底元件1通过合适的插接机构与供给网12连接,并且嵌入到柱网中。
图2示出构建完毕的双重底58的侧视图,在该双重底上行驶着装载有栅格箱17的有轨的地面输送车16(FTS)。在FTS后面,人员18站在双重底58上。FTS下面的第一波19a、19b表示FTS的当前发生的装载过程。在此不仅规定了从双重底元件1到FTS的单向的且无接触的能量传递,而且还包括从FTS到双重底元件1的传递。另外也用第二波20a至20d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可视化功能(Visualisierungsfunktion)。该可视化功能可在双重底58的俯视图(图3)中看到。在这里,把显示屏表面(Bildschirmoberflächen)集成到双重底元件上,显示屏表面一方面通报FTS的行车道和行驶方向。也为生产区内的人员18显示人行道和停止标记,以便警告与FTS相撞。
通过合适的、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的未示出的传感机构,比如容性的传感器,能够可靠且安全地根据性能等级d(PL d)或更高的性能等级探测在底元件上存在人或物体。在给双重底元件配备物体探测传感机构的情况下,为了协调双重底上的全部的过程,上级的控制部(见图6)可以减小人与生产机构之间的事故风险。这通过人和生产机构的接近识别来进行。可以通过控制部来减缓或者阻止在生产机构中的对人有危险的移动。
根据集成的功能,因而产生底面,其允许运营商根据市场要求来灵活地调整其生产机构。用来重新组织生产的耗费显著地最小化。
此外,不仅可以把能量供给机构10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例如也可以实现图3中所示的可视化系统21。
类似于双重底元件连接的在图1中示出的方式,图1中的具有“可视化系统”21功能的双重底元件也通过控制和通信单元与电的能量和数据供应部连接。由此可以在双重底元件1上显示不同的图形或文本,如图3中所示。
在持续变化的生产环境中,人有定向困难。集成的可视化系统21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方式为,为行人显示安全的人行道22。该人行道考虑到了生产机构的危险的移动,并且自动地绕开这些生产机构。
此外,通过双重底元件1的自己的和/或邻近的传感系统来识别越过了人行道界限23和24,并且例如以停止-标记25的形式显示警告提示。
图3的双重底元件显示部例如用于简单地却有效地指引FTS的车道。在这个例子中,所显示的双重底元件1a至1e利用LED-车道和方向显示部26来实施,从而可以实现让FTS通过遵循路线来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在图4和5中分别示出了用于控制双重底元件1的方框图。两个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双重底元件27和附加功能元件28。基本-双重底元件27在两种设计中在结构上按相同的方式来构造,而根据图4,附加功能元件28被设置用于第一附加功能29、第二附加功能30和第三附加功能31,相反,根据图5,附加功能元件28用于第四附加功能32。
基本-双重底元件27的功能元件在根据图4的方框图中示出和介绍。在此,基本-双重底元件27形成基本配置,在其上可以构造其它的附加功能29、30、31。
基本-双重底元件27除了含有用于提供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小电压的供电机构33外,还含有控制器34、状态显示部36和用于承受元件载荷的秤37。控制部与内部的供电部和数据供应网络连接。该数据供应网络例如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的以太-CAT、Profinet或SERCOS,在其中,控制部形成现场总线参与方。在此,控制部除了其一对一(eineindeutigen)的识别码(ID)外,还提供基本-双重底元件27的其他的状态通报,连同集成的附加功能29、30、31的状态通报。
双重底元件1的状态显示部36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因而例如可考虑简单的可视化形式,比如根据信号灯颜色(绿色=全部合格,元件工作;黄色=全部合格,元件不工作;红色=故障,元件不工作)通过LED进行状态显示,乃至通过显示屏进行复杂的显示。
功能元件秤37通过控制部经由数据供应网络向上级控制部(图6中的上级的控制器52)反馈底元件的当前的载荷。这里也可考虑传感器数据接收和反馈的不同方式。
因而可以例如通过应变仪(DMS)-复合部进行接收,并且双通道地以性能等级d(PLd)安全地反馈给上级的控制部。由此可以实现可靠地识别出双重底元件1上的物体。但也可考虑更简单的不能实现可靠的物体识别的方案。
控制和通信单元/控制器:
控制和通信单元或控制器34是双重底元件1的中央模块。通过它,双重底元件1在与供应网络12连接之后,既可以自给自足地在简单的双重底元件1的外围工作,又可以与其它“智能的”双重底元件1a至1n结合地工作。除了前述的控制和通信任务外,控制器在这种介绍的配置中还承担起基于来自功能秤37的数据识别物体的任务。
汇流排13优选包括能量供给机构10和数据传输单元38。
双向工作的能量供给机构:
借助于双向工作的能量供给机构10,其可以作为附加功能添加给基本-双重底元件27,可以实现不同的生产机构的装载和卸载。在此,生产机构既可以静止地放置在双重底元件1上,例如装配单元,又可以处于运动中,比如企业内部物流的地面输送车16就是这种情况。
对于处在运动中的生产机构,通过能量供应机构10的物体识别(见控制和通信单元),提供装载或卸载过程在什么时间点可以是有益的信息。因而能够通过多个相互连接的双重底元件1a至1n,利用附加功能“无接触的能量传递”建立起可以分段地连接的传递路径。
为了仅仅当有合适的可装载/卸载的物体位于双重底元件1上时才激活能量传递,能量供应机构10具有未示出的异物识别部。在此可靠地(PL d或更高)在生产机构和生物之间以及在能装载/卸载的和其他的生产机构之间区分这种识别。
双向工作的数据传输单元:
双向工作的数据传输单元38通常是能量供应机构10的组成部分,并且允许(移动的)能装载/卸载的生产机构与固定地安装的数据供应网络连接。由此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发送/接收)在生产机构与数据供应网络的参与方之间交换信息。
原则上,数据传输单元38也作为自给自足的单元存在。于是在相应地设计双重底元件1的情况下,不能装载/卸载的生产机构同样可以与数据供应网络的参与方建立通信。
可视化系统:
可作为附加功能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的可视化系统21可以自给自足地工作,并且因而单独地与能量和数据供应网络连接。但部分地也可以有益的是,基本-双重底元件27中存在的控制机构34和供电机构33一同使用,从而省去单独的接头。
可视化系统21因而由显示屏39和控制该显示屏的计算机构成,该计算机带有相应的用来与供应网络连接的能量和数据接口。由此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在数据供应网络上的参与方,或者通过上级的控制部,把可视化信息发送给单元。图3中示出了系统的可能的相互配合的一种例子。在此,在上级的控制部中把信息“人在J 19上”和“FTS在J 20上”处理成通知指令“在I 19上显示停止-标记”。对于名称“人在J 19上”,把双重底58的面积分成平面方块是前提条件。在此,在二维的笛卡尔坐标系中,持续地用字母表示横坐标上的区段,并且用数字表示纵坐标轴上的区段。
在图4中还示出了把其它的功能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的例子。第一附加功能29通过无接触的能量传递部40来实现,第二附加功能30通过显示屏39来实现,并且第三附加功能31通过升降单元41来实现。
传感和致动系统:
用于把传感和致动组件实施到双重底元件1中的多种可行方案不允许详细地描述任何单个的应用。因此,这里介绍普遍地接入到双重底元件1中,包括其与固定地安装的供应网络12的连接。作为传感器42,考虑未示出的例如按键43和加速度计44。作为致动器45,可以使用转辙器46和排出系统47。
用于非电介质的排出系统:
类似于可实施到双重底元件1中的传感和致动组件,用于非电介质比如压缩空气或冷却介质的排出系统47的范围和多样性也很大。因此示范性地在此仅仅介绍一些对于工业环境重要的排出系统47及其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作为排出系统47,用于电的和非电的介质的(AC 230/400 V插座和两个压缩空气接头)和(AC 230/400 V插座和两个水接头)可用于安装到双重底58中。
有利地,这种排出系统47与用于各种介质的能量表组合地可用于安装到双重底元件1中。因此有益地把工业上常见的连接系统47连同能量测量集成到双重底1中。工业上常见的连接系统尤其包括:
- 直至15 bar/28mm的压缩空气接头,包括用于工业气体的接头在内,必要时带有用于监视泄漏的传感机构;
- 直至12 bar/DN 50的水接头,包括用于冷却和热工业的接头在内;
- 直至280 bar/DN 20的液压接头。
这些接头可以—只要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允许—现在有选择地单独地或者组合地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图5示出4重压缩空气接头48(6 bar/10 mm)集成到双重底元件1中及其与电的和气动的能量供应网以及数据供应网的连接。
所有四个连接部位都具有在数据技术上与控制器34耦联的流量测量部(体积流量计49)。于是,上级的控制部的双重底元件1可以连续地提供当前的空气消耗值。这些信息可以被分析,并且必要时有助于改善所连接的生产介质的能量效率。用50表示管路,并且用51表示压缩空气源。
图6示出用于控制两个双重底元件1a和1b的方框图,其中,上级的控制器52与双重底元件1a或1b的控制器34和35连接。第一功能元件54和第二功能元件55与第一控制器34连接,并且第三功能元件56和第四功能元件57与第二控制器35连接。
由多个双重底元件1;1a至1n构成的双重底58可以按双重方式来构造。其一为,所有的双重底元件1;1a至1n都可以在构造上相同。另一个为,双重底元件1;1a至1n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构造上不同。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按如下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上级的控制器52通过控制器34和35来操控不同的功能元件54、55、56、57。用53来表示传输数据的连接。
附图标记清单
1 双重底元件
1a至1n 双重底元件
2 底板
2a至2n 底板
3 框架元件
3a、3b 支架
4 原初底
5 自由空间
6a、6b 顶板
7a、7b 脚板
8a、8b 螺杆
9a、9b 螺纹管
10 能量供给机构
11 连接线路
12 电的供给网
13 汇流排
14 第一连接元件
14a 第一有源的耦联元件
14b 第二有源的耦联元件
15 第二连接元件
15a 第一无源的耦联元件
15b 第二无源的耦联元件
16 有轨的地面输送车
17 栅格箱
18 人员
19a、19b 第一波
20a 至20d 第二波
21 可视化系统
22 人行道
23 第一人行道界限
24 第二人行道界限
25 停止-标记
26 车道和方向显示部
27 基本-双重底元件
28 附加功能元件
29 第一附加功能
30 第二附加功能
31 第三附加功能
32 第四附加功能
33 供电机构
34 第一控制器
35 第二控制器
36 状态显示部
37 秤
38 数据传输单元
39 显示屏
40 无接触的能量传递机构
41 升降单元
42 传感器
43 按键
44 加速度计
45 致动器
46 转辙器
47 排出系统
48 压缩空气接头
49 体积流量计
50 管路
51 压缩空气源
52 上级的控制器
53 传输数据的连接
54 第一功能元件
55 第二功能元件
56 第三功能元件
57 第四功能元件
58 双重底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双重底(58)的双重底元件(1),至少包括上面的底板(2)、向下与所述上面的底板连接的被限定的自由空间(5)、至少两个功能元件(54、55、56、57)以及用来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双重底元件(1a至1n)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4、15),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54、55、56、57)能够由控制器(34、35)操纵。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至少一个功能元件(54、55、56、57)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34、35)接通和切断。
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功能元件(54、55、56、57)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个:
- 双向工作的能量供给机构(10);
- 双向工作的数据传输单元(38);
- 由可视化致动机构和可视化单元构成的可视化系统(21)。
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功能元件(54、55、56、57)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个:
- 传感器(42);
- 容性工作的按键(43);
- 加速度计(44);
- 致动器(45);
- 用于引导有轨地面输送车(16)的转辙器(46);
- 升降单元(41)。
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双重底元件(1)包括用于非电介质的排出系统(47)。
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功能元件(54、55、56、57)布置在底板(2;2a至2n)中或上。
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功能元件(54、55、56、57)是所述底板(2;2a至2n)的整体的组成部分。
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利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3)以可变地调节的方式限定所述自由空间(5)。
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4、15)安置在所述底板(2;2a至2n)上。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设置多个连接元件(14、15),所述连接元件形成至少一个有源的耦联元件(14a、14b)和无源的耦联元件(15a、15b)。
1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用于附加功能元件(28)的接纳部。
12.多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底元件(1;1a至1n)的总成,至少具有上级的控制单元(52),所述控制单元传输数据地与所述双重底元件(1;1a至1n)的控制器(34、35)连接。
CN201911191056.9A 2018-11-29 2019-11-28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Pending CN111236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20561.2 2018-11-29
DE102018220561.2A DE102018220561A1 (de) 2018-11-29 2018-11-29 Doppelbodenelement für einen Doppelbod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577A true CN111236577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68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1056.9A Pending CN111236577A (zh) 2018-11-29 2019-11-28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3285B2 (zh)
CN (1) CN111236577A (zh)
DE (1) DE102018220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9425A1 (de) * 2017-02-01 2018-08-02 <BARIT>(R) - Kunstharz-BELAGSTECHNIK GmbH Bodenbelag mit mindestens einem elektrischen Bauelement und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für einen Bodenbelag
US11063415B2 (en) * 2019-01-16 2021-07-13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Raised access floor panel with embedded sensors
DE102019208892A1 (de) * 2019-03-29 2020-10-0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ahrerlosen Transportsystems
US11181437B2 (en) * 2019-11-01 2021-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 raised floo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3411A (en) * 1980-02-04 1982-10-12 Harter James L Architectural support and service assembly
JPH09328886A (ja) * 1996-06-07 1997-12-22 Kokuyo Co Ltd 二重床
JP2002044841A (ja) * 2000-07-25 2002-02-08 Mirai Ind Co Ltd ケーブル案内部材およびケーブル案内構造
US20050005559A1 (en) * 1999-07-02 2005-01-13 Akzenta Paneele+ Profile Gmbh Method for laying and interlocking panels
DE202007017236U1 (de) * 2007-12-10 2009-04-16 Lindner Ag Elementensatz und Bodenplatte für einen Bodenaufbau
US20090115610A1 (en) * 2006-02-20 2009-05-07 Axel Steinhage Sensor/Actu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Guiding Moving Objects and/or People in an Area With the Aid of a Sensor/Actuator Arrangement
CN102165661A (zh) * 2008-10-28 2011-08-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传输型地板和地板镶板系统
US20150361675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Connor Sport Court International, Llc Synthetic Modular Flooring Apparatus
US20160348831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Wausau Tile, Inc. Paver pedestal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CN106660215A (zh) * 2014-07-02 2017-05-10 西门子公司 预警系统和机器人系统
US20180313096A1 (en) * 2015-10-06 2018-11-01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Raised floor arrangement and pedestal member for supporting tiles of a raised floor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700A (zh) * 2007-02-01 2007-08-08 傅晓乐 一种红外线电热架空发热地板块及其组合地板
US10477355B1 (en) * 2017-12-13 2019-11-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locating user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3411A (en) * 1980-02-04 1982-10-12 Harter James L Architectural support and service assembly
JPH09328886A (ja) * 1996-06-07 1997-12-22 Kokuyo Co Ltd 二重床
US20090126308A1 (en) * 1999-06-30 2009-05-21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Panel and panel fastening system
US20050005559A1 (en) * 1999-07-02 2005-01-13 Akzenta Paneele+ Profile Gmbh Method for laying and interlocking panels
JP2002044841A (ja) * 2000-07-25 2002-02-08 Mirai Ind Co Ltd ケーブル案内部材およびケーブル案内構造
US20090115610A1 (en) * 2006-02-20 2009-05-07 Axel Steinhage Sensor/Actu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Guiding Moving Objects and/or People in an Area With the Aid of a Sensor/Actuator Arrangement
DE202007017236U1 (de) * 2007-12-10 2009-04-16 Lindner Ag Elementensatz und Bodenplatte für einen Bodenaufbau
CN102165661A (zh) * 2008-10-28 2011-08-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传输型地板和地板镶板系统
US20150361675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Connor Sport Court International, Llc Synthetic Modular Flooring Apparatus
CN106660215A (zh) * 2014-07-02 2017-05-10 西门子公司 预警系统和机器人系统
US20160348831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Wausau Tile, Inc. Paver pedestal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US20180313096A1 (en) * 2015-10-06 2018-11-01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Raised floor arrangement and pedestal member for supporting tiles of a raised floor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93285B2 (en) 2021-12-07
US20200173177A1 (en) 2020-06-04
DE102018220561A1 (de)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6577A (zh) 用于双重底的双重底元件
CN101739781B (zh) 具有至少两个警示灯的警示光装置
CN102449566A (zh) 用于输送个别零散货物的输送系统
CN106885033B (zh) 无线阀致动器系统和方法
CN102374891A (zh) 具有显示和操作单元的台秤
CN110391824A (zh) 用于电气装置的固定元件
IT201800004258A1 (it) Sistema di gestione degli impianti semaforici presenti lungo il tragitto di veicoli in corsa per emergenza
CN106530543A (zh) 地铁车站火灾逃生指示系统
ES2791852T3 (es) Sistema transportador multizona con control basado en LAN
Stillig et al.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floor: An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for the convertible production in the factory of the future
CN109415049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模块化的液压制动系统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208439877U (zh) 直线电机防撞保护装置及分拣机
CN102419899B (zh) 工程机械设备的拆装控制系统及拆装遥控装置
CN203593374U (zh) 环网柜自动装配流水线
WO2015103714A1 (es) Sistema de telecomando remoto, para equipos pesados en general, aplicado para gruas puentes
EP4082958A1 (en) Lift with halo light
CN206388288U (zh) 地铁车站火灾逃生指示系统
CN205827167U (zh) 基于单片机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通用监控装置
CN111800900A (zh) 用于操作轨道引导系统的方法
CN214031454U (zh) 一种单轨吊无人驾驶监控系统
CN103259554A (zh) 信号发射和接收系统、所述系统的安装方法以及应用所述系统的工厂
CN111830963A (zh) 用于运行无驾驶员的运输系统的方法
CN207877126U (zh) 一种带有故障预检测液压四柱伸缩式龙门吊纠偏控制系统
CN102278532A (zh) 一种双向桥架连接器
CN102448090A (zh) 一种参数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